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紅河州第一中學2024級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相關信息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新近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全國最大的大口尊、國內同時期最大的金面具、器型獨特的頂尊跪坐人像、國內唯一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圓口方體銅尊,以及象牙微雕、大量絲綢和紡織品殘留物、碳化稻、竹和闊葉林樹種等多種遺物。這表明A.中華文明的多元性 B.國事決定于禮樂制度C.專制皇權已經確立 D.青銅農具的廣泛使用2.漢武帝時期,樂平侯衛侈因“坐買田宅不法,有請賕吏”,被處死;淮南王劉安因王后荼、太子遷及女陵“侵奪民田宅”,被削地;衡山王劉賜因“數奪人田,壞人冢為田”,被剝奪俸祿二百石以上官員的任免權。這些處罰A.通過經濟手段鞏固了專制集權 B.一定程度上利于緩解土地兼并C.通過政治手段了解決王國問題 D.有效地抑制了地方的豪強大族3.學者鞠佳認為:中國延續數千年的歷史中,有四次人文主義熱潮(如表),其中第三次熱潮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第一次,商周時期——從“神”到“人”第二次,魏晉時期——從“禮教”到“個性”第三次,唐宋時期一一從“門第”到“平民”第四次,晚明時期——從“道德”到“功利”A.儒學復興 B.國家的統一 C.科舉制普及 D.民族的交融4.隋朝開通了京杭大運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經濟連接起來,經歷五代十國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復了這條南北樞紐,京師開封已日益依賴通過運河運來的南方米糧,漕運成為北宋朝廷的生命線。材料觀點實際上說明了A.發展京師經濟的重要性 B.京杭運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樞紐C.建設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國家經濟重心逐漸轉移到南方5.據一位12世紀的阿拉伯商人記述:信用券(在中國)被廣泛應用,中國商人把錢借給別人時會令其寫下借條,借債人須在紙條上用食指和中指畫押。他還說中國商人以信接物,以義為利,市不二價,童叟無欺,不賣假貨.不會乘人之危而牟利。這一記述反映了兩宋之際的中國A.貨幣信用體系十分發達 B.形成了較好的營商環境C.社會誠信程度領先世界 D.以西亞為主要外貿對象6.明洪武十年設中央機構通政使司,掌收內外一切奏章、封駁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出納王命,為朝廷之喉舌;宣達下情,廣朝廷之聰明,于政體關系最重也?!痹摍C構的設立旨在A.填補廢除丞相后的權力真空 B.奠定監察制度設立的民意基礎C.加強皇帝對國家事務的掌控 D.建立制約內閣權力的重要機構7.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實行藩部體制,嚴格限制與內地的交往。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并在新疆“修浚河渠,建筑城堡,廣興屯墾”,實行與內地相同的賦稅制度,設立義塾,教授《千字文》《論語》《詩經》等。這些舉措A.開啟了新疆經濟近代化進程 B.杜絕了各列強對新疆的侵略C.強化了當地居民的國家意識 D.使新疆開始歸屬于中央管轄8.1900年6月21日,清廷發布向八國宣戰的詔書,李鴻章看到這份詔書的第一反應是“此亂命也,粵不奉詔”。之后各國代表在上海領事館商定完畢《東南互保章程》。有學者認為,這次任性的宣戰其實是給11年后的辛亥革命作了一次提前預演。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治的根基 B.廣東省率先脫離清政府而獨立C.該戰爭的性質與辛亥革命一致 D.清政府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9.清朝前中期,政府視華僑為叛逆或棄民:19世紀60年代開始,清政府陸續廢除出洋華人回國的禁令,并采取各種措施積極尋求華僑力量的支持。產生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寬了民間辦廠限制 B.政治變革迅速發展的客觀要求C.近代化實踐需要獲得外部援助 D.實業救國思想已成主流思想10.1931年,《中國礦業報告》記載:“能與外煤相競爭者,唯山東棗莊中興煤礦公司?!敝?936年底,中興公司已擁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礦井和臺棗鐵路,還擁有3個大公司、5個廠、29個分銷廠以及碼頭等設施,這一時期礦業發展主要得益于A.列強暫時放松對華侵略 B.國民政府采取積極政策C.民族工業擺脫外資控制 D.山東地區煤炭儲備豐富11.下圖是建國初期部分電影海報,《女司機》講述了孫桂蘭等人克服困難和“個人主義”成為女火車司機的歷程,《走向新中國》講述了一位留美工程師從徘徊苦悶到積極投身鋼廠技術改造的故事,《一貫害人道》揭露反動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的罪行。這些影片主題()A.落實了“雙百”方針精神 B.具有鮮明的階級斗爭色彩C.配合了國家工業化大發展 D.引導新社會價值觀念構建12.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新中國外交歷程紀念光盤,共12集,每一集的標題反映某時期的外交特點。其中能夠反映新中國20世紀70年代外交特點的標題是A.“另起爐灶”、“分道揚鑣”、“播種友誼”B.“揚眉吐氣”、“跨洋握手”、“冰釋雪融C.“另起爐灶”、“跨洋握手”、“揚眉吐氣”D.“斗智斗勇”、“再次較量”、“峰回路轉”13.公元前22—前21世紀,兩河流域出現了經營借貨的商人,神廟、宮廷也從事放貸業務。不同形式的借貸有不同的利息規定,甚至還包括具有社會救濟性質的免息借貸,這種現象A.促進了海外貿易的興起 B.推動了契約在兩河流域的出現C.適應了商業貿易的發展 D.源于金屬貨幣流通范圍的擴大14.西塞羅雖然推崇雅典的文明,但不喜歡雅典的民主。與柏拉圖一樣,他認為把地位不等的人置于同等的位置上,這種“平等實際上是最大的不平等”。西塞羅的觀點主要基于雅典民主制A.容易造成權力的濫用與誤用 B.與其他城邦政治明顯不同C.成為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工具 D.賦予公民自由不利于管理15.下表是古代希臘部分城邦的公民教育培養目標。由此可知古代希臘城邦公民教育培養目標斯巴達強健的體魄,勇敢、堅韌、高尚的品格雅典邏輯、語法、修辭、數學、幾何、天文、音樂等全面的訓練A.雅典對公民的培養更具成效 B.個人發展與城邦繁盛正相關C.公民都擁有特定的培養目標 D.希臘具有人文主義教育理念16.“整個帝國人口約5400萬,行省擁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權。不斷成熟的羅馬法通行于帝國全境,但整個帝國的羅馬化程度很淺,羅馬人使用的拉丁語,在帝國東部只在政府機關和城市中通行,廣大農村則仍是各自語言的世界?!边@反映了A.帝國境內不同區域斗爭激烈 B.帝國境內農村非常落后C.文化認同在統一中的重要性 D.拉丁語因晦澀難以普及17.在中古時期的西歐,封建主的領地采取莊園制的經營方式。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為領主提供勞役是佃戶的基本義務,且佃戶需向領主繳納租稅。莊園內設有莊園法庭,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的秩序。這說明莊園A.實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是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制C.使農奴受到沉重的剝削 D.是農村基本的社會組織18.15世紀開始,王權在與教會、貴族和市民的斗爭中,逐漸形成歐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國”。“新君主國”把教會變成聽命于王權的組織,削弱大貴族權力,建立常備軍,有力保障了對內統治和對外擴張。這表明“新君主國”()A.客觀上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B.厲行專制統治阻礙歷史進步C.成為政教合一的民族國家 D.結束了歐洲的封建割據狀態19.11世紀末,牛津大學形成。下圖為牛津大學校徽,?;沼扇斖豕诤鸵槐菊归_的書組成。書上用拉丁文寫著《圣經》的一句話“主照亮我”。據此可以推斷A.國王兼任中世紀大學校長 B.中世紀大學只講授宗教神學C.世俗文化的發展受到阻礙 D.基督教影響中世紀文化教育20.在以前的羅馬法中,丈夫可以在不經過妻子的同意下隨意支配妻子的嫁資。查士丁尼時期編纂的《羅馬民法大全》明確規定:“禁止丈夫在沒有妻子同意的情況下出售嫁資、田宅,以及未經妻子同意的抵押。”據此可知,《羅馬民法大全》A.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完善 B.成為其他國家民法的典范C.體現了法律面前男女平等 D.有利于維護婦女婚姻權益21.12世紀,羅馬法在歐洲復興,城市是主要的復興地,這與早期城市具有一定法治實踐相關。城市的法治實踐就是保障、規范和發展城市經濟的法律需求,即城市出于對市民管理、城市防衛、商業發展、稅收等方面的需要,對法治提出了較高要求。羅馬法在中古歐洲復興是因為A.羅馬法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 B.羅馬法奠定了近代歐洲法治基礎C.當時歐洲城市法治基礎完善 D.歐洲城市自治推動商業發展繁榮22.美洲阿茲特克人國家的都城四面環水,市內河道縱橫,湖區眾多。于是阿茲特克人在淺灘、洼地堆積污泥和水草,形成島田;在淺湖區域,開鑿深溝,排除積水,形成隆起的臺地;在深湖區,固定木排堆積淤泥,形成浮動園地。這說明,阿茲特克人A.農業生產中精耕細作 B.利用自然資源發展農業C.追求獨特的田園經濟 D.農業生產技術領先世界23.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漢謨拉比法典》正文詳細規定了臣民義務及違反法律后的具體懲罰體現了君權神授的思想B奧斯曼帝國控制連接亞歐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加速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C15世紀中期,朝鮮王朝編撰《高麗史》的體例分“世家”“列傳”“志”“年表”等朝鮮史學受到中國影響D拜占庭與俄羅斯皆信奉東正教拜占庭深受俄羅斯文化影響A.A B.B C.C D.D24.1375年,在歐洲人繪制地圖上,馬里國王曼薩?穆薩一手拿著金權杖,一手拿著金塊,地圖上對其的解說為:這個黑人皇帝,因其國家黃金之富有,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富有和顯貴的皇帝。這表明當時A.西非的文明發展程度高于歐洲 B.歐洲人對非洲極力殖民C.馬里國家的名聲遠播至歐洲 D.曼薩?穆薩仰慕歐洲文化25.古代東非國家廣泛使用奴隸勞動,一般都以種植瓜果蔬菜的園藝業為主,輔之以畜牧、狩獵、采礦、制陶和建筑業。阿拉伯商人從印度、波斯和中國等地把各種手工業品輸入非洲。作為交換,當地出口黃金、象牙和奴隸。這反映了古代東非國家A.具有多元化的經濟結構 B.其官營手工業技術先進C.已形成成熟的商業網絡 D.基本上能實現自給自足二、材料分析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工業化的速度首先決定于重工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以發展重工業為大規模建設的重點。在“邊打、邊穩、邊建”的方針下,就要求我們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進行基本建設求我們以有限的資金和建設力量,首先保證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基本建設,特別是確保那些對國家起決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強國家工業基礎與國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們必須在五年內基本上完成鞍鋼等大工業基地的建設,并開始新的工業基地的建設,以此來發展我國的五金、燃料、機械、電力工業與國防工業,使1957年的工業生產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浴吨泄仓醒腙P于編制一九五三年計劃及五年建設計劃綱要的指示》(1952年12月)材料二1998—2000年私營、國有和外資工業企業的工業產值比較表年份私營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數值(億元)比重(%)數值(億元)比重(%)數值(億元)比重(%)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摘編自陳勇勤《中國經濟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規劃的工作重點并分析其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三類工業企業的產值變化趨勢并說明原因。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羅馬大事記時間事件約公元前753年羅馬建城公元前509年王政時代結束,共和國建立公元前449年羅馬頒布《十二銅表法》公元前265年羅馬征服了馬其頓并控制了整個希臘,完成了對意大利半島的統一公元前2世紀左右希臘哲學的斯多亞學派傳入羅馬公元前51年西塞羅《論共和國》等發表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成立公元80年羅馬大斗獸場建成公元113年圖拉真廣場和圖拉真紀功柱建成公元120~127年重建萬神殿——摘編自杜艷麗《古羅馬文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羅馬時期羅馬文明發展的表現。材料二(大秦)“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與安息(今伊朗呼羅瑚地區)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質直,市無二價。谷食常賤,國用富饒。鄰國使到其界首者,乘驛詣王都,至則給以金錢。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繒彩(絲織品)與之交市,故遮閡(阻礙)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漢朝郡名)微外(塞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貢,并無珍異,疑傳者過焉?!薄逗鬂h書·西域傳》材料三羅馬帝國與漢朝交往的主要路線示意圖(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漢朝與西亞(安息)歐洲(大秦)發展通商關系的主要條件。28.亞歷山大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材料一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繼承王位以后立即開始了對波斯帝國的征服戰爭。十年征戰,亞歷山大不僅將原來波斯帝國的版圖據為己有,而且有所擴大。從地中海到印度河,從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灣、紅海,幾乎都被囊括在他的帝國之下。東征之時,亞歷山大就抱有一種把“已知人類居住世界”聯合為一體,建立大同社會的愿望。他不僅隨軍帶有專家學者,而且還資助他們進行科學研究工作,亞歷山大的所作所為無疑加深了東西方之間彼此的了解,為新的希臘化文化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幾詶羁∶鳌豆糯蹏c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傳播》材料二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個西起比利牛斯山脈,東至中國邊境的帝國。阿拉伯的地域擴張刺激了經濟的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進入了繁榮時期。阿拉伯本來就處于東西方貿易的交通要道,帝國建立后的經濟繁榮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跡踏遍了亞、非、歐三洲。商業貿易頻繁交往的同時,科學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強了。阿拉伯的統治者對異族文化的寬容態度促成了中世紀阿拉伯科學的進步。……在歷史上,阿拉伯文化對歐洲科學的發展也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幾约{忠《阿拉伯通史》,彭樹智《阿拉伯國家史》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后采取的主要舉措。(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統治范圍的共同特點。概要說明阿拉伯帝國能夠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條件。

紅河州第一中學2024級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相關信息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新近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全國最大的大口尊、國內同時期最大的金面具、器型獨特的頂尊跪坐人像、國內唯一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圓口方體銅尊,以及象牙微雕、大量絲綢和紡織品殘留物、碳化稻、竹和闊葉林樹種等多種遺物。這表明A.中華文明的多元性 B.國事決定于禮樂制度C.專制皇權已經確立 D.青銅農具的廣泛使用【答案】A【解析】【詳解】材料展示了古蜀文明所包含的豐富內容,具有獨特性和創造性,以及同國內其他古文明的緊密聯系,彰顯了古蜀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為研究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起源發展提供了典型實證,A項正確;國事決定于禮樂制度,表述絕對,排除B項;專制皇權形成于秦朝,排除C項;青銅農具的廣泛使用,不符合當時歷史實際,排除D項。故選A項。2.漢武帝時期,樂平侯衛侈因“坐買田宅不法,有請賕吏”,被處死;淮南王劉安因王后荼、太子遷及女陵“侵奪民田宅”,被削地;衡山王劉賜因“數奪人田,壞人冢為田”,被剝奪俸祿二百石以上官員的任免權。這些處罰A.通過經濟手段鞏固了專制集權 B.一定程度上利于緩解土地兼并C.通過政治手段了解決王國問題 D.有效地抑制了地方的豪強大族【答案】B【解析】【詳解】據題意可知,漢武帝時期,許多王侯因為侵奪土地而遭到處罰,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對土地的兼并,B項正確;這些處罰屬于政治手段,排除A項;材料與限制土地兼并有關,并不是解決王國問題,排除C項;材料中被處罰的多是王侯,而非地方豪強,排除D項。故選B項。3.學者鞠佳認為:中國延續數千年的歷史中,有四次人文主義熱潮(如表),其中第三次熱潮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第一次,商周時期——從“神”到“人”第二次,魏晉時期——從“禮教”到“個性”第三次,唐宋時期一一從“門第”到“平民”第四次,晚明時期——從“道德”到“功利”A.儒學的復興 B.國家的統一 C.科舉制普及 D.民族的交融【答案】C【解析】【詳解】唐宋時期,科舉制發展完善并得到普及,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選拔人才徹底打破了門第限制,平民也有機會進入政壇,C項正確;儒學的復興與門第無關,排除A項;宋代并不是大一統王朝,排除B項;民族融合與材料中的門第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4.隋朝開通了京杭大運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經濟連接起來,經歷五代十國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復了這條南北樞紐,京師開封已日益依賴通過運河運來的南方米糧,漕運成為北宋朝廷的生命線。材料觀點實際上說明了A.發展京師經濟的重要性 B.京杭運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樞紐C.建設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國家經濟重心逐漸轉移到南方【答案】D【解析】【詳解】北宋時,北方的京師依賴南方的糧食,“漕運成為北宋朝廷的生命線”,說明大運河在南糧北運中起到重要作用,這實際上說明了國家經濟重心逐漸轉移到南方,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經濟重心的南移,而非發展京師經濟的重要性和建設都城防御的急迫性,排除AC項;京杭運河是一條河道,而非樞紐,排除B項。故選D項。5.據一位12世紀的阿拉伯商人記述:信用券(在中國)被廣泛應用,中國商人把錢借給別人時會令其寫下借條,借債人須在紙條上用食指和中指畫押。他還說中國商人以信接物,以義為利,市不二價,童叟無欺,不賣假貨.不會乘人之危而牟利。這一記述反映了兩宋之際的中國A.貨幣信用體系十分發達 B.形成了較好的營商環境C.社會誠信程度領先世界 D.以西亞為主要外貿對象【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中國商人把錢借給別人時會令其寫下借條,借債人須在紙條上用食指和中指畫押。他還說中國商人以信接物,以義為利,市不二價,童叟無欺,不賣假貨,不會乘人之危而牟利”可知,兩宋之際的中國商業注重契約、誠信等,體現了當時形成了較好的營商環境,B項正確;材料主旨反映了兩宋之際的中國形成了較好的營商環境,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為作比較,無法得出“社會誠信程度領先世界”的結論,排除C項;兩宋之際的中國對外貿易廣泛,材料未體現以西亞為主要外貿對象,排除D項。故選B項。6.明洪武十年設中央機構通政使司,掌收內外一切奏章、封駁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出納王命,為朝廷之喉舌;宣達下情,廣朝廷之聰明,于政體關系最重也?!痹摍C構的設立旨在A.填補廢除丞相后權力真空 B.奠定監察制度設立的民意基礎C.加強皇帝對國家事務掌控 D.建立制約內閣權力的重要機構【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掌握內外一切奏章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廣朝廷之聰明,于政體關系最重也”可知通政使司的設置有利于皇帝加強對官僚體系和國家的監督和掌控,故C項符合題意;通政使司的設置并不是為了彌補丞相職能,而是加強皇帝對國家事務的掌控,排除A;材料信息無法體現通政使司具有奠定民意基礎的作用,排除B;通政司屬于中央機構,材料信息沒有涉及制約內閣權力的信息,排除D。7.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實行藩部體制,嚴格限制與內地的交往。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并在新疆“修浚河渠,建筑城堡,廣興屯墾”,實行與內地相同的賦稅制度,設立義塾,教授《千字文》《論語》《詩經》等。這些舉措A.開啟了新疆經濟近代化進程 B.杜絕了各列強對新疆的侵略C.強化了當地居民的國家意識 D.使新疆開始歸屬于中央管轄【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材料“清朝前期……嚴格限制與內地的交往……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實行與內地相同的賦稅制度……教授……《論語》《詩經》等”可知,左宗棠收復新疆后,清政府吸取之前的教訓,改變原來的藩部政策,設立新疆行省,政治上實行和內地同樣的制度,經濟上與內地一體化,文化上讓當地居民接受中華文化,這些都有利于增強國家意識,C項正確;清政府的措施不僅涉及經濟方面,且修浚河渠,屯田等措施并不是經濟近代化的表現,排除A項;“杜絕了”表述過于絕對,排除B項;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的設置,使新疆已經歸屬于中央管轄,排除D項。故選C項?!军c睛】8.1900年6月21日,清廷發布向八國宣戰的詔書,李鴻章看到這份詔書的第一反應是“此亂命也,粵不奉詔”。之后各國代表在上海領事館商定完畢《東南互保章程》。有學者認為,這次任性的宣戰其實是給11年后的辛亥革命作了一次提前預演。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治的根基 B.廣東省率先脫離清政府而獨立C.該戰爭的性質與辛亥革命一致 D.清政府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答案】A【解析】【詳解】材料體現出地方政府開始脫離中央政府的管控,這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治的根基,A項正確;材料顯示的是東南互保,沒有廣東省率先脫離清政府而獨立的信息,排除B項;該戰爭和辛亥革命性質不一樣,排除C項;只能說清政府的統治根基動搖,不能說清政府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排除D項。故選A項。

9.清朝前中期,政府視華僑為叛逆或棄民:19世紀60年代開始,清政府陸續廢除出洋華人回國的禁令,并采取各種措施積極尋求華僑力量的支持。產生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寬了民間辦廠的限制 B.政治變革迅速發展的客觀要求C.近代化實踐需要獲得外部援助 D.實業救國思想已成為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政府對華人的態度由認為其叛逆到歡迎華人回國,這與近代以來中學需要學習西方有關,C項正確;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政府為了擴大稅源,放款了對民間投資設廠的限制,排除A項;這時期并無政治變革,排除B項;材料主旨與實業救國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军c睛】10.1931年,《中國礦業報告》記載:“能與外煤相競爭者,唯山東棗莊中興煤礦公司。”至1936年底,中興公司已擁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礦井和臺棗鐵路,還擁有3個大公司、5個廠、29個分銷廠以及碼頭等設施,這一時期礦業發展主要得益于A.列強暫時放松對華侵略 B.國民政府采取積極政策C.民族工業擺脫外資控制 D.山東地區煤炭儲備豐富【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以及所學知識可知,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頒布了一系列促進實業發展的法令,這對于當時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B項正確;1914年至1918年一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棄了對華經濟侵略,排除A項;材料并未提及民族工業擺脫了外資控制,排除C項;材料沒有反映山東地區煤炭儲備豐富,排除D項。故選B項。11.下圖是建國初期部分電影海報,《女司機》講述了孫桂蘭等人克服困難和“個人主義”成為女火車司機的歷程,《走向新中國》講述了一位留美工程師從徘徊苦悶到積極投身鋼廠技術改造的故事,《一貫害人道》揭露反動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的罪行。這些影片主題()A.落實了“雙百”方針精神 B.具有鮮明的階級斗爭色彩C.配合了國家工業化大發展 D.引導新社會價值觀念構建【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建國初期(中國)。據題干“這些影片主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部電影分別從勞動價值觀塑造(《女司機》強調集體主義勞動精神)、知識分子參與工業化建設(《走向新中國》展現技術報國)、破除封建殘余思想(《一貫害人道》批判迷信組織)三個維度,共同服務于新中國成立后重構社會主流價值體系的需求,D項正確。“雙百”方針1956年正式提出,而《女司機》等影片更早問世且主題偏向意識形態宣傳而非藝術多元化,排除A項;因“具有鮮明的階級斗爭色彩”僅符合《一貫害人道》的批判性,無法涵蓋《女司機》《走向新中國》的建設性主題,排除B項;一五計劃是從1953年開始的,排除C項。故選D項。12.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新中國外交歷程紀念光盤,共12集,每一集的標題反映某時期的外交特點。其中能夠反映新中國20世紀70年代外交特點的標題是A.“另起爐灶”、“分道揚鑣”、“播種友誼”B.“揚眉吐氣”、“跨洋握手”、“冰釋雪融C.“另起爐灶”、“跨洋握手”、“揚眉吐氣”D.“斗智斗勇”、“再次較量”、“峰回路轉”【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包括中國重返聯合國、中美關系走向正?;椭忻乐腥战ń坏?,其中中國重返聯合國是揚眉吐氣的事件,中美關系正?;瘎t是跨洋握手,中美中日建交則是冰釋雪融,B項正確;另起爐灶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排除AC項;20世紀70年代是中國外交取得突破的時期,并沒有斗智斗勇,排除D項。故選B項。13.公元前22—前21世紀,兩河流域出現了經營借貨的商人,神廟、宮廷也從事放貸業務。不同形式的借貸有不同的利息規定,甚至還包括具有社會救濟性質的免息借貸,這種現象A.促進了海外貿易的興起 B.推動了契約在兩河流域的出現C.適應了商業貿易的發展 D.源于金屬貨幣流通范圍的擴大【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2—前21世紀兩河流域出現經營貸款,便利了商人從事商業貿易,這種現象既是當時兩河流域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同時又適應了商業貿易的發展,C項正確;公元前8世紀以后的亞述商人開始了海外貿易,排除A項;公元前26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人們已經使用契約,而題干中的時間是公元前22—前21世紀,排除B項;此時金屬貨幣尚未產生,排除D項。故選C項。14.西塞羅雖然推崇雅典的文明,但不喜歡雅典的民主。與柏拉圖一樣,他認為把地位不等的人置于同等的位置上,這種“平等實際上是最大的不平等”。西塞羅的觀點主要基于雅典民主制A.容易造成權力濫用與誤用 B.與其他城邦政治明顯不同C.成為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工具 D.賦予公民自由不利于管理【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材料“平等實際上是最大的不平等”和所學知識可知,雅典的直接民主容易容易造成權力的濫用與誤用,進而導致多數人的暴政,A項正確;與其他城邦政治明顯不同、成為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工具的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BC項;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A項。【點睛】15.下表是古代希臘部分城邦的公民教育培養目標。由此可知古代希臘城邦公民教育培養目標斯巴達強健的體魄,勇敢、堅韌、高尚的品格雅典邏輯、語法、修辭、數學、幾何、天文、音樂等全面的訓練A.雅典對公民的培養更具成效 B.個人發展與城邦繁盛正相關C.公民都擁有特定的培養目標 D.希臘具有人文主義教育理念【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從公民教育培養的目標可以看出,雅典教育注重人的體質、精神品質、綜合能力等,這些都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教育理念,D項正確;材料不能得出效果的比較,排除A項;材料不能證明是“正相關”,排除B項;C項太絕對,排除頸。故選D項。【點睛】16.“整個帝國人口約5400萬,行省擁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權。不斷成熟的羅馬法通行于帝國全境,但整個帝國的羅馬化程度很淺,羅馬人使用的拉丁語,在帝國東部只在政府機關和城市中通行,廣大農村則仍是各自語言的世界?!边@反映了A.帝國境內不同區域斗爭激烈 B.帝國境內農村非常落后C.文化認同在統一中的重要性 D.拉丁語因晦澀難以普及【答案】C【解析】【詳解】由材料可知,整個羅馬帝國的羅馬化程度很淺,尤其是羅馬人使用的拉丁語,只在少部分地區使用,大多數地區仍是自己世界的語言,由此可以看出,語言和文化認同在統一中具有重要作用,C項正確;材料里沒有體現帝國境內的激烈斗爭,也沒有體現帝國境內農村的發展狀況,排除A項、B項;材料說明了拉丁語只在少部分地區使用,但沒有體現是因為晦澀難懂而難以普及,排除D項。故選C項。17.在中古時期的西歐,封建主的領地采取莊園制的經營方式。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為領主提供勞役是佃戶的基本義務,且佃戶需向領主繳納租稅。莊園內設有莊園法庭,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的秩序。這說明莊園A.實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是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制C.使農奴受到沉重的剝削 D.是農村基本的社會組織【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材料“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為領主提供勞役是佃戶的基本義務,且佃戶需向領主繳納租稅。莊園內設有莊園法庭,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及所學知識可得,莊園在農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農村基本的社會組織,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封君封臣制度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材料中調不是強調莊園經濟目的就是自給自足,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到農奴收到殘酷剝削壓迫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點睛】18.15世紀開始,王權在與教會、貴族和市民的斗爭中,逐漸形成歐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國”?!靶戮鲊卑呀虝兂陕犆谕鯔嗟慕M織,削弱大貴族權力,建立常備軍,有力保障了對內統治和對外擴張。這表明“新君主國”()A.客觀上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B.厲行專制統治阻礙歷史進步C.成為政教合一的民族國家 D.結束了歐洲的封建割據狀態【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世紀以來(歐洲)。根據“‘新君主國’把教會變成聽命于王權的組織,削弱大貴族權力,建立常備軍,有力保障了對內統治和對外擴張。”可得出,新君主國強化了世俗王權,打擊了教會,客觀上促進資本主義發展,A項正確;新君主國有利于當時社會的進步,排除B項;“政教合一”錯誤,與歐洲史實不符,排除C項;歐洲的封建割據狀態并沒有結束,排除D項。故選A項。19.11世紀末,牛津大學形成。下圖為牛津大學?;?,校徽由三頂王冠和一本展開的書組成。書上用拉丁文寫著《圣經》的一句話“主照亮我”。據此可以推斷A.國王兼任中世紀大學校長 B.中世紀大學只講授宗教神學C.世俗文化的發展受到阻礙 D.基督教影響中世紀文化教育【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材料“書上用拉丁文寫著《圣經》的一句話‘主照亮我’”體現的是基督教教義對牛津大學?;盏挠绊?,說明的是基督教影響中世紀文化教育,D項正確;國王兼任大學校長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宗教神學僅是中世紀大學課程的一部分,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世俗文化發展受到阻礙的說法,排除C項。故選D項。【點睛】20.在以前的羅馬法中,丈夫可以在不經過妻子的同意下隨意支配妻子的嫁資。查士丁尼時期編纂的《羅馬民法大全》明確規定:“禁止丈夫在沒有妻子同意的情況下出售嫁資、田宅,以及未經妻子同意的抵押?!睋丝芍读_馬民法大全》A.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完善 B.成為其他國家民法的典范C.體現了法律面前男女平等 D.有利于維護婦女婚姻權益【答案】D【解析】【詳解】考查古羅馬法律。根據材料“禁止丈夫在沒有妻子同意的情況下出售嫁資、田宅,以及未經妻子同意的抵押”可知,羅馬法注重維護婦女婚姻方面權益,D項正確;材料強調《羅馬民法大全》的內容而非影響,不能得出羅馬法體系的完善,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羅馬民法大全》對其他國家的影響,排除B項;僅從材料不能得出“男女平等”的結論,排除C項。故選D項。21.12世紀,羅馬法在歐洲復興,城市是主要的復興地,這與早期城市具有一定法治實踐相關。城市的法治實踐就是保障、規范和發展城市經濟的法律需求,即城市出于對市民管理、城市防衛、商業發展、稅收等方面的需要,對法治提出了較高要求。羅馬法在中古歐洲復興是因為A.羅馬法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 B.羅馬法奠定了近代歐洲法治基礎C.當時歐洲城市法治基礎完善 D.歐洲城市自治推動商業發展繁榮【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城市的法治實踐就是保障,規范和發展城市經濟的法律需求,即城市出于對市民管理、城市防衛、商業發展、稅收等方面的需要”體現了12世紀城市自治和商業發展,D項正確;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才出現資本主義萌芽,A項排除;材料沒有涉及羅馬法對近代歐洲法治產生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歐洲城市自治推動商業發展繁榮,沒有體現歐洲城市法治基礎完善,排除C項。故選D項。22.美洲阿茲特克人國家的都城四面環水,市內河道縱橫,湖區眾多。于是阿茲特克人在淺灘、洼地堆積污泥和水草,形成島田;在淺湖區域,開鑿深溝,排除積水,形成隆起的臺地;在深湖區,固定木排堆積淤泥,形成浮動園地。這說明,阿茲特克人A.農業生產中精耕細作 B.利用自然資源發展農業C.追求獨特的田園經濟 D.農業生產技術領先世界【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從材料可知,阿茲特克人為發展農業而利用自然資源構建了島田、臺地、浮動園地,故B項符合題意;材料不是精耕細作,排除A項;C項混淆了農業生產與田園經濟;D項中的領先世界無法比較得出。23.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漢謨拉比法典》正文詳細規定了臣民義務及違反法律后的具體懲罰體現了君權神授的思想B奧斯曼帝國控制連接亞歐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加速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C15世紀中期,朝鮮王朝編撰《高麗史》的體例分“世家”“列傳”“志”“年表”等朝鮮史學受到中國影響D拜占庭與俄羅斯皆信奉東正教拜占庭深受俄羅斯文化影響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詳解】朝鮮王朝編撰《高麗史》的體例分“世家”“列傳”“志”“年表”等,顯然是受到中國紀傳體史書體例的影響,由此得出朝鮮史學受到中國影響,C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正文詳細規定了臣民義務及違反法律后的具體懲罰,但并沒有說明君主權力的來源,無從體現君權神授的思想,排除A項;奧斯曼帝國控制連接亞歐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不利于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促使歐洲人開辟到東方的新航路,排除B項;拜占庭與俄羅斯皆信奉東正教,但拜占庭的歷史要早于俄羅斯,無從得出一定是拜占庭深受俄羅斯文化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24.1375年,在歐洲人繪制的地圖上,馬里國王曼薩?穆薩一手拿著金權杖,一手拿著金塊,地圖上對其的解說為:這個黑人皇帝,因其國家黃金之富有,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富有和顯貴的皇帝。這表明當時A.西非的文明發展程度高于歐洲 B.歐洲人對非洲極力殖民C.馬里國家的名聲遠播至歐洲 D.曼薩?穆薩仰慕歐洲文化【答案】C【解析】【詳解】曼薩?穆薩是馬里最為知名的國王,是在歐洲人繪制的地圖上遙遠非洲的國王,這說明馬里的名聲遠播至歐洲,C項正確;材料沒有討論文明發展的程度,排除A項;材料不能得出歐洲人對非洲進行殖民,排除B項;曼薩?穆薩的形象看不出有歐洲文化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25.古代東非國家廣泛使用奴隸勞動,一般都以種植瓜果蔬菜的園藝業為主,輔之以畜牧、狩獵、采礦、制陶和建筑業。阿拉伯商人從印度、波斯和中國等地把各種手工業品輸入非洲。作為交換,當地出口黃金、象牙和奴隸。這反映了古代東非國家A.具有多元化的經濟結構 B.其官營手工業技術先進C.已形成成熟的商業網絡 D.基本上能實現自給自足【答案】A【解析】【詳解】材料“種植瓜果蔬菜的園藝業為主”“輔之以畜牧、狩獵、采礦、制陶和建筑業”“作為交換,當地出口黃金、象牙和奴隸”體現了古代東非國家存在種植業、畜牧業、對外貿易等多元化的經濟結構,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古代東非國家官營手工業技術先進,排除B項;C項“成熟的商業網絡”在材料中不體現,排除;材料中明顯涉及東非國家的對外貿易,這和D項自給自足的說法相悖,排除D項。故選A項。二、材料分析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工業化的速度首先決定于重工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以發展重工業為大規模建設的重點。在“邊打、邊穩、邊建”的方針下,就要求我們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進行基本建設求我們以有限的資金和建設力量,首先保證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基本建設,特別是確保那些對國家起決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強國家工業基礎與國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們必須在五年內基本上完成鞍鋼等大工業基地的建設,并開始新的工業基地的建設,以此來發展我國的五金、燃料、機械、電力工業與國防工業,使1957年的工業生產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浴吨泄仓醒腙P于編制一九五三年計劃及五年建設計劃綱要的指示》(1952年12月)材料二1998—2000年私營、國有和外資工業企業的工業產值比較表年份私營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數值(億元)比重(%)數值(億元)比重(%)數值(億元)比重(%)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摘編自陳勇勤《中國經濟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規劃的工作重點并分析其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三類工業企業的產值變化趨勢并說明原因。【答案】(1)重點: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背景:重工業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國防建設的基礎;“邊打、邊穩、邊建”方針的影響;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抗美援朝)(2)趨勢:三類企業的產值都在增長,但所占比重私營企業上升,國有企業下降。原因:國有企業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逐步深入;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經濟全球化的推動?!窘馕觥俊驹斀狻浚?)重點:概括材料“因此我們必須以發展重工業為大規模建設的重點”可知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背景:根據材料““邊打、邊穩、邊建”的方針下,就要求我們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進行基本建設求我們以有限的資金和建設力量”可知“邊打、邊穩、邊建”方針的影響;根據材料“增強國家工業基礎與國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可知重工業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國防建設的基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政治上不承認經濟上封鎖,發動朝鮮戰場,國內有國民黨潛伏的特務進行破壞。(2)趨勢:根據表格信息可知,私營企業的產值由2083上升到5520,國有企業的產值由33621上升到40554,外資企業的產值由17750上升到23465,故三類企業的產值都在增長。但私營企業比重由3.90上升為7.94,國有企業比重由62.90下降為58.32,故所占比重私營企業上升,國有企業下降。原因:考生可結合三類工業企業的產值變化趨勢逐一分析,私營業企業比重上升得益于所有制體制改革;外資企業產值上升得益于對外放程度深入;根據時間“1998—2000”可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成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經濟全球化的推動。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羅馬大事記時間事件約公元前753年羅馬建城公元前509年王政時代結束,共和國建立公元前449年羅馬頒布《十二銅表法》公元前265年羅馬征服了馬其頓并控制了整個希臘,完成了對意大利半島的統一公元前2世紀左右希臘哲學的斯多亞學派傳入羅馬公元前51年西塞羅《論共和國》等發表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成立公元80年羅馬大斗獸場建成公元113年圖拉真廣場和圖拉真紀功柱建成公元120~127年重建萬神殿——摘編自杜艷麗《古羅馬文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羅馬時期羅馬文明發展的表現。材料二(大秦)“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與安息(今伊朗呼羅瑚地區)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質直,市無二價。谷食常賤,國用富饒。鄰國使到其界首者,乘驛詣王都,至則給以金錢。其王常欲通使于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