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雙碳背景下的中國石化產業白皮書沙特阿美何以助力中國石化產業低碳高質量發展cn||com序言龐廣廉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外資委主席兼秘書長在全球能源格局經歷深刻調整的國際形勢下,能源安全與雙碳綠色的要求日益凸顯,推動全球經濟向低碳化、綠色化轉型。面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各國正積極響應,共同致力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以實現全球減排目標。雙碳目標已成為全球共識,和各國的迫切任務,要求我們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中扮演積極角色,確保能源的可持續供應與環境的和諧共生。中國作為世界上負責任的大國,低碳轉型不僅是我們肩負的使命,更是我們對全球減排承諾的堅定實踐。“十五五”時期,作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五年,也是碳達峰前的關鍵五年,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中,確立綠色發展的新發展理念,未來發展將堅定地朝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方向邁進。繼續推動能源結構的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綠色低碳技術應用日益廣泛并向各產業領域滲透,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創造條件,以實現經濟與環境的相互促進。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積極倡導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推動綠色化改造,制定碳排放相關標準,并通過行業評獎等方式,鼓勵企業向先進能效看齊,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有效地促進石化行業的綠色轉型,為實現雙碳目標做出積極貢獻。這本由復旦大學與沙特阿美聯合編撰的《雙碳背景下的石化產業高質量白皮書》,深入剖析了中國石化產業在低碳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并從五大角度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和技術創新路徑。它提供了行動指南,展現了石化產業的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未來愿景,為行業內外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們提供了較為全面的視角,為中國石化行業節能降碳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與借鑒。展望未來,雙碳發展是在充滿不確定性時代中的確定性議題。我們期待與各界一道,共建共享,推動綠色發展,共同迎接石化產業的綠色未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contents目錄01.中國提出“雙碳”目標,石化產業須奉行“低碳高質量發展”中國提出“雙碳”目標,意義重大03中國“雙碳”政策的頂層設計和地方配套0902.中國“雙碳”政策奉行“先立后破”10中國石化產業奉行“低碳高質量發展”14要實現“低碳高質量發展”,中國石化產業面臨諸多挑戰和機遇中國對原油需求依然強勁18石化產業能耗居高不下,值得關注19歐盟CSRD和CBAM落地在即,須考慮原材料碳排放問題2003.亟需建立碳足跡計量機制21石化產業發展機會在質而非量22沙特阿美可以如何幫助中國產業踐行低碳高質量發展穩定可靠的原油供應,確保原料安全25低碳強度石油有助于提升中國石化產品終端競爭力28ARCHIE倡議,有助于中國石化有效計量其碳排放30COTC技術助力中國減油增化31材料轉型,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基礎32投資中國,引路中東36案例一福建聯合石化,繁榮一方38案例二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原油56案例三石化新材料轉型,以東單為起點7001.中國提出“雙碳”目標石化產業須奉行“低碳高質量發展”
中國提出“雙碳”目標石化產業須奉行“低碳高質量發展”中國提出“雙碳”目標,意義重大全球氣候變暖,雙碳是全球行動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氣候情況頻現,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是全球極端氣候的罪魁禍首。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以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為首,全球主要經濟體陸續簽訂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和《格拉斯哥氣候公約》等系列國際協定,以對減碳控溫做出制度性的安排。03中國是碳排放大國,全球溫控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中國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快速步入工業化,并迎來經濟的騰飛。據聯合國《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顯示,當下,中國的碳排總量位居全球第一,2倍于排名第二的美國,人均碳排全球排名第六,2倍于全球均值。中國當下的人口占比約為全球的18%,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占比約為全球的30%。如果中國可以成功實現其“雙碳”目標,對于全球1.5℃溫控目標的達成將大有裨益。圖2021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2000年以來的趨勢(GtCO2e)2022年10,55010,550中國大陸11000中國大陸美國4,82610000歐盟2,7259000美國8000歐盟印度2,59670004,826印度俄羅斯1,4586000俄羅斯4000日本1,066日本韓國5923000韓國巴西巴西4432000澳大利亞澳大利亞3761000英國英國345+119%197019801990200020102020圖2021年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和2000年以來的趨勢2022年14.4825美國美國澳大利亞澳大利亞14.74韓國韓國11.4720俄羅斯14日本俄羅斯10.1015中國大陸日本8.52歐盟中國大陸7.74107英國歐盟6.09全球英國5.155巴西全球4.32印度巴西2.060印度1.83197019801990200020102020數據來源:IMF-全球經濟展望數據庫,IMF-氣候變化數據庫,聯合國《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項目組分析。
圖全球主要經濟體人口占比和溫室氣體排放占比13%12%100%18%30%19%17%4%6%10%11%18%13%5%7%4%6%2%5%7%14%5%22%中國25%18%美國24%歐盟印度21%俄羅斯16%18%其他G20成員國14%其他4%6%3%落后地區歷史上碳排放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責任目前溫室氣體排放目前人口1850-20211850-202120212021數據來源:聯合國《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項目組分析。04 05中國歷來關注環境問題,并在2020年做出“雙碳”承諾2005年時任浙江省省委書記的習近平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論”,習近平指出,“生態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推動經濟增長”,“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時,要知道放棄,要知道選擇,要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在“十一五”規劃中,中國把能源消耗強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確定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2008年6月在國際能源會議上,習近平明確指出,“促進世界能源供求平衡、維護世界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緊迫任務……中國是國際能源合作負責任的積極參與者,在國際能源合作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中國將堅持走科學發展道路,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行可持續的能源戰略,努力為促進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維護世界能源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2012年8月 2020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節能減排“十二五” 習近平認為,氣候變化正在給世界各國帶來現實而重大的挑規劃》,要求到2015年,全國萬元 戰,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獨應對,需要各國通力合作。真GDP能耗下降到0.869噸標準煤,比 正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人類共同參與。20202010年的1.034噸標準煤下降16%,比 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講話中鄭重2005年的1.276噸標準煤下降32%。 做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17年4月“十三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明確到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清潔能源成為能源增量主體,能源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非化石能源占比1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2020年,即“十三五”期末,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由2015年的12%提高到15.9%,超額完成規劃目標,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降低18.8%,超額完成規劃目標。06 07中國“雙碳”政策的頂層設計和地方配套中國“雙碳”政策的意義對中國而言,實現“雙碳”目標對建立綠色發展現代經濟體系、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雙碳”行動兼具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政治意義。在經濟上,“雙碳”政策的高效推進有利于經濟結構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促進“減污—脫碳”科技進步,催生新型脫碳經濟,助推高質量發展。此外,“雙碳”關乎到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產業競爭,發展低碳技術和產業將幫助中國企業搶占國際市場的先機,真正把“新質生產”、“高質量發展”落到實處。在生態上,“雙碳”政策有利于形成綠色生活方式,降低物質產品消耗和浪費,治理國土空間環境,實現節能減污降碳,從根本上遏制生態環境惡化,驅動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在政治上,在國內視野下,“雙碳”政策的目標與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一致,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體現;在國際視野下,“雙碳”行動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政治承諾,是落實《巴黎協定》溫控目標的自主行動[1],能夠有利彰顯大國擔當,展現中國力量和影響力。長遠來看,“雙碳”政策是建設富饒、美麗和健康的現代化強國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中對“雙碳”的目標設定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在規劃中,中國明確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采取行動,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低碳轉型;加大甲烷、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溫室氣體控制力度;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在“十四五”期間,中國將繼續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中國將推動煤炭生產向資源富集地區集中,合理控制煤電建設規模和發展節奏,推進以電代煤,有序放開油氣勘探開發市場準入,加快深海、深層和非常規油氣資源利用,推動油氣增儲上產,即“控煤穩油增氣”。根據“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中國的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將取得顯著成效——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和18%,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1%,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至2035年,中國將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10億以內《方案》80要求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提升 %以上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深入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部署
2020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講話中鄭重宣布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該承諾正式拉開了中國的“雙碳”序幕。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出臺。《意見》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間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意見》明確了中國的“雙碳”目標的實現,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并對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能源、交通運輸、城鄉建設、可持續技術、碳匯、法律法規、統計檢測體系、政策和政府組織保障等多方面提出了意見。其中,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要求制定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業和領域的碳達峰實施方案。2021年10月24日國務院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接續《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重點行業、重點領域中央層面的碳達峰行動方案。
《方案》對石化化工行業碳達峰做出如下部署:優化產能規模和布局,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結構性過剩矛盾;嚴格項目準入,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嚴控新增煉油和傳統煤化工生產能力,穩妥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引導企業轉變用能方式,鼓勵以電力、天然氣等替代煤炭;調整原料結構,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氫原料進口來源,推動石化化工原料輕質化;優化產品結構,促進石化化工與煤炭開采、冶金、建材、化纖等產業協同發展,加強煉廠干氣、液化氣等副產氣體高效利用;鼓勵企業節能升級改造,推動能量梯級利用、物料循環利用。《方案》要求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和國務院相關工作安排,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相繼制定了更為具體詳細的碳達峰實施方案。各地方政策目標與中央基本保持一致,內容主要覆蓋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行,但在具體指標和舉措上有所因地制宜有所區別。[1]于貴瑞、郝天象、朱劍興,2022,《中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略之探討》,《中國科學院院刊》第4期,最后瀏覽于2024年8月。08 09中國“雙碳”政策奉行“先立后破”什么是“先立后破”?雙碳議題下的“先立后破”最早出現在2021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面對一些地方急于求成、運動式“減碳”的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時強調,要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盡快出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后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同年12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減污降碳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有機組成部分,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的國情,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剎車”,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中國必須以保障安全為前提構建現代能源體系,以綠色、可持續的方式滿足經濟社會發展所必需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自給率,增強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安全性、可持續性,既保證有一個綠色清潔的環境,也要保證群眾的生產生活正常進行。
中國“雙碳”政策為什么要奉行“先立后破”?根據環境庫涅茲“倒U”曲線,人均GDP和環境退化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關系,即在經濟發展早期,經濟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以環境的損害為代價,而到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類會用經濟發展的成果來反哺環境,進行環境的保護。回顧歐盟、美國、日韓在碳達峰時實際的人民生活水平,以購買力平價計,歐盟、日韓等化石燃料自然稟賦相對較弱的經濟體在其人均GDP購買力平價達到40,000左右時實現了碳達峰,而美國這一化石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則在人均GDP購買力平價達50,000時才實現碳達峰。碳排放主要來自能源和工業,中國能源結構更接近美國,擁有豐富的高碳資源,目前中國的人均GDP購買力平價才24,000左右,距離歐盟、日韓的40,000尚有40%的差距,不足美國50,000的一半。
率圖1.3.1環境庫涅茲“倒U”曲線化退境環生態不可逆闕值水平人均GDP圖世界主要經濟體碳達峰時的人均GDP購買力平價80,0002580,0002570,0002070,00020盟本歐15日1550,00050,00040,0001040,0001030,00030,00020,000520,000510,00010,00001960198020002020001960198020002020080,0002580,0002570,0002070,00020國國美15韓1550,00050,00040,0001040,0001030,00030,00020,000520,000510,00010,00001960198020002020001960198020002020080,00025國70,0002060,0001550,00040,0001030,000人均GDP(左軸,購買力平價,2017年匯率)20,0005人均碳排放(右軸,噸)10,000019601980200020200碳排放趨勢線(不適用左右軸)數據來源:IMF-全球經濟展望數據庫,IMF-氣候變化數據庫,項目組分析。10 11表世界主要經濟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軸國家/地區碳達峰年份峰值(億噸CO2)碳中和年份中和-達峰年份差歐盟1980/9039.9/37.6205060/70美國200758.84205043加拿大20074.73205043日本201312.83205037韓國2013/186.2/6.59205037/32南非(2014)4.14205036澳大利亞20093.64204031巴西20143.78n/a/中國2030105+206030數據來源:IMF-全球經濟展望數據庫,IMF-氣候變化數據庫,bp世界統計年鑒,OECD氣候相關報告,公開資料,項目組分析。再看各主要經濟體的雙碳時間軸,中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進程較歐洲縮短了1/2,較美加縮短了1/3,但中國的“雙碳”基礎更弱——人口規模和經濟體量更大,目前的碳排總量2倍于美國、3倍于歐盟,對于中國而言,要實現“雙碳”,時間更緊、任務更重。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任務還在持續推進中,能源消費仍將保持剛性增長,這就意味著在降碳的同時需確保能源安全穩定的供應和經濟社會的有序、平穩發展。
中國“雙碳”如何“先立后破”?“先立后破”在雙碳目標設定、政策體系等多方面都有所體現。在目標設定上,“1+N”體系設定了2025、2027、2030等多個時間節點,考慮實際、循序漸進,逐步實現2060年最終目標。在政策體系的建立上,中國先行建立并完善適應當前階段的政策框架,然后逐步深化和拓展,以適應更高的碳減排要求。在技術和產業升級的路徑選擇上,首先倡導建立適應當前技術和市場條件的技術,然后在此基礎上實現更高水平的技術和產業變革。
中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為主,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不足16%,以化石能源為主的格局具有較大發展慣性,存在較為嚴重的“碳鎖定”效應和路徑依賴,能源轉型難以一蹴而就,勢必需要循序漸進的變革過程。在2021年9月的頂層設計中,基于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自然稟賦和能源結構,中國將重點放在了生態友好生產方式的發展,而非淘汰煤炭產業。12 13中國石化產業奉行“低碳高質量發展”
2“雙碳”背景下,中國石化產業奉行
上海在2022年就發布了《上海市工業領域碳624.8萬人2018年,中國石化產業直接就業人數36.8萬人2023年年末,僅中石化一家員工人數13.78億噸2020年中國石化和化工行業碳排放總量占同期中國碳排總量的13%左右14億噸2022年我國石化化工行業碳排放量約占工業碳排放量的18%、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2%
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碳排主要產業,對中國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石化產業產值約占國內總產值15%左右,作為源頭產業,產品種類多、關聯覆蓋廣,具有明顯的“榕樹效應”,關乎國家的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從全球石油的發展歷史來看,石油最早應用于照明,煤油燈打破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時間限制,極大提升了人類社會的生產能力;石油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現代化交通工具在汽柴油的驅動下,極大地拓展了生產資料和產成品的流通半徑,進而促進了現代工業和商業的發展。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石油的下游應用日漸豐富。今天,在工業制造和百姓生活中,有超過90%制成品含有來源于石油和天然氣的成分材料,這些材料被制成太陽能電池板、汽車、智能手機、衣服、鞋履、藥品等等。石油是當今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礎資料。
此外,石化產業為百萬家庭提供穩定就業。根據2018年的中國經濟普查年鑒,中國石化產業的直接就業人口約達624.8萬人,石化產業鏈下游產業如化學纖維制造業就業人口為49.3萬人,相較和塑料制品業就業人口為47.1萬人,以上不完全統計累計已逾700萬人。2023年年末,僅中石化一家,就擁有員工36.8萬人。由此可見,石化產業至少為百萬家庭提供了穩定的就業。石化產業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脫不開的基石產業,但與此同時石化產業也是最主要的碳排產業之一。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中國石化和化工行業碳排放總量約為13.78億噸,占同期中國碳排總量約13%。2022年,我國石化化工行業碳排放量14億噸,約占工業碳排放量的18%、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2%[2],加快推動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對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
10億噸計劃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低碳高質量”發展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下簡稱《意見》)出臺。對于石化產能,《意見》要求“對于未納入國家有關領域規劃的,一律不得新建改建擴建煉油和新建乙烯、對二甲苯、煤制烯烴項目。”對于石化消費,《意見》要求“嚴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石油消費‘十五五’時期進入峰值平臺期。”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要求“通過優化產能規模和布局、調整原料結構和優化產品結構等方式推動石化化工行業碳達峰……計劃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2022年3月,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生態環境部、應急部、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雙碳”背景下,中國石化產業要走“低碳高質量”發展路線。該《意見》要求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業要基本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強、結構布局合理、綠色安全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格局,高端產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競爭能力明顯增強,高水平自立自強邁出堅實步伐;在產品方面,要增強高端聚合物(如高端聚烯烴)、專用化學品(如表面活性劑、碳纖維等尖端新材料)的產品供給能力。就各地方而言,國內現有七大石化基地,分別是大連長興島、河北曹妃甸、江蘇連云港、上海漕涇、浙江寧波、廣東惠州和福建漳州古雷,各地分別出臺了各自的“雙碳”實施方案。
達峰實施方案》,2024年8月又發布了《上海市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方案(2024—2027年)》,兩個方案中對于石化化工產業的碳達峰均聚焦于推廣應用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用能優化和物料循環利用等方面,并要求建設“碳中和”和新材料“園中園”,分別致力于減碳和提質。2023年1月,寧波印發了《寧波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對于石化產業,聚焦在強鏈延鏈和資源的高效利用。其中強鏈延鏈是指積極布局下游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高效低碳產業,資源的高效利用是指要加強廢料、廢氣循環利用。2023年8月,大連印發《大連市碳達峰實施方案》,要求通過有效管控產能、優化園區布局、實施“五減”舉措來有序推動石化化工行業有序達峰。優化園區布局主要是指石化產業園區原則上集中布局在長興島(西中島)石化產業基地和配套發展區、松木島化工園區,其中長興島(西中島)石化產業基地作為全市石化產業重點發展區域。五減舉措主要是指調整產業結構、原料結構和用能結構,提高能效水平和增加碳捕集利用。2024年7月,河北唐山印發《國家碳達峰(唐山)實施方案》,指出要加快建設曹妃甸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等重大石化項目,通過原料結構調整——煤制化肥向天然氣、焦爐氣和綠氫制化肥,轉變行業用能方式等方式來推動石化化工行業碳達峰。[2]中國石化新聞網的報道石化產業:在綠色轉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石化新聞網(),/xnews/content/2023-08/09/content_7073102.html,最后訪問日期2024年9月24日。14 15各基地碳達峰實施方案的落地均離不開石化龍頭企業的積極響應和身體力行。2021年3月25日,中石油承諾,力爭到2025年1000座左右實現碳達峰,2050年左右實現“近零”排放,為實現國家“雙碳”目標作貢獻。中石油的“雙碳”目標比國家目標分別提早5年和10年。為實現其“雙碳”目標,中石油提出了綠規劃到2025年,累計建成加氫站或油氫混合站色低碳轉型三步走,即清潔替代、戰略接5000替和綠色轉型,主要通過提升業務中的新能源業務占比和疊加技術節能來降低碳排。座同時,為提高發展質量,中石油集中力量加快布局新材料、氫能、和碳捕集與利用規劃到2025年,與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累計建成充換電站7000座Storage,簡稱CCUS)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煉化轉型升級,實施“新材料提速工程”,推動煉化業務從“燃料型”向“化工產品和有機材料型”轉型,持續推規劃到2025年,進“減油增化”、“減油增特”、“減碳累計建成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點增綠”,以提高產品競爭力,著力打造
民營石化龍頭如恒力石化、東方盛虹、恒逸石化和榮盛石化等也緊跟國家“雙碳”戰略步伐,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碳排放。恒力石化在2022年首次發布了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在報告中,恒力石化明確,在碳達峰、碳中和這一國家戰略目標的引領下,恒力石化將綠色環保與智能制造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高度重視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的履行,秉承“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據悉,在“十四五”期間,恒力集團將圍繞“雙碳”目標,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加速布局新材料、新能源領域,持續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將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覆蓋全產業鏈條,致力于打造“零排放”企業。榮盛石化緊跟國家雙碳戰略步伐,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工廠端的碳排放,包括但不限于在子公司成立碳排放管理小組、設立能耗追蹤和管理機制等。2023年,榮盛石化溫室
02.要實現“低碳高質量發展”“減油增化”“減油增特”“減碳增綠”
“產品巨人”,加快邁向“煉化生精材”產業鏈中高端。中石化大力推進傳統能源低碳轉型,規劃到2025年,累計建成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混合站、5000座充換電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點,新增中深層地熱供暖面積5000萬平方米,新能源供給能力達到1000萬噸標煤,力爭在“十四五”末,建成中國第一氫能公司,年減碳達到1000萬噸以上。
氣體排放總量下降13.43%。榮盛石化計劃以2022年為基準年,到2025年節能項目減排量將累計不少于二氧化碳300萬噸,單位產值碳排放強度下降5%,累計新增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量50萬噸,并實現公司各主要生產運營單位可再生能源全覆蓋。
中國石化產業面臨諸多挑戰和機遇16本報告來源于三個皮匠報告站(),由用戶Id:840541下載,文檔Id:599083,下載日期:2025-02-04要實現“低碳高質量發展”中國石化產業面臨諸多挑戰和機遇9.2億噸/年2023年中國石油煉化產能是全球第一的石油煉化國10.1億噸中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觸及產能天花板
中國對原油需求依然強勁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任務還在持續推進中,中國經濟必須保持向前向上發展。石化產業煉化裝置前期投入大、生命周期長,對地方經濟帶動作用顯著,對中國經濟穩健發展至關重要,各地依然將根據實際情況改建擴建新建符合國家政策方向的煉化一體項目,以保障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在能源結構上,能源安全是底線。在能源優化上,中國所采取的是“控煤穩油”的措施,旨在確保能源安全,避免煤炭、石油作為燃料的驟降導致國內能源供給短缺,進而影響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在產品結構上,傳統上,中國石油煉化產品的80%~90%為汽柴油等燃料油,主要應用于交通運輸領域。近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興起,車用燃油呈現下行趨勢,各石化企業紛紛采
取“減油增化”轉型,即在石油煉化環節降低“燃料油”,提高“原料油”收率。燃料油的產業鏈相對較短,而原料的產業鏈相對較長、全鏈路的附加值相對較高。通過“減油增化”,石化企業可以做深、做強產業鏈,同時減少因燃料油燃燒而產生的碳排,助力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2023年,中國石油煉化產能達9.2億噸/年,是全球第一的石油煉化國。據悉,2024-2027年將有8500萬噸/年產能開工,同期將有3500萬噸產能淘汰,預計將凈增5000萬噸產能,屆時中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將達10.1億噸,觸及產能天花板。基于“經濟發展”“、控煤穩油”“、減油增化”三大基調,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對石油需求依然強勁,建立穩健的伙伴關系,保障中國的石油安全,對中國石化產業低碳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石化產業能耗居高不下,值得關注圖2.2.1石化行業能源消耗量(單位:萬噸標準煤)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化學纖維制造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2000 2005 201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數據來源:胡漢舟.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23.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4。圖2.1.1中國原油進口來源 數據來源:TheArchieInitiative的數據探索欄目。
2020年中國做出了3060“雙碳”承諾,石化行排總量約13%。2022年,我國石化化工行業業作為高能耗、高排放的產業,在能源結構轉碳排放量14億噸,約占工業碳排放量的型和減排兩方面面臨著巨大壓力《。中國能源18%、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2%。[3]統計年鑒》數據顯示,中國石化行業五個主要石化產業能耗居高不下、碳排依然保持高位,13.78子行業能源消耗量在2020-2022年期間依然值得我們關注。不斷增加。億噸若以碳排來計,據中石化《對石化低碳發展思考與實踐》的報告,2020年中國石化和化工行2020年中國石化業碳排放總量約為13.78億噸,占同期中國碳和化工行業碳排放總量中國石化新聞網的報道石化產業:在綠色轉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石化新聞網(),/xnews/content/2023-08/09/content_7073102.html,最后訪問日期2024年9月24日。18 19歐盟CSRD和CBAM落地在即,須考慮原材料碳排放問題歐盟向來是全球碳排的排頭兵,近期歐盟陸續通過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orporateSustainabilityReportingDirective,以下簡稱“CSRD”)和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以下簡稱CBAM),以上兩大政策均將碳排計量范圍從范圍1、范圍2拓展至范3。[4]石化企業,不管是出于對自身碳排計量和產品競爭力的關切、還是出于對下游客戶碳排計量和產品競爭力的關切,均須重視原材料碳排放問題。2022年11月28日,歐洲理事會通過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該指令在2023年1月5日正式生效。CSRD旨在強制在歐盟經營的各類企業發布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其在環境、員工、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表現。在環境類別下,企業需要披露其經營活動對氣候變化、環境污染所產生的影響。企業需要遵循全球報告倡議框架(GlobalReportingInitiative,以下簡稱GRI)來編寫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目前,GRI已經發布了石油與天然氣、煤炭、農牧漁和采礦行業的標準,并成為全世界應用最廣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框架。在石油和天然行業的標準中,明確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報告中,需要披露其范圍1、范圍2和范圍3的溫室氣體排放。由于這些企業需要在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披露其全鏈路的碳足跡,當這些企業進行供應鏈布局時,他們必須將原材料碳排納入考慮。據悉,首批1.2萬家大型企業將在2025年1月1日依據新規發布其2024財年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此外,GRI正在著手制定紡織品和服裝行業的標準。紡織行業是石化行業重要下游行業。一旦對應的標準發布,作為上游原料供應商的石化企業必須考慮披露和降低其產品碳排以滿足下游客戶的信息披露和減碳需求。2023年4月,歐洲議會通過了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以下簡稱CBAM),旨在對出口到歐盟的產品,根據其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進行碳關稅的征收,進而促使企業節能減排,進一步推動全球雙碳目標的達成。
CBAM目前已覆蓋鋼鐵、鋁、水泥、化肥、電力和氫等碳密集行業,征收對象分為簡單產品和復雜產品,簡單產品即生產過程中沒有使用含有隱含碳排放的材料,例如天然的石料。除簡單產品外的其他產品,都屬于復雜產品,其碳排放的計征范圍會追溯至其原材料的碳排,即我們常說的減排目標中的范圍3。目前,石化產業本身暫不在CBAM的征收范圍,但CBAM文件已明確表示,其碳稅征收范圍將在2030年擴展至與歐盟碳交易機制(EuropeanUnionEmissionTradingScheme,以下簡稱EUETS《)Directive2003/87/EC.》相同的范圍,而后者的碳交易范圍覆蓋了礦物油煉油廠。這就意味著,從2030年開始,石油煉化生產活動也將被納入CBAM計征范圍。此外,由于石油煉化產業涉及諸多產業和產業鏈諸多環節,最終產品龐雜,不乏復雜產品。這些產品的碳稅計征中不得不考慮到其上游石化原材料的碳排。基于此,基于對下游客戶對產品碳排的關切,煉化企業在采購原油產品時,必須考慮原油的碳強度,這將直接影響最終下游產品的碳稅計征。對中國這一世界制造大國而言,中國石化企業及其下游產業將很難避開歐盟CSRD和CBAM對其產品進入歐盟企業供應鏈的影響,必須及時布局。
中國石化企業必須建立起可靠的碳足跡計量機制,掌握產品碳排放申報的話語權。
亟需建立碳足跡計量機制2021年10月《,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探索建立重點產品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2023年4月,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要求2025年,制修訂不少于1000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包括外文版本),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顯著提高,主要行業碳核算核查實現標準全覆蓋,重點行業和產品能耗能效標準指標穩步提升。實質性參與綠色低碳相關國際標準不少于30項,綠色低碳國際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指南》明確了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框架,但未明確具體的碳核算核查、碳信息披露、化石能源清潔低碳利用、生產和服務過程減排、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碳排放交易的規則。2023年11月,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要求“推動建立符合國情實際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完善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規則和標準體系,建立產品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推進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建設,拓展和豐富應用場景”。2024年5月,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
定出臺10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到2030年,碳足跡管理體系更加完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制定出臺20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碳足跡標準的建設,通過多部委聯合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來加強碳足跡管理。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的《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等,進一步明確了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建設目標和要求,這些政策文件的出臺,共同推動了中國在碳足跡管理方面的標準化和規范化進程,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值得注意的是,根據CBAM相關規定,如果相關企業無法提供可靠的碳排放數據,則其出口至歐盟的產品的碳排放量計量將采用默認值。基于目前對“默認值”的有關規定,該默認值極有可能會高于實際碳排放量,進而加高碳稅壁壘、降低產品的競爭力。據此,中國石化企業必須建立起可靠的碳足跡計量機制,掌握產品碳排放申報的話語權。SBTi科學碳目標倡議的三大范圍:范圍1——生產活動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范圍2——外購的電力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范圍3——其他上下游的原材料、運輸等環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7年,碳足跡管理體系初步建立,制20 21石化產業發展機會在質而非量9.2億噸72023.年6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居于世界首位億噸同年,中國原油消費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
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強調要通過優化產能規模和布局、調整原料結構和優化產品結構等方式推動石化化工行業碳達峰,計劃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方案中提到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產能紅線在之后2022年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和2023年的《關于促進煉油行業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中一再被重申,其中《指導意見》中還提到“對200萬噸/年及以下常減壓裝置有序淘汰退出”,即要淘汰落后產能。2023年中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9.2億噸,居世界首位。同年,中國原油消費量達7.6億,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就供給端而言,據悉2024-2027年將有8300-8600萬噸/年產能開工(見表2.5.1),同期將有3500萬噸產能淘汰,預計將凈增5000萬噸產能,屆時中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將達9.8億噸。
就消費端而言,2023年國內石油消費達7.6億噸,由于新能源汽車興起,車用燃油消費下行,新增消費需求或主要來自石油化工行業,即業內常說的“減油增化”,預計中國石油消費將在2025-2050年期間在8億噸/年的水平上實現消費達峰。綜上,在“雙碳”政策下,未來,中國石化產業的發展機會在質而非量。目前中國大量基礎石油化工產品均已經實現自給自足,并可以對外出口。但在一些中高端領域,如特種工程材料、高端聚烯烴材料、高性能合成橡膠、高性能合成纖維、功能性膜材電子化學品等,中國自給率依然較低。(見表2.5.2)以特種工程材料為例,據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數據和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21年,中國高性能聚酰胺自給率26%,液晶聚合物自給率僅19%,雖然這些特種工程材料消費量不大,但價值極高。中國石化企業必須主動布局“煉化生精材”產業鏈中高端,提高發展質量。
中國7大石化基地1大連長興島(西中島)5浙江寧波2河北曹妃甸6福建古雷3江蘇連云港7廣東惠州4上海漕涇2134567表2.5.12024-2027年間我國在建、擬建煉化一體項目公司名稱項目名稱煉油規模(萬噸/年)預計投產時間中國石化鎮海煉化二期煉化一體項目11002024古雷煉化二期煉化一體項目16002025中國石油大連石化搬遷項目10002024中國海油大榭石化煉化一體項目升級改過擴建6002024惠州石化三期煉化一體項目500-800規劃華錦集團華錦阿美煉化一體項目15002025山能集團(控股)裕龍島煉化一體項目(一期)20002024合計8300-8600數據來源:中石化新聞網等,光大證券研究所整理。
表2.5.22021年我國主要化工新材料生產及消費情況序號材料類型產量(萬噸/年)產值(億元/年)消費量(萬噸/年)自給率(%)1特種工程材料340741550622高端聚烯烴材料7509751300583高性能合成橡膠4941600557894高性能合成纖維7.420012.7585功能性膜材料6060090676電子化學品603008075數據來源:《石油科技論壇雜志》,轉引自中國石油新聞中心,/system/2023/11/14/030117279.shtml,最后瀏覽日期2024年9月25日。22 2303.沙特阿美可以如何幫助中國石化產業踐行低碳高質量發展
沙特阿美可以如何幫助中國產業踐行低碳高質量發展穩定可靠的原油供應,確保原料安全作為世界的工廠和世界經濟的增長引擎,中國對石油的需求持續增長。保障中國的石油供應和穩定發展,對全球繁榮至關重要。優秀的合作伙伴必須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才能為中國的持續增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成為中國能源安全和重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可信賴的伙伴。沙特阿美基于強大的實力、先進的技術、以及對客戶和合作伙伴的誠信和責任,在全球主要原油供應商中保持著領先的合同履約率,持續為中國發展提供高質穩定的原油。圖3.1.1中國原油消費量和對外依存度80000消費總量(萬噸/年)70000對外依存度(右軸,%)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52590億桶油當量石1280油和天然氣儲量萬桶油當量/天2023年,其石油天然氣產量
99.8%,全球最可靠的原油供應商之一秉持著對客戶和合作伙伴負責的態度,依托豐富的資源和強大的日產能力,疊加OSPAS系統(原油供應、規劃和調度系統),2023年,沙特阿美以99.8%的可靠性繼續保持全球最可靠原油供應商之一的地位。
壓倒性的產量優勢作為沙特的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對全球一些大型優質油田擁有獨家開采權,從而可以為全球供應高品質、高性價比的原油產品。沙特阿美坐擁2590億桶油當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以數十倍的優勢遠超其他石油巨頭,2023年,其石油天然氣產量高達1280萬桶油當量/天,遠超競爭對手。
先進的供應鏈管理:OSPAS神經中樞OSPAS(原油供應、規劃和調度系統)是沙特阿美高效運營的神經中樞。通過使用10萬多個傳感器從油井、管道、工廠和終端收集信息,OSPAS使沙特阿美能夠利用實時數據分析、監控并引導油氣在其網絡中的流動,幫助沙特阿美準確了解每個環節的運營和遇到的挑戰,快速評估和管理其油田設施和數千公里的管道,調整生產方向,從而為世界各地客戶提供可靠的產品供應。同時,OSPAS讓無數優秀人才和流程規范都可以充分發揮作用,為沙特阿美成為全球領先的能源和化學品公司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中國優先,伙伴優先1991年10月1日,第一艘滿載阿拉伯輕質原油的油輪抵達中國南部。從那時起,沙特阿美開始穩定、安全、可靠地向中國客戶供應原油,為中國的增長奇跡護航。福建聯合石化是沙特阿美在華投資的首個世界級中外合資煉化一體項目。沙特阿美秉持“中國優先,伙伴優先”的原則,投產15年以來,不僅100%保障完成了原料供應計劃,而且會優先保障福建聯合石化的原料需求調整計劃。沙特是中國最重要的原油進口國,雙方長期穩定合作,沙特阿美是中國最為穩定可靠的合作伙伴,切實保障了中國在石化領域的原料安全。圖世界主要的石油公司的原油儲量和日產量探明儲量(億桶)3000日產量(萬桶)25002000150010005000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雪佛龍道達爾英國石油殼牌埃尼數據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官網和公眾號。沙特阿美如何達成99.8%的供應可靠性?26 27低碳強度石油有助于提升中國石化產品終端競爭力低碳強度原油,碳強度比行業均值低50~70%1更多關于沙特阿美LCI沙特阿美的原油碳強度比行業均值低50~70%[5],是全球最低的碳強度的石油之一,相較于其他原油更有助于降低終端產品出口歐盟的碳關稅,進而提升終端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請參看案例二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原油
周密油藏管理,提升整體資源使用效率在油田開采前,沙特阿美便開始采取周密的油藏管理舉措,使用多分支井和智能完井技術等精細的油藏管理和生產方法,有效減少水的生產和能源的消耗,從而降低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
碳捕集技術,變廢為寶在廠區,沙特阿美在下屬的哈維耶天然氣廠(Hawiyah)采用碳捕集技術,每天捕集量高達3000萬標準立方英尺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輸送到85公里外的烏斯曼尼亞(Uthmaniyah)油田,5.6億噸2023年原油進口量
25億元的碳稅節約,有效提升產品的競爭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2023年原油進口量高達5.6億噸。如果中國進口的原油碳強度都能降低至和沙特阿美相當,則意味著可以減碳1.25億噸。假設有20%的碳排放因為范圍3計算方式被計入下游化工產品的碳排放中,則意味著計征量減少2500萬噸。按照中國當前碳交易價格100元/噸計算,相當于25億元的收益,如有下游產品出口到歐盟,則可在CBAM中創造更多的碳關稅減免的收益。沙特阿美緣何可以生產出低CI值的原油?作為全球最主要的產油國,沙特阿美擁有豐富的石油儲量并且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占全球石油供應量的10%,其原油產品CI值是十大產油國中最低的,比全球均值低50~70%。沙特阿美采取多種舉措以降低其原油碳強度。
多舉措降低火炬燃燒碳排在采油環節,開采過程中的火炬燃燒碳排[6]火炬燃燒:石油開采過程中,將甲烷等伴生氣體燃燒,以避免甲烷直接排入空氣中。]是最主要的碳排來源,沙特阿美從1977年就開始不再進行火炬燃除,改為收集開采過程中的天然氣,通過先進的火炬氣回收系統,將火炬氣排放量保持在天然氣產生量的1%以下,這一成果奠定了沙特阿美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并得到了世界經濟論壇的認可。在石油的開采過程中排放的甲烷,也是一種溫室氣體。相關研究表明其溫室效應是同等重量二氧化碳的100倍以上。2018年,沙特阿美啟動了嚴格的甲烷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計劃,對甲烷的排放進行全面的監控和測量,并在當年將甲烷排放降至0.06%的行業最低水平。目前沙特阿美的原油碳強度已是前十大主要產油國中最低的。即便如此,沙特阿美依然不曾松懈和自滿,依舊保持高投入,積極推動技術更新,努力進一步降低其原油產品
然后注入油藏,實現二氧化碳驅油開采。在運輸途中,沙特阿美采用移動碳捕獲(MCC)創新技術,開發了面向汽車和卡車的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借助該技術,運輸車輛可以在加油站卸載捕獲的二氧化碳,用于后續進行地下封存,或通過回收利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其他形式的材料。智能監控,提升煉油廠運營效率在沙特阿美的阿布蓋格煉油廠,智能傳感器密切監測著原油煉化過程的每一個細節,人工智能持續分析數據,實時檢測異常、識別故障,并提供相應的修正建議,實現效率的最大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在新技術的運用下,2019年至2022年,煉油廠的產品碳強度減小了31.8%。和石化產品的CI值,并且提出到2050年,確保全資子公司及運營實體實現科學碳目標倡議中范圍1和范圍2的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目標。[5]該數據是基于畢馬威、沙特阿美、《自然通訊》、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等四家機構的獨立報告得出。
[6]火炬燃燒:石油開采過程中,將甲烷等伴生氣體燃燒,以避免甲烷直接排入空氣中。28 29ARCHIE倡議,有助于中國石化有效計量其碳排放
COTC技術助力中國減油增化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是ARCHIE倡議的發起者之一。ARCHIE倡議由來自斯坦佛大學、匹茨堡大學、卡爾加里大學的專家學者和來自沙特阿美等能源企業的業內專家發起,旨在提高溫室氣體(GHG)排放量估算,并促進能源供應鏈的透明度。ARCHIE倡議的任務是提高對不同來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的認識,希望通過向利益相關方提供與各種能源排放有關的透明數據,鼓勵其作出更明智的決策。ARCHIE倡議使用前沿技術和方法來跟蹤能源的生產和消費,使人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能源的來源和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ARCHIE倡議還使用生命周期分析(LCA)來評估和量化能源供應鏈各個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使利益相關者能夠做出基于數據的決策。
ARCHIE為全球石油化工行業的相關利益者提供了一個可視化工具和模型,可以對全球92%的油田進行碳排監控和計量,估算對應石油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進而幫助相關利益者做出有效的業務決策。2021年,ARCHIE對全球96個國家的4100個油田進行了碳排測算,覆蓋了全球92%的原油。沙特阿美愿意鏈接ARCHIE倡議和中國石化企業,基于ARCHIE的成功經驗,幫助中國石化企業更好進行其原料碳排追溯、幫助其建立自身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計量標準和體系。
通常而言,在現有成熟技術和工藝條件下,原油在煉油廠需要經歷加熱蒸餾的環節,被轉化為各種餾分,如石腦油、柴油、汽油和煤油等,再將餾分產物作為化學品生產的原料。這一轉化的過程不僅流程長,成本高,而且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且原油的化工品轉化率僅有8%至12%。而沙特阿美的COTC(CrudeOiltoChemical,原油到化學品)技術可以繞過傳統的煉油過程、直接將原油轉化為化學品,從而減少煉化過程中的碳排放的同時,大幅提升轉化率。沙特阿美的目標是將轉化率提升至70%到80%,從而奠定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目前,在所有“油轉化”的研究方向中,最為前沿的是原油熱處理直接制化工品(TC2CT-M)技術,沙特阿美已經與行業領先的美國技術提供商西比埃(CB&I,現為McDermott)和雪佛龍魯瑪斯全球(CLG)簽訂合作開發協議,采用目前最為先進的技術推進油轉化的研發進程,這項合作將有效推動該技術的
此外,在石油煉化過程中,催化劑對于提升蒸餾效率和優化產品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催化劑的研究,是所有COTC技術共同探尋的方向。沙特阿美不斷根據需要研制催化劑,以期實現乙烯和丙烯產出的最大化,從而推動COTC的提升。最終極且最完美的催化劑是只用一步就可完成對任何類型的原油的預處理并將其直接轉化為化工品。沙特阿美正與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展開合作項目,雄心勃勃地探尋著可將原油直接轉化為化工品的終極催化劑。目前這一項艱巨的任務尚在初期,但已經取得了眾多成果,申請了近50項專利,第一代性能優越的催化劑已開發成功,并且計劃在2025年建設一套世界級的原油熱處理直接制化工品裝置。沙特阿美的科學家團隊在COTC的道路上不斷努力探索,尋求突破,保持業界領導地位,這必將助力中國“減油增化”之路大步向前。/
商業化運用。試想一下,原油到化學品的直接轉化率可以提升至70%到80%,會發生什么?30 31材料轉型,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業制造和百姓生活中有超過90%制成品含有來源于石油和天然氣的成分材料,這些材料被更多關于沙特阿美材料轉型制成太陽能電池板、汽車、智能手機、衣服、鞋履、藥品等等。中國是世界第一煉化大國,也是“世界工廠”,在中國從制造大國向著智造強國轉型的過程中,材料的革新是眾多行業請參看案例三石化新材料轉型,以東單為起點轉型發展的基礎。沙特阿美作為中國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世界級的先進的化學品的生產商,化工產品業務涵超%蓋芳烴、烯烴和聚烯烴等基礎化工產品,以及用于各行各業的高性能化工產品。沙特阿美既是中國化工行業發展的可靠供應商,也是各類新材料研發的技術合作者,更是推動千萬下游工業制造和百姓生活中制成品含有來源于
此外,SABIC還和烘焙食品包裝袋生產商圣約翰包裝(St.JohnsPackaging)合作,推出了含有30%回收塑料的包裝袋產品,有效降低了廢舊塑料的產生。通過圣約翰包裝遍及全球的業務,沙特阿美可有效推動塑料的回收和循環利用的發展,助力行業提升塑料回收率,解決塑料廢棄物帶來的問題和挑戰。沙特阿美不斷推動塑料的回收和循環利用的發展,助力行業提升塑料回收率,解決塑料廢棄物帶來的問題和挑戰。石油和天然氣的成分材料 伙伴轉型發展的基礎力量。
2 材料助力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利于中國雙碳目標實現
碳纖維復合材料是汽車輕量化替代最具發展潛力的材料,也是沙特阿美的重點研發材料依托塑料產品回收利用,推動中國循環經濟落地“雙碳”背景之下,中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推進塑料廢棄物規范回收利用和處置,明確了循環經濟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通過提高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率,減少對原生塑料的需求,從而降低資源消耗和碳排放。沙特阿美的材料轉型計劃從兩方面著手進
行,一方面是開啟材料循環,通過提升回收率,實現碳循環;另一方面是提升材料效率,即提升材料的強度,減少損耗,延長材料的使用壽命。沙特阿美的材料轉型計劃與中國的循環經濟發展目標高度契合。石化行業作為眾多塑料制品的上游,對下游產品的回收利用可以起到關鍵的作用,沙特阿美致力于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沙特阿美推出了業內首款經國際可持續發展與碳認證計劃(ISCCPLUS)下屬機構認證的循環聚碳酸脂。該循環聚碳酸酯使用回收的混合廢塑料加工生產而成,可應用于電子電氣、汽車和城市建設領域。相較于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基于石油基的同類產品,經認證的可循環聚碳酸酯產品有望將碳足跡減少23%左右。在包裝材料方面,沙特阿美通過技術創新和外部合作,聯合下游企業,實現回收材料的開發利用。沙特阿美旗下的沙特基礎化工公司SABIC和全球乳制品公司Arla的合作,實現部分產品包裝的100%可再生,新的可再生材料實現了10%的生產用料節約、15%的生產用能削減,從而在實現環保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成功實現為下游客戶創造價值。
超30%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
交通領域是碳排的主要領域,據中國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現階段的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交通用能占比約17%。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制造國,2023年中國的汽車產量超31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45%,且新能源汽車的增速遠高于傳統燃油車。對于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輕量化都是大勢所趨,自身質量的減輕將有效提升新能源車的續航和降低燃油車的能耗,前者有助于推動新能源車的普及、后者則有利于減少燃油車對環境的損害。
之一。目前碳纖維材料在車身主體結構的運用還局限在跑車和高端車領域。但隨著減排需求的日益迫切,碳纖維的運用領域正不斷擴大。沙特阿美正在致力于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以降低碳纖維的制造成本,進而推動汽車行業大幅降低碳排放。這與中國這一汽車制造大國、汽車消費大國不謀而合。32 333 建筑材料的低碳轉型,是基建大國的必經之路中國是基建大國,根據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的數據,目前中國的水泥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消費國,目前中國混凝土年產量約為25億立方米,每年混凝土和水泥生產制造的碳排放量約為10億噸,約占中國碳排總量的10%,減碳任務艱巨。經過多年的布局發展,沙特阿美已經成功億立方米將75種非金屬材料運用于建筑工程領域,實現部分或全部替代現有的產品材料,其中國混凝土年產量中有32種產品用于水泥、瀝青和土壤等領2510域的施工,例如復合材料混凝土、纖維材料混凝土和聚合物改性瀝青等;有32種材億噸料可在建筑結構和管道等運用領域可替代鋼材,如強化玻璃纖維塑料GFRP(GlassFiber每年混凝土和水泥生產制造的碳排放量ReinforcedPlastic)在水渠和橋梁等建筑施工中替代鋼材使用;有16種產品可在門窗、地板、墻板等房屋裝修施工中使用,例如非金屬包覆材料。
目前,沙特阿美已將強型熱塑管(RTP,ReinforcedThermoplasticPipes)和強化玻璃纖維(GFRP)鋼筋大規模運用于自身建筑工程領域,并且實現了很好的性能提升和節能降碳的效果,未來在建筑施工領域的運用前景廣闊。為了更好推動中國建設領域的材料轉型,沙特阿美與中國建筑科學院緊密合作,于2022年初啟動了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NEXCEL),利用中國建材總院的專業知識和資源,促進非金屬材料技術的研發和應用。NEXCEL中心研發的新型超分散型減水劑,是以乙烯為原料的石化產業下游的產物,用于制作超高性能混凝土時,可減少20%的水泥使用,減少近30%用水量,降碳減排效果顯著。2023年,該減水劑在山東墨水河大橋項目中成功應用,在滿足該項目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標準的同時,成功降低了該工程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16億千瓦2024年的裝機總量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材料升級錦上添花受益于用能結構轉型,近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保持強勁增長,2024年的裝機總量已超16億千瓦,其中風能和太陽能的裝機總量已經提前達成2030年的目標。目前中國新增發電量中,已經有超過80%來自可再生能源,在此背景下,光伏電池的產量也增長迅速。非金屬太陽能面板中的關鍵材料為ETFE(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相較于傳統的鋼化玻璃,具有透光性好,耐久性強、抗沖擊性能優異等特點。ETFE薄膜的厚度遠低于玻璃,
可將光伏電池片的厚度做到低于1mm,可以大大降低光伏板重量,能更好地滿足各類輕量化、便攜化的場景使用需求。此外,采用ETFE薄膜可提升光伏面板的密封性,有效阻隔水汽,從而提升了薄膜電池在惡劣環境下使用的穩定性,延長使用壽命。綜上可見,沙特阿美的新材料的卓越性能和更低碳排,能夠為推動中國材料轉型貢獻一份力量。34 35更多關于沙特阿美福建聯合石化請參看案例一福建聯合石化,繁榮一方1700億元以上以1:5的動力帶動了地方關聯產業產值
投資中國,引路中東2007年沙特阿美入股福建聯合石化,攜手中石化聯合投資400億元,打造了一艘年煉油1200萬噸(最新為1400萬噸)、年產乙烯110萬噸的石化航母,并以1:5的動力帶動了地方關聯產業1700億元以上的產值。2023年,沙特阿美戰略入股榮盛石化,雙方及其關聯方公司就原油采購、原料供應、化學品銷售、精煉化工產品銷售、原油儲存及技術分享等多方面開展深層次的長遠合作。2023年以來,沙特阿美和中國的國際石化行業巨頭榮盛石化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基于雙方的協議,榮盛石化擬收購沙特阿美旗下位于沙特朱拜勒地區的朱拜勒煉化公司
50%的股權,以聯手共同開發、設計、建設、持有和運營世界級的煉化一體項目,進而實現其“一帶一路”出海布局。2024年,沙特阿美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阿敏·納瑟爾在多個場合表達了沙特阿美優先中國的投資策略,擬進一步投資中國。阿拉伯諺語說,朋友是生活中的陽光。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中沙合作的友誼之舟已經揚起新帆,在中沙友好的暖陽中,向陽而行!36 37案例一福建聯合石化,繁榮一方序言700年前,馬可波羅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發現世界上唯一媲美埃及亞歷山大港的東方大港——泉州。600年前,鄭和七下西洋,開啟了以泉州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傳奇,促進了中國與以沙特王國為代表的中東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交流。2007年,在一座世界級的石化城,福建聯合石化有限公司(FujianRefiningPetrochemicalCompanyLimited,以下簡稱“福建聯合石化”)崛起于海峽西岸的湄洲灣畔,中國首個中外合資的世界級煉化一體項目再續歷史的榮光。十五年來,福建聯合石化堅持“開放包容、誠信擔當、安全環保、專業敬業”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創造價值、滿足客戶、造福員工、回報股東、貢獻社會,致力于成為“具有持續競爭力的世界級石油化工公司”。歷經十五年發展,“大煉油、大乙烯、大芳烴”的夢想已然照進實現。福建聯合石化已成長為一艘年煉油千萬噸、年生產乙烯百萬噸,年產值百億、年納稅數十億的石化巨輪,為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中國石化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在福建聯合石化成立十五年之際,沙特阿美站在外資合作伙伴的角度,分享福建聯合石化成功運行15年來積累的成果與經驗,以期對中國推進大型煉化一體化發展戰略有所幫助。
“欣悉福建煉油乙烯一體化合作項目建成投產,謹向你們表示熱烈祝賀!希望你們抓住國家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實施石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重大機遇,努力把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培育為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為福建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貢獻。”2009年10月30日習近平向福建省委、省政府、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發來賀信40 41強強聯合,生而不凡400億
2007年,沙特阿美攜手中國石化投資400億建設了中國首個中外合資的世界級煉化一體項目福建聯合石化。作為強強聯合的產物,福建聯合石化注定生而不凡。中國石化成立于1983年,是中共黨中央對全國重要的煉油、石油化工和化纖企業實行集中領導、統籌規劃、統一管理,合理利用石油資源,加快發展石化工業,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財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載體,在中國石化產業發展上具有舉足輕重的
進口配額、下游產出流通都具有重要甚至決定性的影響。沙特阿美是沙特阿拉伯政府所屬企業,全權負責沙特拉伯的石油開發。沙特阿拉伯石油儲量僅次于委內瑞拉、產量僅次于美國,對全球石化產業的原料供應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沙特阿美作為股東方,可以為福建聯合石化提供穩定的、可負擔的、高質量的石油。強強聯合,為福建聯合石化的發展奠定了良
99.8%,全球最可靠的原油供應商之一作為世界的工廠和世界經濟的增長引擎,中國對石油的需求持續增長。保障中國的石油供應和穩定發展,對全球繁榮至關重要。優秀的合作伙伴必須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源源不斷地為中國的持續發展注入動力,成為中國能源安全和石油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可信賴的伙伴。
盡管全球能源市場挑戰不斷,但沙特阿美基于強大的實力、先進的技術、以及對客戶和合作伙伴的誠信和責任,在全球主要原油供應商中保持著全球最高的合同履約率。2023年,沙特阿美以99.8%可靠性保持著全球最可靠原油供應商之一的地位。2007年,建設了中國首個中外合資的世界級煉化一體項目福建聯合石化
作用。福建聯合石化中方股東深諳中國市場,對中國石化產業政策、地方政策、上游原料
好的開局。
圖2中國原油消費量和對外依存度80000消費總量(萬噸/年)70000對外依存度(右軸,%)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沙特阿美如何達成99.8%的供應可靠性?能源安全已成為當今越發重大的全球性挑戰,現實地威脅著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穩定發展。要為全球提供穩定可靠的石油供應,并非易事!作為沙特的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擁有諸多大型優質油田擁有獨家開采權,從而可以為全球供應高品質、高性價比的原油產品。沙特阿美如何達成99.8%的供應可靠性?42 43先進的供應鏈管理:OSPAS神經中樞OSPAS(原油供應、規劃和調度系統)是沙特阿美高效運營的神經中樞。通過使用10萬多個傳感器從油井、管道、工廠和終端收集信息,OSPAS使沙特阿美能夠利用實時數據分析,監控并引導油氣在其網絡中的流動,幫助沙特阿美準確了解每個環節的運營和遇到的挑戰,快速評估
和管理其油田設施和數千公里的管道、調整生產方向,從而為世界各地客戶提供可靠的產品供應。同時,OSPAS讓無數優秀人才和流程規范都可以充分發揮作用,為沙特阿美成為全球領先的能源和化學品公司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煉化一體,更加高效1984年,隨著沙特阿美在沙特朱拜勒(Jubail)的全球第一個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項目投入運營,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成為全球石油化工產業的新趨勢。彼時,中國的石化產業整體還處于早期階段,煉化分離是主流,煉化企業規模小——平均產能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煉化結構不合理——乙烯及其下游的三大合成材料、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等產量不足,石化生產企業與地方傳統化工結合不足,無法有效支撐下游經濟發展。2006年,中國政府發布了“十一五”經濟發展計劃,提出要按照基地化、大型化、一體化方向,調整石化工業布局。正是在這樣1200 的背景下,福建聯合石化誕生了。福建聯合石化是中國首個中外合資的世界級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項目涵蓋1200萬噸/年的福建聯合石化是中國首個中外合資的世界級煉化一體化項目項目涵蓋,煉油產能
煉油產能,主要加工沙特原油。同時,該項目還包括一套80萬噸的乙烯裂解裝置、一套80萬噸的聚乙烯裝置、一套40萬噸聚丙烯裝置和一套70萬噸芳烴聯合裝置。項目各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鎮痛藥培訓課件
- 2025年球型網絡攝像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玄武巖纖維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牛肉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春新版六年級科學下冊 填空題專項練習
- 低壓電器 課件 單元三 項目二 任務三 掌握三相異步電動機單向連續控制線路
-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內蒙古地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麗水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畢業班適應性練習卷(化學試題)含解析
- 2025春新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期末復習:文言文專項考查】
- 2025春新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詞語造句訓練
- 2025年03月四川成都農業科技中心公開招聘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所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應屆畢業生14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全過程工程咨詢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旅拍店合伙人協議書范本
- 握筆姿勢詳解全解課件
- 《三會一課》培訓測試題
- Seminar_帶SPL的安全集成
- 國家開放大學《電工電子技術》章節自測題參考答案
- GB∕T 16754-2021 機械安全 急停功能 設計原則
- 中國美術學院學士學位論文規范化要求
- 百科知識競賽PPT(可直接使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