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青桐鳴大聯考(高三)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號、座位號、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考古學家通過對距今10500—8600年河南新密李家溝遺址堆積層剖面的分析,發現其下部是大量的打制石器,中部是普遍施壓印紋的粗夾砂陶及石磨盤等遺存,上部則是典型的裴李崗文化陶片。據此可知,該遺址()A.不同時期文化存在較多關聯 B.農業生產技術逐漸提高C.與外部保持密切的文化交流 D.涵蓋新舊石器時代特征2.下表是對西漢前期社會狀況的描述。這說明,當時()史料史料出處濟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史記·酷吏列傳》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奸數不勝而法禁數潰,銅使之然也。故銅布于天下,其為禍博矣《漢書·食貨志下》今外郡之地或幾千里,列城數十,形束壤制,旁脅諸侯,非公室之利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A.諸侯割據危害百姓生活 B.休養生息政策亟需落實C.中央集權強化的必要性 D.內憂外患威脅統治穩定3.十六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其最高統治者多自稱“炎黃后裔”,并將自己的政權稱為“中國”。如匈奴人劉淵建立“漢國”,設立了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公開祭祀。北魏、北周等北方政權皆認為自身是黃帝后裔,且政權地處中原,可代表“中國”。這體現出當時()A.國家統一趨勢明顯 B.華夏文化多彩多姿C.民族文化認同加深 D.政權之間戰亂頻繁4.宋太宗強調“夫刑法者,理國之準繩,御世之銜勒。……應朝臣、京官及幕職州縣官等,今后并須習讀法書”。在宋太宗的倡導下,文學之臣紛紛留心法律和吏治,到宋真宗初年已蔚然成風,“士初試官,皆習律令”成為宋代一項重要的祖宗之法。這一變化()A.助推了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B.完善了官員的考核機制C.助長了因循守舊政治風氣 D.開啟了律令儒家化進程5.明清時期,江南市鎮外來人員逐漸增多。如明后期嘉興府崇德縣石門鎮的油坊常常“募旁邑民為傭”。康熙初年,松江府楓涇鎮有很多布局,“多雇染匠、砑匠,皆江寧人”。蘇州府盛澤鎮的練坊、染坊、踹坊,“數百年來,皆為紹興人專利之業”。這說明江南()A.手工業專業化趨勢加強 B.市鎮經濟繁榮助推人口流動C.長途販運貿易較為發達 D.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出現6.魏源認為,西方國家的先進器械利用風力、水力、火力,是“竭耳目心思之力”制成的“有用之物”,應該拿來為我所用;他還提出要效法西洋養兵練兵的方法來改造清軍。然而,這些提議在當時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這主要是因為()A.魏源的軍事思想并未傳播開來 B.封建統治階級思想自大守舊C.清廷對封建制度衰落認識不足 D.西學在中國的影響極其有限7.下圖為1921年8月《勞動周刊》雜志刊登的內容。據此推斷,當時該報意在()A.積極響應五四愛國運動 B.注重宣傳民主與科學思想C.推動工人階級運動發展 D.促成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8.一位在華的外國隨軍記者在1949年1月的日記中寫道,“千千萬萬人民自愿應征來為共產黨運送物資、挖戰壕,以阻擊國民黨軍隊撤退……每一位共產黨戰士看來都粗略地了解淮海戰役的總戰略以及……下一步行動”。這反映出()A.國民黨已經喪失軍事上優勢地位 B.解放區擴大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C.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主要原因 D.億萬農民獲得政治經濟上的解放9.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指出,“現在處在轉變時期:由階級斗爭到向自然界斗爭,由革命到建設,由過去的革命到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這個世紀上半個世紀搞革命,下半個世紀搞建設……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建設”。這一論述基于當時()A.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B.國民經濟面臨著嚴重困難C.抗美援朝取得重大勝利 D.國家需要優先發展重工業10.2023年,中國政府接連發布“恢復和擴大消費”“促進民營經濟”“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等一系列指導意見,引起海外媒體和國際學界的熱烈討論。不少外媒刊文稱,中國在經濟領域的政策文件成為全球矚目的要聞。對此解釋合理的是,中國()A.深化改革開放備受外商關注 B.經濟快速發展使西方國家擔憂C.在全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D.著力為世界經濟發展出謀劃策11.據考古發掘顯示,青金石、滾印、雕刻藝術中的特定圖案等兩河流域文化元素在距今約6000年前已經出現在埃及。考古學家們還在距今約5000年左右的埃及壁畫上,看到了具有美索不達米亞風格的船只。這可以用來說明()A.東西方古國交往增多 B.埃及文化受到西亞影響C.西亞文化曾長期鼎盛 D.西亞影響埃及歷史進程12.16、17世紀,在拉美具有影響力的作家不外乎是西班牙征服者和傳教士。盡管其中有少數作家基于人道主義的思想,通過作品反映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習俗,力圖為瀕臨毀滅的原住民文化與事跡留下歷史見證,但其行文風格與思考模式仍是歐洲的。這些作品()A.旨在推動美歐之間貿易 B.帶有濃厚殖民色彩C.客觀推動了拉美的進步 D.彰顯理性主義精神13.在1660—1730年間,英國科學家約占當時全世界科學家總數36%以上,科學成果約占全世界總數的40%。如牛頓闡述了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波義耳將化學確立為獨立的自然科學學科;哈維發現血液循環理論等。這可以說明當時英國()A.發生工業革命的根本原因 B.制度和文化的影響廣泛C.處于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 D.自然科學知識得到普及14.1804年3月,拿破侖頒布《法國民法典》。其第7條以明文宣告:“新法即日起生效,在其所涉領域,羅馬法、政令、一般性或地方性的習慣、章程、條例等作為一般性或特殊性淵源的效力,自此終止。”由此可見,這一舉措()A.維護了法國特權階層利益 B.使法國法律得以實現統一C.使法國由共和國變為帝國 D.要求民眾服從皇帝統治15.蘇俄在1920年先后和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芬蘭建交;翌年又和波蘭、土耳其、波斯(伊朗)、阿富汗建立外交關系。1924年,蘇聯又和英國、法國、意大利、中國、墨西哥等12個遍布于歐、亞、美的國家建立起外交關系。這些活動()A.粉碎了外來干涉和內部的叛亂 B.是為了應對法西斯勢力的侵略C.有助于國內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D.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局面16.1944年,44個國家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了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會議決定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兩個機構成為聯合國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947年,聯合國召開了關稅與貿易會議,并簽訂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這反映出聯合國()A.積極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 B.有力保障世界和平與安全C.推動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 D.提升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相傳于舜帝時,已有“納言”一職,這即是諫官的初始。秦朝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御史系統。漢朝的監察機構采取多元制,中央有御史臺“在殿中察舉非法”,地方劃分為13個州作為監察區,派刺史監察地方。唐朝的中央監督機構更為系統,將全國分為10道(后增至15道)監察區,每道設“巡察使”,主要職責是“察官人善惡”等。宋代中央設置最高監察機關御史臺,地方由皇帝派遣“通判”負責監察各州官吏。元代全國分為22道監察區,各設肅政廉訪使(即監察御史)常駐地方,監察各道所屬地方官吏。明代中央將御史臺改為都察院,“主糾察內外百官之司”。都察院下設13道監察御史,共110人,負責具體監察工作。監察御史直接受命于皇帝,有獨立進行糾舉彈劾之權。清代在中央仍設都察院。各級官吏均置于都察院監督之下。監察權的集中,是清代監察制度的一大特點。——摘編自陳光《淺析中國古代監察制度》(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古代監察制度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古代監察制度的影響。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下是中國共產黨報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宣傳巴黎公社的內容摘編:編號報紙內容(摘編)①中國當前蘇維埃運動的發展,證明了巴黎公社式的蘇維埃政權,不但是先進國家無產階級革命的旗幟,而且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爭的旗幟②我們紀念巴黎公社的時候,應該認識和運用他的教訓到我們目前的工作上去。……要正確地執行經濟政策,要徹底地執行土地法……充分地發動群眾,參加各種革命工作,鞏固后方,節省糧食,節省經濟,幫助紅軍,特別是要擴大紅軍③從巴黎公社的失敗中,要認識到目前堅持抗戰必須擴大反漢奸運動,必須要徹底粉碎“反共、防共”等謬論和陰謀;同時更要充分提高警惕性,展開深入的群眾工作,以鞏固和擴大革命的力量④巴黎公社是民族團結、一致御侮的榜樣,是法國一切有民族意識優秀分子的結合。呼吁救國御侮必須團結并動員一切力量(1)結合所學知識,按照中國革命的發展歷程推斷報紙內容②③④的寫作時間順序,并闡述理由。(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巴黎公社的特點。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末實業教育擔負著救亡圖存的重擔。比如上海女子蠶業學堂重視栽桑、養蠶、制種等實驗,“并改良舊法,用以擴大女子就業,挽回我國利權為宗旨”。清末實業學堂的課程主要有四類:一類課程是學習應用力學等專業基礎課程;二類課程是學習社會科學等文化基礎課程;三類課程是學習造船學等專業課程;四類課程是學習實習課程。這些實業學堂必兼修經史,如京師同文館學生除學習英、法等國語言文字外,還學習算學、化學、醫學生理、天文等自然科學,同時也學習一定經史詞章。清末實業學堂老師主要是留學生以及外國教員等來擔任,其經費主要由民間出資辦學和捐款助學。——摘編自《清末實業學堂概況》材料二早在19世紀初,普魯士政府為了適應工業發展的需要,努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中等技術和各類專業人才。至19世紀后期,各種各類的工業、商業和農業等職業學校已遍布德國各個地區。1896年德國制定法律,規定18歲以下的在職勞動者有進入補習學校受教育的義務。1902年德國的農業補習學校達1000余所,1904年設立的建筑工藝學校招收高等國民學校的畢業生。此外,還設有初等機械學校、織物學校、美術工藝學校和商業學校等。20世紀初期,德國大學的科學機構與工藝實踐結合得更緊密,與現實聯系也更密切。德國近代實業教育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民間和教會等,教師則主要來自師范教育或從社會上選拔。——摘編自《德國教育促進工業化的發展》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初期清朝與德國實業教育發展的不同。(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初期清朝和德國實業教育發展所蘊含的共同進步因素。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加利福尼亞的黃金和美國的不斷努力,將使太平洋兩岸很快就會同現在從波士頓到新奧爾良的海岸地區那樣,人口也那樣稠密、貿易也那樣方便、工業也那樣發達。那時,太平洋就會像大西洋在現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紀一樣,起著偉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線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將要降低,像現在的地中海那樣只起一個內海的作用。——摘編自馬克思、恩格斯《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1850年1—2月)結合世界史相關知識,就材料部分或整體觀點,提出你的見解(贊成、質疑、修改皆可),并說明理由。(要求:見解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準確)
2025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青桐鳴大聯考(高三)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號、座位號、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考古學家通過對距今10500—8600年的河南新密李家溝遺址堆積層剖面的分析,發現其下部是大量的打制石器,中部是普遍施壓印紋的粗夾砂陶及石磨盤等遺存,上部則是典型的裴李崗文化陶片。據此可知,該遺址()A.不同時期文化存在較多關聯 B.農業生產技術逐漸提高C.與外部保持密切的文化交流 D.涵蓋新舊石器時代特征【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距今10500—8600年(中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舊石器時代以打制石器為主,遺址下部有大量打制石器,體現了舊石器時代特征,新石器時代以磨制石器和陶器為重要標志,遺址中部的石磨盤(磨制石器相關)以及上部的裴李崗文化陶片,體現了新石器時代特征,由此可見該遺址涵蓋新舊石器時代文化特征,D項正確;材料分別闡述了遺址不同層的遺存特點,并沒有提及不同時期文化之間存在較多關聯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關于農業生產技術發展變化的描述,中部的石磨盤等雖可能與農業有關,但沒有體現出技術逐漸提高,排除B項;材料完全沒有涉及該遺址與外部文化交流的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2.下表是對西漢前期社會狀況的描述。這說明,當時()史料史料出處濟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史記·酷吏列傳》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奸數不勝而法禁數潰,銅使之然也。故銅布于天下,其為禍博矣《漢書·食貨志下》今外郡之地或幾千里,列城數十,形束壤制,旁脅諸侯,非公室之利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A.諸侯割據危害百姓生活 B.休養生息政策亟需落實C.中央集權強化的必要性 D.內憂外患威脅統治穩定【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西漢前期豪強地主橫行鄉里、采銅者增多帶來多種禍患、外郡之地勢力增強威脅中央等等,西漢前期的多種亂象表明必須強化中央集權,C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材料列舉了西漢前期的多種亂象,但材料未強調諸侯割據危害百姓生活,排除A項;“休養生息”政策的目的在于恢復經濟和增強國力,與題意無關,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國家面臨的外患問題,與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3.十六國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其最高統治者多自稱“炎黃后裔”,并將自己的政權稱為“中國”。如匈奴人劉淵建立“漢國”,設立了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公開祭祀。北魏、北周等北方政權皆認為自身是黃帝后裔,且政權地處中原,可代表“中國”。這體現出當時()A.國家統一趨勢明顯 B.華夏文化多彩多姿C.民族文化認同加深 D.政權之間戰亂頻繁【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中國)。根據材料“北魏、北周等北方政權皆認為自身是黃帝后裔,且政權地處中原,可代表‘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十六國時期到北魏、北周時期,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皆認為自身是“黃帝后裔”且以“中國”自居,體現出北方少數民族對中原文化的認同,體現民族文化認同加深的趨勢,C項正確;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主要體現的是少數民族政權在文化認同方面的情況,沒有明顯體現出國家統一趨勢,并且國家統一趨勢應當從政治制度統一、疆域統一等方面去看,排除A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主要強調的是少數民族政權與華夏文化之間的關系,而不是華夏文化自身的多樣性,無法得出“華夏文化多彩多姿”的結論,排除B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是圍繞少數民族政權的文化認同展開的,沒有描述戰爭的情況,無法得出“政權之間戰亂頻繁”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4.宋太宗強調“夫刑法者,理國之準繩,御世之銜勒。……應朝臣、京官及幕職州縣官等,今后并須習讀法書”。在宋太宗的倡導下,文學之臣紛紛留心法律和吏治,到宋真宗初年已蔚然成風,“士初試官,皆習律令”成為宋代一項重要的祖宗之法。這一變化()A.助推了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B.完善了官員的考核機制C.助長了因循守舊的政治風氣 D.開啟了律令儒家化進程【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今后并須習讀法書”“文學之臣紛紛留心法律和吏治”“士初試官,皆習律令”可知,宋朝對官員法律素養的要求較高,引導官員留心法律和吏治,這助推了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A項正確;官員學習法律和吏治,助推了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材料未涉及對官員的考核制度,排除B項;冗官的發展和“分化事權”才助長了因循守舊的政治風氣,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漢朝“春秋決獄”,開啟了律令儒家化進程,排除D項。故選A項。5.明清時期,江南市鎮外來人員逐漸增多。如明后期嘉興府崇德縣石門鎮的油坊常常“募旁邑民為傭”。康熙初年,松江府楓涇鎮有很多布局,“多雇染匠、砑匠,皆江寧人”。蘇州府盛澤鎮的練坊、染坊、踹坊,“數百年來,皆為紹興人專利之業”。這說明江南()A.手工業專業化趨勢加強 B.市鎮經濟繁榮助推人口流動C.長途販運貿易較為發達 D.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出現【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中國)。根據材料“康熙初年,松江府楓涇鎮有很多布局,‘多雇染匠、砑匠,皆江寧人’。蘇州府盛澤鎮的練坊、染坊、踹坊,‘數百年來,皆為紹興人專利之業’。”可知,江南市鎮外來人員逐漸增多,主要是市鎮經濟繁榮吸引了外地人口流入,由此可知市鎮經濟繁榮助推了人口流動,B項正確;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重點強調的是市鎮中吸引外地人員,而非手工業專業化趨勢,材料沒有體現出手工業內部不同工序之間的專業化分工情況,排除A項;根據材料信息“康熙初年,松江府楓涇鎮有很多布局,‘多雇染匠、砑匠,皆江寧人’。蘇州府盛澤鎮的練坊、染坊、踹坊,‘數百年來,皆為紹興人專利之業’。”可知,材料主要關于市鎮內部雇傭外地人員的情況,沒有涉及長途販運貿易的信息,無法得出“長途販運貿易較為發達”的結論,排除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雇傭關系,但是材料主要體現市鎮中外地人員務工的現象,沒有體現雇傭雙方的關系與聯系,無法得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出現”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6.魏源認為,西方國家的先進器械利用風力、水力、火力,是“竭耳目心思之力”制成的“有用之物”,應該拿來為我所用;他還提出要效法西洋養兵練兵的方法來改造清軍。然而,這些提議在當時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這主要是因為()A.魏源的軍事思想并未傳播開來 B.封建統治階級思想自大守舊C.清廷對封建制度衰落認識不足 D.西學在中國的影響極其有限【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材料“他還提出要效法西洋養兵練兵的方法來改造清軍。然而,這些提議在當時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當時的清朝,封建統治階級長期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觀念之中,封建統治階級思想自大守舊,認為中國的制度和文化是最優越的,這使得魏源的思想在當時未被清政府重視,B項正確;魏源的軍事思想并未傳播開來的根源還是封建統治者的自大和落后,排除A項;魏源的提議還停留在學習、模仿西方層面,并未觸及封建制度本身,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西學在中國的影響極其有限”的說法并不是魏源的思想未引起朝廷重視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7.下圖為1921年8月《勞動周刊》雜志刊登的內容。據此推斷,當時該報意在()A.積極響應五四愛國運動 B.注重宣傳民主與科學思想C.推動工人階級運動發展 D.促成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1年(中國)。根據材料中的報紙呼吁“工友們,我們大家聯合的機會到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意在推動工人階級團結斗爭,促進工人運動的發展,C項正確;五四運動此時已結束,排除A項;材料未見其宣傳科學的內容,排除B項;當時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排除D項。故選C項。8.一位在華的外國隨軍記者在1949年1月的日記中寫道,“千千萬萬人民自愿應征來為共產黨運送物資、挖戰壕,以阻擊國民黨軍隊撤退……每一位共產黨戰士看來都粗略地了解淮海戰役的總戰略以及……下一步行動”。這反映出()A.國民黨已經喪失軍事上優勢地位 B.解放區擴大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C.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主要原因 D.億萬農民獲得政治經濟上的解放【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千千萬萬人民自愿應征來為共產黨運送物資、挖戰壕,以阻擊國民黨軍隊撤退”“每一位共產黨戰士看來都粗略地了解淮海戰役的總戰略以及??下一步行動”,可見解放戰爭的勝利主要源于人民的支持和戰略指揮的正確,C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黨喪失軍事優勢是在三大戰役勝利之后(1949年1月31日之后),與材料的時間不符,排除A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解放戰爭勝利與人民的密切聯系,沒有涉及國際媒體對于解放軍的反映,而且記者的日記不代表外國媒體的態度,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土地改革實現了億萬農民獲得政治經濟上的解放,不是人民對于解放軍的支持造成的,排除D項。故選C項。9.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指出,“現在處在轉變時期:由階級斗爭到向自然界斗爭,由革命到建設,由過去的革命到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這個世紀上半個世紀搞革命,下半個世紀搞建設……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建設”。這一論述基于當時()A.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B.國民經濟面臨著嚴重困難C.抗美援朝取得重大勝利 D.國家需要優先發展重工業【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這個世紀上半個世紀搞革命,下半個世紀搞建設……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建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建立之后,社會的中心任務與社會矛盾發生變化,而從毛澤東的講話中可以看出當時階級矛盾明顯下降,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是基于三大改造的完成,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社會的矛盾發展轉變“三大改造”之后,此時的中國的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不是面臨著嚴重困難,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抗美援朝取得重大勝利發生在1953年,而材料體現“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的社會情況,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主要涉及國家的主要任務與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涉及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排除D項。故選A項。10.2023年,中國政府接連發布“恢復和擴大消費”“促進民營經濟”“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等一系列指導意見,引起海外媒體和國際學界的熱烈討論。不少外媒刊文稱,中國在經濟領域的政策文件成為全球矚目的要聞。對此解釋合理的是,中國()A.深化改革開放備受外商關注 B.經濟快速發展使西方國家擔憂C.在全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D.著力為世界經濟發展出謀劃策【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不少外媒刊文稱,中國在經濟領域的政策文件成為全球矚目的要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政府在經濟領域的一系列指導意見引起了海外媒體和國際學界的熱烈討論,可見中國在全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C項正確;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中國的中國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等政策會受到外國關注,但是材料沒有提及外商的態度,無法得出“深化改革開放備受外商關注”的結論,排除A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中國的政策文件成為全球矚目的要聞主要是因為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積極意義,而不是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擔憂”,排除B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題干中的政策文件主要是針對中國國內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雖然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有積極影響,但這些政策并非主要著力為世界經濟發展出謀劃策,而是先著眼于國內經濟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11.據考古發掘顯示,青金石、滾印、雕刻藝術中的特定圖案等兩河流域文化元素在距今約6000年前已經出現在埃及。考古學家們還在距今約5000年左右的埃及壁畫上,看到了具有美索不達米亞風格的船只。這可以用來說明()A.東西方古國交往增多 B.埃及文化受到西亞影響C.西亞文化曾長期鼎盛 D.西亞影響埃及歷史進程【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埃及。根據材料“青金石、滾印、雕刻藝術中的特定圖案等兩河流域文化元素”“美索不達米亞風格的船只”及所學可知,兩河流域文化元素的傳入是前王朝時期埃及與西亞有限互動的結果,反映了早期跨區域文化交流中埃及對西亞文化的借鑒,B項正確;題目涉及西亞與埃及(北非)的交往,并非傳統“東西方”范疇,排除A項;材料無法說明西亞文化長期鼎盛的情況,表述不準確,排除C項;“西亞影響埃及歷史發展進程”的說法與題干及史實不符。埃及在第一王朝(約公元前3000年)后逐漸擺脫外來影響,形成本土特色,排除D項。故選B項。12.16、17世紀,在拉美具有影響力的作家不外乎是西班牙征服者和傳教士。盡管其中有少數作家基于人道主義的思想,通過作品反映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習俗,力圖為瀕臨毀滅的原住民文化與事跡留下歷史見證,但其行文風格與思考模式仍是歐洲的。這些作品()A.旨在推動美歐之間貿易 B.帶有濃厚殖民色彩C.客觀推動了拉美進步 D.彰顯理性主義精神【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至17世紀的世界。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至17世紀在拉美具有影響力的作家不外乎是西班牙征服者和傳教士,其歐洲式的行文風格與思考模式帶有明顯的殖民色彩,B項正確;材料與推動美歐之間的貿易無關,排除A項;材料與推動拉美進步無關,排除C項;理性主義是17世紀時期自英國開始的歐洲啟蒙運動的核心內容,且材料也沒有顯示理性主義精神,排除D項。故選B項。13.在1660—1730年間,英國科學家約占當時全世界科學家總數的36%以上,科學成果約占全世界總數的40%。如牛頓闡述了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波義耳將化學確立為獨立的自然科學學科;哈維發現血液循環理論等。這可以說明當時英國()A.發生工業革命的根本原因 B.制度和文化的影響廣泛C.處于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 D.自然科學知識得到普及【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660—1730年間,英國科學家約占當時全世界科學家總數的36%以上,科學成果約占全世界總數的40%,而且成就突出,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英國在科學研究方面占據著主導地位,處于世界科技的中心,C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發生工業革命的根本原因是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市場需求的擴大等,而不是單純的科學成果占比多,排除A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題干中主要強調的是英國科學家的數量和科學成果的占比,沒有體現英國制度和文化影響廣泛的相關信息,排除B項;材料主要體現是英國科學家的數量和科學成果的占比,沒有涉及英國自然科學知識在民眾中的普及情況,無法得出“自然科學知識得到普及”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14.1804年3月,拿破侖頒布《法國民法典》。其第7條以明文宣告:“新法即日起生效,在其所涉領域,羅馬法、政令、一般性或地方性的習慣、章程、條例等作為一般性或特殊性淵源的效力,自此終止。”由此可見,這一舉措()A.維護了法國特權階層利益 B.使法國法律得以實現統一C.使法國由共和國變為帝國 D.要求民眾服從皇帝的統治【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04年3月(法國)。根據材料“新法即日起生效,在其所涉領域,羅馬法、政令、一般性或地方性的習慣、章程、條例等作為一般性或特殊性淵源的效力,自此終止”可知,《法國民法典》明確廢止了羅馬法、地方習慣法等舊法源的效力,以一部統一的法典取代了此前分散、多元的法律體系,結束了法國長期存在的法律割裂狀態,實現了全國民事法律的統一,B項正確;法典維護資產階級利益,而非舊特權階層,排除A項;法典頒布時法國已進入帝國時期,排除C項;材料未直接體現對皇帝統治的服從要求,排除D項。故選B項。15.蘇俄在1920年先后和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芬蘭建交;翌年又和波蘭、土耳其、波斯(伊朗)、阿富汗建立外交關系。1924年,蘇聯又和英國、法國、意大利、中國、墨西哥等12個遍布于歐、亞、美的國家建立起外交關系。這些活動()A.粉碎了外來干涉和內部的叛亂 B.是為了應對法西斯勢力的侵略C.有助于國內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D.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局面【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0年至1924年間(蘇俄(聯))。在1920年至1924年間,蘇俄(聯)和多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為國內經濟的恢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C項正確;蘇俄通過軍事斗爭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粉碎了外來干涉和內部的叛亂,排除A項;當時法西斯勢力尚未形成或開始侵略活動,排除B項;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局面的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排除D項。故選C項。16.1944年,44個國家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了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會議決定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兩個機構成為聯合國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947年,聯合國召開了關稅與貿易會議,并簽訂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這反映出聯合國()A.積極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 B.有力保障世界和平與安全C.推動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 D.提升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4年——1947年(世界)。根據材料可知,聯合國下轄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成立以及聯合國召開關稅與貿易會議并組建關貿總協定,表明聯合國從貨幣和貿易領域為世界經濟建立了協調機制,積極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A項正確;1945年,聯合國正式建立,材料未見聯合國有力保障世界和平與安全,排除B項;1944年還處于二戰期間,材料說的是經濟方面,與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無關,排除C項;材料說的是聯合國為世界經濟建立協調機制,未體現提升發展中國家話語權,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相傳于舜帝時,已有“納言”一職,這即是諫官的初始。秦朝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御史系統。漢朝的監察機構采取多元制,中央有御史臺“在殿中察舉非法”,地方劃分為13個州作為監察區,派刺史監察地方。唐朝的中央監督機構更為系統,將全國分為10道(后增至15道)監察區,每道設“巡察使”,主要職責是“察官人善惡”等。宋代中央設置最高監察機關御史臺,地方由皇帝派遣“通判”負責監察各州官吏。元代全國分為22道監察區,各設肅政廉訪使(即監察御史)常駐地方,監察各道所屬地方官吏。明代中央將御史臺改為都察院,“主糾察內外百官之司”。都察院下設13道監察御史,共110人,負責具體監察工作。監察御史直接受命于皇帝,有獨立進行糾舉彈劾之權。清代在中央仍設都察院。各級官吏均置于都察院監督之下。監察權的集中,是清代監察制度的一大特點。——摘編自陳光《淺析中國古代監察制度》(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古代監察制度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古代監察制度的影響。【答案】(1)歷史悠久;體系趨向完備;服務于君主專制;具有較大獨立性;不斷發展演變(任答4點)(2)有助于澄清吏治;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強化了中央集權;減少決策失誤;受君主專制制度影響,效能有限。(任答3點)【解析】【17題詳解】本題是特點題。時空:古代(中國)。據材料“相傳于舜帝時,已有‘納言’一職”可知,歷史悠久;據材料“秦朝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御史系統”“唐朝的中央監督機構更為系統”可知,體系趨向完備;據材料“明代中央將御史臺改為都察院,‘主糾察內外百官之司’”“清代在中央仍設都察院。各級官吏均置于都察院監督之下”可知,服務于君主專制;據材料“監察御史直接受命于皇帝,有獨立進行糾舉彈劾之權”可知,具有較大獨立性;據材料“宋代中央設置最高監察機關御史臺,地方由皇帝派遣‘通判’負責監察各州官吏”“明代中央將御史臺改為都察院”可知,不斷發展演變。【18題詳解】本題是影響題。時空:古代(中國)。據材料“中央有御史臺‘在殿中察舉非法’”及結合所學可知,有助于澄清吏治;據材料地方劃分為13個州作為監察區,派刺史監察地方”“地方由皇帝派遣‘通判’負責監察各州官吏”“都察院下設13道監察御史,共110人,負責具體監察工作”及結合所學可知,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強化了中央集權;據材料“中央有御史臺‘在殿中察舉非法’”“明代中央將御史臺改為都察院,‘主糾察內外百官之司’”可知,減少決策失誤;據材料“監察御史直接受命于皇帝,有獨立進行糾舉彈劾之權”可知,受君主專制制度影響,效能有限。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下是中國共產黨報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宣傳巴黎公社的內容摘編:編號報紙內容(摘編)①中國當前蘇維埃運動的發展,證明了巴黎公社式的蘇維埃政權,不但是先進國家無產階級革命的旗幟,而且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爭的旗幟②我們紀念巴黎公社的時候,應該認識和運用他的教訓到我們目前的工作上去。……要正確地執行經濟政策,要徹底地執行土地法……充分地發動群眾,參加各種革命工作,鞏固后方,節省糧食,節省經濟,幫助紅軍,特別是要擴大紅軍③從巴黎公社的失敗中,要認識到目前堅持抗戰必須擴大反漢奸運動,必須要徹底粉碎“反共、防共”等謬論和陰謀;同時更要充分提高警惕性,展開深入的群眾工作,以鞏固和擴大革命的力量④巴黎公社是民族團結、一致御侮的榜樣,是法國一切有民族意識優秀分子的結合。呼吁救國御侮必須團結并動員一切力量(1)結合所學知識,按照中國革命的發展歷程推斷報紙內容②③④的寫作時間順序,并闡述理由。(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巴黎公社的特點。【答案】(1)時間順序:②④③。理由:根據②中“徹底地執行土地法”“幫助紅軍,特別是要擴大紅軍”,可見這一時期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根據④中“巴黎公社是民族團結、一致御侮的榜樣,是法國一切有民族意識優秀分子的結合。呼吁救國御侮必須團結并動員一切力量”,可見這一時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尚未形成;根據③中“從巴黎公社的失敗中,要認識到目前堅持抗戰必須擴大反漢奸運動,必須要徹底粉碎‘反共、防共’等謬論和陰謀;同時更要充分提高警惕性,展開深入的群眾工作,以鞏固和擴大革命的力量”,可見這一時期正處于抗戰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維護抗日統一戰線。(意思相近即可)(2)主題緊扣時代變化;革命目的明確;適時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適應革命形勢發展;始終依靠人民群眾。(任答3點)【解析】【18題詳解】本題是特點題,背景題。時空是近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充分地發動群眾,參加各種革命工作,鞏固后方,節省糧食,節省經濟,幫助紅軍,特別是要擴大紅軍”與“要正確地執行經濟政策,要徹底地執行土地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②處于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根據材料“從巴黎公社的失敗中,要認識到目前堅持抗戰必須擴大反漢奸運動”與“必須要徹底粉碎‘反共、防共’等謬論和陰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③處于抗戰時期,而且還是抗戰的戰略相持階段;根據材料“呼吁救國御侮必須團結并動員一切力量”與“巴黎公社是民族團結、一致御侮的榜樣,是法國一切有民族意識優秀分子的結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④處于抗戰時期并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尚未形成的時期。綜合以上可知,報紙的寫作時間順序②④③。【19題詳解】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近代的中國。根據材料“要正確地執行經濟政策,要徹底地執行土地法”可知,適時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根據材料“充分地發動群眾,參加各種革命工作”可知,始終依靠人民群眾;根據材料“巴黎公社是民族團結、一致御侮的榜樣,是法國一切有民族意識優秀分子的結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主題緊扣時代變化;根據材料“不但是先進國家無產階級革命的旗幟,而且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爭的旗幟”可知,革命目的明確;根據材料“必須要徹底粉碎‘反共、防共’等謬論和陰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適應革命形勢發展。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末實業教育擔負著救亡圖存的重擔。比如上海女子蠶業學堂重視栽桑、養蠶、制種等實驗,“并改良舊法,用以擴大女子就業,挽回我國利權為宗旨”。清末實業學堂的課程主要有四類:一類課程是學習應用力學等專業基礎課程;二類課程是學習社會科學等文化基礎課程;三類課程是學習造船學等專業課程;四類課程是學習實習課程。這些實業學堂必兼修經史,如京師同文館學生除學習英、法等國語言文字外,還學習算學、化學、醫學生理、天文等自然科學,同時也學習一定經史詞章。清末實業學堂老師主要是留學生以及外國教員等來擔任,其經費主要由民間出資辦學和捐款助學。——摘編自《清末實業學堂概況》材料二早在19世紀初,普魯士政府為了適應工業發展的需要,努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中等技術和各類專業人才。至19世紀后期,各種各類的工業、商業和農業等職業學校已遍布德國各個地區。1896年德國制定法律,規定18歲以下的在職勞動者有進入補習學校受教育的義務。1902年德國的農業補習學校達1000余所,1904年設立的建筑工藝學校招收高等國民學校的畢業生。此外,還設有初等機械學校、織物學校、美術工藝學校和商業學校等。20世紀初期,德國大學的科學機構與工藝實踐結合得更緊密,與現實聯系也更密切。德國近代實業教育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民間和教會等,教師則主要來自師范教育或從社會上選拔。——摘編自《德國教育促進工業化的發展》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初期清朝與德國實業教育發展的不同。(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初期清朝和德國實業教育發展所蘊含的共同進步因素。【答案】(1)①目的不同:清末實業教育肩負救亡圖存重任,而德國是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②教育內容不同:清末實業學校以西學為主兼修傳統儒學,而德國則主要是學習各種技術技能。③基礎不同:清末實業教育起步晚,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而德國則起步早,經濟基礎較好。④經費來源不同:清朝實業教育經費主要來自民間,德國則來源多樣化。⑤教師來源不同:清末實業教育教師主要由外國教員和留學生擔任,而德國則主要由師范畢業和社會選拔。(任答4點)(2)培養實用人才的教育理念;注重提高國民素質;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國家和民族意識的增強。(任答2點)【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對比題,時空是20世紀初期的清朝與德國。主要從目的、教育內容、基礎、經費來源以及教師來源等方面去對比。根據材料一“擔負著救亡圖存的重擔”、材料二“為了適應工業發展的需要”和所學可得出,清末實業教育肩負救亡圖存重任,而德國是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根據材料一“這些實業學堂必兼修經史”、材料二“至19世紀后期,各種各類的工業、商業和農業等職業學校已遍布德國各個地區”和所學可得出,清末實業學校以西學為主兼修傳統儒學,而德國則主要是學習各種技術技能。根據材料一“清末實業教育”、材料二“至19世紀后期,各種各類的工業、商業和農業等職業學校已遍布德國各個地區”和所學可得出,清末實業教育起步晚,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而德國則起步早,經濟基礎較好。根據材料一“其經費主要由民間出資辦學和捐款助學”、材料二“德國近代實業教育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民間和教會”和所學可得出,清朝實業教育經費主要來自民間,德國則來源多樣化。根據材料一“清末實業學堂老師主要是留學生以及外國教員等來擔任”、材料二“教師則主要來自師范教育或從社會上選拔”和所學可得出,清末實業教育教師主要由外國教員和留學生擔任,而德國則主要由師范畢業和社會選拔。【小問2詳解】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20世紀初期的清朝和德國。可從教育理念、國民素質、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國家和民族意識等多角度分析。根據材料一“學習算學、化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家庭居室裝修工程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家庭半包裝修合同范例
- 保姆個人雇傭合同樣本
- 每日合同民宿合作協議二零二五年
- 合資投資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戀愛關系
- 低價咖啡轉讓合同標準文本
- 書籍設備采購合同樣本
- 二零二五版退換貨協議書標準模板
- 二零二五版本勞動合同范例
- 2024年廣東省萬閱大灣區百校聯盟中考一模數學試題
- 數字貿易學 課件 馬述忠 第13-22章 數字貿易綜合服務概述- 數字貿易規則構建與WTO新一輪電子商務談判
- 2024年電路保護元器件行業營銷策略方案
- 下肢動靜脈潰瘍的護理
- 照明維護方案
- 設備管理制度的風險評估與防范方案
- 辦公樓裝飾工程設計及施工招標文件室內裝飾
- 半導體行業對國家國防戰略的支撐與應用
- 2024年十堰市中小學教師職稱晉升水平能力測試題附答案
- 智能點滴自動監控方法設計
- 特殊土地基處理措施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