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_第1頁
2024年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_第2頁
2024年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_第3頁
2024年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_第4頁
2024年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1

教學目標:

L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

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3、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估測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品質。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學生尺、課件。

學具:學生尺一把,小方塊一個,三角形學具一個、方格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課刖談話

小朋友,我們又見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學習數學知識,老師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高興嗎?我

們接觸時間不多,彼此還不太了解。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L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數學故事,想聽嗎?

(播放小裁縫的故事)

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裝做不知道)

2、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啊,老裁縫的一掛和小裁縫的一掛是不一樣的,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看來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有統一的工具。現在我們一般用什么來量長度?

三、探索實踐,建構新知

1.認識尺。

小朋友都有學生尺,(指著尺)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觀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發現了什么?

(生:有數)有哪些數?讀一讀。

還有呢?

(生:有線)這些線都一樣長嗎?有的——長,有的一短,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

每條長刻度下面都對著一個數。刻度0表示起點。(這是刻度1,這是刻度5)

細心的小朋友還發現了什么?

(生:字母)(板書: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書: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

的長度單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認識)

2.認識厘米。

(1)看這把放大的尺,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瞧,(課件演示1厘米長度)這就是1厘米。

真正的1厘米有多長?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嗎?

自己說說是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是1厘米。

還有誰找得不同,但也是1厘米?

(3—4人)指名說一說。(師注意糾正第一個學生: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是幾厘

米。)學生說的同時,教師在投影上指出來。

(停一會兒)你們有沒有發現,每相鄰兩個數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指著課件)

(2)1厘米到底有多長,我們用小手來比劃比劃?

這個小正方體每條邊的長正好都是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中融輕拿住它,手指不能動,哦,

輕輕抽開它,瞧,兩個手指之間的距離就是1厘米。自己試一試。

把你比劃出的1厘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動,再拿起來看一看。

(3)好,放下手,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再用手比劃比劃,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

劃得準不準。

(4)小朋友都能比劃出1厘米了,找找我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學

生說到的第一第二個教師拿出尺幫他量一量。)

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有沒有留意到,我們手指的寬度大約也是——1厘米。(拿出

尺放到手指上)

3、認識幾厘米。

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了;2厘米呢?到尺上找一找。

你為什么認為它是2厘米,(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師自己說。)

有2個1厘米,就是2厘米。

還有誰也找到2厘米了?(指名學生回答,2個)

伸出小手比劃出2厘米。

小朋友比劃得挺準確的,你還能找到幾厘米?指著尺子說給同桌聽聽。

(學生說了3厘米)你怎么找到的.?有3個1厘米是3厘米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①(都從0開始)你們為什么都從刻度0開始?

②(不是從0開始的)你數得真仔細,從刻度8到刻度15是7厘米。(數一數)還有誰也

找到8厘米了?哪種方法更好,

③(找的短的)還有誰找得長一些?

看來,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我們一般都從刻度0開始看起,這樣非常方便!

(6)看,這枝鉛筆長幾厘米?你是怎么看的?線段呢?

(7)剛才小朋友認識了1厘米,還知道看幾厘米時一般從尺的刻度0開始.現在厘米和尺

是我們的好朋友了嗎?和我們的好朋友唱首歌,怎么樣?請出我們的好朋友。(師也拿出尺和

cm卡片)

4、課間活動:唱《找朋友》

(師舉起cm卡片)還把它送回去。(示意學生放回抽屜)

我們認識了直尺、厘米,現在和好朋友玩個闖關游戲好嗎?

5、第一關:量一量。(課件出示)

(1)準備好了嗎?(停一下)

(出示學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這條最長的邊是幾厘米。把你的方法和同弟小朋友說說。

誰想上來量。

(沒有對準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這樣量,你有什么意見?

(一般把刻度0對準線段的一個端,看另一個端對準幾就是幾厘米。)

(2)(師舉起紙)再量一量方格紙的長邊是幾厘米,比比看,誰量得又快又準。

(放金,帥隨意把尺往方t密比上一放。)尺子這樣擺行不行?尺要放平

小朋友覺得在量長度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書:量:對準放平。)

(3)再來量一量手掌寬和一掛長。(出示:手掌,一掛)量手掌寬時要五指并攏,從最寬

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這個手掌寬大約是幾厘米?說說你的想法。正好6厘米嗎?(更接近幾厘米?)可

以說大約6厘米。

如果比6厘米多一點點呢,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幾厘米。

(4)你能像圖上這樣量自己手掌和一柞大約是幾厘米嗎?

自己量一量,寫下來。(師下去指導學生是)

這就是我們身上的尺,每個小朋友手不一樣,量出的結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縫和小裁縫,他

們的一柞也不同,我們要記住自己身上的尺。讀T賣,記一記。

真棒,恭喜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課件演示)(耶!)下面進入

第二關。

6、第二關,畫一畫。

(1)畫一條長4厘米的線段。(切換視頻)

畫完后,自己量一量,檢查一下是不是4厘米。

誰想畫給大家看?一邊畫一邊說。

這是放大的4厘米,真正的4厘米只有這么長。(指著學生作業)

(2)再畫一條比它長3厘米的線段。你畫了多長?

同桌交換,互相量量,畫對的,給他畫一個五角星,夸夸他。

7、第三關估f。

小朋友真能十,順利闖過第二關,放個鞭炮慶祝一下。(耶)有沒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戰?

(1)小朋友還記得第一關量的身上的尺了嗎?有哪些身上的尺?(手掌寬、一掛長、食指

寬)記住身上的尺了嗎?

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比眼力。

先把尺藏好,放到抽屜里。

(等學生收拾好,注意力都集中后,再開始)

估一估這塊橡皮大約有多長?

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指名回答)(板書學生答案)

小朋友,你們看他會用自己身上的尺或剛才量過的東西幫自己估計,真會動腦筋.

(也可以借助對1厘米或2厘米的認識進行估計。)

老師幫小朋友量一量?(板書正確答案:6厘米)(指名學生回答)

一般前后相差不超過2厘米的」匕較接近的都稱得上是估計高手.是估計高手的請舉手,

真棒。

(2)小朋友們,你們都會估計了嗎?沒有尺,可以怎么辦?用這樣的方法自己試一試,好

嗎?

我們估計2個,(出示課件表格)估計自己的中指長和數學術封面短邊的長,把估計的結

果填在這2個括號里。

小朋友估計得怎么樣呢?拿出尺來量一量。

(把學生作業放到投影上)看他估計得怎么樣?(如果相差遠:沒關系,我們剛估計了2

個,以后多觀察,估計能力會越來越強。

這次估計得比較接近,是估計高手的站起來,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

小朋友,我們第三關也過了,(課件演示放禮花)耶!

四、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和誰交了朋友?這個新朋友能幫我們干什■么?(量物體長度)

小朋友都量了什么的長度?你還想量什么?自己量一量。

給老師幫幫忙,量量教室的長好不好?怎么了?

看來,用厘米做單位是量一些t檄——(短)的物體。

量比較長的物體還要用到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想再繼續研究嗎?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2

教學目標:

L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

度單位的作用。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4、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紅、綠兩色彩色紙條,黃、藍兩色不同長度的小棒、小正方體、回形針、硬幣。

學生準備:

1把尺子,1把剪刀。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詁

師:老師看看哪些小朋友已經準備好了。請最快的3生上來做排隊游戲,看他們是怎么排

的?

生:從矮到高(從高到矮)

師:你們可真行,一眼就看出這個隊形是根據小朋友個子的高矮排列的。那你們能看出物體

的長短嗎?

一、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提供:2件物體的長短比較。

2、用學具表示

師:如果我們想知道紅紙條比綠紙條長多少,你能不能用桌上的學具,通過擺一擺、數一數、

比一比的方法來表示呢?

(1)指導量的方法

(先找一個學生到實物投影來示范擺的.方法)

師:想一想,怎樣擺才能量的準呢?擺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上臺,指導擺法:左端要對齊、

沿物體擺直、一個接著一個等)

按照這種方法,我們就能知道這張紙條的長度大約是4枚回形針的長,真不錯。(2)用學

具比較紙條的長度

師:選你喜歡的學具,就用剛才某某小朋友的方法來擺一擺、數一數,比比看紅紙條比綠紙

條長多少。

生操作,師指導。

3、反饋[直接用媒體展示]

[課件出示用3種學具量紅紙條的結果]

為什么同樣是量紅紙條,結果卻不一樣呢?

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在量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來進行測量,也就

是要有統一的標準。[板書:統一的標準]

二、做一做,引出1厘米

師:下面,我們就選用統一的標準一小正方體,來量物體的長[課間出示:做一做]先請你

來估計這些物體的長度

1、用統一小正方體來估計下面物體的長度,再擺。

(全部出示后用小正方形作標準說一說)

2、師:數學家規定像這個小正方體的邊長這樣的長度為1厘米。[板書:1厘米]

一起來讀一讀。

3、用厘米說一說這些物體的長度約幾厘米。

4、挑幾個說誰比誰長幾厘米

三、認識厘米,用厘米尺量

(一)認識厘米

1、介紹尺子

師:要知道物體的長度,T舞用尺子來量。[課件出示:厘米尺]

師:請小朋友們觀察這把尺子,你發現了什么?

2、認識1厘米有多長同時滲透如何用尺子量

師:這個小正方體的邊長是1厘米,我們是這樣看的。[課件出示]

師:拿出你的尺子,在你的尺子上找出這個1厘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師: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想想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可以拿一

個小正方體,用它的邊長去比一比。尺子上每相鄰的兩條長刻度線之間的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

厘米。

3、感知1厘米有多長。

(1)比劃1厘米

(2)剪1厘米

(3)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4)認識幾厘米

師:把兩個1厘米拼在一起,是幾厘米呢?

(二)用尺子量

L拿出黃色的4降,估T古它大約有幾厘米長呢?

師:怎么才能準確地知道這根4褲的長呢?我們可以用尺子來測量。

2、請1生上臺演示用尺子量的方法。

每生自己動手量一量。

3、師:紅顏色的小棒長幾厘米呢?請你先估一估,然后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計的對不對?

4、師:這些小朋友是這樣測量蠟筆的長的(4厘米)你們看行不行?[課件出示]

(1)小紅:左端未對準0

(2)小明:從0刻度起的正確量法

(3)小東:從刻度2~6

師:小東的這種量法可以嗎?

5、師:現在你還想用這把尺子量什么物體的長度呢?(自己量吧)

6、量曲面物體的長

(三)小結、揭題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生講,師補充課題]

四、知識拓展(欣賞)

[媒體]奧運會會徽一中國印邊長約11厘米

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直徑7厘米

奧運會火炬一祥云高72厘米

奧運會門票一長20厘米寬9厘米

五、實踐作業

生活中,還有許多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作單位的,課后,請小朋友們收集一些,下節課我們

來交流。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活動中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重難點:

1、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厘米,初步建立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透光直尺、鉛筆、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同學們你知道課桌有多長嗎?

2、估測

學生用手比一比,說一說。

3、實際測量

剛才同學們用手比劃了課桌的長,想想看,還能用其他方法說明課桌有多長嗎?(用東西測

量)

學生選用身邊的東西測量課桌。

4、交寸論

請同學們說一說,剛才你們是用什么東西來測量課桌,它有多長?

(用數學書,它有3本數學書這么長;用鉛筆有4個鉛筆盒這么長……)

5、設疑啟思

真奇怪了,同樣長的桌子,大家量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呢?

(用的測量工具不一樣,有的長,有的短,所以結果就不一樣了)

6、小結

原來每個人用的測量工具不一樣,標準也就不一樣,所以測量所得的結果也就不一樣.要想

有一個統一的測量結果,就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最好用什么來測量呢?

(尺子)

二、認識直尺。

L觀察尺子,尺子上有什么?

2、交流匯報:認識刻度線

(1)尺子上有許冬小道道,這些小道道叫刻度線。

(2)讀數字。

問:這些數中,哪個是最小的?

"0"可以表示什么?

(3)尺子上還有什么?

,'em"表示什么?(J里米)

用手寫一寫。

(4)找一找自己的尺子上,有沒有"cm"

三、認識1厘米。

1、看屏幕,從0到幾是1厘米?

判斷:只有從。到1是1厘米?

2、說說:從幾到幾是1厘米?在尺子上找不同的一厘米。

3、找到刻度3,說說從幾到幾是1厘米?

4、拿出自己的尺子,找一找,從幾到幾是1厘米。

5、閉眼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哪些物體有1厘米長?(指甲寬約1厘米)

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的長度。

四、認識幾厘米。

1、看課件,說說紅條長度是幾厘米?

2、指名回答。

1個厘米,2個1厘米......

3、練習

4厘米里面有()個1厘米。7cm里面有()個1厘米。5個1厘米是()厘米。6cm

里面6個().

五、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厘米cm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2、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用亥蟆尺量物體的長度的方法,學會用直尺畫定長線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什么是線段?

二、新授

1、引入新課。

(1)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課桌的寬。

提問:你們覺得這條邊有多長?

現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問:想一想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

(3)小結:為了更加準確,我們在一般情況下用尺子來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體的長度,

首先要認識尺上的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先來認識較小的長度單位"厘米"。

說明了:量比較短的東西,可以用厘米做單位。

2、認識厘米

(1)觀察尺上"厘米"的刻度。

出示米尺,告訴學生:

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個一個的刻度叫刻度線,刻度線的數字表示所對應的刻度長多

少,看左端的刻度數字寫著"0",說明刻度由此開始,從0到1是1厘米,從1到2也是1

厘米......每個這么長就是1厘米。

(2)看刻度尺回答:

A、"0"在哪兒?

B、0到1的長度是幾厘米?1到2是兒J里米?3至I」4呢?從刻度0到5這么長是7U里米?

從0到10呢?

(3)請學生用食指、拇指比劃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長。

(4)請每位學生觀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長,再用手比劃出它們的長度。

3、找一找。

讓學生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51~52頁"想想做做"第1~6題。

L"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共同磔寸。

4、"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題。

做題時,可利用已有的各種表象作為參照來估計,估計的長度與實際長度有差距是正常的不

要因此而否定學生的估計。

6、"想想做做"第6題。

讓學生畫一條7厘米長的線段,畫完后,同桌之間互相看一看,再相互量一量對方所畫的線

段的長。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J里米》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知道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

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I米等于100厘米。

2、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課時安排:

2課時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10頁例1~例3,練習三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限整厘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把11厘米長和10厘米長的紙條,分別橫著和豎著貼在小黑板上,舉起來讓學生觀察

看哪根紙條長哪根紙條短。學生一般會認為豎著的紙條長,這時教師可以提問:

”怎樣才能知道究竟這兩根紙條哪根長呢?"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這是一把米尺,要知

道兩根紙條的長度可以用尺去量一下。然后開始量紙條的長度,用紅粉筆對著尺子上的刻度把橫

放的紙條的長度標出來,用白粉筆把豎放的紙條的長度標出來。分別告訴學生從0刻度到紅色

標記這一段是橫放的紙條的長度,從0刻度到白色標記這一段是豎放的紙條的長度。然后提問:

"哪根紙條長?"(橫放的紙條長.)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要知道一個東西的長度只憑眼

睛看往往是不準確的,需要用尺去量。接著冉問:

"要想知道我們用的鉛筆的長度該怎么辦?要想知道粉筆的長度該怎么辦?"

"對,要想知道一個物體的長度,要用尺來量。如果要量像鉛筆、粉筆這些匕瞰短的東西,

可以用厘米作單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厘米,學習用厘米作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課

1、認識米尺。

教師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學生尺,告訴學生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線叫刻度線,然后提

問:

"你們的尺上有幾種刻度線?"

"有哪些數字?”

"每個數字都對看明的刻度線?”

"尺的左端的刻度線對著幾?""對著0,這叫做尺的0刻度。”之后,教師在尺上邊比劃

邊告訴學生:

“從0到1的長度是1厘米,從1至I」2的長度也是1厘米?每相鄰兩個刻度線之間的'距離

都是1厘米。"

2、認識1厘米、幾厘米。

(1)初步認識1厘米、幾厘米。

教師在米尺上從0指到1,說:“剛才我們知道了從。到1是1厘米。"

再從0指到2,從。指到3,提問:"那么從。到2是幾厘米?從。到3呢?“讓學生在

自己的尺上先找到0刻度,再在尺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長度,要說出從哪兒到哪兒。

(2)認識1厘米的實際長度。

①先讓學生在目己尺上指出1厘米的長度,然后讓學生打開教科書,說明例1下面的那條

線段的長度就是1厘米。

②教師拿出一顆圖針,也讓學生拿出一顆,與1厘米長的線段比一比,通過比使學生看到

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③讓學生在尺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寬度,看看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④讓學生用手指比劃一下1厘米的長度。

教師小結:我們認識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長了,那么怎樣用厘米作單位去縣物體的長

度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怎樣用尺量物體的長度。

3、用厘米量.

(1)估量紙條長度。

教師出示5厘米長的另限紙條,同時讓學生也拿出比較短的那根紙條,說:"剛才你們量

過自己的食指大約有1厘米寬,現在估計一下你們拿出的紙條是幾個食指寬,也就是有幾厘米

長。“

學生回答后,教師繼續講解:"你們估計得對不對,我們可以用尺量一量,那么怎樣用米尺

量一個物體的長度呢?"

(2)用尺量紙條。

①教師邊示范邊講解:"量時,先把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尺

上的刻度幾,這根紙條就是幾厘米。現在這根紙條的右端對著5,那么它就是5厘米。"

②讓學生看例3,把紙條的長度填在書上的括號里。

③讓學生照老師的方法量目己的紙條。學生量時,教師要注意巡視,看學生是否把尺的0

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對于不正確的量法要加以糾正。

④啟發引導學生說說量紙條的方法。

厘米的認識[教學過程]今大咱們繼續進行星星閃爍榜的評比活動,比一比哪個組的小朋友會

傾聽、會合作、會動腦筋解決問題,摘得的星星最多。

一、故事情境導入。

1、導入:小朋友們,老師知道同學們最喜歡看動畫片了,今天就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部,想

看嗎?在看動畫片的過程中要注意仔細觀察片里有哪些人?發生了什么事?

2、多媒體播放:阿福做新衣。

師:是呀,這是怎么回事呢?你們能不能幫4屣弟解答一下這個疑問呢?小組討論,充分交

流。師傅和徒弟的手不一樣)

師生表演。(從大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的一段就是一扎。)

4、師:怎樣才能避免師傅和徒弟測量中出現的問題呢?9用尺子、用同一個人的手去量)

小結:測量的時候要有一定的標準,人們通常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這樣既準確,又便于

交流。

生活中,你都見過什么樣的尺子呢?尺子的種類很多,作用各不相同。

二、認識刻度尺,感知1厘米。

認識刻度尺子。

小朋友的尺子是什么樣的?請你趕快把它拿出來,我們重新認識一下它,好嗎?師:仔細觀

察,你都發現了什么?在小組里和自己身邊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課件展示尺子。)

組內交流。看屏幕匯報。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通過量一量,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體會1厘米的實際

長度。

(2)學會用直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0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際測量與交流,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重要性。情

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

合作意識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

突破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突破重點。

教學難點:

體驗1厘米的長度,并形成直觀印象。

突破方法:通過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教法:談話、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圖釘、刻度尺、小木棒、紙條、鉛筆、練習本、墨水瓶盒、cA工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老師節就要到了,我們班右置教室住拉花時發現差了截,同學們準備用彩紙補做一條拉花,

還要做多長呢?我們先找根4廨量一量。咦,怎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結論:測量的工具不

同,長度標準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不一樣。為了準確的測量,人勻發明了帶刻度的尺子,我

們今天就來認識厘米并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板書: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厘米。

①認識刻度尺。大格、小格、數字和厘米。0刻度線

②認識1厘米。1厘米有多長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

從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認識刻度尺上的幾厘米。從刻度0到刻度2是幾厘米?4厘米有幾大格?請同學們說一

說。學生匯報。

(2)用厘米量。

①每人發一張紙條,先估計大約有多長,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說一說是怎樣量的?(把尺子上的0刻度線對準紙條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字幾,就

是幾厘米)

③課件演示測量紙條過程。

④測量下面物體的長度。數學書的長、寬,鉛筆的長。

三、拓展延伸,學會應用

(1)完成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集體訂正。

(2)小組使用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四、回顧全課,總結

提高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目標提出后沒及時將學生的問題歸類。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數).

3.培養學生觀察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學具和教具

投影片,紙條、/」褲、各種尺子、釘子、圖釘等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讓學生們用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釘子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

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五花八門:有4掛那么長,8根小紙條

那么長……)

2.教師談話:同學們說得都對,但為什么結果卻都不一樣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

東西是不一樣的.)

3.導入:要想取得一致白赭果,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

什么?(尺子)剛才有同學用尺子來量課桌的長,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單位,課桌到底有多長.今

天我們就要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單位和測量的方法.(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

厘米量)

4.師:當我們要測量比瞞的物體的長度時,一般用"厘米”做單位進行測量.(擴展介

紹:厘米在國際上,都用字母cm來表示.板書:cm)

二、新授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帥:請同學們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從刻度。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師: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長呀?

師:閉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

問:找找看,大家帶來的物體中,還有你的周圍,什么物體的長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

的直徑、指甲蓋的寬度、牙齒的寬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

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匯報)

問: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現?

(1.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

是幾厘米;3.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2.學習用厘米量

嘗試測量同一個學具(一根8厘米長的刁港)

師:每個同學都有一根<1薜,請你用尺子試著量一量這個小棒有多長?

問:測量的結果是多少?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正確的量法與錯誤的量法對比(利用實物投影演示兩種量法),使學生鑒別出正確的量法.

小結: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

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學生活動:先從自己帶來的學具中任選一件,舉給同學們看一看,大概估計一下它的長度有

幾厘米.然后實際測量所選物體的長度,看是否與估計的數值相等.

3.師:通過學習,你們者帙口道了些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每人拿出一根細繩,分別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鄰的同學比一比,看有什么發現?

2.發展性練習

問:假如一個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幾個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圖片"磨損的尺子"),你

們有什么辦法能就用這把磨損的尺子測量出物體的準確長度嗎?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

1.回家后,以厘米位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2.課后調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做單位的.

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cm

當我們要測量比較短物體的長度時,一般用"厘米”做單位進行測量.

量法: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這個物體的另一端端對著刻度幾,這個物體的長

度就是幾厘米.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8

L在實踐活動中,認識亥峻尺,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結合實際,實踐采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并

能用刻度尺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

3、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

4、在具體的測量活動中,感受數字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成做

事認真的習慣。

厘米的認識,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課件、尺子,測量用的信封。

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動畫片,講的是一個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的時候

鬧笑話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笑話嗎?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二、動腦思考、質疑討論

(學生看完動畫)

師: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興,小徒弟也很納悶,想想這是為什么呢?小組先討論一下,一

會兒發言。(小組討論)

生:師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師傅和徒弟兩人的柞不一樣長

師:我們想個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鬧這樣的笑話了呢?

生:應該用同一個人的手去量,應該用尺子去量。

師:對,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只有用同樣的標準去量才能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

三、動手操作,提出問題

帥:請同學們拿出尺子認識一下;請大家摸一摸,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觀察后匯

報,教師課件演示,讓學生了解尺子的結構)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數。(課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數)

師:對,有數。你們按M旃自由地讀一讀(生自由讀)

師:你們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數是幾?尺子上最小的數是幾?

生:是0

師:0我們以前已經認識了,那你們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課件閃爍"0")

生:尺子上的。表示起點

師:對,0對著的這根長刻度線就表示起點,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0刻度(板書)

師:你們還發現了什么?

生:尺子上還有很多線,有的長有的短

生:尺子上還有字母CM

師:線叫刻度線,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它一般用來測量較短物體

的長度,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它吧。(板書: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來表示(板書:cm)。

四、認識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

師:把小手放到0刻度線二,從0刻度慢慢滑到1刻度,它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同學

們用手從0摸到1,感覺一下,每相鄰兩條刻度線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指給同泉看自己尺子

上的一厘米。(同桌之間相互驗證)你還能找出尺子上哪一段也是一厘米?

師:岡!I才我們認識了1厘米,那從2至I」3,從3至I」4,從6到7,從9至I」10是幾厘米?

師:從這里,你發現了什么?

生:它們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長.

帥:對,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具實,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

度單位來表示,咱們以后認識。

師:剛才,我們了解了1厘米是多長,下面我們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

上以及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厘米呢?(學生們找,測量)師: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拿尺

子,將手指一個個的放在尺子了,看一下哪個手指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用你的手勢來比一下1

厘米有多長。(學生比劃大姆指的寬度為1厘米)

師:同學們知道1厘米的長度了,那你知道尺子上0刻度到4刻度之間有多長嗎?(生試

著回答)

師:誰的方法跟他不一樣了,如果從0刻度開始的右邊對著幾就讀出幾厘米。

從0—7;從0——10;那么從2——8是幾厘米?為什么是6厘米?

生:有6個大格

師:你能從你的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5厘米嗎?(學生找,師巡視)師:(強調從數字幾

一數字幾)數一下有幾個大格就是幾厘米。

師:(課件出示)我們來看看徒弟的一掛有多長呢?一掛的長度是指從大姆指指尖到中指指

尖的這段距離。生:(生先估再答)12厘米。

師:徒弟一柞長12厘米,大家來估計一下師傅的一柞可能有多長?

(生估計并回答:20厘米)

師:這樣我們也就知道了阿福的上衣之所以做小的原因了是不是?現在我們知道了師傅和徒

弟一推的長度,你想不想知道你的'一掛有多長?自己量一下,同位之間交流。(生測量并匯報)

師:(總結一邊示范一邊介紹)測量物體長度時,先把物體放平,一般將物體的左邊和0

刻度線對齊,物體右邊對著幾厘米,就讀出幾厘米。師:請同學們拿出紙條先估計一下黃紙條有

多長,生答再測量(白紙條、紅紙條)

五、拓展

師:如果要量桌子的寬,又沒帶尺子,怎么辦呢?(生想辦法并發言,用掛、指)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厘米,學會了用厘米量,同學們表現都非常出色,老師想請你們幫個忙。

前幾天,我做衣服的時候,需知道手腕一圈的長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們有什么好方

法嗎?

生:可以用紙條繞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紙條的長度就可以了。生:也可用繩子先量手腕一圈,

再來量繩子的長度。

生:可用軟尺。

師:對呀!大家真聰明,其實測量物體的長度還有很多工具,以后我們慢慢學習.

六、練習測量

剛才同學們已經學會看尺子了,現在我們分組利用尺子來量一量

(1)每組桌面上有一個信封,聽要求:請組長把里面的東西倒在桌面上,小組成員合作找

出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放在一起。比比哪組合作的好、找的準。(教師巡視)

(2)誰想代表你組來說一說?那組有補充?(訂書釘的寬度、橡皮的厚度、紐扣的寬度、

水彩筆的寬度、正方體的長度、柳葉的寬度??)

說一說這節課的收獲

這節課同學們聽講認真,回答問題積極,表現^常出色。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

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會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2、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3、解決問題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目主學習

能力,估測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0

教學準備:

直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弓I入新課

1.復習線段,談話:熊大熊二想做一張和你們一樣的課桌,但是他們不知道課桌長是多少,

你們能幫助他們量一量你們的課桌長嗎?你們的桌上有很多物品,你想拿什么來量?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量一量。(如:數學書、文具盒、作業本、鉛筆。)選擇一種物品

來測量。

3.交流測量的結果。

4提問:同樣長的課桌邊,為什么大家說的數不同呢?

講解說明:因為測量的工具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就不同。因此在測量物體長度的時候我

們需要統一標準的測量工具。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直尺。

5.認識直尺

談話:老師給你們帶來了T立新朋友,直尺是我們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

(1)請同學們拿出直尺,觀察直尺上有些什么,并在小組里交流.

(2)指名匯報,全班交流。

尺上這些長短不一的線叫做刻度線,每條長的刻度線下面或旁邊都寫著數,第一條刻度線下

面寫著"0",它就叫做0刻度。"CM"代表"厘米"。厘米是測量長度的.常用單位,我們一

股用它作單位量比較短的物體。(板書:認識厘米)

二、觀察操作,內化新知

1.認識1厘米

(I)學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刻度0和刻度1,用手指一指,

指出:刻度0到刻度1的一大格的長度就是1厘米。畫1厘米:你們能不能把這1厘米畫

下來。

(2)各種感官感受1厘米的長度。

(3)在身邊找一找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

(4)相互交流: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也是1厘米。指出:直尺上相鄰兩個數之間的一

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

(5)小結: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來作單位.

2.認識幾厘米

在直尺上找一找2厘米、5厘米或者其他的幾厘米。交流:怎么看出是2厘米、5厘米的?

指出:如果不是從0刻度開始,我們就要去數有多少個1厘米。幾個1厘米合起來就是幾

厘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出示課件,指名學生回答。交流思考過程。

三、活動體驗,形成技能

L教學量一量。

(1)出示一支蠟筆。

(2)教帥邊講解,邊示范:將蠟筆的一端與尺子的0刻度對齊,蠟筆的右邊對著刻度兒就

是幾厘米。

請學生說一說蠟筆的長度。

(3)想一想:在量的時候為什么錯筆的左邊要對準0刻度?不對齊行嗎?

小結:在量物體長度時,一般要把物體的左端與尺子零刻度對齊,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

是幾厘米。

(4)出示課件"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判斷哪種量法對?出示測量兒歌。小朋友要牢

記,用直尺量物體。

左端要和0對齊,右端指向刻度幾,物體就是幾厘米。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提問:哪條線段長,長多少厘米。學生獨立完成,集中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量一量圖形邊的長度,學生獨立完成,集中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提問:紅線長幾厘米?是整厘米數嗎?那么它接近幾厘米?為什么?藍線呢?為什么

接近8厘米?

(2)小結:在我們量一轆段或物體的長度時,不一定是整厘米數,只要接近幾厘米,我

們就說它大約幾厘米。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估計.

(2)再測量。

(3)同學間交流數據。

四、畫一畫

談詁:同學們,我們認識了J里米和會測量線段了,那你們能不能畫出指定長度的線段呢?現

在你們畫一條長是4厘米的線段。

1、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1)學會了量長度,再嘗試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

(2)指名板演。

(3)小結方法:一般從亥峻0開始畫起,畫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交流自己的畫法。

五、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厘米,學會了用直尺測量長度.如果要知道教室的長度,你覺得怎樣?

看來以后我們還要學習比厘米更大的長度單位和更長的測量工具。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厘米》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

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的雙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

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學準備:

多媒體、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動手操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媽媽和老師比,誰高?誰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柞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掛(zha),一步、一度都能測量

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柞作單位,

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桌的長。)

交流匯報:京的長是幾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