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
勞動光榮·實用性閱讀與寫作篇目二
插秧歌課前篇
自主學習課堂篇
研修學習課后篇
課時分層訓練課前篇
自主學習任務一
重積累——了解作者、背景等文學文化知識1.作者及背景
【作者簡介】楊萬里(1127—1206年),字廷秀,吉州吉水人。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任永州零陵丞時,謫居永州的張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遂奉以為師,自號“誠齋”。仕高宗、孝宗、光宗三朝,歷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東宮侍讀、秘書少監等職。權相韓侂胄當政時,他家居十五年不出,憂憤而卒。他主張抗金,反對投降。他性格剛直,為政清廉,遇事敢言,甚至敢于冒犯皇帝,因而未得大用。其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被稱為“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初學江西詩派,后以王安石及晚唐詩為宗,終則脫卻江西、晚唐窠臼,由詩法古人走上了取法自然的道路。其詩以構思精巧、語言通俗明暢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號為“誠齋體”。廬陵郡守史良叔感嘆說:“蓋知謀國而不知營家,知恤民而不知愛身,其天性然也。”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兼具。亦能文,對理學亦頗注意。相傳有詩二萬余首,現存詩四千二百余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今存《誠齋集》。
【背景介紹】《插秧歌》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春,楊萬里常州任滿,西歸故鄉吉水;途經衢州(今浙江省衢州市),時值農田大忙季節,詩人目睹一戶農家插秧之辛勞,作該詩。詩歌描寫農家在田間插秧的勞動生活,取每句用韻的柏梁體。2.其他文學文化知識
楊萬里的詩歌從“江西詩派”的“師法古人”到“師法自然”的“誠齋體”詩,顯示出詩人審美取向的變化。楊萬里的詩以日常生活的小情趣為內容,活潑自然、風趣詼諧。其特點有如下三點:一是觸物起興,自出機杼,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象,以及充滿生活小情趣的特定場景,將其加以放大。詩歌具有語言通俗明快、風格流轉圓活的特點,改變了宋詩瘦硬生澀的舊格,開創了新的詩風。二是運用自然意象,靈動奇巧。《插秧歌》一改以人文意象為主的特點,以自然意象為主,以農夫的生活原生態為對象,且天然純真,不事雕琢。故詩歌充滿奇趣和靈動,被稱為真正的“活法”詩。三是語言淺近直白,近似口語。在原可以用精練優雅的語言的地方,有意采用口語,變深刻為淺近,化生新為通俗,甚至采用方言俚語入詩。任務二
夯基礎——梳理文意課堂篇
研修學習任務一
誦讀——重感悟誦讀詩歌,完成下面的表格。詩歌脈絡內容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兩句四個人物,四個動詞,語言明快,行文簡潔,勾勒出一幅緊張繁忙的勞動場面。農諺說“不誤農時”,每逢插秧季節,不論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貪黑,投入到勞動中去。詩中正是根據這一特點,用了四個動詞“拋”“接”“拔”“插”準確地刻畫出這家老小低頭插秧、全神貫注的神態詩歌脈絡內容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四句是通過對雨具和勞動者淋雨情形的描寫,反映了插秧的緊張和艱苦。農家老小戴草笠,披蓑衣,但仍然被雨水淋得渾身濕透。然而,此時他們卻仍然插秧不止,這就更加襯托出一個“忙”字:即使下雨也不能停歇。詩人巧妙地疊用兩個比喻,把草笠比作頭盔,把蓑衣比作鎧甲,化靜為動,造成一種緊張的,似乎生命攸關的氣氛,從而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續表詩歌脈絡內容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喚渠朝餐歇半霎”寫出農婦招呼農夫小憩片刻,且去用餐。“朝餐”一詞點出農夫起早出工,側面描寫農事已緊張到極點。“低頭折腰只不答”寫農夫反應:他仍然保持著插秧的姿勢。“只不答”,并不是說他對農婦的呼喚置若罔聞,而是說他沒有答應農婦“歇半霎”的請求“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是農夫的答話。話雖簡短,意思卻很明白。同時農夫還囑咐妻子:照管好家中飼養的鵝兒與雛鴨,提防它們來田里作踐。真是時時盡力,事事操心。農家的勤勞、艱辛,全部凝聚在這樸實的答話中續表任務二
精讀——重賞析1.請簡析詩歌中農夫一家的形象。[答案]
詩人用簡潔的語言及傳神的動作,以疏疏幾筆描繪了一幅田家四口冒雨緊張插秧的勞動圖,形象生動,歷歷在目。以戰士的頭盔、鎧甲比喻農民的竹笠、蓑衣,是多么的新鮮、生動,讓讀者不禁聯想到農民對大自然的生產斗爭,猶如兵士的對敵作戰,需要爭時間、搶速度,異常緊張,既揭示了農民戰天斗地的辛苦,也表現了他們的堅強意志和熱愛勞動的品質。后四句寫田婦送飯與田夫呼應的情況,表現了一家人互相關心,一片雍雍和睦氣氛,不僅見其形,也聞其聲。2.請簡析本詩的寫作特色。[答案]
特色之一:白描勾勒。詩人首先運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農家插秧圖,然后用雨水予以反襯,形象清晰,意境顯豁。其次用對話把意境推向深遠,讀來耐人尋味。詩歌前四句,純用描寫手法,極富表現力。后四句宛若一組特寫鏡頭,繪形繪聲。特色之二:語言直白自然。《插秧歌》具有“誠齋體”詩平易直白、活潑通俗的特點,近于民歌,有點白話詩的味道。特色之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如前兩句中的“拋”“接”“拔”“插”四個字正面描寫插秧的“忙”;而五至八句,詩人通過對農家夫婦的對話,即對話時的情態的描寫,不僅進一步表現了插秧的緊張,而且也說明農事的繁雜,進而從側面表現出農家的勤勞。任務三
研讀——重探究1.賞析詩歌“笠是兜鍪蓑是甲”的精妙之處。[答案]
“笠”指斗笠。“兜鍪”,即士兵常戴的頭盔。“蓑”,即蓑衣,是可披掛在身上的雨具。“甲”指古代士兵所穿的鎧甲。天公不甚作美,連連下雨,正插秧的農家人只好戴上斗笠、披上蓑衣。作者別出心裁地將斗笠比作頭盔,蓑衣比作鎧甲,不僅比喻新穎,而且也似在暗示:插秧恰如一場緊張的戰斗,農家兒女正像全副武裝的士兵一樣在與天地奮斗拼搏。同時,兩個形象化的比喻的疊用,還化板滯為生動,造成一種“活潑潑”的氣勢。“雨從頭上濕到胛”,“胛”指肩胛。雨勢甚猛,盡管戴“盔”披“甲”,仍淋得渾身濕透,在如此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插秧不輟,其艱苦可以想見,農家吃苦耐勞的精神借此也得到了充分地顯現。2.簡析詩歌最后兩句的作用。[答案]
兩句答話,堪稱形神畢現。面對農婦問話,農夫一邊干活,一邊回答了他不能“歇半霎”的原因:“秧根未牢蒔未匝。”秧苗剛栽下去,根還不牢固,再說還沒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呢?其實,不但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還叮囑農婦先回家照看一下家鵝和雛鴨。這兩句看似平淡無奇,順手拈來,實則精當自然,妙不可言。它使全詩意境得以拓展,主題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務事,真是忙上加忙,從而將勞動者的艱辛和勞苦全都表現了出來。任務四
擴讀——重思維古代經典勞動詩董
寧
那些記載勞動的詩句從千年的風霜中走過來,浸透了勞動的血液,飛出了勞動的魂魄。
勞動是人類共同的主題,我國很早就有記載勞動的詩句。
《吳越春秋》中的《彈歌》有云“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僅八個字便概括了我國遠古漁獵時代勞動人民的狩獵場面。他們砍竹,接竹,制作彈弓捕獵禽獸,通過緊張的勞動獲取食物,反映了獲得更多獵物的渴望。
《詩經》中的《伐檀》是一首關于勞動的不朽詩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寫出了奴隸伐檀造車的勞動場景,同時也痛斥了奴隸主的不稼不穡和坐享其成。
《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這首詩描寫了農夫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是一幅場面熱烈的農耕圖。一首首勞動詩在厚重的歷史中,體現了遠古人類的辛勞、快樂和渴盼。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這首膾炙人口的民歌,描繪出了古代勞動人民早出晚歸的勞動場面。白居易《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這首詩則反映了一個燒炭老人勞動的艱辛。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更是家喻戶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具體生動,對后人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告訴人們一粒米、一口粥,都是通過艱辛勞動得來的,千萬不要浪費糧食。“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陶淵明的這首《歸園田居》,描摹出詩人的勞作之趣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宋代詩人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寫出了農民通宵打谷的繁忙景象,同時也描述了他們通過勞動收獲五谷的喜悅心情。
一首首經典古詩詞,從千年的風霜中走過來,浸透了勞動的血液,飛出了勞動的魂魄。課后篇
課時分層訓練一、語言文字運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熙寧四年七月,蘇東坡攜家眷離京往(
)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他弟弟子由這時在陳州充任教授,淡泊自甘。陳州正在蘇東坡治下的視察行程之中,他隨后幾年都常常利用機會到弟弟家(
)小住。蘇東坡的一個短處就是老向客人談論自己的心思,寫文章也是表達自己的見解。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好動、強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臉色紅潤,(
),會由歡天喜地的表情一變而成(
)的幻想狀。蘇東坡對他弟弟說:“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我一發現什么事情不對,就像在飯菜里找到個蒼蠅一樣,.
.①.
.。”他弟弟對蘇東坡說:“但是你要了解自己說話的對象,有的人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人不可以。”蘇東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氣質像子由那樣恬淡沉靜,.
.②.
.。但是問題不是他如何想,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問題,而是感性的問題。1.依次填入文中括號中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富有
盤桓
熱情洋溢
抑郁沉思B.素有
盤桓
滿腔熱情
抑郁沉思C.富有
逗留
滿腔熱情
寡言少語D.素有
逗留
熱情洋溢
寡言少語A[解析]
第一空,富有:大量具有。素有:向來就有。語境是說杭州湖山很多很美,應選“富有”。第二空,盤桓:意思是徘徊、逗留住宿。逗留:意思是打斷旅程,中途停留。語境說蘇軾常到弟弟家小住,應選“盤桓”。第三空,熱情洋溢:意思是熱烈的感情充分地流露出來。滿腔熱情:充滿心中的熱烈感情。語境形容蘇軾的情緒、表情,應用“熱情洋溢”。第四空,抑郁沉思:憂郁煩悶,認真、深入地思考。寡言少語:形容性格內向,不善言辭。語境形容蘇軾情緒的變化,與“歡天喜地”相對,應選“抑郁沉思”。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要唾棄不可他必然會樂于接受的[解析]
①前面說“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我一發現什么事情不對,就像在飯菜里找到個蒼蠅一樣”,可見這里是說蘇軾對看不慣的事情非批判不可,可填寫“非要唾棄不可”。②前面說“蘇東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氣質像子由那樣恬淡沉靜”,可見這里是說,他知道弟弟的忠言是對的,但是由于自己性格與弟弟不同,沒法接受;而橫線處是假設自己性格像弟弟那樣,后面可以填寫“他必然會樂于接受的”。3.畫波浪線的句子體現了蘇軾什么樣的“特性”?請簡要概括。[答案]
思維敏捷,好發議論。[解析]
本題中,畫線句“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好動、強而有力的嘴唇”,此句用形象的表達“敏感好動、強而有力的嘴唇”寫出了蘇軾的特性。“敏感”說明他思維敏捷,對事情看得透徹;“嘴唇”代表“說話”“議論”“好動”“強而有力”,表明他“敢說話”“好發議論”。二、古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題。
<zzd>公輸</zzd>不能加于繩墨,圣人莫能加于禮。禮者,眾人法而不知,圣人法而知之。
曾子曰:“無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無身不善而怨人,無刑已至而呼天。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遠乎!刑已至而呼天,不亦晚乎!<zzd>詩</zzd>曰:‘涓涓源水,不雝①不塞。轂已破碎,乃大其輻。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
曾子病,曾元持足。曾子曰:“元!志之!吾語汝。夫魚鱉黿鼉猶以淵為淺而堀其中,鷹鳶猶以山為卑而增巢其上,及其得也必以餌。故君子能無以利害義,則恥辱亦無由至矣。”
子貢問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貴玉而賤珉者,何也?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惡!賜!是何言也!夫君子豈多而賤之,少而貴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溫潤而澤,仁也;栗而理,知也;堅剛而不屈,義也;廉而不劌,行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并見,情也;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其止輟然,辭也。故雖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詩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此之謂也。”
曾子曰:“同游而不見愛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見敬者,吾必不長也;臨財而不見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窮,怨天者無識。失之己而反諸人,豈不亦迂哉!”
<zzd>南郭惠子</zzd>問于子貢曰:“<zzd>夫子</zzd>之門何其雜也?”子貢曰君子正身以俟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醫之門多病人檃栝②之側多枉木是以雜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報,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聽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則可以端身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也。”(節選自《荀子·法行》)【注】①雝:通“壅”,阻塞。②檃栝(yīn
guā):矯正竹木的工具。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子貢曰/君子正身以俟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醫之門多/病人檃栝之側多/枉木是以雜也/B.子貢曰/君子正身以俟/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醫之門多病人/檃栝之側多枉木/是以雜也/C.子貢曰/君子正身以俟/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醫之門多/病人檃栝之側多/枉木是以雜也/D.子貢曰/君子正身以俟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醫之門多病人/檃栝之側多枉木/是以雜也/B[解析]
從句式上來看,“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句式一樣,是說君子對于這兩種人的態度,所以要在“欲”前面分別斷開,排除A、D;“多”為形容詞,修飾“病人”,中間不能斷開,要在“人”后斷開,排除C。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輸,在文中指公輸盤。復姓公輸,名盤,魯國人,能造奇巧器械,民間稱魯班。B.詩,指《詩經》,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C.南郭惠子,在文中指住在南郭地方的、一個名叫惠子的先生。南郭,即南邊的外城。D.夫子,古時對男子的尊稱;孔門尊稱孔子為夫子,后因以特指孔子。在文中指孔子。C[解析]
“南郭,即南邊的外城”是錯誤的。“南郭”理解有誤,南郭為中國的一個復姓,以居住地方位名稱為氏。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子認為,“法行”就是值得效法的行為準則,遵循“禮制”,不超越“禮制”,全文引用幾位圣人的言論來論證這個觀點。B.文中引用曾子的言論來論述做事要合乎常理,務求根本,早做準備;不貪財害義;要加強主觀修養,不怨天尤人。C.文中借南郭惠子與子貢的對話來論述君子只要做到身心端正,就不怕求學的人身份混雜和學習時的來去自由。D.文中引用孔子的言論來論述君子要像珍視寶玉那樣重視道德修養,明白恕道,并提出三種思考:要早學習,早育人,早施舍。D[解析]
“三種思考:要早學習,早育人,早施舍”理解有誤,應為“老年時教育人,富足時施舍人。”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
怨人者窮,怨天者無識。失之己而反諸人,豈不亦迂哉![答案]
怪怨別人就會陷入困厄,怪怨上天說明自己沒有見識。過失在于自己卻去責備別人,這不是太迂腐了嗎?(得分點:“窮”“反”)(2)
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也。[答案]
因此君子年少時就考慮到長大后的事,就會努力學習;老年時考慮到死后,就會教育后人;富有的時候考慮到貧窮,就會施舍。(得分點:“是故”“施”)8.請簡要概括孔子提出的三種恕道及意義。[答案]
恕道:①侍奉君主;②報答父母;③尊重兄長。意義:明白和掌握了三種恕道的做法,身心就可以端正了。【參考譯文】
公輸盤不能超越墨線的規則,圣人不能超越禮制。禮制,眾人遵循它,卻不明白它,圣人遵循它,而且能理解它。
曾子說:“不要不親近家人而親近外人,不要自己不好而怨恨別人,不要遭受刑罰才呼喊上天。不親近家人而親近外人,這不是違背常理嗎?自己不好而怨恨別人,不是舍近求遠了嗎?遭受到刑罰時才呼喊上天,不是后悔已經晚了嗎?《詩經》上說:‘細流的水源,不加堵塞就不斷絕。車轂已經全破碎,才加上大車輻。事情已經失敗了,這才深深長嘆。’這樣做有什么用呢?”
曾子病得很嚴重,他的兒子曾元抱著他的腳。曾子說:“元,你記住!我告訴你。魚鱉黿鼉以為深潭還太淺,就在那里面打洞安身;鷹鳶以為山嶺太低,就在那上面筑巢棲息;但是,它們還是被人捕獲,這一定是為誘餌所誘。所以,如果君子能不貪財害義,那么就不會有什么恥辱了。”
子貢問孔子:“為什么君子珍視寶玉而輕視珉石呢?因為寶玉少而珉石多嗎?”孔子說:“唉!賜啊!這是什么話啊!君子怎么會因為多了就輕視它,少了就重視它呢?寶玉,君子用來比擬人的德操。玉溫潤而有光澤,好比君子的仁;它堅硬而有條紋,好比君子的智慧;它剛強而不屈,好比君子的義;它有棱角而不傷人,好比君子的行為;它即使被折斷也不彎曲,好比君子的勇;它的美麗與瑕疵表露在外面,好比君子的誠實;敲擊它,聲音清越遠揚,戛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辭。所以,即使珉石帶著彩色花紋,也比不上寶玉那樣潔白明亮。《詩經》上說:‘我真想念君子,性情溫和得就像寶玉。’說的就是這道理”。
曾子說:“與人交游,卻不被對方喜愛,這必定是由于自己缺乏仁愛;與人交往而不被對方尊敬,這必定是由于自己不忠厚;接近財物,而不被對方信任,這必定是由于自己沒有信用。這三者的原因都在自己身上,怎么能怪怨別人?怪怨別人就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清版)DBJ 08-56-1996 建筑幕墻工程技術規程(玻璃幕墻分冊)
- 2025年浙江玉環縣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匯報
- 2025年貴州貞豐縣聚慧農業旅游扶貧開發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天臺縣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江西九江市工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天工開物設計體系解析
- 卓越護理之路-全面提升療養院護理質量
- 環境教育課程教學實施指南
- 期中考試考后表彰大會校長講話:-青春是用來奮斗的
- 2024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及答案第1套
- 2024全國初中數學競賽試題及答案
- 學術期刊數字化轉型-深度研究
- 新版院感培訓課件
- (高清版)DB36∕T 1332-2020 水利工程標識標牌
- 臺安N2變頻器說明書
- 浙江寧波鎮海區2025屆中考生物對點突破模擬試卷含解析
- 2025屆八省聯考語文試卷評析及備考策略 課件
- 脫硫塔拆除施工方案
- 北京二十中2025屆高考英語二模試卷含解析
- 《高速公路電動汽車清障救援作業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