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部編版)必修下冊專項學習單元檢測卷(四)含答案或解析_第1頁
高考歷史(部編版)必修下冊專項學習單元檢測卷(四)含答案或解析_第2頁
高考歷史(部編版)必修下冊專項學習單元檢測卷(四)含答案或解析_第3頁
高考歷史(部編版)必修下冊專項學習單元檢測卷(四)含答案或解析_第4頁
高考歷史(部編版)必修下冊專項學習單元檢測卷(四)含答案或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檢測卷(四)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2·浙江嘉興高一期末)他“酣暢淋漓地謳歌愛情,描寫人的喜怒哀樂”,被視為“人文主義之父”。他是()A.但丁 B.莎士比亞C.米開朗琪羅 D.彼特拉克答案D解析佛羅倫薩詩人彼特拉克在他撰寫的抒情詩集《歌集》中,直言不諱地抨擊教會“是黑暗的監獄,是充滿欺騙的場所”,酣暢淋漓地謳歌愛情,描寫人的喜怒哀樂,被視為“人文主義之父”,故選D項;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排除A項;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后期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李爾王》等,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排除B項;米開朗琪羅是“美術三杰”之一,其創作專注人體,他塑造的雕塑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氣質,排除C項。2.(2022·福建南平高一期末)“關心人,就是關心人的生活;尊重人,就是尊重人作為精神存在的價值。”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教會特權 B.人文主義C.實驗主義 D.理性主義答案B解析據“關心人,就是關心人的生活;尊重人,就是尊重人作為精神存在的價值”可知,材料著重點在于人,主張關心人的生活,尊重人的價值,其與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人文主義有關,提倡以人為本,肯定現世生活,故選B項;材料是對教會特權的否定,排除A項;實驗主義是美國哲學家杜威的主張,也叫實用主義,排除C項;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主張,強調的是人的理性,排除D項。3.(2021·天津高一期末)馬克垚主編的《世界文明史》認為:“在歐洲歷史剛剛進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羅倫薩和威尼斯諸城升起的一片燦爛星云,成了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這里“燦爛星云”是指()A.新航路開辟 B.文藝復興C.宗教改革 D.啟蒙運動答案B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又從東方汲取了大量養料,故佛羅倫薩和威尼斯醞釀的文藝復興成了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故選B項;據所學,最早開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而非佛羅倫薩和威尼斯,排除A項;據所學,宗教改革最早發生在德國,而非意大利,排除C項;據所學,啟蒙運動發生于17、18世紀,歐洲早已進入近代,排除D項。4.(2021·北京西城區高一期末)“因為鼓勵人們閱讀《圣經》,就是鼓勵人們學習和閱讀。在瑞典,路德教會把識字當作入會的條件。學習文化成為信徒必須具有的條件……”據此可以推斷,宗教改革()A.肯定了教會在信仰中的作用B.催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C.促進了西歐民族國家的形成D.推動了文化教育事業的進步答案D解析宗教改革鼓勵人們直接閱讀《圣經》,路德教更是把識字和學習文化當做信徒的必備條件,這有利于推動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故選D項;材料強調宗教改革對文化教育的促進作用,排除A項;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是宗教改革的物質基礎,B項因果關系顛倒,排除;題干強調的是宗教改革對文化教育事業的促進作用,而不是對民族國家形成的作用,排除C項。5.(2022·北京房山區高一期中)宗教改革發展了人文主義思想,對此表述準確的是()A.肯定人的價值,追求現世幸福B.抨擊教會權威,主張因信稱義C.提倡生而平等,主張民主政治D.強調科學精神,主張分權制衡答案B解析宗教改革者,如馬丁·路德痛斥教廷推銷贖罪券的欺騙行為,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認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瑣的宗教儀式,故選B項;肯定人的價值,追求現世幸福是文藝復興思想,排除A項;提倡生而平等,主張民主政治是啟蒙思想,排除C項;強調科學精神,主張分權制衡是啟蒙思想,排除D項。6.(2022·山西運城高一期中)牛頓在前人的基礎上實現了天上力學和地上力學的綜合,形成了統一的力學體系,這是人類認識自然歷史的第一次大飛躍和理論大綜合。對牛頓力學體系的確立表述正確的是()A.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B.建立起了一種全新的宇宙觀C.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思想D.為近代物理學發展奠定基礎答案D解析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故選D項;哥白尼倡導“日心說”,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建立起一種全新的宇宙觀,排除A、B項;文藝復興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思想,排除C項。7.(2021·湖北十堰高一期末)《人權宣言》第五條規定:法律僅有權禁止有害于社會的行為。凡未經法律禁止的行為即不得受到妨礙,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從事法律所未規定的行為。這條規定體現的原則是()A.平等、法治 B.人權、自由C.民主、愛國 D.博愛、公平答案B解析由材料“凡未經法律禁止的行為即不得受到妨礙,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從事法律所未規定的行為”可知,體現出“法不禁止即自由的”原則,注重保護人的基本權利,體現了人權和自由的原則,故選B項;《人權宣言》的第一條提出“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體現了平等精神,并未體現法治原則,排除A項;《人權宣言》強調人的基本權利,而非民主愛國的思想,排除C項;法國大革命期間提出“自由、博愛、平等”的口號,并將“自由”“平等”以法律的形式寫入《人權宣言》,材料信息未涉及博愛思想,排除D項。8.(2022·河北石家莊高一期末)孟德斯鳩不但抨擊暴君政體,而且還專門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現暴君政體的具體辦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劃分國家的權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現。據此可知,孟德斯鳩的“具體辦法”是()A.以人為本 B.天賦人權C.三權分立 D.社會契約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孟德斯鳩強調通過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監督、制衡來“防止或避免出現暴君政體”,故選C項;以人為本是民本思想,材料強調避免暴政的方法是分權制衡,排除A項;天賦人權是強調權利的自然屬性,材料強調避免暴政的方法是分權制衡,排除B項;社會契約是盧梭的主張,材料強調避免暴政的方法是分權制衡,排除D項。9.(2021·湖北襄陽、宜昌、荊州、荊門高一期中)盧梭認為:當人民被迫服從而服從時,他們做的對;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時,他們就做得更對。這體現的思想主張是()A.三權分立B.人民主權C.直接民主 D.君主立憲答案B解析“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時,他們就做得更對”強調人民有權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強調革命的合理性,是一種主權在民的體現,故選B項;材料無法體現政體的運作方式,排除A項;“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時,他們就做得更對”強調人民主權,但并沒有說明他們行使權利的方式,無法判斷是否是直接民主,排除C項;材料并沒有說明政體的形式,只要是代議制均可以實現人民主權,排除D項。10.(2022·浙江衢州高一期末)如圖繪畫作品反映了一場著名的戰役。這場戰役的勝利()馬斯頓荒原戰役A.奠定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基礎B.迫使英軍向華盛頓投降,承認美國獨立C.摧毀了若干世紀以來統治歐洲的封建制度D.推動德意志走向統一和德意志帝國的建立答案A解析馬斯頓荒原戰役中,王黨軍隊主力被消滅,奠定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基礎,故選A項;馬斯頓荒原戰役是英國內戰,排除B項;摧毀了若干世紀以來統治歐洲的封建制度是法國大革命的意義,排除C項;馬斯頓荒原戰役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議會軍同國王軍隊之間的一次戰役,與德國無關,排除D項。11.(2021·河北張家口高一期末)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利法案》規定,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除經議會同意外,國王在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非法。據此可知《權利法案》()A.剝奪了君主的行政權B.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的原則C.確立了現代民法體系D.以法律形式鞏固了民主共和制度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立法權、征稅權、募兵權,議會權力至上,國王統而不治,由此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的原則,故選B項;《權利法案》頒布后國王的部分權力被限制,但是仍有行政權,排除A項;《拿破侖法典》確立了現代民法體系,排除C項;英國《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排除D項。12.(2021·福建廈門高一期末)美國獨立后,一部分人秉持平等的觀念主張廢除某一制度,而另一部分人以捍衛私有財產為由極力維護它。這一制度是()A.邦聯制B.共和制C.奴隸制 D.兩黨制答案C解析美國獨立戰爭沒有廢除南部的奴隸制,1787年憲法又承認奴隸制的存在,部分人在平等觀念的影響下主張廢除奴隸制,解放黑人奴隸,但南方種植園主以保護私有財產為由反對,最終爆發美國內戰,故選C項;邦聯制是指若干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為實現某種特定目的(如軍事、經濟方面的要求)而組成的一種松散的國家聯合,與“秉持平等的觀念主張廢除”不符,排除A項;共和制指國家代表機關或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的一種制度,與“秉持平等的觀念主張廢除”不符,排除B項;兩黨制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實行兩個主要政黨交替壟斷政權的制度,與“捍衛私有財產為由極力維護它”不符,排除D項。13.(2021·北京東城區高一期末)1804年,拿破侖政府頒布《法國民法典》。法典第537條規定,“私人得以自由處分屬于其所有的財產”;第544條規定,“所有權是對于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這表明該法典體現的原則是()A.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B.上帝面前人人平等C.法律精神至高無上 D.權力的制約與平衡答案A解析據材料“私人得以自由處分屬于其所有的財產”“絕對無限制”等可知,該法典重視對私有財產的保護,體現了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則,故選A項;據材料“私人”“財產”“所有權”可知,材料強調的是關于個人財產的處置權,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強調的是法律本身的地位,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是通過權力的分配體現的,不符合題意,排除。14.(2021·北京東城區高一期末)下圖可以用于說明()A.英國的責任內閣制 B.德國的君主立憲制C.美國的“三權分立”原則 D.法國的人民主權原則答案C解析材料中行政、立法、司法三種權力分屬不同部門,并形成相互制約的關系,體現了美國的“三權分立”原則,故選C項;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內閣首相掌握行政權,不存在材料中的權力分配現象,排除A項;德國君主立憲制政體下,并沒有“總統”一職,排除B項;人民主權原則是指國家主權屬于人民,是通過最高權力機關的設置體現的,而材料體現的是政府部門的權力分配,與之不符,排除D項。15.(2021·江蘇連云港高一期末)“自1863年1月1日起,凡當時仍在叛亂的任何一個州或地區,其境內所有奴隸都應永遠獲得自由。”由此聯邦政府()A.消除了種族歧視 B.維護了國家統一C.贏得了民眾支持 D.促進了經濟繁榮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1863年1月1日”“其境內所有奴隸都應永遠獲得自由”,可知材料所敘述的是南北戰爭時期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中的內容,通過解放奴隸來換取蓄奴州地區人民的支持,故選C項。16.(2022·河北保定高一期末)“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的召集、開會、延會、閉會之權屬于皇帝……皇帝為委派官吏,命令他們宣誓效忠帝國,并在必要情況下,命令他們退職。”這表明,與英國相比,德國的君主立憲制()A.存在缺陷并亟需完善B.繼承了普魯士的歷史傳統C.符合本國的現實國情D.帶有強烈的專制主義色彩答案D解析據題干信息可知,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所以可以看出德國的君主立憲制具有強烈的專制主義色彩,故選D項;題干只提到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這一特點,而這從當時的德國來看基本適應國情,英德兩國的君主立憲制都是存在缺陷并需完善的,所以說不是與英國相比的結論,排除A項;繼承了普魯士的歷史傳統,不是與英國相比專屬于德國的特點,排除B項;英德兩國的君主立憲制都是存在缺陷并需完善的,所以說不是與英國相比的結論,排除C項。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第17題18分,第18題16分,第19題18分,共52分。17.(18分)(2021·安徽蕪湖高一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所謂科學革命,通常指歐洲16—17世紀科學理論和科學實踐的一系列變革,其中尤其以天文學和物理學所取得的成就最為突出。中世紀歐洲大學教育的發展,為科學革命的產生創造了條件,文藝復興為近代科學奠定了基礎;新航路的開辟和航海技術的發展,為科學革命提供了動力,如新大陸的發現就證明托勒密的地理學是錯誤的,遠洋航行也需要更精確的航海測繪以及望遠鏡、氣壓計、溫度計和空氣泵等新工具,這些需求成為科學研究的動力之一。英國皇家學會于17世紀60年代成立,專注于自然科學,特別是實驗科學的研究。一些城市出現科學研究協會,形成關注科技進展和實用發明的氛圍。——摘編自武寅主編《簡明世界歷史讀本》材料二啟蒙思想家在科學、理性和經驗事實的武裝下投身到與教會和中世紀黑暗的斗爭中去。啟蒙運動產生了曠日持久的影響力。——摘編自[美]理查德·塔納斯《西方思想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6—17世紀歐洲科學迅速發展的原因。并寫出這一時期天文學和物理學成就各一例。(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科學和理性之間的關系。分析啟蒙運動產生了怎樣“曠日持久的影響力”?(10分)答案(1)原因:人文主義的興起和發展;新航路的開辟和航海技術的發展;國家的重視;濃厚的學術氛圍。(言之有理亦可)成就:哥白尼的“日心說”;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2)關系:近代科學的發展推動理性的興起;科學和理性成為啟蒙思想家反對宗教和專制的精神武器;理性主義進一步推動科學的發展。(任答兩點即可)影響力: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18.(16分)(2021·安徽銅陵高一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薄伽丘生于1313年,小時候在大銀行當過學徒,沒干幾年便放棄了工作,捧起了《荷馬史詩》,開始寫些優美動聽的詩歌。他的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說集《十日談》。全書共包括100個故事,據作者說是佛羅倫薩的10名貴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鄉間別墅居住的10天內為了破除岑寂而講的。故事中揭露和諷刺了天主教僧侶和封建貴族腐朽糜爛的生活,他們的卑鄙、虛偽和殘暴,批判了封建社會的階級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贊美了現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愛情,描寫了商人、手工業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興市民階級對禁欲主義的反抗。《十日談》以其通俗的格調,傳播了人文主義思想,有力地促進了歐洲小說的發展。——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十日談》創作的歷史背景及其影響。(12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十日談》的史料價值。(4分)答案(1)背景:傳統文化的影響;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古希臘羅馬文化的遺存;東西文化的交流;歐洲中世紀黑死病的影響。影響:推動人文主義思想傳播,進一步解放人們的思想;推動歐洲文化的繁榮;促進歐洲社會的轉型;過分贊揚人的欲望,容易造成人的私欲膨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