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感_第1頁
感動中國觀后感_第2頁
感動中國觀后感_第3頁
感動中國觀后感_第4頁
感動中國觀后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感動中國觀后感感動中國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本店鋪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感動中國觀后感1

今天,學校組織統一觀看《感動中國》,十數年以來,一直陪伴著我們,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匯集在一起,就成了《感動中國》這一節目。

十幾年,我們為它灑下無數淚水,這些事跡無時無刻震撼著我們的心靈,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這些人物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與我同歲的壯族小女孩——何玥。她從小就是一個熱愛幫助他人的可愛的小姑娘。無論她生活的多么困難,她也總是選擇去幫助他人。可為什么?這么一個可愛善良的小姑娘會得了腦瘤?我為她那短暫但又絢麗的生命感到惋惜。

在她最危難的時刻,老師捐給她的兩千多元錢她再次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捐出去!她是一個偉大的姑娘!在危難的時候還不忘記幫助別人。在她得知她的病情之后,她很坦然的對她的父母說:我要捐獻器官。一句很普通的話語,但其中包含了多大的意義!這完全不像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說的話。正如她姑姑所說,那時的他,腦袋里應該長滿了讓她痛苦不堪的腫瘤,但誰又想得到,她會做出這樣一個驚人的決定。

這世上每天都有數萬人或者更多的人死去,但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出與何玥同樣的決定呢?與她同齡的恐怕就更沒有了吧!我不懂,何玥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她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是否是在想那些的得到救助的人的高興而又愉悅的表情?這世上有多少人擁有著這樣的想法:既然是完整的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一定要完整的離去。但在何玥這個年僅十二歲的少女看來,只要能夠幫助他人,做一切都是值得的,哪怕是在死后捐獻出自己的器官也在所不惜。

何玥就如一株頑強的蒲公英,飛到哪里,都會留下屬于她的痕跡。她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她留下的那些器官在其他人的身體里繼續存活。沒錯,何玥她永遠都會活在這個世上,不僅僅是肉體上的存活,更是屬于精神上的存活!

感動中國觀后感2

《感動中國》講述了許許多多的中國精神,感動了世界人民,它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我們去回味、去學習。如今,在20xx年里又增添了十位值得我們去尊敬的人,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無私、堅韌、奉獻和關愛。

“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這是無臂鋼琴師劉偉的勵志名言。劉偉失去了雙臂,但充滿了夢想。命運不讓他自由飛翔,他就給自己插上了一雙隱形的翅膀。看完劉偉的故事,我不禁心頭一震,劉偉雖身為殘疾人,但他身殘志不殘,用堅強的毅力克服了許多連我們這些正常人都無法克服的困難,難道我們就要這樣平平庸庸的走下去嗎?劉偉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難道我們就不能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奇跡嗎?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為自己的人生譜寫出更美好的詩篇!

千鈞一發的時刻,她挺身而出,徒手接住從十樓落下的小女孩……她,就是千萬人民心中的“最美媽媽”——吳菊萍。一天,兩歲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臺,不小心被窗沿掛住,隨時都有墜落的可能。突然,妞妞手一松,從高空中墜落下來。在樓下的吳菊萍奮不顧身的沖過去用雙手接住了孩子。事后,妞妞保住了命,她卻被那強大的沖擊力,壓成了粉碎性骨折。她并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她有一雙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xx年中國最有力的臂膀。當災難降臨時,我們也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去施救,不管代價多高昂,也不能遲疑、袖手旁觀,要盡一切可能去做的。

愛與信念的堅持,是他們身上讓我們感動的地方:九十高齡的醫學家吳孟超,靠賣羊肉串資助學生的慈善家阿里木,從八歲開始照顧養母持續十二年的孝女孟佩杰,堅守在藏區支教的志愿者胡忠謝曉君夫婦……他們的愛與堅持,造就了不朽的奇跡。

感動中國觀后感3

有這樣一位人,他已年過八旬,卻依然冒著被新冠肺炎傳染的危險趕往武漢,他出生于醫學世家,父親鐘世攀是著名的兒科醫生,他曾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沖鋒陷陣,帶領醫療團隊研究SARS病毒……他,就是家喻戶曉的鐘南山院士。

南山院士于1936年出生在南京,祖籍福建,如今已經有84歲高齡,卻依舊擠在趕往武漢的高鐵上奔赴抗疫一線與病魔作斗爭。有人拍了這樣一張照片:高鐵上,鐘爺爺在餐廳一個窄小的座位上睡著了,滿頭銀發的他微微蹙眉,桌上還擺放著一疊厚厚的未曾看完的文件。這讓人看了既感動又心疼,淚水情不自禁溢滿了眼眶。

到達武漢后,鐘爺爺和他的團隊進行了初步研究,確定了病毒會“人傳人”的結論,讓全國人民一下子高度防備。

“想來想去,我只不過是一個醫生。”

“武漢一定能挺過關的,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

“待在家里,沒有特殊情況千萬別去武漢!”

一句句平凡的話語仍然在耳邊久久回蕩。謙虛、敢正視真理、為民著想……種種精神都在鐘爺爺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種難能可貴的精神不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嗎?當然,最讓我難忘的要屬鐘爺爺積極樂觀、永不服老的態度。

在一次盛大的頒獎典禮上,鐘爺爺看到別人用“耄耋”這個詞語來形容他時,爽朗地笑道:“耄耋?我還沒這么老吧?希望國慶xx周年時我還能站在這兒和大家說話!”是的,鐘爺爺每天都忙于救死扶傷,醫治病人,雖然據他的妻子李少芬說他每天的休息時間極少,但他依舊熱愛運動、樂觀向上,更擁有一顆懂得追求的愛國之心。

或許我將來不會學醫,但我依舊要學他那不驕不傲、永遠追求的精神,或許只是當一個平凡的教師,一名公司職員,一位管理人員,但我一定會勤奮努力,刻苦向上,為祖國開辟出一片絢麗多彩的新天地!

感動中國觀后感4

“小時候,這條布帶是母愛。我媽用它背你長大。這條布帶是我兒子的深情。你利用他背著你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消失了,但愛情不會。她在孩子的懷抱中一代一代傳下去。”

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陳斌強的頒獎詞。多年來,陳斌強一直使用這條充滿母愛的布帶。“鐵”這位患有癡呆癥的母親,在學校和家之間來回奔波,無論是暴風雨還是暴雨;再崎嶇的山路;不管有多遠,他都會用那條布帶把他媽媽“綁”起來。他說:“這條布帶是我媽小時候用來‘綁’我們的。長大后,我們不得不為媽媽做點什么。現在我媽病了,就算不認識我,我也會一直‘綁’她。我們永遠不會分開。”現在條件更好了,陳斌強任教的學校給了他一個單身宿舍照顧他媽媽。他不用每天來回騎行,但還是“沒停下腳步”。他每天按時打掃衛生做飯然后喂媽媽,甚至每天晚上按時支持媽媽大小便。上課的時候沒注意身上有什么臟東西。教室里總有一股味道,但不是又臟又臭,而是愛的味道。同學們從來不取笑他,反而更尊重他,做一個孝順母親的好老師。

看著這樣的一個片段,我不禁感到心里一痛。陳斌強可以為他的母親做這件事!當我們想到如何對待我們所愛的人時,我們會感到羞愧。

無論吃飯睡覺還是出門,媽媽的嘮叨都是必不可少的。每當聽到這些話,我就控制不住內心的煩躁。漸漸地,我在敏感的煩躁中忘記了桌上的熱牛奶;忘了給我買的作文本。現在想想我有多久沒有打過媽媽一次背了,有多久沒有說過“媽媽,我愛你!”似乎我們已經把孝和感恩的心埋在了最深處。我們只能吵架鬧,讓家人操心我們。想想這有多不對!我們應該向陳斌強先生學習,學習孝順和感恩,即使我們為家人做飯一次,洗腳一次,倒一杯溫水,盡我們所能,不要讓他們擔心。

黑暗的樓道里,誰給你點了燈?是親戚;在可怕的暴風雨中,誰為你撐起了那把傘?是親戚;學習的時候誰給你帶了一杯溫牛奶?是家人。讓我們帶著孝心和感激出發。你會發現我們的世界總是陽光明媚,充滿陽光和溫暖!

感動中國觀后感5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托起孩子們的夢想。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的是你年輕的心。

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你的頒獎詞,是對你十八年來辛勤付出的高度評價。我無法清楚地訴說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感動、慶幸,同時又有些不解。我感動,感動你用一根窄窄的扁擔,18年風里來雨里去,挑起了一片晴空;我慶幸,慶幸我現在坐在溫暖的教室里,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不解,不解你為何有如此大的決心留在那個窮困的小山村,甚至在你失去了才九個月大的女兒時。這個窮困的小山村,埋葬了你的青春,折斷了你的翅膀,奪去了你小女兒的寶貴生命。

為何?為何?為何你不選擇離開?

直到我看到你坐在那個破舊的教室里,望著孩子們吃著你為他們準備的午飯時那明媚的笑顏,我才深切明白,有種東西,叫做堅守。

堅守,堅守那一根帶來知識的扁擔;堅守那一方坑坑洼洼的講臺;堅守那一塊殘破不堪的黑板;堅守那一雙雙求知的清澈的眸子;堅守你為孩子們死撐的那片叫做希望的藍天。

《感動中國》的主持人敬老師說:不是杰出者才做夢,只是善夢者才杰出。

而你,張玉滾,你是一個杰出的織夢者,你用無私與關愛為孩子們織就了一個個五彩斑斕的夢,同時,也造就了自己,一個杰出的自己!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此刻,你是否手中握著那根窄窄的扁擔,你是否顛簸在那條泥濘的小路上,你是否仍舊擔著沉甸甸的課本孩子們的夢想和希望,額頭上卻早已細汗蒙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面對孩子們的深切感激,你淺笑安然。你想的是,堅守初心,方得始終,不求感動中國,只求無愧于心!

感謝你,令我這顆焦灼而無處安放的心沉靜下來,我將揮開眼前的陰霾,乘風破浪,堅守一片冰心,只愿活得坦蕩,無愧于心!

感動中國觀后感6

“有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動。”這句話已經不止一次聽到了。每年學校組織觀看《感動中國》時,我的心靈在震顫,眼淚在流出。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最重要的人物評選活動之一。節目中的人物雖然平凡普通,卻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這些優秀人物身上充滿了十足的正能量,他們勇敢、善良、擔當、堅強,是中華兒女的優秀代表。

提起“執著”與“奉獻”兩個詞語,記不清老師們在課堂上,講過多少次了。在老師的講解幫助下,朦朦朧朧的懂得了它的含義。然而今天,支月英——一位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深山女教師,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執著”、什么叫“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支月英老師十九歲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老師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這就是執著!這就是奉獻!

“姐姐”、“媽媽”、“奶奶”這一生活中對最親的人的稱呼,在山區孩子們的心目中,有著于不同于一般人的含義,“她”是學生們內心對支老師最好的心意表達。支老師無論刮風下雨、結冰打霜,像自己親弟弟、妹妹、親生孩子一般對待每一位學生,墊付學費、購買學習用品。她的行為溫暖了每一個人,感動著每個人。也激勵著人們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平凡做起,努力工作,為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從“支姐姐”、“支媽媽”到“支奶奶”,支老師就是一支山村紅燭,照亮山村一代又一代孩子們的燦爛笑臉。閉目靜思,支老師的身影漸漸變成了我們身邊老師們的身影,他們也像支老師一樣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切,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極其平凡的工作,教書育人,幾十年如一日,為了學生,老師們放下了家中的急事、忽略了自己的子女,顧不上自己的老人,起早貪黑,跑廣饒、回東營,日夜操勞,辛勤工作。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感染教育著我們。今天,我們被榜樣感染,明天,我們將成為更多的榜樣,成為一枚枚閃亮的中國名片。

感動中國觀后感7

伴隨著寢室、操場、過道的燈亮起,一聲聲口哨傳來,又是一個草原的早晨來臨了。

學生們都穿戴好有序地洗漱著;廚房里,帶著口罩的大叔正攪動著大鍋里的粥;畫面切換,大叔已拿著口哨在操場上指揮學生們做早操了。這位大叔就是,胡忠。

戴著一副無框眼鏡,個子不高的他已鬢角微白,卻還有著中氣十足的聲音,“老師,在哪里不是教書?不是育人?”樸實的語言卻傳達著最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是這樣的氣魄才是為人師的表率。

短片進行到一半,他突然出發趕往一個地方,學生細心地為他圍好圍巾,他們知道他們又將多一位新成員。學校里共有143名學生,竟都是孤兒,在這樣一座簡陋卻溫暖的學校里生活著。墻上貼著每個孩子的照片,正中間寫著“我們是一家人”,只這樣最簡單的一句話,卻最讓我感動。如果沒有胡忠為這些孩子搭建這么一個學校,給他們一個家,那么此時,他們又該在哪里挨餓受凍,在哪里流浪?

已長達12年之久,擔任這座學校的校長,胡忠卻還是只是志愿者的身份,領著只要300元的收入養活了這一百多個孩子,也許正是這一百多個孩子給了他們支持下去的信心。他接回了一個小男孩,剛一回到學校還來不及抖落身上的風雪,就忙著給小男孩洗了個澡,給他穿上了自己的毛衣,還拿出一瓶別人送的護膚霜,滿滿的一看就知道沒擦過幾次。我甚至可以想象這一百多個孩子都曾被他這樣溫暖的父愛所包圍,在饑寒交迫的時候,是他伸出了溫暖而寬大的手掌。

來到草原,帶著妻子兒女,最放心不下的是在城里相依為命的母親和外婆,她們卻用一句“滿足”來更加堅定他的選擇。讓女兒拋棄城里的生活,來到草原,是為了讓她親眼見到父母是怎樣做人,讓她得到更好的教育;丟下年邁的親人,是為了當更好地父母,當這一百多個孤兒的父母。

是他們,謝曉君和胡忠,正因為他們心中的愛和信念,他們才成為草原上的并蒂雪蓮。在物質繁盛的當今社會,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精神無敵。

他們追隨著白方禮的步伐,那位用自己血汗錢向我們訴說著慈善沒有門檻的真道理的老人,和義使巴郎相牽著手,向我們訴說著摯愛永恒。

我相信,又有了這許許多多的白方禮們,即使風雪離你很近,寒冷也會離你很遠。

感動中國觀后感8

提起她,大家并不會陌生。

對,她就是在去年春節晚會上帶領一匹聾啞人演出“千手觀音”的指導人—邰麗華。直到5歲,邰麗華才知道自己的世界與真實的世界隔著一幢無聲的高墻。其他同齡人可以用"聽聲辯人"做游戲,而她只能用淚水化解這種無助與尷尬;別人可以升入正常的小學,而她則只能在聾啞學校就讀,將自己深鎖在一片孤寂的世界里。

人的一生如果因此而沉淪,我們很自然就失去了一個美麗而溫暖的故事。

于是,她給我敲來一串字符:是一次律動課拯救了她。聾啞學校的律動課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振顫感受到節奏的變化。當老師將木地板上的響鼓踏地咚咚地響,當一種奇怪而自然的有節奏的振動剎那間傳遍邰麗華的全身,當她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對另一個世界新奇的感知,當別人的同學表現出萬分高興的時候,她已經將整個身體匍匐在地板上,深深地投入到那充滿幸福的律動之中了。

她激動,她興奮,眸子閃亮,小臉通紅,她感覺到這個世界從未有過的美麗,她向老師用三個手勢表示:我--喜--歡。從此,邰麗華盡情地投入一個新奇而充滿感召力的世界,她愛上了舞蹈,雖然沒有音樂,但是她用自己的心去伴奏。她對世界充滿了感恩,她覺得自己已經注定一生都要用身體的舞蹈和心中的音樂去膜拜生命。

重新燃起的生命之火讓邰麗華重新認識存在的意義,她想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和他們一樣的體驗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

音樂是舞蹈天生的催化劑,正是靠著音樂的刺激,舞蹈家們才能將自己所有對音樂的感受表現為軀體的流動。長期的無聲世界使邰麗華有一種正常人無法擁有的平靜心態,她用軀體的舞蹈為自己的生命刻畫一個個精彩的瞬間,用心靈的音樂為自己的人生勾勒一曲曲完美的奏鳴。每次起舞,她就將自己帶入快樂無比的心靈世界,在婀娜的旋轉中找尋自己生命中的足印。

她曾經說過:“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樣,有圓,有缺,有滿,有空,這是沒有辦法去選擇的。但是你可以選擇看人生的角度。多看看人生的圓滿,帶著感恩的心態面對人生的不圓滿。

”我們應該帶著感恩的心去看世界,去領會世界的奇妙,去領悟世界的美妙,去享受世界的精彩,去做一個快樂的人

感動中國觀后感9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這是給十二歲女孩何玥的頒獎詞,可是如今,再美的詞藻,也不能夠再次飛入何玥的耳中。

何玥是廣西桂林的一名普通的小學生,才只有12歲,但在被查出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時,何玥卻決定:無償捐獻器官。那一刻,她已坦然面對生死,一心記掛著那些比她更需要幫助的人,帶著善心悄然離世。

我想,既然當時她的腦組織中也布滿了腫瘤,那么她的痛苦定然是無法抑制的。但是在死亡面前,她表現出了與自己年紀毫不相符的堅強,竟然能夠在住院期間不流一滴淚!但是她真的沒有流下淚水嗎?其實淚水,早已不足以表現她的痛苦。

她的堅強固然令人欽佩,但是她的善心更是灑滿天下。試想,當你被病魔折磨得生不如死的'時候,當你仿佛能聽到死神的召喚的時候,你還能執著的想到你要盡自己的生命幫助他人嗎?當你好不容易做到上述所有時,卻被父親訓斥時,這些念頭,還能保持住嗎?何玥做到了,所以她有了一份特殊的遺囑,一份最美的遺囑。

十二歲,何玥的善心就早已遍布中華,可謂是“何處春江無月明”啊!但在這“風光”的背后,卻是一個女孩的忍耐和斗爭。和誰斗爭?——死亡!和死亡斗爭!

我不是何玥,你也不是何玥。所以,盡管大家一再設想,一再強調她受了多少苦楚,受了多少煎熬,我們依舊可以知道,也許,這只是她受過的所有苦楚的“冰山一角”吧!

她是何玥,她用自己的生命,譜寫出了一段沒有句點的旋律。她離開了,但她此刻,仿佛就站在我們的面前,微笑著面對著我們。她真的是一個“奇跡”,一個為那些默默無聞的滿含善心的人們創造的奇跡。

何玥,一路走好!

感動中國觀后感10

一段簡短的視頻讓現場每位老師都沉默了良久……陳斌強——背著媽媽上班,他的事跡感動了中國,也撥動了我們每個人的心弦。“每到周末,從浙江省磬安縣到當地冷水鎮30多公里道路上,人們都會看到一輛特殊的電動車,騎車人和后座上坐著的人被一條布帶緊緊地綁在一起。騎車人叫陳斌強,后座上坐著的人是他患有嚴重老年癡呆的母親…”一條布帶,讓母子倆寸步不離。不管刮風下雨,嚴寒酷暑,陳斌強都以常人無法想象到的力量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看完這個視頻我最感動的一句話:“我不能丟開她,我一定要把她帶在身邊。”

在感情至深的真實情感面前,無須太多華麗的詞語,一句簡短的“我不能丟開她,我一定要把她帶在身邊”,詮釋了他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孝順之心。百善孝為先,陳斌強用自己的事跡行動給所有人做了一個完美的榜樣。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作為最高級的生物,人,更應該有感恩之心與感恩之情。孟郊在《游子吟》中寫道: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字里行間流露著母子深情,字字句句傾訴母愛之魅力。

高尚、無私、善良、寬容,這就是張麗莉用行為詮釋的教師職業形象的縮影。師心、師愛、師德、師魂,這就是張麗莉老師用行動驗證的教師職業精神的永恒。

看完他們的先進事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想要做一個好老師太不容易了,曾簡單地認為教好書、做好研究就是一位好老師,看到先進人物的事跡,不禁啞然。我們同樣處于教學第一線,然而面對他們,我只能仰望。他們散發出的崇高人格魅力讓我景仰。我能確信的是他們的“大愛”并非一兩日就沉淀于內心,而是用心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及家人,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愛”即是一項事業。

作為教師,我覺得很幸運,我視校園為一方凈土,在這方凈土上播撒愛的種子。我教孩子們知識,孩子們回饋于我他們的情感,我又會被他們感染。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我們教師的責任又是多么艱巨啊,但是教育就是一項慢事業、一項愛的事業,用心播撒,終會收獲愛的果實。

感動中國觀后感11

昨晚我看了CCTV中央一頻道,有白巖松等節目主持人主持的“感動中國”現場直播。我看著感動著,也在一旁情不自禁的淚流滿面著。“瞬間的頒獎,卻攏聚了一個人的半生時光來兌現此時的亮點”.每一個人的故事畫面都有辛酸,每一段辛苦的情節背后都有眼淚,在電視機前感動了我也感動了我的家人。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要想做自己想做的更是不易。“千辛萬苦的是人生,簡簡單單的是歲月,平平淡淡的是生活,時光磨礪的是性情”.“一個人只要不在生活的磨難中屈服,只要不被命運的捉弄壓垮,只要不被惡患的疾病哀苦,只要不被外來的災難低頭”,那就是我們值得尊敬的,值得我們學習的,更加值得我們愛戴贊美的。

一個人物有一個人物的平凡事跡,一個人的腳步有一個人的操守時光。這些感動中國的人,彰顯了中國人的夢想和韌勁,顯示了我們中國人的勵志精神和堅持態度。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熬老了人生,卻也年輕了自己的生命”.一位九十八歲的河南老人還一直用余暉給病人散熱;一位為了給孩子上學掙取費用,不惜身體患癌的病痛媽媽;一個為了下水救人,瞬間改變一生悲慘命運的品德高尚之人;為了夢想一年一季的在田野里研發,開采的現代農民;還有為了大山的孩子,為了家鄉脫離貧困,情愿放棄在都市發展的愛心老師……那些感動中國,感動著世界的善良人們,她們溫暖著中國,也溫暖著我的心。

看了一個多小時的節目,主持人聲情并茂的解讀著頒獎詞,句句感人,聲聲沁心。夜深了,我好長時間不能安然入眠,腦子一直在想!如果中國人都有那么一份愛心,都伸出溫暖的手助人,都為家鄉、為國家、為社會做些事情?用自己的力量去做點自己該做的,那么我們的國家會更加繁榮昌盛,會更加和諧平安。“現在時光熬老了我的容顏,歲月奪走了我的青春,可今天的我還有一縷余溫,還有滿滿的熱情,那我就不能在家閑置”.我要用我的微薄去關住我該關注的,去幫助我該幫助的親人和朋友……

感動中國觀后感12

今晚,我觀看了20xx“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的頒獎典禮中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大家,感動中華兒女。

在感動中國節目中,帶領科學家團研究科學家于敏;已退休外交官、放棄在城市生活、到貴州山區支教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帶領鄉親們啟程為南水北調工程做出巨大奉獻的趙久富;為災區捐款不愿意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張記清;為了自己兒子跟其他小朋友一樣能唱歌、跳舞,付出了很多母愛陶艷波等。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艷波。

陶艷波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一起學習。因為有一次發高燒導致耳膜出血,失去了聽力能力。這給陶艷波和一家人很大打擊。為了給孩子治病,他們走過很多的地方,但醫生的結論始終讓他們失望。她給兒子去學唇語,然后一點點地教兒子說話、識字。就這樣,陶艷波辭職陪著孩子一起上學,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母子一起學習。經過不斷學習,楊乃彬也能比較正常地和人交流。現在他希望通過自己努力來回報幫助他們的人。

看完這頒獎典禮,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平平凡凡的人,經過一點一滴,也能變得很偉大,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應該做出對社會有用的事,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

這些人物襯托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放飛追逐著我們的中國夢。感動中國,感動我們的心靈。中國夢,凝聚中華兒女的百年期盼,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烘托我們美好的中國夢,支撐我們美好的中國夢。

用十大人物去感染中國夢,感染我們視覺,給我們心靈上的洗滌,精華我們的心靈。為了中國夢的實現,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讓我們實現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夢。

感動中國觀后感13

我們看了許多令人感動的人物:有“兩彈一勛”朱光亞,他和他的工作伙伴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就制造出了核武器。這份對科學的執著追求不得不使我們敬佩;有“無臂鋼琴師”劉偉,他在一次天災中失去了雙臂,卻學會了用腳做事,并學起了游泳,準備參加殘奧會時,卻又患上了疾病,不能做激烈的運動。可他并沒有氣餒,又開始學習彈鋼琴,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成為了一名出色的鋼琴師,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堅韌不拔的性格不得不讓我對他豎起大拇指;有孝女孟佩杰,自幼被送給養母撫養,可養母癱瘓了,養父也走了。十多年來,她一直照顧著養母,每天為她打理起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份孝心著實感動人心;還有愛心老人白方禮,年邁的他一直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位老人用他的愛心詮釋了生命的美麗

在這些人中,令我最感動的是劉偉,他雖然被無情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