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九年級第二單元A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九年級第二單元A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九年級第二單元A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九年級第二單元A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九年級第二單元A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5頁(共15頁)第二單元A卷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3秋?蘭陵縣期末)世界近代出現了輝煌燦爛的科技文化。下列搭配不正確的一組是()A.達爾文——《物種起源》 B.托爾斯泰——《復活》 C.巴爾扎克——《人間喜劇》 D.梵高——《蒙娜麗莎》2.(2023秋?淶源縣期末)歷史學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眾化”、“人口數量的激增”等語言來描述19世紀后期()A.西方列強,殖民擴張 B.資產階級改革的推進 C.壟斷組織的產生發展 D.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3.(2024秋?管城區期末)“每個物體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除非它被施加在其上的力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這些理論()A.推動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B.打破“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 C.促進了電力能源的廣泛應用 D.加速了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4.(2024秋?棲霞區月考)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產量逐年增長。對這一變化的出現產生了直接影響的是()A.內燃機的應用 B.蒸汽機的改進 C.火車的誕生 D.電燈的發明5.(2024秋?吳中區月考)以牛頓、達爾文等為代表的科學巨匠的產蛋,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自然科學知識,為工業革命和其他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前提。由此可知()A.近代科學革命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 B.科技文化發展促進了近代社會的發展 C.近代科學革命引起學校教育的巨大變化 D.近代科學革命打擊了基督教的神學6.(2023秋?富川縣期末)19世紀70﹣90年代,美國工業企業數量增加了40%,資本總額卻增加了300%,從21億美元上升到65億美元:20世紀初,美國大公司占全國工業企業總數的26%,它所雇傭的工人占全國工人總數的75%以上,產值接近全國工業總產值的80%。材料表明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A.電力進入生產領域 B.重化工業高度發展 C.西部地區得到開發 D.壟斷組織已經出現7.(2023秋?安次區期末)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文學藝術豐富人類的精神世界。下列人物與成就搭配不正確的是()A.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B.托爾斯泰——“人間喜劇” C.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觀點 D.貝多芬——《英雄交響曲》8.(2024秋?海口期末)如圖畫作通過不同色調的黃色,表現了向日葵的生命力和陽光的溫暖,不僅是對自然的贊美,也是作者內心情感的表達。該畫作的作者是()A.莫奈 B.畢加索 C.梵高 D.達?芬奇9.(2023秋?淄川區期末)在工業革命的背景下,1840年德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1870年以后,英國、法國首先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材料表明()A.西方各國大眾文化水平都在提高 B.大眾教育促進社會發展 C.城市發展促進人們生活方式改變 D.經濟得到發展10.(2023秋?社旗縣期末)他創作了這樣一幅作品:黃色的花朵像一團火,細碎的花瓣和葉則像火焰,讓人感受到灼熱陽光下的燦爛。他也被人們稱為“撲向太陽的畫家”。他是()A.牛頓 B.巴爾扎克 C.梵高 D.貝多芬11.(2024?無錫一模)科學家們從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煉出多種化學物質,并以此為工業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藥品、炸藥和人造纖維等多種化學合成材料,大大豐富了人類的生活。這些成就取得于()A.工場手工業時期 B.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C.新航路開辟時期 D.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12.(2024秋?碑林區校級月考)學生們根據不同愛好,自愿組成近代科學、文學、音樂、美術四個小組,對相關內容進行研究。以下小組、人物、國籍及成就搭配正確的是()A.近代科學組——牛頓——法國——《共產黨宣言》 B.近代文學組——列夫●托爾斯泰——英國———《歐也妮?葛朗臺》 C.近代音樂組一一貝多芬——法國——《英雄交響曲》 D.近代美術組——梵高——荷蘭——《向日葵》13.(2024?成武縣二模)某班舉辦“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家”主題故事會,除講述愛迪生、諾貝爾的故事外,圍繞這一主題還可以講述的故事是()A.牛頓一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 B.哈格里夫斯一發明珍妮機的故事 C.瓦特—改良傳統的蒸汽機 D.本茨一制造首輛內燃機驅動汽車14.(2024?泉州二模)提出“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適應變化的”科學家是()A.哥白尼 B.牛頓 C.達爾文 D.愛因斯坦15.(2023秋?濠江區期末)他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是古典音樂向浪漫主義音樂過渡的橋梁人物,他克服耳朵失聰帶來的困難,創造出許多偉大的音樂作品,其代表作之一是《英雄交響曲》,這位偉大音樂家是()A.莫扎特 B.貝多芬 C.梵高 D.德彪西16.(2023秋?銅山區期末)列寧這樣剖析道:他觀點中的矛盾,的確是一面反映農民在俄國革命中的歷史活動所處的各種矛盾狀況的鏡子。材料中“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A.《哈姆雷特》 B.人間喜劇 C.《物種起源》 D.《安娜?卡列尼娜》17.(2023秋?安慶期末)“從自然界的戰爭中,從饑餓和死亡里,產生了自然界最可贊美的東西——高等動物……從最簡單的無形物體演化出如此美麗和令人驚嘆的東西,而且這一演化過程仍在繼續,這才是一種真正偉大的思想觀念。”這段話評述的是()A.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 B.達爾文的進化論 C.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D.但丁的人文主義思想18.(2024?青島二模)依據如表內容可推知()時間聯系18世紀末英國的普利斯特利將牛頓的引力思想移植到電磁學中。19世紀初安倍結合牛頓力學理論,將電磁力合理的轉化為電流元間的吸引力以及排斥力。19世紀中期韋伯將牛頓的超距作用觀作為主要的例子,對電力作用的一般公式加以提及。A.萬有引力定律受廣泛認同 B.實驗有助于發現自然規律 C.物理學開始成為獨立學科 D.牛頓力學的理論指導意義19.(2024秋?公主嶺市期末)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環境污染 B.城市化 C.人口減少 D.普及大眾教育20.(2023秋?銅山區期末)如表反映了18—20世紀初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四個國家在世界制造業總值中的相對份額。以下解讀中,符合史實的是()國家1750年177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甲1.9%7%9.5%19.9%18.5%乙4.0%5%5.2%7.9%6.8%丙0.1%2.4%5%7.2%23.6%丁2.9%3.0%3.5%4.9%13.5%A.甲是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領先,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開始落后 B.乙是美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領先,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開始落后 C.丙是法國,起步較晚,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逐漸超過英國 D.丁是德國,起步較早,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就開始領先

第二單元A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DDAABDBCBCD題號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DCBDBDCA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3秋?蘭陵縣期末)世界近代出現了輝煌燦爛的科技文化。下列搭配不正確的一組是()A.達爾文——《物種起源》 B.托爾斯泰——《復活》 C.巴爾扎克——《人間喜劇》 D.梵高——《蒙娜麗莎》【分析】本題考查達?芬奇和梵高的成就。掌握基礎知識。【解答】意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麗莎》等,他的畫作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荷蘭的梵高是一位有世界影響的畫家,代表作《向日葵》系列畫面艷麗而又和諧、優雅,每朵葵花好似燃燒的火焰,花瓣和葵花葉則像跳躍的火苗,畫家運用有力的筆觸和強烈的色彩對比來表達他對生活的無比熱愛,D項符合題意,選擇D項;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達?芬奇和梵高的成就。2.(2023秋?淶源縣期末)歷史學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眾化”、“人口數量的激增”等語言來描述19世紀后期()A.西方列強,殖民擴張 B.資產階級改革的推進 C.壟斷組織的產生發展 D.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分析】本題考查了工業化國家的變化,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眾化”“人口數量的激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期,工業化國家的社會巨變主要體現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眾化、人口數量激增、教育大眾化等方面,D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并未涉及列強的擴張、資產階級改革以及壟斷組織的相關內容,排除AB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工業化國家的變化,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3.(2024秋?管城區期末)“每個物體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除非它被施加在其上的力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這些理論()A.推動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B.打破“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 C.促進了電力能源的廣泛應用 D.加速了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牛頓的科學成就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學、數學、力學等領域都有杰出貢獻。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學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頓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他的科學發現,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據“每個物體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除非它被施加在其上的力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可知,這些理論與物理學上的力學有關,推動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A項正確;達爾文的進化論打破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排除B項;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利用電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促進了電力能源的廣泛應用,排除C項;內燃機的發明和使用加速了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牛頓的科學成就的相關史實。4.(2024秋?棲霞區月考)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產量逐年增長。對這一變化的出現產生了直接影響的是()A.內燃機的應用 B.蒸汽機的改進 C.火車的誕生 D.電燈的發明【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成果,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A.根據材料“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產量逐年增長。”及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內燃機被廣泛應用于機器生產領域,從而直接增加了石油的需求量,故A正確。B.蒸汽機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動力來源,主要的燃料是煤炭,排除B。C.斯蒂芬森發明樂蒸汽火車,標志著人類進入了鐵路時代,排除C。D.電燈的發明與發電機有關,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識記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成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5.(2024秋?吳中區月考)以牛頓、達爾文等為代表的科學巨匠的產蛋,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自然科學知識,為工業革命和其他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前提。由此可知()A.近代科學革命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 B.科技文化發展促進了近代社會的發展 C.近代科學革命引起學校教育的巨大變化 D.近代科學革命打擊了基督教的神學【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科技文化發展促進了近代社會的發展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根據“以牛頓、達爾文等為代表的科學巨匠的產蛋,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自然科學知識,為工業革命和其他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前提。”可知,科技文化的發展促進了工業革命的產生,促進了近代社會的發展,B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涉及促進人們思想的解放,排除A項;材料內容沒有涉及教育,排除C項;材料內容沒有涉及打擊基督教神學,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科技文化發展促進了近代社會的發展的相關史實。6.(2023秋?富川縣期末)19世紀70﹣90年代,美國工業企業數量增加了40%,資本總額卻增加了300%,從21億美元上升到65億美元:20世紀初,美國大公司占全國工業企業總數的26%,它所雇傭的工人占全國工人總數的75%以上,產值接近全國工業總產值的80%。材料表明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A.電力進入生產領域 B.重化工業高度發展 C.西部地區得到開發 D.壟斷組織已經出現【分析】本題考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19世紀70﹣90年代,美國工業企業數量增加了40%,資本總額卻增加了300%,從21億美元上升到65億美元;20世紀初,美國大公司占全國工業企業總數的26%,它所雇傭的工人占全國工人總數的75%以上,產值接近全國工業總產值的80%”可知,材料突出了說明了美國工業企業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壟斷資本主義出現,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隨著生產的高度集中,企業總數減少,而產量、投資額大幅度提升,生產和資本越來越集中于少數人手中,產生了壟斷組織,壟斷很快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方面,成為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D項正確;電力進入生產領域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材料沒有反映,排除A項;材料并沒有反映重化工業的發展狀況,排除B項;材料內容反映的是壟斷組織出現,并沒有反映西部地區得到開發,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7.(2023秋?安次區期末)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文學藝術豐富人類的精神世界。下列人物與成就搭配不正確的是()A.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B.托爾斯泰——“人間喜劇” C.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觀點 D.貝多芬——《英雄交響曲》【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托爾斯泰的成就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人物與成就的正確搭配的相關史實。【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偉大的作家。他的小說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在宏闊的社會背景下描繪出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場景。托爾斯泰在作品中一方面深刻揭露了俄國專制主義和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壓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揚道德上的博愛。這反映了在社會轉型時期俄國農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狀態,所以,托爾斯泰被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人間喜劇”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小說集,B項人物與成就搭配不正確,符合題意;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學是他的三大成就,A項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他出版了《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C項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完成于1804年,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表達出貝多芬對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渴望。D項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托爾斯泰的成就的相關史實。8.(2024秋?海口期末)如圖畫作通過不同色調的黃色,表現了向日葵的生命力和陽光的溫暖,不僅是對自然的贊美,也是作者內心情感的表達。該畫作的作者是()A.莫奈 B.畢加索 C.梵高 D.達?芬奇【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向日葵》的相關史實。掌握基礎知識。【解答】近代的繪畫藝術不斷發展,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畫家。荷蘭的梵高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夜間的咖啡館》《向日葵》等。《向日葵》中明亮、艷麗的黃色花瓣,表達了畫家對生命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這幅畫是《向日葵》與梵高有關,C符合題意;《圣?拉扎爾火車站》是是莫奈的代表作之一,排除A;《格爾尼卡》是畢加索代表作,排除B;《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的作者是達?芬奇,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向日葵》的相關史實。9.(2023秋?淄川區期末)在工業革命的背景下,1840年德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1870年以后,英國、法國首先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材料表明()A.西方各國大眾文化水平都在提高 B.大眾教育促進社會發展 C.城市發展促進人們生活方式改變 D.經濟得到發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題干關鍵信息“1840年德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1870年以后,英國、法國首先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解答】19世紀中期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化教育,法國和德國最早建立起國家教育體系。1802年,法國通過法律開設政府資助的中等學校。從1870年開始,英國、法國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1910年,德國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在工業化的背景下,1840年德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學前教育開始;1870年以后,英國、法國首先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這說明大眾教育促進社會發展,B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西方各國大眾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AC與題意不符;D概括不全面。故選:B。【點評】本題注重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工業革命的原因、實質、成果和歷史影響。10.(2023秋?社旗縣期末)他創作了這樣一幅作品:黃色的花朵像一團火,細碎的花瓣和葉則像火焰,讓人感受到灼熱陽光下的燦爛。他也被人們稱為“撲向太陽的畫家”。他是()A.牛頓 B.巴爾扎克 C.梵高 D.貝多芬【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梵高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梵高是荷蘭杰出的畫家,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夜間的咖啡館》《向日葵》等。《向日葵》中黃色的花朵像一團火,細碎的花瓣和葉則像火焰,讓人感受到灼熱陽光下的燦爛。《向日葵》中明亮、艷麗的黃色花瓣,表達了畫家對生命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梵高也被人們稱為“撲向太陽的畫家”。牛頓是英國的科學家,排除A項;巴爾扎克是法國著名的作家,排除B項;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梵高的相關史實。11.(2024?無錫一模)科學家們從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煉出多種化學物質,并以此為工業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藥品、炸藥和人造纖維等多種化學合成材料,大大豐富了人類的生活。這些成就取得于()A.工場手工業時期 B.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C.新航路開辟時期 D.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解答】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隨著新發明和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科學家們從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煉出多種化學物質,并以此為工業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藥品、炸藥和人造纖維等多種化學合成材料,大大豐富了人類的生活,D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工場手工業時期沒有開發新能源石油,排除A項;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沒有多種化學合成材料,排除B項;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2.(2024秋?碑林區校級月考)學生們根據不同愛好,自愿組成近代科學、文學、音樂、美術四個小組,對相關內容進行研究。以下小組、人物、國籍及成就搭配正確的是()A.近代科學組——牛頓——法國——《共產黨宣言》 B.近代文學組——列夫●托爾斯泰——英國———《歐也妮?葛朗臺》 C.近代音樂組一一貝多芬——法國——《英雄交響曲》 D.近代美術組——梵高——荷蘭——《向日葵》【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牛頓、列夫●托爾斯泰、貝多芬和梵高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近代科學、文學、音樂、美術的相關史實。【解答】根據所學可知,近代的繪畫藝術不斷發展,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畫家。荷蘭的梵高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夜間的咖啡館》《向日葵》等。《向日葵》中明亮、艷麗的黃色花瓣,表達了畫家對生命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D項正確;牛頓是英國的科學家,著作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等,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排除A項;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文學家,代表作品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排除B項;貝多芬是德國的音樂家,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牛頓、列夫●托爾斯泰、貝多芬和梵高的相關史實。13.(2024?成武縣二模)某班舉辦“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家”主題故事會,除講述愛迪生、諾貝爾的故事外,圍繞這一主題還可以講述的故事是()A.牛頓一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 B.哈格里夫斯一發明珍妮機的故事 C.瓦特—改良傳統的蒸汽機 D.本茨一制造首輛內燃機驅動汽車【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德國人本茨制造出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故D符合題意;牛頓生活在17世紀,排除A;珍妮機、改良蒸汽機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排除B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德國人本茨制造出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4.(2024?泉州二模)提出“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適應變化的”科學家是()A.哥白尼 B.牛頓 C.達爾文 D.愛因斯坦【分析】考查達爾文進化論的相關知識。【解答】A.哥白尼是波蘭天文學家,提出了“日心說”,排除A項。B.牛頓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是他的三大成就,排除B項。C.根據所學可知,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提出“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的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適應變化的”,C項正確。D.愛因斯坦是德國的科學家,他提出了相對論,排除D項。故選:C。【點評】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識記能力,掌握達爾文進化論的相關知識。15.(2023秋?濠江區期末)他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是古典音樂向浪漫主義音樂過渡的橋梁人物,他克服耳朵失聰帶來的困難,創造出許多偉大的音樂作品,其代表作之一是《英雄交響曲》,這位偉大音樂家是()A.莫扎特 B.貝多芬 C.梵高 D.德彪西【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貝多芬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依據所學可知,貝多芬是德國音樂家,也是19世紀初期世界近代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英雄交響曲》(1804年)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貝多芬第一部明確反映重大社會題材的交響樂作品,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特別是他雙耳失聰后,不向命運低頭,創作出很多著名的音樂作品。B項正確;《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與莫扎特、德彪西無關,排除AD項;梵高是荷蘭著名的畫家,排除C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貝多芬的相關史實。16.(2023秋?銅山區期末)列寧這樣剖析道:他觀點中的矛盾,的確是一面反映農民在俄國革命中的歷史活動所處的各種矛盾狀況的鏡子。材料中“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A.《哈姆雷特》 B.人間喜劇 C.《物種起源》 D.《安娜?卡列尼娜》【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偉大的作家。他的小說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在宏闊的社會背景下描繪出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場景。托爾斯泰在作品中一方面深刻揭露了俄國專制主義和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壓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揚道德上的博愛。這反映了在社會轉型時期俄國農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狀態,所以,托爾斯泰被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根據題干可知,題干材料中的“他”是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之一,D項正確;《哈姆雷特》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展示了法國社會的整個面貌,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達爾文是英國的生物學家,著有《物種起源》,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相關史實。17.(2023秋?安慶期末)“從自然界的戰爭中,從饑餓和死亡里,產生了自然界最可贊美的東西——高等動物……從最簡單的無形物體演化出如此美麗和令人驚嘆的東西,而且這一演化過程仍在繼續,這才是一種真正偉大的思想觀念。”這段話評述的是()A.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 B.達爾文的進化論 C.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D.但丁的人文主義思想【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達爾文的進化論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指出:物種都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經歷了由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生物的發展和進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決定的,而是遺傳變異、生存斗爭和自然選擇的結果;人類也是進化來的,不是上帝創造的。《物種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是生物科學的一次偉大革命。根據“從自然界的戰爭中,從饑餓和死亡里,產生了自然界最可贊美的東西——高等動物……從最簡單的無形物體演化出如此美麗和令人驚嘆的東西,而且這一演化過程仍在繼續,這才是一種真正偉大的思想觀念。”可知,這段話評述的是進化論思想。故B項正確;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和但丁的人文主義思想與進化論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達爾文的進化論的相關史實。18.(2024?青島二模)依據如表內容可推知()時間聯系18世紀末英國的普利斯特利將牛頓的引力思想移植到電磁學中。19世紀初安倍結合牛頓力學理論,將電磁力合理的轉化為電流元間的吸引力以及排斥力。19世紀中期韋伯將牛頓的超距作用觀作為主要的例子,對電力作用的一般公式加以提及。A.萬有引力定律受廣泛認同 B.實驗有助于發現自然規律 C.物理學開始成為獨立學科 D.牛頓力學的理論指導意義【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牛頓的科學貢獻的相關史實。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解答】根據材料中“英國的普利斯特利將牛頓的引力思想移植到電磁學中”“安倍結合牛頓力學理論,將電磁力合理的轉化為電流元間的吸引力以及排斥力”“韋伯將牛頓的超距作用觀作為主要的例子,對電力作用的一般公式加以提及”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