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號
中國標準文獻分類號
團體標準
T/CHTSXXXXX-XXXX
公路邊坡變直徑鋼筋籠擴大頭錨桿技術指南
TechnicalguideforUnderreamedanchorofvariablediametersteelcage
onhighwayslope
(征求意見稿)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中國公路學會發布
公路邊坡變直徑鋼筋籠擴大頭錨桿技術指南
1總則
1.0.1為規范公路邊坡變直徑鋼筋籠擴大頭錨桿的設計、施工,做到技術先進、安全適用、經濟合理和
確保質量,制定本技術標準。
1.0.2本技術標準適用于巖土工程錨桿(索)的設計、施工與檢驗。
1.0.3公路邊坡變直徑鋼筋籠擴大頭錨桿的設計與施工,應綜合考慮場地周邊環境、工程水文地質條件、
建筑物結構性質與類型等因素,有效地利用錨桿(索)的力學性能。
1.0.4公路邊坡變直徑鋼筋籠擴大頭錨桿的設計、施工與檢驗,除應符合本技術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
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1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1.1變徑籠VariablediameterCage
變徑籠直徑可變,由豎筋、箍筋、動力彈簧等零部件構成,箍筋應為連續不間斷的螺旋箍筋。變徑籠應
具有約束和釋放機制,置入錨孔前,變徑籠呈約束狀態,置入后變徑籠通過釋放機制呈擴張狀態。
2.1.2變徑籠擴體錨桿UnderreamedanchorofvariablediameterCage
含有變徑籠的擴體錨桿。
2.1.3錨頭anchorhead
錨桿桿體出露在錨孔孔口以外連接外部承載構件的外端頭及其連接件。
2.1.4錨桿桿體anchortendon
連接外部承載構件和注漿體并傳遞拉力的桿件。
2.1.5自由段freeanchorlength
桿體不與注漿體和地層粘結,能自由變形的部分。
2.1.6錨固段fixedanchorlength
桿體錨固于注漿體實現力傳遞的部分。
2.1.7注漿體groutingbody
由灌注于錨孔內的水泥漿、水泥砂漿、混凝土或樹脂系混凝土等凝結而成的固結體。
2.1.8錨固體anchoragebody
錨固段注漿體與嵌固注漿體的巖土體所組成的受力共同體。
2.1.9永久性錨桿permanentanchor
設計使用期超過2年的錨桿。
2.1.10臨時性錨桿temporaryanchor
設計使用期不超過2年的錨桿。
2
2.1.11預應力錨桿prestressedanchor
將張拉力傳遞到穩定的或適宜的巖土體中的一種受拉桿件(體系)。
2.1.12錨桿傾角angleofanchor
錨桿軸線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
2.1.13張拉鎖定值lock-offload
錨桿桿體張拉后鎖定完成時的拉力值。
2.1.14錨桿抗拔力極限值ultimatebearingcapacity
錨桿在軸向拉力作用下達到破壞狀態前或出現不適于繼續受力的變形時所對應的最大拉力值
2.1.15錨桿基本試驗basictest
為確認錨桿設計參數和施工工藝,在工程錨桿正式施工前進行的現場錨桿極限抗拔力試驗。
2.1.16錨桿驗收試驗acceptancetest
為確認工程錨桿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在工程錨桿施工后進行的錨桿抗拔力試驗。
2.1.17錨桿蠕變試驗creeptest
確定錨桿在不同加荷等級的恒定荷載作用下位移隨時間變化規律的試驗。
2.1.18錨桿位移anchordisplacement
錨桿試驗時錨頭處測得的沿錨桿軸線方向的位移。
2.1.19錨固體整體穩定性overallstabilityofanchoragebody
全部或任一局部區域內所有錨桿同時受力達到抗拔力特征值時,錨固體整體保持穩定的能力。
2.2符號
As——錨桿桿體的截面面積;
c——土體的黏聚力;
d——鋼筋直徑;
D1——錨桿鉆孔直徑;
D2——錨桿擴大頭直徑;
e——土體孔隙比;
Es——錨桿桿體彈性模量;
fptk、fpy——熱處理鋼筋的抗拉強度標準值、設計值;
fyk、fy——預應力混凝土用螺紋鋼筋和普通熱軋鋼筋的抗拉強度標準值、設計值;
fmg——錨固段注漿體與地層的摩阻強度標準值;
3
fms——錨固段注漿體與錨桿桿體的粘結強度標準值;
frk——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
hb——持力層的深度;
IL——黏性土的液性指數;
Ka、Kp、K0——土體的主動土壓力系數、被動土壓力系數、靜止土壓力系數;
Ks——錨桿桿體與注漿體的粘結安全系數;
Kt——錨桿桿體的抗拉斷綜合安全系數;
kT——錨桿桿體的軸向剛度系數;
Lc——錨桿桿體的變形計算長度;
LD、Ld、Lf——錨桿的擴大頭長度、非擴大頭錨固段長度、自由段長度;
N——標準貫入擊數;
N63.5——重型圓錐動力觸探擊數;
Nk——錨桿拉力標準值;
P——錨桿試驗時對錨桿施加的荷載值;
pD——擴大頭前端土體對擴大頭的抗力強度值;
S、Se、Sp——錨桿的總位移、彈性位移、塑性位移;
α——錨桿傾角;
ξ——錨桿在拉力作用下擴大頭向前位移時反映土的擠密效應的側壓力系數;
ψ——擴大頭長度對鋼筋與擴大頭注漿體粘結強度的影響系數;
φ、φ′——土體的內摩擦角、有效內摩擦角。
n——變徑籠豎筋數量;
dv——變徑籠豎筋直徑;
ζ——采用2根以上鋼筋時,粘結強度降低系數;
σc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正截面法向應力;
σpc——扣除全部應力損失后,錨固漿體有效預壓應力;
ftk——混凝土、砂漿體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
wmax——最大裂縫寬度;
wlim——最大裂縫寬度限值;
4
3.勘察
3.0.1公路邊坡變直徑鋼筋籠擴大頭錨桿工程設計與施工前應進行工程勘察,當擬建部位詳細勘察資
料不能滿足要求,應進行專項巖土勘察。
3.0.2公路邊坡變直徑鋼筋籠擴大頭錨桿勘察內容應包括調查、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勘察等,勘察內
容應符合《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范》(GB50086)的要求。
3.。03對于紅黏土、膨脹土等特殊部位的公路邊坡變直徑鋼筋籠擴大頭錨桿勘察內容除應符合《巖土
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范》(GB50086)的要求外,尚應符合現行《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的有關規定。
2
4材料
4.1—般規定
4.1.1錨桿采用的材料和部件應滿足錨桿的設計要求和穩定性,相互之間不得產生不良影響。
4.1.2錨桿材料和部件的質量標準及驗收標準,除本規程提出的專門要求外,均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的有
關規定。
4.2錨具材料
4.2.1錨具應符合下列規定:
1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的性能,均應符合《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GB/T14370)
的規定;
2預應力錨具的錨固力不應小于預應力桿體極限抗拉力的95%,且實測達到極限抗拉力時的桿體總應
變值不應小于2%;
3根據錨桿的使用目的不同,應采用可調節拉力的錨頭;
4錨具罩宜采用鋼材、塑料或混凝土預制構件。錨具罩應完全罩住錨桿頭和預應力筋的尾端,與支承
面的接縫應采用水密性接縫。
4.2.2承壓板和承載構件的強度和構造必須滿足錨桿極限抗拔力要求,以及錨具和結構物的連接構造
要求。
4.3桿體材料
4.3.1錨桿桿體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錨桿抗拔力較大時,宜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用螺紋鋼筋、熱處理鋼筋或鋼絞線,預應力混凝土用螺紋
鋼筋和熱處理鋼筋的力學性能指標應按本規程附錄A表A.0.1和表A.0.2的規定取值,鋼絞線力學性能指
標應按《高壓噴射擴大頭錨桿技術規程》(JGJ/T282-2012);
2錨桿抗拔力較小時,桿體鋼筋可采用HRB400級或HRB335級鋼筋,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fyk和設計
值fy應按本規程附錄A表A.0.3的規定取值。
4.3.2錨桿桿體的連接器應能承受桿體的極限抗拉力。
2
4.4變徑籠骨架材料
4.4.1錨桿的變徑籠主要由鋼筋籠宜由豎筋、箍筋、動力彈簧、承壓板等零部件構成。
4.4.2變徑籠豎筋宜使用熱軋光圓鋼筋或熱軋帶肋鋼筋,其力學性能應符合《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
分:熱軋光圓鋼筋》(GB/T1499.1)與《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T1499.2)的
要求。
4.4.3變徑籠箍筋宜為連續不間斷的鋼絲繩、螺旋鋼筋或纖維,且箍筋必須連續閉合,抗拉強度不應低
于1960MPa;
4.4.4變徑籠的動力彈簧應符合《冷卷圓柱螺旋彈簧技術條件第2部分:壓縮彈簧》(GB/T1239.2)
的要求。
4.4.5變徑籠應具有約束和釋放機制,置入錨孔前,變徑籠呈約束狀態,置入后變徑籠通過釋放機制
呈擴張狀態。
4.4.6變徑籠的承壓板應能承受其主錨筋的極限抗拉力,且強度不低于235MPa。
4.5防腐材料
4.5.1用于錨桿桿體的防腐材料宜采用專用防腐油脂,并滿足《無粘結預應力筋用防腐潤滑脂》(JG/T430)
的技術要求。
4.5.2防腐材料在錨桿桿體的設計使用期限內,應符合下列性能要求:
1保持防腐性能和物理穩定性;
2具有防水性和化學穩定性,不得與錨桿材料產生不良反應;
3不得對錨桿自由段的變形產生限制和不良影響;
4在規定的工作溫度內和張拉過程中,不得開裂、變脆或成為流體。
4.6注漿體
4.6.1注漿體可選用水泥基或樹脂系漿液,應符合《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范》(GB
50086)的要求,
4.6.2注漿體所采用的水應符合下列規定:
1拌合用水宜采用飲用水;當采用其他水源時,應經過試驗確認對水泥漿體和桿體材料無害;
3
2拌合用水的水質應符合《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的要求。
4.7其他材料
4.7.1錨桿自由段宜設置桿體隔離套管,套管內應充填防腐潤滑油脂。套管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柔韌性,在加工和安裝的過程中不易損壞;
2應具有防水性和化學穩定性,對桿體材料無不良影響;
3應具有防腐蝕性,與水泥漿和防腐潤滑油脂接觸無不良反應;
4不影響桿體的彈性變形。
4.7.2錨桿錨固段和自由段設置的桿體定位器應采用鋼、塑料或其他對桿體無害的材料制成,不得采用
木質材料。定位器的形狀和大小不得影響注漿漿液的自由流動。
4.7.3注漿管應具有足夠的內徑和耐壓能力,能保證漿液壓至鉆孔的底部,并滿足施工工藝參數的要求。
4
5設計
5.1一般規定
5.1.1在錨桿設計前應依據調查和勘察的結果對采用錨桿的安全性、經濟性進行評估,對施工可行性做
出判斷。
5.1.2采用錨桿的類型應根據工程要求、錨固地層性質、錨桿承載力、錨桿長度、現場條件、施工方法
等因素綜合確定。
5.1.3錨桿設計時,應確保錨桿和被錨固結構在承受施工荷載和使用荷載作用時安全系數符合本規程第
5.2節的規定,且不應產生影響結構正常使用的變形。
5.1.4永久性錨桿的錨固段不應設在有機質土、液限WL>50%的土與相對密實度Dr<0.3的土層中。
5.1.5對特殊條件下為專門目的而采用的錨桿,必須在充分調查研究和必需的試驗基礎上進行設計。
5.1.6錨桿的抗拔力極限值應根據現場基本試驗確定。在錨桿承受反復荷載時,反復荷載的變化幅度不
應大于錨桿拉力極限值的20%。
5.1.7錨桿的間距和長度,應根據錨桿所錨定構筑物及其周邊地層整體穩定性確定。當所釆用的間距更
小時,應將錨固段錯開布置,或改變相鄰錨桿的傾角。
5.1.8設計文件應規定擴大頭的設計長度、直徑和施工工藝參數,應規定錨桿抗拔力特征值和張拉鎖定
值,并應規定錨桿的防腐等級。
5.1.9錨桿錨頭與外部承載構件的梁、板、臺座的連接以及相關結構的尺寸和配筋應符合《公路路基設
計規范》(JTGD30)的規定。
5.2構造
5.2.1錨桿擴大頭應設置于具有一定埋深的稍密或稍密以上的碎石土、砂土、粉土以及可塑或可塑狀態以
上的黏性土中。
5.2.2臨時性錨桿應采用預應力錨桿;永久性錨桿根據使用要求和地質條件,可選用非預應力錨桿或預應
力錨桿。
5.2.3錨桿的傾角不宜小于20o,且不應大于45o。
5.2.4擴大頭長度宜為2m~6m,或可按計算確定;錨固段總長度(含擴大頭長度)宜為6m~10m,普通
5
錨固段長度宜為1m~4m。擴大頭最小埋深應根據工程試錨確定。
5.2.5錨桿間距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水平間距宜不小于1.8m,豎向間距宜不小于3m;
2擴大頭的水平凈距不宜小于擴大頭直徑的1倍,且不宜小于1.0m,豎向凈距不應小于擴大頭直徑
的2倍;
3當間距較小時,應加大錨桿長度、加大擴大頭埋深,并將擴大頭合理錯開布置。
5.2.6錨桿的長度、埋深和間距應滿足錨固體整體穩定性要求。
5.2.7位移控制錨桿應按《高壓噴射擴大頭錨桿技術規程》(JGJ/T282-2012)設計,且在計算土壓力時
應根據控制位移的要求和土層力學條件,按位移與土壓力的對應關系選取土壓力值,必要時可取靜止土壓
力值
5.2.8張拉鎖定時,位移控制錨桿最大張拉荷載應為抗拔力特征值的1.2倍。
5.2.9錨桿除抗拔力應滿足支護體系結構計算的要求外,錨桿錨固體尚應滿足整體穩定性要求。
5.3結構設計
5.3.1擴大頭直徑應根據土質和施工工藝參數通過現場試驗確定。
5.3.2錨桿的抗拔力極限值與土質、擴大頭埋深、擴大頭尺寸和施工工藝有關,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
無試驗資料時,可按式(5.3.2)估算,但實際施工時必須經過現場基本試驗驗證確定。
(22
D2D1)pD
Tπ[DLf+DLf+](5.3.2)
uk1dmg12Dmg24
式中:Tuk為錨桿抗拔力極限值(kN);D1為錨桿鉆孔直徑(m);D2為擴大頭直徑(m);Ld為錨桿
普通錨固段的計算長度(m)。對非預應力錨桿,取實際長度減去兩倍擴大頭直徑;對預應力錨桿取Ld=0;
LD為擴大頭長度(m);fmg1為錨桿普通錨固段注漿體與巖土層間的摩阻強度標準值(kPa),通過試驗確
定;無試驗資料時,可按表5.3.2取值;fmg2為擴大頭注漿體與巖土層間的摩阻強度標準值(kPa),通過
試驗確定;無試驗資料時,可按表5.3.2取值;pD為擴大頭前端面土體對擴大頭的抗力強度值(kPa)。
6
表5.3.2注漿體與土層間的極限摩阻強度標準值
土質土的狀態水泥漿/砂漿注漿體摩阻強度標準值(kPa)
淤泥質土—16~20
IL>116~20
0.75<IL≤130~40
0.50<IL≤0.7540~53
黏性土
0.25<IL≤0.5053~65
0<IL≤0.2565~73
IL<073~90
e>0.9022~44
粉土0.75<IL≤0.9044~64
IL<0.7564~100
稍密22~42
粉細砂中密42~63
密實63~85
稍密54~74
中砂中密74~90
密實90~120
稍密80~120
粗砂中密100~130
密實120~150
礫砂中密、密實140~180
全風化軟質巖30<N≤5080~100
全風化硬質巖30<N≤50120~140
強風化軟質巖N63.5>10140~200
強風化硬質巖N63.5>10160~240
注:IL為黏性土的液性指數;e為粉土的孔隙比;N為標準貫入擊數;N63.5為重型圓錐動力觸探擊數;全
風化、強風化軟質巖和全風化、強風化硬質巖系指其母巖分別為frk≤15MPa、frk>30MPa的巖石。
5.3.3擴大頭前端面土體對擴大頭的抗力強度值,對水平或傾斜向錨桿應按式(5.3.3)計算:
(1-ξ)KKγh+2cK
0pp()
pD=5.3.3
1-ξKp
式中:γ為擴大頭上覆土體的重度(kN/m3);h為擴大頭上覆土體的厚度(m);K0為擴大頭端前土
體的靜止土壓力系數,可由試驗確定;無試驗資料時,可按有關地區經驗取值,或取K0=1-sinφ′(φ′為土
體的有效內摩擦角);Kp——擴大頭端前土體的被動土壓力系數;c——擴大頭端前土體的黏聚力(kPa);
ξ——擴大頭向前位移時反映土的擠密效應的側壓力系數,對非預應力錨桿可取ξ=(0.85~0.90)Ka,對預
7
應力錨桿可取ξ=(0.93~0.95)Ka,Ka為主動土壓力系數。ξ與擴大頭端前土體的強度有關,對強度較好的
黏性土和較密實的砂性土可取上限值,對強度較低的土應取下限值。、
5.3.4錨桿抗拔力特征值應按下式確定:
T
T=ukN(5.3.4)
akKk
式中:Tak為錨桿抗拔力特征值(kN);Tuk為錨桿抗拔力極限值(kN);K為錨桿抗拔安全系數,按
本規程表5.3.4取值;Nk為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計算的錨桿拉力標準值(kN)。
表5.3.4錨桿抗拔安全系數
安全系數
安全系數公路等級
錨桿服務年限≤2年錨桿服務年限≥2年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1.82.0
K
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1.61.8
5.3.5擴大頭長度尚應符合注漿體與桿體間的粘結強度安全要求,應按下式計算:
KT
sak()
LD5.3.5
(πdnπdv)ζfmsψ
式中:Ks為桿體與注漿體的粘結安全系數,按本規程表4.3.5取值;Tak為錨桿抗拔力特征值(kN);LD
為錨桿擴大頭的長度(m),當桿體自由段護套管或防腐涂層進入到擴大頭內時,應取實際擴大頭長度減
去搭接長度;d為桿體直徑(mm);fms為桿體與擴大頭注漿體的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MPa),通過試驗
確定;當無試驗資料時,可按本規程表5.3.5取值;n為變直徑鋼筋籠豎筋數量;dv為變直徑鋼筋籠豎筋直
徑(mm);ζ為采用2根以上鋼筋時,粘結強度降低系數,取0.6~0.85,豎向錨桿取小值,水平或者傾斜
錨桿取大值。ψ為擴大頭長度對粘結強度的影響系數,按第5.3.6條取值;
表5.3.5桿體與注漿體的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fms(MPa)
水泥漿或水泥砂漿強度等級
粘結材料
M30M35
水泥漿或水泥砂漿注漿體與螺紋鋼筋2.402.70
注:水泥強度不低于42.5MPa,水灰比0.4~0.6。
5.3.6擴大頭長度對粘結強度的影響系數ψ,應由試驗確定;無試驗資料時,可按表5.3.6取值。
8
表5.3.6擴大頭長度對粘結強度的影響系數ψ建議值
錨固地層土層
擴大頭長度(m)2~33~44~55~6
粘結強度影響系數ψ1.61.51.41.3
5.3.7錨桿桿體的截面面積應符合下列公式規定:
KT
tak()
As5.3.7-1
fy
KT
tak()
As5.3.7-2
fpy
式中:Kt為錨桿桿體的抗拉斷綜合安全系數,應根據錨桿的使用期限和防腐等級確定,臨時性錨桿取
Kt=1.1~1.2,永久性錨桿取Kt=1.5~1.6(其中,一級防腐應取上限值,二級防腐應取中值,三級防腐和三級
以下應取下限值);Tak為錨桿的抗拔力特征值(kN);fy、fpy為預應力混凝土用螺紋鋼筋和普通熱軋鋼筋
的抗拉強度設計值、熱處理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kPa)。5.3.8錨桿的軸向剛度系數應由試驗確定。當
無試驗資料時可按下式估算:
AE
ss()
Kt=5.3.8
Lc
2
式中:Kt為錨桿的軸向剛度系數(kN/m);As為錨桿桿體的截面面積(m);Es為錨桿桿體的彈性模
2
量(kN/m);Lc為錨桿桿體的變形計算長度(m),可取Lc=Lf~Lf+Ld。
5.3.9錨桿用于邊坡支護的預應力錨桿時,其初始預應力應根據地層條件和支護結構變形要求確定,宜取
抗拔力特征值的60%~85%。(其中,一級防腐應取上限值,二級防腐應取中值,三級防腐和三級以下應
取下限值)
5.4防腐
5.4.1錨桿的防腐保護等級和措施,應根據錨桿的設計使用年限和所處地層有無腐蝕性確定。
5.4.2當對地層的檢測和調查中發現下列一種或多種情況時,應判定該地層具有腐蝕性:
1PH值小于4.5;
2電阻率小于2000Ω?cm;
3出現硫化物;
9
4出現雜散電流,或出現對水泥漿體和混凝土的化學腐蝕。
5.4.3在正常使用期間若錨桿防腐體系發生破壞或失效,應及時采取有效的修補措施。
5.4.4地層介質對錨桿的腐蝕性評價,可根據環境類型、錨桿所處地層的滲透性、地下水位變化狀態和
地層介質中腐蝕成分的含量宜按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進行。
5.4.5公路邊坡變直徑鋼筋籠擴大頭錨桿防腐等級及構造應符合《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D30-2015)
的要求。
10
6.試驗
6.1一般規定
6.1.1錨桿的最大試驗荷載不宜大于錨桿桿體極限承載力的80%,最大試驗荷載可取錨桿抗拔承載力特
征值的2倍。
6.1.2試驗用計量儀表(壓力表、測力計、位移計)應滿足測試要求的精度和量程。
6.1.3試驗用加荷裝置(千斤頂、油泵)的額定壓力應滿足最大試驗荷載的要求。
6.1.4錨桿抗拔試驗應在注漿體滿28d齡期或注漿體強度達到設計強度80%后進行。
6.1.5張拉時不得碰撞千斤頂,試驗區域內應按相關規范要求設置安全警戒區域,避免在試驗過程中對
人和設備產生安全隱患。
6.1.6錨桿抗拔試驗的反力裝置在最大荷載下應具有足夠強度和剛度,并應在試驗中不發生結構性破壞。
6.2基本試驗
6.2.1變徑籠擴體錨桿應進行現場基本試驗以確定錨桿的抗拔力極限值。
6.2.2錨桿基本試驗采用的地層條件、桿體材料、錨桿參數和施工工藝應與工程錨桿相同,且試驗數量
不應少于3根。嚴禁在實際錨固工程部位進行錨桿基本試驗。
6.2.3為得出錨固體的抗拔力極限值,避免桿體先行斷裂,可加大桿體的截面面積。
6.2.4錨桿基本試驗應采用分級循環加荷,加荷等級和位移觀測時間應符合表6.2.4的規定。
表6.2.4錨桿基本試驗循環加荷等級和觀測時間
初始荷載---10---
第一循環10--30--10
預應力錨桿加荷量第二循環1030-40-3010
P(%)或P(%)第三循環10304050403010
AfAf
sptksyk第四循環10405060504010
第五循環10506070605010
第六循環10607080706010
觀測時間(min)55510555
注:(1)第五循環前加荷速率為100kN/min,第六循環的加荷速率為50kN/min;(2)在每級加荷觀測時
間內,測讀位移不應少于3次;(3)在每級加荷觀測時間內,錨頭位移增量小于0.1mm時,可施加下一
級荷載,否則應延長觀測時間,直至錨頭位移增量在2h內小于2.0mm時,方可施加下一級荷載。
11
6.2.5錨桿基本試驗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可判定錨桿破壞:(1)后一級荷載產生的錨頭位移增量達到
或超過前一級荷載產生的位移增量的2倍;(2)錨頭位移持續增長;(3)錨桿桿體破壞。
6.2.6錨桿基本試驗結果宜按荷載與對應的錨頭位移列表整理,并繪制錨桿荷載-位移(P-S)曲線、錨桿
荷載-彈性位移(P-Se)曲線和錨桿荷載-塑性位移(P-Sp)曲線。
6.2.7單根錨桿抗拔力極限值應取破壞荷載的前一級荷載。在最大試驗荷載下未達到本規程第6.2.4條規
定的破壞標準時,錨桿的抗拔力極限值應取最大試驗荷載。
6.2.8當每組試驗錨桿抗拔力極限值的極差與平均值的比值不大于0.3時,應取平均值的95%與最小值之
間的較大者作為錨桿抗拔力極限值。當極差與平均值的比值大于0.3時,可增加試驗錨桿數量,分析極差
過大的原因,結合工程具體情況確定抗拔力極限值。
6.3蠕變試驗
6.3.1對用于塑性指數大于17的土層中的錨桿,應進行蠕變試驗,進行蠕變試驗的錨桿不得少于3根。
6.3.2錨桿蠕變試驗的加荷等級和觀測時間應符合表6.3.2的規定,在觀測時間內荷載應保持恒定。
表6.3.2錨桿蠕變試驗的加荷等級和觀測時間
觀測時間(min)
加荷等級
錨桿服務年限≤2年錨桿服務年限≥2年
0.25Tak-10
0.50Tak1030
0.75Tak3060
1.00Tak60120
1.25Tak90240
1.50Tak120360
6.3.3在每級荷載下按時間1、2、3、4、5、10、15、20、30、45、60、75、90、120、150、180、210、
240、270、300、330、360min記錄蠕變量。
6.3.4試驗結果可按荷載—時間—蠕變量整理,并按本規程附錄E繪制蠕變量—時間對數(S-lgt)曲線。
蠕變率可由下式計算:
12
S2-S1
Ke=(6.3.4)
1gt2-1gt1
式中:S1為t1時所測得的蠕變量;S2為t2時所測得的蠕變量。
6.3.5錨桿在最后一級荷載作用下的蠕變率不應大于2.0mm/對數周期。
13
7施工
7.1一般規定
7.1.1錨桿施工設備的主要技術性能應符合《高壓噴射擴大頭錨桿技術規程》(JGJ/T282-2012)及設計
要求。
7.1.2施工前應根據設計要求和地質條件進行現場工藝試驗,調整和確定合適的工藝參數,檢驗擴體段
直徑和錨桿抗拔力。
7.1.3擴體的位置和長度應根據滿足設計要求。
7.1.4擴體直徑的檢驗可采用下列方法:
1有條件時,可在相同地質單元或土層中進行擴孔試驗,通過測孔設備進行實時量測和驗孔量測;
2在正式施工前,宜進行試驗性施工,計量水泥漿灌漿量或細石混凝土的用量,通過灌漿量計算擴
大頭直徑。
7.1.5錨桿施工采用的鉆機宜具有自動監測記錄鉆頭鉆進和提升速度、鉆頭深度的功能,在施工過程中
應對每一根錨桿全過程監測記錄鉆頭深度、鉆頭鉆進和提升速度。
7.1.6施工前對段內地表水、地下水及施工用水水質進行取樣復測。若地表水、地下水復測結果與設計
不相符時,應及時進行復測,不得使用具有侵蝕性水作為施工用水。
7.2桿體制作
7.2.1錨桿桿體原材料的制作應符合下列規定:
1桿體原材料上不應帶有可能影響其與注漿體有效粘結或影響錨桿使用壽命的有害物質;受有害物
質污染的桿體原材料不得使用;
2錨桿桿體應采用切割機切斷,不得采用電弧、火焰切割;
3加工完成的桿體在儲存、搬運、安放時,應避免機械損傷、介質侵蝕和污染。
7.2.2錨桿桿體的制作應符合下列規定:
1制作前鋼筋應平直、除銹;
2普通螺紋鋼筋接長可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當采用雙面焊接時,焊縫長度不應小于5倍鋼筋直徑;
14
預應力混凝土用螺紋鋼筋接長應采用專用連接器;
3沿桿體軸線方向每隔1.0m~2.0m應設置一個桿體定位器,注漿管應與桿體綁扎牢固,綁扎材料不
宜采用鍍鋅材料;
4當錨桿的桿體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用螺紋鋼筋時,嚴禁在桿體上進行任何電焊操作。
5.2.3錨桿桿體的儲存應符合下列規定:
1桿體制作完成后應盡早使用,不宜長期存放;
2制作完成的桿體不得露天存放,宜存放在干燥清潔的場所;應避免機械損傷或油漬濺落在桿體上;
3當存放環境相對濕度超過85%時,桿體外露部分應進行防潮處理;
4對存放時間較長的桿體,在使用前應進行嚴格檢查。
7.3鉆孔
7.3.1錨桿鉆孔應符合下列規定:
1鉆孔前,應根據設計要求和地層條件,定出孔位,作出標記;
2錨桿水平?垂直方向的孔距誤差不應大于100mm;鉆頭直徑不應小于設計鉆孔直徑3mm;
3鉆孔角度偏差不應大于2°;
7.3.2錨桿鉆孔一般采用干鉆,鉆孔時應注意觀察和記錄錨孔(尤其是錨桿錨固段)巖性,若與設計圖
出入較大時,應及時通知相關單位進行處理。錨孔宜采用高壓風吹凈。
5.3.3;對于下列各種情形宜采用套管護壁鉆孔:
1存在不穩定地層;
2存在受擾動易出現涌砂流土的粉土層;
3存在易塌孔的砂礫層;
4存在易縮頸的淤泥等軟土地層。
7.4擴孔
7.4.1在使用干鉆擴孔時,擴孔鉆展開直徑不應小于擴體段直徑3mm;收縮時直徑不應大于非擴體段直
徑。
15
7.4.2施工中應嚴格按照施工參數施工,應監測并記錄各項參數。
7.4.3錨桿擴孔完成后,將錨桿桿體放入錨孔到設計深度。采用套管護壁鉆孔時,應在注漿完成后后再
將套管拔出。
7.5錨桿裝配與安放
7.5.1錨桿與變直徑鋼筋籠裝配應符合設計要求,保證錨桿骨架體系連接可靠。
7.5.2錨桿桿體的安放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桿體放入錨孔前,應檢查桿體的長度和加工質量,確保滿足設計要求;
2安放桿體時,應設置護套、導向對中支架和導向帽,防止扭結和彎曲;注漿管宜隨桿體一同放入錨
孔,注漿管到孔底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
3安放桿體時,不得損壞防腐層,不得影響正常的注漿作業;桿體安放后,不得隨意敲擊,不得懸掛
重物;
4錨桿桿體插入孔內的深度不應小于設計長度;桿體角度偏差不應大于2%。
7.5.3當錨桿體系安放到位,拔除限位銷,打開變徑籠。
7.6注漿
7.6.1在裂隙發育以及富含地下水的巖層中進行錨桿施工時,應對鉆孔周邊孔壁進行滲水試驗
7.6.2錨桿注漿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向下傾斜或豎向的錨桿注漿,注漿管的出漿口至孔底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漿液應自下而上連
續灌注,且應確保從孔內順利排水、排氣;
2注漿設備的漿液生產能力應能滿足計劃量的需要,額定壓力應能滿足注漿要求,采用的注漿管應
能在1h內完成單根錨桿的連續注漿;
3注漿后不得隨意敲擊桿體,也不得在桿體上懸掛重物。
7.6.3注漿材料應根據設計要求確定,材料性質不得對桿體產生不良影響,宜采用水灰比為0.4~0.6的純水
泥漿,水泥標號不得低于P.O.42.5;采用水泥砂漿時,其強度等級不得低于30MPa。。
7.6.4注漿漿液應攪拌均勻,隨拌隨用,并應在初凝前用完。攪拌時,應采取防止石塊、雜物混入漿液
的措施。
16
7.6.5當孔口溢出漿液與注入漿液顏色和濃度一致時,方可停止注漿。
7.6.6錨固段注漿體的抗壓強度不應小于20MPa,漿體強度檢驗用的試塊數量,若單日施工的錨桿數量
不足30根,則每累計30根錨桿不應少于一組;若單日施工的錨桿數量超過30根,則每天不應少于一組。
每組試塊的數量不應少于6個。
7.6.7當遇地層巖體較差(巖體節理、裂隙發育、破碎、構造破碎帶)、軟弱巖層或土層時,為提高地
層錨固力,可進行二次高壓劈裂注漿。
7.7張拉和鎖定
7.7.1錨桿采用預應力錨桿時,其張拉和鎖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錨桿承載構件的承壓面應平整,并與錨桿軸線方向垂直;
2錨桿張拉前應對張拉設備進行標定;
3錨桿張拉應在同批次錨桿驗收試驗合格后,且承載構件的混凝土抗壓強度值不低于設計要求;
4錨桿正式張拉前,使用張拉錨同時應取10%~20%抗拔力特征值Tak對錨桿預張拉1~2次,每次均
應松開并重新安裝夾片,使桿體完全平直,各部位接觸緊密;
5錨具應符合《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GB/T14370-2015)的要求。
7.7.2錨桿張拉至1.10Tak~1.20Tak時,對砂性土層應持荷10min,對黏性土層應持荷15min,然后卸荷至
設計要求的張拉鎖定值進行鎖定。錨桿張拉荷載的分級和位移觀測時間應按表7.7.2的規定。
表7.7.2錨桿張拉荷載分級和位移觀測時間
位移觀測時間(min)
荷載分級加荷速率(kN/min)
巖層、砂土層黏性土層
0.10Tak~0.20Tak22
0.50Tak55不大于100
0.75Tak55
1.00Tak510
不大于50
1.10Tak~1.20Tak1015
注:Tak——錨桿抗拔力特征值。
7.7.3錨桿鎖定后通過預留注漿管和排氣管對錨頭和錨桿自由段間的空隙應進行補漿,注漿管應插到預
留鋼管底部,注漿應飽滿。
17
7.7.4錨桿施工完畢后,應對其張拉力和外觀進行復查,復查合格后方可切割錨具外超長部分高強螺紋
鋼筋,錨頭部分涂防腐劑后進行封錨。
18
8檢測
8.1一般規定
8.1.1對于工程錨桿,應針對不同巖土環境進行驗收試驗并出具檢測報告,判定施工質量是否達到設計
要求。
8.1.2一般情況下,驗收試驗所需檢測錨桿數量不得少于每種類型錨桿總數的5%且不得少于3根;對于
特殊地質環境或重要工程,檢測單位應出具相應專項方案。
8.1.3驗收試驗錨桿應隨機抽樣,對于建設、設計與監理單位提出的疑問錨桿,也應抽作驗收錨桿。
8.2驗收試驗
8.2.1驗收試驗中,永久性的錨桿最大試驗荷載不應小于錨桿抗拔力特征值的1.5倍。
8.2.2驗收試驗應分級加荷,初始荷載宜取錨桿抗拔力特征值的10%,分級加荷值宜取錨桿抗拔力特征
值的50%、75%、1.00倍、1.20倍、1.35倍和1.50倍。
8.2.3驗收試驗中,每級荷載的穩定時間均不應小于5min,最后一級荷載的穩定時間應為10min,并應
記錄每級荷載下的位移增量。如在上述穩定時間內錨頭位移增量不超過1.0mm,可認為錨頭位移收斂穩定;
否則該級荷載應再維持50min,并在20、30、40、50和60min時記錄錨桿位移增量。
8.2.4驗收試驗中,加荷至最大試驗荷載并觀測10min,待位移穩定后即卸荷,然后加荷至鎖定荷載鎖定。
試驗結果應按本規程附錄F繪制荷載—位移(P-S)曲線。
8.2.5驗收試驗中,對預應力錨桿,當符合下列要求時,應判定驗收合格:
1在最大試驗荷載下所測得的彈性位移量,應大于該荷載下桿體自由段長度理論彈性伸長值的60%
(非位移控制錨桿)或80%(位移控制錨桿),且小于錨頭到擴大頭之間桿體長度的理論彈性伸長值;
2在最后一級荷載作用下錨頭位移應收斂穩定。
8.2.6對非預應力錨桿,當符合下列要求時,應判定驗收合格:
1在抗拔力特征值荷載下所測得的位移量應小于錨桿工作位移允許值;
2在最后一級荷載作用下錨頭位移應收斂穩定。
19
9質量檢驗及驗收
9.1一般規定
9.1.1試驗錨桿達到28d齡期或漿體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應進行基本試驗以檢驗抗拔力。擴大
頭直徑的檢測結果與抗拔力檢測結果應反饋給設計人,必要時應調整有關設計參數。
9.1.2工程錨桿達到28d齡期或漿體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應進行抗拔力驗收試驗以檢驗錨桿施
工質量。當擴大頭直徑和長度的檢測結果與抗拔力驗收試驗的檢測結果不符時,應以抗拔力驗收試驗的結
論為判定標準。
9.2工程質量檢驗
9.2.1錨桿的質量檢驗應包括下列內容:
1原材料出廠合格證;
2變徑籠合格證及質保單;
3材料現場抽檢試驗報告;
4錨桿漿體強度等級檢驗報告。
9.2.2錨桿的抗拔力檢驗應按照本規程第6.4節驗收試驗的規定進行??拱瘟︱炇赵囼灥臄盗坎粦∮诠?/p>
程錨桿總數的5%且不少于3根。錨桿驗收試驗出現不合格錨桿時,應增加錨桿試驗數量,增加的錨桿試
驗根數應為不合格錨桿的3倍。
9.2.3錨桿的質量檢驗應符合表9.2.3的規定。
表7.2.3錨桿工程質量檢驗標準
項目序號檢查項目單位允許偏差或允許值檢查方法
1錨桿桿體插入長度mm+100/-30用鋼尺量
主控2錨桿拉力特征值kN設計要求現場抗拔試驗
項目3擴體長度mm±100鉆機自動監測記錄或現場監測
4擴體直徑mm≥1.0倍設計直徑測孔設備
1錨桿位置mm100用鋼尺量
2鉆孔傾斜度o±2測斜儀等
一般
3漿體強度MPa設計要求試樣送檢
項目
4注漿量L大于理論計算漿量檢查計量數據
5桿體總長度m不小于設計長度用鋼尺量
20
9.3工程驗收
9.3.1錨桿工程驗收應提交下列資料:
1材料出廠合格證?變徑籠合格證及質保單;
2現場抽檢報告?水泥漿或水泥砂漿試塊抗壓強度等級試驗報告;
3工程驗收時,應檢查鉆機自動監測記錄和錨桿工程施工記錄;
4錨桿驗收試驗報告;
5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
6設計變更報告;
7工程重大問題處理文件;
8竣工圖。
9.4不合格錨桿處理
9.4.1對抗拔力不合格的錨桿,應廢棄或降低標準使用。
9.4.2錨桿抗拔力驗收試驗出現不合格錨桿時,在不影響結構整體受力的條件下,可分區按力學效用相
同的不合格錨桿占總量的比率推算錨桿實際總抗拔力與設計總抗拔力的差值,按不小于差值的原則增補錨
桿。
21
附錄A
錨桿桿體材料力學性能
(資料性附錄)
A.0.1預應力混凝土用螺紋鋼筋的力學特性應符合表A.0.1的規定。
A.0.1預應力混凝土用螺紋鋼筋力學特性
抗拉強度斷后伸長率最大力下總應力松弛性能
屈服強度fy
標準值fyA伸長率Agt
級別(MPa)
(MPa)(%)(%)1000h后應力
初始應力
松弛率(%)
不小于
PSB7857859807
PSB83083010306
PSB930930108063.50.8fy≤3
PSB1080108012306
PSB1200120013306
注:預應力混凝土用螺紋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采用表中屈服強度除以1.2。
A.0.2預應力混凝土用螺紋鋼筋的力學特性應符合表A.0.2的規定。
A.0.2熱處理鋼筋力學特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鄉鎮醫院設備采購合同樣本
- 農村物流轉讓合同標準文本
- 傳媒公司活動合同樣本
- 供應配件合同樣本
- 2025企業裝飾設計合同
- 修車場轉讓合同標準文本
- 個人超市打工做飯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勞動合同中乙方可以委托人簽字嗎
- 公司居間合同樣本
- 2025年合同終止的幾種情形
- HIV感染者精神障礙管理專家共識(2024版)解讀
- 舌尖上的植物學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4
- 藝術品保存狀態對價格的考量
- 四年級信息技術下冊 第2課 美化調查圖表教案 粵教版
- 2024年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小升初數學試卷
- 招投標法對簽訂合同的規定(2024版)
- 2024字畫裝裱合同范本
- 宋詞概況完整版本
- 小學英語語法名詞練習(含答案)
- 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系統先進控制技術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