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古詩文賞析中華五千年至理格言錄好學篇_第1頁
初中語文古詩文賞析中華五千年至理格言錄好學篇_第2頁
初中語文古詩文賞析中華五千年至理格言錄好學篇_第3頁
初中語文古詩文賞析中華五千年至理格言錄好學篇_第4頁
初中語文古詩文賞析中華五千年至理格言錄好學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中華五千年至理格言錄【好學篇】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仲虺之誥》

自用:自以為是喜愛提出問題向別人請教,學問就豐富,自以為是,學問就淺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切:用刀切斷,指加工骨器磋:用銼磨平,指加工象牙琢:用刀雕刻,指加工玉石磨:磨光,指加工石頭比方一個人品德的進修砥礪以及學問的研討。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下問: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思想敏銳而勤奮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罔:迷惑不解殆:精神疲乏讀書不思索,問題仍舊不解;只思索而不讀書,精神就會疲乏。指要有所收獲就應多讀書勤思索。

聞一以知十。——《論語·公冶長》

聽到一個道理,可以推知十個道理,喻擅長學習,會動腦筋。

溫故而知新。——《論語·為政》

溫習舊的學問,可以從中學到新的學問。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努力學習而不滿意,教化別人而不疲乏。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時:按時說:悅,興奮學習學問并按時溫習也很興奮,指學習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我曾經成天不吃不睡去冥思苦想,但沒有什么好處,不如去學習,可見學習之重要。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

發憤學習而遺忘了吃飯,歡樂的遺忘了憂愁,不知道自己快老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涯:邊際,極限生命有限而學問無窮無盡。

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返于禽獸。——《孟子·滕文公上》

強調教化對于文明人的重要性。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管子·權修》

強調沒有比培育人才更好的了。

學不行以已。——《荀子·勸學》

學無止境。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青:靛青,染料藍:草名,葉可制染料比方經過努力學習可以超過前人。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鍥:刀刻鏤:雕刻強調學習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孟夏紀》

擅長學習的人,借用他人的特長彌補自己的短處。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獨自一個人學習而不與摯友一起探討,往往孤陋寡聞,強調相互溝通和相互促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玉石不細心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人不刻苦學習就不明白道理。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禮記·學記》

弗:不旨:味道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雖然有美味佳肴,不親自品嘗就不知道個中味道;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仔細去學就不知道其好處。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學記》

困:不夠學習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別人才知道自己學識不夠。

凡學之道,嚴師犯難。——《禮記·學記》

嚴師:尊師,敬師在求學的全部方法中,尊師最難做到。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禮記·學記》

節目:樹枝交接成結之處會提問題的人,就像砍伐堅硬的木頭,先砍簡單之處,然后再砍結。喻要按部就班。

謂學無暇者,雖暇亦不能學。——《淮南子·說山訓》

暇:空閑說自己沒有時間學習的人,雖然有空閑也不會去學習。引申只要想學習,總能擠出時間。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王充《論衡·實知篇》

不學習就不能勝利,不請教別人就不知道。

胸中不學,猶手中無錢也。——漢·王充《論衡·量知篇》

胸無學問,如手中沒有錢一樣。

人有知學,則有力矣。——漢·王充《論衡·實知篇》

人有了學問學問就有了力氣。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漢·劉向《說苑·建本》

少年好學猶如初升太陽那么鮮亮;壯年好學猶如中午的陽光光線四射;老年好學猶如燃燭照明。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奮治學。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王肅傳》

義:道理書經過熟讀,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人之學如渴而飲河海,大飲則大盈,小飲則小盈。——《意林》引《物理論》

盈:滿人學習學問猶如渴了飲水,多飲則水多,少飲則水少。

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篇》

登:收獲學習如種樹,春天賞花,秋天收獲。首先可以玩味自得,還可以全部成就

學若牛毛,成如麟角。——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養生篇》

學習的人多如牛毛,學業有成的人很少。即學業勝利是不簡單的。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篇》

無過:不能超過,不如學問最有價值。

玉雖有美質,在于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唐太宗語

值:遇到礫:小石頭玉石雖然有美妙的質地,混雜在石頭之內,不經過高超工匠的雕琢,也和一般石頭一樣。引申為人縱有良好潛質,不努力修身學習,也不會有成就。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唐·杜甫《柏學士茅居》

欲求富貴,必經勤奮刻苦,好男兒當飽讀詩書以闊胸懷。

業精于勤,荒于嬉。——唐·韓愈《進學解》

業:學業嬉:散漫學業精進在于勤奮,學業荒廢在于懶散。

未嘗一日去書不觀。——唐·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

未嘗:從來沒有去:丟棄表示日日勤讀不輟。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唐·韓愈《師說》

沒有貴賤老少的分別,道理所在就是我老師所在。

圣人無常師。——唐·韓愈《師說》

常:固定意指圣人擅長向各種人學習。

不恥相師。——唐·韓愈《師說》

不以從師學習為恥。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

患:怕義:義理足己:自以為足夠行:實行讀書怕讀得不多,思索道理怕不明白。怕自以為足夠了不再學,既然學了又怕不接著。

強學力行。——唐·韓愈《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刻苦學習,努力實踐。

學問勤中得。——宋·汪洙《神童詩》

學問是靠勤奮讀書得來的。

君子之學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宋·歐陽修《雜說三首》

其:豈息:停止君子學習莫非可以稍有懈怠嗎?

人之才,成于專而毀于雜。——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

人才的培育,勝利在于用心致力,而失敗于雜學而不精。

學而不化,非學也。——宋·楊萬里《庸言》

化:融會貫穿學習而不懂得融會貫穿,不是好的學習方法。

濯去舊見,以來新意。——宋·朱熹《學規類編》

濯:洗滌學習應當有自己的創見。

讀書之法,莫貴于循序而致精。——宋·朱熹《性理精義》

讀書最珍貴在于按部就班,最終達到精通。

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宋·朱熹《學規類編》

篤志:意志專一詳玩:深刻領悟讀書的方法沒有別的,只有用心致志,虛心探究,深刻領悟,才能受到成效。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池塘的水為什么如此清澄,因為源頭不斷流來活水。喻學習要不斷吸取新知方能進步。

束書不觀,游談無根。——宋·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

束:擱置。把書閑置不讀,說起話來沒有底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在學習上不遺余力,年輕時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人之為學,不行自小,又不行自大。——明·顧炎武《日知錄》卷七

自小:自卑一個人在學習上不行以自卑,也不行以夜郎自大。

學問無大小,能者為尊。——清·李汝珍《鏡花緣》引俗語

在學問上不分年齡大小,學問大的受到敬重。

學古之道,猶食筍而去其籜也。——清·魏源《默觚·治篇五》

籜:筍殼學習古代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