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家園共育課件 第四章 1-2歲嬰兒的家園共育與指導_第1頁
嬰幼兒家園共育課件 第四章 1-2歲嬰兒的家園共育與指導_第2頁
嬰幼兒家園共育課件 第四章 1-2歲嬰兒的家園共育與指導_第3頁
嬰幼兒家園共育課件 第四章 1-2歲嬰兒的家園共育與指導_第4頁
嬰幼兒家園共育課件 第四章 1-2歲嬰兒的家園共育與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

1-2歲嬰兒的家園共育與指導第四章

目錄第一節13-18個月嬰兒的家園共育第二節19—24個月嬰兒的家園共育第三節1—2歲嬰兒家園共育中的溝通交流學習目標1.了解0—1歲嬰兒家園共育的內容。2.有效運用0—1歲嬰兒家園共育的指導方法。3.掌握0—1歲嬰兒家園共育中的溝通交流內容及指導策略。13-18個月嬰兒的家園共育第一節一、13—18個月幼兒家園共育的內容13-18個月的幼兒在動作、語言、認知、社會情感方面迅速發展,開始行走、理解簡單指令,表達欲望增強,能進行基本的交往行為。13—18個月幼兒特點01、滿足幼兒好奇心,保護專注力,創設游戲情境,提供變化材料,支持他們自主探索和學習。13—18個月幼兒共育指南02、(一)13—18個月幼兒的發展特點13-18個月的幼兒動作發展迅速,能站立、行走、蹲下,還能抓握、扔球、翻書,雙手協調性提升,能自己用勺子吃飯。動作發展01、13-15個月幼兒能理解簡短語句,會說重疊詞,如“爸爸”“媽媽”。16-18個月能理解一步指令,模仿聲音和句子,開始使用簡單的動賓句,如“寶寶吃”“媽媽抱”。語言發展02、(一)13—18個月幼兒的發展特點幼兒13-15個月認知發展顯著,表現為探索行為增強,聲音辨別、記憶力提升,理解簡單關系。16-18個月時,能進行簡單分類,玩模仿游戲,理解因果,注意力更持久,能跟隨音樂舞動。認知發展03幼兒13-18個月階段,會展現情感識別、同情心和社交能力,喜歡模仿及自我成就感。社會性和情感發展04(二)13—18個月幼兒家園共育指導的重點內容幼兒的專注力是被保護出來的,不是培養出來的。家長應提供豐富環境,耐心觀察,減少打擾,保護幼兒的探索和專注。1.滿足好奇,保護專注觀察幼兒游戲,適時提供新材料,如軟面團、冰塊、不同紙張,支持他們探索操作,發展感知和認知。3.變化材料,支持探索通過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幼兒自主探索,豐富的環境能促進幼兒大腦發展,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習慣。2.游戲情境,激發自主投圓片14個月的乖寶五指抓起圓片,想投入盒子中,當她發現投不進后,便改用兩指捏,成功投進了圓片。一個又一個圓片都投進去了,乖寶又想把圓片拿出來,但盒蓋打不開,她發出“哇哇”的叫聲,雙手用力拍、抓盒子。媽媽說:“乖寶是想打開盒蓋嗎?”媽媽兩指捏盒蓋上的拉繩,打開盒蓋給乖寶看。乖寶一看就懂了,她一手抓盒子,一手捏拉繩,成功打開盒蓋,拿出一個圓片,笑著看向媽媽。盒蓋有自動緩沖閉合的裝置,乖寶抓出圓片后,盒蓋就緩慢地蓋上了。乖寶發現了,再次打開盒蓋后就一只手壓住,不讓盒蓋關上,另一只手一個一個拿出所有的圓片后,再拍打盒蓋,啪的一聲盒蓋關好了,乖寶再次玩起投圓片的游戲。二、13—18個月幼兒家園共育的指導鍛煉幼兒感知和運動能力,可從13—15個月開始,通過抓握、雙手配合操作生活物品。感知和運動01豐富幼兒語言素材,如多講故事、閱讀繪本,可促進理解力發展和親子情感聯結。16—18個月時,幼兒喜歡通過動作表達音樂節奏的理解,語言節奏感強的兒歌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經驗。語言和交流02認知發展關鍵期,13-18個月幼兒通過感官探索環境,豐富感知覺體驗,助力認知能力提升。認知和表現03幼兒13-15個月起顯現社會性,關注并模仿同伴,16-18個月能與成人互動,親子陪伴質量應提升。社會性和情感04案例:投一投真好玩(詳見教材)活動玩法(1)

家長為寶寶準備了挖有大小不同的孔的紙箱、海洋球、小玩偶、核桃、沙寶寶投球蛋等,示范將物品投入紙箱里。(2)

鼓勵寶寶拿起各種物品自己投入紙箱,觀察寶寶是否會探索著把投進紙箱的物品從箱口里拿出來;當寶寶不想投,但又對紙箱或物品感興趣的時候,不要阻止寶寶,可以先滿足寶寶的探索欲望,再用語言和動作提示寶寶做投的動作。案例:走路看路(詳見教材)活動玩法(1)

將泡沫紙卷成柱狀,用即時貼固定在地板上,請寶寶仔細觀察。(2)

家長邊講解邊慢動作示范如何抬腳做跨的動作,語言和身體動作可略夸張,請寶寶來嘗試跨,提醒寶寶后一只腳也做跨的動作。(3)

將紙筒穿在晾衣繩上,然后系在低矮的桌椅腿上,家長輔助寶寶跨過去;在多次練習后,可鼓勵寶寶自己獨立嘗試。案例:水果水果,咬一口(詳見教材)活動玩法(1)

家長懷抱著寶寶,翻閱繪本講讀。閱讀時加入動作,并模擬吃水果的聲音,與寶寶互動。(2)

重復繪本中“咬一口,真好吃”的語言,引導寶寶將詞語和看見的畫面聯系起來。(3)

提供繪本中呈現的水果——草莓、香蕉、蘋果、橘子、葡萄,讓寶寶摸一摸、聞一聞、吃一吃,加深寶寶對繪本的體驗和認知。案例:襪子香袋(詳見教材)活動玩法(1)

將干花等放入一只顏色鮮艷的襪子中,并將襪口用橡皮筋系緊。(2)

將襪子掛在寶寶隨手可觸摸到的地方,觀察寶寶如何抓住襪子聞到香味并探索。(3)

試著更換襪子里的物品,如放入八角、花椒等香料,觀察寶寶的表情變化。案例:好癢好癢(詳見教材)活動玩法(1)

用緩慢優美的語言和寶寶一起閱讀繪本。(2)

等寶寶熟悉繪本后,邊閱讀邊運用繪本中描述的情景與寶寶進行身體互動。例如,毛毛蟲說:“是我,是我,我爬到了你的腰上。”然后家長就伸出手指爬到寶寶腰上或其他身體部位上輕輕地撓一撓。(3)

將繪本情景遷移到生活中進行互動游戲,家長請寶寶幫忙撓一撓自己的身體部位,如背、腿、手等。19—24個月嬰兒的家園共育第二節一、19—24個月幼兒家園共育的內容

(一)19—24個月幼兒的發展特點能扶欄上下樓梯,嘗試投擲、踢球和跑動,能雙腳原地跳,能三指捏取小玩具,開始嘗試串珠。1.動作發展與父母分離會焦慮,能較長時間保持情緒狀態,會主動揮手打招呼,開始懂得簡單是非和規則,對自己的獨立行為感到驕傲。4.社會性和情感發展喜歡聽故事、念兒歌,理解繪本內容,模仿成人語言,能說出常見物品名稱和自己的名字。2.語言理解發展能辨別環境中的物體,對形狀、冷熱等特征有認知,能記住物品位置,理解事件順序,能唱數和感受音樂節奏。3.認知發展(二)19—24個月幼兒家園共育指導的重點內容

1.游戲情境,激發自主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方式,能培養情操,促進身心發展,是兒童的基本社會權利。兒童游戲重要性利用生活化玩具,如瓶子、杯子、食品等,設計游戲讓幼兒通過探索學習,發展多元能力。游戲材料選擇注重幼兒自主性,提供雙手互動游戲,尊重個體意愿,讓幼兒在自我探索中成長。游戲設計原則19-24個月幼兒家庭,可引導玩倒水游戲,藏物游戲,激發幼兒自主探索和學習的興趣。家庭游戲實踐010203042.變化材料,支持探索考慮19-24個月幼兒的精細動作發展,提供不同質地、難度的玩具,如粗細繩串彩珠,大小勺舀水晶石,激發孩子探索興趣。幼兒玩具選擇與設計針對同一游戲主題,設置2-3項不同難度材料,如開口寬窄的瓶子,讓孩子根據自身能力自主選擇,促進手部動作和手腕靈活性的發展。游戲主題與難度匹配鼓勵家長創新玩具,變化材料質地,如軟硬不同的物品,以適應孩子不斷增長的探索需求,幫助他們內化新想法,提升實踐技能。自制玩具的創新建議3.玩中學習,培育秩序家長陪伴玩耍,觀察理解孩子的發展需求,通過收拾玩具、作息安排等培養寶寶秩序感。家庭對嬰幼兒早期發展關鍵01游戲中引導寶寶模仿學習,分享經驗,抓住教育機會,促進嬰幼兒能力顯著提升。親子游戲的教育契機02個性化家庭干預能更有效地促進嬰幼兒早期發展,滿足每個家庭獨特需求。家庭干預的有效性03鎧寶的新發現19個月的鎧寶走進書房,爬上椅子,從桌面上的筆筒里抓出一支筆,筆頭朝下碰觸桌面一壓,聽到“咔噠”的聲響,鎧寶興奮地笑起來,又抽出一支筆,反復將筆頭朝下按壓發出聲響。鎧寶再用食指去碰觸筆尖,還發現桌面上有紙,就雙手抓筆在紙上隨意涂了幾筆。鎧寶重復了按壓和碰觸筆尖的動作好一會兒,拿著筆轉頭看著媽媽,發出“嗯嗯”的聲音,媽媽回應:“你不想玩了嗎?”鎧寶對媽媽說“筆、筆”,媽媽回應:“筆,不想玩就放進筆筒。”鎧寶模仿著媽媽平時的樣子,抓著筆插進筆筒。媽媽說:“地板上還有筆也要撿起來哦。”媽媽問:“你下得來嗎?”鎧寶轉身慢慢爬下了椅子。媽媽拿著筆筒,鎧寶抓起地上的筆放進筆筒。媽媽提醒:“椅子也要收好哦,鎧寶一起來幫忙吧。”媽媽推椅子,鎧寶也模仿著一起推。椅子推進去放好了,鎧寶咧嘴露出開心的笑容。二、19—24個月幼兒家園共育的指導19—24個月的幼兒行走更加穩健,喜歡爬上爬下,還會嘗試扶著欄桿用爬或走的方式上下樓梯,能靈活地用手抓握、取放,兩只手可以進行動作的協調與配合。(一)感知和運動19—24月的幼兒能夠很好地記憶日常用品的名稱、他人的敘述性語言,詞匯量激增,開始說一些完整的簡單句,開始能夠使用一些簡單的、完整的雙詞句。(二)語言和交流19—24個月的幼兒情緒的社會參照能力開始出現并迅速發展,他們會觀察他人的行為,以此作出判斷并行動。除了有快樂、悲傷等基本情緒外,還逐漸能夠體會羞愧、同情、內疚、自豪等與自我意識相關的情緒。(四)社會性和情感19—24個月的幼兒能跟隨音樂節奏來做出相應的身體運動,可以創造一個充滿音樂的環境。大腦發育迅速,視覺與聽覺發展得快,對色彩和形狀的感知能力也在發展。(三)認知和表現案例:上下樓梯(詳見教材)活動玩法(1)

家長在樓梯上擺放寶寶喜歡的玩具或物品,吸引寶寶上下樓梯。(2)

家長幫助寶寶或鼓勵寶寶自己扶著墻壁或扶手嘗試上樓梯拿取物品,再扶著墻壁或扶手下樓梯,家長需要陪伴在寶寶身旁保證安全。案例:弄響袋子(詳見教材)活動玩法(1)

家長與寶寶一同將豆子、鈴鐺、小玩偶等裝入5—8個保鮮袋或密封袋中,往袋中吹足氣并扎緊袋口,制作成“會響的袋子”,最后逐一夾在晾衣繩上。(2)

鼓勵寶寶踮起腳尖用手逐一拍響袋子,也可以嘗試向上跳,用頭碰響袋子。案例:你的筐里有什么(詳見教材)活動玩法(1)

家長與寶寶人手一個小筐,各自尋找選擇自己最喜歡的5—6樣物品裝在筐中。一起坐下后,鼓勵寶寶用句式“這是……這是……”介紹自己選擇的物品。(2)

再次選擇不同的物品后,家長用“爸爸喜歡紅色的小球,爸爸喜歡……”的句式介紹自己選擇的物品,鼓勵寶寶模仿并嘗試用“寶寶喜歡……”介紹自己選擇的物品。案例:我的旅行書(詳見教材)活動準備(1)

支持寶寶自由翻看、表達感受。如果寶寶還不能用語言描述,家長可以用生動、豐富的語言描述寶寶想要表達的內容,引導寶寶在專注傾聽的同時嘗試交流。(2)

家長從照片中尋找有特別意義的故事,與寶寶分享當時的環境、發生的事情,激發寶寶回應并表達自己的感受。案例:慢走快走(詳見教材)(1)

家長和寶寶一同游戲,引導寶寶聽到音樂小聲播放時,圍繞著地墊慢慢走;聽到音樂大聲播放時可以快快走;聽到音樂暫停時,就站在地墊上休息。圍著地墊游戲(2)

寶寶逐漸理解游戲規則后,可以增加難度,聽指令做動作,如蹲、坐、站在指定的某一塊地墊上,可在增加趣味的同時提高身體反應能力。案例:美麗的天空(詳見教材)活動玩法(1)

日常生活中與寶寶一起觀察美麗的天空與云朵,家長可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與寶寶交流天空的寬廣、開闊,云朵的潔白、形狀各異,等等,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2)

鼓勵寶寶用手或排刷自由涂抹出天空,用蘑菇頭海綿刷按壓出各種各樣的云朵。(3)

家長也可提供大大小小的棉花團,寶寶可借此按意愿表征云朵。案例:找到啦(詳見教材)活動玩法(1)

鼓勵寶寶獨立找出自己、爸爸、媽媽等人的照片,家長與寶寶一起欣賞照片并鼓勵寶寶表達說出:這是誰?在哪里?正在做什么?心情如何?(2)

家長找到有特別意義的家庭活動照片,與寶寶分享此照片當時的環境、事件及心情,向寶寶表達美好的情緒情感體驗,引發其情緒感受。案例:我不想生氣(詳見教材)活動玩法(1)

親子共同閱讀繪本,引發寶寶感受繪本中的“小兔子”不想生氣時可以怎么做。(2)

開展體驗式互動情景游戲,家長用表情、動作、語言表達繪本里的“小兔子”高興、生氣、傷心時的樣子,鼓勵寶寶模仿“小兔子”,用相應的表情、動作、語言表達情緒情感。1—2歲嬰兒家園共育中的溝通交流第三節(一)生活習慣定時定量,如廁睡眠固定,助力幼兒習慣養成,穩定生活秩序。幼兒生活規律建立01提供杯子,逐步淘汰奶瓶,溫和引導幼兒度過離乳期,適應新階段。離乳期過渡策略02設置兒童餐椅,鼓勵使用小勺,培養幼兒專心進食,養成良好餐桌禮儀。幼兒自主進餐訓練03適時鼓勵表達如廁意愿,提供適宜坐盆,不過早強訓,尊重幼兒成長節奏。如廁習慣引導04一、與家長溝通交流的要點(二)心理環境尊重幼兒感受,常以肢體語言表達關愛,如擁抱,傳遞關心。關愛幼兒方式認同幼兒情緒,用語言描述感受,幫助他們認識和表達情緒。情緒認同與疏導聆聽并重復幼兒話語,補充不完整部分,鼓勵模仿,增進理解。有效溝通技巧在幼兒情緒波動時,轉移注意力,提供更多選擇。避免責罵,用正面方式引導。心理支持實踐01020304(三)家庭環境安全防護措施閱讀角落建設幼兒友好空間家居秩序規劃確保家中安全無隱患,危險品收納妥當,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為幼兒創建安全生活環境。有序擺放家居物品,設定固定區域如就餐區、玩具收納區,培養幼兒的秩序感和習慣。配置適合幼兒的小桌椅,提供安全游戲材料,開放式的矮柜方便他們自由探索。設置低矮開放書架,填充多元化的繪本,設定固定親子閱讀時間,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四)游戲建議考慮幼兒興趣和能力,提供積木、嵌板、運動類玩具,結合生活材料增加操作性。游戲材料選擇家長作為觀察者,不打擾幼兒自由探索,僅在必要時給予支持。家長角色定位在成人引導下,讓幼兒自行拿取和收放玩具,培養自我管理能力。自主管理游戲創造戶外環境,讓幼兒接觸花草樹木,通過玩沙、玩水等豐富觸覺感受。自然觸覺體驗(一)扔東西的行為探索環境,理解因果,通過扔東西學習物體特性,促進認知發展。幼兒扔東西的原因01家長針對扔東西行為的引導02設定規則,教幼兒識別可扔物品。提供安全環境玩扔接游戲,鼓勵情緒表達并學習合適處理方式。二、日常教養問題交流與指導愛扔東西的曉曉

曉曉14個月了,近來總喜歡扔東西。每次坐在餐椅上吃飯,就隨手把桌上的東西都扔出去,碗、勺子、水果、玩具,一樣不留,一邊扔一邊開心地笑。等到扔完了,自己又夠不到,便開始哇哇大哭。媽媽看到她哭起來,就對她說:“寶寶,媽媽幫你撿回來,可不能再扔了。”等媽媽把這些東西撿回來,遞給她,她卻馬上又扔出去,這次媽媽不想再幫她撿回來了。媽媽斥責她:“不許扔,再扔就打屁股。”可曉曉卻不理會媽媽的話。媽媽心中不禁奇怪,寶寶為什么總愛扔東西呢?(二)涂鴉行為寶寶通過涂鴉認識空間、線條和色彩,是感覺統合的重要階段,家長應鼓勵和支持。01涂鴉促進兒童智力、語言發展,影響人格形成,激發審美和表達美的興趣。02提供專門的涂鴉區域,如涂鴉墻或可更換的涂鴉紙,確保安全無毒的繪畫工具。03家長陪伴時要鼓勵寶寶表達情感,交流畫作內容,增進親子關系,促進寶寶認知和情感發展。04涂鴉敏感期特點涂鴉的意義家長支持策略親子互動建議喜歡亂涂亂畫的儒儒

儒儒拿著水筆開心地在客廳的墻面上一道一道地畫著各種線條,有時動作舒展地畫出一道又長又直的線條,就特別興奮地哈哈笑起來。外婆看了,無奈地搖搖頭。有時候儒儒非常使勁地涂畫出一圈圈的線條,開心地自言自語描述著,外婆聽不懂也不回應他。接著,儒儒就開始往沙發上“進攻”著,外婆連忙高聲說:“不可以畫沙發!”可儒儒依舊開心地畫著,而且在旁邊的茶幾上也畫了起來。外婆一邊說:“你又故意到處亂畫,不可以,家里被你畫得又臟又難看!”一邊快步跑上去搶走水筆,儒儒馬上大哭大喊了起來,抓著外婆的褲腿,小手一直向上伸,想拿回水筆。外婆無奈地說道:“他就是喜歡到處亂畫,家里被畫得亂七八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