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FFI 053-2024 棗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_第1頁
T-AFFI 053-2024 棗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_第2頁
T-AFFI 053-2024 棗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_第3頁
T-AFFI 053-2024 棗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_第4頁
T-AFFI 053-2024 棗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65.020B20T/AFFI053-2024ICS65.020B20T/AFFI053-2024 2 4 4 4 6 6 6 6 7 82ICS65.020B20T/AFFI053-2024本標準依據GB/T1.1-2020規則起草。本標準由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果業行業聯合協會提出。本標準由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果業行業聯合協會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新疆農墾科學院林園研究所、新疆兵團第一師農業科學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一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生態環境監測站。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晶晶、馮俊濤、肖莉娟、王文軍、吳華、江志利、李嫣然、鄭強卿、何軍、曹亞軍、黃鵬、郭曉紅、林鳳。3ICS65.020B20T/AFFI053-2024棗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本標準規定了紅棗病蟲害防治術語及定義、防治原則和防治技術。本標準適用于新疆紅棗生產中的主要病蟲害的防控。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8321NY/T1276NY/T393農藥合理使用準則農藥安全使用規范總則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DB65T3095-2010有機食品棗生產技術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綠色防控綠色防控是指根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調控以及科學、合理、安全使用農藥的技術,達到有效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確保農作物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達到農業增產、增收的目的。3.2生態調控是指在棗園行間種植綠肥植物,提高土壤肥力,調節控制棗園生態小氣候,創造利于涵養天敵,抑制病蟲害發生的方法。4防治技術原則認真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質保方針,梳理“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以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核心,按照病蟲害發生規律,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減少各類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嚴格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保障棗樹農藥殘留量符合無公害水果規定標準。5綠色防控主要技術5.1檢疫措施4ICS65.020B20T/AFFI053-2024在育苗、定值、品種高接換頭前,所用種、苗、接穗不能帶有危險性有害生物。從外地引種回的種、苗、接穗,必須經當地檢疫部門檢疫,憑植物檢疫證書調入。5.2農業防控5.2.1紅棗品種選擇與育苗選用優良品種,提高棗樹抵御病蟲的抗性。如,灰棗、駿棗、冬棗、蟠棗等。5.2.2栽植與修剪栽植時提倡有機肥改土,寬行窄株合理密植;一般株行距保持在1.5-3m*4-6m為宜。結合紅棗樹形以及株行距配置,適度對紅棗樹進行修剪,保障樹體通風透光,提高樹體光能利用率,創造不利于病蟲發生的環境條件。修除弱枝、病蟲枝,剪掉無效枝,增強樹勢,確保養分合理流向。5.2.3水肥管理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樹體抗逆性,合理負載,增強樹勢,增施有機肥,培育健壯樹肥料應符合NY/T394的規定;灌溉水應符合NY/T391的規定。5.2.4花果管理當全樹開花量達到30%-60%時實施,即有效花量達到10朵左右時開甲效果最好。開甲后,甲口應在30天左右愈合為宜。開甲后可在甲口上下各纏一圈膠帶,涂上粘蟲膠或保護劑,阻止害蟲侵入。5.2.5清園棗樹落葉后或翌年棗樹萌動前,清理樹盤及周圍樹葉、雜草,除去樹上、樹下病蟲枝、果子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蟲源基數。細致刮除老翹皮、清除病蟲越冬源,收集落葉深埋。冬季落葉后或翌年棗樹萌動前,清除園種病蟲危害的殘枝落葉,生長季節及時摘除危害嚴重的枝稍、葉片和果實,帶出院外集中燒毀或深埋。5.3物理防控采用燈光誘殺、黃板誘殺、性誘劑誘殺等方式誘殺害蟲。5.4生物防治5ICS65.020B20T/AFFI053-2024充分利用寄生性、捕食性天敵昆蟲及病原微生物,調節害蟲種群密度,將其種群數量控制在為害水平以下。在果園行間生草或種植綠肥植物,為天敵提供庇護場所,按NY/T441的規定執行。5.5化學防治根據防治對象的生物學特性和危害特點,在達到防治指標或關鍵時期使用允許使用的農藥防治主要病蟲害。嚴禁使用已公開并禁止使用的農藥品種和未核準登記的農藥品種。每種有機合成化學農藥在棗樹生長期內只允許使用一次,最后一次施藥距采收期間隔30天,棗果中最終農藥殘留量不得超過綠色食品規定標準。嚴禁使用的農藥品種見附錄。6主要病蟲害棗癭蚊主要發生在5~6月份,5月初和6月初為防治的關鍵節點。田間懸掛黃板并采用300~500倍1.5%除蟲菊素水乳劑或0.3%苦參堿水劑進行生物防控,600~1000倍1.5%除蟲菊素水乳劑或0.3%苦參堿水劑結合高效低毒化學農藥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蟲啉等減半噴施進行綠色防控。6.2棗葉螨棗葉螨主要發生在6~8月份,7月份為防控棗葉螨的關鍵時期。田間粘貼粘蟲膠并采用300~500倍0.4%蛇床子素可溶液劑、0.3%苦參堿水劑或0.5%藜蘆根莖提取物可溶液劑進行生物防控,600~1000倍0.4%蛇床子素可溶液劑、0.3%苦參堿水劑或0.5%藜蘆根莖提取物可溶液劑結合高效低毒化學農藥乙螨唑、螺螨酯、乙唑螨腈等減半噴施進行綠色防控。6.3棗大球蚧棗大球蚧每年發生一代,防治關鍵時期為7月~8月的一齡若蟲期。田間采用300~500倍0.4%蛇床子素可溶液劑、1.5%除蟲菊素水乳劑或0.3%苦參堿水劑進行生物防控,600~1000倍0.4%蛇床子素可溶液劑、1.5%除蟲菊素水乳劑或0.3%苦參堿水劑結合高效低毒化學農藥啶蟲脒、噻嗪酮、吡蟲啉等減半噴施進行綠色防控。6.4棗薊馬花薊馬每年發生6~10代,5~7月份為棗樹花薊馬的危害高峰期。物理防治:懸掛藍板。田間可采用藜蘆根莖提取物、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或藜蘆根莖提取物結合高效低毒化學農藥噻蟲嗪、吡蟲啉等進行綠色防控。在高溫期間藥劑最好噴布在棗樹中下部或地面。6ICS65.020B20T/AFFI053-20246.5棗桃小食心蟲棗桃小食心蟲每年發生2代,6~8月份為發生高峰期。田間可采用蛇床子素+氯蟲苯甲酰胺減半噴施或蛇床子素+甲維·蟲螨腈減半噴施或蛇床子素+甲維鹽減半噴施進行綠色防控。6.6棗黑斑病棗黑斑病主要發生在8~10月份,8月份和9月初為防治的關鍵時期。田間可采用300~500倍0.4%蛇床子素可溶液劑或800~1000倍10%小檗堿可濕性粉劑進行生物防治,采用600~1000倍0.4%蛇床子素可溶液劑或1600~2000倍10%小檗堿可濕性粉劑結合高效低毒化學農藥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等減半噴施進行綠色防控。6.7縮果病田間可采用蛇床子素+苯醚甲環唑或小檗堿+戊唑醇或蛇床子素+吡唑醚菌酯或小檗堿+苯甲·嘧菌酯。7棗園綠色防控周年歷紅棗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周年歷見附錄。7ICS65.020B20T/AFFI053-2024根據農業農村部2019年公布的《禁限用胺、甘氟、毒鼠強、氟乙酸鈉、毒鼠硅、甲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線磷、地蟲硫磷、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三氯殺螨醇、林丹8ICS65.020B20T/AFFI053-2024紅棗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周年歷棗癭蚊、棗 胺棗葉螨、棗蚧); 月上)造成大規模病害,建劑注:以上防治措施是配合農業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使用的病蟲草害防控的手段之一;植物免疫增產蛋白及含氨基酸、腐植酸水溶肥作為肥料的補充手段使用;生物藥劑需在陰天全天或晴天下午4點以后施藥;各地病蟲草害發生情況不一,可按實際發生情況選擇調整用藥。部分植物源農藥對水生生物和蜜蜂等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在使用過程中需要二次稀釋;施藥人員噴藥前需做好安全防護措施。9ICS65.020B20T/AFFI053-2024團體標準《棗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編制說明一、任務來源本標準依據GB/T1.1-2020規則起草。由新疆農墾科學院林園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一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生態環境監測站和第一師阿拉爾市果業行業聯合協會共同起草。二、編制目的、意義棗樹是兵團第一大果樹樹種,已是兵團南疆團場支柱性產業。受利益驅動,為增產,大量使用化肥、激素等化學制劑,導致紅棗農藥殘留超標、果品品質下降,病蟲害頻發,嚴重阻礙紅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更好的推進兵團紅棗產業現代化進程,針對紅棗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傳統的紅棗病蟲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現代林果業的發展要求,也不能滿足林果業標準化生產的需要。必須通過綠色標準化防控技術有效解決紅棗標準化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難題,顯著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避免棗產品中的農藥殘留超標,提升棗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本技術規程規定了紅棗病蟲害防治術語及定義、防治原則和防治技術等相關內容,為棗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提供了科學依據。特制定《棗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為了使其能夠在更大范圍應用,特此申請該規程成為本地區紅棗團體標準。隨著本地區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紅棗產業經濟效益遠高于普通糧棉大田作物,為了提高本地區紅棗種植水平,培育職工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了滿足消費者對優質水果等的消費日益凸顯出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經過多年科研示范實踐,我們優化總結出了優質紅棗生產技術,擬定了《棗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為給南疆紅棗的高產優質高效提供保障條件,使廣大果農能夠掌握紅棗病蟲害的防治,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推廣綠色綜合防控,在紅棗種植上給予引導和幫助,特制定阿拉爾紅棗病蟲害防治標準,供阿拉爾轄區果農實際操作應用。為了實施紅棗高效模式化栽培,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開拓廣闊市場,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穩定紅棗產量,提高品質,節約成本,增加效益,提高職工收入,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特制定《棗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為新疆紅棗品質提升和職工增收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制定本標準技術要求的目的:1、可作為南疆紅棗生產的質量依據,以保證紅棗的的產量與品質。2、能向廣大紅棗種植者,提供必要的技術說明,指導農戶科學的開展紅棗的生產。3、方便各類農業推廣部門進行紅棗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擴大新疆紅棗病蟲害綠色防控的規模種植業者的生產技術水平。三、標準制定過程為科學的制定《棗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我們認真確定標準制定工作計劃,同時對標準起草工作進行分工,明確各自任務和職責,成立了由新疆農墾科學院林園研究所等行業技術人員組成的起草小組。根據《棗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標準編制要求,新疆農墾科學院組成了標準起草小組,收集和查閱了國內紅棗栽培技術的相關標準制定的文獻資料,匯總、整理幾年來本地區紅棗栽培技術的研究成果,對主要技術指標進行了驗證,并進行了多次修改,使本標準具有較強的時效性、科學性、實用性,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的要求編制了《棗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四、標準編制原則該標準的制訂是嚴格按照《標準化工作導則》的標準格式要求進行的,遵循標準制定過程中的科學性、先進性、經濟性和適用性的原則。本標準的主要技術指標是在開展紅棗產業提質增效關鍵技術模式推廣的基礎上提出的。主要編制依據該標準主要結合目前兵團紅棗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參考國內外已有的經驗和標準條款制定。主要參考標準:ICS65.020B20T/AFFI053-2024五、標準重大問題的處理本標準完成征求意見稿后,廣泛征求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