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選擇性必修3說課標說教材課件_第1頁
高二化學選擇性必修3說課標說教材課件_第2頁
高二化學選擇性必修3說課標說教材課件_第3頁
高二化學選擇性必修3說課標說教材課件_第4頁
高二化學選擇性必修3說課標說教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說課人:

劉美周

大荔縣2022-2023學年度高中化學學科“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單元教學說課

:大荔中學

年級學科

:高中化學

“析有機物之結構,談有機物之性質”

一、教學背景分析

二、單元設計思路三、確定知識體系四、制定教、學方法五、教學過程-案例分析六、單元教學反思

目錄

凸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學科核心思想,體現了結構理論的工具性價值。

結構-性質

“碳骨架、官能團”并行,架構模塊核心知識。“貪官”并行

凸顯核心概念

的認識功能,引導建立結構模型。建立模型凸顯有機化學學科發展趨勢和社會價值,豐富資料性欄目內容。

凸顯價值單元教材分析一、教學背景分析

概括

整合聯想

質疑

交流研討

自主合作學習

活動

探究

課堂延申和拓展

方法導引

遷移

應用練習

活動身邊的化學

化學與技術

拓展視野知識梳理

核心素養重點

學業要求

本章自我評價編寫欄目新教材編寫欄目

學業要求 1.能辨識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團。判斷有機化合物分子中鍵的飽和程度、鍵的類型,分析鍵的極性。能依據有機化合物分子的結構特征分析簡單有機化合物的某些化學性質。

2.能辨識同分異構現象,能寫出符合特定條件的同分異構體,能舉例說明立體異構現象。

3.能寫出烴及其衍生物的官能團、簡單代表物的結構進行表征。能列舉烴的典型代表物的主要物理性質。4.能描述和分析烴的典型代表物的重要反應,能書寫相應的反應式。

學業要求——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

1、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能從組成、結構等方面認識有機化合物的多樣性,能從組成、官能團等多個視角對有機化合物進行分類。2、證據推理模和模型認知

能采用模型對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進行表征。能說明組成、官能團、化學鍵的差異對有機化合物性質的影響。

繼續......——重點.....

凸顯核心思想

模擬表征方法

促進核心素養發展認識有機化合物的多樣性

多視角進行分類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承上啟下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能夠從組成、結構等方面認識

能從官能團

和化學鍵分類結構決定性質

構建模型,紅外光譜、核磁共振圖譜等進行表征單元教材地位和作用一心二多三體現有機分子的結構和性質核心素養知識內容學科思想學習活動閱讀資料模型搭建符號表征結構決定反映性質結構研究思路結構關聯性質宏觀辨識微觀探析證據推理模型認知二、單元教學的設計思路身心合一

二、確定知識體系-內容結構非常3+1課時安排:3+3+3+3模擬和表征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橫看成嶺側成峰確定知識體系

知識框架抓住“官”鍵,逐個“機”破官能團——性質碳+氫方法導引四、制定教學方法拓展問題討論合作法拓展問題拓展問題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動手實踐法引導Chem+is+try=化學

分析發現成長解決重實踐、促成長

過程闡述甲烷123456課標解讀

教材分析學情調查

目標確定

反思總結說課流程

五、教學過程1、課標解讀九年級化學從組成上識別有機物,了解甲烷物理性質和可燃性。高中必修2知道甲烷的結構,熟悉主要化學性質和研究意義。高中選修2高中選修3掌握甲烷的性質,總結烷烴在組成、結構、性質上的特點和差異。知道甲烷的碳原子雜化軌道,進一步有機物熟悉結構決定性質的意義。功能與價值地位與作用

甲烷是學習烴的入門,烴又是一切有機物的母體。為有機化學的學習奠定基礎。

2、教材分析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重點與難點

重點:甲烷的結構特點和取代反應。難點:建立甲烷的立體結構模型;從化學鍵的層面認識甲烷的結構和性質。

能力水平:

學優生,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較好的互動合作和實踐能力。知識儲備:從必修2,知道了甲烷組成、可燃性,正確描述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等知識。

認識瓶頸:缺乏對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究和建構,

學習甲烷取代反應有一定的障礙。

達到能夠搭建簡單的有機物模型,更加深刻的認識有機化合物的成鍵特點。

3、學情調查1、模型認知通過動手搭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通過模型拼接活動了解甲烷分子的空間結構,培養模型認知的核心素養;2、結構-性質通過實驗探究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實驗現象,鍛煉學生基于現象預測物質性質的能力;建立“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學科觀念,培養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和創新意識、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核心素養;3、育人價值通過甲烷應用價值的分析與討論,進一步強化性質決定用途的學科思想;

科學合理的使用甲烷,體現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

4、目標確定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池沼的底部(沼氣),油田氣和煤礦坑道(坑氣、瓦斯),天然氣(一般含CH4

80﹪-97﹪),可燃冰等。西氣東輸

5、過程闡述(三線合一)甲烷含量在5%~15.4%(體積)范圍內遇火花將發生爆炸生活線引入現代社會,甲烷也是破壞氣候的有害氣體。

甲烷含量在5%~15.4%(體積)范圍內遇火花將發生爆炸8CH4·46H2O甲烷的雙面性不同角度分析物質平面結構立體結構空間結構a、CH4模型的搭建

(1)、

展示預習成果、總結結構特點觀點碰撞1、“追根尋源”利用結構化學中的雜化軌道理論,分析了甲烷、乙烯和乙炔分子中碳原子與其他原子形成共價鍵的實質。2、雜化軌道理論的核心是成鍵過程中參與成鍵的原子軌道的“能量同化”,其表現為轉化后原子軌道的大小、形狀相同,但是空間伸展方向不同。3、共價鍵的實質是原子軌道的重疊。此處提出的σ鍵和π鍵,是依據軌道重疊方向不同對共價鍵進行分類得到的新的類別名稱。二者的差異除重疊方向外,還體現在能量差異上。甲烷的追根尋源甲烷不能與KMnO4溶液、溴水等強氧化劑反應結論:溴水KMnO4溶液(2)預測性質

a、甲烷的穩定性、可燃性

猜想

驗證猜想

分組實驗

交流表達

得出結論學生

創設情境

組織活動教師

點燃:CH4+2O2→CO2+2H2O

如圖所示。

比較2支試管中的物質,二者是否出現了區別?

現象:A中量筒中淡黃綠色變淺,內壁有油狀液體,量筒內的液面上升,水槽內有固體析出;B中無現象。b、甲烷的取代反應以實驗為主,現象-本質,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現象無黑色的碳單質生成

否定置換反應碳原子最多可以形成四條鍵

否定化合反應這是一種新的反應類型???結論:甲烷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生了取代反應預測推理

提出問題觀察現象交流討論達成共識實驗分析

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c、甲烷的取代反應過程結構性質用途取代反應:鹵代反應、水解反應、磺化反應、烷基化反應、硝化反應.......c、

課本延申SP3

雜化

未成對電子的原子或者原子團——自由基包括:鏈引發-鏈反應-鏈終止任何涉及及自由基的化學反應

1901年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家

范托夫與碳價四面體學說發展歷程科學史話手性碳原子模型堅持探索育人價值①燃燒放熱,做氣體燃料。②甲烷取代反應的產物是很好的有機溶劑。③

天然氣的應用,西氣東輸工程沼氣池的應用。d、生活用途:性質決定用途、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體現:證據推理

,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甲烷存在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天然氣沼氣煤礦坑道氣可燃冰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空氣小極難溶于水氧化反應(穩定性、可燃性)取代反應可分解反應正四面體結構決定6、

反思總結(

三線合一)知識線——任務線——核心素養線A從生活引入課題,培養融合化學與生活。B以問題甲烷結構探究深度學習,形成證據推理意識。C從預測、猜想到探究設計、推理、遷移,培養學科探究思維。D注重培養認識有機物與有機反應的學科融合視角和方法。評價分析應用·

實踐學習·理解

作業設計1.《天工開物》記載了古代四川“井火取鹽”的過程,“臨邛(地名)火井(廢井,廢氣遇明火可燃)一所,縱廣五尺,深二三丈”“取井火還煮井水”“一水得四五斗鹽”“井火”燃燒的物質是()A.天然氣 B.煤炭 C.石油 D.石蠟2.下列各組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以制得較純凈的1,2-二氯乙烷的是(

)。A.乙烷與氯氣混合

B.乙烯與氯化氫混合 C.將乙烯通入氯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D.將乙炔通入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