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雙向八車道大跨度隧道技術規范_第1頁
公路雙向八車道大跨度隧道技術規范_第2頁
公路雙向八車道大跨度隧道技術規范_第3頁
公路雙向八車道大跨度隧道技術規范_第4頁
公路雙向八車道大跨度隧道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公路雙向八車道大跨度隧道技術規范GB/T50476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JTG/T3310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鋼架巖墻組合支撐法steelframe-rockwallcombinedsupport4隧道調查及圍巖分級4.1.1當隧址區存在影響隧道方案的重大不良地質時,應進一步搜集地質資料,綜合分析,預測隧道24.1.2應調查水文地質等自然環境,評判隧道修建過程中及修建后對周邊自然環境的影響情況。4.1.3應調查社會人文、社會環境,評判隧道修建對周邊社會環境的影響情況。4.1.4應調查臨近既有、在建或已規劃構筑物,依據相關法規和規范,評判隧道修建對其影響情況。4.1.5應調查有關法律法規,評判隧道修建是否合法合規。K4——跨度系數,取值0.4~0.5。4.2.3隧道開挖過程中,宜根據掌子面的圍巖5.1一般規定5.1.1隧道土建設計應貫徹動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的理念,制定圍巖分級、超前地質預報和監控量測少圍巖損傷,適度加強支護,動態調整工法”的5.1.2隧道設計應符合國家有關國土管理、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等法規的要求。應注意節約用地,保護農田及水利設施,保護原有植被,減少山體開5.1.3宜根據地質情況,綜合工程投資、占地、工期等,對四車道隧道單洞和雙洞方案進行比選。隧5.1.4應根據公路等級、隧道長度、施工方法、工期和營運要求,對隧道內外防排水系統、消防給水5.2隧道位置選擇5.2.2隧道沿河傍山段,其位置宜向山側內移,避免隧道一側洞壁過薄、河流沖刷和不良地質對隧道5.2.3應遵循“早進晚出”的原則,合理選定洞口位置,避免在洞口形成高邊坡和高仰坡。5.3隧道線形設計5.3.2分離式獨立雙洞的最小凈距,按對兩洞結3Ⅰ~ⅢⅣⅤ注:B—隧道開挖斷面的寬度。5.4隧道斷面設計Wmmmm留富裕量,使確定的斷面形式及尺寸符合安全、經濟、合理的5.4.5在滿足隧道功能和結構受力良好的前提下,確定經濟合理的斷面。隧道斷面宜采用三心圓曲墻5.5施工要求45.5.3應對機械化作業、減少圍巖損傷的措施等提出要求。6.1.2單洞四車道公路隧道襯砌設計應綜合考慮地質條件、斷面形狀、支護結構、施工條件等,并減6.1.5圍巖較差地段的襯砌應向圍巖較好地段延伸10m~15m。6.2.1初期支護宜采用錨噴支護,錨桿宜采用全6.2.5對于隧道拱底只設置模筑仰拱,不設置初期支護的襯砌類型,宜在模筑仰拱下設置素混凝土墊ⅠⅡⅢⅣⅤ6.2.8從結構耐久性及構造防裂角度考慮,5m墻Ⅰ——————Ⅱ Ⅲ ⅣⅤH20×207.1.2暗挖隧道復合式襯砌的二次襯砌以及明挖襯砌結構可采用破損階段法和容許應力法設計。明挖襯砌結構也可采用極限狀態法設計,采用極限狀態法設計時應符合相關標準的12345667可變荷載897.2.2應根據隧道所處的地形、地質條件、埋置深度、支護條件、施工方法、相鄰隧道間距等因素確定圍巖壓力,可按釋放荷載或松散荷載計算。在7.2.3對結構上可能同時出現的荷載,應進行荷載組合,并按最不利荷載進行結構計算與結7.2.4對受溫度影響顯著或截面厚度大的超靜定結Δl=lΔtα·····························?l——溫度變化引起的變形值(m?t——溫度變化值(℃);α——材料的線膨脹系數,鋼筋混凝土和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采用1.0×10-5(1/℃混凝土收縮的影響可假定用降溫的方法計算,對于整體灌注的混凝土結構相當于降溫度20℃;對于整體灌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相當于降低溫度15℃;對于分段灌注的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相當于降低7.3.2淺埋隧道中的二次襯砌及明洞等應采用荷載結構法計算。深埋隧道中復合式襯砌的二次襯砌也可采用荷載結構法計算。從耐久性考慮,采用“永久荷載+基本可變荷載”組合時,鋼筋混凝土結構強7.3.4隧道復合式襯砌的初期支護宜結合工程類比和結構計算綜合確定,其中Ⅳ級圍巖較差段、Ⅴ級7.3.5隧道初期支護計算宜考慮施工工法影響,通過分析完整施工過程中永久支護和臨時支護結構的7>3000.15%~0.4%0.2%~0.5%0.4%~0.6%0.2%~0.6%0.5%~1%0.8%~1%V0.25%~0.9%0.7%~1.2%1.2%~1.6%7.3.8進行襯砌結構計算時,結構變形后仍應滿足隧道7.3.9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構件,考慮長期荷載作用的影響進行計算時,最大計算表面裂縫寬度應不7.4.1隧道采用端墻式洞門時,洞門墻可視為重力式擋土墻,應進行結構強度和耐久性驗算、抗傾覆7.4.2鋼筋混凝土結構端墻式洞門,其配筋應滿足承載力和8.1.1隧道防排水應遵循“防、排、截、堵相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生態環保”的原則,保證8.2.1四車道隧道跨度較大,宜采用雙側排水深邊溝88.2.2雙側排水深邊溝宜分別設置在兩側車道中8.2.3雙側深邊溝尺寸應根據隧道長度、縱坡、地下水滲流量,通過水力計算確8.2.5雙側排水深邊溝應設置沉砂池,并根據需要設置檢查井,沉砂池、檢查井縱向布置間距不宜大9小凈距及連拱隧道9.1.1隧道洞口地形狹窄或有特殊要求時,洞a)根據圍巖及凈距情況,提出合理開挖方式;b)施工時的爆破振動速度應控制在不影響施工安全的范圍內,符合9.1.3應根據不同圍巖級別制訂小凈距隧道監控量測計劃,把中間巖柱的穩定性、淺埋段地表沉降和圍巖級別m墻Ⅰ Ⅱ—————Ⅲ ~管/4m~6mⅣ~錨桿/4m~6mⅤ~H20×20錨桿/4m~6m94m~6m6m~9m9m~12mⅢ非爆破施工,前后洞間距不小于30m,二襯緊跟建議爆破震動速度控制值不大于1.5cm/s,前后洞間距不小于30m建議爆破震動速度控制值不大于5cm/s,前后洞間距不小于20mⅣ非爆破施工,超前注漿小導管、對拉式錨桿加固,前跟非爆破施工,超前注漿小導管注漿加固,前后洞間距不小于30m建議爆破震動速度控制值不大固,前后洞間距不小于30mⅤ—機械或人工開挖,超前注漿小導管、對拉式錨桿加固,前后洞間距不小于40m,二襯緊跟管加固,前后洞間距不小于40m9.2連拱隧道9.2.2受地形及展線條件所限,必須采用連拱隧道方案時,應結合洞外接線、地形、地質和施工條件a)四車道連拱隧道設計為整體式中墻時,中墻厚c)采用整體式中隔墻的連拱隧道,施工縫處除設置背貼式止水帶、中埋式止水帶、膨脹止水條d)中隔墻的布設位置應同時考慮偏壓影響及施工需9.2.3一般地質條件下,連拱隧道的復合式襯砌支護圍巖級別mⅠ————Ⅱ————Ⅲ ⅣⅤH20×2010.2.2二次襯砌鋼筋(包括主筋、箍筋11.1.2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3g地區,不宜采用單洞四車道隧道方案。11.1.3受其他因素影響必須采用單洞四車道隧道方案時,應開12.2.2自穩能力較差的Ⅴ級圍巖段,宜采用長短結合的雙排注漿小導管,長導管采用5°~8°的小角度打設,短導管采用15°~30°的大角度打設。12.2.3超前錨桿的桿體直徑不宜12.2.5掌子面無自穩能力的軟弱圍巖段,宜13.1.3隧道施工方法設計應充分利用隧道的橫向寬度13.2.5進行隧道分部或分塊開挖時,宜考慮機械15.2.2明挖段施工方案制定宜考慮15.3.3開挖過程中,工法轉換工作e)中隔壁及臨時支撐的拆除時機應通過對已拆除段落變形觀測數據的研判確定。拆除時應采用f)根據基底圍巖質量情況,下半斷面施工可借鑒“中壁臺階法”。15.5.7宜配置自行式棧橋進行仰拱施工a)巖溶地區隧道施工前,應通過物探結合鉆探的方法現場核查溶洞的分布范圍、類型、規模、d)當溶洞內存水時,應根據地下水流量選擇疏導、堵填、注漿加固、跨越、繞避、宣泄等處治a)在松散、軟弱破碎的巖體中,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