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灌南縣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1頁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灌南縣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2頁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灌南縣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3頁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灌南縣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4頁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灌南縣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年級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3月份學情調研測試語文試卷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一首短短的《游子吟》之所以流傳千年,就在于它生動謳歌了偉大的母愛。蘇東坡稱贊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講的是從司馬遷之后到韓愈,算起來文章衰弱了八代。韓愈的文章起來了,憑什么呢?就是“道”,就是文以載道。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健康向上、永遠充滿希望。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事實上,外國人也跑到我們這里尋找素材、尋找靈感,好萊塢拍攝的《功夫熊貓》《花木蘭》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們的文化資源嗎?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中華美學講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摘自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4年20期)材料二: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這些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正是中華文脈之所在。中華文藝史上,凡是在創作上取得卓越成就的作家、藝術家,其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浸潤著中華文脈的汩汩清流。上古神話的抗爭意識,《詩經》與漢樂府的民本情懷,《天問》的求索精神,司馬遷的懲惡揚善,李白的激濁揚清,杜甫的博施眾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魯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等等,都是五千年中華文脈澎湃向前時的激響。中華文脈不僅為中華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厚滋養,同時也是中華文藝思想的泉源與本根。崇德尚善的中華文脈,直接孕育并塑造了中華文藝思想重視倫理道德、講求審美教化的傳統。音樂批評方面,強調“樂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詩歌批評方面,主張“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繪畫批評方面,認為“圖繪者,莫不明勸誡,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書法批評方面,主張“記善則惡自削,書賢則過必改……與圣同功,參神并運”;戲曲批評方面,強調“舉賢奸忠佞、理亂興亡,搬演于笙歌鼓吹之場,男男婦婦、善善惡惡,使人觸目而懲戒生焉”;等等。中華文藝思想史上,諸如此類注重文藝社會功能、講求道德教化的例子不勝枚舉,它們共同演繹了中華文脈向上向善的恢宏樂章。中華美學精神是中華文藝思想的靈與魂。在長期的文藝實踐中,中華美學精神深刻地影響了藝術家的審美創造,涵養培育了中國人的審美趣味、審美理想和價值取向。周敦頤的《愛蓮說》,全文不過百余字,卻描繪出了蓮花“中通外直”之形、“香遠益清”之味、“出淤泥而不染”之潔、“濯清漣而不妖”之貞。同時,作者還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襯托蓮的君子品格。作品簡潔凝練,格調清新,形神兼具,寄托遙深,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審美感召力。傅抱石、關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嬌》圖,選取最具中國特色的景觀、最能代表民族精神的意象:黃河奔騰、珠峰聳立、長城蜿蜒、青松挺勁、紅日噴薄、白雪皚皚……整幅畫卷大氣磅礴,視野縱橫萬里,既抒發了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無限熱愛,也表達了對新中國勃勃生機的深情禮贊。這種以意象、意境傳情達意的方式,很好地呈現了中華美學“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獨有風范。正是中華美學精神的浸潤,才形成了中華文藝與眾不同的風骨、趣味與審美傳統。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中華文脈、中華美學精神與中華文藝創作、中華文藝思想之間呈現出相互生發、相互映照、相互綰結的邏輯關系,始終保持著融通契合的雙向運動。中華文藝創作、中華文藝思想對中華文脈、中華美學精神的培育與反哺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中華文藝創作、中華文藝思想,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是文明發展的結晶,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帶來生生不息的創新活力。我們要深入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自覺肩負起賡續中華文脈、傳承中華美學精神的時代重任。(摘編自黨圣元《傳統文藝思想與中華文脈傳承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報》2024年6月12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追求真善美是文藝作品的永恒價值,中華民族要想永遠健康向上、永遠充滿希望,需要我們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B.蘇東坡稱贊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是因為韓愈文章能夠“載道”,從內容和形式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C.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對堅定道路自信等至關重要。D.“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中華文藝創作、中華文藝思想是“實”“流”,中華文脈、中華美學精神是“樹”“源”。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藝作品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這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B.外國人也從我們的文化資源中尋找素材和靈感,這證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也啟示我們要文化自信。C.中華文脈不僅為中華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厚滋養,同時也是中華文藝思想的泉源與本根,直接孕育并塑造了中華文藝思想。D.中華文藝思想史上,那些共同演繹中華文脈向上向善恢宏樂章的作品,就是注重文藝社會功能、講求道德教化的很好例證。3.下列選項符合材料一中“中華審美風范”的一項是(3分)()A.油畫作品一般都注重光影效果和立體感,畫面逼真而細膩。B.水墨畫講究筆墨情趣和意境營造,畫面簡潔,又富有內涵。C.流行音樂追求節奏明快和旋律流暢,通俗易懂,易于傳唱。D.古典音樂注重和聲和復調的運用,結構嚴謹,且音韻深遠。4.材料二多處使用了排比和引用,請以第一段為例簡要分析其在論證中的效果。(4分)5.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請結合材料談談在文藝創作中如何堅定文化自信。(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雪山大地楊志軍①角巴和父親騎馬沿著沁多河朝南走去,沒走多遠,角巴就指著前方哈哈大笑:“不用我去野馬灘啦,我現在就指給你,走來的桑杰,塔娃是哩,他帶你去,你就住他家。”②父親后來常常說起這一天的巧遇:如果迎面走來的不是桑杰而是別人,如果公社主任角巴不是個率性隨意又有點自以為是的人,就不會發生以后的事了。就像父親后來總結的那樣:所有的偶然都帶著命中注定的意味,緣分在它一出現時就帶著無法回避和不可違拗的力量,點亮你,熄滅你,一輩子追隨你。這還不夠,還要影響你的所有親友、所有后代。③父親騎馬跟著桑杰,走向了桑杰的家。桑杰的妻子是個又瘦又小的女人,正在帳房邊埋頭把稀泥一樣的牛糞摶捏成糞餅,聽到藏獒的叫聲后抬起頭,在直射的陽光下看了半天才看清來人,慌忙把滿手的牛糞在草地上蹭蹭,又用圍裙擦著手,朝帳房里面跑去。等父親拴好馬,在看家藏獒充滿敵意的瞪視下走進帳房時,爐火已經生起,一個邊沿滿是豁牙的陶鍋坐在上面。桑杰的妻子拿起一塊柔軟的羊皮正要擦拭木碗,看到父親后迅速低頭彎腰,一副戰戰兢兢不敢正視的樣子。父親說:“大嫂啦,你好。”嚇得她轉身看看,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躲。桑杰說:“多放點酥油的要哩。”妻子賽毛答應著,腰彎得更低了。又說起搬家去野馬灘的事,賽毛突然抬了一下頭,臉上掠過一絲疑惑。④太陽正在西斜,桑杰一家趕著牲畜朝著沁多草原南部的野馬灘走去。正是夏花盛放的季節,蕊紅瓣白的點地梅左一片右一攤,像鋪滿了不規則的花地毯。一簇簇的紅景天升起來,綠的花苞、紅的花蕾、白的花瓣,恣意地爛漫著,不時地阻斷著路,讓人不得不繞來繞去。而在通往遠處雪山的高地上,金燦燦的九星花漫作了河,開闊的河面上飛翔著四五只鷹,可以想見那兒的花海草浪里正在蹦跳著旱獺和野兔、雪貂和馬雞。一行人趕著牲畜在如詩如畫的景色里跋涉,走到天黑就歇下了。⑤父親有些苦惱,桑杰夫妻忙這忙那,累得一著地就能睡著,而他卻是個閑人,熱心腸的幫忙總會遭到謝絕。好在這樣的謝絕并不影響父親的工作,蹲點就是調查研究。搬家的路雖然漫長,卻給他提供了觀察牧家并和桑杰一家聊天的機會。他發現賽毛喜歡唱歌,只要唱起來,就都是悲傷的音調、憂愁的歌詞,她唱道:草原的長河是冰雪喂大的,今天的眼淚是從前積攢的,長河的盡頭我是看不見的,前世的冤孽大人是不說的,苦日子的眼淚是淌不干的,我心里的悲傷是說不完的。⑥桑杰一家一進入野馬灘,就被當地人盯上了:別處的牧人怎么可以大大咧咧來到野馬灘放牧牛羊呢?草原的規矩里是沒有的。野馬灘生產大隊的大隊長囊隆糾集了一些牧人來找桑杰算賬。就這樣桑杰挨了打。⑦父親說:“我去跟他們論理,正好會會他們。”他策馬朝低洼地走去。桑杰和賽毛追過來,憂急地喊道:“強巴科長啦,回來,回來。”賽毛扯開嗓子唱起來:送一團糌粑給走的人,路途遙遠要小心,祈求雪山大地保佑你,一路高興一路順,前路上的坡坎低下來,開出一扇安康門,前路上的河流別擋道,吹來一陣清涼風。⑧父親找遍了低洼地也沒有找到人,他越走越高。陽光漸漸有了寒意,風變得涼颼颼的,地上的綠越來越淺,很快就沒了,地面裸露著赭紅的巖石,一片片鋪著的也是赭紅的苔蘚。父親往上看看,看到離雪線已經不遠,便下馬猶豫起來:還走不走啦?那些人去了哪里?黃昏正從天上沉下來,赭紅的地表在天色中融作一片艷紅,泛濫的赤光迅速移動著,白天的燦爛正在消逝。父親突然有了決斷:趕快走,回到桑杰家去。他騎馬揚鞭,馬卻不怎么聽話,快兩步慢三步。很快父親就發現馬是對的,他聽到陣陣轟鳴隨風而來,走到懸崖邊一看:啊噓,野馬河的水突然翻騰起了推石拉土的波浪,一路洶涌,狂瀉而下。發大水了,還好,沒有洪水泛濫的跡象,那就得快快穿越,天就要黑了。父親騎上了馬,馬也看到了低洼地的平靜,步子輕快起來。⑨但是父親還是太大意了,似乎第一浪洪水正等著他,一見他進入低洼地,就轟然漫過河床喧喧嚷嚷奔騰而來。父親回頭一看,心說完蛋啦,我來這里竟是要投奔鬼門關的,不死也得死啦。⑩突然傳來一陣喊聲:“強巴科長啦,強巴科長啦。”父親聽到了,馬也聽到了,父親回答著,從馬背上溜下來,蹬著齊腰深的水往前走。前面黑黝黝的,像是一座荒丘,賽毛站在丘頂不停地喊。父親拉馬吃力地走著,很慢,等來到荒丘跟前時,水已經沒過了脖子。他不會水,沉浮在水面上掙扎著,眼看要夠著荒丘了,又讓順流而下的馬拽進了激浪。?賽毛站在水邊,解下腰帶甩了過來,喊著:“強巴科長啦,抓住,抓住。”父親伸手抓了幾次才抓住。“強巴科長啦,把韁繩給我。”她踩進水里,彎腰伸出一只手。父親把韁繩使勁朝她扔去。賽毛一手用腰帶拽著父親,一手用韁繩著馬,又瘦又小的身子骨不知哪來那么大力氣,父親和馬都被她拽上了荒丘。等他穩住自己,再回頭看時,賽毛已經不見了,馬也不見了,只有大水浩浩而來,蕩蕩而去。(有刪改)[注]《雪山大地》是楊志軍創作的長篇小說,后來父親把賽毛的聾啞兒子接回自家尋醫救治,因緣際會下,“我們家”成為一個漢藏交融,上下三代的大家庭,從此上下三代扎根西部、建設西部。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A.角巴率性隨意又有點自以為是,正是他的這種性格特點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讓父親有了不同尋常的經歷。B.“慌忙把滿手的牛糞在草地上蹭蹭,又用圍裙擦著手,朝帳房里跑去”,用動作描寫表現了賽毛的膽小怕事。C.賽毛喜歡唱歌,只要唱起來,就都是悲傷的音調、憂愁的歌詞,說明賽毛內心是痛苦的,生活態度是消極的。D.“只有大水浩浩而來,蕩蕩而去”,暗示賽毛因救父親而失去了生命,也表現出父親劫后余生的慶幸。7.文中關于父親去尋人并遭遇洪水的描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父親本想尋人論理,卻陷入到洪水的危機之中,情節陡轉,讓人感受到命運的難測。B.父親尋人并遇洪水,其心理變化極為豐富,大致經歷了堅定、猶豫、驚慌等過程。C.父親為尋人論理而朝低洼地走去時,賽毛的歌唱為后文她勇敢救人的情節埋下了伏筆。D.第8段描寫了溫度、色彩及光線的變化,營造了蕭索的氛圍,暗示了父親的處境愈發艱難。8.父親說“所有的偶然都帶著命中注定的意味”,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父親的經歷是如何體現這一點的。(4分)9.文章在敘述故事時,插入了人物臨時吟唱的歌詞,這產生了怎樣的文學效果?(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左右以為廣名將也,于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尉,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衛尉,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刁斗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嘗遏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刁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節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廣之略,土卒亦樂從廣而苦程不識。”司馬溫公①則曰:“效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二者皆一偏之論也。以武定天下者,有將兵,有將將。為將者,有攻有守,有將眾,有將寡。不識之正行伍,擊刁斗,治軍簿,守兵之將也。廣之簡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將也。束伍嚴整,斥堠詳密,將眾之道也。刁斗不警,文書省約,將寡之道也。嚴謹以攻,則敵窺見其進止而無功。簡易以守,則敵乘其磚隙而相薄。將眾以簡易,則指臂不相使而易潰。將寡以嚴謹,則拘牽自困而取敗。故廣與不識,各得其一長,而存乎將將者爾。將兵者不一術,將將者兼用之,非可一律論也。人主,將將者也。大將者,將兵而兼將將者也。三代而下,農不可為兵,則所將之兵,類非孝子順孫,抑非簡以馭之,使之樂從,固無以制其死命。則治軍雖嚴,而必簡易以為之本。非春秋、列國馳驟不出于畛軌,追奔不逾于疆域,賦農以充卒,夕解甲而旦相往來,可以準繩相糾,而但無疏漏即可固圉之比也。故嚴于守而簡于攻,閑其縱而去其苦,有微權焉,此豈可奉一法以為衡而固執之哉?班超以簡,而制三十六國之命,子勇用之而威亦立。諸葛孔明以嚴,而司馬懿不敢攻,姜維師之而終以敗。古今異術,攻守異勢,鄰國與夷狄盜賊異敵。太史公之右廣而左不識,為漢之出塞擊匈奴言也。溫公之論,其猶坐堂皇、持文墨以遙制聞外之見與!(節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一)【注】①司馬溫公,即司馬光。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不擊刁斗A以自衛B莫府C省約文書D籍事E然亦遠F斥候G未嘗遇害。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正,整理、整治,與蘇軾《赤壁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的“正”意思相同。B.苦,認為苦,意動用法,與《<老子>四章》“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不相同。C.而,表轉折,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的“而”用法相同。D.可以,可以用來,與《〈論語〉十二章》“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的“可以”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李廣是漢朝名將,匈奴人害怕李廣的謀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隨李廣,但程不識在總體上并不認同他的治軍做法。B.程不識嚴格治軍,盡管士兵辛苦,但不曾遇到危險。王夫之認為程不識治軍做法更適合統率大部隊,且用于防守。C.王夫之認為,由于夏、商、周三代以后的農民不能當兵打仗,所統率的士兵大多不是孝子賢孫,因此治軍必須嚴格。D.王夫之認為司馬遷、司馬光對李廣、程不識治軍的看法,都與各自所處的特定時代背景有關,都帶有很強的目的性。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和教材內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5分)(2)將兵者不一術,將將者兼用之,非可一律論也。(3分)14.對于行兵治軍之道,司馬遷、司馬光、王夫之看法不一,請根據材料簡要概括。(5分)(二)古代詩歌鑒賞(本題共2小題,共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賀鑄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頭兩句直抒胸臆,寫詞人重回蘇州經過閶門時,想起了已長眠地下的妻子,悲從中來。B.三、四句使詞人孑身獨存的苦狀、寂寞之情,溢于言表,形象地刻畫出了詞人的孤獨與凄涼。C.“原上草,露初晞”兩句指原上草葉枯萎,露珠晶瑩,營造了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寓含濃濃的哀思。D.“誰復挑燈夜補衣”,昔日妻子挑燈補衣的情景歷歷在目,卻再難重見。平實的意象表現了妻子的賢惠、勤勞以及伉儷間的相濡以沫。16.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夢記》和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堪稱古代悼亡篇章中的雙璧,同以真摯、沉痛見稱。試分析這兩首詞在表達技巧上的相同之處。(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青年擔當著國家社會興盛的重任,既要有弘大志向,也要有堅毅品質,應當以《論語·泰伯》中曾子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2)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寫“月升”,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月落”,景中含情,首尾圓合,構思巧妙。(3)古人面對自己頭發顏色的變化,常會流露復雜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不知何時起,長江以南地區多了一種樹,它們長在河邊湖里,甚至在半人多深的水里泡著也無所畏懼。泡水部分的樹干還會被“泡腫”,像一個個啤酒瓶栽在湖里。(甲)。它的葉子呈扁平條形,在小枝上二列排開。兩列小葉正好排成整齊的羽毛狀,平時低眉順目地半垂著,冷天枝葉脫落,到地上就成了浪漫的“落羽”。別看“落羽杉”名字形象又頗有古韻,個中卻有一段曲折。其實“杉”字古書里不常用,而是寫作“煔”,用來指杉科植物。只有民間用“杉”。到了21世紀,植物系統分類有了新發展,杉科植物都劃歸柏科統一管理,原來的杉科“戶口本”被銷毀,遭到“滅門”。那么要改叫“落羽柏”?不合適。嗨,名字嘛,身外之物,科學家明白就夠了。方才塵埃落定,就叫“落羽杉”。落羽杉是高大的伴水生樹木,在原產地可高達50米以上,樹齡甚至可以達兩千六百多歲。這其實挺矛盾的——樹高又泡著水,(乙)?落羽杉也發愁啊,為了長得結實,它們在根基上煞費苦心。①長在岸邊的落羽杉會在離主干不遠的地方長出一些根,②突出地面,③還經常拐個彎,④科學家叫它們“膝狀根”。⑤關于膝狀根的用途,⑥科學家有兩個猜測———支持和呼吸。⑦近水的土壤不易透氣,⑧還經常被淹,⑨落羽杉伸出些根來喘氣也是無奈之舉。這些根支持著不只一棵樹,它們密密麻麻連接成網,彼此牽絆。在美洲遭遇颶風時,這些高大的樹木能逃過災害,膝狀根A。除了膝狀根和“啤酒肚”,落羽杉的葉子也是一大景觀。落羽杉葉密而枝疏,柔軟有序,既不像柳樹雜亂,也不像松柏密不透風,真得說濃淡相宜。春天的落羽杉枝葉新繁,色澤黃綠,清晨看去尤其可愛。到夏天變成濃綠,透著清凈。秋天滿樹銅黃,映在水上,一望過去秋意簌簌。秋末,金黃會變成火紅。不是修辭,真的是火紅,很多紅葉品種在落羽杉面前也都B。18.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19.文中第三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21.有評論認為文中畫橫線處夸大事實,影響讀者理解,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22.某植物園計劃為園內的落羽杉制作植物信息卡片,幫助游客了解落羽杉的特點。請根據以上材料,替落羽杉寫一段自我介紹,要求信息準確、語言流暢,不超過80個字。(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因人們對他的偏見而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壞小孩”。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鏡中我”效應,即一個人的自我認知往往是他人對自己看法的反映。對此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年級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3月份學情調研測試語文參考答案1.BB.“從內容和形式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錯。根據“就是‘道’,就是文以載道”可知蘇東坡稱贊韓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因為韓愈以“道”振興了文章(“文以載道”),而非從內容和形式上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CC.“直接孕育并塑造了中華文藝思想”錯。材料二第二段指出,中華文脈“直接孕育并塑造了中華文藝思想重視倫理道德、講求審美教化的傳統”,而非整個“中華文藝思想”。3.B材料一提到中華美學講求“托物言志、言簡意賅、形神兼備”。A.油畫通常更注重真實再現,而不是含蓄的意境。B.水墨畫作為中國傳統藝術形式,注重通過簡練的筆墨營造深遠意境(如留白、意象表達),并常以自然景物隱喻精神追求(如梅、蘭、竹、菊象征高潔品格),完全契合上述特征。C.流行音樂可能更偏向于現代和西方的影響,不太符合傳統的中華美學精神。D.西方古典音樂更偏向西方或現代藝術風格。4.①排比:第一段在列舉中華文脈對中華文藝創作的影響時,使用了排比句式,如列舉上古神話的抗爭意識、《詩經》與漢樂府的民本情懷等,使論述更加全面、有力,同時也增強了論證的氣勢。②引用:引用范仲淹、龔自珍等人的詩句,既寫出了中華文脈對作家、藝術家的影響,論述更加具體,同時又富有文采和感染力。5.①文藝創作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②文藝創作要傳承中華美學精神,展現中華審美風范。③文藝創作要促進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6.AB項“膽小怕事”錯;C項“生活態度消極”錯;D項“父親慶幸”錯。7.DD項“蕭索”的氛圍錯。8.①角巴隨意指派桑杰帶路,父親因此與桑杰一家結緣;

②野馬灘沖突與洪水突襲,看似意外,實則推動父親與賽毛建立生死情誼;

③賽毛救父、桑杰一家扎根西部,最終促成漢藏三代融合,體現偶然事件串聯成必然的命運軌跡。(評分細則:答對1點給1分,答對兩點給3分,答對3點滿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給分。)9.①賽毛的悲歌與送別歌通過歌詞內容(如“苦日子的眼淚”“祈求雪山大地”)展現其隱忍善良的性格及對父親的關切。②歌詞的悲涼曲調和送別時的緊張氛圍渲染了草原的蒼涼與危機前的復雜情感,強化了文本的情感張力。③賽毛的送別歌中“吹來一陣清涼風”為后續洪水救援埋下伏筆,悲歌的“前世冤孽”暗示草原歷史矛盾,推動情節自然轉折。④民歌形式融入敘事凸顯藏族文化特色(如“糌粑”“雪山”),并通過漢藏語言交融象征文化融合,深化建設西部的宏大主題。(評分細則:每點2分,答對3點即滿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給分。)10.BEG句意:李廣的軍隊不設置巡邏士兵敲擊刁斗來防衛自身,將軍府署簡化公文簿冊的繁瑣事務,甚至減少偵察兵的部署,但軍隊卻從未因此遭遇敵人的侵害。11.BB.“用法不相同”錯誤。貴,意動用法,以...為貴,看重。句意:不看重稀貴之物。12.C解析:王夫之認為三代后農民不能為兵,治軍應“簡易以為之本”,而非“必須嚴格”。13.(1)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5分)譯文:李廣治兵簡便易行,然而敵人如果突然進犯他,他就無法阻擋了。而他的士卒也安逸快樂,都愿意為他拼死。(得分點:“卒”,同“猝”,突然;“佚樂”,安逸快樂;“咸”,都;“無以”,沒用辦法;語意通順。)(2)將兵者不一術,將將者兼用之,非可一律論也。譯文:統率士兵的方法不只有一種,統率將領的人需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不能一概而論。(得分點:每一句1分。)①司馬遷尊崇李廣的寬簡治軍方式(1分)。②推崇程不識的嚴謹治軍,認為其方法雖無大功但穩妥(1分);批評李廣的寬簡治軍風險大,易導致敗亡(1分)。③王夫之則辯證分析二者優劣,強調用兵需因時制宜,靈活變通(1分),并強調寬簡為治軍之本(1分)。參考譯文:材料一:左右近臣都認為李廣是名將,于是李廣由上郡太守調任未央宮的禁衛軍長官,程不識也來任長樂宮的禁衛軍長官。程不識和李廣從前都任邊郡太守并兼管軍隊駐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時候,李廣行軍沒有嚴格的隊列和陣勢,靠近水豐草茂的地方駐扎軍隊,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衛,幕府簡化各種文書簿冊,但他遠遠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過危險。程不識對隊伍的編制、行軍隊列、駐營陣勢等要求很嚴格,夜里打更,文書軍吏處理考績等公文簿冊都很清楚明白,軍隊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險。程不識說:李廣治兵簡便易行,然而敵人如果突然進犯他,他就無法阻擋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樂,都甘心為他拼死。我的軍隊雖然軍務紛繁忙亂,但是敵人也不敢侵犯我。那時漢朝邊郡的李廣、程不識都是名將,但是匈奴人害怕李廣的謀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隨李廣而以跟隨程不識為苦。材料二:太史公司馬遷說:“匈奴人畏懼李廣的膽略,士兵們也樂于跟隨李廣而苦于受程不識指揮。”司馬光則說:“效法程不識,即使沒有功勞也不至于失敗;效法李廣,則很少有不敗亡的。”這兩種說法都是片面、偏頗的議論。用武力平定天下的人中,有的善于統領士兵,有的善于統帥將領。做將軍的,有人長于進攻,有人長于防守,有的善于統帥大部隊,有的善于帶領小部隊。程不識端正軍隊紀律,要求軍營中夜晚敲擊刁斗巡更來防止意外,整理軍中的賬簿使其清楚無誤,這是守兵之將。李廣治軍寬松簡易,使士卒人人得以自便,這是攻兵之將。隊伍編制嚴整,偵察警戒周詳細密,這是統帥大軍之道;不用擊刁斗來示警,軍中文書簡約,這是統帥小部隊之道。隊伍整齊嚴謹地去進攻敵人,則敵人容易觀察到其動靜而往往無法取得戰功。作風簡易的部隊如果要防守,則敵人會發現其漏洞而逼近攻打。以寬簡的作風統帥大軍,則會因指揮不靈而導致軍隊容易潰散。以嚴謹的作風統帥小部隊,則會因過分拘泥束縛自己而遭受失敗。所以,李廣和程不識各自有一方面的長處,而勝敗的關鍵在于統帥將領的人身上。統兵之法各有不同,統帥將領的人應當兼采眾長,不可以拘泥于一種方法,一概而論。君主,當然是統帥將領的人。大將,則既統率士兵又兼統將領。三代以后,農民不能當兵,這樣,將領所統帥的士兵,基本上都不是孝子順孫,如果不用寬簡的方式駕馭他們,使他們樂于聽從,就根本沒有辦法使他們拼死報國。所以,治軍雖然要嚴整,卻必須以寬簡作為根本。這與春秋列國時期馳騁不超出規定界限、追逐潰軍不逾越疆界、召集農民充當士卒、晚上解下鎧甲而第二天早上就可以相互往來、對壞人壞事可以依法相互檢舉、只要沒有疏漏就可以鞏固防御的情況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在防守時嚴謹,在進攻時簡易,約束其放縱而去除令士卒叫苦的規定,其中自有權衡的奧妙,難道可以尊奉單一的一種方法為正道而死守著不放嗎?班超用寬簡的方式控制了西域三十六國的命脈,他的兒子班勇仿效其父的做法也取得了威名。諸葛亮以嚴治軍,而司馬懿不敢進攻,姜維效仿諸葛亮結果卻遭到失敗。古今方法不同,攻守形勢不同,鄰國、四方各族以及盜賊為敵的情況也不同。司馬遷尊崇李廣而貶低程不識,是針對漢朝出塞攻打匈奴說的。司馬光的說法,好像也是高坐在朝堂、舞文弄墨以遙控朝廷以外事務的見解啊!15.CC."指原上草葉枯萎,露珠晶瑩”錯誤,"原上草,露初晞”,意思是原野里綠草嫩葉上的露珠剛剛被曬干。16.①虛實結合。蘇詞的上片是寫實,寫盡了詞人的相思之苦;下片一開始由現實進入夢境,最后一句又從夢中回到現實,表達了詞人無法與亡妻相見的徹底的絕望。賀詞由實入虛,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悵惘。②細節描寫。蘇詞“小軒窗,正梳妝”,通過妻子梳妝的場景,重現往日溫馨,細節真實動人。賀詞“誰復挑燈夜補衣”,選取妻子補衣的生活細節,以小見大,展現平凡中的深情;如蘇詞中“小軒窗,正梳妝”,賀詞“空床臥聽南窗雨”。③借景抒情。如蘇詞的“明月夜,短松岡”,賀詞的“原上草,露初晞”,作者觸景生情,抒發了追懷之痛。④比喻。蘇詞的“鬢如霜”,把鬢發比作寒霜,把自己的辛苦遭逢與對亡妻的思念交融在一起。賀詞上片以連理樹的半死、雙棲鳥的失伴來比喻自己的喪偶,刻畫出作者的孤寂、傷悲。評分要點:每點2分,答對3點即滿分,需結合具體詞句分析。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給分。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2)海上明月共潮生落月搖情滿江樹(3)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18.甲:這種樹就是落羽杉。(2分)乙:能長得結實嗎?(2分)19.②,修改為“這些根突出地面”(2分)⑥,修改為“科學家有兩個猜測————呼吸和支持”(2分)20.A.功不可沒(1分)B.自愧不如/甘拜下風/自嘆不如(1分)21.【參考示例】①“戶口本”“滅門”使用了雙引號,表示這個詞有特殊含義,形象生動,詼諧幽默;②“戶口本”被銷毀、“滅門”兩處采用比喻手法,指杉科這一植物門類被取消(不再有杉科這植物分類),形象生動,便于理解;③本句與前文的“杉科植物都劃歸柏科統一管理”句意一致,并未夸大事實,采用修辭手法更有利于讀者理解。(【評分參考】每點2分,答滿兩點得4分)22.【參考示例】我叫落羽杉,是一種柏科植物。我有會被水“泡腫”的“啤酒肚”和突出地面的膝狀根,還有排列似羽毛的葉子,隨季節變換顏色,冷天掉落猶如“落羽”。【評分參考】第一人稱1分,柏科植物1分,每個特點1分,提到2點給2分:落羽1分,膝狀根和“啤酒肚”1分、隨季節變換顏色的葉子1。超過字數扣1分,有語病扣1分。(60分)根據2024年全國新課標卷作文評分細則賦分。材料解讀:本作文題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材料、引導語和寫作要求。(一)對材料的理解本次作文材料較為簡單,在審題時,仍需從關鍵詞和及其之間的關系入手,分析“一個人的自我認知往往是他人對自己看法的反映”這個命題的正確性。在立意時,可以結合具體的歷史事件、人物故事或當代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論述。1.關鍵詞提取:“自我認知”:指個體對自己的心理、行為、性格等各方面的認識和評價,是一個人對自身存在狀態的主觀理解。它包含對自己生理狀況(如身高、體重等)、心理特征(如性格、能力等)以及自己與周圍關系(如與他人的親疏、在群體中的位置等)的認知。自我認知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會隨著個人經歷、成長環境等因素不斷變化和發展。“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指周圍人(如家人、朋友、同事等)基于與個體的接觸和互動,對個體形成的觀點、評價和印象。他人的看法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個體的行為表現、言語表達、外貌形象等,也會受到他人自身的價值觀、認知水平、情感傾向等因素的干擾,具有主觀性和多樣性。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反映”:在這里表示一種映射、映照的關系,意味著自我認知會受到他人看法的影響,他人的看法如同鏡子一樣,個體通過這面“鏡子”來認識自己。個體往往會根據他人對自己的態度、評價等信息,來調整和形成對自己的認知。比如,若他人經常贊揚一個人很有責任心,這個人可能就會認為自己在責任心方面表現出色,從而將“有責任心”納入自我認知中。“往往是”:表示概率性和傾向性。“往往是”說明一個人的自我認知與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之間存在著較高的關聯概率,但不是絕對的、必然的聯系。它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自我認知會受到他人看法的影響,呈現出與他人看法相呼應的情況,但不排除存在特殊情況或個體差異,即有些時候自我認知可能并不完全取決于他人的看法。體現普遍性與一般性意味著這種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一般性規律,是一種常見的、普遍存在的情況。在社會交往和個人成長過程中,人們普遍會通過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他人的看法在自我認知的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理和社會現象。預留靈活性和可變性為自我認知的形成機制保留了一定的靈活性和可變性。它承認除了他人看法外,還有其他因素可能會影響自我認知,如個人的內在體驗、自我反思、過去的經歷等。也就是說,雖然他人看法對自我認知有重要影響,但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自我認知可能會因為其他因素的作用而與他人看法有所不同。需要考慮個體的差異性。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受他人看法影響,而有些人則更獨立,自我認知更多來自內部反思。這意味著這個觀點在某些情況下成立,但并非普遍適用。(二)對引導語的理解“對此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這個指令要求你所有的體驗或思考必須從“材料”中這句話引出。“你”提示我們要有身份融入意識。“感悟”指基于個人實際生活的角度所產生的體會。“思考”,指由此及彼的具體或抽象延伸,能從材料關聯到相關的理論、觀點或具體事例、現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