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50萬噸瀝青砼生產線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_第1頁
年產50萬噸瀝青砼生產線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_第2頁
年產50萬噸瀝青砼生產線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_第3頁
年產50萬噸瀝青砼生產線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_第4頁
年產50萬噸瀝青砼生產線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建設項目名稱年產50萬噸瀝青砼生產線擴建項目項目代碼2405-340302-04-01-541800建設單位聯系人譚曙光聯系方設地點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區中環線與鳳安路交叉口地理坐標經度:117度28分21.000秒,32度53分55.762秒國民經濟行業類別C3099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建設項目行業類別60耐火材料制品制造;石墨及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建設性質□新建(遷建)□擴建?擴建□擴建建設項目申報情形R首次申報項目□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重大變動重新報批項目項目審批(核準/備案)部門(選填)龍子湖區發改委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文號(選填)/總投資(萬元)1500環保投資(萬元)56環保投資占比(%)3.73施工工期12是否開工建設R否£是:0專項評價設置情況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污染影響類》,專項評價設置對照見下表。表1-1項目專項評價設置對照情況類別設置原則本項目專項評價大氣排放廢氣含有有毒有害污染物、二噁英、苯并[a]芘、氰化物、氯氣且廠界外500m范圍內有環境空氣保護目標的建設項目。本項目排放的廢氣污染物中含有有毒有害污染物苯并[a]芘,但項目500m范圍內無環境空氣保護目標。否地表水新增工業廢水直排建設項目(槽罐車外送污水處理廠的除外);新增廢水直排的污水集中處理廠。項目無工業廢水排放否環境風險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險物質存儲量超過臨界量的建設項目。項目Q值<1否生態取水口下游500米范圍內有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的新增河道取水的污染類建設項目。不涉及否海洋直接向海排放污染物的海洋工程建設項目。不涉及否由上表分析,本項目無需進行專項評價。規劃情況規劃名稱:《蚌埠市龍子湖區高鐵工貿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17-2030年)》審批機關:安徽省人民政府審批時間:2017年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情況規劃環評名稱:《蚌埠市龍子湖區高鐵工貿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機關:蚌埠市生態環境分局審查文件名稱及文號:《關于蚌埠市龍子湖區高鐵工貿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查意見的函》(蚌環許[2017]22號)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符合性分析1、與《蚌埠市龍子湖區高鐵工貿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17-2030年)》符合性分析《蚌埠市龍子湖區高鐵工貿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由蚌埠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規劃內容如下:規劃范圍:蚌埠市龍子湖區高鐵工貿園區規劃范圍為西至中環線、李樓路,南到東海大道、黃山大道,北至京滬鐵路線,東至蚌五泗高速公路、D-3路,規劃總用地面積約8.98平方公里。規劃期限:本次規劃期限為2017~2030年。主導產業:硅基新材料及配套產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食品等主導產業。主導產業布局:高鐵工貿園主導產業為硅基新材料及配套產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食品等。高鐵工貿園區以D-3路、東海大道、勝利路、鳳安路、LS1路、學苑路為分界線,劃分為七個功能板塊,其中四個產業區,一個綜合服務功能區,兩個生態區。D-3路以西,東海大道以北:以硅基新材料及配套產業、裝備制造為主導產業的產業區;D-3路以東,LS1路以西,東海大道以北:電力高壓走廊生態功能區;LS1路以東,勝利路以南,東海大道北:承擔現代物流、管理及居住服務功能的綜合服務區;LS1路以東,勝利路以北:以硅基新材料及配套產業、電子信息、食品為主導產業的產業區;D-3路以西,東海大道以南,鳳安路以北:以硅基新材料及配套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產業區;D-3路以西,鳳安路以南,學苑路以北:垃圾填埋場防護綠地生態功能區;D-3路以西,學苑路以南,黃山大道以北:以硅基新材料及配套產業、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為主導產業的產業區。功能定位:以發展硅基新材料及配套產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食品為主導產業的環境優美、工業發達、居住舒適、交通便捷的現代化園區。園區類型:綜合功能型高鐵工貿園區。本項目位于“D-3路以西”功能板塊,鳳安路以南,學苑路以北,本項目屬于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項目位于安徽水利嘉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用地性質屬于工業用地。項目建設符合《蚌埠市龍子湖區高鐵工貿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與《蚌埠市龍子湖區高鐵工貿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查意見的函》符合性分析本項目位于蚌埠市龍子湖區高鐵工貿園蚌埠市旺能生態環保有限公司旁,屬于蚌埠市龍子湖區高鐵工貿園區,本項目與蚌埠市龍子湖區高鐵工貿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查意見的相符性分析見表1-2。表1-2本項目與規劃環評審查意見相符性分析規劃要求本項目情況相符性強化水資源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積極推進企業間、內的水資源梯級利用和企業用水總量控制,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嚴禁建設國家明令禁止的項目,嚴格控制高耗水、高耗能、污水排放量大的項目建設;已建和擬入駐建設項目應嚴格執行水環境保護相關標準和要求。本項目廢水經廠內污水站處理達到蚌埠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接管標準后,接管蚌埠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本項目廢水排放量為43.2t/a,不屬于規劃中的高耗水、高耗能、污水排放量大的項目。區域地表水體淮河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Ⅲ類標準。符合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規劃。以國家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目錄》為依據,合理優化規劃區域中工業集中區的主導產業,完善產業定位,合理功能區和布局,并注重與周邊工業園區錯位發展,充分考慮與區域內主導產業的互補,優先發展主導產業,限制非主導產業項目建設。入駐項目要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裝備,采用高水平的污染防治措施。清潔生產水平現階段要按國內先進水平要求,并逐步提高,最大限度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強度。建立并實施不符合規劃、產業準入和環保準入條件項目的退出機制。本項目屬于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項目采用了成熟的生產工藝和裝備,各類污染物均可達標排放,項目生產廢水經污水站處理達標后接管蚌埠市第二污水處理廠。經清潔生產水平分析,本項目清潔生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本項目屬于環保設施建設,因此符合項目準入機制。符合堅持環保優先原則,強化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區內的污水應做到全收集,全處理,污水依托楊臺子污水處理廠處理。落實各項水環境保護措施,確保區域開發建設不降低地表水環境和水體功能。全面落實《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蚌埠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各項要求,禁止新建燃煤鍋爐,2017年底前淘汰現有小型燃煤鍋爐,做好規劃區域建設的水土保持工作。項目廢水處理達標后接管蚌埠市第二污水處理廠(蚌埠市楊臺子污水處理廠)。項目所在區域地表水體淮河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Ⅲ類標準。本項目瀝青等加熱過程采取天然氣供熱,設置天然氣低氮燃燒器。符合加強各類固體廢物的收集和處理處置。生活垃圾應集中收集后送環衛部門妥善處理;危險廢物按有關規定安全收集、暫存、處置。確定專人對危險廢物進行管理,建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臺賬和信息檔案,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項目產生的危險廢物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置;生活垃圾擬委托環衛部門清運處理;一般固廢外售或委托處置。企業確定了專人對危險廢物進行管理,并建立了危險廢物環境管理臺賬和信息檔案,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符合建立健全規劃區域環境監控體系。規劃區域內企業要按照有關規范要求,開展日常環境監控工作,建設完善的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控體系,并與環保部門實現聯網。企業定期開展日常環境監控工作。符合其他符合性分析1、產業政策符合性項目為C3099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項目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中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可視為允許類,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項目已經在蚌埠市龍子湖區發展改革委備案,項目編碼:2405-340302-04-01-541800,因此,項目建設符合國家及地方的產業政策。2、與周邊環境相容性分析本項目周邊企業主要為蚌埠旺能生態環保有限公司、臺嘉蚌埠玻璃纖維有限公司、安徽徽玻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化機有限公司以及蚌埠市生活垃圾填埋場、蚌埠綠色動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等企業。根據調查,項目用地范圍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廠址周邊500m范圍內無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生態環境敏感區。項目營運期產生的廢氣、廢水、噪聲等污染物經治理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均較小,總體上來說與周邊環境相容。3、與《安徽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方案》相符性分析表1-2項目與《安徽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方案》符合性分析實施方案要求項目情況相符性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新擴建項目嚴格落實國家產業規劃、產業政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規劃環評、項目環評、節能審查、產能置換、重點污染物總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區域削減、碳排放達峰目標等相關要求原則上采用清潔運輸方式。實施“高污染、高耗能”項目部門聯審,源頭管控低水平項目上馬。制定實施安徽省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嚴格落實產能置換要求,不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被置換產能及其配套設施關停后,新建項目方可投產。本項目為C3099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對照《安徽省“兩高”項目管理目錄(試行)》,不屬于“兩高”項目。項目配備有先進的環保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相符有序推動落后產能淘汰。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綜合運用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要求,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逐步退出限制類涉氣行業工藝和裝備。有序推動生產設施老舊、工藝水平落后、環境管理水平低下的獨立焦化、燒結、球團、熱軋企業和落后煤炭洗選企業退出市場。逐步淘汰步進式燒結機和球團豎爐以及半封閉式硅錳合金鎳鐵、高碳鉻鐵、高碳錳鐵電爐。嚴禁違規新增鋼鐵、水泥(熟料)、焦化、電解鋁、平板玻璃(不含光伏壓延玻璃)產能。鼓勵鋼鐵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到2025年,短流程煉鋼產量占比達15%。本項目為C3099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不新增鋼鐵、水泥(熟料)、焦化、電解鋁、平板玻璃(不含光伏壓延玻璃)產能。相符推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產業健康發展。深化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雙招雙引”,在低(無)VOCs含量原輔材料生產和使用、VOCs污染治理、超低排放、環境和大氣成分監測等領域支持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招標投標領域優化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行動,系統治理環保領域低價低質中標亂象,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本項目為C3099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不使用含有VOCs的原輔料。相符推動工業爐密清潔能源替代。有序推進工業領域電能替代,提高電氣化水平,推動大用戶直供氣,降低供氣成本。重點區域不再新增燃料類煤氣發生爐,新擴建加熱爐、熱處理爐干燥爐、熔化爐原則上采用清潔低碳能源。燃料類煤氣發生爐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或因地制宜采取園區(集群)集中供氣、分散使用方式。逐步淘汰固定床間歇式煤氣發生爐,鼓勵現有煤氣發生爐“小改大”。安全穩妥推進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業爐窯改用工業余熱、電能、天然氣等,推動石油焦、重油等高污染燃料逐步替代。項目烘干過程使用天然氣導熱油爐。相符根據上表可知,本項目建設符合《安徽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方案》要求。4、與《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相符性分析表1-5與《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相符性分析條例內容本項目情況符合性禁止在淮河流域新建化學制漿造紙企業和印染、制革、化工、電鍍、釀造等污染嚴重的小型企業。嚴格限制在淮河流域新建印染、制革、化工、電鍍、釀造等大中型項目或者其他污染嚴重的項目;建設該類項目的,應當事前征得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并按照規定辦理有關手續。本項目屬于C3099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不屬于化學制漿造紙企業和印染、制革、化工、電鍍、釀造等污染嚴重的小型企業,也不屬于印染、制革、化工、電鍍、釀造等大中型項目或者其他污染嚴重的項目。符合新建、擴建、擴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其他水上設施,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的水污染防治設施,應當符合經批準或者備案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本項目廢水為員工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與生產廢水一同接管蚌埠市第二污水處理廠處理。符合新建項目的選址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避開飲用水水源地和對環境有特殊要求的功能區。本項目在蚌埠市龍子湖區高鐵工貿園區,符合蚌埠市龍子湖區總體規劃。符合禁止下列行為:向水體排放或者傾倒油類、酸液、堿液和其他有毒有害液體;在水體中清洗裝貯過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車輛、船舶和容器;向水體排放、傾倒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可溶性劇毒廢液或者將上述物質直接埋入地下;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和其他廢棄物;在河流、湖泊、運河、渠道、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岸坡堆放、貯存固體廢棄物和其他污染物;引進不符合國家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項目產生的危險廢物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置;生活垃圾擬委托環衛部門清運處理;一般固廢外售或委托處置。符合本項目選址位于蚌埠市龍子湖區高鐵工貿園區,用地屬于工業用地,符合蚌埠市龍子湖區高鐵工貿園區規劃。擬建項目廢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進入蚌埠市第二污水處理廠處理。各類固體廢物均不隨意處置,不外排。因此本項目符合《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要求。5、“三線一單”相符性分析(1)生態保護紅線對照《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布安徽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知》(皖政秘〔2018〕120號)和《蚌埠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項目所在地不在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本項目與生態紅線位置關系圖見附圖2。(2)環境質量底線及分區管控①環境質量底線根據蚌埠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2023年蚌埠市生態環境質量概況》的數據,2023年度,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95,同比改善幅度為1.2%。項目所在區域基本污染物中SO2、NO2、PM10年平均質量濃度、CO24小時平均質量濃度、O3日最大8小時平均質量濃度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PM2.5年平均質量濃度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故項目所在地區屬于環境空氣質量不達標區。項目特征因子TSP引用監測數據能夠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濃度限值要求。根據《2023年蚌埠市生態環境質量概況》,蚌埠閘上、沫河口2個斷面水質類別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標準;黃盆窯、新城、晶源水務取水口3個斷面水質與懷洪新河取水口、懷洪新河固鎮、新開沱河閘、窯河入淮口4個斷面水質類別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標準,水質狀況良好;項目廢水受納水體淮河水質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標準,水質狀況良好。噪聲監測結果表明,項目廠界噪聲值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3類和4類標準。本項目廢氣、廢水、噪聲、固廢均得到合理處置,不會突破項目所在地的環境質量底線。因此,項目的建設符合環境質量底線要求。②分區管控對照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的安徽省“三線一單”公眾服務平臺(56:1509/ah/public/#/home),經與“三線一單”成果數據分析,本項目與1個環境管控單元存在交疊,其中優先保護類0個,重點管控類1個,一般管控類0個,環境管控單元編碼:ZH34030220024。圖1-1本項目與蚌埠市環境管控單元位置關系圖1)水環境管控分區根據蚌埠市水環境分區管控,本項目所在區域屬于一般管控區。表1-1與水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的協調性分析管控單元分類環境管控要求協調性分析一般管控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蚌埠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對一般管控區實施管控。項目不涉及飲用水水源地和對環境有特殊要求的功能區;運營期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進入蚌埠市第二污水處理廠處理,初期雨水沉淀后用于現有項目混料用水。2)大氣環境管控分區根據蚌埠市大氣環境分區管控,本項目所在區域屬于重點管控區。表2.7-9與大氣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的協調性分析管控單元分類環境管控要求協調性分析重點管控區落實《“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安徽省“十四五”環境保護規劃》《蚌埠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的通知等要求,嚴格落實目標,加強環境監管,促進生態環境質量好轉。上年度PM2.5不達標城市新建、擴建和擴建項目大氣污染物實施“倍量替代”,執行特別排放標準的行業實施提標升級改造。項目產生廢氣采取相應措施后均能夠達標排放3)土壤環境管控分區根據土壤環境風險分區管控,本項目所在區域屬于一般防控區。表2.7-10與土壤環境風險分區管控要求的協調性分析管控單元分類環境管控要求協調性分析一般管控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安徽省“十四五”環境保護規劃》《安徽省重金屬污染防控工作方案》《蚌埠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蚌埠市土壤污染防治規劃(2021-2025年)》《蚌埠市“十四五”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規劃》《蚌埠市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要求及各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對一般管控區實施管控。企業固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分類收集、安全處置,企業將進一步加強對土壤的跟蹤管理和監控。(3)資源利用上線及分區管控(4)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本項目建設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不在《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2年版)》等負面清單中。項目的建設不違背安徽省生態功能區劃的要求,不會觸碰區域環境質量底線,且未列入蚌埠市生態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綜上所述,本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準、政策和規范等的要求。與《瀝青混合料拌合站建設規范》(DB34/T3679-2020)相符性分析表1-10與《瀝青混合料拌合站建設規范》(DB34/T3679-2020)符合性《瀝青混合料拌合站建設規范》(DB34/T3679-2020)本項目符合性基本規定瀝青混合料拌合站選址應符合城鎮總體規劃要求,統籌考慮安全、環保、經濟等因素,選址應遠離居民區、學校等環境敏感區,嚴禁靠近生活飲用水源地建設。項目周邊500m范圍內無居民區,學校等環境敏感區,周邊無飲用水源地。符合瀝青混合料拌合站應根據生產能力,結合地形、周圍環境、風向等因素進行合理布局及工業設計,以滿足安全、環保、質量等要求。項目廠區結合地形、周圍環竟、風向等因素進行合理布局及工業設計,滿足安全、環保、質量等要求符合瀝青混合料拌合站應設置洗車池、沉淀池等設施,對收集的雨、污水處理達標后排放。項目瀝青混合料拌合站應設置了洗車池、三級沉淀池等設施,洗車廢水沉淀后循環利用不外排。初期雨水依托現有初期雨水池,收集后循環利用不外排。符合拌合站應設置專用的進出大門和道路;瀝青混合料拌合站外圍應采用圍墻封閉,高度不低于2m。拌合站設置了專用的進出大門和道路;瀝青混合料拌合站外圍采用圍墻封閉,高度不低于2m。符合瀝青混合料拌合站應采用模塊封閉式結構或工廠封閉式結構。瀝青混合料拌合站采用工廠封閉式結構。符合集料倉集料應采用集料倉進行分類、分級儲存項目料倉分類、分級儲存符合集料倉地面應做硬化處理,并充分考慮排水,排水坡坡度不宜小于1.5%,宜向取料側排水。項目料倉地面做了硬化處理,并充分考慮排水,排水坡坡度不小于1.5%符合集料倉的空間尺度應滿足拌合站生產能力和運載工具的操作需求。共設置7個冷料倉庫,用于儲存砂石,并對區域進行全封閉。符合裝備及技術要求應配置冷料供給系統、烘干加熱系統、熱料輸送系統、篩分與存儲系統、瀝青加熱與存儲系統、粉料系統、計量系統、拌合系統、成品混合料系統、除塵和瀝青煙處理系統、電氣控制系統等。項目瀝青混合料拌合站配置冷料供給系統、烘干加熱系統、熱料輸送系統、瀝青加熱與存儲系統、粉料系統、計量系統、拌合系統、成品混合料系統、除塵和瀝青煙處理系統、電氣控制系統等。符合冷料供給系統:冷料供給系統應設置安全防護和緊急停車裝置。各冷料斗的供料量宜采用無級調節技術,每個冷料斗的底部宜裝有獨立的流量調節裝置。冷料供給系統中的冷料斗和集料提升系統的出料口應配置缺料、斷料檢測報警裝置。冷料供給系統的集料過濾篩處應配置降噪、抑塵、防漏料裝置。冷料供給系統的皮帶輸送機在其皮帶翻轉換向處應配備粘結料清除裝置。冷料斗應配備密封、除塵裝置。密封、除塵裝置應與裝載機的卸料過程實現聯動啟閉。冷料斗應采用多斗結構,其數量滿足瀝青混合料級配需求,且數量不少于3個;細集料料斗應裝有破拱裝置。冷料斗應進行節能、環保設計,宜采用下沉式結構。項目瀝青混合料拌合站冷料斗區采取密閉收集措施,并采取布袋除塵器進行除塵符合烘干加熱系統:烘干滾筒出料口與排氣口均應安裝測溫裝置,熱集料溫度允許誤差為士9.0℃。烘干滾筒、燃燒器和配套的鼓風機處應進行降噪處理。瀝青混合料拌合站燃燒器宜采用天然氣燃料,并且安裝低氮燃燒器,須設置專用的供氣管道與相關裝置,并配備專用的天然氣監控室。天然氣供給系統應符合GB50028和GB50251的規定。采用燃油的烘干加熱系統,其燃料罐布置應符合相應的安全距離規定。項目瀝青混合料拌合站燃燒器采取天然氣燃燒,并安裝低氮燃燒器。符合熱料輸送系統:熱集料提升機應符合JB/T392的規定,應完全密封,工作時不得漏料、揚塵,并設有張緊和防逆轉裝置,運轉平穩。熱集料提升機應采取隔熱、保溫措施。項目瀝青混合料拌合站熱料輸送系統采取全封閉措施符合瀝青加熱與存儲系統:瀝青罐應設置取樣口、液位指示器和溫度計。瀝青罐開口應采取防揮發擴散措施。瀝青存儲系統應配置瀝青煙氣收集裝置。瀝青加熱系統采用的導熱油爐應符合GB/T150的規定。瀝青在加熱、保溫過程中產生的煙氣,其處理宜采用組合式方法。烘干加熱系統工作時應對其進行回收利用;烘干加熱系統停止工作時,應通過煙氣處理系統處理后再排放,處理措施宜采用冷凝介質吸附、等離子、光氧催化、燃燒等方式或組合方式。項目瀝青混合料拌合站瀝青加熱、攪拌過程產生的廢氣采取電捕焦油器+二級活性炭吸附處理符合粉料系統:粉料罐應設有料位計和安全報警裝置。粉料罐應設有除塵裝置、通氣口及破拱裝置。采用氣壓送粉方式的粉料罐應設有安全閥和自動排氣降壓裝置。主除塵器回收的粉料宜采用粉料專用罐車運輸或采用濕法處理。濕法處理應設有廢水回收處理裝置,與廢水接觸的管道、設備需進行防腐處理。項目瀝青混合料拌合站粉料系統設有料位計,除塵器設置除塵裝置,除塵器回收的粉塵采取罐車運輸符合計量系統:計量系統應符合表1所列的靜態計量精度、動態計量精度規定,以保證混合料的生產質量。拌合樓計量控制系統的允許誤差標定應通過取樣分析進行調試,符合表2的要求。項目瀝青混合料拌合站計量系統能夠滿足靜態計量精度、動態計量精度規定,能夠保證混合料的生產質量符合拌和系統:攪拌缸在結構設計上要有利于混合料均勻拌合,可采用混合攪拌方式。攪拌缸應配備煙氣吸收裝置,并與煙氣處理系統相連通。拌合系統應設有添加劑投入口。項目瀝青混合料拌合站拌和系統按照要求設計。符合成品混合料系統:成品混合料倉應設置高料位指示器。成品混合料倉應配備保溫裝置。滿倉狀態時料倉內的瀝青混合料在12小時內溫度下降值不大于10°C。成品混合料卸料區下部的卸料高度不低于3.8m。成品混合料卸料區應在卸料時采取密閉負壓措施,且應與運輸車輛進出實現聯動。卸料口應配置煙氣吸收裝置。吸收的煙氣在燃燒器工作時應進行二次燃燒利用;燃燒器停止工作時應處理后再排放,處理措施可采用冷凝。介質吸附、等離子、光氧催化、燃燒等方式或組合方式。項目瀝青混合料拌合站成品混合料系統卸料口設施收集裝置,采取電捕焦油器+二級活性炭吸附處理除塵和煙氣處理系統:冷料輸送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應經過冷料除塵器收集、存儲、處理。冷料除塵器的引風機的風量和風壓應滿足瀝青攪拌設備最大生產能力要求,并具有調節裝置。烘干加熱系統冷料進口處應設置除塵裝置。主除塵器應具有高溫報警、超高溫保護和負壓檢測裝置,入口應安裝測溫裝置。除塵系統的引風機周圍須采用隔音、防震裝置,出口處須配備消音裝置。除塵系統的粉塵處理宜采用加濕攪拌處理或采用專用儲存設備存儲,并回收利用。主除塵器除塵布袋的厚度、纖維的松緊度須符合除塵要求。主除塵器的煙氣處理措施可采用冷凝、介質吸附、等離子、光氧催化、燃燒等方式或組合方式。項目瀝青混合料拌合站除塵和煙氣處理系統按照要求設計,收集后采取采取電捕焦油器+二級活性炭吸附處理環境保護瀝青混合料拌合站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應符合表4規定。表中未列入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應符合GB16297的規定。表4大氣污染物及其限值大氣污染物監測分析方法與標準最高允許排放濃度(mg/m3)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二氧化硫HJ/T56HJ57HJ482HJ6292000.4氮氧化物HJ/T42HJ/T43HJ479HJ675HJ692HJ6932000.12顆粒物GB/T15432GB/T16157HJ836301.0苯并【a】芘HJ/T40HJ646HJ647HJ9560.00030.000008瀝青煙HJ/T4420生產設備不得有明顯的無組織排放存在煙氣黑度(格林曼級)HJ/T398≤1-本項目環評按照現行環保部門要求規定企業廢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項目進料、輸送、清潔粉塵礦粉筒倉呼吸粉塵,瀝青攪拌、加熱、成品瀝青卸料及瀝青儲罐呼吸工序產生的苯并【a】芘及非甲烷總烴有組織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二級標準要求;瀝青攪拌、加熱及成品瀝青卸料工序產生的瀝青煙有組織排放執行《瀝青混合料拌合站建設規范》(DB34/T3679-2020)表4中相關限值要求;天然氣燃燒產生的SO2及顆粒物有組織排放執行《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表3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要求;氮氧化物執行《安徽省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任務》中“城市建成區燃氣鍋爐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高于50mg/m3”要求;顆粒物、瀝青煙、苯并【a】芘及非甲烷總烴廠界無組織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無組織排放限值要求:非甲烷總烴廠房外無組織排放執行《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2019)表A.1排放限值要求。瀝青混合料拌合站廢水排放限值應符合GB8978的規定,排入城鎮或工業污水處理廠的應符合接管要求。項目無生產廢水外排,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中三級標準及蚌埠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接管標準后接污水管網進入蚌埠市第二污水處理廠瀝青混合料拌合站廠界噪聲限值應符合GB12348的規定。項目期噪聲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表1中的3類標準瀝青混合料拌合站有組織排放的排氣筒高度一般不低于15m。項目排氣筒高度均為15m。7、與《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及管理技術規程》(DB34/T3947-2021)相符性分析表1-11與《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及管理技術規程》(DB34/T3947-2021)符合性《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及管理技術規程》(DB34/T3947-2021)本項目情況符合性新建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必須在建設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環保設施及污染防治設施應驗收合格后,主體工程方可投入生產或使用。本項目為擴建項目,正在辦理環境影響評價符合廠區配套建設的環保設施與生產設施應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項目實行三同時符合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應采取技術措施,配置相應設備控制粉塵、廢漿、廢水、廢氣、噪聲等排放,并將生產過程產生的液體和固體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利用。項目廢氣、廢水、噪聲及固廢均采取有效措施符合預拌混凝土生產廠址應符合規劃、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要求。項目廠址符合規劃、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要求符合廠區內的生產區、辦公區和生活區應分區布置,并采取隔離措施,降低生產區對生活區和辦公區的環境影響。廠界周邊應設置圍墻,圍墻四周內側、生活區、辦公區內未硬化的空地應進行綠化、美化。項目生產區、辦公區和生活區分區布置,廠界周邊設置圍墻符合廠區內道路及生產作業區的地面應硬化,其功能應滿足生產和運輸要求,且應保持清潔。廠區內道路及生產作業區的地面已硬化,其功能滿足生產和運輸要求,且保持清潔。符合廠區內應設置生產性固體廢棄物存放處,實現分類存放集中處理。廠區內設置一般固廢暫存間及危廢暫存間。符合廠區出入口應有車輛沖洗裝置。應配備運輸車輛清洗設施,保持車輛清潔。廠區出入口設置車輛沖洗裝置。符合原材料儲運、混凝土生產、設備清洗、廢棄混凝土循環利用等工藝設施應科學合理,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按要求設置符合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選用設備、設施應符合《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及管理技術規程》GJ/T328的規定。應選用技術先進低噪音、低能耗、低排放的儲存、運輸、攪拌和試驗設備。企業設備、設施符合《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及管理技術規程》GJ/T328的規定。符合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應建立設備、設施技術檔案。除塵清洗及循環利用等設備、設施應與預拌混凝土生產能力相匹配且應定期進行維護、保養,保持正常運行狀態。按要求設置符合粉料吹風口、收塵器、攪拌樓計量層、混凝土裝料區、運輸車清洗區等重點污染部位,應安裝視頻監控裝置,并制定專項清潔管理和處置措施。項目擬在粉料吹風口、收塵器、攪拌樓計量層、混凝土裝料區、運輸車清洗區安裝視頻監控符合粉料倉頂部應設置收塵裝置,單料倉收塵器過濾面積不應低于24m2。收塵系統設置在地面時應設置反吹裝置。收塵裝置設在粉料倉頂部的,應設置人員走梯,確保安全。粉料倉頂自帶收塵裝置,按要求設置符合粉料倉應標識清晰并配備料位控制系統。料位以重量顯示料位控制系統顯示部分裝置位置應便于上料人員操作控制。粉料倉內的粉料達到設定的重量時,應自動報警。料位控制系統應定期檢查維護,粉料倉頂部(含除塵裝置)應保持清潔,不得積塵。粉料倉設置自動報警器符合骨料堆場應采用封閉式管理,骨料堆場進出口的寬度及大小應適于作業設備及運輸車輛通行。不同規格骨料堆場應建設分倉擋隔墻,并宜設置排水溝。骨料堆場封閉,按要求設置符合骨料堆場的設計和施工應滿足安全要求,骨料堆場周邊墻高宜不低于7m,墻體不得鏤空,骨料堆場頂部中心距地面高度宜不小于10m。骨料堆場周邊圍墻高度9米,骨料堆場頂部中心距地面高度宜12米符合骨料棚及配料倉應安裝水霧噴淋系統,車輛進出口應設置降塵裝置(如簾擋、噴淋等)。骨料棚以及配料倉安裝了水霧噴淋系統符合粉料應采用電動螺桿式壓縮機氣力輸送,吹風管應采用硬式密閉接口,接口應牢固可靠,不得泄漏。粉料倉吹風過程中散裝運輸車應將其安全閥吹灰的壓力限制在0.2MPa以下。電動螺桿式空氣壓縮機應放置于封閉場所,采取吸音、隔音措施。本項目設計采取電動螺桿式壓縮機進行粉料輸送,且設置在封閉車間內符合骨料輸送皮帶走廊及皮帶機卸料處應封閉嚴密,下料斗上部應設置收塵裝置。皮帶輸送機及走廊封閉,下料斗上部安裝收塵裝置符合骨料堆場與配料設施應整體封閉,骨料傳輸皮帶機與生產主機樓包括粉料筒倉應整體封閉,防止粉塵播散。骨料堆場及配料設施整體封閉,骨料傳輸皮帶機與生產主機樓包括粉料筒倉整體封閉符合骨料堆場、卸料區、車輛進出口及骨料配料設施應有降塵抑塵設施設備。骨料宜采用布料機卸料、配料,并應在室內完成。下料點應采取噴淋或其他抑塵措施。骨料堆場、卸料區、車輛進出口及骨料配料設施下料點均采取噴淋措施符合攪拌站(樓)主體二層及以上部分應實施封閉。主機樓內應保持清潔,不得揚塵。主機樓攪拌層和稱量層應安裝沖洗設備,沖洗產生的廢水應收集再利用。攪拌站實施封閉,按要求設置,沖洗產生的廢水循環利用不外排符合攪拌主機、骨料集料倉及粉料筒倉應安裝強制式除塵脈沖清理設備,濾芯宜采用專用除塵布袋,除塵機宜安裝用于判斷濾芯使用有效性的壓力感應設備。螺旋機與秤體軟連接應采用專用除塵布袋。除塵設備必須保持正常使用狀態,濾芯、除塵布袋等易損部件必須定期保養、更換。攪拌主機、骨料集料倉及粉料筒倉設置布袋除塵裝置符合攪拌主機除與各類材料秤體和除塵設備連接口外,不應有其他通向大氣的出口。粉料筒倉除吹灰管、除塵設備以及壓力安全閥出口外,不應有其他通向廠房外界大氣的出口。按要求設置符合道路及硬化地面必須保持完好、清潔,車輛在行駛時不得產生可見揚塵。應配備灑水車輛,宜選用酒水、沖洗、吸塵功能專業保潔車輛。道路設置硬化,配備灑水車輛符合8、與《建筑工程施工和預拌混凝土生產揚塵污染防治標準(試行)》相符性分析表1-12與《建筑工程施工和預拌混凝土生產揚塵污染防治標準(試行)》符合性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和預拌混凝土生產揚塵污染防治標準(試行)》本項目情況符合性預拌混凝土生產應按《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及管理技術規程》JGJ/T328行業標準等要求進行綠色生產。項目生產按《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及管理技術規程》JGJ/T328行業標準等要求進行符合新建預拌混凝土廠必須在建設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及污染防治設施應當驗收合格后,主體工程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本項目為擴建項目,正在辦理環境影響評價符合配套建設的揚塵污染防治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項目實行三同時符合廠界環境空氣污染物中的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的濃度限值應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要求,并滿足環評執行標準要求。項目廠界空氣中顆粒物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中無組織限值要求符合邊界應按規定建連續封閉圍墻,同時可加裝聲屏障或種植喬木、木。主要道路、停車場等應進行硬化處理,未硬化空地必須進行綠化、美化。按要求設置符合預拌混凝土廠生產區宜建成封閉式廠房。項目廠房封閉符合砂石堆場與配料設施應整體封閉,骨料傳輸皮帶機與生產主機樓包括粉料筒倉應整體封閉。砂石堆場與配料設施整體封閉,骨料傳輸皮帶機與生產主機樓包括粉料筒倉整體封閉。符合砂石堆場應建設分倉擋隔墻,宜設置排水溝。砂石堆場、卸料區、車輛進出口及骨料配料設施應有降塵抑塵設施設備。骨料卸料、配料應在室內完成,宜采用布料機。下料點應采取噴淋或其他抑塵措施。砂石堆場應建設分倉擋隔墻,設置排水溝。砂石堆場、卸料區、車輛進出口及骨料配料設施設置降塵抑塵設施設備。下料點采取噴淋抑塵措施。符合攪拌站(樓)一層宜采用混凝土結構,主體二層及以上部分應實施封閉。主機樓內應保持清潔,不得揚塵。主機樓攪拌層和稱量層宜安裝沖洗設備,沖洗產生的廢水應收集再利用。攪拌站實施封閉,按要求設置符合攪拌主機、骨料集料倉及粉料筒倉應安裝強制式除塵脈沖清理設備,濾芯宜采用專用除塵布袋,除塵機宜安裝用于判斷濾芯使用有效性的壓力感應設備。螺旋機與枰體軟連接應采用專用除塵布袋。除塵設備必須保持正常使用狀態,濾芯、除塵布袋等易損部件必須定期保養、更換。攪拌主機、骨料集料倉及粉料筒倉設置除塵裝置符合攪拌主機除與各類材料枰體和除塵設備連接口外,不應有其他通向大氣的出口。粉料筒倉除吹灰管、除塵設備以及壓力安全閥出口外,不應有其他通向廠房外界大氣的出口。按要求設置符合粉料簡倉應配備裝料限位及壓力報警系統。吹灰管應采用硬式封閉接口,粉料上料儲存過程應有專人監控,不得泄漏。上料期間收塵設備設施應同步有效運轉。本項目粉料簡倉設計配備裝料限位及壓力報警系統符合攪拌主機卸料口應裝配清理混凝土卸料噴濺污染設施,卸料口區域應保持清潔。本項目攪拌機卸料口設置自動清理設施符合道路及硬化地面必須保持完好、清潔,車輛在行駛時不得產生可見揚塵。應配備酒水車輛,宜選用酒水、沖洗、吸塵功能專業保潔車輛。道路設置硬化,配備灑水車輛符合應建設車輛出廠沖洗設施。運輸車輛出廠前必須沖洗清理,車體應保持清潔沖洗廢水應循環使用。設置車輛出廠沖洗設施,沖洗廢水循環使用符合應設置廢棄混凝土回收利用和廢水回收利用設施設備,不得向廠界以外直接排放廢水和廢棄混凝土。不向廠界以外直接排放廢水和廢棄混凝土符合廠區內雨水、污水排水溝、管道以及沉淀池等應及時清理。生產廢料、垃圾應集中堆放,并應及時清理、處理,同時應采取防塵措施。廠區內雨水、污水排水溝、管道以及沉淀池等及時清理,固體廢物分類存放,及時清運處理符合9、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的通知(環大氣[2020]33號):安徽省屬于(環大氣[2020]33號)要求本項目建設情況相符性一、大力推進源頭替代,有效減少VOCs產生大力推進低(無)VOCs含量原輔材料替代。將全面使用符合國家要求的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的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和政府綠色采原輔材料名稱、成分、VOCs含量、采購量、使用量、庫存量、回收方式、回收量等信息,并保存相關證明材料。采用符合國家有關低排放濃度穩定達標且排放速率滿足相關規定的,相應生產工序可不要求建設末端治理設施。使用的原輔材料VOCs含量(質量比)均低于10%的工序,可不要求采取無組織排放收集和處理措施。本項目瀝青加熱、攪拌、成品瀝青卸料及瀝青儲罐呼吸廢氣負壓收集后經電捕焦油器+兩級活性炭處理后通過15m高排氣筒(DA007)排放符合二、全面落實標準要求,強化無組織排放控制2020年7月1日起,全面執行《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重點區域應落實無組織排放特別控制要求。加強含VOCs物料全方位、全鏈條、全環節密閉管理。儲存環節應采用密閉容器、包裝袋,高效密封儲罐,封閉式儲庫、料倉等。裝卸、轉移和輸送環節應采用密閉管道或密閉容器、罐車等。生產和使用環節應采用密閉設備,或在密閉空間中操作并有效收集廢氣,或進行局部氣體收集。處置環節應將盛裝過VOCs物料的包裝容器、含封裝等方式密閉,妥善存放,不得隨意丟棄。項目瀝青加熱、攪拌、成品瀝青卸料及瀝青儲罐呼吸廢氣負壓收集后經電捕焦油器+兩級活性炭處理后有組織排放,控制無組織排放,產生的廢活性炭、廢機油、焦油沉渣、廢機油桶利用封閉容器包裝,暫存于危廢庫,定期交資質單位處置符合三、聚焦治污設施“三率”,提升綜合治理效組織企業對現有VOCs廢氣收集率、治理設施同步運行率和去除率開展自查,重點關注單一采用光氧化、光催化、低溫等離子、一次性活性炭吸附、噴淋吸收等工藝的治理設施,7月15日前完成。對達不到要求的VOCs收集、治理設施進行更換或升級改造,確保實現達標排放。除惡臭異味治理外,一般不采用低溫等離子、光催化、光氧化等技術。行業排放標準中規定特別排放限值和控制要求的,應按相關規定執行;未制定行業標準的應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和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已制定更嚴格地方排放標準的,按地方標準執行。按照與生產設備“同啟同停”的原則提升治理設施運行率。根據處理工藝要求,在處理設施達到正常運行條件后方可啟動生產設備,在生產設備停止、殘留VOCs廢氣收集處理完畢后,方可停運處理設施。VOCs廢氣處理系統發生故障或檢修時,對應生產工藝設備應停止運行,待檢修完畢后同步投入使用;因安全等因素生產工藝設備不能停止或不能及時停止運行的,應設置廢氣應急處理設施或采取其他替代措施。按照“適宜高效”的原則提高治理設施去除率,不得稀釋排放。企業新建治污設施或對現有治污設施實施改造,應依據排放廢氣特征、VOCs組分及濃度、生產工況等,合理選擇治理技術,對治理難度大、單一治理工藝難以穩定達標的,要采用多種技術的組合工藝。采用活性炭吸附技術的,應選擇碘值不低于800毫克/克的活性炭,并按設計要求足量添加、及時更換;各地要督促行政區域內采用一次性活性炭吸附技術的企業按期更換活性炭,對于長期未進行更換的,于7月底前全部更換一次,并將廢舊活性炭交有資質的單位處理處置,記錄更換時間和使用量本項目瀝青加熱、攪拌、成品瀝青卸料及瀝青儲罐呼吸廢氣負壓收集后經電捕焦油器+兩級活性炭處理,瀝青攪拌、加熱、成品瀝青卸料及瀝青儲罐呼吸工序產生的苯并【a】芘及非甲烷總烴有組織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二級標準要求,瀝青攪拌、加熱及成品瀝青卸料工序產生的產生的瀝青煙有組織排放執行《瀝青混合料拌合站建設規范》(DB34/T3679-2020)表4中相關限值要求。活性炭碘值要求不低于800毫克/克,足量添加,并及時更換,并做好記錄,廢活性炭交有資質的單位處理,及時清運。本項目生產設備與廢氣處理設備同啟同停符合四、深化園區和集群整治,促進產業綠色發展7月15日前,各城市根據本地產業結構特征、VOCs排放來源等,重點針對烯烴、芳香烴、醛類等O3生成潛勢大的VOCs物種,確定本地VOCs控制重點行業,組織完成涉VOCs工業園區、企業集群、重點管控企業排查,明確VOCs主要產生環節,逐一建立管理臺賬。VOCs年產生量大于10噸的企業認定為重點管控企業本項目VOCs年排放量為0.0403t/a符合二、建設項目工程分析建設內容1、項目由來安徽水利嘉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30日,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區中環路與鳳安路交叉口。經營范圍包括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水利水電工程總承包;土石方工程專業承包;公路路面工程專業承包;公路路基工程專業承包;機電設備安裝;設備租賃;建材生產租賃與銷售。2017年7月,安徽水利嘉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委托寧夏智誠安環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編制《安徽水利嘉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材工業園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占地約75畝,建設規模為年產50萬噸新型環保瀝青混凝土,并于2019年3月5日取得蚌埠市龍子湖區環境保護局(原蚌埠市龍子湖區生態環境分局)關于本項目的批復,批復文號龍環許[2019]6號(詳見附件4),同意項目建設;2021年1月12日,企業進行自主驗收(詳見附件5),驗收內容為新型環保瀝青砼生產線1條、配套設施、儲運工程以及輔助工程。2024年7月,安徽水利嘉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在廠區進行年產50萬噸水穩生產線建設項目,新建水穩生產車間的建筑面積為3600m2,購置1條水穩生產線及其輔助設施,建成后可形成年產50萬噸水穩混合料的規模。項目于2024年9月6日以《關于安徽水利嘉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年產50萬噸水穩生產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批復的函》(龍環許[2024]13號)取得蚌埠市龍子湖區生態環境分局關于本項目的批復(詳見附件6),同意項目建設。目前項目尚未進行驗收。安徽水利嘉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為適應市場不斷發展的趨勢,發展固體廢物再生利用,擬投資1500萬元在安徽水利嘉和新型建材產業園內建設年產50萬噸瀝青砼生產線擴建項目,主要建設包括:新增瀝青拌合站加裝廠拌熱再生設備、新增再生料倉庫、冷料倉庫擴建、瀝青拌合站廠房封閉,共計建設面積約6256平方米。該項目經龍子湖區發改委備案,項目編碼2405-340302-04-01-541800,項目備案文件詳見附件2。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及2019年修改單,本項目行業類別為C3099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本項目屬于“二十七、非金屬礦物制品業30石墨及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309”范圍,本項目為其他類別,故項目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受安徽水利嘉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擔了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在現場調查和收集有關資料的基礎上,按照“達標排放、清潔生產”的原則,本著“科學、公正、客觀、嚴謹”的態度,編制了《安徽水利嘉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年產50萬噸瀝青砼生產線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呈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批。根據《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9年版)中相關內容,內容如下:表2-1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對照表序號行業類別重點管理簡化管理登記管理二十五、非金屬礦物制品業3070石墨及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309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3091(石墨制品、碳制品、碳素新材料),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3099(多晶硅棒)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3091(除石墨制品、碳制品、碳素新材料以外的),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3099(單晶硅棒,瀝青混合物)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3099(除重點管理、簡化管理以外的)對照上表內容,本項目為二十五、非金屬礦物制品業30—石墨及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309—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3099(單晶硅棒,瀝青混合物),排污許可管理類別為簡化管理。本單位填報排污證書的編號為:91340300078741765D001Q,承諾本項目投入運行并產生實際排污行為之前變更排污許可證。2、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廠區現有占地面積3600m2,現有總建筑面積8304m2,現有工程內容包括新型環保瀝青混凝土生產車間、水穩生產車間、冷料倉庫、瀝青罐、礦粉罐、有機熱載體油罐、水泥儲罐、配件倉庫、蓄水池、初期雨水池、辦公區等,現有項目實際生產能力為年產30萬噸新型環保瀝青混凝土、年產50萬噸水穩料。本次擴建項目不新增用地,擬在現有廠區內進行擴建,擴建項目如下:擴建1條6萬立方米再生瀝青生產線,并新增瀝青拌熱再生設備,新增再生料倉庫,對現有冷料倉庫進行擴建,對本項目瀝青拌合站廠房封閉。建設配套環保設備電捕焦油器+兩級活性炭裝置、布袋除塵器等。擴建完成后可形成年產年產30萬噸新型環保瀝青混凝土(實際產能)、年產50萬噸水穩料、年產6萬立方米再生瀝混凝土的生產能力。表2-2建設內容一覽表類別建設名稱工程內容及規模備注現有工程本期擴建項目(本次評價項目)擴建后主體工程新型環保瀝青混凝土生產車間(1號車間)建筑面積4704m2,設置1條50萬噸瀝青新型環保瀝青砼制品生產線/1F,建筑面積4704m2,位于廠區中部偏北,設置1條50萬噸瀝青新型環保瀝青砼制品生產線,實際生產產能為30萬噸實際生產產能為30萬噸水穩生產車間(2號車間)1F,層高約10.6m,建筑面積約3600m2,車間內西側設置1條50萬噸水穩混合料生產線,車間內東側設置3座冷料倉庫/1F,層高約10.6m,建筑面積約3600m2,車間內西側設置1條50萬噸水穩混合料生產線,車間內東側設置3座冷料倉庫。不變再生瀝青混凝土車間(3號車間)/1F,層高約10.6m,建筑面積約1700m2,在廠區東南側建設再生瀝青砼生產車間,內設破碎篩分機,加熱設備、皮帶輸送機、提升機等設備,形成年產6萬噸再生瀝青砼產能1F,層高約10.6m,建筑面積約1700m2,在廠區東南側建設再生瀝青砼生產車間,內設破碎篩分機,加熱設備、皮帶輸送機、提升機等設備,形成年產6萬噸再生瀝青砼產能新建儲運工程冷料倉庫6個冷料倉庫,其中1~3#倉庫的建筑面積約為7152m2,用于儲存砂石;4~6#倉庫(位于全密閉水穩生產車間內)的建筑面積約為2400m2,用于儲存石灰巖對冷料倉庫進行擴建,新增1個冷料倉庫(7#),并進行全封閉,新增7#冷料倉庫建筑面積為1000m2,用于儲存瀝青再生料共計7個冷料倉庫,其中1~3#倉庫的建筑面積約為7152m2,用于儲存砂石;4~6#倉庫(位于全密閉水穩生產車間內)的建筑面積約為2400m2,用于儲存石灰巖;7#倉庫建筑面積1000m2,用于儲存瀝青再生料新建7#冷料倉庫瀝青罐4個,每個容積均為40t,用于儲存瀝青,瀝青由專用瀝青運輸車通過密閉瀝青管道送至瀝青儲罐/4個,每個容積均為40t,用于儲存瀝青,瀝青由專用瀝青運輸車通過密閉瀝青管道送至瀝青儲罐依托現有礦粉罐1個,容積為50t,一分為二,上層用于存儲購買的礦粉,下層用于存儲布袋除塵器收塵/1個,容積為50t,一分為二,上層用于存儲購買的礦粉,下層用于存儲布袋除塵器收塵依托現有有機熱載體油罐2個,分別為1m3、3m3。/2個,分別為1m3、3m3。依托現有配件倉庫1座,建筑面積約為90m2,用于儲存配件等。潤滑油由設備商提供,廠區內不暫存。/1座,建筑面積約為90m2,用于儲存配件等。潤滑油由設備商提供,廠區內不暫存。依托現有蓄水池1個,體積43.2m3,用于儲存自來水。/1個,體積43.2m3,用于儲存自來水。依托現有水泥儲罐2個,每個容積均為50t,用于儲存水泥。/2個,每個容積均為50t,用于儲存水泥。依托現有初期雨水池總容積為300m3,內設三級擋板,用于初期雨水收集與沉淀。/總容積為300m3,內設三級擋板,用于初期雨水收集與沉淀。依托現有三級沉淀池車輛廢水經三級沉淀池(長4.3m×寬2.5m×深1.5m)沉淀后循環使用不外排/車輛廢水經三級沉淀池(長4.3m×寬2.5m×深1.5m)沉淀后循環使用不外排依托現有場內外運輸工程場外采用密閉式運輸車輛或罐車運輸;場內采用裝載機運送,密閉管道輸送。/場外采用密閉式運輸車輛或罐車運輸;場內采用裝載機運送,密閉管道輸送。依托現有輔助工程辦公區建筑面積約為898m2,用于員工辦公。/建筑面積約為898m2,用于員工辦公。依托現有休息室原有的休息室拆除,擴建后休息室的建筑面積約為486m2,1F,用于員工臨時休息。/原有的休息室拆除,擴建后休息室的建筑面積約為486m2,1F,用于員工臨時休息。依托現有實驗室/在廠區西北側新增一座實驗室,1F,建筑面積為350m2,對再生瀝青砼進行硬度等實驗在廠區西北側新增一座實驗室,1F,建筑面積為350m2,對再生瀝青砼進行硬度等實驗新建車輛沖洗平臺占地面積約為8.51m2,長約3.7m、寬約2.3m、高約1.2m,用于進出車輛清洗。/占地面積約為8.51m2,長約3.7m、寬約2.3m、高約1.2m,用于進出車輛清洗。依托現有公用工程供電市政供電/市政供電依托現有供水項目供水管網由自來水管網供給/供水管網由自來水管網供給依托現有排水實行雨污分流制。車輛廢水經沉淀池沉淀后循環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蚌埠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初期雨水經沉淀后用于補充水穩混料用水。/實行雨污分流制。車輛沖洗廢水經沉淀池沉淀后循環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蚌埠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初期雨水經沉淀后用于補充水穩混料用水。依托現有環保工程廢氣原料運輸粉塵,對廠區道路定期灑水抑塵,減少粉塵無組織排放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原料運輸粉塵,對廠區道路定期灑水抑塵,減少粉塵無組織排放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不變冷料倉庫設置密閉廠房、地面硬化、設置噴霧設施。/冷料倉庫設置密閉廠房、地面硬化、設置噴霧設施。不變瀝青儲罐小呼吸產生的瀝青廢氣,無組織排放,瀝青罐密閉,廠區綠化,降低瀝青儲罐揮發性氣體影響。/瀝青小呼吸產生的瀝青廢氣,無組織排放,瀝青罐密閉,廠區綠化,降低瀝青儲罐揮發性氣體影響。不變導熱油爐天然氣燃燒廢氣通過1根15m高排氣筒(DA001)排放。/導熱油爐天然氣燃燒廢氣通過1根15m高排氣筒(DA001)排放。不變烘干筒和振動篩分系統為封閉結構,烘干筒配備燃燒器燃燒廢氣、烘干筒粉塵、振動篩篩分系統粉塵分別經管道收集至1套兩級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通過1根15m高排氣筒(DA002)排放。/烘干筒和振動篩分系統為封閉結構,烘干筒配備燃燒器燃燒廢氣、烘干筒粉塵、振動篩篩分系統粉塵分別經管道收集至1套兩級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通過1根15m高排氣筒(DA002)排放。不變礦粉罐、攪拌缸、成品倉為封閉結構,礦粉罐舊粉排粉口粉塵、熱骨料倉溢料管排口粉塵、攪拌缸排廢料口瀝青廢氣、成品倉出料口瀝青廢氣和攪拌缸出料口瀝青煙氣分別經管道收集至1套“活性炭吸附裝置+瀝青煙煙塵同除除塵器”處理后通過1根15m高排氣筒(DA003)排放。/礦粉罐、攪拌缸、成品倉為封閉結構,礦粉罐舊粉排粉口粉塵、熱骨料倉溢料管排口粉塵、攪拌缸排廢料口瀝青廢氣、成品倉出料口瀝青廢氣和攪拌缸出料口瀝青煙氣分別經管道收集至1套“活性炭吸附裝置+瀝青煙煙塵同除除塵器”處理后通過1根15m高排氣筒(DA003)排放。不變冷料輸送系統采取封閉,冷料倉進料及下料口、傳送帶輸送冷料產生的粉塵采用集氣管道收集至1套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通過1根15m高排氣筒(DA004)排放。/冷料輸送系統采取封閉,冷料倉進料及下料口、傳送帶輸送冷料產生的粉塵采用集氣管道收集至1套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通過1根15m高排氣筒(DA004)排放。不變礦粉罐為全封閉結構,礦粉罐罐頂粉塵經自帶的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通過1根距地面高25m高的排氣筒(DA005)。/礦粉罐為全封閉結構,礦粉罐罐頂粉塵經自帶的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通過1根距地面高25m高的排氣筒(DA005)。不變堆場粉塵在密閉式廠房內經噴霧抑塵、自然沉降后無組織排放。/堆場粉塵在密閉式廠房內經噴霧抑塵、自然沉降后無組織排放。不變水泥儲罐呼吸粉塵經自帶袋式除塵器處理后與配料粉塵、投料粉塵經覆膜濾料袋式除塵器處理后由一根15m高排氣筒(DA006)排放。/水泥儲罐呼吸粉塵經自帶袋式除塵器處理后與配料粉塵、投料粉塵經覆膜濾料袋式除塵器處理后由一根15m高排氣筒(DA006)排放。不變/再生料破碎、篩分粉塵、骨料冷料篩分粉塵收集后分別通過布袋除塵器處理,由根15m高排氣筒排放再生料破碎、篩分粉塵、骨料冷料篩分粉塵收集后分別通過布袋除塵器處理,由根15m高排氣筒排放新建布袋除塵器、排氣筒依托現有/骨料烘干天然氣燃燒廢氣、瀝青加熱天然氣燃燒廢氣、廢再生瀝青混凝土加熱天然氣燃燒廢氣分別采取低氮燃燒器,廢氣分別通過15m排氣筒排放骨料烘干天然氣燃燒廢氣、瀝青加熱天然氣燃燒廢氣、廢再生瀝青混凝土加熱天然氣燃燒廢氣分別采取低氮燃燒器,廢氣分別通過15m排氣筒排放新建低氮燃燒器、排氣筒依托現有/廢舊瀝青混凝土加熱、瀝青儲罐呼吸廢氣、瀝青加熱和攪拌過程中產生的瀝青煙氣經負壓收集通過電捕焦油器+兩級活性炭吸附處理后經1根15m高排氣筒(DA007)排放廢舊瀝青混凝土加熱、瀝青儲罐呼吸廢氣、瀝青加熱和攪拌過程中產生的瀝青煙氣經負壓收集通過電捕焦油器+兩級活性炭吸附處理后經1根15m高排氣筒(DA007)排放新建廢水處理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蚌埠市第二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蚌埠市第二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依托現有車輛沖洗廢水經三級沉淀池沉淀后循環使用不外排。/車輛沖洗廢水經三級沉淀池沉淀后循環使用不外排。依托現有初期雨水經沉淀后用于補充水穩混料用水。/初期雨水經沉淀后用于補充水穩混料用水。依托現有噪聲噪聲產生較大的設備采取合理布局、減震、隔音、降噪等措施對再生瀝青混凝土生產線新增的破碎篩分機、供料系統、提升機、烘干滾筒等設備采取選用低噪聲設備,設備減振,廠房隔聲等措施噪聲產生較大的設備采取合理布局、減震、隔音、降噪等措施對新增設備采取降噪措施固廢生活垃圾垃圾桶集中收集,送附近垃圾點/垃圾桶集中收集,送附近垃圾點依托一般固廢一般固廢:一般固廢區,位于2#冷料倉庫內,占地面積約為200m2;生活垃圾:設置垃圾桶。/一般固廢:一般固廢區,位于2#冷料倉庫內,占地面積約為200m2;生活垃圾:設置垃圾桶。依托現有危廢暫存間危廢暫存間,位于廠區東北角,占地面積約為8m2,設置防腐防滲措施。/危廢暫存間,位于廠區東北角,占地面積約為8m2,設置防腐防滲措施。依托現有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落實廠區分區防滲要求等措施。再生瀝青砼車間(3#)進行一般防滲落實廠區分區防滲要求等措施。對新增3#車間進行一般防滲風險防范措施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和宣傳;配備完善的消防措施/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和宣傳;配備完善的消防措施依托現有依托可行性分析:①車輛沖洗平臺依托可行性分析:車輛沖洗平臺長約3.7m、寬約2.3m、高約1.2m,其附屬沉淀池(長4.3m、寬2.5m、深1.5m)容積為12m3,運輸車輛寬度均小于車輛沖洗平臺長度,擴建后用水量為3.03t/d,依托現有車輛沖洗平臺是能夠滿足要求的。②危廢暫存間依托可行性分析:企業“建材工業園項目”已于2021年1月12日通過驗收,其防滲措施滿足《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中的要求。危廢暫存間位于廠區東北角,占地面積約為8m2,危廢每半年轉移一次,全年可貯存危廢量20t。現有項目產生的危險廢物為廢活性炭,其產生量為0.3t/a,擴建項目產生的危險廢物為潤滑油桶、廢潤滑油、廢活性炭。廢導熱油、焦油沉渣,其產生量合計為13.929t/a,擴建項目依托現有危廢暫存間是能夠滿足要求的。③一般固廢區依托可行性分析:一般固廢區位于2#冷料倉庫內,占地面積約為200m2。擴建后產生的一般固廢為袋式除塵器收塵(25.641t/a)、廢濾袋(0.02t/a)、振動篩篩分下來的不合格石料(20t/a)、瀝青煙煙塵同除除塵器收塵(1t/a)、礦粉罐排出的舊粉料(5000t/a)、沉淀沉渣(50t/a),收集后定期外運或外售;兩級布袋除塵器收塵(3t/a)、礦粉罐配備的布袋除塵器收塵(0.2t/a)、冷料倉配備的布袋除塵器收塵(0.5t/a)直接作為礦粉回用。在生產過程中,加強管理,及時外運或外售,是能夠滿足要求的。3、產品方案產品方案見下表。表2-3產品方案及規模一覽表(t/a)序號產品名稱原有項目產能擴建項目產能擴建后全廠總產能產品規格產品質量標準備注1新型環保瀝青砼50萬t/30萬tAC-05、10、13、20等《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實際產能為30萬噸2水穩混合料50萬t/50萬t含水率4%-8%《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不變3再生料瀝青混凝土06萬t6萬tAC-05、10、13、20等《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6萬t4、主要原輔材料及用量、理化性質(1)原輔材料及用量項目主要原輔材料及用量詳見下表。表2-4生產主要原輔材料及其用量一覽表名稱現有項目擴建項目擴建后全廠變化量最大貯存量單位貯存位置包裝方式物料狀態備注新型環保瀝青砼瀝青2.502.500.016萬t/a瀝青罐罐裝固態實際產能的用量碎石2002000.04萬t/a1~2#冷料倉庫散裝固態機制砂1101100.004萬t/a3#冷料倉庫散裝固態礦粉10100.0025萬t/a礦粉罐罐裝固態再生料瀝青混凝土瀝青+0.10.016萬t/a瀝青罐罐裝固態依托現有儲罐碎石205.225.2+5.20.5萬t/a1~2#冷料倉庫散裝固態依托現有倉庫機制砂110.811.8+0.80.1萬t/a3#冷料倉庫散裝固態依托現有倉庫礦粉10.321.32+0.320.025萬t/a礦粉罐罐裝固態依托現有儲罐廢再生瀝青混凝土044+40.8萬t/a7#冷料倉庫散裝固態道路翻修過程產生,為碎石、瀝青混合物,瀝青含量約為5%導熱油538+3/0.5t/a/桶裝液態天然氣導熱油爐水穩混合料水泥50500.01萬t/a水泥儲罐散裝固態水穩混合料石灰巖20-30mm1501200.024萬t/a4~6#冷料倉庫散裝固態石灰巖10-20mm1301000.021萬t/a4~6#冷料倉庫散裝固態石灰巖5-10mm120800.018萬t/a4~6#冷料倉庫散裝固態石灰巖0-5mm60600.012萬t/a4~6#冷料倉庫散裝固態潤滑油0.3500.350/t/a/桶裝液態/實驗室氯化銨011+11瓶/a實驗室瓶裝(500ml)固態水泥計量滴定試驗甲醛溶液011+11瓶/a實驗室瓶裝(500ml)液態細集料砂當量試驗丙三醇011+11瓶/a實驗室瓶裝(500ml)液態細集料砂當量試驗無水氯化鈣011+11瓶/a實驗室瓶裝(500ml)固態細集料砂當量試驗三氯乙烯022+22瓶/a實驗室瓶裝(500ml)液態瀝青三大指標試驗表2-7項目主要能源消耗指標序號名稱現有項目擴建項目擴建后全廠變化量單位來源方式1電21610226+10萬kW·h/a市政電網2水9011165490765+654t/a供水管網3天然氣400270670+270萬m3/a新奧燃氣原輔料理化性質:表2-5原輔材料信息一覽表序號名稱理化性質1天然氣天然氣主要成分烷烴,其中甲烷占絕大多數,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不溶于水,密度為0.7174kg/Nm3,相對密度(水)約為0.45(液化),燃點為650℃,比重約為0.65,比空氣輕,具有無色、無味、無毒之特性。在標準狀況下,甲烷至丁烷以氣體狀態存在,戊烷以上為液體。甲烷是最短和最輕的烴分子。天然氣每立方燃燒熱值為8000大卡至8500大卡。2潤滑油潤滑油是用在各種類型汽車、機械設備上以減少摩擦,保護機械及加工件的液體或半固體潤滑劑,主要起潤滑、冷卻、防銹、清潔、密封和緩沖等作用。3氯化銨白色結晶固體,溶于水、醇、甘油,不溶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熔點:337.8℃,沸點:520℃,密度:1.527g/cm3,氯化銨受熱產生氯化氫和氨,氨和氯化氫在上升的過程中遇冷,又反應產生了氯化銨。易吸潮結塊,受熱易分解,與硫酸、堿性氧化物都可反應。貯存在陰涼、通風、干燥、清潔的庫房內。不得與酸類、有毒物品共貯混運,在運輸過程中要防雨淋和烈日暴曬、防潮。裝卸時要輕拿輕放,防止包裝破裂。失火時,可用水、沙土和各種滅火器進行撲救。4甲醛純甲醛是一種具有窒息作用的無色氣體,熔點-92℃,沸點-19.5℃,相對密度0.815g/cm3,低濃度時不易察覺,濃度較高時有強烈刺激性氣味,尤其對人的眼睛和黏膜有刺激作用,能溶解于水,形成甲醛水溶液。液體在較冷時久貯易混濁,在低溫時則形成三聚甲醛沉淀。蒸發時有部分甲醛逸出,但多數變成三聚甲醛。該品為強還原劑,在微量堿性時還原性更強。在空氣中能緩慢氧化成甲酸,是強還原劑。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毒理毒性:急性毒性:LD50:800mg/kg(大鼠經口),2700mg/kg(免經皮);LC50:590mg/m3(大鼠吸入)。5丙三醇無色、透明、無臭、粘稠液體,味甜,具有吸濕性。與水和醇類、胺類、酚類以任何比例混溶,水溶液為中性。溶于11倍的乙酸乙酯,約500倍的乙醚。不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油類、長鏈脂肪醇。可燃,遇二氧化鉻、氯酸鉀等強氧化劑能引起燃燒和爆炸。也是許多無機鹽類和氣體的良好溶劑。對金屬無腐蝕性,作溶劑使用時可被氧化成丙烯醛。沸點:290℃,閃點:177℃,熔點17.4℃。急性毒性:大鼠口徑LD50:26000mg/kg;小鼠口徑LC50:4090mg/kg。6無水氯化鈣無色立方結晶體,白色或灰白色,有粒狀、蜂窩塊狀、圓球狀、不規則顆粒狀、粉未狀。微毒、無臭、味微苦。暴露于空氣中極易潮解。易溶于水,溶解時放熱。沸點:1600℃,熔點:772℃,相對密度:2.15。7三氯乙烯無色透明液體,有似氯仿的氣味。幾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混溶于多數有機溶劑。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燒或加熱時分解產生有毒的光氣和腐蝕性的鹽酸煙霧高濃度蒸氣在高溫下會燃燒。加熱分解,放出有毒氯化物。加熱至250-600℃,與鐵、銅、鋅、鋁接觸生成光氣。能與鋇、四氧化二氮、鋰、鎂、液態氧、臭氧、氫氧化鉀、硝酸鉀、鈉、氫氧化鈉、鈦發生劇烈反應。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強氧化劑接觸可發生化學反應。毒理毒性:大鼠經口LD50:4.92mL/kg;大鼠吸入(4h)LC:8000*106。1)碎石、砂石石子來源于各采石加工場,分為多種不同粒度規格產品,主要成分為花崗石質,是瀝青砼的主要骨料,以上產品大部分經石料場采購后運至廠區原料料庫暫存,并按規格不同規格分類堆放。部分特殊規格石料通過廠區內再次破碎獲得。2)礦粉主要為滑石粉,為白色或類白色、微細、無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油膩感,無臭,無味,采購自礦石粉廠家,礦石粉設有獨立密封圓柱型儲罐,礦石粉由散裝車氣力輸送至罐內,氣力輸送時接口用氈料布袋手工扎緊。3)瀝青分天然瀝青和人造瀝青2種,密度一般在1.15~1.25左右,主要成分是瀝青質和樹脂,瀝青質不溶于低沸點烷烴,棕至黑色;樹脂溶于低沸點烷烴,是原油加工過程的一種產品,在常溫下是黑色或黑褐色的粘稠的液體、半固體或固體,瀝青有光澤,粘結性、抗水性和防腐蝕性良好;軟化點低的稱為軟瀝青,軟化點中等的稱為中瀝青,軟化點高的稱為硬瀝青,用于涂料、塑料、橡膠等工業以及鋪筑路面等。CAS登錄號8052-42-4,閃點204.4℃,熔點485℃,沸點<470℃,不溶于水,項目瀝青通過槽罐車輸送至暫存于瀝青儲罐內。瀝青中含有熒光物質,其中所含的致癌物質3.4-苯并(a)芘在高溫處理時隨煙氣-起揮發出來。瀝青煙是黃色的氣體,其中大部分呈焦油細霧粒。瀝青煙和粉塵可經呼吸道和污染皮膚而引起中毒,發生皮炎、視力模糊、眼結膜炎、胸悶、腹病、心悸、頭痛等癥狀。經科學試驗證明,瀝青和瀝青煙中所含的3.4-苯并(a)芘是引起皮膚癌、肺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