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研究的文獻綜述_第1頁
有關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研究的文獻綜述_第2頁
有關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研究的文獻綜述_第3頁
有關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研究的文獻綜述_第4頁
有關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研究的文獻綜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有關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研究的文獻綜述摘要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使我國早已進入多老少子的格局,社區社會養老模式逐步轉變為社會焦點本文將從概念界定發展情況存在問題對策建議等幾大方面將近年來我國學者針對社區養老服務的研究做一概述。關鍵詞:老齡化;社區養老;服務引言我國1999年已進入老齡社會,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已經占總人口的14.9%。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隨著我國家庭的“小型化”和“高齡化”的趨勢,家庭養老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樣的前提下,社區居家養老唄提上日程,并且越來越被受到重視。目前各地的居家養老的實踐層出不窮,并且研究成果也非常豐富,如何構建適合時代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也更是成為關注的焦點。本文對我國現有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可以使我們理清目前的研究成果,同時為未來研究指明方向,促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研究和建設的不斷發展。正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內涵的界定有關社區居家養老的內涵界定,學術界的觀點不盡相同。王錦成社區居家養老定義為:由社區提供居住在家的老年人一系列或戶內或戶外的養老服務。從而構建一個符合老年人自身意愿又切實可行的居家養老體系[1]。而陳賽權給出的定義則是:居家養老是建立在個人、家庭、社區以及國家的基礎之上,以家庭為載體,以社區網絡為依托,以國家制度、政策和法律為保障,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陳賽權認為居家養老應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醫療康復和精神慰藉為主要服務內容,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為主要服務形式[2]。學者祁峰則認為,居家養老是與我國傳統家庭養老緊密聯系的新型養老方式,指在城市的各個社區建立相應的居家養老服務站,人們可以向服務站申請醫療、家政服務,由服務站派服務員到家中提供各種有償服務的養老方式[3]。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意義養老經濟供給從家庭保障被社會保障所替代,但家庭的養老功能并未完全消失,家庭在養老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居家養老是一種兼具家庭養老特征和社會養老特征的混合型養老模式。從發展趨勢看,居家養老的社會養老特征日漸突出,家庭養老的特征逐漸弱化,并最終演化成社會養老模式。張新寬認為完善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能夠適應人口老齡化的現實要求,其次研究構建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建設“和諧社會”的具體表現,最后,完善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開辟了養老方式新思路,借鑒了國外先進經驗,完善了我國老年社會保障事業[4]。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國內有關社區養老服務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上。第一類是提出了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所面臨的問題,針對于此提出了居家養老在未來應該避免和注意的問題。發達國家是在社會經濟發展基本完成現代化后才面臨老齡化問題,而我國面臨的是經濟相對滯后的情況下呈現出“未富先老”的現實國情,因此中國必須找到適合自己國家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方式,而不能一昧的照搬西方福利國家的養老模式[5]。第二類則是研究著重從老年人需求的視角出發,闡述老年人對居家養老需求與否和需求程度。穆光宗在馬斯洛五層次需求理論的基礎上進行重新劃分,將老年人需求歸納為生存性需求、展性需求以及價值性需求三大類[6]。王麗華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與老年人的需求進行匹配和梳理,將老年人需求分為(1)生理需求(食物、服飾等方面),(2)安全需求(健康長壽、醫療健全),(3)社交和情感的需求(溝通交流、互助友愛),(4)尊重的需求(受人尊敬),(5)自我實現的需求(老有所為)[7]。并且大多數學者從文化傳統的角度上贊同居家養老,因為它符合多數老年人落葉歸根的傳統觀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文獻研究法。利用文獻研究法對有關概念、觀點和理論進行梳理、分析,歸納出各種理論已經取得的成果和有待進一步研究的方向;2、問卷調查法。通過在城市的主要街道、公園、活動中心、老年大學等老年人較為密集的場所進行問卷調查并輔以一定的深度訪談,了解城市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方向及重點,通過數據的搜集與整理進行相應的數據分析;3、灰色預測模型。本文在梳理過去10年之間老年人人口總量基礎上,運用灰色預測模型對未來的人口總量進行預測,為城市老年人居家養老人口總量預測做基礎[8]。參考文獻[1]王錦成.居家養老:中國城鎮老人的必然選擇[J].人口學刊.2000.[2]陳賽權.中國養老模式研究綜述[J].人口學刊.2000(3), 30-51.[3]祁峰.建立具有中B特色的養老新模式[J].經濟問題探討.2005.[4]張新寬.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問題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2.[5]肖童.天津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的現狀與需求研究[D].廣西大學,2012.[6]穆光宗.家庭養老制度的傳統與變革北京[M].華齡出版社.2002.[7]王麗華.金華市老年人需求的調查分析和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8]張鵬,天津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分析與設立方式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2.[9]張新寬.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問題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2.[10]蘇暢,天津市城市居家養老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11]孫澤宇.關于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問題與對策的思考[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7.[12]肖童,天津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的現狀與需求研究[D],廣西大學,2012.[13]蘇暢,天津市城市居家養老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14]胡永琴.口老齡化背景下城市社區養老機制研究[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