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蘇省各市九年級中考語文二三模卷【文言文閱讀題】匯集_第1頁
2024年江蘇省各市九年級中考語文二三模卷【文言文閱讀題】匯集_第2頁
2024年江蘇省各市九年級中考語文二三模卷【文言文閱讀題】匯集_第3頁
2024年江蘇省各市九年級中考語文二三模卷【文言文閱讀題】匯集_第4頁
2024年江蘇省各市九年級中考語文二三模卷【文言文閱讀題】匯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江蘇省各市九年級中考語文二三模卷【文言文閱讀題】匯集(2024·江蘇南京雨花臺區·二模)【甲】賦得孤云獨往還(其一)[明]徐霞客秋空凈無極,兀兀片云孤。不與風同駛,遙令雨自蘇。卷舒如有約,尺寸豈隨膚。我欲神相倚,因之徑轉無。(選自《徐霞客詩譯賞》,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乙】徐霞客傳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陰人也。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對山水①。蹙蹙如籠鳥之觸隅,每思飏②去。其行也,從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襆被;能忍饑數日,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百里。嘗過陳木叔小寒山,木叔問:“曾造雁山絕頂否?”霞客唯唯。質明③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間道,捫蘿上龍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扳絕磴上十數里,復上二十馀里,其巔罡風逼人,有麋鹿數百群,圍繞而宿。三宿而始下。”其與人爭奇逐勝欲賭身命皆此類也。其西行,出玉門關數千里,至昆侖山,又數千里,至西番。走筆為記,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以《溯江紀源》一篇寓余,言《禹貢》岷山導江,乃泛濫中國之始,非發源也。其書數萬言,皆訂補桑《經》酈《注》④及漢、宋諸儒疏解《禹貢》所未及。病甚,語問疾者曰:“張騫鑿空⑤,未睹昆侖;唐玄奘、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屨⑥,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選自《古文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23年1月重印,有刪改)[注]①玄對山水:深深地喜愛山水。②飏:飛揚。③質明:天剛亮。④桑《經》:指漢代桑欽所撰《水經》;酈《注》:指酈道元所作《水經注》。⑤鑿空:開通道路。⑥孤筇雙屨:一根竹杖一雙鞋,意指孤身一人。1.“云”是古詩常見意象之一,文化內涵豐富。【甲】詩中“云”的內涵與【乙】文第一段中哪句話相呼應?說說你的理由。2.為【乙】文中畫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與人爭奇/逐勝欲賭身命/皆此類也B.其與人爭奇/逐勝欲賭身/命皆此類也C.其與人爭奇逐勝/欲賭身命/皆此類也D.其與人爭奇逐勝/欲賭身/命皆此類也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走筆為記,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4.參照示例,體會【乙】文最后一段畫橫線句中“矣”字的語氣。示例: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唐雎不辱使命》句中“矣”字,加強了堅定的語氣。唐雎將自己與專諸、聶政、要離三位俠士相提并論,表達了他的布衣之怒,以及為捍衛國家利益視死如歸的決心。情感強烈。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屨,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5.現在有不少“說走就走”的旅游愛好者,喜歡獨自或結伴外出探險,尋求刺激。讀了【乙】文后,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2024·江蘇南京棲霞區·二模)甲長吉恒從小奚奴騎距驉①,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始已耳。”上燈與食,長吉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②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喪日,率如此。(節選自《樊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2月版,有刪改)乙韓魏公在相,曾乞《晝錦堂記》于歐公③。云:“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韓公得之愛賞。后數日,歐復遣介④,別以本至,云:“前有未是,可換此本。”韓再三玩之無異前者但于仕宦富貴下各添一而字文義尤暢。(選自《過庭錄》,中華書局2002年8月版)丙示子遹(節選)⑤[宋]陸游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⑥。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選自《劍南詩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版)【注】①長吉:李賀,字長吉。從小奚奴:帶著小奴仆。距驉:一種像騾子的牲畜。②足成:補足完成。③韓魏公:韓琦,封魏國公。相:相州。歐陽修曾為他寫《相州晝錦堂記》。④介:傳賓主之言的人。⑤本詩是陸游寫給兒子陸子遹的詩。⑥工藻繪:致力于辭藻修飾。6.對詩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賀為了寫作嘔心瀝血,即使是在醉酒或吊喪的日子也絲毫不放松。B.歐陽修受韓魏公所托作《晝錦堂記》,韓魏公對初稿感到十分滿意。C.陸游回憶了自己的創作經歷,不同時期對于寫作的認識是有變化的。D.雖然三位文豪所處的時代不同,但是他們對于寫作都是孜孜以求的。7.給文中畫波浪線句子加標點,正確的一項是(

)A.韓再三,玩之無異,前者但于“仕宦”“富貴”下各添一“而”,字文義尤暢。B.韓再三玩之,無異前者,但于“仕宦”“富貴”下各添一“而”字,文義尤暢。C.韓再三玩之無,異前者,但于“仕宦”“富貴”下各添一“而”,字文義尤暢。D.韓再三玩之無異,前者但于“仕宦”“富貴”,下各添一“而”字,文義尤暢。8.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始已耳。”9.讀了以上詩文,你學到了哪些寫作經驗?請歸納概括。(2024·江蘇蘇州工業園區·二模)閱讀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〇貶朗州

[甲]秋詞(其二)唐·劉禹錫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①人狂。[乙]白鷺兒唐·劉禹錫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無云,飛去入遙碧。〇謫連州[丙]永貞元年,予始以尚書員外郎坐黨累。由補茲郡。居無何,吏議以是遷也不足償共責,故道貶為朗州司馬。后十年,詔書征還抵京師俄復前命佩故印綬②而南。曩之騎竹馬北向相徯③者,咸仕郡縣,巾鞲④來迎。下車之日,私唁且笑。既視事,得前二千石名姓于壁端,宰臣王晙、幸卿劉晃、儒官嚴士元、聞人韓泰僉拜焉。或久于其治,功利存乎人民;或不之厥⑤官,翹顒⑥載于歌謠。余不佞,從群公之后。肇⑦武德⑧距于今,凡五十有七人,所舉者四君子,猶振裘之于領袖焉。元和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刺史中山劉某記。(節選自唐?劉禹錫《連州刺史廳壁記》)〇遷和州[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緣,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節選自唐?劉禹錫《陋室銘》)[注釋]①嗾sǒu,唆使。②綬:系印章的絲帶。③徯xī:等待。④巾鞲gǒu:頭巾和單衣,古代士人的盛服。⑤厥:那。⑥翹顒yóng:翹首仰慕。⑦肇zhào:開始。⑧武德: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年號。10.下列對[甲][乙]兩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秋詞》(其二)前兩句寫秋天景色,詩人如實地勾勒其本色,顯示其特色,明凈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閑淡的情韻。B.《秋詞》(其二)所展現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有為理想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C.白鷺兒純白無瑕,是古詩詞中常見意象,它象征著自由、高潔、和悠閑自得,作者用它來比擬革新志士,比較準確、貼切。D.《秋詞》(其二)第四句表明中心:哪里比得上春色讓人狂,表達詩人愛春色勝過秋色的情感。11.參考下面所給方法讀懂文意,解釋下列詞語。文言詞句方法解釋予始以尚書員外郎坐黨累查閱字典:①座位。②訴,對質。③因……犯罪,治罪。④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A.

(填序號)咸仕郡縣成語參考:老少咸宜B.

曩之騎竹馬北向相徯者課內遷移:曩者霸上、棘門軍C.

凡五十有七人語境推斷:聯系上下文推敲D.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居無何,吏議以是遷也不足償其責,故進貶為朗州司馬。13.請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3處)。詔

南14.結合文章內容,品讀下面兩句中的“笑”,體會劉禹錫在連、和兩州時的心境變化。①下車之日,私唁且笑。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15.閱讀劉禹錫的“生平經歷圖”及詩文,探究其被稱為“詩豪”的原因。(2024·江蘇蘇州吳江區·二模)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塞外觀音巖①明

戚繼光朔庭②喜見戰塵收,石洞思從大士游。不道受降唐節度③,何如奉使漢通侯④。天垂臺觀三千里,雪染顛毛四十秋。短劍蕭森心尚赤,班超獨倚玉門愁。【注】①此詩為戚繼光鎮守薊州時,過觀音巖所作。下面的“大士”指觀音,“天垂臺”指傳說中觀音所在的地方、②朔庭:泛指北方。③節度:官職,始于唐朝,主要職責是管理軍事、防御外敵。④通侯:秦漢時代侯爵的最高一等。【乙】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①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家貧,常為官傭書供養。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②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之志哉!”十六年,與從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③,鄯善王廣奉超禮敬甚奮,后忽更疏懈。超謂其官屬曰:“寧覺廣禮意薄乎?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明者睹未萌,況已著邪?”乃召侍胡詐之曰:“匈奴使來數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狀。超乃閉侍胡,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眾曰:“善。”遂將吏士往奔虜營。會天大風,超令十人持鼓藏虜舍后,約曰:“見火然,皆當鳴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夾門而伏。超乃順風縱火,前后鼓噪。虜眾驚亂,超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余級,余眾百許人悉燒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廣,以虜使首示之,一國震怖。……超自以久在絕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帝感其言,乃征超還。(節選自范曄《后漢書》,有刪改)【注】①徐令彪:指班彪,曾任徐縣令。②研:同“硯”。③鄯善:古西域國名。16.下面對詩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詩首聯寫出了北方邊境戰爭結束,戰塵散去的喜悅,詩人希望能像觀音一樣自由游歷。B.甲詩通過對塞外景色的描繪和歷史典故的運用,營造了壯闊而悲涼的氛圍,意境獨特。C.乙文中交代了班超投筆從戎的原因,是少年時家境貧寒,常為官府抄寫書籍,感到太辛苦。D.乙文中“眾曰:‘善。’”和“一國篾怖”,都從側面烘托了班超智慧過人、英勇善戰。17.請你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字。文中語句方法指引字詞解釋寧覺廣禮意薄乎?【查工具書】薄:①輕視。②不厚道。③淡薄。④迫近。(1)

前后鼓噪【成語推斷】一鼓作氣(2)

會天大風【課內遷移】

會天大雨(3)

見火然【聯系語境】超乃順風縱火,前后鼓噪。1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匈奴使來數日,今安在乎?(2)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19.請你結合乙文和《陳涉世家》,完成作品中的人物分析。人物班超陳勝志向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可見班超的志向是(1)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可見陳勝的志向是擺脫貧窮,改變命運。謀略詐乃召侍胡詐之曰:“匈奴使來數日,今安在乎?”用意是用語言試探,誘使對方吐露真情。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用意是(2)

。火超乃順風縱火,前后鼓噪。目的是(3)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目的是“威眾”。20.請結合乙文內容,簡要說說甲詩最后一聯所蘊含的復雜情感。(2024·江蘇無錫新吳區·二模)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及覽詩卷,至“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嘆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耳。”元和元年,作樂府及詩百余篇規諷時事流聞禁中上悅之,召拜翰林學士,歷左拾遺。時盜殺宰相,京師洶洶。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權貴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墮井死,而賦《新井篇》,言既浮華,行不可用。”貶江州司馬。居易累以忠鯁遭擯,乃放縱詩酒。既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頓爾索寞①。嘗科頭②箕踞,談禪詠古,晏如也。自號醉吟先生,作傳。酷好佛,亦經月不葷,稱香山居士。白相公詩以六義為主,不尚艱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后人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者也。雞林國③行賈售于其國相,率篇百金,偽者即能辨之。與元稹極善膠漆,音韻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與劉賓客齊名,曰“劉白”云。(選自辛文房《白居易傳》,有刪改)【注】①頓爾索寞:頓時失意消沉。②科頭:不戴帽子,裸露發髻。③雞林國:朝鮮半島古國名。21.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少所推可(同意,答應)

B.嘗科頭箕踞(像箕畚一樣)C.請亟捕賊(趕快)

D.晏如也(安寧的樣子)22.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作

之23.翻譯下列句子。(1)酷好佛,亦經月不葷,稱香山居士。(2)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24.南宋羅大經有言:“本朝士大夫多慕樂天,東坡尤甚。”根據文章內容,請你簡要概括白居易受后人仰慕的原因。(2024·江蘇無錫江陰市·二模)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變姓柳,之盱眙市中為人說書,已能傾動其市人。久之,過江,云間①有儒生莫后光見之,曰:“此子機變,可使以其技鳴。”于是謂之曰:“說書雖小技,然必勾性情②,習方俗,如優孟③搖頭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歡咍嗢噱④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華棠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善也。(節選自黃宗羲《柳敬亭傳》)【注釋】①云間,松江府的別稱。②勾性情:勾畫出所講說人物的性格感情。③優孟,春秋時宮廷藝人,擅長模仿表演。④歡咍(hāi):歡快。咍,喜悅。嗢(wà)噱(jué):大笑不止。25.下列句中解釋加點字,有一項是不正確的,你選的是(

)A.獷悍無賴,犯法當死(強橫刁鉆)B.之盱眙市中為人說書(到)C.又期月(滿一個月,一整月)D.名達于縉紳間(到達)26.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未分隔停頓,請你用“/”給它斷句(限斷三處)。華

使

技27.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此子機變,可使以其技鳴。(2)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28.看完傳略,大家認為,遇到莫后光這樣的好老師是柳敬亭的幸運。你認為柳敬亭成名,也與他自身的品質有關。請你結合選段內容,具體為大家說說助力柳敬亭成長的品質有哪些?(2024·江蘇無錫宜興市·二模)①李若谷,字子淵,徐州豐人。舉進士,知宜興縣。官市湖?茶,歲約戶稅為多少,率取足貧下,若谷始置籍備勾檢①。茶惡者舊沒官,若谷使歸之民,許轉貿以償其數。②累遷度支員外郎、權三司戶部判官,出為京東轉運使。會河決白馬,調取芻楗②,同列盧士倫協三司意,趣刻擾州縣,而若谷寬之。③天圣初王蒙正為駐泊都監挾太后姻橫肆若谷繩以法。監司右蒙正,奏徙若谷潭州。洞庭賊數邀商人船殺人,輒投尸水中。嘗捕獲,以尸無驗,每貸③死,隸他州。既而逃歸,復攻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④以右諫議大夫知延州。州有東西兩城夾河,秋、夏水溢,岸輒圮,役費不可勝紀。若谷乃制石版為岸,押以巨木,后雖暴水,不復壞。官倉依山而貯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貯二萬斛,他郡多取法焉。⑤遷給事中、知壽州……進尚書工部侍郎、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拜參知政事。后以耳疾,累上章辭位,以太子少傅致仕。

【注】①勾檢:考核檢查。②芻楗:指堵塞河堤決口所用的草把等材料。③貸:減免;寬恕。29.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舉進士

(推舉)

B.會河決白馬

(適逢,恰巧遇到)C.趣刻擾州縣

(催促)

D.自是寇稍息

(此,這)30.請用“/”為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天圣初王蒙正為駐泊都監挾太后姻橫肆若谷繩以法。31.翻譯下列句子。(1)若谷乃制石版為岸,押以巨木。(2)后以耳疾,累上章辭位。32.有人認為李若谷取得的功績,很多都和“水”有關系。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請結合選文內容分析。(2024·江蘇無錫經開區·二模)高適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貧,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給。及冠始留意詩什,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喜為好詩者稱誦。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唯以舉子待之。適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節度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于上前。祿山之亂,征翰討賊,拜仍佐翰守潼關。及翰兵敗,謁見玄宗,因陳潼關敗亡之勢曰:“仆射哥舒翰忠義感激,臣頗知之,然疾病沉頓,智力將竭。監軍李大宜不恤軍務士卒食猶不足欲其勇戰安可得乎?故萬全之地,一朝而失。南陽之軍,魯炅、何履光、趙國珍各皆持節①,監軍等數人更相用事,寧有是,戰而能必勝哉?臣與楊國忠爭,終不見納。陛下因此履巴山、劍閣之險,西幸蜀中,避其蠆毒②,未足為恥也。”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適務功名,尚節義。逢時多難,以安危為己任,累為藩牧,政存寬簡,吏民便之。(選自《舊唐書?高適傳》,有刪改)【注釋】①魯炅、何履光、趙國珍:時安祿山叛亂,魯炅為山南節度使,何履光為嶺南節度使,趙國珍為黔中節度使,三人皆出戰不力。②蠆毒:蠆尾之毒,比喻禍害。33.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及冠始留意詩什(才)

B.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認為……有奇才)C.未足為恥

(值得)

D.因陳潼關敗亡之勢

(宣布)34.畫波浪線句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監軍李大宜不恤軍務士卒食猶不足欲其勇戰安可得乎35.把劃線句譯成現代漢語。(1)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2)逢時多難,以安危為己任。36.請結合原文,分析高適的人物形象。(2024·江蘇無錫梁溪區·二模)昔熙寧八年,是歲大旱,運河皆旱涸,不通舟楫。是時鍔自武林過無錫,固見將軍堰,既不渡船筏,而開是瀆者,古人豈無意乎?因語與邑宰焦千之曰:“今運河不通舟楫,切睹將軍堰接運河,去梁溪無百步之遠,古人置此堰瀆,意欲取梁溪之水以灌運河。”千之始則以鍔言為狂,終則然之。遂率民車四十二管,車梁溪之水以灌運河,五日河水通流,舟楫往來。信夫古人經營利害,凡一溝瀆,皆有微意,而今人昧之也。嘗見蘇州之茜涇,昔范仲淹命工開導,以泄積水以入于海。當時諫官不知蘇州患在積水不泄,咸上疏言仲淹走泄姑蘇之水。蓋不知其利,而反以為害。今茜涇自仲淹之后,未復開鑿,亦久堙塞。鍔存心三州水利,凡三十年矣。每睹一溝一瀆未嘗不明古人之微意其間曲折宛轉皆非徒然也。鍔今日之議,未始增廣一溝一瀆,其言與圖符合。若非觀地之勢,明水之性,則無以見古人之意。今并圖以獻,惟執事者上之朝廷,則庶幾三州憔悴之民,有望于今日也。(節選自《吳中水利書》)37.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去梁溪無百步之遠(距離)

B.終則然之(認為……是對的)C.而今人昧之也(愚昧)

D.則無以見古人之意(沒有辦法)38.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3處)。每

也。39.翻譯下列句子。(1)古人置此堰瀆,意欲取梁溪之水以灌運河。(2)咸上疏言仲淹走泄姑蘇之水。40.錫城為加大對運河文化宣傳力度,小梁建議提煉沈鍔的事跡和形象作為宣傳冊的序言,請依據提示和文章內容,補充人物形象特點。序言在歷史的浩瀚長河中,涌現出無數治水英才。沈鍔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面對昔熙寧八年的大旱,他①

,發現了運河之困,并且提出開瀆引水的創新方案。他②

,對三州的水利有長達三十年的關注,且經常研究古代水利設施。此外,他能以圖獻上,請求朝廷支持水利事業,展現了他③

。讓我們銘記沈鍔的治水精神,共同守護家園,造福子孫后代。

(2024·江蘇徐州·二模)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甲】趙立,徐州張益村人。以敢勇隸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盜賊群起,立數有戰功,為武衛都虞候。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復拒守,命立督戰,中六矢,戰益厲。城始破,立巷戰,奪門以出,金人擊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蘇,乃殺守者,陰結鄉民為收復計。金人北還,立率殘兵邀擊,斷其歸路,奪舟船金帛以千計,軍聲復振。乃盡結鄉民為兵,遂復徐州。立家先殘于徐,以單騎入楚。為人木強,不知書,忠義出天性。善騎射不喜聲色財利與士卒均廩給。每戰擐①甲胄先登,有退卻者,捽②而斬之。仇視金人,言之必嚼齒而怒,所俘獲磔③以示眾。忠義之聲遠近皆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訃聞,輟朝,謚忠烈。(選自《宋史·趙立傳》)【乙】(竇憲)分遣副校尉閣盤、司馬耿夔、耿譚將左谷鑫王師子、右呼衍王須訾等,精騎萬余,與北單于戰于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于遁走,追擊諸部,遂臨私渠比鞮海④。斬名王以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棠駝百余萬頭。于是溫犢須、曰逐、溫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后二十余萬人。憲、乘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其辭曰: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兇虐兮截海外,夐⑤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⑥,熙帝載兮振萬世。(選自《后漢書·竇融列傳》)[注]①擐(huàn):穿。②捽(zuó):揪。③磔(zhé):古代一種酷刑。④私渠比鞮海:地名。⑤夐(xiòng):遠。⑥嵑(jié):古同“碣”,碑石。41.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善

給。4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不知書

上書諫寡人者B.立數有戰功

扶蘇以數諫故C.遂臨私渠比提海

把酒臨風D.去塞三千余里

睨之久而不去4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乃盡結鄉民為兵,遂復徐州。(2)與北單于戰于稽落山,大破之。44.下面對兩則材料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側重寫趙立作戰的勇猛,而【乙】文側重寫竇憲的作戰功績。B.我們也可像【乙】文一樣,給【甲】文中的趙立刻石勒功,以表忠烈。C.“燕然未勒歸無計”就是運用了【乙】文中的典故,兩者表達意思相同。D.【甲】【乙】兩文均是對外抗擊侵略的故事,都體現了忠君報國思想。(2024·江蘇常州·二模)閱讀文言與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諸葛亮)乙趙翼,字耘松,陽湖人。出知鎮安府。粵民輸谷常社倉,用竹筐,以權代概①。有司因購馬濟滇軍,別置大筐斂谷,后遂不革,民苦之。翼聽民用舊筐。民自權持余糧去,由是感激,每出行,爭肩輿過其村。適朝廷用兵緬甸,命翼赴軍籌劃,傅恒既至滇,議以大兵渡戛鳩江,別遣偏師從普洱進。翼謂普洱距戛鳩江四千馀里,不如由江東岸近地取猛密,恒如其策入告朝廷,卒以蕆事②。五十二年,林爽文反臺灣,李侍堯赴閩治軍,邀翼與俱。事平,辭歸,以著述自娛。翼有驚世之才,未盡其用,所為詩無不如人意所欲為,亦其才優也。(《清史稿

趙翼傳》)丙依然形勝扼荊襄,赤壁山前故壘長。烏鵲南飛無魏地,大江東去有周郎。千秋人物三分國,

一片山河百戰場。今日經過已陳跡,月明漁父唱滄浪。(《赤壁》趙翼③)注:

①以權代概:用稱秤量,用概板刮平。②蕆事:事情辦完。③趙翼因事被降級調用,辭官歸鄉,經過赤壁時寫下此詩。45.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不以臣卑鄙

(2)受任于敗軍之際

(3)民苦之

(4)適朝廷用兵

46.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1)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2)翼有驚世之才,未盡其用,所為詩無不如人意所欲為,亦其才優也。47.請結合以上選段,分析諸葛亮和趙翼共同擁有的哪些優秀品質成就了他們的“驚世之才”。48.對甲、乙、丙三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諸葛亮“遂許先帝以驅馳”是因為諸葛亮看到三分天下的局面自己也有展示的機會。B.乙文趙翼施恩于百姓,百姓都爭著用肩輿抬著他過村子,可見趙翼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C.丙文中的“今日經過已陳跡”與甲文的“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都抒發了時事變遷的滄桑,往事如煙勝敗成空的感嘆。D.甲文中“不以臣卑鄙”的“以”與乙文中“議以大兵渡戛鳩江”中的“以”意思不相同。乙文中“卒以葳事”的“以”與丙文“今日經過已陳跡”的“已”意思相同。(2024·江蘇常州金壇區·二模)閱讀兩則文言,完成下面小題。甲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裂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擱覆,久而乃和。寓逆族,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節選自《送東陽馬生序》)乙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①,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壤②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魏武、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荀卿③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公孫弘四十余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學《易》《論語》;皇甫謚二十,始受《孝經》《論語》;皆終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而循面墻④,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節選自《顏氏家訓》)【注釋】①理:練習、溫習。②坎壤【lǎn】:困頓,不得志。③荀卿:與后面的“公孫弘”“朱云”“皇甫謐”皆為人名。④面墻:比喻不學而識見淺薄。49.解釋表格中加點字詞的含義。文言詞句學習方法加點字釋義持湯沃灌課內積累法①

同舍生皆被綺繡課內遷移法: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②

老而彌篤課內遷移法:博學而篤志《論語》③

可以無大過矣詞性推斷法:“朝服衣冠”中的“服”是動詞,解釋為“穿戴”(《鄒忌諷齊王納諫》)④

50.請為乙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兩處)。公孫弘四十余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51.請用現代漢語解釋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1)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2)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52.閱讀后,小語從兩篇古文歸納出兩種論證方法,請你合作完成讀書筆記卡。讀書筆記卡篇目摘抄句論證方法感悟批注(甲)同舍生皆被綺繡,腰白玉之環……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對比論證強調了學業的是否成就主要在于主觀是否努力,不在于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劣的道理。(乙)魏武、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①

53.讀了兩篇選文,你獲得了哪些關于治學的有益啟示?(2024·江蘇南通通州區·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①蘇烈,字定方,翼州武邑人。定方驍悍有氣決①。年十五,從父戰,數先登陷陣,貞觀初,從李靖襲突厥頡利于殖口,率轂馬②二百為靛鋒,乘霧行。去賊一里許,霧霽③,馳殺

數十百人,余黨悉降。②從蔥嶺道大總管程知節征賀魯④,至鷹娑川,定方始休士⑤,見塵起,率精騎五百,逾嶺馳搗賊營,賊眾大潰。至恒篤城,有胡人降,副總管王文度猥曰:“師還而降,且為賊,

不如殺之,取其資。”定方曰:“此乃自作賊耳,寧曰伐叛!”及分財,定方一不取。③擢⑥定方伊麗道行軍大總管,復征賀魯。賀魯率兵十萬拒戰,輕定方兵少乎舒左右翼包之。定方令步卒據高,攢槊⑦外向,親引勁騎陣北原,賊三突步陣,不能入,定方因其亂擊

之,廛戰三十里,斬首數萬級。④會思結都曼復叛,詔定方還為安撫大使。定方選精卒萬、騎三千襲之,晝夜馳三百里,

至其所。都曼計窮,遂降。俘獻于乾陽殿,有司請論如法。定方頓首請曰:“臣向諭⑧陛下

意,許以不死,愿丐⑨其命。”帝曰:“朕為卿全信⑩。”乃宥?之。蔥嶺以西遂定。(節選自《新唐書魁列傳第三十六》)【注】①氣決:果敢而有魄力。②轂馬:持弓弩的騎兵。③霽:云霧消散。④賀魯:為西突厥汗國大將,曾歸附唐朝,后自己稱汗。⑤休士:使士兵休息;⑥擢:選拔,提拔。⑦槊:古代的一種兵器,長桿矛。

⑧諭:理解。⑨丐:給予。⑩全信:保全信義。?宥:赦免。54.清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賀

戰55.請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從父戰(2)逾嶺馳搗賊營(3)會思結都曼復叛(4)許以不死56.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去賊一里許,霧霽,馳殺數十百人,余黨悉降。57.后人評價蘇定方“用兵,可謂神矣”。請從選文中找出兩處能體現“用兵”“神”的事例,并用自己的語言概括。58.人物傳記主要通過敘述典型事件體現人物特點。你認為“定方驍悍有氣決”一句能不能概括選文傳主蘇定方的全部性格特點?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2024·江蘇南通海門區·二模)閱讀下面詩文,完成下面小題。【甲】謝中上人寄茶[唐]齊己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綠嫩難盈籠,清和①易晚天。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地遠勞相寄,無來②又隔年。[乙]茶[清]袁枚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③。常人家中何能置驛而辦?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則味辣,陳則味甘。嘗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沖開白色者為第一。然入貢尚不能多,況民間乎?其次,莫如龍井。清明前龍井,號“蓮心”,太覺味淡,以多用為妙;雨前龍井最好,一旗一槍④,綠如碧玉。收法須用小紙包,每包四兩,放石灰壇中,過十日則換石灰,上用紙蓋札住,否則氣出而色味全變矣。烹時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滾便泡,滾久則水味變矣。停滾再泡,則葉浮矣。一泡便飲,用蓋掩之則味又變矣。此中消息,間不容發也。山西裴中丞嘗語人曰:“余昨日過隨園,才吃一杯好茶。”嗚呼!公山西人也,能為此言。而我見士大夫生長杭州,一入宦場便吃熬茶,其苦如藥,其色如血。此不過腸肥腦滿之人吃檳榔法也。俗矣!【注】①清和:天氣清明和暖。②無來:沒有到。③中泠:泉名,在今江蘇鎮江。惠泉:在今江蘇無錫市惠山。④一旗一槍:茶葉展開時為“旗”,未展開時為“槍”。59.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上

住60.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1)綠嫩難盈籠(

)

(2)陳則味甘(

)(3)然入貢尚不能多(

)

(4)山西裴中丞嘗語人曰(

)61.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常人家中何能置驛而辦?62.小海認為甲詩的首聯最能呈現谷雨前采茶情形,請你幫小海描繪這一場景。63.小海也想泡出一杯上好的“雨前茶”。請依據圖表,補全泡茶過程。挑茶品級依次為:武夷山頂所生、沖開白色者,①

,②

選水最好是中泠、惠泉的泉水,也可以是沉淀過幾天的天泉水、雪水③

用小紙包,每包四兩,放石灰壇中,過十日換石灰,上用紙蓋札住燒水烹時用武火,用穿心罐泡飲建議:④

64.中華文字博大精深,同一物品卻能用不同的詞語去呈現。在詩文中找出兩種關于茶葉的別樣表達,并任選一種體會其妙處。65.“詩寫梅花月,茶煎谷雨春。”茶俗的延續發展,使茶不僅僅是日常飲品,更注入了文人的生活情趣與精神追求,請結合兩文,探討其間蘊藏的豐富情味。(2024·江蘇南通啟東市·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題。①余嘗游名山,未嘗不稿記其勝。江陰去吳百八十里,不聞佳山秀水之名。至正丁亥冬,十一月既望,因永嘉通守余公德匯,約為京口之行。②余公遞舟行速,仆舟遲不能追也,遂自無錫之北門數里大石橋入。過水村漁浦,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陽鎮。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彎曲若蜿蜒之勢,始抵江陰州治,晚謁翟仲真州尹,夜宿橋岸下。③明日西回,登覽高丘,則東瞰長江,南連吳會。復自灣河過佗村而北,皆美田沃壤,斥堠相望,迤邐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與應答。舟人回牽,沿山前小河而行。村墟相接,岸柳交映。繼而舟轉岸曲,橋板為梁,即三山塢。其間民居聚集,連衢①比巷。風俗熙熙,翁呼兒蕘②,婦餉姑汲;牛羊在山,犬豕在圈,鳥噪于林,雞登于屋,藹然太平豐稔之象。④其山松篁蒼翠,石壁丹崖。少焉,卻出山塢,有橫山在前,野田開豁,水港漸寬,詢其地,則常之晉陵縣界。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風帆二十里,抵官塘溱市橋而泊焉。⑤嗟夫!一元③之氣,融融于亙古,歸氣于山澤,而有孕靈育秀;僻在荒野,不經名賢游覽,遂寂寥無聞。余不識溫之雁蕩,若吳之靈巖,常之惠山,殆不過是。惜不得與德匯輩同為尋幽討勝之辭而品題之;且舟中傲侃④,覽之未詳,姑書以識歲月。(選自《游江陰三山記》,有刪改)【注】①衢:四通八達的路;樹杈。②蕘:柴草;打柴的人。③一元:宇宙開始前的混沌狀態。④傲侃:動搖不安的樣子。66.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余不識溫之雁蕩67.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①未嘗不稿記其勝

(

)

江陰去吳百八十里

(

)③晚謁翟仲真州尹

(

)

復自灣河過佗村而北

(

)68.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僻在荒陬,不經名賢游覽,遂寂寥無聞。69.文章第三段描繪了三山塢怎樣的一幅景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70.讀文章最后一段,結合鏈接材料,探究游記結尾常見的寫作規律。

鏈接材料: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2024·江蘇連云港·二模)班級開展“白居易的出發與到達”主題學習,請你積極參與,完成下面小題。【甲】別州民①白居易耆老②遮歸路,壺漿滿別筵。甘棠③無一樹,那得淚潸然。稅重多貧戶,農饑足旱田。唯留一湖④水,與汝救兇年。注:①州民:杭州百姓。本詩是詩人卸任杭州刺史離開時所作。耆老:這里泛指地方鄉紳,年長者。②甘棠:傳說周武王時,召伯巡行南國,曾憩于甘棠樹下,后人追思其功德作《甘棠》詩。后世常用“甘棠”稱美地方長官有善政。③湖:指西湖(舊稱錢塘湖)。【乙】白居易傳(節選)宋·歐陽修李師道上私錢六百萬,為魏征孫贖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寢,后嗣不能守,陛下猶宜以賢者子孫贖而賜之。師道人臣,不宜掠美。”帝從之。度支①有囚系閨鄉②獄,更三赦不得原。又奏言:“父死,縶③其子,夫久系,妻嫁,債無償期,禁無休日,請一切免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對殿中,論執強鯁④,帝未諭,輒進曰:“陛下誤矣。”帝變色,罷,謂李絳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爾,我叵⑤堪此,必斥之!”絳曰:“陛下啟言者路,故群臣敢論得失。若黜之是蔽其口使自為謀非所以發揚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河朔復亂,賊取弓高,絕糧道。于是,天子荒縱,宰相才下,賞罰失所宜。坐視賊,無能為。居易雖進忠,不見聽,乃丐外遷。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錢塘湖,鐘泄⑥其水,溉田千頃。復浚李泌六井,民賴其汲。久之,以太子左庶子⑦分司東都。復拜蘇州刺史,病免。(節選自《新唐書》)注:①度支:唐代掌管財政收支的部門②閨鄉mǐn:地點名稱。③縶zhí:束縛,拘絆。④鯁:直。⑤叵:不可。⑥鐘泄:鐘,集聚;泄,排。⑦左庶子:太子侍從官。【丙】后來有元稹、白居易二人在政治上都升沉了一番;他們卻繼承杜甫寫實的表現人生的態度。他們開始將這種態度理論化;主張詩要“上以補察時政,下以泄導人情”,“嘲風雪,弄花草”是沒有意義的。他們反對雕琢字句,主張誠實自然。他們將自己的詩分為“諷諭”的和“非諷諭”的兩類。他們的詩卻容易懂,又能道出人人心中的話,所以雅俗共賞,一時風行。(《經典常談<詩第十二>》)71.下列對甲詩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著重描寫送別的場景,“遮”“滿”兩字最能突顯父老鄉親對詩人的留戀、不舍。B.次句化用“甘棠無一樹”的典故,旨在表達對自己為官期間毫無建樹的自責愧悔。C.第三句以樸質的語言概述當地百姓困苦的生活,飽含對底層百姓同情和對現實的批判。D.最后一句采用對話形式,“留”與題中的“別”呼應,將掛懷之情寄予湖水,深化主旨。72.解釋加點的字詞。

(1)猶宜以賢者子孫贖

(2)輒進曰

(2)是子我自拔擢

(4)

絕糧道

73.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若黜之是蔽其口使自為謀非所以發揚盛德也。74.在甲詩的探究學習中,請結合乙文畫線句子解決以下問題。(1)簡述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的前因。(2)《別州民》中為何有“一湖水”“救兇年”之說?75.“出發”是選擇,“到達”是收獲。結合以上三則材料從藝術創作、為官從政兩個方面來闡釋一下白居易的“出發”與“到達”。(2024·江蘇淮安·三模)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①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象乎?”因謂之方山子。②余謫居于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聳然異之。③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鵲起于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選自蘇軾《方山子傳》)76.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限一處)俯

笑7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①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②念無與為樂者:

③余既聳然異之:

④適見焉:

7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②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79.乙文中,作者記敘了方山子的年少游俠及晚年歸隱生活,請從文中找出思想行為的依據。80.【甲】【乙】兩文中蘇軾、方山子境遇相似但心境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2024·江蘇鹽城經濟開發區·二模)【甲】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①范仲淹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②如共、劉伶③

一醉?人世都無百歲。少癡騃④、老成尫悴⑥。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一品⑥與千金,問白發、如何回避?(選自《宋詞鑒賞辭典》)【注】①歐陽公:即歐陽修,范仲淹曾主持“慶歷新政”,得到歐陽修的支持,后新政失敗,慶歷五年范仲淹被貶官離京。“席上分題”指古人在酒席上擬一些題目,賦詩填詞,以助酒興。本篇當是此次被貶前在京中歐陽修席上分題寫成。②爭:怎。③劉伶:西晉狂士,嗜酒,常醉,借此表達對當時黑暗政治的消極反抗。④癡騃(ái):遇蠢。⑤尫(wāng)悴:瘦弱憔悴。⑥一品:唐宋時官分九品,一品是最高級別。【乙】(仲淹)服除①,至京師,上宰相書,言朝政得失及民間利病,凡萬余言,王曾②見而偉之。時晏殊亦在京師,薦一人為館職。曾謂珠曰:“公知范仲淹,舍而薦斯人乎?已為置不行,宜更薦仲淹也。“殊從之,遂除館職。頃之,冬至立仗③,禮宮定議欲媚章獻太后④,請天子帥百官獻壽于庭,仲淹奏以為不可。晏殊大懼,召仲淹,怒責之,以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⑤誤知常懼不稱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論得罪于門下也。“殊慚無以應。(選自《速水記聞》,有刪改)【注】①服除:指服喪期滿。②王曾:北宋名相、詩人。③立仗:設立儀仗。④章獻太后:即章獻明肅太后。仁宗即位,曾垂簾聽政。⑤明公:此處是對晏殊的尊稱。81.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仲

羞8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①凡萬余言

②舍而薦斯人乎

③殊舍之

④殊慚無以應

8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時晏殊亦在京師,薦一人為館職②晏殊大懼,召仲淹,怒責之,以為狂。84.回答下面問題。①請從煉字角度賞析【甲】詞中“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②【甲】詞下片畫線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度?85.有同學認為【甲】詞中范仲淹的情緒有點消極,影響了他在《岳陽樓記》中的形象,請結合詞下注釋及下面鏈接內容談談你的看法。【鏈接】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意!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陽樓記》86.范仲淹“先憂后樂”的政治抱負在【乙】文中有哪些具體表現?請簡要概括。(2024·江蘇鹽城聯考·二模)閱讀古詩文,完成題目。【甲】憫鹽丁【明】郭五常赤鹵茫茫草盡枯,灶底無柴空積鹵。雪花點散不成珠,池面半鋪盡泥土。——《雍正兩淮鹽法制》鹽丁苦【明】季

寅胼手胝足度朝昏,終日熬波煎淋鹵。催征不讓險無阻,公差追捉如狼虎。——《淮南中十場志》【乙】吳王張士誠載記支偉成張士誠,小字九四,泰州白駒場亭人。有弟三人,并以操舟運鹽為業。士誠,少有膂力①,重遲寡言。頗輕財好施,得群輩心。常鬻②鹽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負其直弗酬。有弓兵丘義者,尤屢窘辱之,忿士誠。即帥諸弟及壯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殺義并素所陵辱者,并滅諸富家,縱火焚其居。入旁郡場,招少年起兵。鹽丁方苦重役,遂共推為主。后并陷興化,結砦德勝湖,有眾萬余。元以萬戶告身招之,不受。紿殺李齊,襲據高郵,自稱誠王,僭號大周。張士誠起兵招納流移安撫百姓流民大半歸家。賦悉免,賜當年田租十之四,并賜高年粟、帛及貧民粥糜。勝國之末,張士誠據有吳浙,頗以仁厚有稱于其下,開賓賢館,以禮羈寓。一時士人被難,擇地視東南若歸。與太祖爭天下,小大數百戰,皆在昆陵、長興之壤,為我故有地,未嘗先發一兵侵暴鄰邑。后城困三載,民皆為王死守,無叛志。太祖使人徇于城下,父老荷戈答曰:“吾糠秕猶足支數年,豈降汝乎?”夫吳張創霸業開國十余年,辟地二千里,禮賢下士,多善政于吳。后世學者又其可以成敗論英雄乎!僅就所編次名曰《吳王張士誠載記》。(選自《吳王張士誠載記》,有刪改)【注釋】①膂(lǚ)力:體力②鬻yù:賣87.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張

家8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忿士誠

(2)殺義并素所陵辱者

(3)賦悉免

(4)父老荷戈答曰

89.翻譯下列句子。(1)鹽丁方苦重役,遂共推為主。(2)吾糠秕猶足支數年,豈降汝乎?90.【甲】中兩首古詩都與“鹽”相關,請借助《經典常談》中《詩第十二》的理論幫助你回答下面的問題。上以補察時政,下以泄導人情。絕句最短小,貴含蓄,忌說盡。(1)請結合【甲】中兩首詩,說說古串場河邊鹽民生活的苦表現在哪些方面。(2)這兩首詩在手法上有相似之處,請你賞析。91.同樣是人物傳記和農民起義,乙文與《陳涉世家》表現人物的手法上有所不同,請完成表格。出處語言表現手法《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吳王張士誠載記》一時士人被難,擇地視東南若歸。后城困三載,民皆為王死守,無叛志。92.孟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張士誠即便最后失敗也未失民心,請結合原文分析他得民心的原因。(2024·江蘇揚州邗江區·二模)【甲】萬歷末,詹懋舉為潁州守,偶召木工,詹適彈琴,工立戶外矯首畫指若議其善否者。呼問之曰:“頗善此乎?”曰:“然。”使之彈,工即鼓前曲一過①,甚妙。詹大驚異,詰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見一老人,貿薪入城,薪擔頭常囊②琴,因請觀之。聞其彈,心復悅之,遂受學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貽,今以獻公。”果良琴也。詹乃從之學,一時琴師莫能及。——(清·王士禎《池北偶談》)【注釋】①一過:一遍。②囊:用袋子裝。【乙】宋濂字景濂。濂性誠謹,官內庭久,未嘗訐①人過。……(帝)間召問群臣臧否,廉惟舉其善者,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書萬余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不敬,此誹謗非法。”問濂,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因呼濂字③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選自《明史·宋濂傳》,有刪改)【注釋】①訐:攻擊或揭發。②惡:表反問,怎,怎么。③呼……字:稱呼對方的字,而不是名,表示親近。93.按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畫橫線詞語文言詞句方法解釋(1)頗善此否知識遷移:陳康肅公堯咨善射(2)即老人所貽語境推測法:聯系上下文語境(3)或指其書曰查閱字典法:①有時;②有人;③或許(選擇序號)(4)悉召廷臣詰責借助成語法:

悉聽尊便9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工

者95.翻譯下列句子。(1)詹乃從之學,一時琴師莫能及。(2)微景濂幾誤罪言者。96.為人處世的言行舉止中,常見人品。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詹懋舉和宋濂的品格。(2024·江蘇揚州廣陵區·二模)【甲】寒食江州滿塘驛①【唐】宋之問去年上巳②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遙憐鞏③樹花應滿,復見吳洲④草新綠。吳洲春草蘭杜芳,感物思歸懷故鄉。驛騎明朝發何處?猿聲今夜斷君腸。【注】①滿塘驛:江州的一個小驛站,是宋之問被貶欽州過江州時停駐的地方。②上已:農歷三月三日為上巳節,這一天要去水邊袚除修禊,和文人聚集吟詠。③鞏縣在洛水西岸,為洛陽近畿之地口。④江州古屬吳地,故詩中稱為吳洲。【乙】廬山草堂記【唐】白居易匡廬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云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后頹然嗒然②,不知其然而然。自問其故。答曰:是居也,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又安得不外適內和,體寧心恬哉!一旦蹇剝③,來佐江郡。郡守以優容而撫我,廬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節選自《白居易集·廬山草堂記》,有刪改)【注】①匡廬:即廬山。②

嗒然:物我兩忘的樣子。③蹇剝:表示時運不濟。97.解釋乙文中加點詞。

(1)因面峰腋寺

(

)

(2)應接不暇

(

)(3)自問其故(

)

(4)

卒獲所好

(

)98.請用“/”為文中畫浪線句子斷句。

(斷兩處)

石9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2)又安得不外適內和,體寧心恬哉!100.甲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舉一處對比為例,簡析其作用。

101.甲、乙詩文內容都與廬山有關,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024·江蘇揚州江都區·二模)同學們探究“世外桃源”成為人們向往的理想社會的原因,請你參與。劉阮遇仙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臺山取谷皮,迷不得返。經十三日,糧食乏盡,饑餒殆死。

遙望山上,有一桃樹,大有子實;而絕巖邃澗。永無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①數枚,而饑止體充。復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見蕪菁葉從山腹流出,甚鮮新,復一杯流出,有胡麻飯摻,相謂曰:“此知去人徑不遠。”便共沒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邊有二女子,姿質妙絕,問:“來何晚邪?”因②邀還家。金銀交錯,床頭各有十侍婢,敕云:“可速作食。”食胡麻飯、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畢行酒,有一群女來,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賀汝婿來。”十日后,欲求還去,女云:“君已來是,宿福所牽,何復欲還邪?”遂停半年。氣候草木是春時,百鳥啼鳴,更懷悲思,求歸甚苦。

女曰:“罪牽君,當可如何?”遂呼前來女子有三四十人,集會奏樂,共送劉阮,指示還路。既③出,親舊零落,邑屋改異,無復相識。問訊得七世孫,傳聞上世入山,迷不得歸。至晉太元八年,忽復去,不知何所。(選自劉義慶《幽明錄》,有刪減)【注釋】①啖:

②因:

既:

。102.為了便于同學讀懂文意,參與探究,請將【注釋】補充完成。103.用“/”給材料一中畫橫線句子斷句(限斷2處)。復

漱104.翻譯句子(1)經十三日,糧食乏盡,饑餒殆死。(2)君已來是,宿福所牽,何復欲還邪?105.作為同時代的志怪故事,《劉阮遇仙》《桃花源記》有何異同?填寫表格,完成梳理。篇目角度情節環境人物(關系)同異同異同異《劉阮遇仙》結局都“不復得路”①種有桃樹春時百鳥啼鳴熱情好客④《桃花源記》②③老人小孩各得其樂等(2024·江蘇鎮江·二模)閱讀選段,完成下面的題目。【甲】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李君名堡,號石濤,元和人。少讀書,刻厲為學,中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二甲進士。四十五年,選授陜西會寧縣知縣。堡到任之明年,適歲歉,視民疾苦,乃捐廉①賑饑,男婦老幼就食者以數萬計,度不能貲②,日夜焦心。查有前任詳請修署③之官帑④得千金,遂詳報上官,以工代賑,自此城郭儒學衙署俱煥然一新,為士民所悅。(節選自《履園叢話》【注釋】①捐廉:指官吏捐獻除正俸之外的養廉銀。②貲:計算。③署:官署,衙門。④帑:金帛錢財。10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①百廢具興(

)

②或異二者之為(

)③越明年(

)

④度不能貲(

)107.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視民疾苦,乃捐廉賑饑,男婦老幼就食者以數萬計。108.[甲]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政治情懷?109.李堡在思想上與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處?請結合[乙]文段內容簡要分析。(2024·江蘇泰州姜堰區·二模)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小題。材料一:渭川田家【唐】王維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①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美閑逸,悵然吟式微。【注】①雉(zhì)雊(gòu):

野雞鳴叫。材料二:定風波【宋】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材料三: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材料四:予以罪廢①,無所歸。扁舟吳中,始僦②舍以處。時盛夏蒸燠③,土居皆褊狹④,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不可得也。一日過郡學,東顧草樹郁然,崇阜廣水,不類乎城中。并水⑤得微徑于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百步,有棄地,縱廣合五六十尋,三向皆水也。杠⑥之南,其地益悶,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云錢氏有國⑦,近威孫承祐之池館也。坳隆勝勢,遺意尚存。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碕⑧,號“滄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予時榜小舟,幅巾⑨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烏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選自蘇舜欽《滄浪亭記》)【注】①慶歷四年,蘇舜欽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遭保守派彈劾,被罷官,流寓蘇州。②僦(jiù):租賃。③燠(yù):

熱。⑥褊(biǎn)狹:狹窄。⑤并(bàng)水:沿水而行。并,通“傍”。⑥杠:獨木橋。⑦錢氏有國:指五代十國時錢鏤建立的吳越國。⑧碕(qí):同“崎”,彎曲的水岸。⑨幅巾:古代男子以一幅絹束頭發,稱為幅巾,這里表示閑散者的裝束。110.材料一和材料二兩首詩詞中的劃線句都有“杖”這一意象,結合具體內容比較它們表現的不同意蘊。11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①

微斯人(

)

②扁舟吳中(

)③水之陽又竹(

)

④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予以罪廢

以激怒其眾(《陳涉世家》)B.東顧草樹郁然

燁然若神人(《送東陽馬生序》)C.杠之南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D.其地益闊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12.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日

戛113.翻譯下列句子。(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2)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114.四則材料都提及“歸”,請思考并補全古代文人“歸”的豐富內涵。王維的“歸”:

范仲淹的“歸”:先憂后樂,胸懷天下歸文人情懷心靈棲息蘇軾的“歸”:

蘇舜欽的“歸”:

(2024·江蘇泰州高新區·二模)閱讀文言文語段,完成下面小題。【甲】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師表》節選)【乙】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②,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④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⑤。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蜀書·諸葛亮傳》節選)【注釋】①章武:三國蜀漢劉備的年號。②篤:重。③股肱:大腿和胳膊的上部,比喻左右輔助得力的人。④敕:君主對臣下或上級對下級的命令。⑤牧:行政長官。1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①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

②亮涕泣曰(

)③屬以后事(

)

④咸決于亮(

)116.下列加點詞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頃之,又領益州牧A.悵恨久之(《陳涉世家》)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若嗣子可輔,輔之D.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117.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臣

死118.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2)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119.結合兩段選文的相關內容,說說諸葛亮這一人物的形象特點。(2024·江蘇泰州泰興市·二模)閱讀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選段,完成下面小題。吾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所以青衿之歲①,高尚茲典②,白首之年,未嘗釋卷。至于切脈診候,采藥合和③,服餌節度,將息避慎④,一事長于己者,不遠千里,伏膺取決⑤。至于弱冠,頗覺有悟。是以親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濟益。在身之患,斷絕醫門⑥。故知方藥本草,不可不學。吾見諸方部帙浩博⑦,忽遇倉卒,求檢至難,比得方訖,疾已不救矣。嗚呼!痛夭枉之幽厄,惜墮學之昏愚,乃博采群經刪裁繁重務在簡易,以為《備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雖不能究盡病源,但使留意于斯者,亦思過半矣。以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故以為名也。【注】①青衿之歲:年少之時。②高尚茲典:崇尚醫藥典籍。③合和:調配。④將息避慎:休息調養,辟邪妨病。⑤伏膺取決:虛心求教,據以決定。⑥斷絕醫門:不再拜訪醫門。⑦部帙浩博:形容書籍很多。120.參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語。文言詞語方法提示解釋屢造醫門查閱字典法:(1)做,制作(2)到,去(3)培養(4)成就①

(填序號)

罄盡家產關聯成語法:罄竹難書②

比得方訖課內遷移法: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③

德逾于此語境推斷法④

121.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斷句停頓。乃

易12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白首之年,未嘗釋卷。(2)是以親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濟益。123.“醫者,德為先。”這一點在孫思邈身上有所體現。請結合本文內容進行分析。(2024·江蘇宿遷·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過百齡傳秦松齡百齡名文年,生而穎慧,好讀書。十一歲時,見人弈,則知虛實先后、進擊退守之法。與人弈,輒勝,于是無不奇百齡者。時東閣大學士葉臺山先生,善奕,過錫山,求可與敵者。諸鄉先生以百齡應召,至則尚童子也,葉公奇之。及與弈,葉公輒負。諸鄉先生耳語百齡曰:“葉公顯者,若當陽①負,何屢勝?”百齡艴然②曰:“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恥焉。況葉公賢者也,豈以此罪童子耶?”不幾年,學成。京師諸公卿聞其名有以書邀致者遂至京師。國手林符卿,見百齡年少,意輕之。一日,諸公卿會飲,林君謂百齡曰:“吾與若同游京師,未嘗一爭角技,今愿畢其所長,博諸先生歡。”諸公卿皆曰:“諾!”百齡固謝不敢。林君益驕,益強之,遂對棄。凡三戰,林君三北。諸公卿嘩然,曰:“林君向固稱霸,今得過生,乃奪之矣!”復皆大笑。于是百齡棋品遂第一,名噪京師。當是時,居停主③某錦衣④者,以事系獄,或謂百齡曰:“君為錦衣客,須謹避,不然,禍將及。”百齡毅然曰:“錦衣遇我厚,今有難而去之,不義。且吾與之交,未嘗干以私,禍必不及。”時同客錦衣者悉被系,百齡竟免。噫,若百齡者,僅謂之羿人乎哉!(節選自《虞初新志》,有刪改)【注釋】①陽:通“佯”,假裝。②艴然:生氣的樣子。③居停主:出租房屋的人。④錦衣:錦衣衛官員。12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求可與敵者(

)

(2)百齡固謝不敢(

)(3)林君三北(

)

(4)禍必不及(

)125.用“/”為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京師諸公卿聞其名有以書邀致者遂至京師12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與人弈,輒勝,于是無不奇百齡者。(2)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恥焉。127.選文結尾作者感嘆:“噫,若百齡者,僅謂之羿人乎哉!”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請結合原文內容談談你的理解。(2024·江蘇宿遷·三模)班級開展以愛國詩人陸游為主題的研學活動,請你參與。

【甲】乙卯①重五②詩宋·陸游重五②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注釋:①乙卯:指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隱居家鄉。②重五:即端午節。【乙】陸游傳①陸游字務觀,越州山陰人。年十二能詩文,蔭補①登仕郎。鎖廳②薦送第一,秦檜孫塤適居其次,檜怒,至罪主司。檜死,始赴福州寧德簿,以薦者除敕令所刪定官③。②孝宗即位,遷樞密院編修官。言者論游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免歸。久之,通判夔州。③王炎宣撫川、陜,辟④為干辦公事。游為炎陳進取之策,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吳鱗子挺代掌兵,頗驕恣,傾財結士,屢以過誤殺人,炎莫誰何⑤。游請以(吳)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謀,遇敵必敗。”游曰:“使挺遇敵,安保其不敗;就令有功,愈不可駕馭。”及挺僭越,游言始驗。④范成大帥蜀,游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后累遷江西常平提舉。江西水災,奏:

“撥義倉振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召還,給事中⑥趙汝愚駁之,遂與祠。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節選自《宋史·陸游傳》,有刪改)注釋:①蔭補: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一種選官制度;②鎖廳:指鎖廳試,借指科舉考試;③敕令所刪定官:官職名;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