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江蘇省徐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你對于那個問題不能解決嗎?那末,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只有蠢人,才是他一個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調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辦法”,“打主意”。須知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辦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換一句話說,他一定要產生錯辦法和錯主意。許多巡視員,許多游擊隊的領導者,許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歡一到就宣布政見,看到一點表面,一個枝節,就指手畫腳地說這也不對,那也錯誤。這種純主觀地“瞎說一頓”,實在是最可惡沒有的。他一定要弄壞事情,一定要失掉群眾,一定不能解決問題。許多做領導工作的人,遇到困難問題,只是嘆氣,不能解決。他惱火,請求調動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這是懦夫講的話。邁開你的兩腳,到你的工作范圍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任憑什么才力小也能解決問題,因為你未出門時腦子是空的,歸來時腦子已經不是空的了,已經載來了解決問題的各種必要材料,問題就是這樣子解決了。一定要出門嗎?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況的人來開個調查會,把你所謂困難問題的“來源”找到手,“現狀”弄明白,你的這個困難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摘編自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材料二:第一種:主觀主義的態度。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對周圍環境不作系統的周密的研究,單憑主觀熱情去工作,對于中國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割斷歷史,只懂得希臘,不懂得中國,對于中國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團。在這種態度下,就是抽象地無目的地去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不是為了要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策略問題而到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那里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而是為了單純地學理論而去學理論。不是有的放矢,而是無的放矢。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教導我們說:應當從客觀存在著的實際事物出發,從其中引出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為此目的,就要像馬克思所說的詳細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我們的許多人卻是相反,不去這樣做。其中許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們對于研究今天的中國和昨天的中國一概無興趣,只把興趣放在脫離實際的空洞的“理論”研究上。許多人是做實際工作的,他們也不注意客觀情況的研究,往往單憑熱情,把感想當政策。這兩種人都憑主觀,忽視客觀實際事物的存在。或作講演,則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則夸夸其談的一大篇。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這就是我們隊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風。這種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總之,這種反科學的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主觀主義的方法,是的大敵,是工人階級的大敵,是人民的大敵,是民族的大敵,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大敵當前,我們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觀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才會抬頭,黨性才會鞏固,革命才會勝利。我們應當說,沒有科學的態度,即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統一的態度,就叫做沒有黨性,或叫做黨性不完全。有一副對子,是替這種人畫像的。那對子說: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摘編自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材料三:“文章五訣”形、事、情、理、典,毛文是典范。不管論文、講話、電稿等何種文體,他都能隨手抓來一個形象,借典說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淺出。毛文開創了政論文從未有的生動局面。他對群眾語言、古典語言是那樣熱愛,對教條主義的語言、官僚主義的語言是那樣憎恨。延安“整風運動”中,他把文風與學風、黨風并提,討伐“黨八股”,給它列了八大罪狀,說它是對五四運動的反動,是不良黨風的最后一個“防空洞”。他批評那些空洞的官樣文字:“講了一萬次了依然紋風不動,靈臺如花崗之巖,筆下若玄冰之凍。哪一年稍稍松動一點,使讀者感覺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為延長一年、兩年壽命呢?”(1958年9月2日的一封信)他是一輩子都在與“黨八股”的壞文風作斗爭的。文章是一門獨立的藝術。細讀毛澤東的文章,特別是他獨特的語言風格,足可自立為一門一派。(摘編自梁衡《文章大家毛澤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只有把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完完全全調查明白,才能產生結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B.材料一中指出黨內若干上級派遣的領導同志,存在不了解具體情況而亂發號施令的主觀主義作風。C.“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生動形象地說明充分的調查研究是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D.主觀主義態度的表現之一:割斷歷史,只懂得外國歷史,而對中國歷史只是一知半解。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對于新接任的工作,純主觀地“瞎說一頓”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弄壞事情。B.解決問題不能靠邀集一堆人開會想出辦法,要走出門做調查研究。C.主觀主義表現是只憑主觀,忽視客觀實際,實質是反科學、反馬列主義、黨性不純。D.材料二有的放矢,批判分析了黨內的主觀主義學習態度及其危害,語言生動活潑。3.下列選項符合材料二中“主觀主義態度”的一項是()A.實踐出真知并永遠驗證真理。B.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C.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D.情況不明決心大,心中無數點子多。4.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毛澤東文章的“獨特的語言風格”。5.根據材料內容談談對我們克服主觀主義有什么啟示?!敬鸢浮?.D2.B3.D4.①在政論文中多用群眾語言(口語),如“想辦法”“打主意”“瞎說一頓”等。②在政論文中多用古典語言(文言詞語或成語),如“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③借典說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淺出,如“每事問”、解縉的對聯等。④政論文中運用多種修辭,如比喻“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保ń璐?、對偶、排比等任舉一例亦可)5.①要做充分系統的調查研究。②理論學習要有的放矢,結合實際去解決問題。③要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尋找規律,指引行動。④要詳細地占有材料,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窘馕觥俊緦дZ】這篇閱讀文章通過三則材料闡述了關于調查研究和主觀主義的觀點。毛澤東強調必須通過調查了解問題的歷史和現狀,才能有效解決問題,批判了不作調查就亂下結論的主觀主義態度。他還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語言,表達了對空洞理論研究和教條語言的反感。毛澤東的文章風格獨特,善于用群眾語言,深入淺出地批判和指導實踐,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而對中國歷史只是一知半解”錯誤,結合材料二“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割斷歷史,只懂得希臘,不懂得中國”可知主觀主義態度對中國歷史應是一無所知。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B.“不能靠邀集一堆人開會想出辦法,要走出門做調查研究”錯誤,材料一第三段中的設問中,說明解決問題不一定要出門,可以通過召集明了情況的人借助調查會的形式來解決。故選B。【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A.強調實踐是認識并檢驗真理的標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B.強調調查研究是提出看法的前提條件,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態度。C.語句中的“老實”就是“實事”,強調按事實辦事,按事實做事,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態度。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材料中信息,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①結合材料三“他對群眾語言、古典語言是那樣熱愛”可以概括出“多用群眾語言”的特點,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想辦法”“打主意”“瞎說一頓”等都是群眾語言的體現。②結合材料三“他對群眾語言、古典語言是那樣熱愛”可以概括出“多用古典語言”的特點,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可以體現該點。③結合材料三“他都能隨手抓來一個形象,借典說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淺出”可以概括出“借典說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淺出”的特點,材料一中將實踐調研的領導形象借助孔子“每事問”的典故來說明、用對聯來形象表現主觀主義者華而不實的特點等。④結合材料三“說它是對五四運動的反動,是不良黨風的最后一個‘防空洞’”“講了一萬次了依然紋風不動,靈臺如花崗之巖,筆下若玄冰之凍?!钡染渥拥囊每梢愿爬ǔ觥斑\用多種修辭”的特點。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有比喻“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借代,“只懂得希臘”中,希臘代指西方國家,不單單指希臘一個國家;排比,如“這種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有三句句式相同,內容相關的句子組成,是排比的手法;對偶,“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結構相對,內容相關,是對偶手法。【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材料一認為,要解決一個問題,就要調查問題的現狀和歷史,要到工作范圍內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調查,可以概括出“要做充分系統的調查研究”。②材料二中強調不能“為了單純地學理論而去學理論”,而是要在懂得中國歷史和現狀的前提下,為了解決中國問題去學習和運用理論,由此可以概括出“理論學習要有的放矢,結合實際去解決問題”。③材料二中,引用馬列思想的領導者的教導“應當從客觀存在著的實際事物出發,從其中引出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從中可以提煉出“要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尋找規律,指引行動”。④材料二中“為此目的,就要像馬克思所說的詳細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笨梢蕴釤挸觥耙敿毜卣加胁牧?,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幸福的玫瑰(美)阿·戈登那年春天,每周六晚上我都要給凱洛琳·韋爾福小姐送去一朵玫瑰,無論刮風下雨,8點準時送到。那玫瑰總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每次我都看著奧森老爹輕輕地用綠棉紙和羊齒葉把花托好,放入盒中,然后,就拿著那個狹長的盒子,在寂靜的街道上拼命蹬自行車,把玫瑰送到凱洛琳小姐手中。我在放學后和星期六在奧森老爹的花店替他送花,周薪只有3美元,不過對于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這些錢已經不少了。從一開始我送玫瑰的時候,就覺得這事有點兒古怪。第一次送玫瑰的晚上,我提醒奧森老爹別忘了把送花人的名片給我。他像個慈祥的小妖魔似的從眼鏡后面窺視著我說:“沒有名片,詹姆斯。而且,送花的人要求盡量保密。所以你不要聲張,好不好?”有人送花給凱洛琳小姐,我很高興,因為大家都可憐她。我們小城里的人都知道,凱洛琳小姐最倒霉不過,她被人拋棄了。她與杰弗里·潘尼曼已訂婚多年,潘尼曼是城里最有本領的年輕單身之一。她等他讀完醫學院,在他擔任醫院實習生時她還在等他。實習期間,潘尼曼醫生愛上了一個更年輕漂亮的女郎,和她結了婚。潘尼曼娶的那個女郎的確是個美人,叫克麗絲汀·馬洛,從大城市來的。她在我們鎮上的日子一定不好過,因為女人都鄙視她,說她的壞話。至于可憐的凱洛琳小姐,這件事可把她害慘了。一連半年,她足不出戶,放棄了一切公眾活動,甚至也不替教堂彈風琴了。凱洛琳小姐不老也不丑,可是她好像打定主意要使自己變成一個脾氣乖僻的老小姐。我送第一朵玫瑰去的那天晚上,她看上去像個鬼。我把那個盒子遞給她,她滿臉驚訝——“給我的嗎?”第二個星期六,在同一時間,我又送一朵玫瑰給凱洛琳小姐。下個星期六,又是一朵。第四次她很快就開了門,我知道她一定在等待著我。她的兩頰微紅,頭發也不那么散亂了。我又給她送去了第五朵玫瑰。第二天早晨,凱洛琳小姐又回到教堂彈風琴了,我看見她衣襟上別著那朵玫瑰。她昂首挺胸,對潘尼曼醫生和嬌妻坐的那排座位連看都不看一眼?!岸嗝从赂?。”我母親說,“多么有骨氣!”我照例每周末去送玫瑰,凱洛琳小姐逐漸恢復了正常的生活?,F在她有點兒自豪,幾乎是一副傲岸自尊的神氣,是那種表面上遭受挫敗而心里卻明白仍然受人珍惜、愛憐的女子的態度。這一晚是我去凱洛琳小姐家最后的一個晚上。我把盒子遞給她,說:“凱洛琳小姐,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送花了,我們下星期要搬到別的地方去。不過,奧森先生說他會繼續送花來的?!彼P躇片刻,說:“詹姆斯,你進來一下?!彼盐翌I到整潔的客廳,從壁爐架上拿下一個精雕的帆船模型。“這是我祖父的。”她說,“送給你。你給我帶來了莫大的快樂——你和那些玫瑰?!彼押凶哟蜷_,輕觸嬌嫩的花瓣,說:“花瓣無言,卻告訴我許多事情。它對我說起星期六的夜晚,快樂的星期六夜晚……”我緊抓住帆船模型,跑到自行車那里。回花店后,我做了一件從來不敢做的事情。我去找奧森先生那凌亂的文件夾,找到了我所要找的東西。只見上面是奧森先生潦草難辨的筆跡:“潘尼曼,五十二朵美國紅玫瑰,每朵兩角五分,共計十三元。已全部預付?!痹瓉砣绱恕N野底运尖狻T瓉砣绱?!直到許多年過去。有一天。我又來到奧森花店。一切都沒有改變,奧森老爹還像往常一樣在做一個梔子花束。我跟他聊了一陣,隨后問:“凱洛琳小姐現在怎樣了?就是接受玫瑰的那一位。”“凱洛琳小姐?”他點點頭,“她嫁給了喬治·霍爾西,那個開藥店的,人不錯。他們生了一對雙胞胎?!薄芭叮 蔽矣悬c驚訝。我想讓奧森老爹知道我當年有多精明,“你猜潘尼曼太太知不知道她丈夫送花給他的老相好凱洛琳小姐呢?”奧森老爹嘆了口氣:“詹姆斯,你從來就不太聰明。送花的不是杰弗里·潘尼曼,他根本就不知道這回事?!蔽业芍劬粗?,“那么花是誰送的?”“一位太太?!眾W森先生說,他小心翼翼地把梔子花放進盒子,“她說她可不肯坐視凱洛琳小姐因為她而毀了自己,送花的是克麗絲汀·潘尼曼?!薄澳闱?,”他最后蓋上盒子的時候說,“那才是個有骨氣的女人!”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采用了倒敘的手法,回憶“那年春天”,我每周六晚給凱洛琳小姐送玫瑰,風雨無阻,8點準時送到,為故事設置了懸念。B.和《大衛·科波菲爾》一樣,文章以孩子的視角敘述故事,讓孩子的所見所聞推動情節發展,使文章的敘事風格淺易、簡潔。C.最后一次給凱洛琳小姐送花,臨別時,她送給我精雕的帆船模型,除了表達對我的感激之情,還有對我的美好祝愿。D.小說結尾,奧森先生說出了送花人是潘尼曼太太,從前文的多處伏筆中可以感知這樣的結局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7.關于文中送玫瑰花這個情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那玫瑰總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表現出奧森先生對凱洛琳小姐的同情與善意。B.每周六晚上準時送達的玫瑰,使凱洛琳小姐的精神狀態和生活軌跡都發生了改變。C.我翻看奧森先生文件夾,是為了給凱洛琳小姐“快樂的星期六夜晚”一個真相。D.潘尼曼太太預訂了五十二朵玫瑰,希望凱洛琳小姐能借此走出生命中失意的階段。8.文中畫線句子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9.有的譯本把小說的標題改為“有骨氣的女人”,和“幸福的玫瑰”相比哪一個更好?請結合小說談談你的理解。【答案】6.D7.C8.①反復說“原來如此”,表現我當時自以到答案后的恍然大悟,與下文真正的答案構成反轉;②“一切都沒有改變”“還像往常一樣”,以作者的感覺“不變”,為凱洛琳小姐的變化蓄勢;③交待我又來到花店見到奧森老爹,推動了情節發展;④這一段承接上文“我”對真相的探求,引出下文對懸念的揭示。9.示例一:“幸福的玫瑰”更好。①玫瑰是全文的線索;②送玫瑰是小說的主要情節;③語義雙關,既表示凱洛琳收到玫瑰得到幸福,又表示潘尼曼太太通過送花獲得了幸福;④揭示主旨,“幸福的玫瑰”象征甜蜜美好的愛情,也體現了小鎮人們的正直與善意。示例二:“有骨氣的女人”更好。①與文中兩次出現的“骨氣”呼應;②既是對凱洛琳小姐勇敢走出生活的陰霾恢復正常生活的贊嘆,又是對溫柔善良的潘尼曼太太贊嘆;③揭示主旨,表達了對自尊自愛和善良的女性形象的贊美?!窘馕觥俊緦дZ】這篇小說通過一個青少年的視角,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示了玫瑰花背后隱含的善意和寬容。故事情節設計巧妙,通過玫瑰寄送的懸念展開,引出一個在承受失戀痛苦中得到重生的女性形象。克麗絲汀·潘尼曼的無私善行成為小說結尾的最大反轉,賦予情節更深刻的內涵。作者以祥和的語調和細膩的描寫,探索了人性中的同情與理解,使得人物刻畫真實而動人。【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分析鑒賞文本的藝術特色的能力。D.“從前文的多處伏筆中可以感知這樣的結局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錯,前文有多處伏筆暗示送花人不是潘尼曼醫生,但并沒有明顯的伏筆表現是潘尼曼太太送花的,所以在意料之外,并非情理之中。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C.“是為了給凱洛琳小姐‘快樂的星期六夜晚’一個真相”錯,“我”翻看奧森先生的文件夾,并不是為了給凱洛琳小姐“快樂的星期六夜晚”一個真相,而是“我”自己出于好奇想要知道送花的真相。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①從人物心理角度看,“原來如此。我暗自思忖。原來如此!”中反復說“原來如此”,生動地表現出“我”當時自以為得到答案后的恍然大悟。“我”以為是潘尼曼醫生送花,而這種自以為是的答案與下文真正的答案(送花人是潘尼曼太太)構成反轉,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②從情節發展角度看,“一切都沒有改變,奧森老爹還像往常一樣在做一個梔子花束?!边@里的“不變”,與凱洛琳小姐的巨大變化形成對比,為她的變化蓄勢。③同時,“我”又來到花店見到奧森老爹這一情節,推動了故事向前發展,使得情節不斷延續,將故事從回憶拉回到現實場景中。④從結構上看,這一段既承接上文“我”對真相的探求(前面一直在猜測送花人是誰),又引出下文對懸念的揭示(奧森老爹說出送花人是潘尼曼太太),起到了承上啟下的結構作用?!?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靶腋5拿倒濉备芒購慕Y構上看,玫瑰貫穿全文,是全文的線索。故事圍繞著給凱洛琳小姐送玫瑰展開,從送玫瑰的開始、過程到最后的真相揭示,玫瑰串聯起了整個故事的情節。②從情節內容看,送玫瑰是小說的主要情節。每周六晚上送玫瑰這一情節是故事的核心內容,是推動凱洛琳小姐生活和心理狀態改變的關鍵因素。③從語義角度看,“幸福的玫瑰”語義雙關。一方面,凱洛琳小姐收到玫瑰后逐漸恢復正常生活,重新獲得幸福;另一方面,送花的潘尼曼太太通過送花,也體現出她的善良和寬容,自己也收獲了內心的幸福(她挽救了一個被丈夫拋棄的女人的生活)。④從主旨體現看,“幸福的玫瑰”象征甜蜜美好的愛情。雖然潘尼曼醫生拋棄了凱洛琳小姐,但潘尼曼太太送花的行為體現了小鎮人們的正直與善意,這一標題很好地揭示了小說的主旨?!坝泄菤獾呐恕备芒購暮魬嵌瓤?,標題與文中兩次出現的“骨氣”相呼應。文中提到凱洛琳小姐的表現是“多么勇敢?!薄岸嗝从泄菤?!”,潘尼曼太太送花的行為也體現了她是一個有骨氣的女人,這種呼應使標題與文本內容聯系緊密。②從人物形象角度看,這個標題既是對凱洛琳小姐勇敢走出生活的陰霾恢復正常生活的贊嘆,也是對溫柔善良的潘尼曼太太的贊嘆。凱洛琳小姐在被拋棄后重新振作,潘尼曼太太能夠不計前嫌送花幫助他人,她們都體現了“有骨氣”的特質。③從主旨揭示看,這個標題表達了對自尊自愛和善良的女性形象的贊美。無論是凱洛琳小姐還是潘尼曼太太,她們在故事中的行為都體現了自尊自愛和善良,這一標題很好地揭示了小說對這類女性形象的贊美主旨。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遺楚王書曰:“始寡人與王約為弟兄,盟于黃棘,太子入質,至歡也。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王之邊。今聞君王乃令太子質于齊以求平。寡人與楚接境,婚姻相親。而今秦、楚不歡,則無以令諸侯。寡人愿與君王會武關面相約結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見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雎曰:“毋行而發兵自守耳!秦,虎狼也,有并諸侯之心,不可信也!”懷王之子子蘭勸王行,王乃入秦?!厝肆糁3蟪蓟贾?,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于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欲立王子之在國者。昭睢曰:“王與太子俱困于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蹦嗽p赴于齊。齊滑王召群臣謀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饼R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質而行不義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曰:‘予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將與三國共立之?!饼R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楚人立之。秦王遺楚王書曰:“楚倍秦,秦且率諸侯伐楚。愿王之飭士卒,得一樂戰!”楚王患之,乃復與秦和親。臣光曰:甚哉秦之無道也,殺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競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嗚呼,楚之君誠得其道,臣誠得其人,秦雖強,烏得陵之哉!善乎荀卿論之曰:“夫道,善用之則百里之地可以獨立,不善用之則楚六千里而為仇人役。”故人主不務得道而廣有其勢,是其所以危也。(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卷一·秦并六國》)材料二: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王之不明,豈足福哉!(節選自《史記·屈原列傳》)10.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寡人愿與君A王會B武關C面相約D結盟E而去F寡人之G愿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婚姻,指兒女親家,與《鴻門宴》中“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的“婚姻”意同。B.患,“以之為患”,與《蘇武傳》中“單于壯其節”的“壯”都是意動用法。C.屬,連續,接連,與《屈原列傳》中“屈平屬草稿未定”中的“屬”意義不同。D.“王之不明”與《墨子·兼愛》中“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的“之”的用法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國在與楚國的交戰中,取得了上風,秦王約楚王見面,楚王猶豫不決。B.楚懷王被扣留,楚國大臣想要另立楚王,昭睢反對并假裝背叛楚國逃到了齊國。C.齊國君臣討論如何處置楚國的太子,群臣意見相左,齊王最終采納了齊相的意見。D.屈原被流放后,依然心系楚國的安危,多次寫文章表達心意,而楚懷王最終也沒有醒悟。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甚哉秦之無道也,殺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競也,忍其父而婚其仇。(2)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14.請根據兩則材料簡要概括楚國滅亡的原因?!敬鸢浮?0.CDF11.D12.B13.(1)秦國太霸道無理了,不僅害死楚懷王,還威逼其子楚襄王;楚國也太不爭氣了,忍受殺父之仇,又與仇人通婚。(2)盼望國君能徹底悔悟,風俗能完全改變,屈原思念君王、振興國家而想要使楚國回歸富強局面的意愿,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達出來。14.①楚王不善治國之道;②楚王不善識人,不會用人(聽信讒言):③秦國無道,侵略楚國;④楚國兵敗,丟失土地;⑤外交政策軟弱;⑥小人當道,蒙蔽君主?!窘馕觥俊緦дZ】兩則材料均圍繞秦楚關系與楚懷王展開。材料一詳述秦楚紛爭,秦王誘楚懷王至武關并扣留,楚國大臣謀立新君,齊王最終送回楚太子,展現秦的無道與楚的窘迫。材料二從屈原視角,揭示楚懷王因不辨忠奸,被張儀欺騙,疏遠屈原,致楚國衰敗,身死異鄉,諷刺其昏庸,兩則材料相互印證,呈現楚國這段悲慘歷史?!?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我希望和您(君王)在武關會面,當面約定,結成同盟之后就離開,這是我的愿望?!肮讶嗽概c君王會武關”為狀語后置句,省略介詞“于”,正常語序為:寡人愿與君王于武關會?!肮讶恕笔侵髡Z,“與君王(于)武關”做狀語,“會”為謂語,故在“武關”后C處斷開?!懊妗睘闋钫Z,“相約”為謂語,故在D處斷開。“結盟而去”中“而”是連詞,表順承,連接“結盟”和“去”兩個動詞,故在F處斷開。故選CDF?!?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句意:又有婚姻關系相互親近。/沛公劉邦恭敬地捧上一杯酒,向項伯祝酒祈福,并約定兩家結為兒女親家。B.正確?!盎肌?,以……為患/“壯”,認為……豪壯。句意:把它當作禍患。/單于認為蘇武的氣節豪壯。C.正確?!皩佟?,連續,接連/撰寫。句意: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情接連不斷地發生。/屈原撰寫的草稿還沒有完成。D.錯誤。“之”,助詞,都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大王不賢明。/臣下與子女不孝順君主和父母,這就是所說的禍亂。故選D?!?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昭睢反對并假裝背叛楚國逃到了齊國”表述錯誤,根據原文“乃詐赴于齊”是說楚國大臣們假稱懷王去世去齊國報喪,而不是昭睢假裝背叛楚國逃到齊國。故選B?!?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無道”,不講道義;“劫”,要挾;“不競”,不爭氣,衰弱;“婚”,結為婚姻,這里可意譯為“與……結親”。(2)“悟”,醒悟;“存”,關心,思念;“反覆”,扭轉,挽救;“致”,表達【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中,從楚王面對秦王的邀約,猶豫不決,輕易聽信子蘭的建議前往秦國,導致被扣留,可見其缺乏政治智慧和判斷力。材料二中,荀子說“夫道,善用之則百里之地可以獨立,不善用之則楚六千里而為仇人役”,說明楚王不善于運用治國之道,空有廣闊的領土,卻無法有效治理國家,致使楚國逐漸衰弱,最終走向滅亡,所以“楚王不善治國之道”是楚國滅亡的重要原因。②材料二中明確提到“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楚王不能分辨忠臣和奸佞,被鄭袖迷惑,被張儀欺騙,疏遠了忠心耿耿的屈原,卻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這些無能之輩,導致國家決策失誤,政治混亂,這是楚國走向滅亡的關鍵因素,體現了“楚王不善識人,不會用人(聽信讒言)”。③材料一中“秦人伐楚,取八城”“秦且率諸侯伐楚”等表述,清晰地表明秦國憑借強大軍事力量,多次主動侵略楚國,奪取楚國的城池,給楚國帶來了巨大的軍事壓力和領土損失。秦國的這種侵略行為不斷削弱楚國的實力,是楚國滅亡的外部推動因素,即“秦國無道,侵略楚國”加速了楚國的滅亡。④材料二提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楚國在與秦國的戰爭中,軍隊屢屢受挫,土地不斷被秦國割占,丟失了大片領土。這不僅使楚國的國力大為削弱,經濟遭受重創,人口減少,而且戰略空間被壓縮,國防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進一步加劇了楚國的困境,導致楚國逐漸走向滅亡,所以“楚國兵敗,丟失土地”是楚國滅亡的直接表現和重要原因。⑤材料一中,楚王面對秦國的侵略和威脅,先是派太子到齊國做人質以求和,后又在秦王的威脅下“復與秦和親”,這種外交政策表現出楚國的軟弱和妥協。在與秦國的外交關系中,楚國沒有采取強硬有效的措施來維護國家的尊嚴和利益,而是一味地遷就秦國,這使得秦國更加肆無忌憚地侵略楚國,也讓其他國家對楚國的態度發生變化,楚國在國際上逐漸失去了影響力和話語權,最終加速了自身的滅亡,這體現了“外交政策軟弱”對楚國的致命影響。⑥從材料二中“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可知,鄭袖、張儀、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等小人在楚國政治舞臺上活躍,他們為了個人私利,蒙蔽楚王,干擾國家的決策和治理。屈原等忠臣被疏遠,導致楚國政治黑暗,國家治理混亂,社會矛盾激化,嚴重削弱了楚國的國力,使得楚國在面對外部威脅時無法形成有效的應對策略,最終走向滅亡,所以“小人當道,蒙蔽君主”也是楚國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參考譯文:材料一:秦國發兵攻打楚國,奪取了楚國八座城池。秦王給楚王寫信說:“當初我與大王您約定結為兄弟,在黃棘訂立盟約,您的太子到秦國做人質,雙方關系極為融洽。后來您的太子凌辱殺害了我的重要大臣,沒有道歉就逃走了,我實在是憤怒到了極點,所以才派兵侵犯您的邊境。如今聽說大王您竟派太子到齊國做人質來謀求兩國講和。我秦國與楚國領土接壤,又有婚姻關系相互親近。然而現在秦、楚兩國關系不和睦,就無法號令諸侯。我希望與大王您在武關會面,當面約定,結成同盟后再各自離開,這是我的心愿。”楚王對這件事深感憂慮,想去又擔心被秦國欺騙,不去又擔心秦國更加惱怒。昭雎說:“不要去,還是發兵加強防守吧!秦國就像虎狼一樣,有吞并諸侯的野心,不可以信任它!”楚懷王的兒子子蘭卻勸楚王前往,楚王于是前往秦國。……秦國人把他扣留了下來。楚國的大臣們對此感到憂慮,就一起商量說:“我們的大王在秦國不能回來,秦國要挾我們割讓土地,而太子又在齊國做人質。如果齊國和秦國聯合起來算計我們,那么楚國就要滅亡了!”大臣們想擁立在國內的王子為楚王。昭雎說:“大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其他國家,現在如果違背大王的命令擁立他的庶子為王,不合適?!庇谑桥扇说烬R國去,假說楚王去世,要迎回太子。齊湣王召集大臣們商議這件事,有人說:“不如扣留太子,用他來要求楚國割讓淮北的土地。”齊國的丞相說:“不行。如果楚國郢都已經立了新王,這樣我們就等于抱著一個沒有實際價值的人質,而且還會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不義的事情?!蹦莻€人又說:“不是這樣。如果楚國郢都立了新王,我們就趁機和新王做交易說:‘給我們下東國的土地,我們就替大王殺掉太子。不然的話,我們就聯合其他三個國家一起擁立太子為楚王。’”齊王最終采納了丞相的計策,放楚國太子回國,楚國人擁立太子做了楚王。秦王又給楚王寫信說:“楚國背叛了秦國,秦國將要率領諸侯討伐楚國。希望大王您整頓好您的士兵,我們痛快地打一仗!”楚王對這件事深感憂慮,于是又和秦國講和,結為姻親。臣司馬光說:秦國真是太不講道義了,害死人家的父親又要挾人家的兒子;楚國也太不爭氣了,容忍自己的父親被秦國欺辱,還和自己的仇人結為姻親。唉,楚國的國君如果真能掌握正確的治國之道,大臣如果真能任用賢能之人,秦國雖然強大,又怎么能欺凌楚國呢!荀子的論述非常好,他說:“正確的治國之道,善于運用它,那么即使只有百里土地也可以獨立于諸侯;不善于運用它,那么即使像楚國擁有六千里土地,也會被仇人所役使。”所以君主不致力于掌握正確的治國之道,卻只想著擴大自己的權勢,這就是國家陷入危險的原因。材料二:屈原對這種情況很憤慨,雖然被流放了,但他仍眷戀楚國,關心懷王,不忘祖國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徹底覺悟,楚國壞的習俗能全部改變。他關心君王振興國家,想把楚國從衰弱的局勢中挽救過來,在(他的)一篇作品中再三表達這種意愿。然而終究無可奈何,所以不能返回朝中,最終從這些事情看出懷王始終沒有醒悟。一國之君無論愚昧還是聰明、賢能還是不賢能,沒有不想尋求忠臣來幫助自己,選拔賢才來輔佐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情況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過,這是因為所謂的忠臣并不忠誠,所謂的賢才并不賢能。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被鄭袖迷惑,在外被張儀欺騙,疏遠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結果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丟失了六郡,自己客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所恥笑。這就是不能知人善任所帶來的災禍啊。大王不賢明,難道還能給自己帶來福祉嗎!(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送謝疊山①先生北行王奕皇天久矣眼垂青,盼盼先生此一行。遺《表》不隨諸葛死,《離騷》長伴屈原清。兩生②無補秦興廢,一出仍關魯重輕。白骨青山如得所,何須兒女哭清明。〖備注〗①謝疊山:南宋遺民謝枋得的號,他多次拒絕元世祖的任命,后被強制北上,絕食而死。②兩生:漢朝統一天下后,原為秦朝博士的魯人叔孫通為劉邦制定朝臣朝見的禮儀制度,回到魯地征聘儒生,有兩位前朝儒生不肯應征。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寫詩人贊賞謝疊山的高尚品質,期待他此行能夠不辜負蒼天對他的垂青。B.頷聯中作者盼望謝疊山北上,并且用古代兩位先賢作勉勵,希望他即使殉國也要留下詩書激勵后人。C.頸聯認為兩位儒生的行為對秦朝的興廢不起作用,但是關系到魯地聲望的輕重。D.送別詩往往寫得傷感不舍,或者是慷慨祝愿,王奕卻將這首送別詩寫得沉郁頓挫,感人至深。16.本詩表達了作者“以身殉節”的生死觀,請結合全詩,說說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生死觀的。【答案】15.B16.①用典,用諸葛亮、屈原的典故激勵謝枋得忠君愛國;用魯生的典故勸告謝枋得為國守節;②直抒胸臆,尾聯直接表達對“死得其所”生死觀的贊同?!窘馕觥俊緦дZ】《送謝疊山先生北行》是王奕送別謝枋得之作。開篇表達上天對謝枋得此行的關注。頷聯以諸葛亮遺表、屈原《離騷》類比,贊頌其氣節與忠貞。頸聯借典故表明謝枋得之行對國家意義重大。尾聯勸慰其家人,若謝枋得能得其所,不必哀傷。全詩情感真摯,高度贊譽謝枋得的高尚品格與擔當,也流露出對其命運的復雜情感?!?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B.“希望他即使殉國也要留下詩書激勵后人”錯誤。頸聯以諸葛亮的忠誠和屈原的高潔來贊譽謝疊山,表明其有和先賢一樣的品質,并非鼓勵其殉國。故選B?!?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鑒賞藝術特色的能力。①頷聯“遺《表》不隨諸葛死,《離騷》長伴屈原清”運用了諸葛亮和屈原的典故。諸葛亮鞠躬盡瘁,寫下《出師表》表達對蜀漢的忠誠;屈原創作《離騷》展現其高潔的品格和對國家的熱愛。作者借此激勵謝枋得要像諸葛亮一樣忠誠于君主,像屈原一樣保持愛國的高尚情懷,在面對艱難處境時,堅守忠君愛國的信念,以這樣的先賢為榜樣,暗示謝枋得在必要時為了國家和大義可以做出犧牲,這是“以身殉節”生死觀在忠君愛國層面的體現。頸聯“兩生無補秦興廢,一出仍關魯重輕”運用魯生的典故。秦朝時兩位儒生的行為雖對秦的興衰無直接影響,但他們的出仕與否卻關乎魯國的聲譽。作者用此典故勸告謝枋得,他的行為關系到國家的大義和聲譽,應當為了國家守節,在關鍵時刻,甚至可以不惜犧牲生命來維護國家的尊嚴和大義,這也是“以身殉節”生死觀的一種表達。②尾聯“白骨青山如得所,何須兒女哭清明”直抒胸臆,直接表達了作者對“死得其所”生死觀的贊同。意思是如果謝枋得能夠在合適的地方、為了合適的理由而死(即死得其所,為國家和大義而死),那么就無需兒女們在清明時節為其哭泣。這里作者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認為為了國家和大義而死是值得的、有意義的,是一種“以身殉節”的生死觀的直白體現。(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泰伯》中的“______,______”兩句,說出了士人和君子肩負著時代使命,責任重大,應嚴于律己。(2)李白的《將進酒》中表現作者對豪華奢侈生活的蔑視,以及對現實世界的不滿與逃避的詩句是“______,______”。(3)古人常常在詩詞中用魚雁傳書的典故遙寄跨越時空的相思,例如:“______,______”等句子?!敬鸢浮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2)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3)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關山魂夢長,魚雁音塵少)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仲夏之際,游戲領域闖出了一匹黑馬——《黑神話:悟空》。還是那只屢見不鮮的猴子,還是那些__A__的八十一難故事,卻在文化創意與數字技術的相與契合中再顯生機,讓全世界的游戲玩家為之驚艷,《西游記》也因此成為海外受眾爭相趨奉的中華文化經典。①大眾傳媒始終在經典再IP化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位置。②古典名著中的重量級IP,③歷來深受影視動漫作品的青睞,④由于其中悟空形象更是備受推崇,⑤因此《西游記》也成為四大名著中被影視動漫改編得最多的作品?!段饔斡洝返脑甏?、情節曲折,對其藝術形象、深層魅力的欣賞既耗費時間精力,更考驗文言閱讀功底。而《鐵扇公主》與水墨動畫《大鬧天宮》則僅僅截取《西游記》中若干經典故事情節,以獨特的動畫語言、精練短小的形式勾畫出個性鮮明的悟空形象,生動直觀、淺顯易懂。人工智能時代,數字IP逐漸成為人們司空見慣的文化產品。無論是古代名人還是神話角色,(甲),如數字蘇東坡、數字悟空、虛擬數字偶像洛天依等,都以數字藝術的獨特美感演繹著古典美學和傳世文物,成為展現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然而,當數字IP構筑成人們日常文化消費的重要景觀時,(乙):人們是否只要促成數字技術與文化經典的聯姻,就能一勞永逸地傳承文化基因、孵化文化精品?數字IP的魅力,不僅來自形象塑造本身,還來自其所置身場景的文化氛圍與獨特審美的烘托。《黑神話:悟空》打造的場景,擁有純正地道的中國美學風格,無論是牌樓、寺廟、殿宇,還是雕塑、觀音像和自然景觀,以及眾多原創妖怪角色,乃至五花八門的法器,都在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等科技的支撐下,魔法般地得以B地重現。18.文中第一段用“黑馬”比喻實力難測的競爭者或出人意料的優勝者,使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請以“月”為本體再寫一個句子。要求:語意完整,使用暗喻;比喻貼切,表達流暢。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0.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2.文中畫波浪線的“其所置身”,一種觀點認為不合語法不可以使用,一種觀點認為可以使用。你認同哪種觀點?請簡要說明理由。【答案】18.示例:夜幕上的星星是一粒粒的寶石,月亮則是最大的一顆明珠。19.A.耳熟能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B.栩栩如生(惟妙惟肖)20.①句修改為:大眾傳媒始終在經典再IP化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④句修改為:其中悟空形象更是備受推崇。21.甲:抑或是虛擬形象;乙:一個問題開始浮現(這會產生相關的問題,這會引發這樣的質疑,這會產生相關的提問……)22.示例:觀點一:不可以使用,主語“其”與“置身”構成主謂結構,“所”字多余;觀點二:可以使用,“所”加上動詞“置身”相當于“置身的”,修飾“場景”,符合語法規范?!窘馕觥俊?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仿寫的能力。首先,要仔細閱讀題目,理解題目中的具體要求。本題要求以“月”為本體,使用暗喻的修辭手法,暗喻是指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系,通常會用“是”“成為”“變成”等詞語來連接本體和喻體,表示兩者之間的相似性。接著,要分析本體的特征。本題中的本體是“月”,需要思考月亮的哪些特征可以用來進行比喻。月亮通常與明亮、圓潤、溫柔、清冷等詞匯相關聯。根據月亮的特征,尋找與之相似的喻體。喻體應該與本體在某一或某些特征上有相似之處,同時又要具有新的、生動的意象。例如,可以將月亮比喻為寶石(明亮、圓潤)、明燈(照亮黑夜)、溫柔的眼眸(溫柔、深情)等。最后,將本體和喻體通過暗喻的方式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在連接時,可以使用“是”“成為”“宛如”等詞語來表明兩者之間的相似性。【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處,考慮到前文提到的是“還是那只屢見不鮮的猴子”可知,這里需要填入的成語應該與“屢見不鮮”相呼應,同時又能形容《西游記》中孫悟空經歷的八十一難故事的特點,可用“耳熟能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耳熟能詳:聽得多了,能夠很清楚、很詳細地復述出來。家喻戶曉: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婦孺皆知:婦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眾所周知,流傳得很廣。B處,根據前文“《黑神話:悟空》打造的場景,擁有純正地道的中國美學風格,無論是牌樓、寺廟、殿宇,還是雕塑、觀音像和自然景觀,以及眾多原創妖怪角色,乃至五花八門的法器”“魔法般地……”可知,這里需要填入的成語應該形容在科技支撐下,場景或事物得以生動、逼真地展現出來的狀態,可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容畫作、雕塑中的藝術形象等生動逼真,就像活的一樣。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動形象。【2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句,“扮演”和“位置”動賓搭配不當,應把“位置”改為“角色”;④句,“由于”和后文缺乏聯系,“由于”是一個表示原因的連詞,但在這里它并沒有明確地連接前后文,使得句子結構顯得松散,邏輯不夠嚴密,應把“由于”刪除?!?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甲處,根據后文“如數字蘇東坡、數字悟空、虛擬數字偶像洛天依等,都以數字藝術的獨特美感演繹著古典美學和傳世文物,成為展現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可知,需要填入一個能夠概括“數字蘇東坡、數字悟空、虛擬數字偶像洛天依”等例子的語句。這些例子都是將古代名人或神話角色轉化為數字形式或虛擬形象。故可填寫“抑或是虛擬形象”。乙處,根據后文“人們是否只要促成數字技術與文化經典聯姻,就能一勞永逸地傳承文化基因、孵化文化精品”可知,需要填入一個能夠引出后文問題的句子。后文提出了一個關于數字技術與文化經典結合后能否一勞永逸地傳承文化基因、孵化文化精品的問題。故可填寫“一個問題開始浮現(這會產生相關的問題,這會引發這樣的質疑,這會產生相關的提問……)”?!?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的能力。觀點一:不可以使用。在這個觀點下,主語“其”與動詞“置身”構成了主謂結構,即“其置身”。這里的“其”指代某個主體,而“置身”表示該主體所處的位置或環境。因此,在“其置身”之后再加上“所”字就顯得多余了。因為“所”字在古漢語中通常用于構成名詞性結構,表示動作行為發生或所涉及的對象、處所等。但在這里,“置身”已經是一個完整的動詞短語,表示了主體的位置或環境,所以再加上“所”字就構成了冗余。此外,從現代漢語語法的角度來看,“其所置身”這樣的表述也不符合常見的語法結構。在現代漢語中,“所”字通常與動詞結合構成“所字結構”,用于指代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事物或處所。但在這里,“置身”已經是一個表示位置的動詞短語,所以再加上“所”字就打破了這種常見的語法結構,使得句子顯得不夠流暢和自然。觀點二:可以使用。在這個觀點下,“所”字加上動詞“置身”相當于構成了一個名詞性短語“置身的”,用于修飾后面的名詞“場景”。這樣的表述符合古漢語中的“所字結構”的用法,同時也符合現代漢語中的某些語法習慣。在這里,“其所置身”可以看作是一個整體,用于指代某個主體所處的特定場景或環境。此外,從語境的角度來看,“其所置身”這樣的表述也能夠很好地傳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作者可能想要強調某個主體所處的特定場景或環境對其行為或狀態的影響,所以使用了“其所置身”這樣的表述來突出這一點。這樣的表述方式既符合語法規范,又能夠增強句子的表達效果。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祆渖衔诽?,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畏史官于后世?!恫烁T》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锻醢彩袀鳌穼τ凇熬次贰蹦阌性鯓拥穆撓牒退伎迹空垖懸黄恼?。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敬鸢浮柯浴窘馕觥勘绢}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包含三句名言。第一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指出為人處世應當長存敬畏之心。這里的“敬畏”既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行為準則:為人處世應葆有一顆敬畏之心,謙虛平和做到守規矩、知行止、成方圓。第二句“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畏史官于后世”,這里闡述值得敬畏的東西有很多,“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敬畏,不是怯懦,而是對生命和自然的珍視與呵護;敬畏不是退縮,而是對行為的負責,對精神的尊重。表現在內是不存邪念,表現在外是持身端莊嚴肅有儀。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第三句引用王安石的話,“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意思是說天象的變異不足以害怕,祖宗的成規不足以效法,人們的議論和攻擊不足以憂慮。意在啟示我們心存敬畏并不是墨守成規,故步自封,應該勇于突破舊俗,有創新意識,但議論的重點是無所畏懼,而不能是創新。總之,前兩則材料體現了“敬畏”,第三則體現了“不畏”。這個世界很多事物和規律都值得我們去敬畏,心存敬畏,就不會為所欲為,不會道聽途說,懂得凡事適可而止,懂得如何取舍。同時我們也應該勇于突破舊俗,有創新意識,不要拘泥于世俗言論,要有自己的堅持,無所畏懼,讓成為生活中的勇于創新者。寫作時,可首先提出人應有所畏,有所不畏。然后進行辯證分析,畏與無畏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做到心有所畏,在準則中找尋真正的自由,活出真實的自我;在創新開拓的路上無所畏懼,勇往直前。如果論證應該具有無畏的精神,則可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從膽小怕事、茍且偷生的“畏”與勇于創新的“無畏”形成對比,以充分論證人應該有所畏,有所不畏。立意:1.要有敬畏之心,敬畏自然、生命。2.心存敬畏,行穩致遠。3.心存敬畏,方能存戒懼,守底線。江蘇省徐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你對于那個問題不能解決嗎?那末,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只有蠢人,才是他一個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調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辦法”,“打主意”。須知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辦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換一句話說,他一定要產生錯辦法和錯主意。許多巡視員,許多游擊隊的領導者,許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歡一到就宣布政見,看到一點表面,一個枝節,就指手畫腳地說這也不對,那也錯誤。這種純主觀地“瞎說一頓”,實在是最可惡沒有的。他一定要弄壞事情,一定要失掉群眾,一定不能解決問題。許多做領導工作的人,遇到困難問題,只是嘆氣,不能解決。他惱火,請求調動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這是懦夫講的話。邁開你的兩腳,到你的工作范圍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任憑什么才力小也能解決問題,因為你未出門時腦子是空的,歸來時腦子已經不是空的了,已經載來了解決問題的各種必要材料,問題就是這樣子解決了。一定要出門嗎?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況的人來開個調查會,把你所謂困難問題的“來源”找到手,“現狀”弄明白,你的這個困難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摘編自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材料二:第一種:主觀主義的態度。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對周圍環境不作系統的周密的研究,單憑主觀熱情去工作,對于中國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割斷歷史,只懂得希臘,不懂得中國,對于中國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團。在這種態度下,就是抽象地無目的地去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不是為了要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策略問題而到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那里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而是為了單純地學理論而去學理論。不是有的放矢,而是無的放矢。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教導我們說:應當從客觀存在著的實際事物出發,從其中引出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為此目的,就要像馬克思所說的詳細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我們的許多人卻是相反,不去這樣做。其中許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們對于研究今天的中國和昨天的中國一概無興趣,只把興趣放在脫離實際的空洞的“理論”研究上。許多人是做實際工作的,他們也不注意客觀情況的研究,往往單憑熱情,把感想當政策。這兩種人都憑主觀,忽視客觀實際事物的存在?;蜃髦v演,則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則夸夸其談的一大篇。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這就是我們隊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風。這種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傊@種反科學的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主觀主義的方法,是的大敵,是工人階級的大敵,是人民的大敵,是民族的大敵,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大敵當前,我們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觀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才會抬頭,黨性才會鞏固,革命才會勝利。我們應當說,沒有科學的態度,即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統一的態度,就叫做沒有黨性,或叫做黨性不完全。有一副對子,是替這種人畫像的。那對子說: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摘編自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材料三:“文章五訣”形、事、情、理、典,毛文是典范。不管論文、講話、電稿等何種文體,他都能隨手抓來一個形象,借典說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淺出。毛文開創了政論文從未有的生動局面。他對群眾語言、古典語言是那樣熱愛,對教條主義的語言、官僚主義的語言是那樣憎恨。延安“整風運動”中,他把文風與學風、黨風并提,討伐“黨八股”,給它列了八大罪狀,說它是對五四運動的反動,是不良黨風的最后一個“防空洞”。他批評那些空洞的官樣文字:“講了一萬次了依然紋風不動,靈臺如花崗之巖,筆下若玄冰之凍。哪一年稍稍松動一點,使讀者感覺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為延長一年、兩年壽命呢?”(1958年9月2日的一封信)他是一輩子都在與“黨八股”的壞文風作斗爭的。文章是一門獨立的藝術。細讀毛澤東的文章,特別是他獨特的語言風格,足可自立為一門一派。(摘編自梁衡《文章大家毛澤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只有把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完完全全調查明白,才能產生結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B.材料一中指出黨內若干上級派遣的領導同志,存在不了解具體情況而亂發號施令的主觀主義作風。C.“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生動形象地說明充分的調查研究是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D.主觀主義態度的表現之一:割斷歷史,只懂得外國歷史,而對中國歷史只是一知半解。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對于新接任的工作,純主觀地“瞎說一頓”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弄壞事情。B.解決問題不能靠邀集一堆人開會想出辦法,要走出門做調查研究。C.主觀主義表現是只憑主觀,忽視客觀實際,實質是反科學、反馬列主義、黨性不純。D.材料二有的放矢,批判分析了黨內的主觀主義學習態度及其危害,語言生動活潑。3.下列選項符合材料二中“主觀主義態度”的一項是()A.實踐出真知并永遠驗證真理。B.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C.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D.情況不明決心大,心中無數點子多。4.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毛澤東文章的“獨特的語言風格”。5.根據材料內容談談對我們克服主觀主義有什么啟示。【答案】1.D2.B3.D4.①在政論文中多用群眾語言(口語),如“想辦法”“打主意”“瞎說一頓”等。②在政論文中多用古典語言(文言詞語或成語),如“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③借典說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淺出,如“每事問”、解縉的對聯等。④政論文中運用多種修辭,如比喻“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保ń璐?、對偶、排比等任舉一例亦可)5.①要做充分系統的調查研究。②理論學習要有的放矢,結合實際去解決問題。③要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尋找規律,指引行動。④要詳細地占有材料,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解析】【導語】這篇閱讀文章通過三則材料闡述了關于調查研究和主觀主義的觀點。毛澤東強調必須通過調查了解問題的歷史和現狀,才能有效解決問題,批判了不作調查就亂下結論的主觀主義態度。他還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語言,表達了對空洞理論研究和教條語言的反感。毛澤東的文章風格獨特,善于用群眾語言,深入淺出地批判和指導實踐,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而對中國歷史只是一知半解”錯誤,結合材料二“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割斷歷史,只懂得希臘,不懂得中國”可知主觀主義態度對中國歷史應是一無所知。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B.“不能靠邀集一堆人開會想出辦法,要走出門做調查研究”錯誤,材料一第三段中的設問中,說明解決問題不一定要出門,可以通過召集明了情況的人借助調查會的形式來解決。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A.強調實踐是認識并檢驗真理的標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B.強調調查研究是提出看法的前提條件,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態度。C.語句中的“老實”就是“實事”,強調按事實辦事,按事實做事,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態度。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材料中信息,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①結合材料三“他對群眾語言、古典語言是那樣熱愛”可以概括出“多用群眾語言”的特點,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想辦法”“打主意”“瞎說一頓”等都是群眾語言的體現。②結合材料三“他對群眾語言、古典語言是那樣熱愛”可以概括出“多用古典語言”的特點,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可以體現該點。③結合材料三“他都能隨手抓來一個形象,借典說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淺出”可以概括出“借典說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淺出”的特點,材料一中將實踐調研的領導形象借助孔子“每事問”的典故來說明、用對聯來形象表現主觀主義者華而不實的特點等。④結合材料三“說它是對五四運動的反動,是不良黨風的最后一個‘防空洞’”“講了一萬次了依然紋風不動,靈臺如花崗之巖,筆下若玄冰之凍?!钡染渥拥囊每梢愿爬ǔ觥斑\用多種修辭”的特點。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有比喻“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借代,“只懂得希臘”中,希臘代指西方國家,不單單指希臘一個國家;排比,如“這種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有三句句式相同,內容相關的句子組成,是排比的手法;對偶,“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結構相對,內容相關,是對偶手法?!?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材料一認為,要解決一個問題,就要調查問題的現狀和歷史,要到工作范圍內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調查,可以概括出“要做充分系統的調查研究”。②材料二中強調不能“為了單純地學理論而去學理論”,而是要在懂得中國歷史和現狀的前提下,為了解決中國問題去學習和運用理論,由此可以概括出“理論學習要有的放矢,結合實際去解決問題”。③材料二中,引用馬列思想的領導者的教導“應當從客觀存在著的實際事物出發,從其中引出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從中可以提煉出“要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尋找規律,指引行動”。④材料二中“為此目的,就要像馬克思所說的詳細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笨梢蕴釤挸觥耙敿毜卣加胁牧?,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幸福的玫瑰(美)阿·戈登那年春天,每周六晚上我都要給凱洛琳·韋爾福小姐送去一朵玫瑰,無論刮風下雨,8點準時送到。那玫瑰總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每次我都看著奧森老爹輕輕地用綠棉紙和羊齒葉把花托好,放入盒中,然后,就拿著那個狹長的盒子,在寂靜的街道上拼命蹬自行車,把玫瑰送到凱洛琳小姐手中。我在放學后和星期六在奧森老爹的花店替他送花,周薪只有3美元,不過對于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這些錢已經不少了。從一開始我送玫瑰的時候,就覺得這事有點兒古怪。第一次送玫瑰的晚上,我提醒奧森老爹別忘了把送花人的名片給我。他像個慈祥的小妖魔似的從眼鏡后面窺視著我說:“沒有名片,詹姆斯。而且,送花的人要求盡量保密。所以你不要聲張,好不好?”有人送花給凱洛琳小姐,我很高興,因為大家都可憐她。我們小城里的人都知道,凱洛琳小姐最倒霉不過,她被人拋棄了。她與杰弗里·潘尼曼已訂婚多年,潘尼曼是城里最有本領的年輕單身之一。她等他讀完醫學院,在他擔任醫院實習生時她還在等他。實習期間,潘尼曼醫生愛上了一個更年輕漂亮的女郎,和她結了婚。潘尼曼娶的那個女郎的確是個美人,叫克麗絲汀·馬洛,從大城市來的。她在我們鎮上的日子一定不好過,因為女人都鄙視她,說她的壞話。至于可憐的凱洛琳小姐,這件事可把她害慘了。一連半年,她足不出戶,放棄了一切公眾活動,甚至也不替教堂彈風琴了。凱洛琳小姐不老也不丑,可是她好像打定主意要使自己變成一個脾氣乖僻的老小姐。我送第一朵玫瑰去的那天晚上,她看上去像個鬼。我把那個盒子遞給她,她滿臉驚訝——“給我的嗎?”第二個星期六,在同一時間,我又送一朵玫瑰給凱洛琳小姐。下個星期六,又是一朵。第四次她很快就開了門,我知道她一定在等待著我。她的兩頰微紅,頭發也不那么散亂了。我又給她送去了第五朵玫瑰。第二天早晨,凱洛琳小姐又回到教堂彈風琴了,我看見她衣襟上別著那朵玫瑰。她昂首挺胸,對潘尼曼醫生和嬌妻坐的那排座位連看都不看一眼?!岸嗝从赂?。”我母親說,“多么有骨氣!”我照例每周末去送玫瑰,凱洛琳小姐逐漸恢復了正常的生活?,F在她有點兒自豪,幾乎是一副傲岸自尊的神氣,是那種表面上遭受挫敗而心里卻明白仍然受人珍惜、愛憐的女子的態度。這一晚是我去凱洛琳小姐家最后的一個晚上。我把盒子遞給她,說:“凱洛琳小姐,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送花了,我們下星期要搬到別的地方去。不過,奧森先生說他會繼續送花來的?!彼P躇片刻,說:“詹姆斯,你進來一下?!彼盐翌I到整潔的客廳,從壁爐架上拿下一個精雕的帆船模型。“這是我祖父的?!彼f,“送給你。你給我帶來了莫大的快樂——你和那些玫瑰?!彼押凶哟蜷_,輕觸嬌嫩的花瓣,說:“花瓣無言,卻告訴我許多事情。它對我說起星期六的夜晚,快樂的星期六夜晚……”我緊抓住帆船模型,跑到自行車那里。回花店后,我做了一件從來不敢做的事情。我去找奧森先生那凌亂的文件夾,找到了我所要找的東西。只見上面是奧森先生潦草難辨的筆跡:“潘尼曼,五十二朵美國紅玫瑰,每朵兩角五分,共計十三元。已全部預付。”原來如此。我暗自思忖。原來如此!直到許多年過去。有一天。我又來到奧森花店。一切都沒有改變,奧森老爹還像往常一樣在做一個梔子花束。我跟他聊了一陣,隨后問:“凱洛琳小姐現在怎樣了?就是接受玫瑰的那一位。”“凱洛琳小姐?”他點點頭,“她嫁給了喬治·霍爾西,那個開藥店的,人不錯。他們生了一對雙胞胎?!薄芭?!”我有點驚訝。我想讓奧森老爹知道我當年有多精明,“你猜潘尼曼太太知不知道她丈夫送花給他的老相好凱洛琳小姐呢?”奧森老爹嘆了口氣:“詹姆斯,你從來就不太聰明。送花的不是杰弗里·潘尼曼,他根本就不知道這回事?!蔽业芍劬粗?,“那么花是誰送的?”“一位太太?!眾W森先生說,他小心翼翼地把梔子花放進盒子,“她說她可不肯坐視凱洛琳小姐因為她而毀了自己,送花的是克麗絲汀·潘尼曼?!薄澳闱?,”他最后蓋上盒子的時候說,“那才是個有骨氣的女人!”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采用了倒敘的手法,回憶“那年春天”,我每周六晚給凱洛琳小姐送玫瑰,風雨無阻,8點準時送到,為故事設置了懸念。B.和《大衛·科波菲爾》一樣,文章以孩子的視角敘述故事,讓孩子的所見所聞推動情節發展,使文章的敘事風格淺易、簡潔。C.最后一次給凱洛琳小姐送花,臨別時,她送給我精雕的帆船模型,除了表達對我的感激之情,還有對我的美好祝愿。D.小說結尾,奧森先生說出了送花人是潘尼曼太太,從前文的多處伏筆中可以感知這樣的結局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7.關于文中送玫瑰花這個情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那玫瑰總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表現出奧森先生對凱洛琳小姐的同情與善意。B.每周六晚上準時送達的玫瑰,使凱洛琳小姐的精神狀態和生活軌跡都發生了改變。C.我翻看奧森先生文件夾,是為了給凱洛琳小姐“快樂的星期六夜晚”一個真相。D.潘尼曼太太預訂了五十二朵玫瑰,希望凱洛琳小姐能借此走出生命中失意的階段。8.文中畫線句子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9.有的譯本把小說的標題改為“有骨氣的女人”,和“幸福的玫瑰”相比哪一個更好?請結合小說談談你的理解?!敬鸢浮?.D7.C8.①反復說“原來如此”,表現我當時自以到答案后的恍然大悟,與下文真正的答案構成反轉;②“一切都沒有改變”“還像往常一樣”,以作者的感覺“不變”,為凱洛琳小姐的變化蓄勢;③交待我又來到花店見到奧森老爹,推動了情節發展;④這一段承接上文“我”對真相的探求,引出下文對懸念的揭示。9.示例一:“幸福的玫瑰”更好。①玫瑰是全文的線索;②送玫瑰是小說的主要情節;③語義雙關,既表示凱洛琳收到玫瑰得到幸福,又表示潘尼曼太太通過送花獲得了幸福;④揭示主旨,“幸福的玫瑰”象征甜蜜美好的愛情,也體現了小鎮人們的正直與善意。示例二:“有骨氣的女人”更好。①與文中兩次出現的“骨氣”呼應;②既是對凱洛琳小姐勇敢走出生活的陰霾恢復正常生活的贊嘆,又是對溫柔善良的潘尼曼太太贊嘆;③揭示主旨,表達了對自尊自愛和善良的女性形象的贊美?!窘馕觥俊緦дZ】這篇小說通過一個青少年的視角,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示了玫瑰花背后隱含的善意和寬容。故事情節設計巧妙,通過玫瑰寄送的懸念展開,引出一個在承受失戀痛苦中得到重生的女性形象??他惤z汀·潘尼曼的無私善行成為小說結尾的最大反轉,賦予情節更深刻的內涵。作者以祥和的語調和細膩的描寫,探索了人性中的同情與理解,使得人物刻畫真實而動人?!?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分析鑒賞文本的藝術特色的能力。D.“從前文的多處伏筆中可以感知這樣的結局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錯,前文有多處伏筆暗示送花人不是潘尼曼醫生,但并沒有明顯的伏筆表現是潘尼曼太太送花的,所以在意料之外,并非情理之中。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C.“是為了給凱洛琳小姐‘快樂的星期六夜晚’一個真相”錯,“我”翻看奧森先生的文件夾,并不是為了給凱洛琳小姐“快樂的星期六夜晚”一個真相,而是“我”自己出于好奇想要知道送花的真相。故選C。【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①從人物心理角度看,“原來如此。我暗自思忖。原來如此!”中反復說“原來如此”,生動地表現出“我”當時自以為得到答案后的恍然大悟?!拔摇币詾槭桥四崧t生送花,而這種自以為是的答案與下文真正的答案(送花人是潘尼曼太太)構成反轉,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②從情節發展角度看,“一切都沒有改變,奧森老爹還像往常一樣在做一個梔子花束?!边@里的“不變”,與凱洛琳小姐的巨大變化形成對比,為她的變化蓄勢。③同時,“我”又來到花店見到奧森老爹這一情節,推動了故事向前發展,使得情節不斷延續,將故事從回憶拉回到現實場景中。④從結構上看,這一段既承接上文“我”對真相的探求(前面一直在猜測送花人是誰),又引出下文對懸念的揭示(奧森老爹說出送花人是潘尼曼太太),起到了承上啟下的結構作用。【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靶腋5拿倒濉备芒購慕Y構上看,玫瑰貫穿全文,是全文的線索。故事圍繞著給凱洛琳小姐送玫瑰展開,從送玫瑰的開始、過程到最后的真相揭示,玫瑰串聯起了整個故事的情節。②從情節內容看,送玫瑰是小說的主要情節。每周六晚上送玫瑰這一情節是故事的核心內容,是推動凱洛琳小姐生活和心理狀態改變的關鍵因素。③從語義角度看,“幸福的玫瑰”語義雙關。一方面,凱洛琳小姐收到玫瑰后逐漸恢復正常生活,重新獲得幸福;另一方面,送花的潘尼曼太太通過送花,也體現出她的善良和寬容,自己也收獲了內心的幸福(她挽救了一個被丈夫拋棄的女人的生活)。④從主旨體現看,“幸福的玫瑰”象征甜蜜美好的愛情。雖然潘尼曼醫生拋棄了凱洛琳小姐,但潘尼曼太太送花的行為體現了小鎮人們的正直與善意,這一標題很好地揭示了小說的主旨。“有骨氣的女人”更好①從呼應角度看,標題與文中兩次出現的“骨氣”相呼應。文中提到凱洛琳小姐的表現是“多么勇敢。”“多么有骨氣!”,潘尼曼太太送花的行為也體現了她是一個有骨氣的女人,這種呼應使標題與文本內容聯系緊密。②從人物形象角度看,這個標題既是對凱洛琳小姐勇敢走出生活的陰霾恢復正常生活的贊嘆,也是對溫柔善良的潘尼曼太太的贊嘆。凱洛琳小姐在被拋棄后重新振作,潘尼曼太太能夠不計前嫌送花幫助他人,她們都體現了“有骨氣”的特質。③從主旨揭示看,這個標題表達了對自尊自愛和善良的女性形象的贊美。無論是凱洛琳小姐還是潘尼曼太太,她們在故事中的行為都體現了自尊自愛和善良,這一標題很好地揭示了小說對這類女性形象的贊美主旨。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遺楚王書曰:“始寡人與王約為弟兄,盟于黃棘,太子入質,至歡也。太子陵殺寡人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巨人的花園繪本解析
- 171年倫敦協議書
- 通江人才引進協議書
- 集體買賣樹木協議書
- 車位長期出租協議書
- 項目申報代理協議書
- 東營區供熱合作協議書
- 銷售總監任務協議書
- 鞋子材料購銷協議書
- 餐飲合同扣款協議書
- 2023年廣東肇慶醫學院教師招聘及其他工作人員考試真題
- 摩根大通的監管合規應對措施
- 二手房交易授權委托書樣式
- 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亞橋實驗中學第三次模擬數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試卷真題(含官方答案)
- 體育與健康知識模擬練習題(北京市海淀區機考題庫)
- 2021年【高考】真題政治(山東卷)(含答案)
- 2023煤礦皮帶運輸考試題庫含答案
- JTG-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PDF解密
- 近年《高等教育學》考試真題試題庫(含答案)
- 外科視角解讀-《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第二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