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的對話-統編五上《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_第1頁
穿越時空的對話-統編五上《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_第2頁
穿越時空的對話-統編五上《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_第3頁
穿越時空的對話-統編五上《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_第4頁
穿越時空的對話-統編五上《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穿越時空的對話--統編五上《我的長生果》教學設計教材解讀五上第八單元以讀書為主題,編排了三篇課文:《古人談讀書》《憶讀書》和《我的長生果》。這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分別談論了從古到今人們的讀書態度、方法、經歷和感悟。之后編排的是口語交際《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習作《推薦一本書》,這兩個學習內容也緊扣“讀書”的主題。值得一提的是,本單元的語文園地,“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和“日積月累”,也是關于讀書的主題。這樣的單元編排,別具匠心,充分體現了單元的整體性。基于教材的編排特點,本單元可以整體創設一個學習情境:讀書沙龍——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參與這場對話的“嘉賓”有古代的孔子、蘇軾、朱熹和現代的冰心、葉文玲,而我們的學生則當然是這場對話的主角。《我的長生果》是當代作家葉文玲的一篇敘事散文。文章題目就很有意思,把書比作“長生果”,言下之意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文明長久不衰的營養品。作者把書比作“長生果”,表達了書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系,以及自己對書籍的無比喜愛。作者以時間為順序,回憶了自己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描述了閱讀的變化歷程:小時候從讀小畫片,到讀連環畫;上學時從讀文藝書籍,到讀古今中外的大部頭小說。作者的閱讀類型越來越多,閱讀內容越來越廣,閱讀興趣越來越高。不同時期,書的來源不同,類型不同,讀書方法也不同。作者在文中用了許多生動優美的詞句,尤其是許多獨特的比喻,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和讀書狀態。在豐富的讀書經歷中,作者充分體會到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密切關系,強調了閱讀厚積薄發的作用:大量的閱讀拓展了作者的想象力,因此作者的寫作常常別出心裁、與眾不同;閱讀大部頭的小說時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既能豐富積累,又增強了記憶力和理解力,使作者寫作的時候能夠恰到好處地借鑒和模仿,并用真情實感的創造打動人心。學習本課,應讓學生運用梳理信息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著重體會閱讀與寫作之間的內在關聯,與當代著名作家葉文玲奶奶聊聊讀書寫作,從而指導自身的閱讀和寫作實踐,是本課教學的基本定位。學習目標1.認識“喻、癮”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差、奔”。2.能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梳理作者讀過哪些類型的書,體會作者從讀書、作文中悟出的道理,聯系自身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3.品味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能仿照例句表達自己對讀書的感受。教學過程◎導入:了解作者,初步理解課題含義1.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讀書沙龍,和作家聊聊讀書這個話題。今天跟我們聊讀書的,是一位當代作家。我們來看看她的簡介。出示作家葉文玲的簡介,指名讀一讀。讀了這段人物簡介,你覺得這位作家了不起在哪里呢?2.葉文玲作家,我們也可以尊稱她為奶奶了,她也寫了一篇回憶自己少年時期讀書生活的文章,題目特別有意思——我的長生果。長生果,是一個比喻,其實是——(書)。3.作者把書比作“長生果”,關于“長生果”,有兩種說法,你覺得作者這里指的是哪一種呢?請說說你的理解。A.指花生。花生營養豐富,有助于身體健康,所以稱為“長生果”。B.指傳說中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果子,如《西游記》中的人參果。預設:其實兩種理解都有道理,都可以。4.把書比作“長生果”,你從這個題目中還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書有一種怎樣的情感呢?(特別喜愛)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喜愛呢?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作者自己是怎么說的。5.檢查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及兩個多音字。內容詳見課件。◎任務一

梳理信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1.回顧單元學習要求:根據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2.明確本課梳理信息的要求: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說說作者讀過哪些類型的書,從童年讀書、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3.回顧學習《憶讀書》這篇課文時梳理信息的方法步驟,交流,反饋:首先,默讀課文,圈畫關鍵信息然后,借助圖表,整理關鍵信息4.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借助學習單,自主梳理有關信息。5.交流反饋一:作者讀過哪些類型的書

交流中教師相機板書:小畫片、連環畫、文藝書籍、大部頭小說(中外名著)(1)看著這張圖表,你有什么發現呢?預設:作者不同的階段,讀的書類型不一樣;作者讀書的范圍很廣泛;作者讀書的層次越來越高……(2)對照作者讀書的階段,你覺得自己現在處在哪個階段?接下來有什么打算嗎?6.交流反饋二:作者讀書、作文的感悟

你發現了嗎,讀書和寫作有什么關系呢?結合自己的體會說一說。可以用上一些關聯詞來說,比如:因為……所以……

只有……才能……交流中教師相機板書關鍵詞:想象力、記憶力、理解力別出心裁、與眾不同;真情實感,借鑒、模仿、創造小結:你看,作家葉文玲用自己的親身感受告訴我們,讀書與寫作是密切相關的。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就要像作者一樣多讀書。◎任務二

品味語言,模仿中學習創造性表達1.出示語句,讀一讀:書,被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這個比喻,我覺得特別親切。文中還有許多優美生動的語句,找一找,讀一讀,體會作者獨特的表達。2.學生自主圈畫,批注。3.交流反饋,模仿中創造性表達:★像蜂蝶飛過花叢,像泉水流經山谷,我每憶及少年時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悅之情。在記憶的心扉中,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闋跳躍著歡快音符的樂章。(1)說說你發現的獨特表達在哪里?預設:獨特的比喻,把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比作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又比作一闕跳躍著歡快音符的樂章,寫出了讀書生活的豐富多彩、美妙無比,令人感到十分愉悅,也表達了作者特別喜歡讀書的思想感情。(2)美美地讀一讀,然后仿照著也說一句: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恰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漸漸地,連環畫一類的小書已不能使我滿足了,我又發現了一塊“綠洲”——小鎮的文化站有幾百冊圖書!…………我讀得很快,囫圇吞棗,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種人物的命運遭遇,他們的悲歡離合常常使我牽腸掛肚。(1)獨特的表達在哪里?預設:一是“綠洲”這個比喻很獨特;二是運用了很多成語。(2)了解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意思或出處:【囫圇吞棗】比喻讀書沒有細細品味和體會。【不求甚解】讀書只了解大意,不求深入理解。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3)你覺得讀書可以“不求甚解”嗎?說說你的想法。★我把秋天比作一個穿著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輕飄的衣袖拂去了太陽的焦熱,將明亮和清爽撒給大地;她用寬大的衣衫擋著風寒,卻捧起沉甸甸的果實奉獻人間。人們都愛秋天,愛她的天高氣爽,愛她的云淡日麗,愛她的香飄四野。秋天,使農民的笑容格外燦爛。(1)說說獨特的表達在哪里?

(2)美美地讀一讀,然后說說你會把秋天比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