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學二輪復習第1講 選擇題的解法與技巧(專題集訓)(含解析)_第1頁
中考化學二輪復習第1講 選擇題的解法與技巧(專題集訓)(含解析)_第2頁
中考化學二輪復習第1講 選擇題的解法與技巧(專題集訓)(含解析)_第3頁
中考化學二輪復習第1講 選擇題的解法與技巧(專題集訓)(含解析)_第4頁
中考化學二輪復習第1講 選擇題的解法與技巧(專題集訓)(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選擇題1.(2020?廣東模擬)2020年1月17日,廣東省生活垃圾分類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將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下列標志屬于可回收物標志的是()A.B.C.D.【答案】A【解析】A、表示可回收物標志,故A正確;B、表示節約用水標志,故B錯;C、表示中國環境標志,故C錯;D、表示節能標志,故D錯。故選:A。2.(2020?河南模擬)在托盤天平兩邊各放一只盛有等質量、等溶質質量分數的鹽酸的小燒杯,調節至平衡后,往燒杯中分別加入鐵和等質量的銅鎂合金,兩燒杯中的物質完全反應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則銅鎂合金中銅和鎂的質量比為()A.4:3 B.8:3 C.3:8 D.3:4【答案】A【解析】為了計算方便,假設鐵的質量是56g,則銅鎂合金的質量也是56g。設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質量為x,Fe+2HCl═FeCl2+H2↑,56256gx562x=2g,設生成2g氫氣時消耗鎂質量為y,Mg+2HCl═MgCl2+H2↑242y2g242y=24g則合金中銅與鎂的質量比是:(56g﹣24g):24g=4:3。故選:A。3.(2020?哈爾濱模擬)實驗室中有一瓶部分變質的熟石灰固體,小齊同學取23.7g干燥樣品于燒杯中,向其中加入過量的100g稀鹽酸,測定燒杯中剩余物質114.9g,求原熟石灰固體中變質的熟石灰的質量分數為()A.50% B.10% C.20% D.80%【答案】D【解析】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3.7g+100g﹣114.9g=8.8g設碳酸鈣的質量為x,變質的氫氧化鈣的質量為y由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可知:Ca(OH)2~CaCO3↓~CO27410044yx8.8g74y未變質的氫氧化鈣的質量為:23.7g﹣20g=3.7g原熟石灰固體中變質的熟石灰的質量分數為:14.8g14.8g+3.7g由以上計算可知,D正確。故選:D。4.(2020?平谷區一模)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表現了文物修復者穿越古今與百年之前的人進行對話的職業體驗,讓我們領略到歷史與文化的傳承。下列文物修復和保護的過程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BCD銀器用除銹劑見新變形的金屬香爐復原古畫水洗除塵木器表面擦拭燙蠟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銀器用除銹劑見新,除銹是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B、變形的金屬香爐復原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C、古畫水洗除塵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D、木器表面擦拭燙蠟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故選:A。5.(2020?陜西模擬)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現將5.6gCO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燒生成CO2,再將CO2通入足量Na2O2中充分反應,假設CO2反應完全,則固體增加的質量是()A.8.8g B.11.2g C.2.8g D.5.6g【答案】D【解析】由2CO+O2點燃ˉ2CO2、2CO2+2Na2O2=2Na2CO3+O2,方程式相加可得CO+Na2O2=Na2CO3,固體增加的質量為相當于CO的質量,則取5.6gCO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將二氧化碳與足量Na2O2故選:D。6.(2020?瑞安市模擬)下列對概念間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A.包含關系 B.并列關系 C.交叉關系 D.交叉關系【答案】B【解析】A、物質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純凈物與混合物屬于并列關系,故A錯;B、基本反應類型包含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所以置換和化合屬于并列關系,故B正確;C、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所以單質和化合物屬于并列關系,故C錯;D、化合物分為氧化物、酸、堿、鹽,所以化合物包含著氧化物,故D錯。故選:B。7.(2020?陜西模擬)燒杯中盛有一定質量FeO和Fe2O3的固體混合物,向其中加入200g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得到210g該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則原固體混合物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是()A.56.0% B.32.0% C.77.1% D.68.0%【答案】D【解析】加入200g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氧化亞鐵與氧化鐵分別與稀鹽酸反應,分別生成氯化亞鐵和水、氯化鐵和水,恰好完全反應,得到210g該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由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FeO和Fe2O3的固體混合物為210g﹣200g=10g。稀鹽酸溶質中氫元素的質量為200g×7.3%×1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8,則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質量為0.4g×8=3.2g。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氧元素的質量不變,氧化亞鐵與氧化鐵中鐵元素的質量為10g﹣3.2g=6.8g。原固體混合物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6.8g10g故選:D。8.(2020?道里區一模)將鋁和鎂組成的混合物10g加入到200g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后得到溶液209g,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最終生成沉淀的質量為()A.12g B.14.25g C.17.25g D.27g【答案】D【解析】設鎂質量為x,反應生成氫氣質量:10g+200g﹣209g=1g,根據題意有:Mg+2HCl═MgCl2+H2↑,242x1122Al+6HCl═2AlCl3+3H2↑,54610g﹣x19112x+x=4g,鎂轉化生成沉淀的質量為:4g÷24鋁轉化市場沉淀質量為:(10g﹣4g)÷27最終生成沉淀的質量為:9.7g+17.3g=27g,故選:D。9.(2020?樂平市一模)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是()A.量筒讀數 B.傾倒液體 C.給試管內液體加熱 D.檢查裝置氣密性【答案】D【解析】A、使用量同量取液體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保持水平,圖中所示操作錯誤。B、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圖中所示操作錯誤。C、給試管內的液體加熱,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內液體不可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圖中所示操作錯誤。D、導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試管,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氣密性良好,圖中所示操作正確。故選:D。10.(2020?東莞市一模)Fe2O3和CuO的固體混合物160g,在高溫條件下與足量的CO充分反應后,得到金屬的質量可能是()A.100g B.120g C.140g D.160g【答案】B【解析】160g氧化鐵中鐵元素質量是:160g×112160g氧化銅中銅元素質量是:160g×64在高溫條件下與足量的CO充分反應后,得到金屬的質量大于112g,小于128g,可能是120g。故選:B。11.(2020?鎮江模擬)將10克CuO粉末加入到100克一定質量分數的稀H2SO4溶液中,微熱到CuO完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克鐵粉,使溶液中的溶質完全反應后過濾,將濾渣在低溫下烘干,得干燥固體質量仍然為a克,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濾渣中一定含有Cu,可能還有Fe B.加入鐵粉后,有紅色固體產生,還有少量氣泡產生 C.a的取值范圍是:a≥8 D.稀H2SO4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2.25%【答案】D【解析】設與10g氧化銅反應的硫酸質量為x,消耗鐵質量為y,生成銅質量為z,CuO~H2SO4~Fe~Cu,8098566410gxyz8010g8010g8010gx=12.25g,y=7g,z=8g,因為生成了8g銅,當a=8時,則加入的鐵粉應該是8g,與稀硫酸反應的鐵粉質量:8g﹣7g=1g,根據題意有:Fe+H2SO4═FeSO4+H2↑,56981g1.75g稀硫酸質量分數:12.25g+1.75g100g通過計算可知,稀硫酸質量分數是14%,當a>8時,仍有7g鐵粉和硫酸銅反應,1g鐵粉與稀硫酸反應,多出來的部分不參加反應,最終保留在濾渣中,濾渣中一定含有銅,可能含有鐵,加入鐵粉后析出紅色固體,產生氣泡,a的取值范圍:a≥8,因此D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D。12.(2020?湛江一模)下列物質的除雜實驗中,所用除雜方法正確的一組是()選項物質雜質除雜方法A氯化鈉泥沙溶解,過濾,洗滌,干燥B銅粉碳粉在空氣中充分加熱C氯化鉀溶液碳酸鉀加入適量稀硫酸D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加入適量的碳酸鈉溶液,過濾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氯化鈉易溶于水,泥沙難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過濾、蒸發的方法進行分離除雜,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B、碳粉、銅粉圴能在空氣中加熱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銅,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C、碳酸鉀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鉀、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硫酸鉀,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D、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溶液,然后過濾即可,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采用的方法正確。故選:D。13.(2020?鎮平縣模擬)提出了近代原子論,為近代化學發展奠定了基礎的英國科學家是()A.道爾頓 B.門捷列夫 C.拉瓦錫 D.居里夫人【答案】A【解析】到了近代,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創立了原子論,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故選:A。14.(2020?黃浦區一模)等物質的量的下列燃料,完全燃燒后得到二氧化碳質量最多的是()A.C3H6 B.C2H4 C.CH4 D.C【答案】A【解析】這四種物質與二氧化碳之間的關系式分別為:A、C3H6~3CO213B、C2H4~2CO212C、CH4~CO211D、C~CO211由關系式可以看出,等物質的量的上述四種物質在足量的氧氣中完全燃燒,得到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最多的是C3H8.即等物質的量的下列物質在足量的氧氣中完全燃燒,得到二氧化碳的質量最多的是C3H6。故選:A。15.(2020?寧波模擬)科學研究常常采用轉換、模擬等研究方法,下列課本實驗中與其他三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A.研究潛水艇的浮沉 B.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C.研究濃硫酸注入水放出熱 D.研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答案】A【解析】A、研究潛水艇的浮沉實驗采用了模擬的方法,通過向玻璃瓶中注水和抽水實現玻璃瓶的浮沉,模擬潛水艇的浮沉。B、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采用了轉換法,通過礦泉水瓶變癟的方式將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的性質表現出來。C、研究濃硫酸注入水放出熱的實驗采用了轉換法,通過U形管兩側液面的變化將濃硫酸注入水后放熱表現出來。D、研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采用了轉換法,通過裝置內氣體體積的變化將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表現出來。故研究潛水艇的浮沉與其他三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故選:A。16.(2020?鐵嶺一模)①靜置沉淀;②過濾;③蒸餾;④明礬吸附,上述水的凈化措施中,凈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順序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③②④①【答案】C【解析】①靜置沉淀可把水中較大的固體沉降到水底,初步分離;②過濾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體雜質,所得水還會含有可溶性雜質等;③蒸餾,把水通過蒸發、冷凝處理,處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種物質,所得水稱為蒸餾水為純凈物;④吸附沉淀可通過加入絮凝劑使水中小顆粒凝聚而沉淀。凈水措施由低到高的順序是靜置沉淀、明礬吸附、過濾、蒸餾。故選:C。17.(2020?河南模擬)將10g銅與碳的混合物在氧氣中充分灼燒后,冷卻,稱重,發現反應后的固體質量仍為10g,則原混合物中碳的質量分數為()A.10% B.18% C.20% D.28%【答案】C【解析】設原混合物中碳的質量分數為x由于質量不變分析對應的碳元素的質量應該等于銅結合的氧元素的質量。2Cu+O2△ˉ3216010gx10g32160x=20%故選:C。18.(2020?安徽一模)實驗室制備并收集二氧化碳,按下表進行實驗,取等質量的同種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雜質不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實驗編號藥品Ⅰ塊狀大理石、10%H2SO4溶液Ⅱ塊狀大理石、7%HCl溶液Ⅲ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A.實驗Ⅲ對應的如圖變化曲線為甲 B.實驗Ⅱ和Ⅲ對比,說明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是固體的顆粒大小 C.實驗Ⅰ和Ⅱ對比,說明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是酸的濃度 D.實驗Ⅱ和Ⅲ完全反應后,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是相等的【答案】C【解析】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且大理石是粉末狀的,反應的速率最快,所以實驗Ⅲ對應的如圖變化曲線為甲,選項說法正確;B.Ⅱ和Ⅲ中選擇酸都是7%HCl溶液,Ⅱ中是塊狀大理石,Ⅲ中是大理石粉末,實驗Ⅱ和Ⅲ對比,說明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是固體的顆粒大小,選項說法正確;C.實驗Ⅰ和Ⅱ中所用酸的種類不同,沒有可比性,選項說法錯誤;D.由圖象可知,實驗Ⅱ和Ⅲ完全反應后,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是相等的,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19.(2019?安徽模擬)下列有關“化學之最”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溶劑是水 B.熔點最高的金屬為汞 C.門捷列夫最早發現電子 D.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鐵【答案】A【解析】A、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溶劑是水,故A說法正確;B、熔點最高的金屬為鎢,故B錯;C、湯姆生最早發現電子,故C錯D、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鋁,故D錯誤。故選:A。20.(2019?河南二模)用含雜質(雜質不與酸反應,也不溶于水)的鐵10g與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后,濾去雜質,所得溶液的質量為55.4g,則雜質的質量為()A.4.6 B.4.4g C.2.8g D.5.6g【答案】B【解析】設鐵的質量為xFe+H2SO4=FeSO4+H2↑溶液質量差量56256﹣2=54x55.4g﹣50g=5.4g5654x=5.6g則雜質的質量為10g﹣5.6g=4.4g故選:B。21.(2020?安徽一模)下列實驗方法一定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除去氯化鈉里的碳酸鈉﹣﹣往混合物中加入適量的稀硫酸 B.鑒別H2和CH4﹣﹣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燒杯 C.鑒別石灰石和燒堿﹣﹣加入適量的稀鹽酸 D.除去氯化氫氣體中的水蒸氣﹣﹣將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的生石灰干燥劑【答案】C【解析】A、碳酸鈉能與適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硫酸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方法不能達到實驗目的。B、H2和CH4燃燒,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燒杯,均會出現水霧,不能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法不能達到實驗目的。C、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燒堿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無明顯現象,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法能達到實驗目的。D、生石灰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氯化氫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方法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C。22.(2020?龍灣區模擬)把等質量的X、Y、Z三種金屬分別加入到同質量、同質量分數的足量稀鹽酸中,反應關系如圖甲;再把金屬Z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應關系如圖乙。據此判斷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A.Z>X>Y B.X>Z>Y C.X>Y>Z D.Y>Z>X【答案】B【解析】把等質量的X、Y、Z三種金屬分別加入到同質量、同質量分數的足量稀鹽酸中(反應關系如圖甲),Z、X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且完全反應時X消耗的時間短,說明反應速率快,即金屬活動性X>Z。把金屬Z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應關系如圖乙),Y的質量不斷增加,說明Z能與YNO3溶液反應,即金屬活動性Z>Y。故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X>Z>Y。故選:B。23.(2020?青羊區模擬)下列物質分離方法錯誤的是()A.除去KNO3中少量的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 B.粗鹽提純的步驟:溶解→過濾→蒸發→冷卻→結晶→過濾 C.除去H2中的HCl:將氣體通過裝有AgNO3溶液的洗氣瓶 D.除去銅粉中的CuO:用足量的稀硫酸浸泡后過濾、洗滌【答案】B【解析】A、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同,硝酸鉀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而氯化鈉受溫度影響較小,所以可采取加熱水溶解配成飽和溶液、冷卻熱飽和溶液使KNO3先結晶出來的方法,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B、粗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粗鹽提純是通過溶解(把不溶物與食鹽初步分離)、過濾(把不溶物徹底除去)、蒸發(食鹽從溶液中分離出來而得到食鹽)得到精鹽的過程,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C、HCl能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氫氣不與硝酸銀溶液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D、CuO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銅不與稀硫酸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故選:B。24.(2020?安徽一模)構建模型分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分類正確的是()A.金屬性質模型 B.反應關系模型 C.物質分類模型 D.溶液分類模型【答案】A【解析】A、金屬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金屬與鹽反應生成金屬和鹽,故A正確;B、復分解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不變;氧化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發生了變化,二者是并列關系,故B錯;C、純凈物中含有單質和化合物,化合物包含著氧化物,故C錯;D、乳濁液不屬于溶液,故D錯。故選:A。25.(2020?哈爾濱模擬)某冶金廠的廢液中含有硝酸銅和硝酸銀,為回收其中的金屬,四十七中學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向廢液中加入8.4g鐵粉,恰好全反應得固體17.2g,則所得固體中銅和銀的質量比為()A.24:19 B.94:85 C.16:27 D.8:27【答案】C【解析】設和硝酸銅反應的鐵的質量為x,生成的銅的質量為y則和硝酸銀反應的鐵的質量為8.4g﹣x,生成的銀的質量為17.2g﹣yFe+Cu(NO3)2=Fe(NO3)2+Cu5664xy5664x=7Fe+2AgNO3=Fe(NO3)2+2Ag562168.4g﹣x17.2g﹣y56216將x=7y=6.4g所以銅的質量為6.4g,銀的質量為17.2g﹣6.4g=10.8g所得固體中銅和銀的質量比為6.4g:10.8g=16:27故選:C。26.(2020?成華區模擬)根據表中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數據,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溫度/℃20405060溶解度/gNH4Cl37.245.850.455.2KNO331.663.985.5110A.20℃時,溶解度較大的物質是氯化銨 B.溫度變化對硝酸鉀的溶解度影響較大 C.氯化銨和硝酸鉀的溶解度在某一溫度時相同,該溶解度的數值在37.2~45.8之間 D.50℃時,用兩種物質配制的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KNO3>NH4Cl【答案】D【解析】A、由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數據,20℃時,溶解度較大的物質是氯化銨,故選項說法正確。B、由表中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數據,溫度變化對硝酸鉀的溶解度影響較大,故選項說法正確。C、在20~40℃時,氯化銨和硝酸鉀的溶解度分別為37.2g﹣45.8g、31.6g﹣63.9g,氯化銨和硝酸鉀的溶解度在某一溫度時相同,該溶解度的數值在37.2~45.8之間,故選項說法正確。D、選項說法沒有指明溶液是否飽和,50℃時,用兩種物質配制的溶液,無法比較溶質質量分數大小,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27.(2020?岳陽模擬)在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出的固體中滴加稀HCl,有氣泡產生,則濾出的固體是()A.Ag和Fe B.Ag C.Ag和Zn D.Fe和Zn【答案】A【解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鋅>鐵>氫>銀,鐵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亞鐵,不能與硝酸鋅反應,向濾出的固體上滴加稀鹽酸能產生氣體,說明有鐵剩余,同時有生成的銀,則濾渣含有鐵和銀;故選:A。28.(2020?安徽一模)我國科學家研制出高效催化劑,可使水煤氣在120℃下制備氫氣,其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這種高效催化劑能提高生成物的產量 B.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C.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 D.該反應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