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9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_第1頁
吉林省四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9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_第2頁
吉林省四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9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_第3頁
吉林省四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9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_第4頁
吉林省四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9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上)高二年級第一次月考

化學試卷

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

指定位置。

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

區(qū)域均無效。

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

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考試結(jié)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內(nèi)容:選擇性必修1第二章。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lC-12N-140-16Na-23S-32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

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研究一個化學反應時,往往需要關(guān)注反應的快慢、歷程和涉及的反應速率和反應機理,下列說法錯誤的

A.對于鋼鐵的腐蝕,減緩其腐蝕速率對人類有益

B.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分子的每次碰撞都為有效碰撞

C.制造蜂窩煤時加入生石灰,與化學反應速率無關(guān)

D.為提高塊狀大理石與鹽酸的反應速率,不能將鹽酸換為等濃度的硫酸

【答案】B

【解析】

【詳解】A.鋼鐵的腐蝕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僅會導致材料性能下降,還會增加維護成本,影響工

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所以減緩其腐蝕速率對人類有益,故A正確;

B.化學反應中,能夠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碰撞為有效碰撞,反應物分子的每次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故B

錯誤;

C.制造蜂窩煤時加入生石灰,是為了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減少酸雨的形成,與化學反應速率無關(guān),故

c正確;

D.硫酸溶液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微溶的硫酸鈣附著在碳酸鈣表面會阻礙反應的繼續(xù)進行,所以為提高塊

狀大理石與鹽酸的反應速率,不能將鹽酸換為等濃度的硫酸,故D正確;

故選Bo

2.反應mA(g)+nB(g)=qC(g)在高溫時能自發(fā)進行,反應后體系中物質(zhì)的總能量升高,則該反應的AH、AS

應為

A.AH>0,AS>0B.AH>0,AS<0

C.AH<0,AS>0D.AH<0,AS<0

【答案】A

【解析】

【詳解】反應后體系中物質(zhì)的總能量升高,說明正反應是吸熱反應,AH>0,該反應在高溫下能自發(fā)進

行,說明AG<0,AG=AH-TAS,則該反應的AS>0,故選A。

3.下列測量化學反應速率的依據(jù)不可行的是

選項化學反應測量依據(jù)(單位時間內(nèi))

A2KMnO4+5H2c2O4+3H2sCU=K2so4+2MnSC)4+10CO2T+8H2。溶液顏色變化

BAgNO3+NaCl=AgCU+NaNO3沉淀質(zhì)量變化

溫度、體積一定時,體系壓強變

CH2(g)+I2(g)——-2HI(g)

溶液體積一定時,的濃度變化

DH2O2+2HI=2H2O+l2r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詳解】A.酸性KMnCU溶液和H2c2。4溶液反應生成MIP+和二氧化碳,隨著反應進行高錦酸鉀溶液褪

色,可以通過記錄溶液褪色時間來測定反應速率,A不符合題意;

B.單位時間內(nèi)產(chǎn)生的沉淀的質(zhì)量越多,則反應速率越快,反之反應速率越慢,測量依據(jù)可行,B不符合

題意;

C.該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故溫度、體積一定時,反應前后氣體總壓不變,則測量依據(jù)不可行,C

符合題意;

D.單位時間內(nèi),r濃度減小得越多,反應速率越快,反之,反應速率越慢,測量依據(jù)可行,D不符合題

,缶一

忌;

故答案選Co

4.某恒容密閉容器中存在可逆反應2A(g)+3B(g),D(g)+2E(g)AH<0,反應開始后正、逆反應速率隨

著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ti~t2時間段內(nèi),3V正(B)=2v逆(E)B.t2~t3時間段內(nèi)平衡向右移動

C.t2時刻改變的條件是降低溫度D.t2時刻向容器中加生成物的同時分離出反應物

【答案】D

【解析】

【詳解】A.t,~t2時間段內(nèi)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平衡狀態(tài)時B的正反應速率和E的逆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對

應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則2V正(B)=3v逆(E),A錯誤;

B.t2~t3時間段內(nèi)丫逆>v正,平衡向左移動,B錯誤;

C.若降低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低于原平衡時速率,C錯誤;

D.由于改變條件時逆反應速率高于原平衡速率而正反應速率低于原平衡速率,則改變的條件為向容器中

加生成物且分離出反應物,D正確;

故選D。

5.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2NH3己知反應過程中某一時刻N?、H,、NH3的濃

22催化劑J°

度分別為0.1mol-Iji、0.3mol-I7i、0.3mol-LT。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可存在的數(shù)據(jù)是

A.N?濃度為0.3moLIJi

B.$濃度為氏濃度為0.25moLI7i

C.NH3濃度為o.5mol-LT

D.NH3濃度為0.2moLLT、H2濃度為0.45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N2+3H2.高啜化2壓-2NH3,反應過程中某一時刻N2、H2、NH3的

-11

濃度分別為0.Imol?LT、0.3molL>0,3molL--若正反應轉(zhuǎn)化徹底,電、耳、NH3的濃度分別為

OmolU1,OmolL_1.0.5molL-',若逆反應轉(zhuǎn)化徹底,N2,H2,NH3的濃度分別為Q25mol-LT,

11

0.75mol[T,OmolU?該反應為可逆反應,物質(zhì)濃度范圍0<c(N2)<0.25molU,

0<C(H2)<0.75mol?T,0<c(NH3)<0.5mol-lA

1

【詳解】A.由分析可知,0<c(N2)<0.25molU,A錯誤;

B.若N?濃度為0.15mol-U\說明此時配合逆向移動,由方程式化學計量數(shù)關(guān)系可知,H2濃度為

0.45mol-Iji,B錯誤;

C.由分析可知,0<c(NH3)<0.5mol-I?,C錯誤;

D.若NH3濃度為o.2mol[T,說明配合逆向移動,由方程式化學計量數(shù)關(guān)系可知,凡濃度為Q45mol-L,

D正確;

故選D。

6.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向Fe(SCN)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顏色變深

B.新制氯水在光照條件下顏色變淺

C.工業(yè)上選擇在溫度為400~500℃的條件下合成氨

D.將裝有NOz和N2O4的混合氣體的燒瓶置于熱水中的顏色深于冷水中顏色

【答案】C

【解析】

【詳解】A.溶液中存在Fe(SCN)3、?Fe3++3SCN-,加入固體KSCN,SCN-濃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動,

顏色加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A不符合題意;

B.氯水中存在平衡CL+H2OHC1O+H++CF,光照HC1O分解,溶液中HC1O濃度降低,平衡向

生成HC10方向移動,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B不符合題意;

C.工業(yè)上選擇在溫度為400~500℃的條件下合成氨,是催化劑此時的活性最大,不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

釋,c符合題意;

D.2NC)2=,2。4為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故將裝有N02和N2O4的混合氣體的燒瓶

置于熱水中的顏色深于冷水中顏色,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D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7.已知Na2s2O3+2HC1=2NaCl+SJ+SO2T+H20,現(xiàn)將下列4種鹽酸,分別加入到4支盛有

O.lmLlmoLLTNa2s2O3,溶液的試管中,并加水稀釋到5mL,混合后到能觀察到明顯渾濁現(xiàn)象所需要

的時間最少的是

A.2mL,0.3mol17iB.2mL,0.2molUl

C.lmL,0.4molU'D.ImLAZSmolI71

【答案】A

【解析】

2

【詳解】A.2mL,0.3mol-L-i加入后所得5mL混合溶液中鹽酸濃度為:0.3mol/L=0.12molU1;

2

B.2mL,0.2mol-L-i加入后所得5mL混合溶液中鹽酸濃度為:0.2mol/L=0.08mol-IT1;

C.1mL,0.4mol-L-i加入后所得5mL混合溶液中鹽酸濃度為0.4mol/L=0.08mol-IT1;

D.1mL,0.25mol-L"加入后所得5mL混合溶液中鹽酸濃度為0.25mol/L=0.05mol-IT1;

鹽酸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觀察到渾濁現(xiàn)象所需要的時間越短;

故選A?

8.下圖表示兩個常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負對數(shù)值pK(pK=-lgTQ與溫度的關(guān)系。

①N2(g)+3H2(g).,2NH3(g)

②N2(g)+Ch(g),22NO(g)

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①是吸熱反應B.升高溫度,反應②的逆反應速率減小

2

C.1000℃時C(N2)-C(O2)=C(NO)D.a點時,反應①和②中N2的轉(zhuǎn)化率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詳解】A.由圖象可知,隨著溫度升高,①的pK增大,①的K減小,②的pK減小,則②的K增大,所

以①為放熱反應,②為吸熱反應,故A錯誤。

B.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故B錯誤;

C.1000C時pK=O,則K=l,貝!JC(N2>C(O2)=C2(NO),故C正確;

D.a點時,反應①和②的pK相等,即K相等,但加入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未知,不能確定轉(zhuǎn)化率大小,故

D錯誤;

故答案為C。

9.300℃時,10L的某剛性密閉容器中存在如下平衡:CuO(s)+H2(g),H2O(g)+Cu(s),平衡后再向容

器中加入一定量的H2并重新達到平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新平衡時H2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B.新平衡時H2的轉(zhuǎn)化率不變

C.新平衡時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減小D.新平衡時H2的濃度減小

【答案】B

【解析】

c(HQ)

【詳解】A.該可逆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因K只與溫度有關(guān),混合氣體中H?、H,0(g)百分含

C(H2)--

量保持不變,A項錯誤;

B.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guān),則新、舊平衡時H2的轉(zhuǎn)化率相同,B項正確;

C.新平衡時,H2,H20(g)百分含量保持不變,故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C項錯誤;

D.由于容器中H2的總量增加,故新平衡時c(H?)會增大,D項錯誤;

答案選B。

10.在一定條件下,將2moiNO和ImolCh通入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容器中發(fā)生兩個反應

2NO(g)+O2(g).,2?402小心11<0和2NCh(g)-N2O4(g)Z\H<0。在不同溫度下,測得平衡時體系中NO、

。2、NO2的物質(zhì)的量與溫度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w/mol

A.曲線c代表NO2的物質(zhì)的量與溫度的關(guān)系

B.2NO+O2.2NO2的平衡常數(shù):x點>丫點

C.y點時2NO+O2.2NCh的反應速率:v正<v逆

D.400?1200℃時,隨著溫度升高,N2O4的體積分數(shù)不斷減小

【答案】C

【解析】

【詳解】A.根據(jù)題意,2NO+O2?ZNO2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則平衡時NO和

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由于NO和。2的投料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則NO和。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2:1,故曲線a、b、c分別代表NO、。2、NO2的物質(zhì)的量與溫度的關(guān)系,故A正確;

B.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越高K越小,則2NC)2+O2--2NO2平衡常數(shù):X點〉y點,故B正

確;

c.y點時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反應速率:V(正)=v(逆),故C錯誤;

D.400?1200℃時,隨著溫度升高,2NO2(g).N2O4(g)AHvO平衡逆向移動,N2O4的體積分

數(shù)不斷減小,故D正確;

故選C。

11.某學習小組為了探究BrO科5B「+6H+=38馬+3凡0的反應速率(v)與反應物濃度(c)的關(guān)系,在20℃

條件下進行實驗,所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

①②③④⑤

相關(guān)數(shù)據(jù)

+1

c(H)/(mol-I7)0.0080.0080.0040.0080.004

1

c(BrOJ/(mol-17)0.00100010.0010.0020.002

0.100.200.200.100.40

1-1

v/(mol-17-s)2.4x1084.8x1081.2x1084.8x108VI

已知:該反應的速率方程為:v=fe?a(BrOjcb(Br-)c,(H,(k為常數(shù))

下列結(jié)論不正確的是

A.若溫度升高到40℃,則化學反應速率增大

B.等濃度的H+和BrO],c(H+)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小

C.速率方程中的c=2

D.實驗⑤中,V,=4.8x108mol-L'-s1

【答案】B

【解析】

【詳解】A.溫度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故A正確;

B.由①②得b=l,由①④得a=l,由②③得c=2,則等濃度的H+和BrO],c(lT)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大,故B錯誤;

C.由②③得速率方程中的c=2,故C正確;

D.根據(jù)a=b=l,c=2,及實驗③⑤得匕=4.8x10-8mol-L^-s-1,故D正確;

故選B。

12.在一定條件下,取一定量的A和B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A(g)+bB(s),-mM(g)+nN(g)

B.a>m+n

c.達到平衡后,增大B的量不會提高A的轉(zhuǎn)化率

D,若2=111+11,則恒溫恒容條件下容器內(nèi)壓強不再變化時不能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答案】B

【解析】

【詳解】A.由圖可知在容器體積不變時,溫度升高,M濃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動,正反應方向為吸熱反

應,Q>0,A正確;

B.由圖可知,E點對應溫度下,2L容器中M的濃度約為0.6mol/L,6L的容器中M的濃度約為0.3mol/L,

將容器由6L加壓減小為2L,M濃度并沒有增大3倍,因此平衡逆向移動,反應為分子數(shù)減小的反應,所以

a<m+n,B錯誤;

C.B為固態(tài),達到平衡后,增大B的量平衡不移動,不會提高A的轉(zhuǎn)化率,C正確;

D.若2=01+11,則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的反應,恒溫恒容條件下容器內(nèi)壓強為定值,其不再變化不能判

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D正確;

故選B。

13.一定溫度下,向三個容積不等的恒容密閉容器(a<b<c)中分別投入2moiS03,發(fā)生反應:2SO3(g)=2SCh

(g)+O2(g)?tmin時,三個容器中S03的轉(zhuǎn)化率如圖中A,B,C三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8oB(b,80)

--f------------r-

5o

-------

A[a,50)|IC(c,50)

2OII

-'r--F—

abc

容器容積/L

A.A點延長反應時間,S03的轉(zhuǎn)化率不會改變

B.容積為cL的容器中S03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大于80%

C.容積為aL的容器達到平衡后再投入1molSO3和1molSO2,平衡不移動

D.A、C兩點的壓強之比為1:1

【答案】D

【解析】

【詳解】A.因為a<b,a容器中S03的濃度比b大,反應速率快,但相同時間,B轉(zhuǎn)化率達到了80%,而A

轉(zhuǎn)化率只有50%,說明A點為平衡狀態(tài),延長反應時間,不能提高SO3的轉(zhuǎn)化率,A正確;

B.容積為cL的容器比容積為bL的容器中c(S03)小,相當于減小壓強,平衡正向移動,所以的平衡轉(zhuǎn)化

率大于80%,B正確;

C.A點的SO3的轉(zhuǎn)化率為50%,容器中SO3的物質(zhì)的量為Imol,生成的SO2為Imol、O2為0.5mol,計

算K=2,再投入1molSCh和1molSCh,濃度燧Q=二-=K,平衡不移動,C正確;

2a2a

D.A點與C點的的轉(zhuǎn)化率都為50%,反應后混合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相同,溫度相同,但體積不相同,壓強

之比不是1:1,D錯誤;

故選D。

14.水煤氣變換反應為CO(g)+H2(D(g)=CO2(g)+H2(g)。我國研究人員結(jié)合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結(jié)

果,揭示了在金催化劑表面上水煤氣變換的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劑表面上的物質(zhì)用?標

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1.86

>、、1.41

31.591.25/

詞\

-/④\\

雅\

品③''、、」

@'\x

-0.16\-0.83-0.72

-0.32\---

3

G(-過H..O

G過

OOSOOZO

ZOK渡H

Z渡K+++

HH.-Z

++態(tài)HG

Z.態(tài).H7YH

+OH+2+

GZ1+.-H

H.HH+-

OHOOG+

+Y

。.OOO3

O+。OO

O.OO

O

O。

A.水煤氣變換反應的△H<0

B.步驟③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可表示為CO+OH-+H2O(g)=COOH+H2O-

C.該歷程中最大能壘(活化能)E正=2.02eV

D.升溫和增大反應物濃度均能增加反應物的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加快反應速率

【答案】D

【解析】

【詳解】A.根據(jù)圖分析可知:水煤氣的生成過程經(jīng)過了過渡態(tài)1和過渡態(tài)2,最后生成產(chǎn)物的能量低于反

應物,則該反應為放熱,反應的△H<0,A正確;

B.結(jié)合圖分析判斷,對照CO?+OH?+H?+H2O(g)=COOH?+H?+H2O?,可知步驟③發(fā)生的反應:

CO+OH+H2O(g)=COOH+H2O?,B正確;

C.過渡態(tài)物質(zhì)的總能量與反應物總能量的差值為活化能,即圖中峰值越大則活化能越大,圖中峰值越小

則活化能越小,該歷程中最大能壘(活化能)E正=1.86eV-(-0.16eV)=2.02eV,C正確;

D.升溫能增加反應物的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加快反應速率;而增大反應物濃度不是增加反應物的活化分子

百分數(shù),而是增加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的數(shù)目加快反應,D錯誤;

故選D

15.工業(yè)上用乙苯催化脫氫制取苯乙烯的反應如下:(\—CH.CH(g),'L)一(II(U

\_/?催化劑NU

(g)+H2(g)?現(xiàn)將xmol乙苯蒸氣通入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維持體系總壓強p總恒定。在某催化

劑作用下,乙苯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不考慮副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已知:氣體分壓

(P分尸氣體總壓(p總)x體積分數(shù)]

?■幅8:

1001n*:

?Ht:

?:

1*

■?

8o?

1I

1

6o?

■s

?

sm

t

4O—::::::::::

?suitinn

?i

?

A.400C時,再向體系中通入水蒸氣,v正、v逆均減少,且乙苯的轉(zhuǎn)化率升局

B.500C時,再向體系中通入0.2尤mol乙苯,平衡時各物質(zhì)的體積分數(shù)保持不變

9

C.500℃時,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表示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p=-p:

P16總

D.550℃時平衡體系中苯乙烯的體積分數(shù)是450℃時的2.25倍

【答案】B

【解析】

【詳解】A.向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通入水蒸氣,導致反應體系體積變大,反應物和生成的濃度都減小,

v正、v逆均減小,相當于減小壓強,平衡正向移動,所以乙苯轉(zhuǎn)化率升高,A正確;

B.500℃時,再向體系中通入0.2xmol乙苯,相當于減小壓強,平衡正向移動,達到新平衡時相當于在

原有平衡上正向移動,平衡時各物質(zhì)的體積分數(shù)發(fā)生改變,B錯誤;

C.由圖可知500℃時,乙苯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60%,應用三行式:

乙苯(g).苯乙烯(g)+H:2(g)

起始(mol)X00

轉(zhuǎn)化(mol)0.6x0.6x0.6x

平衡(mol)0.4x0,6x0.6x

0.60.6

*7P總x*7P總9

反應后總的物質(zhì)的量為1.6xmol,Kp=L6—=—pC正確;

P0.416r忠

1.6。總

D.由圖可知550℃時平衡體系中苯乙烯的轉(zhuǎn)化率為:60%,結(jié)合C分析可知,平衡體系中苯乙烯的體積

分數(shù)?%xl00%=37.5%;450℃時平衡體系中苯乙烯的轉(zhuǎn)化率為:20%,平衡體系中苯乙烯的體積分數(shù)

1.6x

02x

——xl00%=16.7%;所以550℃時平衡體系中苯乙烯的體積分數(shù)是450℃時的2.25倍,D正確;

1.2x

故選B。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

16.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發(fā)生的反應為

+2+

5H2C2O4+2MnO;+6H=10CO2T+2Mn+8H2O,通過測定溶液褪色所需時間可探究外界條件對

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

H2c2O4溶液酸性KM11O4溶液

編號溫度/℃時間/s

濃度/(moLUi)體積/mL濃度/(moLIji)體積/mL

①0.12.00.014.025

②0.22.00.014.025

③0.22.00.014.050%3

回答下列問題:

”(H2c2O4)

(1)為了保證實驗的準確性,須保證>

n(KMnO4)

(2)利用表中的實驗①和實驗②可探究對速率的影響,若探究溫度對速率的影響應選擇實驗

(填表格中的實驗編號)

(3)溶液褪色的時間從長到短的順序為(用:4,4表示)。

(4)若實驗①經(jīng)過40s褪色,則用KMnC>4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v(KMnC)4)=

moL?!?(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5)上述實驗過程中,開始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稍后會出現(xiàn)溶液突然褪色的現(xiàn)象。某同學設計了如下

實驗進行探究(已知:K+對速率無影響)。

4.0mL0,01mol/L5mL1.0mol/L

廣的酸性KMnO,溶液<的K,SO.溶液

(褪色慢)

2.0mL0.1mol/L

的H,cq,溶液

4.0mL0.01mol/L5mL1.0mol/L

<的酸性KMnO,溶液<的MnSO.溶液

(褪色快)

2.0mL0.1mol/L

的H,CQ,溶液

該同學認為(填離子符號)能夠加快反應速率,實驗1中加入5mLi.OmollT的K?SO4溶液,其

目的是o

【答案】(1)2(或2.5)

2

(2)①.草酸濃度②.②和③

()

3乙>t2>t3

(4)1.7X10-4

2+

(5)①.Mn②.保證實驗1和實驗2混合后溶液中KMIIOQH2C2O4>SOj的初始濃度相等

【解析】

【分析】對比實驗①和②的數(shù)據(jù)可發(fā)現(xiàn),除了的濃度不同外,其余條件均相同,所以通過實驗①、②,可探

究出濃度的改變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其中實驗①中草酸濃度小于實驗②,所以反應速率小于實驗②,根據(jù)控

制變量法,欲探究溫度變化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則需使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溫度作為變量,所以根

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通過實驗②和③可探究溫度變化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小問1詳解】

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發(fā)生的反應為

+2+

5H2C2O4+2MnO;+6H=10CO2T+2Mn+8H2O,該反應需要觀察高銃酸鉀溶液褪色的時間,則

n(H,CQj5

MnO]必須是少量的,須保證『三(或2.5)。

n(KMnO4)2

【小問2詳解】

由分析可知,利用表中的實驗①和實驗②可探究草酸濃度對速率的影響,若探究溫度對速率的影響應選擇

實驗②和③。

【小問3詳解】

H2c2。4溶液的濃度越大,反應時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酸性KMnC>4溶液褪色越快,則溶液褪色的

時間從長到短的順序為t]>t2>t3。

【小問4詳解】

實驗①經(jīng)過40s褪色,則用KMnO4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v(KMnO4)=

0.01mol/Lx0.004L

-c(Mn()4)=0.006L=1.7xW4mol-1-U1-s-l。

40s

【小問5詳解】

H2c2。4溶液和酸性KMnC>4溶液發(fā)生反應過程中有Mn2+,具有催化作用,能夠加快反應速率,實驗1中

加入5mLLOmoLlJ的K2sO4溶液,其目的是:保證實驗1和實驗2混合后溶液中

KMnO4>H2c2O4、SO:的初始濃度相等。

17.甲醇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開發(fā)和應用的廣闊前景。工業(yè)上使用水煤氣(CO與H2的混合氣體)轉(zhuǎn)

化成甲醇,反應為CO(g)+2H2(g)「CH30H(g)。回答下列問題

(1)C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與溫度、壓強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

①四、p2的大小關(guān)系是:PiP2(填“或“=")。

②AB、C三點的平衡常數(shù)KA、KB、Kc的大小關(guān)系是。

③下列敘述能說明上述反應達到了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填標號)。

a.2.(旦)=履(CH3OH)

b.CH30H的體積分數(shù)不再改變

c.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不再改變

d.同一時間內(nèi),消耗0.04molH2,同時生成0.02molCO

(2)在T2℃,P2壓強時,往一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內(nèi),充入0.3molCO與0.4molH2發(fā)生反應。

①平衡時H?的體積分數(shù)是;平衡后再加入LOmolCO后重新到達平衡,C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

c(CO)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CO與CH30H的濃度比

C(CH3OH)

②若以不同比例投料,測得某時刻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如下,CO:0.1mol、H2:0.2mohCH3OH:0.2mol,

此時n正v逆(填“〈”或“=”)。

【答案】(1)①.<②.KA=KB>KC?-bed

(2)①.25%減小③.增大④.>

【解析】

【分析】由圖可知,壓強一定時,溫度升高,C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減小,平衡朝著吸熱方向移動,說明生成甲

醇的反應吸熱;溫度相同時,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C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說明P2>P1。

【小問1詳解】

①反應CO(g)+2H2(g).、CH30H(g)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在溫度相同時,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

動,C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則p2>pi;

②由圖可知,壓強一定時,溫度升高,C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降低,說明平衡逆向移動,則該反應的正向

AH<0,所以隨著溫度升高,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減小,則A、B、C三點的平衡常數(shù)KA、KB、Ke的大小關(guān)

系是:KA=KB>KC;

③a.當曦(Hz)=2v逆(CH3OH)時,該反應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才達到平衡,故a項錯誤;

b.隨著反應發(fā)生平衡正向移動,CH30H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剛CH30H的體積分數(shù)不再改變時,說明該反

應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平衡,故b項正確;

c.該反應平衡前氣體總質(zhì)量不變,總物質(zhì)的量改變,則平均摩爾質(zhì)量在改變,當平均摩爾質(zhì)量不變時,

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C項正確;

d.同一時間內(nèi),消耗0.04molH2,同時生成0.02molCO,說明該反應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平衡,

故d項正確;

故答案為:bed;

【小問2詳解】

①在T2℃,p2壓強時,往一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內(nèi),充入0.3molCO與0.4molH2發(fā)生反應,平衡時,CO

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L)0.150.20

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0.5,列出三段式為:,平衡

轉(zhuǎn)化量(mol/L)0.0750.150.075

平衡量(mol/L)0.0750.050.075

0.05

時,氫氣的體積分數(shù)=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xl00%==25%;平衡后再加入ImolCO后平

0.05+0.075+0.075

c(CO)c(Hj1

衡正向移動,但C。的轉(zhuǎn)化率減小;8與CHQH的濃度比以c(1)=1rM'平衡正向

移動’研)減小,而c(扁CO增)大;

②由①的解析可知該溫度下平衡常數(shù)為:K=—0075400,若以不同比例投料,測得某時刻各物

0.075x0.052

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如下,CO:O.lmohH2:0.2mokCH3OH:0.2mol,

c(CHQH)0.1

Qc=工6MT麗E=200<K,此時平衡正向移動,。正>。逆。

18.如圖為工業(yè)合成氨的流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采取的措施可提高原料平衡轉(zhuǎn)化率的是(填序號)。

(2)對于工業(yè)合成氨的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

A.溫度越高,催化劑的活性越大

B.工業(yè)合成氨的條件是500c和20MPa,此時催化劑活性最大,反應速率較快

C.壓強越大,速率越快,平衡產(chǎn)率越高,所以工業(yè)合成氨壓強越大越好

(3)某興趣小組為研究“不同條件”對工業(yè)合成氨反應物平衡轉(zhuǎn)化率的影響情況,在密閉容中進行了如表實

驗:(反應起始的溫度和壓強均相同):

起始投入量

序號反應物平衡轉(zhuǎn)化率

N2H2NH3

①恒溫恒容Imol3mol0ax

②絕熱恒容Imol3mol0a)

③恒溫恒壓2mol6mol0?3

則:a2、axg(填">或"=")。

(4)在容積相同的三個密閉剛性容器中,分別投入LOmolN2和3.0molH2,在不同溫(5OOK和

6OOK)、不同催化劑表面積(82n?-gT和124m2.gT)條件下,反應體系壓強(。)隨時間變化關(guān)系如圖甲

所示。

①曲線III對應的溫度和催化劑表面積可能為

②在曲線III對應條件下,某反應容器中H?、電、NH3的分壓依次是20kPa,10kPa、10kPa,此時反應速率

唯v逆(填或“=")。

(5)如圖乙表示500C,6O.OMPa條件下,平衡時NH3的體積分數(shù)與原料氣投料比的關(guān)系。若投料比為

4時,氨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40%,NH3的體積分數(shù)可能為圖乙中的(填或點)。

【答案】(1)②⑤(2)B

(3)①.>②.<

(4)①.500K,124m2-g-1②.<

(5)P

【解析】

【小問1詳解】

增大壓強,合成氨反應正向移動,液化分離出氨氣后的氮氣和氫氣循環(huán)到熱交換器內(nèi)重復利用,可提高原

料平衡轉(zhuǎn)化率,可提高原料平衡轉(zhuǎn)化率的是②⑤。

【小問2詳解】

A.催化劑在一定溫度范圍內(nèi)活性最大,故A錯誤;

B.工業(yè)合成氨的條件是500c和20MPa,此時催化劑活性最大,反應速率較快,故B正確;

C.壓強越大,速率越快,平衡產(chǎn)率越高,但工業(yè)合成氨,要考慮設備承壓能力和動力消耗等因素,不是

壓強越大越好,故C錯誤;

選B。

【小問3詳解】

合成氨反應放熱,①②比較,②絕熱恒容,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轉(zhuǎn)化率減小,所以%>。2;①③比

較,③相當于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轉(zhuǎn)化率增大,氏<。3。

【小問4詳解】

在容積相同的三個密閉剛性容器中,分別投入LOmolN2和3.0molH2,在不同溫(500K和600K)、不同

催化劑表面積(8211?.g-1和124m2.gT)條件下,反應體系壓強(p)隨時間變化關(guān)系如圖甲所示。

①II、III初始壓強小,反應溫度低,III反應速率大于H,可知HI催化劑面積大,曲線HI對應的溫度和催化

劑表面積可能為500K、124m2-g-1。

N2(g)+3H2(g),2NH3(g)

初始(kPa)501500

②在曲線HI對應條件下,+土八"、

轉(zhuǎn)化(kPa)X3x2x

平衡ikPaj

50-x150-3x2x

4024

50-x+150-3x+2x=160,x=20,Kp=-------=------;某反應容器中耳、N,、NH3的分壓依次是

30x90354675

1021

20kPa,10kPaJ0kPa,Qp=—^―=—>Kp,此時反應逆向進行,速率唯<丫逆。

10x203800

【小問5詳解】

投料比等于系數(shù)比,平衡體系中產(chǎn)物的百分含量最大,所以氮氣和氫氣的投料比等于3時,氨氣的百分含

量最大,則投料比為4時,氨氣的體積分數(shù)可能為圖乙中的p點。

19.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生產(chǎn)丙醇,鹵代燃和塑料。回答下列問題:

(1)工業(yè)上用丙烯加成法制備1,2-二氯丙烷,主要副產(chǎn)物為3-氯丙烯,反應原理如下:

-1

①CH2=CHCH3(g)+Cl2(g)fCH2cleHCICH3(g)AH=-134kJ-mol

②CH2=CHCH3(g)+C12(g).CH2=CHCH2Cl(g)+HCl(g)AH=-102kJmol1

己知反應CH2=CHCH2Cl(g)+HCl(g)fCH2cleHClCH3(g)的活化能(逆)=164kJ-mol1,則該反

應的活化能Ea(正)=kJ-moP1=

(2)一定溫度下,向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等物質(zhì)的量的CHz=CHCH3(g)和CL(g),在催化劑作用下

'At—"一

1

V(CH2C1CHC1CH3)=kPa.min-(保留2位小數(shù))。

(3)反應C3H8(g)C3H6(g)+H2(g)AH>0在不同溫度下達到平衡,在總壓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