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教學設計_第1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教學設計_第2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教學設計_第3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教學設計_第4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設計方案設計基本信息課程專題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教材版本人教版課程標題祖國統一大業設計者姓名馬曉花設計意圖背景情況分析一、課程標準簡述“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認識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對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二、教學內容分析本節教材講述的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提出和實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海峽兩岸的交流和阻礙兩岸統一的因素。這些知識,既屬于重大的歷史事件,又屬于關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現實問題,涉及到許多時政熱點;既屬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其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反對分裂行徑的絕好素材,又屬于近幾年高考歷史及綜合能力測試的熱點。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歷史教學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本節內容分為“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香港、澳門回歸和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三個子目。最早為解決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并不斷豐富完善,卻先在香港、澳門回歸問題中得到了成功的實踐,這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借鑒,也促進了海峽兩岸關系的進展。本節的核心內容是祖國統一大業,圍繞這個核心,可以把教材內容分為四塊,第一是統一之由,也就是為什么要強調祖國統一,為什么祖國還沒有統一,主要就是港澳臺問題的回顧;第二是統一之策,也就是要實現祖國統一采取的對策,主要就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包括形成歷程、內涵和意義;第三是統一之路,也就是港澳回歸,“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第四是統一之望,也就是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和對臺灣回歸祖國的展望。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簡述“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形成,理解“一國兩制”構想的含義及其理論創新的偉大意義;概述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的成功解決,認識“一國兩制”構想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大業的實踐意義。2、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有關材料(圖片、文字等),培養學生獲取有效信息、提煉觀點的能力,培養學生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歷史意識;通過讓學生觀看相關錄像片,培養學生從視頻中獲取歷史信息的意識與能力以及直觀的感受港澳回歸的莊嚴;結合時政熱點問題,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現實中的問題,學會知識遷移、學以致用。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深刻理解“一國兩制”構想的內涵,感受這一構想創造性、科學性以及它對實現祖國統一的重大意義;通過港澳回歸的學習,體會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意義;通過港澳問題的由來和解決的對比,深刻理解國家發展、綜合實力提升的重要性,以激發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四、教學重難點重點:“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歷程以及“一國兩制”提出的偉大歷史意義;港澳成功回歸的原因、意義以及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難點:對“一國兩制”的形成歷程以及意義的理解;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歷程;為什么“一國兩制”設想沒能解決臺灣問題?臺灣問題與港澳問題的本質不同五、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一國兩制”的構想、港澳回歸和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等內容,對本節的內容已經有所了解,這對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港澳臺問題的由來、港澳的回歸歷程不必花太多時間去講解,而應該著重講解重難點,比如“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過程、影響因素,它的重大歷史意義,對祖國統一的影響,兩岸關系的發展歷程以及解決臺灣問題的有利因素,重點在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初中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深化。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開卷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顧名思義,合是指統一,分是指分裂。那么,當歷史發展到1949年10月1日,我們知道,新中國成立了,中國真正成為了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但是這個時候中國完全統一了嗎?還有哪些地方沒有回歸祖國的懷抱?對,就是香港、澳門和臺灣。那么現在完全統一了嗎?沒有是吧,香港、澳門回歸了,但是臺灣還沒有回歸祖國。那么新中國是如何收回香港澳門的?臺灣問題究竟是怎么回事?這些問題都涉及中國統一問題,所以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的主題就叫做“祖國統一大業”,那么統一之因究竟由何而來的呢?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統一之由。回答問題引發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和探知答案的渴望新課講授:一、統一之由:“但悲不見九州同”——港澳問題的由來這個問題啊,我們借用陸游的一句詩,“但悲不見九州同”。我們一開始就說了,新中國成立了,但是臺灣香港澳門還沒有回歸,那么為什么這三個地方還沒有回歸?港澳臺的問題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一一來看。我們先來看香港。大家回憶一下,中國最早被割走的領土是哪一塊?是在什么時候被割走的?就是香港島。在鴉片戰爭中,1841年英軍占領香港島,在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中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下一個涉及香港的不平等條約是哪個?是1860年的《北京條約》,其中規定: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我們知道最后香港是差不多整個都被強租了,這就要說到另一個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898年,法國在沙俄的支持下強租廣州灣,英國看到法國勒索成功,便向清政府提出“補償”以維護所謂的“均勢”,提出了一系列很過分的要求,最后迫于英國的壓力,清政府和英國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迫租借新界,租期為99年。至此,香港整個被英國強迫租借了。澳門問題又是怎樣來的呢?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曬水浸貨物,強行進入澳門。1557年,葡萄牙通過賄賂明朝官員,取得在澳門的定居權。19世紀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島和路環島。1887年,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葡北京條約》,允許葡萄牙永駐和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澳門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最后我們來看臺灣問題的由來。1895年《馬關條約》規定割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什么時候收回來了?1945年抗戰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臺灣在被日本占領半個世紀之后重回祖國懷抱。但是1949年12月,蔣介石國民黨政府戰敗后逃往臺灣,臺灣再次與祖國大陸分離。到這里我就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了,臺灣問題和港澳問題有什么本質的區別?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問題,也就是中國的內政問題,而港澳問題則是列強殖民歷史遺留問題。這就是它們的本質區別。那么,面對這些歷史遺留問題,面對這三個還沒有統一的地方,該怎么辦呢?該用什么辦法或是策略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們接著就來看第二個問題,統一之策,也就是“一國兩制”。回憶所學知識,回答問題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梳理線索,讓學生學會比較分析二、統一之策:“鞠躬盡瘁只為國”——“一國兩制”構想“一國兩制”究竟是怎么提出來的?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看第一個問題,“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過程。1、“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過程“一國兩制”最初是針對臺灣問題而提出來的。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決定武力解放臺灣,但是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國參加了抗美援朝,而且美國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阻礙了中國人民解放臺灣。這一時期毛澤東和周恩來就提出過“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設想,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就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臺灣并不排除和平的方式。但是這一時期,美國和蔣介石簽訂了《共同防御條約》,美國勢力的介入,使得中國的內政問題復雜化。1958年,美國重申不承認中國并支持臺灣當局在臺灣海峽進行戰爭挑釁。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毛澤東決定炮擊金門,以震懾美蔣勢力。1958年炮擊金門開始,這一開始,就持續了21年,一直到1979年才結束。1979年元旦徐向前宣布停止炮擊金門,同日中共人大發布了《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統一的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倡議海峽兩岸通航、通郵、通商。1979年,為什么要在這一年停止炮擊金門并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呢?因為1979年中國的外交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中美正式建交。1978年中美雙方發表《聯合公報》,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國與蔣介石集團斷交并終止《共同防御條約》。沒有了美國勢力的干涉,和平解放臺灣的時機已經成熟。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了《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的談話,主張和平統一,國共進行對等談判,實現第三次國統合作。這一時期雖然提出了和平統一,但是有沒有提出具體的統一辦法?所以這一時期仍然是醞釀時期。隨著對祖國統一問題認識的逐步深入,80年代初,鄧小平正式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并對其進行了全面闡述。提出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具體辦法,那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這就是鄧小平的高明之處了,之前的只是一種主張,而他則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國情的可行的解決策略。1984年,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通過,“一國兩制”構想得到了法律的認可,正式法律化。至此,“一國兩制”構想完全形成。2、“一國兩制”的內涵“一國兩制”的含義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一國”是一個中國,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這是前提和基礎,也是核心。兩制就是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主體,而港澳臺則保留原來的資本主義制度,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補充,這樣不會動搖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回顧已經學過的知識,思考,回答問題在回顧學生初中已學過的知識的基礎上有所拔高深化三、統一之路:“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國兩制”的實踐:港澳回歸1、香港回歸和平統一的構想已經有了,那么接下來就是實踐了。“一國兩制”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來的,卻最先在港澳問題上得到了成功的實踐,港澳成功回歸祖國。1982年中英談判,同意通過外交途徑磋商;1984年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規定回歸后保留資本主義制度,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1997年7月1日,香港如期回歸。從一開始的香港島被割走的150多年之后,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2、澳門回歸澳門的回歸,1987年中葡聯合聲明,決定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回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澳門順利回歸。3、成功之因材料一:“香港問題為什么能夠談成呢?并不是我們參加談判的人有特殊本領,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而且是個值得信任的國家,我們是講信用的,我們說話是算數的。……當然,香港問題能夠解決好,還是由于‘一國兩制’的根本方針或者說戰略搞對了,也是中英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鄧小平材料二:“對英國來說,這不是也不可能是勝利,因為我們是同一個不愿妥協和實力上遠占優勢的對手打交道。英國在談判開始時并不打算把香港整個交還中國,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還整個香港地區。這是英國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撒切爾夫人的回憶錄材料三:根據國際法上的政府繼承理論,因革命而發生的政府變動,新政府沒有義務完全繼承舊政府同外國政府簽訂的國際條約。原因:1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2“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關鍵;3中國政府不承認關于港澳地區的不平等條約有法律依據。此外,在香港澳門生活的大部分都是中國人,和大陸同根同源同祖,有著同樣的文化傳統,人們渴望回歸,這為成功收回港澳奠定了群眾基礎。看錄像梳理步驟,分析材料回答問題利用視頻讓學生更直觀生動的了解港澳回歸的概況,培養學生從視頻、文字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學會分析問題四、統一之望:“遍插茱萸少一人”——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在“一國兩制”構想的指導下,港澳成功回歸了,但是祖國并未完全統一,有一個地方,臺灣還沒有回歸,我們借用一句詩“遍插茱萸少一人”。雖然臺灣還沒有回歸,但是海峽兩岸的關系是有所發展的,那么海峽兩岸的關系經歷了怎樣的歷程呢?新中國成立之后到現在海峽兩岸的關系經歷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我們一一來看。1,發展歷程第一個階段是堅冰期,從1949至1979年。這一階段我們前面提到過,從初期的武力收復臺灣的決定到后來的炮擊金門,雙方一直處于軍事對峙狀態,兩岸完全隔絕。第二階段80、90年代,我們稱為暖風期。1979年中央停止了金門炮擊,并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提倡兩岸實行“三通”,1987年,臺灣當局允許居民到大陸探親,并在經濟,文化方面進行交流,長達38年的兩岸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之后,大陸和臺灣分別成立在官方授意下的處理兩岸交流事務的民間性中介機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為“海協會”和“海基會”。1992年兩會在香港會談,最后雙方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達成共識,簡稱“九二共識”。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1993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舉行第一次“汪辜會談”。這是海峽兩岸高層人士在長期隔絕之后的首度正式接觸,是兩岸走向和解的歷史性突破,是兩岸關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第三個階段,逆流兩岸關系發展良好,但是也存在著阻礙兩岸關系發展的逆流,那就是“臺獨”,這股臺獨逆流在90年代后尤為突出。而其中的兩個典型,就是李登輝和陳水扁。李登輝聲稱臺灣是獨立國家,陳水扁則拋出“一邊一國論”,在這些主張的蠱惑之下,一些臺獨分子掀起臺獨活動,導致兩岸關系惡化。第四個階段,2005年至今。在雙方的努力之下,2005年,兩岸關系的發展迎來了契機。2005年4月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5月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訪問大陸,7月新黨主席郁慕明訪問大陸,均會見了胡錦濤。臺灣幾大政黨首腦訪問大陸,會見胡錦濤,海峽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2008年,兩岸終于實現了“三通”。2、影響臺灣問題解決的因素臺灣問題到今天都沒有完全解決,阻礙臺灣問題解決的因素有哪些呢?臺獨分子,臺灣島內的分裂勢力猖獗,此外,島內民眾對臺灣回歸懷有一種擔憂,對于他們來說,回歸是巨變,他們已經習慣了那樣的生活,對于回歸之后會有怎樣未知的變化,他們還是擔心的。此外,臺灣問題還受到一些國際勢力的干涉,最典型的是美國,美國一直采取的對華政策是“以臺治華”,以臺灣牽制中國大陸,還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