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東省煙臺市、德州市、東營市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1頁
2025年山東省煙臺市、德州市、東營市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2頁
2025年山東省煙臺市、德州市、東營市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3頁
2025年山東省煙臺市、德州市、東營市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4頁
2025年山東省煙臺市、德州市、東營市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5年山東省煙臺市、德州市、東營市高考語文一模試卷一、現代文閱讀(37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文學理論為文學的普遍原理,在種種關系中抽象其共同性,如文學與政治的關系,文學與生活的關系,文學與傳統的關系,文學與讀者的關系,文學與作家的關系,文學與形式的關系,文學與敘述的關系,等等,其普遍的原理類似于數學中之最大公約數。這一切對于解讀文本來說,雖然不排除有一定向導作用,但要達到李歐梵先生所期待的那種文學文本的徹底攻克,則無疑南轅北轍。即便毫無偏頗的文學原理,也產生于普遍性的抽象,而抽象則以犧牲具體、特殊性(不僅僅是感性)為代價。特殊性大于普遍性,正如蘋果的屬性多于水果的屬性一樣。故形象總是大于理念,普遍原理即使深刻,也并不包含特殊。具體文學文本的特殊性,不可能存在于普遍性原理之中。就是那些強調文學特殊性的理論,也不直接包含具體文本的特殊感性,因而僅僅以普遍原理為演繹之大前提,不可能真正揭示出具體文本的特殊性。文學文本解讀,如果僅僅著眼于其與理論的統一性,則失去特殊性,變成毫無血肉的、抽象的骨架,這無異于文學解讀任務的取消。文學理論即使完全正確,也只能是文學的一種片面的局限于某角度的概括。由于語言符號和概念不能窮盡事物屬性,判斷推理、形式邏輯乃至辯證法均有局限,故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全面的理論。切實的文學解讀和文學創作一樣,都是靈魂的冒險,因為它不可能排除普遍原理的向導,同時也不可能排除其誤導。因而,不管運用什么原理,都要十分警惕其兩個方面的遮蔽性。第一,理論本身的遮蔽性,不管多么深刻,也是片面的。第二,理論所抽象掉了的感性基礎上的屬性,往往是文學性的生命。因而,文學文本的解讀,必須警惕成為理論的奴隸,而要做理論的主人。就是經典理論,被動死讀也可能陷入迷誤,正確的態度是批判性閱讀,也就是為我所用、為我驅使,文學解讀的有效性不在于被動的圖解,而在于運用具體文本的特殊性,制約普遍理論的狹隘、僵化,沖擊其盲點,糾正其片面性,甚至顛覆其荒謬性。解讀的焦點應該是為理論所遺漏、所扭曲了的特殊性內涵。這個矛盾之所以顯得特別突出,原因之一,在于文學解讀的對象與文學理論的不同,文學理論研究的是所有的文學作品,而文學文本解讀學則以個案分析為基礎。這在某種程度上有點像理論物理學與實驗物理學的區別。犧牲個案的特征,恰恰是文學理論之所以能夠成為理論的必要代價。文本個案的特殊性,在文本中,而不在理論中。原因之二,在于個案的特殊性,在文學閱讀過程中是以直覺形態呈現的。克羅齊在《美學原理》中把思維分為兩種,一種是直覺思維,一種是邏輯思維。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屬于直覺思維,是沒有邏輯的?!八囆g即是直覺”,克氏在《美學綱要》中對直覺的闡釋是:“見那個事物,心中領會那事物的形象或意象,不假思索,不生分別,不審意義。”這個說法,其偏頗之處是顯然的。審美的感情和審智的理論在文學藝術中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統一的水乳交融的一面。但是,他的說法卻也揭示了形象的直覺和邏輯的語言間的矛盾,雖然他把矛盾絕對化了,但也提示了文學解讀用邏輯語言概括形象直覺的巨大難度。正是因為面對這樣的難度,文學解讀才要把全部直覺盡可能語詞化,特別是對被文學理論在概括化抽象化過程中舍棄掉了的、邏輯化的語言。在這個過程中,最好的文學理論,一方面是固化框架,等待充實,一方面是保持預期開放的視野。原因之三,把直覺轉化為語言,遭遇到的矛盾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直覺是豐富的、全面的,但又是感性的,而語言概念是抽象的、不完全的。其次,直覺是無序的,語言表述則是邏輯化的、有序的。再次,直覺可能是錯誤的,是需要理論對其加以梳理凈化的。此外,直覺可能是膚淺的、片面的,而語言表述則是要深化的,又是不能不參照理論的。這是一個直覺和語言、有序和無序、特殊和普遍、歪曲和深化的反復搏斗的過程,其中既有心領神會的審美享受,也有難以言傳的困惑。對于讀者來說,要從直覺中概括出語言來,其難度正如在水果的普遍性向導下把香蕉、荔枝的特殊性意會轉化為有序的語言。所有這一切,都是文學理論中沒有的,要把文本個案的特殊性總結出來,和理論的演繹不同,是直接面對經驗進行的歸納和概括,從根本上說,這是需要原創性的。而這種原創性,要達到對于文本直覺唯一性的認知的深邃和全面,具有極高的難度,如果可以打一個比方的話,有點像一個小偷的目睹者用語言向警方描述其面貌的唯一性。不管語言多么精確,適合那種描述的人往往是大量的,如果警察僅僅以其語言為據,肯定會造成擴大化,制造成千上萬的冤假錯案。再精確的邏輯語言也是抽象的,總是不及直覺(如一張破舊的照片)那樣豐富,那樣指向唯一性,能使警方據之逮捕到那唯一的罪犯。正是因為這樣,運用文學理論解讀文本,既有澄明、深化的機遇,也有被理論窒息、誤導的可能。盲目迷信,風險是很大的,主要的風險就是擴大化,容易造成一人坐盜,眾人入獄。正是因為這樣,經典個案的解讀往往要經歷漫長的歷史過程,登上歷代解讀的祭壇,每個時代都不由自主地把最高的智慧奉獻給對它的解讀,這就是為什么有說不盡的莎士比亞,說不盡的《紅樓夢》,說不盡的魯迅,甚至還說不盡的《背影》《再別康橋》的原因。(摘編自孫紹振《理論的普遍性,并不直接包含文本的特殊性》)(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學理論面向所有文學作品,文學解讀研究具體文學文本,文本有特殊性,理論因從文學中抽象共同性而有普遍性。B.強調文學特殊性的理論同樣具有普遍性特征,而真正的文學解讀任務必須著眼于理論所抽象掉的感性基礎上的屬性。C.精準解讀文本的前提是選擇能夠為我所用并與文本特殊性相適應的文學理論,使理論普遍性與文本特殊性水乳交融。D.文末一段連用四個“說不盡”,強調意味顯著,說明經典個案解讀是超越時代和跨越時代的,需要無數人貢獻智慧。(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解讀某一具體的文學作品時,一定程度上講,越是嚴格以文學理論的普遍原理為向導來進行分析,越是遠離文本本身的特殊性。B.文學文本的特殊性在閱讀過程中往往以直覺形態呈現,為了提高文學解讀的有效性,防止誤讀,我們應該批判性地運用經典理論。C“可以意會不可言傳”這句話說明了用邏輯語言概括形象直覺的難度之大,也揭示了聘牽支文學解讀中將直覺盡可能精確表達的必要性。D.將直覺轉化為語言的文學解讀,是一個有序與無序、特殊與普遍等反復搏斗的過程,其難度要遠大于文學理論抽象共同性的過程。(3)下列選項,不適合用來支撐本文核心觀點的一項是()A.若脫離了人的感知、人的情感的頓悟,用反映論,用俄國人的陌生化,用美國人的悖論、反諷、張力、暗喻來“細讀”,都無異于用搟面杖吹火。B.粗略地解讀文本,一望而知的往往是表層,是文本之間的普遍性與共同性,如果被抽掉了特殊性和具體性,也就只剩下形式的框架和空洞的思想。C.同樣是寫“空”,“孤帆遠影碧空盡”,妙在帆影消失時的一剎那凝神:“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妙在馬蹄印留在視野中的心靈沖擊。D.同一小說中出現同類的事件,如果相同或者相近,叫做“犯”;如果同中有異,也就是不犯,叫做“避”。作文須得同中有異,“犯”而善“避”。(4)請結合本文相關內容,簡要說明“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的原因。(5)本文觀點對你在語文學習中解讀文學文本有何啟示?(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貓不拿耗子李國文王教授抓科研,王處長管行政。兩家比鄰而居,王教授住五〇三,王處長住五〇四,無論大人,無論孩子,彼此來往都很親切。王教授虛懷若谷,王處長平易近人。王處長管的事多,管的人也多。王教授只管一項科技攻關專題,領導兩名助手,雖然也帶幾名研究生,上大課時階梯教室坐滿了學生,但并不歸他管。王處長則不同了,從蓋教學樓和家屬樓的施工隊,到教工食堂和學生食堂的炊事人員;從文書收發、教材印刷,到園藝綠化、門衛傳達;從招待所到留學生宿舍,無不在他的管轄范圍之內,很忙,非常忙。王處長當然很羨慕王教授,王教授也相當同情王處長。王處長不但在辦公室里坐不住,回到五〇四號家里,也很少有清閑的時候。一頓飯不來上三兩通電話,是饒不了他的。王教授家也有電話,那是虧了王處長的幫忙才裝上的,外號卻叫“沉默的人”,那是一部外國影片的片名,因為電話很少響鈴。同樣,兩家安的音樂門鈴,也是一個熱鬧,一個冷清。王處長家的門鈴旋律,是貝多芬的《歡樂頌》,幾乎一天到晚,歡樂不斷。而教授家門鈴樂聲,是人人都熟悉的《祝你生日快樂》,但響的機會不多。細琢磨也有其道理,一個人一年只有一次生日,哪能天天過生日呢!所以教授家的門鈴,便成為“沉默的人”,①而且沉默得很有道理,很有分寸。于是王教授就比王處長多一些閑情逸致;譬如養君子蘭啊,這玩意兒如今行情一落千丈,過去價俏的時候,倒是有人送給隔壁王處長家的,現在教授家陽臺上也有好幾盆;譬如養小金魚,當然在公園農貿市場,很看中那些熱帶魚,花花綠綠,煞是好看,但一次性投資太多了些,太太不批準預算,而且那些小生靈,嬌生慣養,也太“布爾喬亞”了。結果,花數元人民幣,購魚缸一口,小金魚數尾,放在書桌上看那搖頭擺尾、悠然自得的神態,教授便想起莊子《秋水》篇里有段有名的濠上對話?;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也就很覺得怡神悅性的了。王處長有時也來串串門,對教授的雅興和閑心,面有羨色。但未談上幾句話,屁股還未坐熱椅子,他家孩子就過來叫他回家,又有客人來找他了。教授嘆了口氣,真是打心里可憐他:“為人莫當差,當差不自在呵!”教授夫人什么話也沒說,只是一笑。不知什么時候開始的,或許去年,或許前年,教授的興趣從花菜蟲魚,發展到養貓上面來了。如果說,養花養魚,還是屬于教授個人自得其樂的事情。那么,一只大貍花貓和它下的幾只小貓咪,幾乎成為全家人的開心節目。第一,貓通人性;第二,貓有實用價值,可以滅鼠。王處長后來才曉得教授喜歡養貓。你怎么不早說,他埋怨教授,②我隨便一張嘴,還愁搞不到純種波斯貓?他謝謝鄰居的好意,連忙說,夠了,夠了,如果再養波斯貓的話,我這教授,就該越教越瘦,該破產了。他太了解這種名貴的貓了,和熱帶魚一樣,都不夠“普羅”化。倒不是敝滯自珍,他挺鐘愛他的貓。有一出戲,叫《貍貓換太子》,說明它譜系的久遠。何況不挑食,給什么,吃什么,挺能跟主人同甘共苦。最讓人滿意的,是這只大貍花貓和它的兒女,非常盡責,為患已久的鼠災,總算被它們平靖了。那一天,教授發現他的貍花貓在陽臺上,同它的兒女們,大嚼特嚼一只碩鼠,顯然像享受一頓美餐那樣喵喵地叫著、跳著、撕扯著、搶吃著。教授高興極了,喊他老伴來看,喊他孩子來看。拍手的,叫好的,把陽臺連陽臺的王處長家也驚動了,連忙跑出來看。“貓抓耗子!”“太棒了,多大?”“尾巴有半尺長!”“乖乖”“太可惡了,把書都咬了!”“別提了,”王處長站在那邊陽臺上感觸頗深地說,“我們家也是五鼠鬧東京呢!”突然,他忽發奇想,“教授,干脆,就像外國足球俱樂部租借運動員那樣,弄一只貓到我們家來鎮壓鎮壓,怎么樣?這里教授全家開了個會,決定把大貍貓的頭生子,叫黃黃的二大貓派過隔壁去,它不但能爬墻上樹,甚至有飛檐走壁的絕技,而且它一直有翻到那邊陽臺的企圖。教授相信,王處長家陽臺上的耗子,不但多,還要大,黃黃此去,保證不辱使命。過了半個月,教授問處長:“怎么樣?黃黃立功沒有?王處長搖頭,一臉失望的樣子。教授覺得挺丟人,這個不爭氣的黃黃。當天,就調防了,把大貍貓送去換回黃黃。這可是一枚重磅炸彈,教授向王處長保證,不出半月,靜候佳音,肯定是一場殲滅戰,不獲全勝,決不會罷休的。大貍貓堪稱滅鼠圣手。黃黃回到教授家,也沒什么覺得慚愧的樣子,和小貓打成一團,開心得很。而且,沒過幾天,它居然在廚房碗柜下捉住一只小耗子,再小也是可以洗刷它無能名聲的證據,教授從它口中將耗子搶出來,拎著尾巴,③興沖沖地到隔壁去請鄰居看這份成果。王處長半天沒有反應,顯然在思考一個什么問題。“怎么回事?”王處長當然不愿意讓教授傷心,更不好意思說大貍貓的壞話,只是萬分納悶地說:“不知為什么,在我們家,貓不拿耗子了呢?”王教授隨王處長走進客廳,那只大貍貓臥在沙發上,懶洋洋地,似睡非睡。它當然認識教授,只是把頭略微抬了抬,算是打了招呼。幾天不見,它顯得豐滿,毛色也鮮亮了。教授走近沙發,把小耗子在它臉前抖了抖,它看看,絲毫不感興趣。要在過去,早魚躍而起,得小心別讓它把手抓破。他把這一口就可吞了的耗子,放在它嘴邊,誰知它聞了聞以后,不但不吃,而且厭惡地跳下沙發,邁著四方步,走了。④真怪,貓不拿耗子?。ㄓ袆h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從王教授業余生活相對清閑,寫到有了養花養魚的閑情逸致,進而牽涉出養貓捕鼠一事,在情節安排上層層鋪墊,自然巧妙。B.王教授看中了熱帶魚卻受經濟條件所限不能得償所愿,對王處長的富足生活心生艷羨個詳卻又羨而不得,于是借助濠上對話自我寬慰。C.觀看貍花貓們撕扯搶吃碩鼠部分,小說并未具體點明對話人,這種寫法有利于營造七嘴八舌的活躍場面,表現出人們的驚奇興奮。D.文章運用了對比手法來構建故事情節、刻畫人物形象,同時以小窗口見大社會,在富有生活氣息的敘述中蘊含著深刻的諷刺意味。(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①以物寫人,借門鈴反映出教授的工作性質、身份地位、性格特點和處世風格。B.句②看似想為教授興趣愛好助一臂之力,實則流露出處長對自己權勢的賣弄炫耀。C.句③既是為黃黃不拿耗子正名,也暗含對因黃黃寸功未立而失望的王處長的不滿。D.句④未明確點出貓不拿耗子的真正原因,留白手法更益引發思考,增強藝術張力。(3)去王處長家滅鼠,教授先派二大貓而不是先派貍花貓,小說為何這樣設計情節?(4)小說是如何借“貓不拿耗子”來層層揭示主題的?請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審勢(節選)蘇洵政之弱,非若勢弱之難治也。若夫弱政,則用威而已矣,可以朝改而夕定也。夫齊,古之強國也,而威王又齊之賢王也。當其即位,委政不治,諸侯并侵,而人不知其國之為強國也。一旦發怒,裂萬家,趙、魏、衛盡走請和,而齊國人人震懼,不敢飾非者,彼誠知其政之弱,而能用其威以濟其弱也。況今以天子之尊,言脫于口而四方響應,其所以用威之資固已完具。今誠能一留意于用威,一賞罰,一號令,一舉動,無不一切出于威,嚴用刑法而不赦有罪,用不測之刑,用不測之賞,而使天下之人視之如風雨雷電。朝廷如此,然后平民益務檢慎,而奸民猾吏亦??挚秩粦中谭ㄖ捌渖矶鴶科涫肿?,不敢輒犯法,此之謂強政。政強矣,為之數年,而天下之勢可以復強?;蛟唬骸爱斀裰畡?,事誠無便于尚威者。然孰知夫萬世之間其政之不變,而必曰盛耶?”愚應之曰:“威者,君之所恃以為君也,一日而無威,是無君也,久而政弊,變其小節,而參之以惠,使不至若秦之甚可也。舉而棄之,過矣。”或者又曰:“王者任德不任刑。任刑,霸者之事,非所宜言。”此又非所謂知理者也。夫湯、武皆王也,桓、文皆霸也。武王乘紂之暴,出民于炮烙斬刖之地,茍又遂多殺人、多刑人以為治,則民之心去矣,故其治一出于禮義。彼湯則不然,桀之惡固無以異紂,然其刑不若紂暴之甚也。而天下之民化其風,淫惰不事法度,于是誅鋤其強梗怠惰不法之人,以定紛亂。至于桓、文之事,則又非皆任刑也。桓公用管仲,管仲之書好言刑,故桓公之治常任刑。文公長者,其佐狐、趙、先、魏①皆不說以刑法,其治亦未嘗以刑為本而號亦為霸而謂湯非玉而文非霸也得乎?故用刑不必霸,而用德不必王,各觀其勢之何所宜用而已。然則今之勢,何為不可用刑?用刑何為不曰王道?彼不先審天下之勢,而欲應天下之務,難矣!【注】①狐、趙、先、魏:指追隨、輔佐晉文公的大臣狐偃、趙衰、先軫、魏犨。(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要不其治亦未嘗以刑A為B本C而號D亦為霸E而謂F湯非王而文G非霸也H得乎?(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濟,幫助、扶助,與杜甫《蜀相》“兩朝開濟老臣心”中的“濟”意思相同。B.一,完全、一概,與后文“一賞罰,一號令,一舉動”中的“一”意思相同。C.“使不至若秦之甚可也”與《論語?陽貨》“邇之事父”中“之”用法不同。D.“不說以刑法”與《齊桓晉文之事》“挾太山以超北海”中“以”用法不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政弱易治、勢弱難醫,并用齊威王的成功事例來證明施威強政的可行性。B.朝廷嚴用刑法,可使百姓檢點謹慎、奸民猾吏不敢輕易犯法,強政然后方能強勢。C.作者指出,威權是強政的手段,施恩是尚威的基礎,恩威并施國家才能長治久安。D.任德任刑并非區分王道霸道的標準,鑒于當前形勢,作者提出用刑行王道的主張。(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況今以天子之尊,言脫于口而四方響應,其所以用威之資固已完具。②而天下之民化其風,淫惰不事法度,于是誅鋤其強梗怠惰不法之人,以定紛亂。(5)蘇洵倡導“用威”的理由有哪些?請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夏日楊長寧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①杜甫醉酒揚雄宅,升堂子賤②琴。不堪垂老鬢,還對欲分襟。天地西江遠,星辰北斗深。烏臺俯麟閣③,長夏白頭吟。[注]①此詩為大歷三年(768年),杜甫離開夔州輾轉江陵時作。楊長寧:當指江陵府長寧縣令楊轍。②子賤:孔子學生宓子賤,曾任單父縣令,善于用人,終日彈琴而縣治。③烏臺、麟閣:分別指崔、常二人入京任職之所。俯:此處有“親近”之義。(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化用典故,借揚雄的文才與宓子賤的善治稱贊主人楊轍才、能兼備。B.“垂老鬢”描寫詩人暮年衰老之態,“欲分襟”則交代與朋友即將分別。C.頸聯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都借空間曠遠表現心胸之豁達。D.尾聯上句借任職之所寫崔侍御、常正字入京之后同城為官,可朝夕共處。(2)崔、常二人入京任職,引發了詩人怎樣的苦情?(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鳥是古詩詞當中常見的意象,為古詩詞增添了韻味,如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一句以鳥鳴聲來渲染詞人的深沉愁思;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中,“”一句描畫出鳥雀探頭探腦、活潑可愛的形象。(2)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兩句告誡世人要防微杜漸,不要沉湎于所愛之人、之物。(3)蘇軾《赤壁賦》中的“”一句化用《詩經?衛風》語句,借船在江上的自由漂蕩體現作者的灑脫心境;而“”一句則借船上之人酒后的舉止儀態表現作者的率性。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1小題,18分)6.(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今天,老舍這個名字早已和北京話以及深具審美風格、為廣大讀者(A)的《駱駝祥子》《月牙兒》《四世同堂》《茶館》等作品連接在一起了。老舍以他的作品為北京話建造了文學的城堡。這里的北京話洪亮、清脆、好聽,有迷人的節奏感,①同時也有強烈的平民特征和民間氣息。為什么話劇《茶館》演出(B)、熱度不減?為什么《四世同堂》《駱駝祥子》《月牙兒》讀者眾多、好評如潮?因為它們表現了平民的內在精神,(甲),讓人們一想到北京話,就會想到老舍,想到他筆下的祥子、虎妞、小福子、祁老太爺等現代文學長廊里的人物,就會想到獨屬于他們的聲音和腔調。換言之,老舍及其京味作品的魅力在于,②他發掘出一種百姓語言與廣闊的平民生活緊密相連;他使北京話深具文學意義與文學光澤。新文學史上的老舍所使用的語言平實、質樸和樂觀,他建立起了自己獨特的語言地標。說起北京人,我們還會想到劉恒《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小說寫的是北京四合院里最普通的百姓生活,樂活,自在,知足。劉恒挖掘出北京人生活中的“貧”,這是速度和密度都極高的對話。劉恒加快了北京話的速度,重現了一種“貧”,張大民的“貧”具有逗樂、質樸、誠懇和實在勁兒,而正是在通篇的“耍貧”中,③張大民和他的家人們戰勝了生活中的一個個困難而不斷向前奔?!柏氉臁笔菑埓竺竦纳罘绞剑彩撬纳顟B度。他以“貧嘴”為樂:也以“貧嘴”表達愛恨:(乙),從而度過人生困境?!敦氉鞆埓竺竦男腋I睢分猿蔀楫敶膶W史中重要的中篇小說,④是因為它挖掘出了張大民身上獨有的屬于民間百姓的精氣神兒的原因。(1)請在文中A、B兩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文段中加點的“城堡”“地標”兩個詞語,分別表達什么內容?(3)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請在文中甲、乙兩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請分析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力的。四、寫作(60分)7.(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近日,AI工具DeepSeek掀起了一股熱潮,越來越多的人言必稱DeepSeek,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每每借DeepSeek尋找依據,求得答案,我們總是聽到這樣的話:“DeepSeek是這樣說的?!币陨喜牧弦l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年山東省煙臺市、德州市、東營市高考語文一模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7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文學理論為文學的普遍原理,在種種關系中抽象其共同性,如文學與政治的關系,文學與生活的關系,文學與傳統的關系,文學與讀者的關系,文學與作家的關系,文學與形式的關系,文學與敘述的關系,等等,其普遍的原理類似于數學中之最大公約數。這一切對于解讀文本來說,雖然不排除有一定向導作用,但要達到李歐梵先生所期待的那種文學文本的徹底攻克,則無疑南轅北轍。即便毫無偏頗的文學原理,也產生于普遍性的抽象,而抽象則以犧牲具體、特殊性(不僅僅是感性)為代價。特殊性大于普遍性,正如蘋果的屬性多于水果的屬性一樣。故形象總是大于理念,普遍原理即使深刻,也并不包含特殊。具體文學文本的特殊性,不可能存在于普遍性原理之中。就是那些強調文學特殊性的理論,也不直接包含具體文本的特殊感性,因而僅僅以普遍原理為演繹之大前提,不可能真正揭示出具體文本的特殊性。文學文本解讀,如果僅僅著眼于其與理論的統一性,則失去特殊性,變成毫無血肉的、抽象的骨架,這無異于文學解讀任務的取消。文學理論即使完全正確,也只能是文學的一種片面的局限于某角度的概括。由于語言符號和概念不能窮盡事物屬性,判斷推理、形式邏輯乃至辯證法均有局限,故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全面的理論。切實的文學解讀和文學創作一樣,都是靈魂的冒險,因為它不可能排除普遍原理的向導,同時也不可能排除其誤導。因而,不管運用什么原理,都要十分警惕其兩個方面的遮蔽性。第一,理論本身的遮蔽性,不管多么深刻,也是片面的。第二,理論所抽象掉了的感性基礎上的屬性,往往是文學性的生命。因而,文學文本的解讀,必須警惕成為理論的奴隸,而要做理論的主人。就是經典理論,被動死讀也可能陷入迷誤,正確的態度是批判性閱讀,也就是為我所用、為我驅使,文學解讀的有效性不在于被動的圖解,而在于運用具體文本的特殊性,制約普遍理論的狹隘、僵化,沖擊其盲點,糾正其片面性,甚至顛覆其荒謬性。解讀的焦點應該是為理論所遺漏、所扭曲了的特殊性內涵。這個矛盾之所以顯得特別突出,原因之一,在于文學解讀的對象與文學理論的不同,文學理論研究的是所有的文學作品,而文學文本解讀學則以個案分析為基礎。這在某種程度上有點像理論物理學與實驗物理學的區別。犧牲個案的特征,恰恰是文學理論之所以能夠成為理論的必要代價。文本個案的特殊性,在文本中,而不在理論中。原因之二,在于個案的特殊性,在文學閱讀過程中是以直覺形態呈現的??肆_齊在《美學原理》中把思維分為兩種,一種是直覺思維,一種是邏輯思維。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屬于直覺思維,是沒有邏輯的?!八囆g即是直覺”,克氏在《美學綱要》中對直覺的闡釋是:“見那個事物,心中領會那事物的形象或意象,不假思索,不生分別,不審意義?!边@個說法,其偏頗之處是顯然的。審美的感情和審智的理論在文學藝術中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統一的水乳交融的一面。但是,他的說法卻也揭示了形象的直覺和邏輯的語言間的矛盾,雖然他把矛盾絕對化了,但也提示了文學解讀用邏輯語言概括形象直覺的巨大難度。正是因為面對這樣的難度,文學解讀才要把全部直覺盡可能語詞化,特別是對被文學理論在概括化抽象化過程中舍棄掉了的、邏輯化的語言。在這個過程中,最好的文學理論,一方面是固化框架,等待充實,一方面是保持預期開放的視野。原因之三,把直覺轉化為語言,遭遇到的矛盾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直覺是豐富的、全面的,但又是感性的,而語言概念是抽象的、不完全的。其次,直覺是無序的,語言表述則是邏輯化的、有序的。再次,直覺可能是錯誤的,是需要理論對其加以梳理凈化的。此外,直覺可能是膚淺的、片面的,而語言表述則是要深化的,又是不能不參照理論的。這是一個直覺和語言、有序和無序、特殊和普遍、歪曲和深化的反復搏斗的過程,其中既有心領神會的審美享受,也有難以言傳的困惑。對于讀者來說,要從直覺中概括出語言來,其難度正如在水果的普遍性向導下把香蕉、荔枝的特殊性意會轉化為有序的語言。所有這一切,都是文學理論中沒有的,要把文本個案的特殊性總結出來,和理論的演繹不同,是直接面對經驗進行的歸納和概括,從根本上說,這是需要原創性的。而這種原創性,要達到對于文本直覺唯一性的認知的深邃和全面,具有極高的難度,如果可以打一個比方的話,有點像一個小偷的目睹者用語言向警方描述其面貌的唯一性。不管語言多么精確,適合那種描述的人往往是大量的,如果警察僅僅以其語言為據,肯定會造成擴大化,制造成千上萬的冤假錯案。再精確的邏輯語言也是抽象的,總是不及直覺(如一張破舊的照片)那樣豐富,那樣指向唯一性,能使警方據之逮捕到那唯一的罪犯。正是因為這樣,運用文學理論解讀文本,既有澄明、深化的機遇,也有被理論窒息、誤導的可能。盲目迷信,風險是很大的,主要的風險就是擴大化,容易造成一人坐盜,眾人入獄。正是因為這樣,經典個案的解讀往往要經歷漫長的歷史過程,登上歷代解讀的祭壇,每個時代都不由自主地把最高的智慧奉獻給對它的解讀,這就是為什么有說不盡的莎士比亞,說不盡的《紅樓夢》,說不盡的魯迅,甚至還說不盡的《背影》《再別康橋》的原因。(摘編自孫紹振《理論的普遍性,并不直接包含文本的特殊性》)(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文學理論面向所有文學作品,文學解讀研究具體文學文本,文本有特殊性,理論因從文學中抽象共同性而有普遍性。B.強調文學特殊性的理論同樣具有普遍性特征,而真正的文學解讀任務必須著眼于理論所抽象掉的感性基礎上的屬性。C.精準解讀文本的前提是選擇能夠為我所用并與文本特殊性相適應的文學理論,使理論普遍性與文本特殊性水乳交融。D.文末一段連用四個“說不盡”,強調意味顯著,說明經典個案解讀是超越時代和跨越時代的,需要無數人貢獻智慧。(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D)A.在解讀某一具體的文學作品時,一定程度上講,越是嚴格以文學理論的普遍原理為向導來進行分析,越是遠離文本本身的特殊性。B.文學文本的特殊性在閱讀過程中往往以直覺形態呈現,為了提高文學解讀的有效性,防止誤讀,我們應該批判性地運用經典理論。C“可以意會不可言傳”這句話說明了用邏輯語言概括形象直覺的難度之大,也揭示了聘牽支文學解讀中將直覺盡可能精確表達的必要性。D.將直覺轉化為語言的文學解讀,是一個有序與無序、特殊與普遍等反復搏斗的過程,其難度要遠大于文學理論抽象共同性的過程。(3)下列選項,不適合用來支撐本文核心觀點的一項是(D)A.若脫離了人的感知、人的情感的頓悟,用反映論,用俄國人的陌生化,用美國人的悖論、反諷、張力、暗喻來“細讀”,都無異于用搟面杖吹火。B.粗略地解讀文本,一望而知的往往是表層,是文本之間的普遍性與共同性,如果被抽掉了特殊性和具體性,也就只剩下形式的框架和空洞的思想。C.同樣是寫“空”,“孤帆遠影碧空盡”,妙在帆影消失時的一剎那凝神:“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妙在馬蹄印留在視野中的心靈沖擊。D.同一小說中出現同類的事件,如果相同或者相近,叫做“犯”;如果同中有異,也就是不犯,叫做“避”。作文須得同中有異,“犯”而善“避”。(4)請結合本文相關內容,簡要說明“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的原因。(5)本文觀點對你在語文學習中解讀文學文本有何啟示?【解答】(1)C.“前提是選擇能夠為我所用并與文本特殊性相適應的文學理論,使理論普遍性與文本特殊性水乳交融”理解有誤。根據原文“文學文本的解讀,必須警惕成為理論的奴隸,而要做理論的主人。就是經典理論,被動死讀也可能陷入迷誤,正確的態度是批判性閱讀,也就是為我所用、為我驅使,文學解讀的有效性不在于被動的圖解,而在于運用具體文本的特殊性,制約普遍理論的狹隘、僵化,沖擊其盲點,糾正其片面性,甚至顛覆其荒謬性”以及“文學理論即使完全正確,也只能是文學的一種片面的局限于某角度的概括”可知,精準解讀文本并不是以選擇能為我所用并與文本特殊性相適應的文學理論為前提,而是要在解讀過程中批判性地對待理論,利用文本特殊性去突破理論局限,并非讓理論普遍性與文本特殊性水乳交融,因為理論本身就有局限性,做不到與文本完全融合。所以“對‘前提’理解有誤”。故選C。(2)D.“其難度要遠大于文學理論抽象共同性的過程”錯。文中只是說“把直覺轉化為語言,遭遇到的矛盾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直覺是豐富的、全面的,但又是感性的,而語言概念是抽象的、不完全的。其次,直覺是無序的,語言表述則是邏輯化的、有序的。再次,直覺可能是錯誤的,是需要理論對其加以梳理凈化的。此外,直覺可能是膚淺的、片面的,而語言表述則是要深化的,又是不能不參照理論的。這是一個直覺和語言、有序和無序、特殊和普遍、歪曲和深化的反復搏斗的過程”,強調了將直覺轉化為語言存在諸多矛盾和難度,但并沒有將其與文學理論抽象共同性的過程進行難度比較,說“其難度要遠大于文學理論抽象共同性的過程”在原文中沒有依據。故選D。(3)本文核心觀點是理論的普遍性不直接包含文本的特殊性,文學解讀不能單純依賴理論,要重視文本特殊性。A.指出脫離人的感知、情感頓悟,用各種理論“細讀”是行不通的,強調不能單純依靠理論,體現了理論的局限性,符合核心觀點;B.說明粗略解讀文本只看到普遍性與共同性,抽掉特殊性就只??斩此枷?,突出了文本特殊性的重要性,符合核心觀點;C.通過具體詩句分析不同詩句寫“空”的不同妙處,體現了文本的特殊性,符合核心觀點;D.“同一小說中出現同類的事件,如果相同或者相近,叫做‘犯’;如果同中有異,也就是不犯,叫做‘避’。作文須得同中有異,‘犯’而善‘避’”主要說的是作文中對同類事件的處理方法,與理論普遍性和文本特殊性的關系無關,不適合用來支撐本文核心觀點。故選D。(4)①由“個案的特殊性,在文學閱讀過程中是以直覺形態呈現的??肆_齊在《美學原理》中把思維分為兩種,一種是直覺思維,一種是邏輯思維。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屬于直覺思維,是沒有邏輯的”可知,讀者在認知哈姆萊特這一人物形象時,用到的是感性的直覺思維。因為不同讀者的生活經歷、知識儲備、情感體驗等各不相同,所以不同讀者的直覺并不相同,從而導致每個讀者眼中的哈姆萊特都有差異。②依據“直覺是豐富的、全面的,但又是感性的,而語言概念是抽象的、不完全的”“直覺是無序的,語言表述則是邏輯化的、有序的”等內容可知,讀者在描繪自己眼中的哈姆萊特時,又難以解決直覺的豐富性、全面性與語言的抽象性、不完全性之間的矛盾。由于語言的局限性,讀者很難用精確的語言將自己獨特的直覺完全表達出來,描繪出的哈姆萊特形象也不是唯一的,這就使得“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5)①從“切實的文學解讀和文學創作一樣,都是靈魂的冒險,因為它不可能排除普遍原理的向導,同時也不可能排除其誤導。因而,不管運用什么原理,都要十分警惕其兩個方面的遮蔽性”“文學文本的解讀,必須警惕成為理論的奴隸,而要做理論的主人。就是經典理論,被動死讀也可能陷入迷誤,正確的態度是批判性閱讀,也就是為我所用、為我驅使”可知,在語文學習中解讀文學文本時,我們要對所學文學理論融會貫通,批判性應用。文學理論對解讀有一定向導作用,但也有誤導可能,我們要發揮其正面導向作用,又不能生搬硬套來圖解文本。②根據“文學文本解讀,如果僅僅著眼于其與理論的統一性,則失去特殊性,變成毫無血肉的、抽象的骨架,這無異于文學解讀任務的取消”“文學解讀的有效性不在于被動的圖解,而在于運用具體文本的特殊性,制約普遍理論的狹隘、僵化,沖擊其盲點,糾正其片面性,甚至顛覆其荒謬性。解讀的焦點應該是為理論所遺漏、所扭曲了的特殊性內涵”可知,我們在解讀文學文本時要關注文本的個性化和特殊性內涵,因為只關注與理論的統一性會使解讀失去意義,而利用文本特殊性可以有效突破文學理論的局限性和遮蔽性。③由“個案的特殊性,在文學閱讀過程中是以直覺形態呈現的”“直覺是豐富的、全面的,但又是感性的,而語言概念是抽象的、不完全的。其次,直覺是無序的,語言表述則是邏輯化的、有序的。再次,直覺可能是錯誤的,是需要理論對其加以梳理凈化的。此外,直覺可能是膚淺的、片面的,而語言表述則是要深化的,又是不能不參照理論的”可知,在語文學習中解讀文學文本要重視直覺性思維,因為文本特殊性常以直覺形態呈現。但不能滿足于停留在片面、無序、膚淺的層面,要深刻體驗和領悟,用理論來梳理凈化直覺,同時由于直覺和語言存在矛盾,所以要選擇恰當的語言精確表達直覺內容。答案:(1)C(2)D(3)D(4)①讀者在認知哈姆萊特這一人物形象時,用到的是感性的直覺思維,而不同讀者的直覺并不相同;②讀者在描繪自己眼中的哈姆萊特時,又難以解決直覺的豐富性、全面性與語言的抽象性、不完全性之間的矛盾,描繪出的哈姆萊特形象也不是唯一的。(5)①對所學文學理論融會貫通,批判性應用,既發揮其正面導向作用,又不能生搬硬套來圖解文本;②關注文本的個性化和特殊性內涵,有效突破文學理論的局限性和遮蔽性;③重視直覺性思維,但不能滿足于停留在片面、無序、膚淺的層面,要深刻體驗和領悟,用理論來梳理凈化,選擇恰當的語言精確表達。(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貓不拿耗子李國文王教授抓科研,王處長管行政。兩家比鄰而居,王教授住五〇三,王處長住五〇四,無論大人,無論孩子,彼此來往都很親切。王教授虛懷若谷,王處長平易近人。王處長管的事多,管的人也多。王教授只管一項科技攻關專題,領導兩名助手,雖然也帶幾名研究生,上大課時階梯教室坐滿了學生,但并不歸他管。王處長則不同了,從蓋教學樓和家屬樓的施工隊,到教工食堂和學生食堂的炊事人員;從文書收發、教材印刷,到園藝綠化、門衛傳達;從招待所到留學生宿舍,無不在他的管轄范圍之內,很忙,非常忙。王處長當然很羨慕王教授,王教授也相當同情王處長。王處長不但在辦公室里坐不住,回到五〇四號家里,也很少有清閑的時候。一頓飯不來上三兩通電話,是饒不了他的。王教授家也有電話,那是虧了王處長的幫忙才裝上的,外號卻叫“沉默的人”,那是一部外國影片的片名,因為電話很少響鈴。同樣,兩家安的音樂門鈴,也是一個熱鬧,一個冷清。王處長家的門鈴旋律,是貝多芬的《歡樂頌》,幾乎一天到晚,歡樂不斷。而教授家門鈴樂聲,是人人都熟悉的《祝你生日快樂》,但響的機會不多。細琢磨也有其道理,一個人一年只有一次生日,哪能天天過生日呢!所以教授家的門鈴,便成為“沉默的人”,①而且沉默得很有道理,很有分寸。于是王教授就比王處長多一些閑情逸致;譬如養君子蘭啊,這玩意兒如今行情一落千丈,過去價俏的時候,倒是有人送給隔壁王處長家的,現在教授家陽臺上也有好幾盆;譬如養小金魚,當然在公園農貿市場,很看中那些熱帶魚,花花綠綠,煞是好看,但一次性投資太多了些,太太不批準預算,而且那些小生靈,嬌生慣養,也太“布爾喬亞”了。結果,花數元人民幣,購魚缸一口,小金魚數尾,放在書桌上看那搖頭擺尾、悠然自得的神態,教授便想起莊子《秋水》篇里有段有名的濠上對話?;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也就很覺得怡神悅性的了。王處長有時也來串串門,對教授的雅興和閑心,面有羨色。但未談上幾句話,屁股還未坐熱椅子,他家孩子就過來叫他回家,又有客人來找他了。教授嘆了口氣,真是打心里可憐他:“為人莫當差,當差不自在呵!”教授夫人什么話也沒說,只是一笑。不知什么時候開始的,或許去年,或許前年,教授的興趣從花菜蟲魚,發展到養貓上面來了。如果說,養花養魚,還是屬于教授個人自得其樂的事情。那么,一只大貍花貓和它下的幾只小貓咪,幾乎成為全家人的開心節目。第一,貓通人性;第二,貓有實用價值,可以滅鼠。王處長后來才曉得教授喜歡養貓。你怎么不早說,他埋怨教授,②我隨便一張嘴,還愁搞不到純種波斯貓?他謝謝鄰居的好意,連忙說,夠了,夠了,如果再養波斯貓的話,我這教授,就該越教越瘦,該破產了。他太了解這種名貴的貓了,和熱帶魚一樣,都不夠“普羅”化。倒不是敝滯自珍,他挺鐘愛他的貓。有一出戲,叫《貍貓換太子》,說明它譜系的久遠。何況不挑食,給什么,吃什么,挺能跟主人同甘共苦。最讓人滿意的,是這只大貍花貓和它的兒女,非常盡責,為患已久的鼠災,總算被它們平靖了。那一天,教授發現他的貍花貓在陽臺上,同它的兒女們,大嚼特嚼一只碩鼠,顯然像享受一頓美餐那樣喵喵地叫著、跳著、撕扯著、搶吃著。教授高興極了,喊他老伴來看,喊他孩子來看。拍手的,叫好的,把陽臺連陽臺的王處長家也驚動了,連忙跑出來看。“貓抓耗子!”“太棒了,多大?”“尾巴有半尺長!”“乖乖”“太可惡了,把書都咬了!”“別提了,”王處長站在那邊陽臺上感觸頗深地說,“我們家也是五鼠鬧東京呢!”突然,他忽發奇想,“教授,干脆,就像外國足球俱樂部租借運動員那樣,弄一只貓到我們家來鎮壓鎮壓,怎么樣?這里教授全家開了個會,決定把大貍貓的頭生子,叫黃黃的二大貓派過隔壁去,它不但能爬墻上樹,甚至有飛檐走壁的絕技,而且它一直有翻到那邊陽臺的企圖。教授相信,王處長家陽臺上的耗子,不但多,還要大,黃黃此去,保證不辱使命。過了半個月,教授問處長:“怎么樣?黃黃立功沒有?王處長搖頭,一臉失望的樣子。教授覺得挺丟人,這個不爭氣的黃黃。當天,就調防了,把大貍貓送去換回黃黃。這可是一枚重磅炸彈,教授向王處長保證,不出半月,靜候佳音,肯定是一場殲滅戰,不獲全勝,決不會罷休的。大貍貓堪稱滅鼠圣手。黃黃回到教授家,也沒什么覺得慚愧的樣子,和小貓打成一團,開心得很。而且,沒過幾天,它居然在廚房碗柜下捉住一只小耗子,再小也是可以洗刷它無能名聲的證據,教授從它口中將耗子搶出來,拎著尾巴,③興沖沖地到隔壁去請鄰居看這份成果。王處長半天沒有反應,顯然在思考一個什么問題?!霸趺椿厥??”王處長當然不愿意讓教授傷心,更不好意思說大貍貓的壞話,只是萬分納悶地說:“不知為什么,在我們家,貓不拿耗子了呢?”王教授隨王處長走進客廳,那只大貍貓臥在沙發上,懶洋洋地,似睡非睡。它當然認識教授,只是把頭略微抬了抬,算是打了招呼。幾天不見,它顯得豐滿,毛色也鮮亮了。教授走近沙發,把小耗子在它臉前抖了抖,它看看,絲毫不感興趣。要在過去,早魚躍而起,得小心別讓它把手抓破。他把這一口就可吞了的耗子,放在它嘴邊,誰知它聞了聞以后,不但不吃,而且厭惡地跳下沙發,邁著四方步,走了。④真怪,貓不拿耗子?。ㄓ袆h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B)A.小說從王教授業余生活相對清閑,寫到有了養花養魚的閑情逸致,進而牽涉出養貓捕鼠一事,在情節安排上層層鋪墊,自然巧妙。B.王教授看中了熱帶魚卻受經濟條件所限不能得償所愿,對王處長的富足生活心生艷羨個詳卻又羨而不得,于是借助濠上對話自我寬慰。C.觀看貍花貓們撕扯搶吃碩鼠部分,小說并未具體點明對話人,這種寫法有利于營造七嘴八舌的活躍場面,表現出人們的驚奇興奮。D.文章運用了對比手法來構建故事情節、刻畫人物形象,同時以小窗口見大社會,在富有生活氣息的敘述中蘊含著深刻的諷刺意味。(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句①以物寫人,借門鈴反映出教授的工作性質、身份地位、性格特點和處世風格。B.句②看似想為教授興趣愛好助一臂之力,實則流露出處長對自己權勢的賣弄炫耀。C.句③既是為黃黃不拿耗子正名,也暗含對因黃黃寸功未立而失望的王處長的不滿。D.句④未明確點出貓不拿耗子的真正原因,留白手法更益引發思考,增強藝術張力。(3)去王處長家滅鼠,教授先派二大貓而不是先派貍花貓,小說為何這樣設計情節?(4)小說是如何借“貓不拿耗子”來層層揭示主題的?請簡要分析?!窘獯稹浚?)B.“對王處長的富足生活心生艷羨”錯。結合原文“很看中那些熱帶魚,花花綠綠,煞是好看,但一次性投資太多了些,太太不批準預算,而且那些小生靈,嬌生慣養”“結果,花數元人民幣,購魚缸一口,小金魚數尾,放在書桌上看那搖頭擺尾、悠然自得的神態,教授便想起莊子《秋水》篇里有段有名的濠上對話……也就很覺得怡神悅性的了”,文中并無對王處長的富足生活心生艷羨。故選B。(2)C.“暗含對因黃黃寸功未立而失望的王處長的不滿”錯。結合原文“黃黃回到教授家,也沒什么覺得慚愧的樣子,和小貓打成一團,開心得很。而且,沒過幾天,它居然在廚房碗柜下捉住一只小耗子,再小也是可以洗刷它無能名聲的證據,教授從它口中將耗子搶出來,拎著尾巴,③興沖沖地到隔壁去請鄰居看這份成果”“王教授隨王處長走進客廳,那只大貍貓臥在沙發上,懶洋洋地,似睡非睡”,可看出此處并沒有暗含對因黃黃寸功未立而失望的王處長的不滿。故選C。(3)結合原文“這里教授全家開了個會,決定把大貍貓的頭生子,叫黃黃的二大貓派過隔壁去,它不但能爬墻上樹,甚至有飛檐走壁的絕技,而且它一直有翻到那邊陽臺的企圖。教授相信,王處長家陽臺上的耗子,不但多,還要大,黃黃此去,保證不辱使命”可知過去是因為這只貓本領大,但是“王處長搖頭,一臉失望的樣子。教授覺得挺丟人,這個不爭氣的黃黃。當天,就調防了,把大貍貓送去換回黃黃”先派二大貓卻事與愿違,掀起波瀾,可為貍花貓出場提供契機,推動情節發展;然后“王教授隨王處長走進客廳,那只大貍貓臥在沙發上,懶洋洋地,似睡非睡……教授走近沙發,把小耗子在它臉前抖了抖,它看看,絲毫不感興趣。要在過去,早魚躍而起,得小心別讓它把手抓破。他把這一口就可吞了的耗子,放在它嘴邊,誰知它聞了聞以后,不但不吃,而且厭惡地跳下沙發,邁著四方步,走了”貍花貓親自登場,再次無功而返又起懸念,引人思考,揭示小說主題;若先派貍花貓,情節難以為繼,相對單一,諷刺力量大大減弱。(4)根據原文“王處長搖頭,一臉失望的樣子。教授覺得挺丟人,這個不爭氣的黃黃。當天,就調防了,把大貍貓送去換回黃黃”“王教授隨王處長走進客廳,那只大貍貓臥在沙發上,懶洋洋地,似睡非睡……他把這一口就可吞了的耗子,放在它嘴邊,誰知它聞了聞以后,不但不吃,而且厭惡地跳下沙發,邁著四方步,走了”,可以看出拿耗子是貓的天職,貓不拿耗子有違常理,身在其位、不謀其事;同樣的貓,在王教授家拿耗子,在王處長家卻不拿耗子,寓示了使貓改變習性的是養尊處優的人為環境;結合原文“王處長后來才曉得教授喜歡養貓。你怎么不早說,他埋怨教授,我隨便一張嘴,還愁搞不到純種波斯貓?”“兩家安的音樂門鈴,也是一個熱鬧,一個冷清。王處長家的門鈴旋律,是貝多芬的《歡樂頌》,幾乎一天到晚,歡樂不斷。而教授家門鈴樂聲,是人人都熟悉的《祝你生日快樂》,但響的機會不多。細琢磨也有其道理,一個人一年只有一次生日,哪能天天過生日呢!”這些語句,可以看出文章以貓喻人,映射社會現實,諷刺批判了沉湎安逸、忘掉本職工作、不能恪守職責的人。答案:(1)B(2)C(3)①先派二大貓卻事與愿違,掀起波瀾,可為貍花貓出場提供契機,推動情節發展;②然后貍花貓親自登場,再次無功而返又起懸念,引人思考,揭示小說主題;③若先派貍花貓,情節難以為繼,相對單一,諷刺力量大大減弱。(4)①拿耗子是貓的天職,貓不拿耗子有違常理,身在其位、不謀其事;②同樣的貓,在王教授家拿耗子,在王處長家卻不拿耗子,寓示了使貓改變習性的是養尊處優的人為環境;③以貓喻人,映射社會現實,諷刺批判了沉湎安逸、忘掉本職工作、不能恪守職責的人。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審勢(節選)蘇洵政之弱,非若勢弱之難治也。若夫弱政,則用威而已矣,可以朝改而夕定也。夫齊,古之強國也,而威王又齊之賢王也。當其即位,委政不治,諸侯并侵,而人不知其國之為強國也。一旦發怒,裂萬家,趙、魏、衛盡走請和,而齊國人人震懼,不敢飾非者,彼誠知其政之弱,而能用其威以濟其弱也。況今以天子之尊,言脫于口而四方響應,其所以用威之資固已完具。今誠能一留意于用威,一賞罰,一號令,一舉動,無不一切出于威,嚴用刑法而不赦有罪,用不測之刑,用不測之賞,而使天下之人視之如風雨雷電。朝廷如此,然后平民益務檢慎,而奸民猾吏亦??挚秩粦中谭ㄖ捌渖矶鴶科涫肿?,不敢輒犯法,此之謂強政。政強矣,為之數年,而天下之勢可以復強?;蛟唬骸爱斀裰畡?,事誠無便于尚威者。然孰知夫萬世之間其政之不變,而必曰盛耶?”愚應之曰:“威者,君之所恃以為君也,一日而無威,是無君也,久而政弊,變其小節,而參之以惠,使不至若秦之甚可也。舉而棄之,過矣?!被蛘哂衷唬骸巴跽呷蔚虏蝗涡?。任刑,霸者之事,非所宜言。”此又非所謂知理者也。夫湯、武皆王也,桓、文皆霸也。武王乘紂之暴,出民于炮烙斬刖之地,茍又遂多殺人、多刑人以為治,則民之心去矣,故其治一出于禮義。彼湯則不然,桀之惡固無以異紂,然其刑不若紂暴之甚也。而天下之民化其風,淫惰不事法度,于是誅鋤其強梗怠惰不法之人,以定紛亂。至于桓、文之事,則又非皆任刑也?;腹霉苤?,管仲之書好言刑,故桓公之治常任刑。文公長者,其佐狐、趙、先、魏①皆不說以刑法,其治亦未嘗以刑為本而號亦為霸而謂湯非玉而文非霸也得乎?故用刑不必霸,而用德不必王,各觀其勢之何所宜用而已。然則今之勢,何為不可用刑?用刑何為不曰王道?彼不先審天下之勢,而欲應天下之務,難矣!【注】①狐、趙、先、魏:指追隨、輔佐晉文公的大臣狐偃、趙衰、先軫、魏犨。(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要不其治亦未嘗以刑A為B本C而號D亦為霸E而謂F湯非王而文G非霸也H得乎?(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A.濟,幫助、扶助,與杜甫《蜀相》“兩朝開濟老臣心”中的“濟”意思相同。B.一,完全、一概,與后文“一賞罰,一號令,一舉動”中的“一”意思相同。C.“使不至若秦之甚可也”與《論語?陽貨》“邇之事父”中“之”用法不同。D.“不說以刑法”與《齊桓晉文之事》“挾太山以超北海”中“以”用法不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A.作者認為政弱易治、勢弱難醫,并用齊威王的成功事例來證明施威強政的可行性。B.朝廷嚴用刑法,可使百姓檢點謹慎、奸民猾吏不敢輕易犯法,強政然后方能強勢。C.作者指出,威權是強政的手段,施恩是尚威的基礎,恩威并施國家才能長治久安。D.任德任刑并非區分王道霸道的標準,鑒于當前形勢,作者提出用刑行王道的主張。(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況今以天子之尊,言脫于口而四方響應,其所以用威之資固已完具。②而天下之民化其風,淫惰不事法度,于是誅鋤其強梗怠惰不法之人,以定紛亂。(5)蘇洵倡導“用威”的理由有哪些?請簡要概括?!窘獯稹浚?)句意:商湯的治理并不以刑罰為主要手段,而被稱為“霸”,但是認為商湯并不是王,周文王并不是霸主,可以嗎?“其治亦未嘗以刑為本”表意完整,是說“商湯的治理并不以刑罰為主要手段”,其后斷開;“而謂湯非王而文非霸也”是說“但是認為商湯并不是王,周文王并不是霸主”表意完整,其后斷開;“得乎”單獨成句,是一個問句。故選CEH。(2)B.“意思相同”有誤,一:萬一;一致。句意:一旦發怒,就會使萬家破滅,趙國和魏國也會受到牽連;賞罰一致,號令統一,行動一致。故選B。(3)C.“施恩是尚威的基礎”有誤,屬于無中生有。原文表述為“故用刑不必霸,而用德不必王,各觀其勢之何所宜用而已。然則今之勢,何為不可用刑?用刑何為不曰王道?彼不先審天下之勢,而欲應天下之務,難矣”。作者認為要根據天下形勢來決定,并未強調施恩是尚威的基礎。故選C。(4)①以:憑借;尊:尊貴地位;所以:用來;具:完備。譯文:何況現在憑借天子的尊貴地位,一開口四方就響應,那用來施展威嚴的憑借本來就已經完備了。②化:受影響;事:遵守;誅鋤:誅殺;定:平定。譯文:然而天下的百姓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放縱懈怠不遵守法度,于是(商湯)就誅殺那些強硬頑固、懈怠不守法令的人,來平定禍亂。(5)蘇洵倡導“用威”的理由如下:①政弱易治:文中說到“當其即位,委政不治,諸侯并侵,而人不知其國之為強國也。一旦發怒,裂萬家,趙、魏、衛盡走請和,而齊國人人震懼,不敢飾非者,彼誠知其政之弱,而能用其威以濟其弱也”。政弱通過用威可以治理,齊國威王即位時政弱,用威后使諸侯請和,國家變強,證明用威強政的可行性。②強政強勢:文中說到“朝廷如此,然后平民益務檢慎,而奸民猾吏亦??挚秩粦中谭ㄖ捌渖矶鴶科涫肿?,不敢輒犯法,此之謂強政。政強矣,為之數年,而天下之勢可以復強”。朝廷嚴用刑法,可使百姓檢點謹慎,奸民猾吏不敢輕易犯法,實施強政幾年后,天下之勢可以復強。③形勢所需:文中說到“然則今之勢,何為不可用刑?用刑何為不曰王道?彼不先審天下之勢,而欲應天下之務,難矣”。當今形勢可以用刑,用刑也符合王道,不應先不審天下之勢就應對天下事務。答案:(1)CEH(2)B(3)C(4)①何況現在憑借天子的尊貴地位,一開口四方就響應,那用來施展威嚴的憑借本來就已經完備了。②然而天下的百姓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放縱懈怠不遵守法度,于是(商湯)就誅殺那些強硬頑固、懈怠不守法令的人,來平定禍亂。(5)①用威可濟政弱;②用威方可立國立君;③用威也可行王道。(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夏日楊長寧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①杜甫醉酒揚雄宅,升堂子賤②琴。不堪垂老鬢,還對欲分襟。天地西江遠,星辰北斗深。烏臺俯麟閣③,長夏白頭吟。[注]①此詩為大歷三年(768年),杜甫離開夔州輾轉江陵時作。楊長寧:當指江陵府長寧縣令楊轍。②子賤:孔子學生宓子賤,曾任單父縣令,善于用人,終日彈琴而縣治。③烏臺、麟閣:分別指崔、常二人入京任職之所。俯:此處有“親近”之義。(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首聯化用典故,借揚雄的文才與宓子賤的善治稱贊主人楊轍才、能兼備。B.“垂老鬢”描寫詩人暮年衰老之態,“欲分襟”則交代與朋友即將分別。C.頸聯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都借空間曠遠表現心胸之豁達。D.尾聯上句借任職之所寫崔侍御、常正字入京之后同城為官,可朝夕共處。(2)崔、常二人入京任職,引發了詩人怎樣的苦情?【解答】(1)C.“都借空間曠遠表現心胸之豁達”錯,頸聯“天地西江遠,星辰北斗深”描繪了空間的曠遠,但與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情感表達上有所不同。王勃的詩句表現的是心胸的豁達和對友情的堅信,而杜甫的詩句則更多地透露出一種離別的愁緒和空間的遙遠感。故選:C。(2)①詩中的“不堪垂老鬢”一句,直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年老的無奈和感慨。杜甫此時已經垂老,鬢發斑白,而崔、常二人正值壯年,即將入京任職,這種年齡上的對比讓詩人深感自己的衰老和無力。這種對自己年老體衰的無奈和悲涼,是詩人苦情的一部分。詩中的“還對欲分襟”一句,描繪了詩人與朋友們即將分別的場景。分襟,即離別,意味著詩人將與崔、常二人天各一方,難以再聚。這種離別的愁緒和傷感,讓詩人倍感痛苦。他與朋友們相處已久,感情深厚,如今卻要分別,心中的不舍和難過難以言表。概括為:年老體衰,加以直面好友離別的愁苦。②“崔侍御、常正字入京”,而自己“離開夔州輾轉江陵”,兩下對比,突出了“好友入京任職,自己卻遠離朝廷、壯志難酬的悲苦”。③“烏臺俯麟閣,長夏白頭吟”,朋友雙雙入京,只有自己一個人孤獨生活,突出了“好友二人相鄰共處,自己卻漂泊無依,只能獨自承受漫漫夏日的孤苦”。答案:(1)C(2)①年老體衰,加以直面好友離別的愁苦;②好友入京任職,自己卻遠離朝廷、壯志難酬的悲苦;③好友二人相鄰共處,自己卻漂泊無依,只能獨自承受漫漫夏日的孤苦。譯文:在楊長寧老人的宅中醉酒,如同漢代文人相聚在揚雄的家中;步入堂中,欣賞子賤遺留的琴音。不忍心面對自己衰老的模樣,在即將分別的時候,只能舉杯共飲。天地廣闊,西江迢迢,而北斗星辰高懸,深邃遙遠。期待你們能在御史臺(崔侍御任職處)和秘書省(常正字任職處)建立功業,像古人一樣留名青史,我這白發之人也會為之高興。賞析:這首詩是杜甫為送別崔侍御、常正字入京而作。首聯運用典故,將楊長寧家比作揚雄宅,暗示此處乃文人雅士相聚之地,以子賤之琴暗示高雅的氛圍,點明送別場合。頷聯寫自己垂垂老矣,面對友人分別,只能借酒抒懷,流露出不舍之情和對自身境遇的感慨。頸聯借景抒情,“天地”“西江”“星辰”“北斗”營造出宏大且深遠的意境,既暗示友人此去路途遙遠,也寄寓著對他們的牽掛。尾聯表達對友人的期許,希望他們在仕途上有所作為,同時也隱含著自己的壯志未酬,情感深沉復雜。整首詩用典自然,情景交融,情感真摯,體現了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鳥是古詩詞當中常見的意象,為古詩詞增添了韻味,如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山深聞鷓鴣”一句以鳥鳴聲來渲染詞人的深沉愁思;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中,“侵曉窺檐語”一句描畫出鳥雀探頭探腦、活潑可愛的形象。(2)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兩句告誡世人要防微杜漸,不要沉湎于所愛之人、之物。(3)蘇軾《赤壁賦》中的“縱一葦之所如”一句化用《詩經?衛風》語句,借船在江上的自由漂蕩體現作者的灑脫心境;而“相與枕藉乎舟中”一句則借船上之人酒后的舉止儀態表現作者的率性。【解答】故答案為:(1)山深聞鷓鴣侵曉窺檐語(重點字:鷓、鴣、窺、檐)(2)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重點字:患、溺)(3)縱一葦之所如相與枕藉乎舟中(重點字:藉)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1小題,18分)6.(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今天,老舍這個名字早已和北京話以及深具審美風格、為廣大讀者(A)的《駱駝祥子》《月牙兒》《四世同堂》《茶館》等作品連接在一起了。老舍以他的作品為北京話建造了文學的城堡。這里的北京話洪亮、清脆、好聽,有迷人的節奏感,①同時也有強烈的平民特征和民間氣息。為什么話劇《茶館》演出(B)、熱度不減?為什么《四世同堂》《駱駝祥子》《月牙兒》讀者眾多、好評如潮?因為它們表現了平民的內在精神,(甲),讓人們一想到北京話,就會想到老舍,想到他筆下的祥子、虎妞、小福子、祁老太爺等現代文學長廊里的人物,就會想到獨屬于他們的聲音和腔調。換言之,老舍及其京味作品的魅力在于,②他發掘出一種百姓語言與廣闊的平民生活緊密相連;他使北京話深具文學意義與文學光澤。新文學史上的老舍所使用的語言平實、質樸和樂觀,他建立起了自己獨特的語言地標。說起北京人,我們還會想到劉恒《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小說寫的是北京四合院里最普通的百姓生活,樂活,自在,知足。劉恒挖掘出北京人生活中的“貧”,這是速度和密度都極高的對話。劉恒加快了北京話的速度,重現了一種“貧”,張大民的“貧”具有逗樂、質樸、誠懇和實在勁兒,而正是在通篇的“耍貧”中,③張大民和他的家人們戰勝了生活中的一個個困難而不斷向前奔。“貧嘴”是張大民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的生活態度。他以“貧嘴”為樂:也以“貧嘴”表達愛恨:(乙),從而度過人生困境?!敦氉鞆埓竺竦男腋I睢分猿蔀楫敶膶W史中重要的中篇小說,④是因為它挖掘出了張大民身上獨有的屬于民間百姓的精氣神兒的原因。(1)請在文中A、B兩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文段中加點的“城堡”“地標”兩個詞語,分別表達什么內容?(3)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請在文中甲、乙兩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請分析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力的。【解答】(1)A處:“今天,老舍這個名字早已和北京話以及深具審美風格、為廣大讀者(A)的《駱駝祥子》《月牙兒》《四世同堂》《茶館》等作品連接在一起了”,從“老舍這個名字早已……連接在一起了”以及后面列舉的這些經典作品,可知這些作品被廣大讀者熟知,“耳熟能詳”意思是聽得多了,能夠很清楚、很詳細地復述出來,“津津樂道”意思是很有興趣地說個不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