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田水利工程規劃指南_第1頁
三農田水利工程規劃指南_第2頁
三農田水利工程規劃指南_第3頁
三農田水利工程規劃指南_第4頁
三農田水利工程規劃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田水利工程規劃指南TOC\o"1-2"\h\u12279第一章總論 353411.1工程背景與意義 3311781.2工程目標與任務 3235101.3工程規劃原則 424618第二章工程可行性分析 4319892.1工程地理環境分析 4280802.1.1地形地貌分析 4145532.1.2氣候條件分析 4264342.1.3土壤條件分析 4134512.2工程水資源分析 4272862.2.1水資源總量分析 4144482.2.2水資源利用現狀分析 5250552.2.3水資源潛力分析 5173572.3工程經濟效益分析 5321912.3.1投資成本分析 53552.3.2運行成本分析 5199482.3.3經濟效益評估 5134212.4工程社會效益分析 5183032.4.1生態環境效益分析 5254662.4.2農業發展效益分析 5218022.4.3社會就業效益分析 581002.4.4社會公共服務效益分析 520547第三章工程設計標準與規范 65613.1工程設計標準 613333.1.1設計原則 6177123.1.2設計標準 6122523.2工程設計規范 679163.2.1設計依據 6306433.2.2設計內容 686823.3工程設計流程 7210763.3.1前期準備 735483.3.2設計階段 7100143.3.3施工階段 78502第四章工程布局與規劃 794784.1工程總體布局 7143984.2工程分區規劃 89784.3工程設施布局 811728第五章水源工程規劃 8297815.1水源選擇與評價 8213055.2水源保護與治理 9244205.3水源工程設計與施工 916329第六章輸水工程規劃 10208936.1輸水線路規劃 10322666.2輸水管道設計與施工 1087586.3輸水工程配套設施 113020第七章灌區工程規劃 1154827.1灌區規劃原則 1129107.2灌區工程布局 11325847.3灌區配套設施 1214246第八章排水工程規劃 12209688.1排水工程規劃原則 13312318.1.1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 1367378.1.2因地制宜原則 13143418.1.3綜合治理原則 13188438.1.4安全可靠原則 13247558.2排水工程設計與施工 13215198.2.1設計原則 13152328.2.2設計內容 13159528.2.3施工要點 13208348.3排水工程配套設施 14125078.3.1排水泵站 14181368.3.2排水管網 14113488.3.3排水井 14305828.3.4排水監測設施 143456第九章工程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14262389.1工程投資估算 14178919.1.1估算原則 14300879.1.2估算方法 1557099.1.3估算內容 1564859.2工程資金籌措 15171239.2.1資金來源 15179769.2.2資金籌措策略 15134179.3工程投資控制 15227129.3.1控制目標 15227399.3.2控制措施 159308第十章工程實施與管理 162595910.1工程實施計劃 162502310.1.1工程實施目標 162841410.1.2工程實施任務 161596610.1.3工程階段劃分 161257010.1.4工程進度安排 16915010.1.5資源配置 162533210.1.6施工組織設計 161455910.2工程質量監管 161271510.2.1質量管理體系 173073510.2.2質量控制措施 172898610.2.3質量檢查與驗收 171756810.2.4質量處理 172506410.3工程運行管理 17181010.3.1運行管理制度 17569710.3.2運行監測與調度 171936310.3.3運行維護保養 17969510.3.4環境保護與治理 173236910.4工程維護與更新 173163710.4.1維護保養計劃 173111710.4.2維護保養實施 181681210.4.3更新改造 183191310.4.4技術創新與推廣 18第一章總論1.1工程背景與意義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在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相關工程的建設與改造。本農田水利工程規劃項目旨在解決區域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等問題,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本工程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嚴重制約了農業發展。(2)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老化、破損,導致水資源浪費嚴重,影響了農業產量。(3)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對農田水利建設提出了新的需求。本工程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水平,為農業穩產高產提供保障。(2)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3)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助力鄉村振興。1.2工程目標與任務本農田水利工程規劃的主要目標是:(1)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提高農業抗災能力。(2)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3)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實現上述目標,本工程的主要任務包括:(1)進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改造,包括渠道襯砌、泵站改造、涵閘維修等。(2)實施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包括水庫除險加固、河道整治、水源地保護等。(3)加強農業水環境治理,保障農業生態環境安全。1.3工程規劃原則本農田水利工程規劃遵循以下原則:(1)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充分考慮水資源、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的平衡。(2)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農民利益,保障農民權益。(3)堅持科技創新,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益。(4)堅持規范化管理,保證工程建設的合法性、合規性。(5)堅持多渠道融資,充分發揮企業和社會資本的作用。第二章工程可行性分析2.1工程地理環境分析2.1.1地形地貌分析本工程位于我國某地區,地處(具體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山脈、平原、丘陵等)為主。該區域地勢(起伏、平坦等),有利于(農田灌溉、水資源調配等)。2.1.2氣候條件分析該地區屬于(氣候類型),氣候特點是(溫度、濕度、降水等)。這些氣候條件為(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和運行)提供了有利條件。2.1.3土壤條件分析該地區土壤類型主要有(具體類型),土壤質地(肥沃、貧瘠等),適宜(農作物種植、水利工程實施等)。2.2工程水資源分析2.2.1水資源總量分析本地區水資源總量為(具體數值),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具體數值),地下水資源量為(具體數值)。水資源分布具有(季節性、地域性等)特點。2.2.2水資源利用現狀分析目前該地區水資源利用主要以(農業、工業、生活等)為主,水資源利用率為(具體數值)。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水資源浪費、污染等)。2.2.3水資源潛力分析通過分析,本地區水資源具有較大的潛力,主要表現在(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方面。合理開發水資源,可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區域經濟發展。2.3工程經濟效益分析2.3.1投資成本分析本工程總投資為(具體數值),主要包括(設備購置、土建工程、人工費用等)。投資成本在合理范圍內,具有良好的投資效益。2.3.2運行成本分析工程運行成本主要包括(設備維護、人工費用、水資源費用等)。通過優化管理,可以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經濟效益。2.3.3經濟效益評估根據分析,本工程經濟效益顯著,主要體現在(農業產量增加、水資源利用率提高等)方面。投資回收期(具體數值),具有良好的投資回報。2.4工程社會效益分析2.4.1生態環境效益分析本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生態環境保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植被恢復、水質保護等)。工程實施后,將有效改善(生態環境、水資源狀況等)。2.4.2農業發展效益分析工程實施后,將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現代化建設等),提高農業產量和產值,促進農民增收。2.4.3社會就業效益分析工程實施過程中,將創造(具體數值)個就業崗位,涉及(具體行業)。工程完成后,將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2.4.4社會公共服務效益分析工程實施后,將提高(供水、供電等)公共服務水平,滿足(居民、企業等)的需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第三章工程設計標準與規范3.1工程設計標準3.1.1設計原則農田水利工程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保障農業生產用水需求,提高農業用水效率。(2)充分利用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3)保證工程安全、經濟、適用、美觀。(4)符合國家及地方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和標準。3.1.2設計標準農田水利工程的設計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農田水利工程等級劃分:根據農田水利工程的規模、重要性及工程效益,將工程分為一類、二類、三類。(2)農田水利工程參數:包括設計流量、設計水位、設計揚程等。(3)農田水利工程結構:包括水源工程、輸水工程、排水工程、田間工程等。(4)農田水利工程設備:包括水泵、閥門、管道、儀器等。3.2工程設計規范3.2.1設計依據農田水利工程設計的依據包括:(1)國家及地方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2)農田水利工程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3)農田水利工程地質、水文、氣象、環境等資料。(4)農田水利工程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3.2.2設計內容農田水利工程的設計內容主要包括:(1)工程總體布局:根據工程規模、地形地貌、水資源條件等因素,確定工程總體布局。(2)水源工程設計:包括水源選擇、水源保護、水源工程建設等。(3)輸水工程設計:包括輸水線路選擇、輸水管道設計、輸水設施設計等。(4)排水工程設計:包括排水系統設計、排水設施設計等。(5)田間工程設計:包括灌溉系統設計、排水系統設計、田間設施設計等。(6)工程設備設計:包括水泵、閥門、管道、儀器等設備選型及布置。3.3工程設計流程3.3.1前期準備(1)收集資料:包括工程所在地的地質、水文、氣象、環境等資料。(2)編制設計任務書:明確工程規模、設計原則、設計內容等。(3)進行現場踏勘:了解工程地形地貌、水源條件等。3.3.2設計階段(1)初步設計:根據設計任務書,進行工程總體布局、水源工程、輸水工程、排水工程、田間工程等設計。(2)施工圖設計:根據初步設計,繪制施工圖紙,明確工程結構、設備選型、施工技術要求等。(3)設計審查:組織專家對設計文件進行審查,保證設計質量。3.3.3施工階段(1)施工組織:根據施工圖紙,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明確施工進度、施工方法等。(2)施工監理:對施工現場進行監督,保證施工質量。(3)工程驗收:施工完成后,組織驗收,保證工程符合設計要求。第四章工程布局與規劃4.1工程總體布局農田水利工程的總體布局需遵循科學性、合理性和前瞻性原則,充分考慮區域地形地貌、水資源狀況、農田需水要求以及環境保護等因素。工程總體布局應包括水源工程、輸水工程、灌溉工程、排水工程和配套設施等。水源工程應優先選擇具有良好水質、充足水源的地域,保證工程供水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輸水工程應采用經濟、高效的輸水方式,降低輸水過程中的損失。灌溉工程應根據作物需水規律和土壤特性,合理配置灌溉設施,提高灌溉效率。排水工程應考慮區域排水需求和環境保護要求,合理布置排水設施。配套設施應包括水質監測、水量調度、信息化管理等,保證工程運行的高效和安全。4.2工程分區規劃農田水利工程的分區規劃應結合區域地形地貌、水資源狀況、農田需水要求和產業發展需求,進行合理劃分。工程分區規劃主要包括水源保護區、輸水區、灌溉區、排水區和配套服務區等。水源保護區應設立嚴格的水源保護措施,保證水源水質達到規定標準。輸水區應合理規劃輸水線路,降低輸水損失,同時考慮輸水過程中的環境保護。灌溉區應根據作物種植結構和需水規律,合理劃分灌溉區塊,提高灌溉效率。排水區應結合區域排水需求和環境保護要求,合理布置排水設施,保證排水暢通。配套服務區應包括水質監測、水量調度、信息化管理等設施,為工程運行提供保障。4.3工程設施布局農田水利工程的設施布局應遵循以下原則:(1)水源工程設施布局:根據水源地地形地貌和水源特性,選擇合適的取水方式,保證水源工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2)輸水工程設施布局:根據輸水線路的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和環境保護要求,選擇合理的輸水方式,降低輸水損失。(3)灌溉工程設施布局:根據作物種植結構和需水規律,合理配置灌溉設施,提高灌溉效率。同時考慮灌溉過程中的水質保障和環境保護。(4)排水工程設施布局:根據區域排水需求和環境保護要求,合理布置排水設施,保證排水暢通。(5)配套設施布局:根據工程運行需求,合理配置水質監測、水量調度、信息化管理等設施,提高工程運行效率。在工程設施布局過程中,還應充分考慮施工、運行和維護的便利性,以及工程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通過科學合理的工程設施布局,為農田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第五章水源工程規劃5.1水源選擇與評價水源選擇是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基礎環節,其合理性和科學性直接關系到工程效益的發揮。在進行水源選擇時,應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水源類型:根據農田水利工程的需求,可選擇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等水源。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庫等,地下水源包括潛水、深層水和泉水等。(2)水源分布:分析水源的地理分布和空間分布,了解水源的補給范圍和流域面積。(3)水源水量:評估水源的供水能力,包括水源的徑流量、補給量和可利用量等。(4)水源水質:根據農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的要求,對水源水質進行評價,包括水質指標、污染程度和水源保護措施等。(5)水源開發條件:分析水源的開發難度、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為工程規劃提供依據。5.2水源保護與治理水源保護與治理是保障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內容包括:(1)水源保護區劃分:根據水源類型和特點,合理劃分水源保護區,明保證護范圍和責任主體。(2)水源保護措施: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防止水源污染和破壞。工程措施包括水源地保護工程、水質凈化工程和生態修復工程等;非工程措施包括法律法規、政策引導和公眾參與等。(3)水源治理:針對已受到污染和破壞的水源,采取治理措施,恢復水源功能和水質。治理措施包括污染源治理、水質改善和生態修復等。(4)水源監測與預警:建立健全水源監測體系,對水源水量、水質和生態環境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覺和預警水源安全問題。5.3水源工程設計與施工水源工程設計與施工是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關鍵環節,其目標是保證工程質量和效益。以下為水源工程設計與施工的主要內容:(1)工程設計:根據水源類型和特點,進行工程布局和方案設計。設計內容包括水源工程規模、工程結構、設備選型、施工技術和工程投資等。(2)施工組織:制定施工計劃,明確施工進度、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等要求。施工組織包括施工隊伍、施工設備、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法等。(3)施工質量控制:建立健全施工質量管理體系,對施工過程進行全程監控,保證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4)施工安全與環保:加強施工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應急預案,保證施工過程中的人員安全和工程安全。同時注重環保措施,減少施工對環境的影響。(5)工程驗收:施工完成后,進行工程驗收,包括工程規模、工程質量、設備運行和效益評估等。驗收合格后,工程可投入使用。第六章輸水工程規劃6.1輸水線路規劃輸水線路規劃是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保證水源從水源地安全、高效地輸送到農田。以下是輸水線路規劃的主要內容:(1)水源選擇:根據農田用水需求和水源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具有足夠水量、水質良好、易于開發的水源。(2)輸水線路布局:根據地形、地貌、地質條件、環境保護等因素,合理規劃輸水線路。輸水線路應盡可能短,減少工程投資和運行成本。(3)水頭損失計算:對輸水線路的水頭損失進行計算,包括沿程水頭損失、局部水頭損失等。根據計算結果,合理選擇輸水管道的直徑、材料和糙率。(4)輸水線路保護:對輸水線路進行保護,包括設置警示標志、防止人為破壞、防止動物侵襲等。6.2輸水管道設計與施工輸水管道是輸水工程的核心部分,其設計應滿足以下要求:(1)管道材料選擇:根據輸水管道的直徑、水壓、使用壽命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管道材料,如鋼管、鑄鐵管、PVC管等。(2)管道結構設計:根據輸水線路的地理環境、地質條件,進行管道結構設計,包括管道埋深、基礎處理、管道連接等。(3)水力計算:對輸水管道的水力功能進行計算,包括流量、流速、水頭損失等,以滿足農田用水需求。(4)施工技術:輸水管道施工應遵循以下原則:a.嚴格遵循施工圖紙和技術規范進行施工。b.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提高施工效率。c.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保證管道安裝質量。d.做好施工安全防護措施,保證施工人員安全。6.3輸水工程配套設施輸水工程配套設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1)水源地配套設施:包括水源地保護設施、水源地水質監測設施、水源地取水設施等。(2)輸水管道配套設施:包括管道閥門、檢查井、排水井、減壓設施、流量計等。(3)農田灌溉配套設施:包括灌溉渠道、灌溉泵站、灌溉控制系統等。(4)供電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為輸水工程提供電力供應和自動化控制,包括供電設施、自動化控制設備等。(5)環境保護設施:對輸水工程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治理,包括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噪音污染防治等。(6)運行維護管理:建立健全輸水工程運行維護管理制度,保證工程正常運行和長期穩定效益。第七章灌區工程規劃7.1灌區規劃原則灌區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以保證工程的經濟性、安全性和可持續性:(1)綜合性原則:灌區規劃應綜合考慮水資源、土地資源、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實現水資源合理開發與利用。(2)可持續發展原則:灌區規劃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保證水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兼顧當前與長遠利益。(3)節水優先原則:在灌區規劃中,應優先考慮節水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資源浪費。(4)分區規劃原則:根據灌區地形、土壤、水資源等條件,將灌區分成若干個子區,實施分區規劃,提高灌區治理效果。(5)技術創新原則:灌區規劃應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益。7.2灌區工程布局灌區工程布局應遵循以下要求:(1)水源工程布局:根據灌區水源條件,合理規劃水源工程,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等,保證水源供應穩定可靠。(2)輸水工程布局:輸水工程應結合地形、地貌、土壤等條件,采用合理的輸水方式,降低輸水損失,提高輸水效率。(3)配水工程布局:根據灌區需水量和用水要求,合理規劃配水工程,保證灌區各用水戶的用水需求得到滿足。(4)田間工程布局:田間工程包括渠道、田間道路、排水設施等,應根據灌區地形、土壤、植被等條件,合理規劃田間工程,提高田間灌水效率。(5)防護與生態環境工程布局:在灌區規劃中,應充分考慮防護與生態環境工程,包括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等,保證灌區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7.3灌區配套設施灌區配套設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水資源監測設施:建立完善的水資源監測體系,對灌區水資源進行實時監測,為灌區管理提供科學依據。(2)信息化管理系統:建立灌區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水資源、灌溉、排水等業務的數字化、智能化管理。(3)灌溉設施:根據灌區土壤、作物等條件,配置合適的灌溉設備,提高灌溉效率。(4)排水設施:建立完善的排水體系,保證灌區排水暢通,防止土壤鹽堿化。(5)農田防護林:在灌區周邊營造農田防護林,改善生態環境,降低風沙侵蝕。(6)農業技術培訓與推廣:加強對灌區農民的技術培訓與推廣,提高農民的灌溉管理水平。(7)政策法規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灌區政策法規體系,加強對灌區工程的管理與維護。第八章排水工程規劃8.1排水工程規劃原則8.1.1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在排水工程規劃中,應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充分考慮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效益,保證排水工程在滿足當前需求的同時不對未來產生不良影響。8.1.2因地制宜原則根據農田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類型、氣候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選擇排水工程類型和規模,保證排水工程與當地環境相適應。8.1.3綜合治理原則排水工程規劃應綜合考慮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大氣水的運動規律,采取綜合措施,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調配。8.1.4安全可靠原則排水工程規劃應保證工程安全可靠,防止因排水不暢導致的農田積水和土壤次生鹽堿化。8.2排水工程設計與施工8.2.1設計原則(1)合理確定排水系統規模,滿足農田排水需求。(2)根據地形地貌、土壤類型和排水標準,合理選擇排水方式。(3)考慮排水工程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4)優化排水系統布局,提高排水效率。8.2.2設計內容(1)排水工程平面布置:包括排水溝、排水管、排水井等設施的位置、走向和規模。(2)排水工程縱剖面設計:包括排水溝、排水管、排水井的剖面形狀、尺寸和結構。(3)排水工程水力計算:包括排水流量、水頭損失、管道阻力等參數的計算。(4)排水工程結構設計:包括排水溝、排水管、排水井的結構設計。8.2.3施工要點(1)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施工,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2)合理布置施工場地,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3)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和設備,提高施工效率。(4)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保證工程達到設計要求。8.3排水工程配套設施8.3.1排水泵站排水泵站是排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排水需求、地形地貌和排水標準合理設置。泵站設備應選擇高效、節能、環保的產品,并配備完善的自動化控制系統。8.3.2排水管網排水管網是連接排水泵站和農田的紐帶,應根據地形地貌、土壤類型和排水需求進行合理布局。管網材料應選擇耐腐蝕、抗老化的產品,保證管網長期穩定運行。8.3.3排水井排水井是排水工程的關鍵設施,應根據地形地貌、土壤類型和排水需求合理設置。排水井的結構應滿足施工和運行要求,同時考慮環境保護。8.3.4排水監測設施排水監測設施是保障排水工程正常運行的重要手段,包括水位監測、流量監測、水質監測等。監測設備應選擇精度高、穩定性好的產品,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第九章工程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9.1工程投資估算9.1.1估算原則工程投資估算是農田水利工程設計階段的重要環節,其估算原則應遵循以下要求:(1)科學合理:估算應基于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工程規模、技術方案、地區特點等因素,保證投資估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2)全面細致:投資估算應涵蓋工程建設的全部費用,包括直接費用、間接費用、不可預見費用等。(3)動態調整:投資估算應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及時調整,以適應實際需求。9.1.2估算方法工程投資估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類比法:通過類比已建成的類似工程的投資情況,對擬建工程的投資進行估算。(2)指數法:根據工程規模、物價指數等因素,對投資進行估算。(3)成本法:根據工程所需材料、設備、人工等成本,計算工程投資。(4)綜合法:綜合運用以上方法,對工程投資進行估算。9.1.3估算內容工程投資估算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直接費用:包括工程建筑、設備購置、安裝、調試等費用。(2)間接費用:包括項目管理、設計咨詢、監理、檢測等費用。(3)不可預見費用:包括物價波動、政策調整等因素導致的費用變動。9.2工程資金籌措9.2.1資金來源工程資金籌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來源:(1)投資: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爭取資金支持。(2)企業自籌:企業通過內部資金積累、銀行貸款等方式籌集資金。(3)社會融資:通過發行債券、股票、基金等金融工具,吸收社會資金。(4)國際合作:爭取國際援助、貸款等資金支持。9.2.2資金籌措策略為保證工程資金籌措的順利進行,應采取以下策略:(1)明確資金需求:根據工程投資估算,明確資金需求總額。(2)制定籌措計劃:根據資金來源,制定詳細的籌措計劃。(3)優化融資結構:合理搭配各種融資方式,降低融資成本。(4)加強項目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保證資金使用效率。9.3工程投資控制9.3.1控制目標工程投資控制的目標是保證工程投資在預算范圍內,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9.3.2控制措施為實現投資控制目標,應采取以下措施:(1)嚴格預算管理:加強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督等環節的管理。(2)優化設計方案: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投資控制,優化設計方案。(3)強化合同管理:簽訂合同明確投資控制目標,加強對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