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單元測試A卷-2024-2025學年統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含答案)_第1頁
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單元測試A卷-2024-2025學年統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含答案)_第2頁
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單元測試A卷-2024-2025學年統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含答案)_第3頁
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單元測試A卷-2024-2025學年統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含答案)_第4頁
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單元測試A卷-2024-2025學年統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單元測試A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

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1978年我國思想理論界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

一標準。這次大討論的實質是()

A.系統糾正“文革”的“左”傾錯誤B.“兩個凡是”的延續

C.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D.改革開放政策的確立

2.無論時光怎樣流逝,都不能湮沒人們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記憶。那次會議之后,中國

人民由“站起來”走向“富起來”,會議內容不包括()

A.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B.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C.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D.決定設立經濟特區

3.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強調: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么不容

易。回顧所學知識,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找到的正確道路是()

A.計劃經濟的道路B.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C.“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道路D.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4.聯想集團創始人之一曾經回憶說:“過去報紙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爭。(1979年)我第

一次看到《人民日報》竟然登載如何養豬的報道,(感覺)氣候真是要變了!”他所感受到

的''變"是指()

A.農村土地所有制發生了重大變化B.農業合作化運動在全國范圍開展

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方針確立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

5.1982年,審議并通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會議是()

A.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B.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C.中共4■*一■屆三中全會D.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

6.20世紀50年代晚期以后,中國農村長期保持以“生產隊”為單位的生產組織形式;到80

年代初,以“家庭(戶)”為單位的生產組織形式在農村得到廣泛推行。這一生產組織形式

的變遷反映了中國農村()

A.土地所有權變化B.農民積極性提高

C.鄉鎮企業的出現D.經濟體制的變革

7.1985年,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這場改革的中心環節是()

A.增強企業活力B.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C.擴大企業自主權D.實行對外開放

8.中共十三大被稱為“前進的里程碑”。它指出“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

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我們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的根本依

據。”據此可知,該會議明確提出了()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C.“五位一體”總體布局D.“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9.1992年,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在視察過程中發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談話。鄧小平的南方談話

()

A.指導建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B.進一步解放人們的思想

C.推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D.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政策

10.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其中海南島屬

于這一格局中的()

A.經濟特區B.沿海開放城市C.沿海經濟開放區D.內地

n.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不斷進行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每一次理

論創新,都深刻回答了不同時代面臨的重大課題。回答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時代課

題”的思想是()

A.毛澤東思想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D.科學發展觀

12.“1978年,四川省率先進行擴大企業自主權的改革試點。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后,城市

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到2000年底,基本實現了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

度的目標。”材料表明()

A.農村改革推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B.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入進行

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涉及多個方面D.國有企業改革實行政企分開

13.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自1978年以來,中國企業有三次創業的高潮點,分別是1984

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第二個創業高潮點出現的原因是()

A.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目標B.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C.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D.興辦4個經濟特區

14.同類史實對比是歷史學習的必備素養之一。下面材料反映時期的共同之處是()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走上了

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道路

A.以俄國為師,走俄國的道路B.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C.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D.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15.2020年,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一大外資流入國。

20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o這一切都離不開2001年年底的那一

聲槌響。“那一聲槌響”指的是()

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C.南方談話的發表D.設立經濟特區

16.2021年9月8日,《鄉鎮企業導報?鄉村振興月刊》云南省專題部在云南綠色食品(昆

明)總部揭牌成立。鄉鎮企業最初興起及壯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大躍進”運動B.農業合作化運動C.經濟體制改革D.人民公社化運動

17.中國人對中國夢的艱苦求索,從來沒有停止過。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站起來到改革開放”

富起來再到新世紀“強起來”,一系列夢想變為現實。當今,中國夢的基本含義不包括()

A.國家富強B.民族振興C.人民幸福D.國家霸權

18.2012年,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34位,到2022年迅速上升到第11位。這反映了我國

()

A.落實全球治理觀B.沖破外國技術封鎖

C.踐行新發展理念D.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9.某書按不同歷史時期梳理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名言名句。下列名言名句,屬于“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篇章的是()

A.特區是對外政策的窗口B.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C.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輕關易道,通商寬農。'這是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應有之義。”這一理念在當代中

國的實踐是()

A.推進“一帶一路”建設B,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C.開展“脫貧攻堅”行動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60分。

21.改革開放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農民的生產積極

性大大提高。第一年秋,糧食產量比上年增長6倍多。

——摘編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城鄉社會呈現新的氣象。不少人開始告別“鐵飯

碗”,紛紛“下海”;每年春節前后的務工人員返鄉和入城高峰,成為當時中國社會人口流

動的獨特景觀;紅裙子、文化衫、牛仔褲等風靡一時;社會上出現“讀書熱"和''外語

熱”,欣賞電影、電視劇、流行歌曲日益成為大眾熱衷的文化生活方式。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影響。

(8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新氣象”出現在社會生活的哪些方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氣

象”產生的原因。(7分)

22.國家相冊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1977年8月4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了科學和教~上ML二

育工作座談會。這次會議決定,恢復中斷了11年的高考制度。

——《國家相冊: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家國記憶》鼾京社記者王雷慶男

(1)材料一所述會議召開的背景。(5分)

材料二1978年冬,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18位農民在一紙分■盟

田到戶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

——《國家相冊: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家國記憶》新華社記」上江每*1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8位農民在小崗村實行的秘密舉動。(5分)

材料三國家實行計劃經濟制度時,生活必需品憑票證定量供應,光

拿錢是買不到東西的。糧票、油票、布票、雞蛋票、肥皂票、火柴IIII

票……每戶人家幾乎都有幾十種票證。……20世紀90年代起,各種

BL,

票證陸續退出歷史舞臺。……有人說,什么是市場?就是買東西不用

票了。20★圮才

——《國家相冊: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家國記憶》

(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90年代起,各種票證陸續退出歷史舞臺的原

因。(5分)

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從1956年起,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十年的艱難探索。這一時期,廣大內地

和邊疆地區新建了不同規模的現代工業,改善了工業的地理布局。在交通運輸上,除西藏

外,各省、市、自治區都通了火車。此外,核武器和導彈也試驗成功。這些成就的取得,源

于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和勇于從困難中奮起的能力。這是一種何等的精神面貌,是中華民族的

驕傲。

材料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大事記(部分)

時間大事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

1980年中央政府決定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城市。

1990年建立上海浦東開發區。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1)根據材料一,概括1956年至1966年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指出這一時

期“精神面貌”的內涵。(8分)

(2)請提取材料二中三個相關聯的信息,并據此擬定一個探究性學習主題。(7分)

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中國夢,富強夢;中國夢,振興夢;中國夢,幸福夢……睡獅猛醒巨龍飛騰,

中國道路坎坷踏平,萬里長城巍巍昆侖,中國精神如日東升。

——京歌《中國夢》節選

材料二:習近平主席2013年11月2日講話:……要實現中國夢,我們必須堅持走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的發展任重道遠。解決發展問題、改善民生仍是我們的第一要

務。……中國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

材料三:總書記最近在江蘇調研時首次發出“全面從嚴治黨”動員令,對于推動改革開

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中國的問題關鍵在于黨,如期全

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雙輪驅動、兩翼齊飛,而全面從嚴

治黨是根本保證。

——2015年1月14日《新華日報》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什么?(3分)

(2)根據材料二。我國如何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3分)

(3)據材料三,歸納“四個全面”的基本內容。考試結束后,課下查找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表述。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四個全面”的戰略意義。(6

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的思想解放是指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其

性質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思想禁

錮,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實現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轉折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C項正確;系統糾正“文革”的“左”傾錯誤主要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進行的,不符合

題意,排除A項;材料所述展開的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有利于解放人的思想,突破“兩個

凡是”,排除B項;改革開放的政策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確立,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

選C項。

2.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中共中央決定設立的經濟特區,而不是十一屆三中全

會,D項符合題意,D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十一屆3中全會確定了改革開放

的歷史性決策,排除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解放思想、開

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十

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排除C項。故選:D。

3.答案:D

解析: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

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并找到了

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找到

的正確道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選項D符合題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之

前,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國的革命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

取政權;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時期“以階級斗爭為綱”,排除ABC項。故選:

Do

4.答案:C

解析:A.材料未涉及土地信息,排除;B.農業合作化未涉及,排除;C.材料中指出“人民日

報刊登信息的變化”,體現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正確;D.經濟體

制的描述,范圍過大,無法從材料中推出,排除。故選:Co

5.答案:B

6.答案:D

解析:20世紀50年代晚期以后,中國農村長期保持以“生產隊”為單位的生產組織形式,

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戶)”為單位的生產組織形式在農村得到廣泛推行。這一生產組織

形式的變遷反映了中國農村經濟體制的變革。20世紀50年代晚期為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

80年代初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期,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都屬于經濟體

制的變革。故選D。

7.答案:A

8.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三大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A項正確中共十六大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指

導思想,排除B項;黨的十八大站在歷史和全局的戰略高度,對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

體布局作了全面部署,排除C項;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中共十三大無關,排除D

項。故選A項。

9.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南方談話史實可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堅持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

理論和路線,深刻地回答了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是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

建設推向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因此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

人們的思想,B項正確;指導建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是1992年10月的中共十四大,

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于1978年12月底,不符合題干時間,排除

C項,確立改革開放的政策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不符合題干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

10.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1988年,建立海南經濟特區,A項正確;海南不屬于沿海開放城市、

沿海經濟開放區,不在內地,排除BCD項。故選A項。

n.答案:B

解析:A.毛澤東思想形成于20世紀20年代,中共七大寫入黨章。B.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黨的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C“三個代表”重

要思想是江澤民在2000年提出,十六大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D.科學發展觀是胡錦濤2003

年提出,十八大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故選:Bo

12.答案:B

解析: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城市進行國有企業改革,題干描述

“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到2000年底,基本實現了大多

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表明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入進行,改革不

斷深化。故選:B。

13.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自1978年以來,中國企業有三次創業的高潮點,分別是1984年、1992年

和2001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企業有三次創業的高潮點,第一次是1984年我國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啟動;第二次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開,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制的目標;第三次是2001年中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因此其中催生中國企業第二次創業高潮

點的原因是提出建立市場經濟體制,A項正確;2001年中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企業第

三次創業高潮點,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項;1984年開放沿海城市,排除C項;1980年

設立經濟特區,排除D項。故選A項。

14.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走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道路”兩者

都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C項正確;以俄國為師,走俄國的道路屬于中國共產

黨成立初期的歷史,排除A項;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

歷史,不是共同之處,排除B項;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

歷史,不是共同之處,排除D項。故選C項。

15.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

新途徑,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所以出現題干所述現象,故選,1978年安

做鳳陽小崗村率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題干信息不符,故排除A;1992年鄧小平視

察南方多個省份,發表了南方談話,與題干時間不符,故排除C;1980年我國設立了深圳、

珠海等四個經濟特區,與題干時間不符,故排除D。

16.答案:C

解析:經濟體制改革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C正確;AD破壞了生

產力,排除;B與“鄉鎮企業壯大”無關。故選:Co

17.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18.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2012年,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34位,到2022年迅速上升到第11

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15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

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我國創新指數排名上升體現了我國踐

行新發展理念,C項正確;落實全球治理觀與題干強調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不符,排除A

項;我國在“兩彈一星”“核潛艇”等方面沖破了外國技術封鎖,但是與全球創新指數排名

快速上升關系不大,排除B項;2021年我國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與

全球創新指數上升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9.答案:B

20.答案:A

解析:據題干“輕關易道,通商寬農。”這是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應有之義。可知,中

共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籌建和成立亞

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A項正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展“脫

貧攻堅”行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均是國內發展,與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無關,排除BCD

項。故選:Ao

21.答案:(1)措施: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或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包產到

戶、分戶經營等均可。意思相近符合題意即可)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生產

獲得豐收;農民收入提高,生活有了改善;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為

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方面:就業、人口流動、服飾、文化生活。原因:改革開放的實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推

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外開放的擴大;人們思想觀念的

解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

解析:(1)措施:根據材料“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和結合所

學知識可知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影響:根據材料“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第一年秋,糧食產量比上年增長6倍多”和

結合所學知識,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使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生產獲得豐

收:農民收入提高,生活有了改善;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為農民致

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方面:根據材料不少人開始告別鐵飯碗,紛紛下海;每年春節前后的務工人員返鄉和入

城高峰,成為當時中國社會人口流動的獨特景觀:紅裙子、文化衫、牛仔褲等風靡一時:社

會上出現讀書熱和外語熱,欣賞電影、電視劇、流行歌曲日益成為大眾熱衷的文化生活方式

分析可知分別反映了就業、人口流動、服飾、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變化。

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改革開放后,社會經濟發展,人們思想的解放,促進社會生活出現

“新氣象”。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有改革開放的實行,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外開放的擴大,止匕外,再加上人們思想觀念的解

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共同促進社會生活出現“新氣象”。

22.答案:(1)背景:“文化大革命”時期,高考被迫停止。

(2)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3)計劃經濟體制逐漸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取代。

解析:(1)根據材料“1977年8月4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了科學和教育工作座

談會。這次會議決定,恢復中斷了11年的高考制度。”及所學可知,該會議召開的背景是:

“文化大革命”時期,高考被迫停止;“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

⑵根據材料“1978年冬,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18位農民在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

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及所學可知,18位農民在小崗村實行的秘密舉動是實行分田包產到

戶,自負盈虧。

⑶根據材料“20世紀90年代起,各種票證陸續退出歷史舞臺。……有人說,什么是市場?

就是買東西不用票了。”及所學可知,各種票證陸續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是計劃經濟體制逐

漸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取代。

23.答案:(1)成就:改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