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班級姓名學號分數
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培優沖刺卷)
八年級歷史
(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
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
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測試范圍:部編版八上第1-4單元。
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卷I(選擇題共50分)
題號12345678910111213
答案
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2022?廣西北海?二模)1839年,一位在廣東的外國人說,鴉片是在最徹底的手段下被銷毀了……全部事
務的處理,在人類歷史上必將永遠是一個最為卓越的事件。他所說的事件是()
A.戚繼光抗倭B.虎門銷煙C.天京事變D.義和團運動
【答案】B
【詳解】依據題干“1839年”“一位在廣東的外國人說,鴉片是在最徹底的手段下被銷毀了……”和所學知識,
可知與虎門銷煙有關,1839年清朝官員林則徐在廣東主持虎門銷煙,打擊了英國的鴉片走私,他也是中國
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B項正確;戚繼光抗倭發生在明朝中后期,排除A項;天京事變發生在1858年,
是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的內江,排除C項;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興起于19世紀末,排除D項。故選B項。
2.(2021?河南?二模)據《廣東軍務記》記載:“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蕭岡各鄉,復行擾害。
由是鄉民共憤,鳴鑼聚眾,殺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脫回。”材料記載的史實和下列哪一戰爭有關()
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蕭岡各鄉,復行擾害。由是鄉民共憤,鳴鑼聚眾,殺死逆夷六七人,
余逆脫回”可知,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這一事件發生在了鴉片戰爭期間。故A正確;BCD
不符合題意,故排除BCD項。故選A。
3.(2022.河北.模擬預測)戰敗賠款幾乎是大清王朝在近代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必有條款,下面規定的分期
賠款清單最有可能出自()
?此時交銀六百萬圓;
?癸卯年六月間交銀三百萬圓,十二月間交銀三百萬圓,共銀六百萬圓;
?甲辰年六月間交銀二百五十萬圓,十二月間交銀二百五十萬圓,共銀五百萬圓;
?乙已年六月間交銀二百萬圓,十二月間交銀二百萬圓,共銀四百萬圓;
咱壬寅年起至乙已年止,四年共交銀二千一百萬圓。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數,則酌定每年每百圓加息五圓。
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
【答案】A
【詳解】根據所給材料中“四年共交銀兩千一百萬圓”結合所學可知,《南京條約》規定賠款兩千一百萬銀元,
A項正確;《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賠款都是以兩作為單位的,排除BCD項;故選A項。
4.(2022?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西方列強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還控制了一些大的內河航道,他們維持著
幾支炮艦艦隊,在從上海到重慶1500里長的、橫穿中國中心的長江中巡邏。上述材料所描寫的景象最早開
始于
A.鴉片戰爭后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
C.甲午中日戰爭后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被迫簽訂《天津條約》,西方國家取得內河航運的
特權,因此B符合題意;ACD時期均未涉及內河航運權的破壞,排除。故選B。
5.(2022.廣東.德慶縣德慶中學模擬預測)有史學家指出:“如果說鴉片戰爭的震撼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的
話,那么持續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把沉重的震撼帶到了中國的社會中樞。”材料表明
A.鴉片戰爭持續時間長B.俄國割占中國大片領土
C.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D.列強侵略中國不斷深入
【答案】D
【詳解】根據“如果說鴉片戰爭的震撼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的話,那么持續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把
沉重的震撼帶到了中國的社會中樞。”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天津條約》,開放漢口為通商
口岸,使外國的侵略勢力由沿海地區逐步深入中國內地,D項正確;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長達四年,超過
鴉片戰爭,排除A項;B項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危害,但不能體現“把沉重的震撼帶到了中國的社會中樞”,
排除B項;材料強調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外國的侵略勢力由沿海地區逐步深入中國內地,C項不符合材料主
旨,排除。故選D項。
6.(2022?安徽?八年級專題練習)下圖為近代中國某歷史事件的一些信息,由此推斷該事件()
__---------------------------
\\工業文明外力沖擊下社會矛盾的產物
\\基督教文明與中華本土文明相融合為特點
\_\以反清革命作為斗爭目標
A.直接導致了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B.開啟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閘門
C.提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方案D.推翻了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制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工業文明外力沖擊下社會矛盾的產物”“基督教文明與中華本土文明相融合的特點”“以反
清革命作為斗爭目標”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的理論基礎是洪秀全的“拜上帝”,這是中西
文明的產物,目標是反對清王朝統治,因此題干內容體現的是太平天國運動,該運動提出了在中國發展資
本主義的最早的方案《資政新篇》,C項正確;直接導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是義和團運動,而題干內容體
現的是天平天國運動,排除A項;太平天國運動是我國近代史上農民階級領導的反對清王朝統治的運動,
沒有開啟近代思想解放得閘門,排除B項;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題意,排
除D項。故選C項。
7.(2022?廣東?東莞市沙田實驗中學八年級學業考試)柏楊先生說:“(清政府如同)被擊敗的末期癌癥的
老拳師,在觀察強大對手的優點時,不歸功于對手的強壯如牛,反而歸功于對手有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
于是清政府發起了一場學習西方的運動。請你判斷這場“學習西方的運動”是()
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不歸功于對手的強壯如牛,反而歸功于對手有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學習西方的運動”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運動”是指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內外交困。19世紀60年
代至90年代,他們掀起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興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
業;后期以“求富”為口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A項正確;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
制度,排除BC項;新文化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思想,排除D項。故選A項。
8.(2022?廣東湛江?八年級期末)陳旭麓指出:三千年來一大變局,不是在鴉片戰爭的當初就感覺到了的,
而是經過第二次戰爭才認識的,由此社會產生某些變化給封建的封閉體打開了缺口,向近代化邁出了一小
步。這里的“邁出了一小步”()
A.撼動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B.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先河
C.體現了農民階級力量巨大D.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三千年來一大變局,不是在鴉片戰爭的當初就感覺到了的,而是經過第二次戰爭才認識
的,由此社會產生某些變化給封建的封閉體打開了缺口,向近代化邁出了一小步”結合所學,第二次鴉片戰
爭期間,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局勢,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洋務運
動是中國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是近代化的開端。故選B;洋務運動是維護清王朝統治的,A錯誤;洋務運動
是地主階級領導的,C錯誤;甲午中日戰爭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D錯誤。
9.(2022.江蘇?蘇州市吳江區梅堰中學九年級競賽)下面是徐中約所著《中國近代史》目錄的部分內容。在
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閱到的史事最可能是()
第十三章外國侵占臺灣、新疆與安南
13.1日本侵略臺灣,1871-1874年
13.2俄國侵占伊型。1871-1881年
13.3爭奪安南的中法戰爭,1884-1885年
A.左宗棠收復新疆B.北洋水師正式成軍
C.鄧世昌壯烈殉國D.簽訂《馬關條約》
【答案】A
【詳解】根據圖片可知,第十三章13.2的內容是俄國侵占伊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76年,左宗棠率清
軍分三路進軍,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策略,先收復了烏魯木齊及其附近地區,后攻占吐魯番,挺進
南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復喀什嚼爾。1878年,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重新回到祖國懷抱。故在第
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閱到的史事最可能是左宗棠收復新疆。A項正確;北洋水師正式成軍是在1888年,排
除B項;鄧世昌壯烈殉國是在1894年,排除C項;簽訂《馬關條約》是在1895年,排除D項。故選A項。
10.(2022?全國?八年級)據《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統計,1894年前的50多年間,外商在華共創辦企業
103家,到1913年,外資企業增加到300余家。外資企業驟增的主要原因是
A.鴉片戰爭的爆發B.洋務派引進大量外資
C.《馬關條約》的簽訂D.辛亥革命的推動
【答案】C
【詳解】依據題干中的數據,可知1894年以后到1913年間外資企業的數量顯著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主要原因是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其中規定允許日本在華開設工
r,從而推動了列強在華大肆進行資本輸出,創辦企業、銀行等,C項正確;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使中
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1895年甲午戰敗宣告洋務運動的破產,
排除B項;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而依據題干可知外國企業驟增始于1894年以后,排除D項。故選C項。
11.(2022?廣東?德慶縣德慶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清末戊戌變法運動的主將康有為、梁啟超和譚嗣同等人,
都無例外地從牛頓學說中尋我維新變法的根據,尤其是牛頓在科學上革故圖新的精神鼓舞了清末一切希望
變革社會的有志之士。材料主要表明()
A.思想解放推動科技進步B.社會變革推動科技進步
C.思想解放推動社會變革D.科技進步推動思想解放
【答案】D
【詳解】題干材料說明當時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從牛頓力學中尋求變法的依據,牛頓在科學上的革命鼓舞
了有識之士的變法運動,故表明了科技進步推動思想解放,D正確;材料反映戊戌變法的主將在科技中找
變法根據,排除AB;題干材料反映的是科技進步推動思想解放,不是思想解放推動社會變革,排除C。故
選D。
12.(2022?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北京大學教授房德鄰在評價戊戌變法時指出:“百日維新”雖然失敗了,但
它畢竟觸動了傳統的中國政治體制,為現代國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嘗試。以后發生的歷次革命運動,從
現代化的進程看,都與戊戌變法有著歷史的連續性。由此可見,作者認為戊戌變法
A.實現了中國政治現代化B.改變了中國政治體制
C.與中國歷次革命均有關D.有益于中國政治民主化
【答案】D
【詳解】依據題干材料“‘百日維新’……觸動了傳統的中國政治體制……以后發生的歷次革命運動……都與
戊戌變法有著歷史的連續性”可知,戊戌變法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觸動了封
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以后的革命運動起了推動作用,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實行君
主立憲,是近代中國政治現代化進程的起點,有益于中國政治民主化,D項符合題意;ABC項表述不正確,
排除。故選D。
13.(2022?四川資陽?模擬預測)關于義和團的所作所為,親歷義和團運動的不同人等有不同的記載。這反
映出()
作者記載
信奉義和團的劉以桐(義和團)均自備口糧,毫無滋擾
力主剿滅義和團的縣令勞乃宣其黨焚殺劫掠,無所不至
西什庫教堂的主教樊國梁(義和團)劫掠焚殺,逾土匪
企圖利用義和團的清朝大臣剛毅拳民出死力為國宣難,入京以來,秋毫無犯
A.立場不同對同一史實有著不同的記載B.第一手史料比第二手史料更可信
C.綜合多個歷史記載即可得出歷史事實D.所有歷史記載都是客觀真實的
【答案】A
【詳解】親歷義和團運動的不同人等有不同的記載,這是由作者的立場不同導致的,A項正確;親歷義和
團運動的不同人等的記載,都屬于第一手史料,無法體現第一手史料比第二手史料更可信,排除B項;親
歷義和團運動的不同人等有著不同的記載,不能說明綜合多個歷史記載即可得出歷史事實,排除C項;親
歷義和團運動的不同人等有著不同的記載,不能說明所有歷史記載都是客觀真實的,排除D項。故選A項。
14.(2022?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如下圖所示,其中Y軸表示的是
100%I-?八國聯軍
侵華戰爭
鴉片戰爭
---------------------------*X軸
A.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的歷程B.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探索歷程
C.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程度D.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
【答案】D
【詳解】依據數軸信息,Y軸的原點是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會社會。Y軸的100%對應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的深淵。由此可知,Y軸表示的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故D符合題意;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
的歷程與林則徐虎門銷煙、鄧世昌血戰黃海、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義和團運動有關,排除A;中國人民救
亡圖存的探索歷程與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有關,排除B;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
程度與Y軸信息不符,排除C。故選D。
15.(2022.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億利東方學校八年級期末)楊天石在《帝制的終結——簡明辛亥革命
史》中說,孫中山不是“資產階級革命家”,而是“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家”。下列最能印證這一結論的是
A.驅除鞍虜B.恢復中華C.創立民國D.平均地權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認為社會主義主要目的是實現社會財
富的平均,實現人民普遍幸福,這和民生主義相同。因此,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最能佐證孫中山的平民
立場,孫中山被定性為“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家”。D項正確;民族主義為“驅除勒虜,恢復中華“,排除AB項;
民權主義為“創立民國”,排除C項。故選D項。
16.(2022.全國?八年級專題練習)1850年到1899年這段時期中,中國人所翻譯的自然科學、尤其是應用科
學方面的著作在數量上超過了社會科學和古典文學方面的著作,比例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兩年中,
后者卻以二比一的比例超過了前者。上述變化反映了
A.民族危機的加劇,知識分子認識到了制度變革的緊迫
B.“民主”“科學”的思想得到了廣泛的宣傳
C.近代中國文化的普及和繁榮
D.迫切需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
【答案】A
【詳解】材料體現的是20世紀初我國學習西方社會科學的著作遠超過對西方自然科學學習的數量,說明的
是在民族危機的沖擊下,知識分子認識到了制度變革的緊迫,A正確;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指導思
想,時間是1915年,B排除;C說法過于絕對,錯在“普及”,排除;材料體現的這一時期對西方的學習上
升到了制度層面,D排除。故選A。
17.(2021?遼寧?撫順市新星中學八年級期中)孫中山曾高度評價某次革命事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
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遇抑,
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是役”是指()
A.黃花崗起義B.萍瀏醴起義C.廣州起義D.武昌起義
【答案】A
【詳解】根據“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這場戰役是發生在武昌起義之前的黃花崗
起義,A項正確;材料是孫中山對黃花崗起義的描述,BCD項與題意不符,排除。故選A項。
18.(2021.湖南.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八年級期中)張之洞的學生張繼煦在談到辛亥首義
為什么成功于武昌時說:“仰知武漢所以成為重鎮,實公(指張之洞)二十年締造之力也……精神上、物質
上,皆較彼時他省為優。以是之故,能成大功。雖為公所不及料,而事機湊泊(湊合、湊巧),種豆得瓜。”
這里“種豆得瓜”是指
A.張之洞在武昌的洋務新政客觀上為辛亥革命準備了條件
B.張之洞為武昌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貢獻
C.武昌起義能成功是張之洞始料未及的
D.張之洞辦洋務的本意是維護清王朝的統治
【答案】A
【詳解】依據題干的“仰知武漢所以成為重鎮,實公(指張之洞)二十年締造之力也……精神上、物質上,
皆較彼時他省為優。以是之故,能成大功。雖為公所不及料,而事機湊泊(湊合、湊巧),種豆得瓜。”的
信息可知,材料大致內容是武漢成為辛亥革命的首發地,是與張之洞分不開的,張之洞是洋務運動的代表,
他在武昌開展洋務運動,客觀上為辛亥革命準備了條件,A項正確;B項說法不夠準確,武昌只是比別處發
達,但不是崛起,排除B項;CD與題干的內容無關,排除CD項。故選A項。
19.(2022?河南焦作?一模)圖中《清帝退位詔書》反映的信息主要是(
室
也*
亦
上
改
秦
?
盟
以5g
九
公
明
^何l
氏
叟
裾5K
朋*
t后
瓦
4,€美
%兇
於
曼3T
一
以a%
大
此*
及.
為
如£Q
洽
紈
殳4
卡
變
兒
喬
先
熱
<A此K
行
4房
惶
冏
花
孑
岸
氏
1心*g
海
氏m
左
帆
4正
甲&
務
比
式
利
健
里
以
興
L格
旗
”
欠
欠
改
丈tt
k團
氏1
匕
也
彳
K大
欠
。
艮
也
A本U
安
女
艮
AR為
嗨
R全*
。
lt出
立
A*大
J1勿
康
用
入
茸
步
?胡
去
旅
批4<<
JL制<
貂
號
程
之
止<
件/
通
街
延
X血
A.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建立B.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
C.封建統治者主動交出了政權D.北洋軍閥與革命黨人聯合奮斗
【答案】B
【詳解】1912年清朝最后一個皇帝宣統帝下詔退位,反映在中國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B項
正確;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中國第一個資
產階級共和國建立,排除A項;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軟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統帝下詔退位,排
除C項;D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排除。故選B項。
20.(2022?河北?新樂市實驗學校模擬預測)從帝制到共和,辛亥人鑄造了千年壯舉,開啟的是亞洲先河。
說到底,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一種曠古未有的嘗試,而先驅們之所以百折不撓,實源于救亡圖存的迫切,
為了世界之林能有中華一席,為了民族振興能夠實現。據此推斷辛亥革命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B.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C.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探索D.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從帝制到共和,辛亥人鑄造了千年壯舉,開啟的是亞洲先河。“,可見,題干強調了辛亥
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B項正確;辛亥革命沒有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排除A項;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排除C項;新中國的成立是中華民族走向
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排除D項。故選B項。
21.(2022.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某同學搜集了下側的研究材料,據此可以判斷他的研究主題是()
?破壞責任內閣制,武力鎮壓國民黨
?鎮壓二次革命,解散國會
?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
?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恢復帝制
A.袁世凱逐步走向專制獨裁B.北洋政府投靠帝國主義
C.袁世凱逼迫宣統帝退位結束帝制D.北洋軍閥的分裂與割據
【答案】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袁世凱為了實行專制獨裁,他破壞責任內閣制,武力鎮壓國民黨;鎮壓二次
革命,解散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恢復帝制。
因此該同學研究的主題是袁世凱逐步走向專制獨裁,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投靠帝國主義,排除B項;
材料沒有提到宣統帝,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北洋軍閥的割據,排除D項。故選A項。
22.(2022?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觀察下圖,導致表格中各項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項目時間變化
農戶1914?1918年減少1500多萬戶
耕地1914?1918年,減少2頌多萬畝
荒地1914?1918年增加4900多萬畝
軍費1916?1918年增加5000多萬元
A.帝國主義侵略B.軍閥割據混戰C.二次革命D.護國戰爭
【答案】B
【詳解】根據圖示數據可知,農戶和耕田面積在1914年到1918年大幅度減少,荒地面積增加,軍費開支
巨大。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和軍閥紛爭有關。北洋軍閥的格局局面給中國帶來巨大影響,破壞了中國
社會經濟的發展,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土地荒蕪,B正確;1914年——1918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
期間,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排除A;二次革命發生在1913年,排除C;護國運動是辛亥革命后
發動的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運動。不是導致表格中項目變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選B。
23.(2022?河北?模擬預測)有人說,《新青年》雜志較早地傳播了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了“五四”新文化和愛
國運動《民報》較早地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導了辛亥革命。材料表明《新青年》《民報》
A.反映了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B.介紹了陳獨秀的理論主張
C.表達了要求民主和進步的愿望D.激發了廣大民眾的革命熱情
【答案】C
【詳解】題干反映了《新青年》雜志較早地傳播了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了“五四”新文化和愛國運動,而《民
報》較早地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導了辛亥革命,由此可見,《新青年》和民報都表達了要求民主和進步
的愿望,推動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或愛國運動的開展,C項正確;題干沒有體現《新青年》和《民報》反映
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排除A項;《新青年》是陳獨秀等進步知識分子創辦的報刊,成為
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但《民報》是孫中山創立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的機關報,并不是介紹陳獨
秀的理論主張,排除B項;辛亥革命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不能說《民報》激發了廣大民眾的革命熱
情,排除D項。故選C項。
24.(2022?遼寧沈陽?中考真題)《北京學界全體宣言》中寫到:“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
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中國的士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
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上述材料說明了()
A.太平天國運動打擊了清朝統治B.義和團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
C.五四運動是全民參與的反帝愛國運動D.國民革命運動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答案】c
【詳解】依據“《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
賊。…”可知與五四運動有關,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成為五星的導火線,北京學生率先發起了五
四愛國運動,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并迅速發展成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的三罷斗爭,
席卷全國,因此上述材料說明了五四運動是全民參與的反帝愛國運動,C項正確;五四運動爆發于1919年,
此時清朝統治己經被辛亥革命推翻,題干反映的不是太平天國運動,排除A項;義和團運動是一場農民反
帝愛國運動,并非全民參與,排除B項;國民革命運動是1924年以國共第一次合作為基礎發起的“打倒列
強、除軍閥”的運動,與五四運動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25.(2022?山東濱州?二模)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
浙江嘉興南湖參觀一艘游船,90多年前它見證的那場會議
A.毛澤東參加會議并最終被推選為中央局書記B.做出了和國民黨合作的決定
C.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D.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答案】D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相關的會議是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會議的最后一天
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舉行,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D項正確;毛澤東參加
中共一大,但被推選為中央局書記的是陳獨秀,排除A項;1923年中共三大作出了和國民黨合作的決定,
排除B項;1935年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排除C項。故選D項。
卷n(非選擇題,共5。分)
二、材料解析題(4小題,其中26題16分,27題12分,28題13分,29題9分;共50分)
26.(2022?江西吉安?九年級期中)甲午之役,民族之殛。對此,史學家陳旭麓說:“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
種精神上的強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
材料一今日之中國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設立局廠,歲費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異,槍炮皆新式……大可與
日本從事于疆場……使戰國者知中國大有人在,不敢存輕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舉。
——《申報》1894年7月9日
材料二我中國衰敗至今,亦已甚矣,用兵未及經年,全軍同至覆沒,喪師賠款,蒙恥啟羞,割地求和,損
威失體,外洋傳播,編成談笑之資。
——孫中山《擬創農學會書》1985年10月
(1)比較材料一、二,說明甲午中日戰爭前后國人不同的心態和原因。(4分)
材料三縱觀甲午戰爭,除卻黃海上的硝煙,還有一場看不見的戰爭:輿論戰。……他們秘密聘請前《紐約
論壇報》記者豪斯作為輿論戰顧問,當《紐約世界報》記者克里曼揭露日本旅順大屠殺事實后,日本政府
勾結《華盛頓郵報》、《舊金山紀事》、《紐約時報》發表有利于日本的文章,從而質疑克里曼;清朝政府和
媒體卻在屠殺事件中集體保持沉默。……伊藤博文說,利用媒體攻勢取得國民輿論的支持,就等于拿下了
戰爭一半的勝利。
中國最早的旬刊畫報《點石齋畫報》刊載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石版畫“牙山大勝”、“倭兵無狀”、“海戰捷音”、
“形同海盜”完全是被清軍謊報軍情誤導,顛倒了真相,國人還一時被虛假勝利蒙蔽,在國際上成為笑談,造
成惡劣影響。
——摘編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體觀察》
(2)根據材料二,清朝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的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四是役(甲午戰爭)后,日人資中國賠款以興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義歸遼,責報殊奢,
而中國復乖于應付,于是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德據膠州,法據廣州灣,以互為鈴制。中國乃
不國矣。
——以上材料摘編自楊松《中國近代史資料選編》
(3)據材料四,概括指出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所造成的危害。(4分)
(4)結合19世紀末20世紀初相關史實,對“甲午之役”是“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這一論斷
加以說明。(4分)
【答案】(1)戰前:心態:強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原因:經過洋務運動,中國經濟和軍事大有改觀。
戰后:心態:強烈的民族危機和恥辱感
原因:甲午中日戰爭的戰敗喚醒了國人
(2)觀念落后,不重視輿論的作用;漠視日本歪曲真相,失去道義支持;軍隊謊報軍情,蒙蔽國人;政治制
度的落后(政治的腐朽)
(3)引發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機的加深);刺激了日本軍國主
義的擴張野心。(任意兩點)
(4)甲午戰爭客觀上喚醒了國人的民族意識;推動了救亡圖存運動;激發了政治變革思潮;加快了中國近代
化(現代化)進程。(言之有理可以給分,至少答道兩個方面)
【解析】(1)根據材料一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前,經過洋務運動幾十年經營,軍事力量大大增強,國人有著
強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根據材料二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后,清政府戰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
破產,“蒙恥啟羞,割地求和,損威失體,外洋傳播,編成談笑之資”說明國人內心充滿了強烈的民族危機和
恥辱感。造成這種心態的原因是甲午中日戰爭的戰敗喚醒了國人。
(2)根據材料三可知,“利用媒體攻勢取得國民輿論的支持,就等于拿下了戰爭一半的勝利。”說明戰敗的原
因之一是日本利用輿論戰取勝;“清朝政府和媒體卻在屠殺事件中集體保持沉默”說明清政府觀念落后,不重
視輿論的作用;漠視日本歪曲真相,失去道義支持。“清軍謊報軍情誤導,顛倒了真相”國人被蒙蔽是失敗的
另一原因。政治制度的落后(政治的腐朽)。
⑶根據材料四可知,“俄、法、德以仗義歸遼”即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
衛,德據膠州,法據廣州灣”說明以三國干涉還遼為契機,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甲午戰敗,清政府支付了巨額的戰爭賠款,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野心。喪失更多主權,大大加深了
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根據所學可知,“甲午之役”是“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說明甲午戰敗一方面給中國帶來
深重災難,但同時也喚醒了國人的民族意識,推動了救亡圖存運動,激發了政治變革思潮,加快了中國近
代化(現代化)進程。例如之后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近代政治民主化,促進了思想解放。
27.(2022?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綜合分析題。(12分)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斗,各個階層為此不懈探
索,努力尋找一條救國救民,強國富民的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李鴻章晚年這樣評價自己的洋務事業:“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
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
——吳永《庚子西狩叢談》
材料二: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和仁人志士進行了一系列挽救國家危亡的斗爭……19世紀末20世紀初,
改良派和革命派發起的政治運動都歸于失敗……救國的任務歷史性地落到了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中國工人階
級的身上。
—
改編自曲青山《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材料三:
歷史事件對應結果
五四運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中共一大中國共產黨誕生
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中國革命道路
全民族抗戰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新中國成立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
——改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八年級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洋務運動中創辦的民用企業一例。你怎樣看待李鴻章“不過勉強涂飾,
虛有其表”的說法?(3分)
(2)材料二中“歸于失敗”的政治運動有哪些?它們“歸于失敗”的理由是什么?(4分)
(3)綜合上述三則材料,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就所擬觀點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明確,論
述需包含兩個歷史事件,適當展開,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表述簡潔。)(5分)
【答案】(1)輪船招商局(或開平煤礦);中國落后的根源在于社會制度的腐朽,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技術,
不改變政治制度是不能使中國富強。
(2)戊戍變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未能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觀點: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論述:中國近代史上各階層為挽救中國命運都進行了抗爭,都
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沒能挽救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
政權的革命道路,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后中國共產黨積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
線,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抗日戰爭結束后,中國共產黨通過三年解放戰爭,打敗了國民黨,領導中
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成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成為真正獨立的國家。
【解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中創辦的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療機構裝修工人合同
- 脊柱手術室護理
- 策劃書行業分析
- 咖啡廳內部裝修設計協議
- 2024瑪納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河北雄安新區興達技工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簡化版代理銷售合同
- 化工制圖與識圖試題庫含答案
- 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范本
- 植物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含答案
- 原發性高血壓護理措施
- 人工智能基礎(Python實現)-課件 第8章 生成式大模型應用
- 2024年安徽寧馬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招聘1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紀檢監察審查調查業務培訓
- 《變頻器原理及應用》課件
- 2024年中考模擬試卷英語(蘇州卷)
- 攝像服務行業品牌建設研究-深度研究
- JT-T-1045-2016道路運輸企業車輛技術管理規范
- DB33T 1192-2020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檢查用表統一標準
- 電鍍與化學鍍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