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第一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于2023年9月23日(秋分)在杭州奧體中心主體育館舉行,北京時間20:00,開幕式正式拉開帷幕。身處美國紐約(40°N、76°W)的留學生小王觀看了開幕式直播。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小王觀看開幕式直播時,紐約的區時約為()A.23日7時 B.22日7時 C.23日9時 D.24日9時2.杭州與紐約處于同一天的持續時間約長()A.15小時 B.13小時 C.11小時 D.9小時3.杭州亞運會舉行期間(9月23日-10月8日),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自轉速度加快 B.地轉偏向力減小C.杭州晝長變長 D.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答案】1.A2.C3.D【解析】【1題詳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紐約位于西五區,因此,當9月23日北京時間20點開幕式正式拉開帷幕時,對應紐約時間應為9月23日20點-13小時=9月23日7時,A正確,排除BCD。故選A。【2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杭州處于東八區,紐約處于西五區,兩者相差13小時,因此當紐約處于0點時,杭州處于13點,兩者處于同一天的持續時間為11小時,C正確,排除ABD。故選C。【3題詳析】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杭州亞運會舉辦時間為9月23日至10月8日,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且逐漸向南運動,因此,杭州晝短夜長,且晝逐漸變短,夜逐漸變長,D正確,排除C;杭州亞運會舉辦期間自轉速度和地轉偏向力沒有變化,排除AB。故選D。阿特拉斯山脈位于非洲西北部,屬于阿爾卑斯山系的一部分,將地中海西南岸與撒哈拉沙漠分隔開,最高峰海拔4167米。下圖為阿特拉斯山脈的地理位置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阿特拉斯山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非洲板塊向亞歐板塊的俯沖 B.亞歐板塊向非洲板塊的俯沖C.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碰撞 D.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彼此分離5.阿特拉斯山脈年降水量東北段多于西南段,主要是由于()A.東北段受西風影響時間長 B.西南段的海拔低于500米C.東北段沿岸有寒流經過 D.西南段沿岸有暖流經過6.阿特拉斯山脈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空間差異,表現在()A.西北坡物理風化強烈 B.東南坡化學風化強烈C.西北坡流水作用顯著 D.東南坡冰川作用顯著【答案】4.C5.A6.C【解析】【4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材料“阿特拉斯山脈位于非洲西北部,屬于阿爾卑斯山系的一部分”可知,阿特拉斯山脈與阿爾卑斯山脈的成因相同,均為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相互擠壓碰撞而成,C正確,ABD錯誤,故選C。【5題詳析】東北段緯度較高,受西風影響時間長,地形雨量大,A正確;西南段的海拔高于500m,B錯誤;東北段沿岸無寒流經過,西南段山脈的沿岸有寒流流經,而非暖流,CD錯誤。故選A。【6題詳析】阿特拉斯山脈的西北坡為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地表徑流豐富,流水作用和化學風化作用強烈,A錯誤,C正確;東南坡氣候干燥,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強烈,B錯誤;東南坡降水量少,且海拔低,無冰川存在,D錯誤。故選C。新疆西天山地區不同于東亞季風區,幾乎沒有暖云(溫度高于0℃,且云中只有液態水滴的云體)降水,擁有獨特的氣候背景。同時,在不同階段降雪過程中,云層頂部的溫度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下圖示意西天山地區一次降雪過程。完成下面小題。7.相對于東亞季風區,西天山地區缺乏暖云降水的主要原因是()A.海洋氣流途經 B.缺乏暖濕氣流 C.季風氣流干擾 D.山區海拔過高8.階段3時,有關西天山天氣特征判斷合理的是()A.大風降溫,降雨逐漸減少 B.溫度明顯升高,降雨增多C.暖氣團被抬升,形成云層 D.暖氣團被冷氣團取代9.圖示三個階段依次代表的是()A.冷鋒入侵—冷鋒過境—冷鋒控制 B.冷鋒控制—冷鋒過境—冷鋒入侵C.冷鋒入侵—冷鋒控制—冷鋒過境 D.冷鋒控制—冷鋒入侵—冷鋒過境【答案】7.B8.D9.C【解析】【7題詳析】根據題干定義可知,暖云溫度高于0°C,且云中只有液態水滴,西天山地區,深居內陸,受夏季暖濕氣流影響小,缺乏暖濕氣流,B正確,AC錯誤;山區海拔高與受暖云降水關系不大,D錯誤。所以選B。【8題詳析】根據圖示和材料信息可知,階段3為此次降雪過程的最后,應為冷鋒過境后,冷鋒通過地區冷空氣逐漸取代暖空氣,形成更穩定的天氣,以晴朗天氣為主,氣溫略有升高,D正確;大風降溫為冷鋒過境時的天氣特征,A錯誤;氣溫升高較少,不會出現明顯升高,B錯誤;暖氣團被迫抬升是在冷鋒過境時的天氣現象,C錯誤。所以選D。【9題詳析】受單一氣團控制多晴朗天氣,溫度趨于平緩,水汽迅速減少,結合西天山地區一次降雪過程可知,階段1為暖氣團控制,近地面水汽含量高,為冷鋒入侵;階段3為冷鋒過境;階段2快速降溫,水汽不斷減少,形成降雪,此時受冷鋒控制,三個階段依次為冷鋒入侵——冷鋒控制—冷鋒過境,C正確,ABD錯誤。所以選C。暴雨引發的洪水攜帶泥沙進入湖泊后,沉積形成砂質紋層。某地湖泊中砂質紋層出現頻次與厄爾尼諾事件頻次正相關。推算的厄爾尼諾事件頻次如圖所示。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0.由圖可知()A.距今1200年左右該地氣候較穩定 B.距今3500年該地河流侵蝕作用強C.厄爾尼諾事件導致該地暴雨頻發 D.全球氣溫下降引發厄爾尼諾現象11.該地最可能位于()A.印度洋沿岸 B.大西洋西岸 C.亞歐大陸東部 D.南美洲西部【答案】10.C11.D【解析】【10題詳析】讀圖可知,距今1200年左右厄爾尼諾事件頻次高,氣候不穩定,A錯誤;距今3500年厄爾尼諾事件頻次低,說明暴雨出現頻率低,河流侵蝕作用弱,B錯誤;湖泊中砂質紋層出現頻次與厄爾尼諾事件頻次正相關,而砂質紋層是暴雨引發的洪水沉積形成的,因此是厄爾尼諾事件導致該地暴雨頻發,C正確;全球氣溫下降與厄爾尼諾現象無明顯相關性,D錯誤。故選C。【11題詳析】厄爾尼諾現象是指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就會異常升溫的現象。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沃克環流減弱,東太平洋下沉氣流減弱或消失,甚至出現上升氣流,氣候由干燥少雨變成多雨,引發洪澇災害。西太平洋上升氣流減弱或消失,氣候由溫潤多雨轉變為干燥少雨,帶來旱災或森林大火。該地受厄爾尼諾影響,暴雨增多,應位于東太平洋沿岸地區。厄爾尼諾現象主要影響太平洋沿岸地區,AB錯誤;亞歐大陸東部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區,C錯誤;南美洲西部位于太平洋東岸地區,因此該地最可能位于南美洲西部,D正確。故選D。布哈河和沙柳河是匯入青海湖的兩大支流,兩河徑流量占青海湖流域總徑流量的64%,其中布哈河是青海湖的第一大支流,發源于青海省天峻縣疏勒南山,沙柳河發源于剛察縣境內第一高峰桑斯扎山南麓,源頭為冰凍沼澤區。研究表明,1956~2007年之間,高原氣候增暖,兩河徑流量沒有顯著的變化,但青海湖水位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下圖示意青海湖流域布哈河和沙柳河水系分布。12.與沙柳河相比,布哈河的水文特征是()A.年徑流量較大 B.流域面積較大 C.支流較多 D.流量季節變化大13.1956-2007年青海湖水位整體下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①蒸發旺盛②引用湖水較多③降水補給少④冰雪融化減少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14.高原氣候增暖對流域自然環境的影響正確的是()①流域面積減小②生物多樣性改變③湖泊鹽度上升④河湖封凍期縮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12.A13.D14.B【解析】【12題詳析】題目所問為河流的水文特征,B、C描述為水系特征。故排除B、C;布哈河為青海湖第一大支流,且與沙柳河相比,流程長,支流眾多,流域面積廣,年徑流量較大,A正確;布哈河以冰川積雪融水和大氣降水補給為主,徑流量對雨季降水、對早季蒸發的響應更敏感,徑流量季節差異大;沙柳河流域面積小,源頭為冰凍沼澤區,涵養水源的能力更強,早季時月徑流量較布哈河大,故而布哈河流量季節變化比沙柳河小,D排除。故選擇A。【13題詳析】青海湖水量輸入有河川徑流、大氣降水,水量輸出主要是蒸發和下滲,河流徑流量占青海湖總徑流量的比重高,但入湖年徑流量長期相對穩定;深居內陸,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較少,增幅有限,對湖泊水位的抬升作用不明顯:流域氣溫上升,尤其是冬、春季節氣溫有所升高,湖面全年蒸發量增大,湖面萎縮,故選①③;題目所問為自然原因,引用湖水屬于人為原因,且青海湖為咸水湖,流域人煙稀少,湖水引用較少,排除②;題干告知“布哈河和沙柳河是青海湖兩大支流,兩河徑流量占青海湖流域總徑流量的64%,年徑流量1956-2007年沒有顯著的變化趨勢”兩河徑流量沒有顯著變化,說明大體上水量平衡,在蒸發加大的情況下,冰雪融水等補給也加大,故排除④。故選擇D。【14題詳析】高原變暖,湖泊蒸發加強,水位下降,水域減小,鹽度上升,不容易封凍,流域內植被向耐旱種類演替,水生生物向咸水生物演替,故②③④正確,B正確;流域面積是由匯水面積決定的,并不等同于湖泊和河流面積,故①錯誤。故選擇B。高黎貢山地處橫斷山脈西南段,多高山深谷,其氣候受西南季風影響較大。下面左圖示意高黎貢山不同海拔的土地面積及其所占高黎貢山總面積的比例,下圖示意高黎貢山灌木、喬木、草本植物物種豐富度沿海拔梯度的變化。據此完成以下兩題。15.高黎貢山的基帶可能是()A.熱帶雨林帶 B.常綠硬葉林帶 C.落葉闊葉林帶 D.常綠闊葉林帶16.高黎貢山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物種豐富度高值區出現在海拔2000米附近,主要是因為該海拔山地()A.水熱條件優越 B.土地面積占比高 C.山體坡度較緩 D.光照時間較長【答案】15.D16.B【解析】【15題詳析】高黎貢山地處橫斷山脈西南段,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基帶與其所處地區水平自然帶一致。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對應的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因此高黎貢山的基帶可能是常綠闊葉林帶,D正確,ABC錯誤,故選D。【16題詳析】讀左圖可知,海拔2000米附近土地面積占高黎貢山總面積的比例最大,B正確;海拔2000米附近海拔較高,熱量條件并不優越,A錯誤;山體坡度圖中信息無法體現,C錯誤;光照時間在陰坡陽坡有明顯差異,在不同海拔差異不大,D錯誤。故選B。第二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道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阿塔卡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呈南北狹長分布。該沙漠被分為海岸山脈,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脈三大地形區。阿塔卡馬沙漠氣候極端干旱,年均降水量不足0.1毫米,被稱為世界“干極”。材料二: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由于涌升流減弱,海面溫度異常升高,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反之則出現拉尼娜現象。材料三:南美局部地區簡圖和阿塔卡馬沙漠地形剖面圖。(1)安第斯山脈是世界最長的山脈,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其形成。(2)從地形和洋流的角度,簡析阿塔卡馬沙漠狹長分布的原因。(3)分析阿塔卡瑪沙漠成為世界“干極”的原因。(4)簡述當拉尼娜現象發生對阿塔卡馬沙漠西部沿海氣候和漁業生產帶來的影響。【答案】(1)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碰撞,美洲板塊受擠壓抬升形成。(2)安第斯山脈南北走向,離太平洋近,東西窄;沿岸有自南向北流動的秘魯寒流,有減濕作用。(3)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受安第斯山脈阻擋,位于東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少;受沿岸秘魯寒流的減濕作用。(4)對氣候的影響:水溫低,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氣候更為干旱;對漁業的影響:涌升流增強,營養物質增多,浮游生物多,魚產量增多。【解析】【小問1詳析】根據題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安第斯山脈位于南美洲,主要是受到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的碰撞、擠壓而隆起形成的。【小問2詳析】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阿塔卡馬沙漠狹長分布地形上主要是因為安第斯山脈受到板塊擠壓形成南北走向山脈,且阿塔卡馬沙漠離太平洋較近,因此較窄,南北狹長分布;洋流上主要是受到秘魯寒流的影響,由南向北流,降溫減濕,導致沿岸干燥。【小問3詳析】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阿塔卡馬沙漠區域主要位于副熱帶高氣壓的控制區域內,常年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且高大的安第斯山脈阻擋了來自大西洋的東南信風(暖濕氣流),屬于背風坡,降水稀少;沿岸有秘魯寒流減濕作用,導致空氣更加干燥。【小問4詳析】閱讀圖文材料,結合學知識,拉尼娜現象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降低。該現象將導致阿塔卡馬沙漠西部沿岸區域內氣溫降低,盛行下沉氣流,降水量更加稀少,氣候更加干旱;由于秘魯寒流是上升補償流(涌升流),拉尼娜現象導致太平洋中東海域氣溫降低,增加了上升補償流的強度,海洋表面的營養物質增多,浮游生物也增多,大量的魚類集中,漁業增產。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3年7月28日9時55分,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裹挾著大量的熱量和水汽在福建省晉江市沿海登陸,其殘余環流于29日夜間進入河南,繼續北上。緊接著西太平洋上的臺風“卡努”于8月1日移入東海,逐漸向浙江沿海靠近。材料二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區陸續出現強降水,70多個小時“瘋狂傾倒”,局地累計降水量達650mm至1003mm。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趙莊梁家莊站累計降水量達1003mm,對于年平均降水量約500mm的邢臺,這意味著幾乎在三天里下了大概兩年的雨量。本次極端強降水天氣還引發了多處山洪、內澇、地質災害等次生災害。材料三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區極端強降水成因示意圖(1)從水循環角度,說明京津冀地區此次強降水的水汽來源。(2)結合氣壓系統和地形因素,分析邢臺市此次強降水的原因。(3)據圖分析副熱帶高壓對東南急流的影響。(4)請列舉在城市內澇發生時可采取的個人避險自救措施。【答案】(1)海洋表面蒸發出的水汽經偏南季風輸送至此;當地的河流、湖泊等地表水蒸發成水汽進入大氣;當地植物蒸騰作用產生的水汽進入大氣。(2)“杜蘇芮”攜帶大量水汽抵達京津冀地區,形成氣旋雨;華北地區的東風、東南風,海洋水汽一路暢通無阻向北輸送;攜帶水汽的東風和東南風在太行山東側受地形阻擋抬升,形成豐富的地形雨。(3)東側的副熱帶高壓與“杜蘇芮”之間氣壓梯度力加大,增強了風速和水汽輸送量,增強了副熱帶高壓西部氣流(輻散)向西流出,在北半球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偏轉成東南氣流;副熱帶高壓西伸北移阻擋了東南急流水汽北上。(4)及時遠離低洼處,盡量轉移到高處;盡量遠離帶電的物體如電線桿、高壓線;盡量減少外出,要及時切斷電源、氣源;地勢低洼的居民住宅區,在暴雨來臨前迅速在門外放上沙袋,防止積水進入;屋內進水,迅速向樓頂、陽臺等高處轉移,及時撥打110電話,等待救援。【解析】【小問1詳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京津冀地區此次強降水主要來自于海洋表面蒸發出的水汽經過偏南季風輸送到該地,形成降水水汽較為充足;同時,七月份屬于北半球夏季,氣溫較高,京津冀地區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蒸發,形成水汽進入大氣中,以及當地植物蒸騰作用,形成水汽進入大氣,使得本地區降水水汽來源較為充足。【小問2詳析】根據所學知識,杜蘇芮臺風攜帶海洋上的大量水汽到達京津冀地區,使得該地區形成強降水天氣,形成氣旋雨;同時,華北地區的東風,東南風攜帶海洋水汽一路暢通,向北輸送,在太行山東側受地形阻擋抬升,水汽凝結,形成地形雨。【小問3詳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副熱帶高壓的存在使得與臺風之間的氣壓差增大,氣壓梯度率增大,從而使兩者之間風速加大,水汽輸送量增加,增強了副熱帶高壓西部氣流向西流出,加上北半球偏右的地轉偏向力,使其偏轉為東南氣流;同時,副熱帶高壓向西向北延伸,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東南氣流水汽北上。【小問4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城市內澇發生是由于大量降水超過了本城市的排水能力,導致城市地面積水,因此,當城市內澇發生時,人們盡量遠離低洼地區,及時轉移到高處,比如屋頂或樓層較高的地區;行人在路上行走,盡量避免帶電的物體,如電線桿,高壓線等,避免觸電;當城市內澇發生時,盡量減少外出,在家要及時切斷電源,氣源等,保證屋內安全;地勢低洼的居民住宅區,在暴雨來臨之前,在門外放上沙袋,防止積水進入屋內;若屋內不慎進水,迅速向樓頂,屋頂等海拔較高的地方轉移,同時撥打110或119等待救援。1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西三角經濟圈”是指重慶聯合西安和成都,建立以重慶經濟圈、成都經濟圈和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為核心的西部地區大經濟實體。其區域大致包括重慶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及其周邊地區,總面積20~30萬平方公里,包含約50座城市。材料二:我國“長三角經濟圈”與“西三角經濟圈”示意圖。(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成都農業發展的有利自然條件。(2)與“長三角經濟圈”比較,簡述“西三角經濟圈”工業發展的優勢區位。(3)目前,“西三角經濟圈”內建設了多條客運專線,簡述客運專線對“西三角經濟圈”的積極影響。(4)西安是關中城市群的核心,簡述其在“西三角經濟圈”發展中的優勢條件。【答案】(1)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水熱充足。地形:位于四川盆地內,北部有山脈阻擋,冬季受冷空氣影響小,凍害小;且處于成都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種植業。土壤:紫色土壤,費力高。水源:河流眾多,水源充足。(2)自然資源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