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公共安全面臨的困難與挑戰_第1頁
中國城市公共安全面臨的困難與挑戰_第2頁
中國城市公共安全面臨的困難與挑戰_第3頁
中國城市公共安全面臨的困難與挑戰_第4頁
中國城市公共安全面臨的困難與挑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城市公共平安面臨的困難與挑戰第一局部現狀與問題

第二局部原因分析

第三局部政策與建議

一、城市公共平安現狀與問題〔一〕幾組數字〔二〕典型案例〔三〕城市公共平安的特點1950年-1992年間,各類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共計2.6萬億元,災害損失占同期國民收入的5.09%,同期國家財政收入的12%以上。我國GDP連續多年保持8%的高速增長,但各種災害造成的損失也逐年上升。每年因公共平安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6500億元,約占GDP總量的6%。每年奪去20萬人的珍貴生命。

幾組數字2004年1~5月,全國共發生各類事故366159起,死亡52719人。4月16日~20日的7天,全國大中城市就發生8起危險化學品泄漏及爆炸事故,累計死亡30人以上,被迫撤離、疏散及干擾的人口近20萬人。網上搜索“公共平安事故〞一詞,顯示出188000條相關網頁信息。幾組數字典型案例2003年的SARS事件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踩踏事件北京暴雨淹城事件北京大雪堵城事件重慶天原化工廠氣體泄漏事件??????城市公共平安呈現的特點1、時間呈多頻次,空間呈多領域。2、非傳統的公共平安隱患已成為現代城市公共平安的重要威脅。3、單體的突發事件極易被放大為群體的社會危機。4、公共平安事件國際化程度加大。第二局部:原因分析〔一〕城市化進程加快〔二〕體制改革深入進行〔三〕全方位對外開放〔四〕科技進步和工業化進程加快〔五〕政府對公共平安管理相對滯后一、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數量的迅速增加城市規模的急劇膨脹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長城市財富的快速積聚交織重疊城市數量增加城市化率已由1993年的28%提高到2003年的40.5%。2003年,我國共有建制市660個,其中:直轄市4個,副省級城市〔方案單列市〕15個,地級市267個,縣級市374個。建制鎮由1978年的2000個開展為20000個。2003年,中國總人口為12.9億,其中市鎮人口為5.2億。城市人口增長人口結構日益復雜人口規模高度集中人員流動加大加快人群管理難度高民工潮與民工荒民工潮的特點:數量:1-1.25億,年齡:青壯年為主;性別:男性為主;文化:初中以下為主;腦體:體力勞動為主;階層:城市社會底層;收入:工資低沒勞保;流動:工作沒保障;民工荒的特點:上一代民工賺錢是求生存,文化程度低的多,工作吃苦耐勞。養家糊口,顧農村的家。新一代民工賺錢是求開展,文化程度高一些,工作挑肥揀瘦,要成為城里人,需求層次提高。產業工人大軍的建設要想成為全球加工廠、世界制造中心,必須建設一支強大的產業工人大軍。僅僅“翻開城門讓農民進城〞是不行的,還要讓城市增容,擴大城市的支持、供養能力。讓隨著春節而潮漲潮落的民工潮停下來,逐步轉成城市里的、穩定的產業工人。二、體制改革深入進行改革的深化,體制的轉軌,極大地釋放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綜合國力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的。而經濟能量的集聚、擴散和轉移是城市形成與開展的根底。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們收入增加,消費水平提高,一方面滿足需求層次的改變,一方面帶來新的城市公共平安問題。比方自行車變汽車,平房改樓房等。社會信用體系與城市公共平安傳統信用與現代信用法律體系與信用體系信用信息的完整性與有效性經濟意義與政治意義干部考核體系與城市公共平安考核GDP指標和城市建設政府五年換屆與城市長遠開展分稅制改革與地縣鄉財政收入賣地是最好的方法典范的力量城市建設欠帳城市防洪:需要防洪的城市642座,只有177座到達國家防洪標準,占總數的28%,465座城市未達標,占72%。城市防火:我國大中城市應建市政防火栓31萬個,實際只有15萬個,欠帳52%。城市排水:一些老城市的排水系統是100年前清政府所建。三、全方位對外開放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參加世貿組織,閉關鎖國的中國走向世界。一方面引入外資,開展合資、合作、獨資的外資經濟,一方面實施“走出去〞戰略,開拓國際市場,合作共贏,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開展,提高了中國的對外形象。但是,對外依存度的增加,使平安危機可迅速傳遞和擴散。四、科技進步和工業化進程加快城市社會越來越建構在日趨復雜的技術平臺上,技術風險演變為公共危機的概率顯著增加。高科技犯罪應運而生,如計算機犯罪等。興旺國家工業化歷史證明,工業化進程加快,特別是重化工業的開展會帶來較多的平安問題。五、城市公共平安管理相對滯后1、公共平安法律體系不健全2、公共平安管理體制不健全3、公共平安應急機制不健全4、城市公共平安規劃不健全第三局部政策建議建設完整的公共平安法律體系樹立以人為本的城市規劃理念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平安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城市公共平安保障體系強化全民公共平安意識建立健全與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管理體制,對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有效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維護改革開展穩定的大局,具有重大意義。——胡錦濤特別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種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溫家寶一.建設完整的公共平安法律體系以?憲法?為根本大法,以?緊急狀態法?為核心,以專門法律和行政法規為根本組成局部,形成一整套有關公共平安的法律制度,使我們對危機的預警報告,危機的處理預案,政府各部門及社會公眾的責任義務,國家財力的動用和社會資源的征用等作出標準,使公共平安管理走向標準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軌道。1、城市規劃堅持“以人為本〞2、以保衛生命與財產平安為城市規劃設計出發點3、維護城市規劃的權威性、獨立性和標準性4、保障城市規劃方案在城市建設中的真正落實二.樹立以人為本的城市規劃理念樹立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開展觀,更加強調“以物為本〞轉向“以人為本〞,以產業開展為主轉向空間均衡為主,更加注重從經濟效率轉向經濟、生態效率相結合,從單純追求GDP轉向講求生態環境本錢,走可持續開展道路。轉變城市規劃觀念城市的原始功能中國古城=城墻+市場“筑城以衛君,造廓以守民〞歐洲古城=城堡+市場建造城堡保衛國王,防御外敵入侵,保護臣民的生命和財產。三.建立健全公共平安管理體制1、建立“集中指揮〞與“分類指揮〞相結合的指揮體系:第一級:現場處理指揮部〔最基層〕第二級:專業部門指揮機構第三級:城市政府指揮中心第四級:省級地區指揮中心第五級:國家指揮中心〔最高級〕標準城市公共平安報告方法,公布事故的類別及等級標準。明確預警級別的判定原那么、適用條件和公開發布程序。規定預警上報程序和越級上報條件。制定城市統一的報警信號識別標志。2、建立高效的危機預警體系3、建立可靠的信息控制體系成立專門的、常設性公共平安信息管理機構建立城市公共平安信息平臺完善公共平安信息通報制度適時、適度的警情發布和社會公示對公共平安事件造成后果及損失進行科學評估。四.建立公共平安支撐體系貫徹“預防為主〞的理念,以政府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