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總復習綜合模擬測試卷及答案_第1頁
2025年中考語文總復習綜合模擬測試卷及答案_第2頁
2025年中考語文總復習綜合模擬測試卷及答案_第3頁
2025年中考語文總復習綜合模擬測試卷及答案_第4頁
2025年中考語文總復習綜合模擬測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綜合模擬測試

(時間:150分鐘滿分:120分)

一、語文知識積累(20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便強(juC)進射(bJng)鮮為人知(x話n)

B.嫌惡(wCi)眷戀(ju&n)憂心忡忡(ching)

C港使(ch前)拮據(jù)(jiC)慷供大方(k&i)

D尊麗(qD緋紅(挹i)眾目,睽(kuD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2分)

A.小心翼翼人跡罕見文皺皺峰巒

B.荒草凄凄輕而易舉拗過去吞噬

C.草長鷹飛一瀉千里脂粉奩遒勁

D.重巒疊嶂玲瓏剔透癢酥酥塞責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文學如泉,越品越見;文學如茶,越品越知;文學如酒,越品越感。

在文學的陶冶下,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寧靜;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

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純真。

A.醇厚幽香清冽

B.清冽醇厚幽香

C.醇厚清冽幽香

D.清冽幽香醇厚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香港學員與廣州優(yōu)秀大學生一起來到社區(qū)家庭服務(wù)中心,探望外來工子女和他們的生

活狀況。(將“探望”改為“探訪”)

B.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青銅制品,是在甘肅東鄉(xiāng)林家遺址1977年出土的青銅刀。

(將“1977年”移至“是”和“在”之間)

C愛國是檢驗一個人品格高尚與否的試金石,也是評價一個人道德情操的重要標準。(在

“愛國”前加“是否”)

D.氣象監(jiān)測結(jié)果表明,我國多個地區(qū)出現(xiàn)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氣溫持續(xù)升高、降水量

明顯減少。(刪掉“的原因”)

5.下面這段文字排序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①從古代史到現(xiàn)代技術(shù),從數(shù)學到插花,不精通各種知識就一事無成。②這種情況可能出

現(xiàn)在六分鐘之后,也可能在六個月之后,六年之后。③因為這些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

合,形成新的創(chuàng)意。④但當事人堅信它一定會出現(xiàn)。⑤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

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A.⑤①③②④B.①③②④⑤

C.⑤③①②④D.①③⑤②④

6.下列關(guān)于文學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北宋哲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將“蓮”比作“君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在污濁

的世間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范進中舉》選自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擊了對讀書人進行精神

迫害的封建科舉制度,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世態(tài)的炎涼。

C.《松鼠》作者法布爾和《蟬》作者布封,都是法國學者、作家。這兩篇文章都充滿了

對自然生命的贊美之情,滲透著人文關(guān)懷。

D.俄國作家契訶夫的《變色龍》運用夸張手法描寫了奧楚蔑洛夫?qū)π」窇B(tài)度的多次變

化,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一個諂上欺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小人形象。

7.根據(jù)原文或提示填空。(8分)

(1)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o

(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2)海內(nèi)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可憐身上衣正單,。

(白居易《賣炭翁》)

(4),學詩謾有驚人句。

(李清照《漁家傲》)

⑸杜甫在《春望》中表達思念親人、期盼音訊心情的名句是:

(6)古詩常以景寄情。同是秋景,劉禹錫筆下的詩句“自古逢秋悲寂

寥,”充滿了豪邁樂觀之情,而范仲淹的詩句“塞下秋來風景

異,”卻流露著淡淡憂傷之感。

二、綜合性學習(12分)

(一)學習與探究(4分)

六月,畢業(yè)季。薔薇花盛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一地的回憶。

8.學校組織畢業(yè)演出,擬定了節(jié)目方案(如下表),請你按照序曲和尾聲主題的格式,結(jié)合節(jié)

目內(nèi)容,概括其余兩個板塊主題。(2分)

尾聲

第一章

第二章展未來

序曲(A)__________

(B)__________舞蹈:《讓夢飛

憶往昔合唱:《每當我走過老師窗

爵士舞:《有趣的課堂》起來》

播放師生前》

時裝秀:《春天的色彩》歌曲:《夜空中

學習生活舞蹈:《老師媽媽》

武術(shù):《風云》最亮的星》

的視頻。相聲:《家訪》

小品:《我們的青春》朗誦:《少年中

詩朗誦:《獻給母校的歌》

國說》

9.節(jié)目的序曲部分,播放師生三年來學習生活的視頻,請你寫一段解說詞,作為畫外音。

(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不少于30字)(2分)

(二)名著閱讀(4分)

文段一A假意道:“你這廝詐死,灑家再打!”只見面皮漸漸的變了。A尋思道:“俺只指望

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zhèn)€打死了他。灑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

文段二他的手在口袋里摸著勃朗寧手槍扁平的槍身,手指習慣地握住了槍柄。他慢慢

地掏出了手槍。“誰能想到,你會有這么一天?”槍口輕蔑地望著他的眼睛。B把手槍放在

膝上,狠狠地罵了起來:“老弟,這是冒牌的英雄主義!干掉自己,任何一個笨蛋,任何時候都

可以做到...”

10.(1)文段一中A處人物是,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

文段二中B處人物是,文段以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生動地刻畫了他在—

的嚴峻時刻,內(nèi)心的絕望、動搖以及最終戰(zhàn)勝軟弱、戰(zhàn)勝自我的過程。(2分)

(2)請從文段一、文段二所對應(yīng)的名著中任選一部寫一則推薦語(可從內(nèi)容、人物、語言

等任一方面來寫,不少于50字)。(2分)

我推薦的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推薦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書寫與鑒賞(4分)

11.請仔細觀察下面的字帖,從中挑選出八個不同的漢字用正楷將它們書寫在田字格

中。(2分)

湍<

之似

^南

|'流|

容.

.土

12.顏真卿的楷書,方正茂密、雄秀端莊、渾厚大氣。顏體的筆畫很是獨特橫畫略細,饒

有筋骨;而豎、點則略粗,顯得厚重豐腴。下面四幅書法作品中,屬于顏真卿楷書的一項

是()(2分)

域言悲言谷

M滴為秋笳古.*同

七大&日塞逢行

ABCD

三'閱讀(38分)

(一)閱讀下面的兀曲,完成第13~14題。(4分)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3.小令中“枯藤”“老樹”“昏鴉”“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2分)

14.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8題。(12分)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

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橫,蓋竹

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俱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①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②可熟

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石追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

雷怒,可喜可畏。水厘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暮歸,倒行④觀山燒,火甚。俯仰度數(shù)

谷至江,山月出,擊汰⑤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余甘⑥、煮菜,顧影頹然,

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蘇軾《游白水書付過》)

注①幼子過:蘇軾的第三子蘇過。②殆:大概,恐怕。③破:同“繾”,用繩子拴住物放下去。

④倒行:順來路往回走。⑤汰:水波。⑥余甘:橄欖的別稱。

【丙】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①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

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心若掛鉤之魚,忽得解

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②,退則死法,當恁么③時,也不妨熟歇④。

(蘇軾《記游松風亭》)

注①縱步:放開腳步。縱,放。②死敵:“死于敵手”,中間省略介詞“于”。后句的“死法”用

法同,“死于法”。③恁么:如此,這樣。④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⑴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

(2)折處輒為潭輒:

⑶余拳寓居惠州嘉祐寺嘗:

(4)思欲就亭止息就;

1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⑴水隹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2)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至U?

17.甲、乙、丙三文語言精練,層次分明。它們都是以什么為順序來記游的?乙文主要記

述了哪幾件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3分)

順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蘇軾這三篇文章分別寫于被貶黃州、惠州期間,盡管所處時期不同、年齡不同、地點

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是不變的。這貫串一致的胸懷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能做到這樣?

用丙文中的話來作答,并略作闡釋。(3分)

(1)胸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闡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升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1題。(9分)

【甲】咱們的大熊貓

①北京奧運會吉祥物有大熊貓的身影,成都大運會吉祥物又選擇了它。大熊貓究竟

有哪些特別之處讓人如此青睞?

②熊貓憨態(tài)可掬的外在自不必多說:圓滾滾的身子,呆萌萌的樣子,還有那看似笨拙

實則靈活的上躥下跳、左右騰挪……人們喜歡它還有更“深刻”的理由:它的黑白兩色深

深契合了中國文化中黑白相襯、陰陽相生之說;它喜食竹子,常于竹林之中飲食、休憩的

特性,又與傳統(tǒng)文人追求的隱逸思想相匹配,這讓它贏得“竹林隱士”的美譽。

③詩文中的“隱士”,曲高和寡,難以親近,熊貓“隱士”卻與之不同。它見到陌生人時往

往會“怕羞”,一旦熟悉起來,就會抱著你的雙腿或者摟著你的脖子,撒嬌不停,溫柔萬分。

④雖然熊貓科學意義上的發(fā)現(xiàn)距今不到兩百年,但在典籍中卻不乏它的身影。據(jù)載,

古時兩軍屢戰(zhàn)不休,只要有一方舉起熊貓旗幟,雙方就會鳴金收兵。原來,被稱為“駱虞”

的熊貓,食竹,不殺生,啃吃鐵器,符合“化干戈為玉帛”的要義。藏身山野的“竹林隱士”于

是又搖身變?yōu)榻K止戰(zhàn)爭的“和平大使

(摘自《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有刪改)

【乙】大熊貓,你愛它有多深

①從熊貓的先祖始熊貓到今天的大熊貓,已有約800萬年的歷史。不過熊貓科學意

義上的發(fā)現(xiàn)距今不到兩百年,而在今天所有動物里,估計受喜愛指數(shù)最高的,非它莫屬。

②人們是喜歡它的外在嗎?假如你作出肯定回答,那請“捫心自問和大熊貓一樣外

形龐大且毛茸茸的動物何其多也,一身金毛的獅子、披著美麗斑紋的老虎,以及外形與之

更為接近、動作同樣呆萌的北極熊,為什么你不那么喜愛呢?說到底,以貌取“物”并不成

立,人類喜歡的不過是它龐大身軀之下那份與人親近的溫順罷了。從人類本性來說,凡是

具有攻擊性或威脅性的生物,從來就不會被劃入喜愛之列。

③這只是針對一般人而言,對于科學研究者來說,大熊貓受到喜愛不會那么感性。種

類更多、分布更廣的恐龍早已消失,它為何還可以存活至今?食肉類猛獸在“物競天擇'’的

法則面前節(jié)節(jié)敗退,它為何可以轉(zhuǎn)“葷”為“素”?繁殖能力如此低下的它,如何能夠“香火不

斷”……這些,比起人們賦予它的隱含意義,更容易引起研究者的關(guān)注。

④人類根據(jù)自己所“需”來選擇所“愛”,亙古不變,在大熊貓身上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

(摘自《成都日報》,有刪改)

19.甲文談及的“大熊貓受人喜愛之處”,哪些不符合乙文的表述?請分點概括。(3分)

20.甲、乙兩文畫線句都談及“大熊貓科學意義上的發(fā)現(xiàn)時間短”這一事實,作用有何不

同?請結(jié)合兩文內(nèi)容簡要說明。(4分)

21.兩文都圍繞“人們對大熊貓的喜愛”展開,其中有一篇文章的題目與內(nèi)容不夠匹配,請

作出判斷并簡述理由。(2分)

(四升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2~25題。(13分)

一碗米粉

徐全慶

天有些冷,父親突然對我說:“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親越來越老了,行動也越來

越不方便,已經(jīng)不能獨自外出了。我那時正好栗去西雙版納,就說:“桂林你已去過了,西雙

版納還沒去過,干脆和我一起去西雙版納吧。"父親搖搖頭。我又提了幾個父親沒去過

的地方,父親仍然搖頭,態(tài)度很堅決。

沒辦法,只好陪父親去桂林。路上,我問:“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親說:“我要去吃

米粉。”就為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們那兒就有賣的,大老遠跑去就為吃碗米

粉,看來,父親真的變成了老小孩。

車站的旁邊就有不少賣米粉的,我說:“我給你買一碗?’'父親不讓,帶著我一家一家地

找,可一次也沒有坐下來。我說:“隨便買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來找去的。“父親很堅決

地說:“不,我要找一位姓楊的店主。''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別好吃?父親嗯了一聲,又說:“我

還欠他一碗米粉錢呢。”

父親說,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來桂林,玩得很開心,眼看返程的時間就栗到

了,他匆匆趕到車站,買了返程的車票。這時,他才發(fā)現(xiàn)肚子咕咕地叫個不停,于是就在一

家小店栗了一碗米粉。也許是因為太餓了的緣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別好吃。可是等他付

錢的時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來。他的錢包丟了,他一分錢也沒有

了。他舉摩地站在那里,臉上立刻冒出一層汗。店主看出他的窘態(tài),問:“沒帶錢?”父親低

下頭說:“錢丟了。這樣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給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錢給你寄過來。”

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親,說:“不用了,下次到桂林來,還來吃我的米粉,不過得給兩份錢。”

父親紅著臉答應(yīng)了。十五年了,父親沒有再去過桂林,那碗米粉在父親的心頭揮之不去。

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楊。

父親和我把車站周圍的小吃店找了幾遍,也沒有找到那位姓楊的店主。父親就向人

打聽,終于有人告訴父親,姓楊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沒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陰

云,蒙在父親的臉上。他連連嘆氣。

父親開始帶著我在桂林慢慢尋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尋找一個不知道名字的人,談

何容易。我們找了整整兩天,也沒有找到。天越發(fā)冷了,再過24小時我們就要回去了,沒

有辦法,我進了一家網(wǎng)吧,在網(wǎng)上發(fā)帖,請網(wǎng)友幫忙尋找那位姓楊的店主。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機,說他就是我們要找的人,請我和父親去吃他的米粉。

我和父親按他說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頭發(fā)已經(jīng)全白了,動作慢慢騰騰的,老態(tài)畢現(xiàn)。父

親還是一眼認出了他,緊走兩步,上前緊緊握住他的手,說:“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

語氣中滿是激動。

只是我有些疑惑,這個小店我前天來過,店主是個年輕人。也許是他的兒子吧,我

想。

米粉端上來了,味道確實不錯。父親吃得很香,也很從容。然后,父親執(zhí)意按照自己

的標準付了錢。

臨別時,父親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說:“要是我還能來桂林,我還來吃你的米粉。”

他沒有說話,只是像印握了握父親的手。

返回的途中,電話響了,是那位姓楊的店主打來的。他說,我們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

不是他的,他身體不好,幾年前就收了生意。聽說我們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臨時

當了一會兒店主,又給我們做了一次米粉。

掛上電話,我的眼中流下了兩行淚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彌漫在我的周圍,溫暖著我。

(選自《天池小小說》)

22.聯(lián)系選文語境,理解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⑴他尷旗地站在那里,臉上立刻冒出一層汗。

(2)他沒有說話,只是使勁握了握父親的手。

23.結(jié)合文意,說說你對選文最后一段中畫線句子的理解。(3分)

24.“收了生意”的楊店主“又給我們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這一舉動?(3分)

25.父親是個怎樣的人?請簡要分析。(3分)

四'作文(50分)

26.請以“遺憾”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編寫故事,可以抒發(fā)情感,可以發(fā)

表議論。文中不要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則扣分。

答案:

l.AA項,“鮮”應(yīng)讀“xi&n”。

2.DA項,“文皺皺”應(yīng)為“文紿紿”;B項,“荒草凄凄”應(yīng)為“荒草萋萋”;C項,“草長鷹飛”應(yīng)

為“草長鶯飛”。

3.D

4.AA項,搭配不當,應(yīng)將“探望外來工子女和他們的生活狀況”改為“探望外來工子女,了

解他們的生活狀況”,或刪去“和他們的生活狀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