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年級下冊
知識點一字詞梳理
音如其名
隧洞(sui)螂行(w6)干凈(bi占)
纖繩(qidn)簇新(cti)脛芽(p?i)
噴博(b6)盤桓(hudn)腦髓(sui)
一縷(16)旌旗(jing).羅(ydn)
蘆藜(di)黑手(dub)墓畔(pin)
呻吟(sh?n)號叫(hdo)翡翠(fmi)
飛隼(cuan)怒吼(hiu)靖叨(ldo)
不用(xid)蘸酒(zhdn).腐(yu)
魁梧(kul)啻生(chti)恐吁(h。)
壩刻(qing)型氣(d6o)戲遁(xu各)
幽和園(yl)諺語(ydn)拘亞(ni)
非難(ndn)睥現(ni)稽首⑷)
第鞫(tang)殖板(zh?n)拿拉(da)
犯怵(chti)竹匾(bifln)
0EI(hii)(liin)戰戰旗兢(jing)
斷壁殘坦(yudn)咬文口曹字(jido)
苫刺在背(血ng)浮光填影(1謊)
信手拈來(nidn)栩栩如生(xti)
銖兩悉稱(zhuchen)嘩眾取寵(hud)
呷了一口(xia)
字如其形
ji6(捷)報裝shi(飾)膽qi?(怯)
闊chu6(綽)tui(頹)唐ling(伶)俐
洋yi(溢)隱ni(匿)榮ylng(膺)
ydn(筵)席tdn(坍)塌統ch6u(籌)
狡xia(黠)ji?(詰)難勸ji?(誡)
chou(惆)悵真zhi(摯)暮di(靄)
f立(賦)予寂lid。(寥)縹mi方o(緲)
pi(譬)如qi(契)合chang(悵)然
chun(蠢)笨怒h6u(吼)國shang(殛)
詭jue(調)污hui(穢)XI(犀)利
cfi(簇)擁偵JI(緝)怯nud(懦)
忌hui(諱)qido(翹)首chou(躊)躇
衿(咀)嚼血雨xlng(腥)風
取義成ren(仁)千jtln(鈞)之力
不屑置bidn(辯)如坐針zhdn(氈)
天liln(倫)之樂吹毛求ci(疵)
味同jido(嚼)蠟心曠神yi(怡)
無可ndi(奈)何無精打cbi(采)
雕lidng(梁)畫棟閑情逸zhi(致)
知識點二常識匯總
一、古代作家作品
篇目相關著作作者或其他
《魚我
《孟子?告子上》——
所欲也》
《唐雎不
《戰國策?魏策四》編者(劉向)
辱使命》
《送東陽(宋濂),字景濂,號潛溪,元末明初
《宋濂全集》
馬生序》文學家
《左傳》,即《春秋左氏傳》,儒家
《曹劌論戰》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和文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
學名著
《鄒忌諷
《戰國策?齊策一》——
齊王納諫》
《陳涉世家》《史記》(司馬遷)
《出師表》《諸葛亮集?文集》(諸葛亮)
二、現當代作家作品
篇目作者作品或其他
《祖國啊,我
舒婷選自《舒婷的詩》
親愛的祖國》
《蕭紅墓畔
(戴望舒)詩集《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
口占》
《孔乙己》魯迅選自《吶喊》
《蒲柳人家短篇小說《蛾眉》,中篇小說《運河的槳聲》,長篇小
(劉紹棠)
(節選)》說《京門臉子》等
《不求甚解》馬南邨雜文集《燕山夜話》、詩詞集《鄧拓詩詞選》等
《驅遣我們
葉圣陶——
的想象》
《屈原(節選)》(郭沫若)一
三、外國作家作品
篇目作者國別作品或其他
《海燕》(高爾基)(蘇聯)自傳體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
《變色小說《第六病室》《裝在套子里的人》,劇本《萬尼亞舅舅》《櫻
(契訶夫)(俄國)
龍》桃園》等
四、文化常識
1.烽煙:古代邊境有敵人入侵時,在烽火臺上點起的報警用的煙火,后泛指戰火或戰爭。
2.文:用于計算銅幣的基本單位。舊時稱一枚銅錢為二文。
3.錨銖:比喻極微小的數量。錨和銖是古代重量單位,六銖等于一錨,四錨等于一兩。
4.萬鐘:優厚的俸祿。鐘,古代的一種量器。
5.布衣:平民。古代沒有官職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稱布衣。
6.士:《唐雎不辱使命》中指有膽識有才能的人。春秋時,士大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祿
為生,有的有食田。戰國以后,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通稱,是脫離生產勞動的讀書人。
7.長跪:直身跪著。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落在腳跟上。長跪則是把腰挺直,以表
示敬意。
8.加冠:指成年。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束發戴帽)儀式,表示已經成人。
9.耄老:年老。語出《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八九十歲又稱耄耋之年。
10.太學:我國古代設在京城的最高學府。元、明、清時期不設太學,設國子學或國子監。
11.天狼:星名。傳說天狼星“主侵掠”(《晉書?天文志》)。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
喻指侵擾北宋西北邊境的西夏軍隊。
12.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跪下后,兩手拱合,俯頭至手與心平,而不至地,故稱“拜手”。
13.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
14.社稷:國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豐年,后來就把社稷作為國家的
代稱。
15.崩殂:指帝王之死。
16.神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指中原地區。現在指中華大地。
17.兜整:古代作戰時兵士所戴的頭盔。《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指代士兵。
18.干戈:干和戈是兩種兵器,《過零丁洋》里指戰爭。
19.汗青:古代在竹他上寫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蟲蛀。因竹片水分蒸發如汗,所以稱之為
“汗青”。《過零丁洋》里指史冊。
知識點三詩歌拾貝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這首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樸、凝練,是宋詞中的精品。
B.詞的上片重在寫景,主要描寫了塞下風景之“異”,勾勒出西北邊境肅殺凄涼的秋景,暗含著
軍事態勢的嚴重。
C.詞的上片中“長煙落日孤城閉”一句,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相似。
D.詞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句,以如霜的月光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2.“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詞人思念家鄉、功業難成的哀傷,也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
于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
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
狼。
1.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不亞琥的一項是⑻
A.全詞由敘事抒懷,開篇以“老夫”自況,以一“狂”字體現情懷,統領全詞。
B.”親射虎,看孫郎”,意思是要跟孫權比一比射虎,突出了詞人的“少年狂氣”。
C.“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運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
的愿望。
D.“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達了詞人想要御敵立功、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
2.作者是如何描繪出獵“壯觀”場面的?請從善用夸張,巧用動詞等角度,結合具體詞句加以分
析。
答:“千騎”“傾城”夸張地寫出參與出獵的人員眾多,排場盛大,表現出了場面壯觀。“卷”字
寫出了出獵人馬越過小山岡時速度之快,顯示了聲勢浩大,暗示了空間廣闊,表現出了場面的
壯觀。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1.詞中描寫的軍中生活的情景有看劍、吹魚、分炙、奏樂、點兵、殺敵等。
2.試賞析“沙場秋點兵”一句的表達效果。
答:“沙場秋點兵”五個字緊湊有力,寫得肅穆威嚴,展現出一位豪情滿懷、臨敵出征的將軍形
象,渲染出戰爭濃烈的氣氛。其中“秋”字,既點明了季節,也為將士出征增添了肅殺之氣。
滿江紅(小住京華)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
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
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1.(2023?湘潭湘潭縣校級期末)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
A.“八年風味徒思浙”,表達詞人思鄉之情,反映她四處飄蕩的艱辛和對個人家庭穩定生活的
向往。
B.“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表明作者素有的濟世情懷。“因人常熱”,主要指對封建專制的
痛恨,對民生疾苦的同情。
C.“俗子胸襟誰識我”中的“俗子”,從語境來看指詞人的丈夫;從廣義上理解,可泛指世俗之
人。
D.“英雄末路當磨折”是講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難重重,反映作者對今后求索的艱險早有思想
準備。
2.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展現的畫面。
答:天高氣爽,籬笆下菊花盛開,一地金黃;秋風拂來,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顏像擦拭過一般明
凈。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小序寫時間、地點及詞人出游的獨特感受,交代寫作緣由。
B.從“吟嘯且徐行”中可以想見沙湖道上詞人率性灑脫的情貌。
C.“竹杖芒鞋輕勝馬”一句,表達詞人對權貴的蔑視與抗爭。
D.這首詞以風趣幽默的筆調,寫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
2.“山頭斜照卻相迎”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試簡析其表達效果。
答:這句詞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斜陽當作人來寫,表現了詞人經歷風雨之后,感受到斜陽
給他帶來的雨后的無限欣喜之情。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I.下面對本詞內容賞析有誤的一項是(C)
A.上片用“憶”字開篇,直截了當把往事展開。
B.詞的上片構建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詞人那種充滿閑情雅興的生活
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
C.下片第一句中,詞人直截了當地點明了自己坎坷的命運與國破家亡密不可分。
D.“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把國家興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漁唱,進一步表達作者內心
寂寞悲涼的心情。
2.“閑登小閣看新晴”一句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①“閑登小閣看新晴”寫的是詞人閑散無聊地登上小閣,觀看這雨后新晴的月色。②這一
句直接點題(或照應題目),寫明詞人作此詞的時間、地點以及寂寞悲涼的心境。③“新晴”
與上闋的“長溝流月”照應,巧妙地將憶中之事與目前的處境聯系起來,詞人今昔不同的精神
狀況從中得以再現。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D)
A.本詞為贈友之作,標題“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交代寫作時間、酬贈對象。
B.開篇以金波四射的轉輪和重新磨光的飛鏡比喻月亮,描寫了月滿中秋的美景。
C.“直下看”指目光一直往下看,這看似簡單的口語化表達增加了詞作的趣味。
D.本詞運用嫦娥奔月、砍斫桂樹等典故,讓表達的意思直白、抒發的情感直露。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請簡要賞析。
答:運用了想象、象征的表現手法。作者幻想飛入月宮,砍去枝葉婆娑的桂樹,使灑向人間的月
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達了作者要掃清朝廷一切投降勢力,把光明帶給人民的報國理想和堅
定信念。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納蘭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
深秋遠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
古今幽恨幾時平!
1.下列對本詞賞析不正睥的一項是(D)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點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聯想起同是納蘭的“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B.“北風吹斷馬嘶聲”,邊地北風,從來都音聲肅殺,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人愁緒紛亂,心情
悲傷。
C.“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晚煙一抹,裊然升起,飄蕩于天際,營壘荒涼而蕭瑟;
時至黃昏,落日半斜,沒于旗桿,而關城依舊。
D.“古今幽恨幾時平!”極寫出塞遠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這是納蘭對自己身世的獨特感悟,
抒發了奉使出塞內心極度的凄惘之情。
2.本詞情景交融,請你說說這首詞描繪了怎樣的景色,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答:描寫了深秋遠寒、荒煙落照的凄涼之景,抒發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1.下面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D)
A.這首漢樂府民歌描繪了一個因戰亂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八十”與“十五”相對照,突出主人公“從軍征”時間之久,經歷戰事之殘酷。
C.心中“家”與眼前“冢”相對照,突出主人公心理落差之巨大,內心情感之悲苦。
D.“家中有阿誰”與“不知飴阿誰”前后照應,寫出主人公因“從軍征”而幸運獨存的復雜心
心、O
2.這首詩是如何通過景物和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悲劇命運的?
答:詩歌選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墳墓來暗示老兵親友凋零;通過對兔雉棲身于家屋、谷葵叢
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寫,來說明老兵家園的殘破。而“采葵持作羹”“不知飴阿誰”的動作,則
表現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門東向看”這一動作,更寫出了老兵悲哀至極,以至精神
恍惚、表情呆滯的情態,催人淚下。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千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下面賞析錯誤的一項是⑻
A.“胡琴琵琶與羌笛”一句,并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仍然能間接傳達出一種熱鬧的場
面。
B.“風掣紅旗凍不翻”,雪大風小,紅旗一動不動,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傳神地寫出了天氣的
奇寒O
C.“雪上空留馬行處”,既寫出了作者對行者的難舍與留戀,也表現了自己因歸期未卜而惆悵
的心情。
D.詩歌主要寫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設置鮮紅一點,反襯得整個世界更潔白,更寒冷。
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
2.試賞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詩的妙處。
答:這兩句詩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冬天的雪喻為春天的梨花,新穎奇特,表現了“胡天”天
氣變化無常,大雪來得突然,雪景的千姿百態,氣象壯闊之美,富有浪漫色彩,表達了作者的驚
喜贊嘆之情。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整,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詞人登樓望遠,所見之景引發了詞人對歷史興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詞指時間漫長久遠,同時暗含詞人的思緒無窮無盡。
C.“坐斷東南戰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寫出硝煙彌漫的戰斗場景。
D.詞的構思巧妙,以設問的方式層層推進,感情深沉。
2.“生子當如孫仲謀”一句運用典故,表達了詞人什么情感?
答:①對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對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憤慨之情。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B)
A.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人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詩人的愛國之情和決然獻身祖國的堅毅
之心流露于詩中,詩風沉郁頓挫。
B.首聯運用借代的手法寫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敵的經歷,“辛苦”和“寥落”兩個詞道盡坎
坷的人生際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頷聯將國家命運與個人不幸聯系在一起,直接抒發了個人的憂患之情,比喻形象,對仗工整。
D.頸聯運用擬人和雙關的手法,將“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與自己的心情巧妙結合起
來,感人至深。
2.“風飄絮,雨打萍”是兩個絕好的比喻,試作簡要分析。
答:“風飄絮”比喻大宋的江山支離破碎,像那被風吹散的柳絮,國家敗局的命運,已無可挽回;
“雨打萍”比喻個人的命運,詩人的一生時起時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雨打萍”是詩人
漂泊沉浮的政治生涯的寫照。這兩個比喻形象貼切,給人以悲愴辛酸之感。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下列對本曲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標題。
B.“山河表里潼關路”這句點出潼關險要,暗示潼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C.“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這首元曲的主旨句。
D.曲中表達出作者深深的傷感悲憤之情,他傷感悲憤的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2.“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繪。
答:山峰從四面八方匯聚,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涌。展示了潼關氣勢雄偉,地勢險要的壯觀畫面。
南安軍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1.下列詩句與“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意思相近的一項是(C)
A.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B.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詩歌頸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將祖國山河依舊與城郭已面目全非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的亡國
之痛。
別云間
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1.對這首詩品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押an韻,韻腳分別是“冠”“寬”“難”“看
B.詩歌首聯敘事,“羈旅”有輾轉飄零之感,“南冠”指被俘成為囚犯。
C.頸聯“已知泉路近”說明詩人已預見死亡結局,發出對生命苦短的感嘆。
D.全詩思路清晰流暢,感情跌宕起伏,格調慷慨豪壯,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2.“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難在何處?
答:抗清事業難成,老父已經殉國家中老母尚在,妻子孤獨無依,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難
以見到故園和親人。
山坡羊?驪山懷古
張養浩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纖。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
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1.對這首元曲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今何處”一個問句,內容上強調了對歷史巨變的感慨,結構上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
見草蕭疏,水縈纖”。
B.“只見草蕭疏,水縈纖”,用草的蕭索稀疏,水的迂回流淌,使作者懷古傷今的情感分量加重
To
C.“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秦王朝因奢侈、殘暴而亡國的遺恨已消失在煙樹之
間了,這種亡國的遺恨只有秦朝才有。
D.這首曲表面為慨嘆,實質是借古諷今,批評當朝統治者的揮霍無度。
2.結尾說贏、輸“都變做了土",是指什么而言?詩人的議論又是針對什么而發?
答:示例:打贏了的(項羽)把輸掉了的王朝的一切,都付之一炬;而贏了的到頭來也變成了泥
土,消失在歷史的煙云之中。詩人譴責諷刺的就是封建統治者為爭奪權力而進行的殘酷廝殺與
奪得政權后的荒淫奢侈。
朝天子?詠喇叭
王磐
喇叭,嗔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1.下面對這首曲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C)
A.前三句通過寫喇叭、嗔吶的特征,暗示出宦官集團小人得意的情狀。
B.“亂”表現了宦官酷吏趾高氣揚的丑惡面目,“如麻”極言官船之多。
C.”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正面反映了宦官對勞動人民的剝削。
D.“只吹的水盡鵝飛罷”運用夸張修辭,揭露了當時的黑暗社會現實。
2.結尾三句連用三個“吹”字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結尾句采用排偶形式,連用三個“吹”,呈現給人那家傷了這家翻了緊緊相承目不暇接之感
的慘象。“這家”“那家”不是十家八家,而是千家萬家。這預示了剝削將愈來愈重的發展趨勢,
揭露了腐朽的統治階級貪婪殘忍的本質,同時也暗示了明王朝將因此而滅亡的必然命運
知識點四文言集萃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
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
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
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
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基礎梳理
一、重點詞語
L通假字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
⑵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同“辨”,辨別
⑶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同“德”,感恩、感激
“與”同“歟”,語氣詞
(4)”為身死而不受
“鄉”同“向”,先前、從前
2.古今異義
(1)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古義:能夠用來今義:能夠
⑵一簞食,一旦羹
古義:古代盛食物的一種容器,形似高腳盤。
今義:豆子
⑶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古義:古代的一種量器今義:計時器具
(4)萬鐘于我何力.口焉
古義:益處今義:增多,增加
3.一詞多義
f二者不可得兼動詞,得到、獲得
⑴得4--------------------------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同“德”,感恩、感激
'鄉為身死而不受介詞,表示原因,為了
⑵為<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動詞,做、接受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動詞,做
\______
f呼爾而與之表修飾
(3)而4-----------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表轉折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⑷于一
(萬鐘于我何加焉匹
4.詞類活用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動詞作名詞,可以獲得生存的手段
5.其他重要詞語
(1)魚,我所欲也喜愛的,想要的
⑵二者不可得養同時占有幾樣東西或進行幾件事情
⑶所欲有甚于生者超過
(4)故審有所不辟也禍患,災難
(5)蹣爾而與之踩踏
(6)萬鐘于我何加焉益處
⑺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
⑻是亦不可以可乎停止
⑼此之謂失其本少本性。這里指人的羞惡之心
二、句式句意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譯文:生命是我所喜愛的,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取得的事。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譯文: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它)罷了。
3.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譯文: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
接受。
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譯文:(可是有的人)見了優厚俸祿卻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
什么益處呢?
重點探究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是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答:見全解全析P301
2.在論證論點的過程中,作者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結合課文內容分析。
答:①道理論證。如“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從正面論證“義”
比“生”更珍貴的道理;“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從反面論
證“義”比“生”更珍貴的道理。②舉例論證。如“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乞人不
屑也”,用“貧者不受嗟來之食”的事例說明人們把“義”看得比“生”更為珍貴,在二者不
可兼得時就會舍生取義。③比喻論證。如魚與熊掌的比方就是比喻論證。④對比論證。如''不
受嗟來之食”和“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之祿”的對比,論證了舍生取義的可貴,見利忘義的可恥。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日:“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
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
與?”唐雎對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
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
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
休裱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縮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
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基礎梳理
一、重點詞語
L通假字
⑴秦王不說“說”同“悅”,高興
⑵故不緒意也“錯”同“措”,安放,安置
⑶含鷹擊于殿上“倉”同“蒼”,青色
⑷輕寡人與“與”同“歟”,表疑問語氣,相當于“嗎”
2.古今異義
(1)豈享五百里哉
古義:只,僅僅今義:不彎曲
⑵休衩降于天
古義:吉樣今義:經常用作休息
⑶長跪而謝之
古義:道歉今義:感謝
3.一詞多義
(免冠徒跣動詞,裸露
⑴徒,--------
[徒以有先生也副詞,只,僅僅
f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動詞,派遣
⑵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動詞,出使
j秦王怫然怒動詞,生氣,發怒
(3)怒,------------
(懷怒未發名詞,憤怒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詞,用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詞,憑借
(4)以4---------------
徒以有先生也介詞,因為
、以君為長者介詞,把
f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的統稱
⑸夫1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句首發語詞,無實義
(挺劍而起連詞,表承接,不譯
(6)而4---------------------------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轉折,但是,卻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結構助詞,的
⑺之]愿終守之代詞,指代安陵國土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君為長者代詞,……的人
(8)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語氣詞,引出原因
雖千里不敢易也連詞,即使
⑼雖
雖然,受地于先王連詞,雖然
'受地于先王介詞,從
倉鷹擊于殿上介詞,到、在
do)于4----------
請廣于君介詞,引進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
、可譯為“給”
(雖然,受地于先王代詞,如此,這樣
(11)------------
[秦王怫然怒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4.詞類活用
⑴餐寡人與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
⑵請廣于君形容詞用作動詞,增廣、擴充
⑶天下〈案名詞用作動詞,穿白色喪服
5.其他重要詞語
⑴不得使命辱沒、辜負
⑵其諾寡人答應
⑶座寡人者違背
(4)布衣之怒平民
⑸公亦學聞天子之怒乎起經
(6)庸本之怒平庸無能的人
⑺非士之怒有膽識有才能的人
⑻體謖降于天吉兇的征兆
⑼秦王自糖面露膽怯之色
(10)免冠徒跳赤腳
(11)寡人諭矣明白,懂得
二、句式句意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譯文:我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就答應我吧!
2.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狀語后置)
譯文: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護它,不敢交換!
3.懷怒未發,休裱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譯文:心里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征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連上我,將成為
四個人了。
4.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縮素,今日是也。
譯文:如果有膽識有才能的人要發怒,就要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全國人民都要穿
喪服,今天就是這樣。
重點探究
1.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時,為什么要引出專諸、聶政、要離行刺的故事?
答:示例:表明自己要效法他們,同時表達了要跟秦王斗爭到底的決心(表示自己要效法那三個
人,與秦王同歸于盡)。表現了唐雎正氣凜然、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
2.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樣的人?
答:示例:秦王是一個驕橫狂暴、陰險狡詐和外強中干的暴君,是非正義的形象。
唐雎是一個有膽有識的謀臣,他凜然正氣、不畏強暴,是正義的形象。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
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
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
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皺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則編袍敝衣
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
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
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
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
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
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
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
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
予者哉?
基礎梳理
一、重點詞語
1.通假字
(1)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同“肢”,肢體
⑵同舍生皆裝綺繡
“被”同“披”,穿
⑶與之論辨
“辨”同“辯”,辯駁
2.古今異義
⑴串送之
古義:跑今義:行走,走路
⑵日再食
古義:兩次今義:又
⑶右備容戛(xifi)
古義:香氣今義:臭(ch6u)氣,氣味難聞
3.一詞多義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動詞,擔憂,憂慮
⑴患
無凍餒之患矣名詞,憂患
故余雖愚因此
⑵故
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特意,故意
益慕圣賢之道學說
⑶道
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理
色愈恭,禮愈至周到
⑷至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到
援疑質理詢問
非天質之卑本質,資質
'俯身傾耳以請而,來
撰長書以為贄把,用
(6)以<以中有足樂者因為
計日以還表修飾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介詞,前者譯為因為,后者譯為把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也
走送之代詞,指書
⑺之《當余之從師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
弗之怠抄書
益慕圣賢之道助詞,的
4.詞類活用
⑴曖白玉之環名詞作動詞,在腰間佩戴
⑵手自筆錄名詞作動詞,動手名詞作狀語,用筆
⑶主人目再食名詞作狀語,每天
(4)由逆旅名詞作動詞,寄居
5.其他重要詞語
⑴無從到書以觀得到
⑵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
⑶俟其欣悅等待
(4)門人弟子填其室擠滿
⑸援疑質理引、提出
⑹憚然若神人光彩鮮明的樣子
⑺略無摹但意羨慕
⑻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給予,贈送
⑼流輩甚稱其賢同輩
(10)詼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詆毀,毀謗
二、句式句意
1.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譯文:我小時就愛好讀書。家里窮,沒有辦法得到書來讀。
2.余則編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譯文:我卻穿著破棉襖、舊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一點不羨慕他們。
3.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譯文:如果他們的學業還有不精通,品德還有沒養成的,如果不是天資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
樣專一罷了,哪里是別人的過失呢?
4.縣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
譯文: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來,沒有挨餓受凍的憂慮了。
重點探究
1.本文是寫給馬生的,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寫自己求學的事?
答:作者現身說法,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增強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2.本文采用對比的寫法,請舉出一例,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答:將同舍生的豪華衣飾和自己的縊袍敝衣做對比,更為突出作者求學條件之艱苦,體現他不
慕虛榮、不畏艱難、刻苦讀書、勤奮求知的精神。
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
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日:
“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基礎梳理
一、重點詞語
1.古今異義
⑴又何回焉
古義:參與今義:隔開不連接
⑵小大之州
古義:指訴訟事件今義:監獄
⑶弗敢力.口也
古義:虛夸,夸大今義:增加
⑷犧牲玉帛
古義:指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
今義:為正義獻出生命
⑸肉食者可
古義:淺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今義: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
2.一詞多義
曹劌請見請求
(1)請4—
[戰則請從請允許我
f民弗從也聽
⑵從彳一
[戰則請從跟隨
'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⑶故4--------
故逐之所以
k----
(何以戰憑借
(4)以4——
[必以信按照
j小大之獄助詞,的
(5)Nj公與之乘代詞,代指曹劌
3.詞類活用
⑴神弗磺也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⑵公將鼓之名詞作動詞,擊鼓
⑶用之屬也形容詞作動詞,盡力做好分內的事
(4)下視其轍名詞作狀語,向下
⑸齊師敗續名詞作動詞,大敗
4.其他重要詞語
⑴齊如伐我軍隊
(2)肉食者謀之謀劃
⑶弟敢專也丕
(4)小惠未遢遍及,普遍
(5)必以值實情
(6)小信未孚使信服
⑺小大之然指訴訟事件
⑻公將知之驅車追趕
(9)一鼓作氣鼓起
(10)彼竭我般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
(H)難測也推測,估計
(⑵望其旗摩倒工
二、句式句意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譯文:當權者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譯文:衣食這類用來安身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譯文:大大小小的訴訟事件,即使不能一件件明察,也一定是根據實情判斷。
4.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判斷句)
譯文: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鼓起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衰弱,第三次擊鼓士氣就
窮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窮盡而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
5.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判斷句)
譯文:(齊國是)大國,是難以揣測的,(我)怕有埋伏在那里。我看到他們的車轍混亂,望見他們
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趕他們。
重點探究
1.根據文章內容,概括說明曹劌的“遠謀”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深謀遠慮;指揮若定;謹慎果斷;能詳察敵情,把握戰機。
2.本文詳細描寫了曹劌在戰前、戰中、戰后的表現,而對于交戰的具體過程則略寫,這樣安排
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為文章的主要內容不是記敘這次戰役的過程,而是緊緊圍繞“論戰”展開,其他內容與中
心關聯不大。這樣處理,表現出了曹劌的軍事才能和遠見卓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日: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
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警察學院《化學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市寶坻區何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二診熱身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南通市、泰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三5月校際聯合檢測試題物理試題含解析
- 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護理專家共識
- 高血壓常用藥物詳解
- 班年終總結部隊
- 腫瘤早篩技術在微創手術中的輔助作用與市場前景分析
- 勞務合同樣本交通部
- 音樂產業版權運營與音樂版權交易平臺市場機會分析報告
- 2025年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高三下學期聯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三年級上冊語文閱讀同步擴展課件-第十五講 童話寓言的閱讀技巧(共14張PPT)-人教(部編版)
- 機油濾清器工作原理剖析
- 執行異議及復議課件
- 安全生產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圖
- 【大學課件】色彩構成
- 智能健身鏡行業分析及案例
- 大型場館TD-LTE覆蓋優化指導意見
- 中聯HIS系統掛號收費 操 作 說 明
- HIT(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課件
- 焊接件檢驗合格率統計表
- Mayo肘關節功能評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