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專項復習:機械運動 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5年中考物理專項復習:機械運動 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5年中考物理專項復習:機械運動 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5年中考物理專項復習:機械運動 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5年中考物理專項復習:機械運動 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物理專題復習:機械運動考點練習題

一、實驗題

1.學習物理后,小川同學想利用身上自帶的“器材”來測走路的速度,小川正常脈搏跳動75

次/分鐘。實驗步驟如下:

(1)小川用米尺測量走一步的距離,該刻度尺的量程為cm;若他走一步時兩腳在刻

度尺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則正常走一步的長度為cm;

(2)小川按照測出的步長沿直線走了72步,同時數出_____的次數為75次;

(3)利用公式算出小川走路的速度約為m/s,該速度是小川走路的(選填“平

均速度”或“瞬時速度”)。

(4)若某次小川步行上學過程中每分鐘均行走100m,則他更可能是(選填“勻速直線

(1)該實驗中需要用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s,用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f,

通過公式求出平均速度Vo

(2)實驗中應該控制斜面的坡度較(選填“大”或“小”),這樣可以減小測量的誤差。

(3)小車通過全程心所用的時間為J通過上半段路程$2所用的時間為L,則小車通過下

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丫3=(用心、$2、小芍表示)。

(4)如果在實驗中小陽釋放小車后才開始計時,則他測得的平均速度會(選填“偏大”

或“偏小”)。

3.小明在“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他已經從實驗室借到的實驗器材有:小車一輛、

秒表一塊、長木板一塊、小木塊一塊:

第1頁共17頁

(1)他為了完成該實驗,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

(2)為了方便計時,應該使斜面的坡度(選填“較大”或“較小”);

(3)經測量,S|=0.9m,S2=0.4m,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的過程中,秒表記錄如圖所

小,則小車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m/s,在心上平均速度是m/so

4.用如圖的裝置做“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請回答以下問題:

(1)本實驗原理是,需要使用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2)實驗時減小測量時間時造成的誤差,可以采用坡度(選填“較大”或“較小”)

的斜面進行實驗,也可以通過增大來進行實驗。

5.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的頂端

由靜止開始下滑,小車到達A、B,C三處的電子表的如圖示數(數字分別表示小時、分鐘、

秒)貝!I:

(3)若如圖所示小車VBLm/s,若已經駛過C點再停止計時,則測出的VBC會偏一

第2頁共17頁

(選填“大喊“小”);

6.在城市中高層及超高層建筑越來越多,一旦發生火災,不可盲目逃生。受到兒童滑梯的

啟發,小明想要設計一個安裝在樓房上的消防逃生滑梯模型。小明想知道人從滑梯上滑下時

速度的變化,小明利用小車、斜面、擋板等器材組裝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并設計實驗方案:

讓小車從斜面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路程和時間,即可測

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從而判斷物體從斜面下滑時速度的變化情況。

(1)除了圖甲中所給的器材之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o在實驗中,應使斜面的坡

度適當緩一些,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記錄

(2)實驗時,若聽到小車撞擊擋片C的聲音后才停止計時,則會使所測平均速度以c

(填“偏大’或“偏小”);

⑶如果測得小車從A滑到C的時間〃c=4s,小車從A滑到B時間心B=3S,則AC段的平均

速度VAC=m/s;則段的平均速度v^c=m/s;根據數據可知:物體

沿斜面下滑時做(選填“勻速”、“加速”或“減速”)直線運動;

(4)小明實驗時,又選用了形狀相同輕重不同的小車,在同一個斜面上做了多次實驗,記錄

數據如表,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小車的平均速度與小車的輕重__________(選填“有關”或“無

第3頁共17頁

7.按題目要求完成下列問題。

聿°C

T^1O

1

B20

6

*

(1)圖甲中物體長度為cm;圖乙中溫度計示數為℃;

(2)用天平稱量物體時,被測物體應該放在______(選填“左”或“右”)盤中;

(3)用秒表和刻度尺做“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實驗,運用的物理原理公式是o

8.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

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方框是小車到達,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字分別是“小時:分:秒”)

(1)測平均速度中所用的測量工具是和=

(2)該實驗的原理是o

(3)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坡度較(填“大”或“小”);

(4)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起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段平

均速度偏(填“大蹴“小”)。

9.探究小車的平均速度

如圖所示,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5c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下有,圖中的圓圈是小車

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示數(數字表示“時:分:秒”),貝

⑴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選填“大”或“小”)。

(2)請根據圖中所給信息回答:tBC=s,VAC=m/So

(3)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

段的平均速度VAC偏(選填“大”或“小”)。

第4頁共17頁

10.如圖甲,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提供的實驗器材有:木板(長為100.0cm,底端

Av

乙丙

(1)實驗的原理是,實驗時應保持斜面的傾角較小,這是為了減小測量_____(填“路程”

或“時間”)時造成的誤差;

⑵在測量段的平均速度時,測得時間t4B=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m/s;

(3)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2點才停止計時,測得A8段的平均速度

E4B會偏;

(4)斜面傾角不變時,小車由靜止釋放。相同時間內小車通過的路程越長,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5)小麗改進實驗利用超聲波測平均速度,如圖乙是實驗裝置,A為斜面上自由移動的小車,

B為固定在斜面一端的位置傳感器,位置傳感器B利用超聲波可以測出不同時刻小車A與

它的距離,這樣計算機就可以計算出運動的小車在不同位置時的速度。這是利用超聲波可以

第5頁共17頁

傳遞O由得到的圖象丙發現小車在斜面上由靜止自由滑下時運動的速度逐漸(填

“變大”、“變小”或“不變”)。

11.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

A?_O

B?

O

C?

-2

m

(1)實驗原理是;

(2)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有、;

(3)如圖是一個水滴下落過程的示意圖,水滴通過42和所用時間均為0.1s,水滴由A

位置下落到C位置過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m/so

12.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

分度值為1m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時間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

示時刻(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

(1)根據公式可以計算速度;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坡度較(選填“大”或“小”)些;

(3)請根據圖中所給信息回答:SAC=cm,tAc=s,VBC=m/s;

(4)如果實驗前不熟練使用電子表,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導致所測AC段

的平均速度VAC偏(選填“大”或“小”);

(5)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

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所測的8c

段平均速度的值與實際相比會(選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第6頁共17頁

13.如圖1所示是某中學創新實驗小組的同學們在測量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

裝置圖,使小車從帶有刻度的斜面上A點由靜止自由下滑,分別記錄小車經過8點和到達C

點所用的時間。

(1)本實驗原理為:,斜面應設置較(填“大”或“小”)的坡度,是為了—=

(2)在測量小車AB段的時間時,從A點出發時,某同學沒控制好把小車向前推了一下,測得

A8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

(3)小車從A點到C點的路程SAC=cm,則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Gm/s。

(4)圖2中能正確反映小車全程的運動情況的圖像是(填序號)。小車在AC段運

動的過程中,若通過時間中點時速度為0,通過路程中點時速度為也,貝IVIV2(選

填“>”、"=”或

(5)學習了本節課后,小明想估測家到學校的路程s,于是利用手表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根據學校操場一圈的跑道長度I,利用手表測出正常步行一圈所用時間

②再測出;則家到學校的路程s=(請用已知量

和測量量的字母符號表示)。

14.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

(1)本實驗是根據公式進行測量的,實驗時應保持斜面的傾角(填“較

大,,或“較小,,),這是為了減小測量_________(填“路程”或“時間”)時造成的誤差。

(2)實驗中如果得A3長度為30cm,AC長度為60cm,小車通過A2段所用時間為3s,通

過AC段所用時間為5s,則小車通過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cm/s,小車通過下半

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所以小車在斜面上做運動(填“勻速”或“加速”)。

第7頁共17頁

15.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

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1)該實驗是根據公式進行測量速度的;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選填“大”或“小”);

(3)測得AB段路程所用的時間為2s,則AB段的平均速度為cm/s;

(4)測8c段的平均速度時,如果小車過了8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測得的BC段的平均速度

會偏(選填“大”或“小”)。

第8頁共17頁

參考答案

1.0-100.070.0脈搏跳動V=-0.84平均速度變速直

t

線運動

【詳解】(1)口]由圖可知,刻度尺的最大測量值為100cm,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即刻

度尺的量程為0~100.0cm。

⑵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起始位置為25.0cm,終了位置95.0cm,所以正常走一步的長度

95.0cm-25.0cm=70.0cm

(2)[3]按照測出的步長沿直線走了72步,同時數出在這個過程中,脈搏跳動的次數為75

次。

(3)[4]速度計算公式為

s

v=—

t

[5]行走路程

s=72x70.0cm=5040cm=50.4m

小夢走路的平均速度

s50.4m

=0.84m/s

60s

⑹一段時間內的運行的速度稱為平均速度,我們計算的是這60s內的速度,為平均速度。

(4)⑺因為小川走路的平均速度是0.84m/s,而小川步行上學過程中每分鐘均行走100m,

速度為

所以本次是變速直線運動。

2.刻度尺停表v=-小?二?偏大

th-t2

【詳解】(1)口][2]⑶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原理是速度的計算公式丫=工在實驗過程中必

t

須測量路程和時間兩個物理量,因此需要長度的測量工具刻度尺和時間的測量工具停表。

(2)[4]實驗中應控制斜面坡度較小,則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速度較慢,運動時間會長些,可

以減小時間測量的誤差。

(3)[5]小車通過全程電所用的時間為。,通過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時間為馬,則小車通過

下半段路程為

第1頁共17頁

邑二。一$2

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時間為

%3=%—%2

c

根據□=士得,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

t

匕=S2

G—,2

(4)[6]如果在實驗中小陽釋放小車后才開始計時,不會影響路程測量,會導致時間測量偏

小,根據V=上知,測得的平均速度會偏大。

t

3.刻度尺較小0.50.3

【詳解】(1)[口根據v=£可知,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測出時間,用刻度尺測出小

t

車通過的距離,題目中已經給出了秒表,因此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是刻度尺。

(2)⑵若要計時方便,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小一些,使小車在斜面上通過的時間更長。

(3)⑶⑷由題可知y=0.9m,$2=0.4m,則S3的路程為

邑=—%=0.9m-0.4m=0.5m

由圖可知,各段時間為4=3s,q=Is,所以小車在鼻上的平均速度為

nl

v3=-=05=o.5m/s

%Is

小車在S1上的平均速度為

心0.9m

v,=—=-------=0.3m/s

%9s

4.v=-秒表較小斜面長度

t

【詳解】(1)⑴⑵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時間內的路程與這段時間的比值,所以測小車平均速

度的實驗原理為口=);要測出速度,應測量出小車運動的距離和時間,所以要用到刻度尺

t

和秒表。

(2)⑶⑷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過某點的時間會越短,計時會越

困難,誤差會越大,所以為使計時方便,減小測量時間的誤差,斜面坡度應小些,也可以通

過增大斜面長度來進行實驗。

5.v=-小0.4小

第2頁共17頁

【詳解】(1)山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丫=-。

t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過某點的時間會越短,計時會越困

難,所以為使計時方便,斜面坡度應小些。

(3)[引圖中刻度的分度值為1cm,由圖可知,小車在的路程是

40.0cm-0.0cm=40.0cm

小車通過8C的時間是

10:35:23-10:35:22=1s

因為小車1秒內走過的路程是40.0cm,合0.4m,所以,小車在BC段的速度是0.4m/s。

⑷根據速度公式可知,已經駛過C點再停止計時,路程不變,時間偏大,則測出的4C會

偏小。

6.(1)秒表時間

(2)偏小

(3)0.20.4加速

⑷無關

(5)1

【詳解】(1)口]實驗中需要使用刻度尺測量斜面長度,用秒表測量時間,根據得出下滑的

速度。因此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秒表。

[2]實驗過程中斜面如果太陡,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時間很短,不方便計時,實驗中為了方便

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小,小車運動的就會慢一些,這樣我們就方便記錄時間。

(2)若聽到小車撞擊擋片C的聲音才停止計時,時間偏大,路程測量準確,根據v=士可

t

知,速度測量偏小。

(3)[1]圖中可以得出AC段的長度為

5Ac=80.0cm=0.8mAC段的平均速度

s.r0.8cm_c,

vAC=~~=-j—=0-2m/s[2]小車在8c段運動的時間為

tBC=tAC-tAB=4s-?>S=1S圖中可以得出BC段的距離為

5Bc=40.0cm=0.4m則5C段的平均速度

vBC=上=-----=0.4m/s

,BC1S

[3]小車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小于下半段的平均速

第3頁共17頁

度。小車在整個過程中做加速運動。

(4)實驗時選用了形狀相同、輕重不同的小車,在同一個斜面上做了多次實驗,記錄數據

如表所示,不同車子運動的距離和時間相同,速度相同,小車的平均速度與小車的輕重無關。

(5)圖乙所示在第三層樓層沿坡度和長度不同的滑梯1、2、3滑下時,斜面越陡,小車下

滑的速度越快。“:1”的路程最短,且最陡,則能最快到達地面的滑梯是“1”。

7.1.20-8左

s

V=—

t

【詳解】(1)口]甲圖中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

0.1cm=l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5.00cm對齊,右側與6.20cm對齊,

則物體的長度

£=6.20cm-5.00cm=l.20cm

⑵乙圖中的溫度計一大格是10℃,其中又分成10小格,則其分度值是:TC,刻度值上小下

大,表示零下溫度,則溫度計的示數為-8℃。

(2)[3]使用天平稱量物體質量時,按照“左物右碼”的規則放物體和祛碼。即稱量時把物體

放在左盤,祛碼放在右盤。

(3)[4]做“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的實驗中,用刻度尺測量運動物體通過的路程,用秒表測

量物體運動的時間,然后用速度公式丫=£算出物體的運動速度,因此在測量物體運動速度

t

時,運用的物理原理公式是丫=£。

t

8.(1)刻度尺秒表

⑵八:

⑶小

(4)大

【詳解】(1)口][2]實驗中需要測量小車運動的路程和所用時間,則實驗中所用的測量工具

為刻度尺和秒表。

(2)“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通過測量小車運動的路程和所用時間,再利用公式v=£

t

求出平均速度,即該實驗的原理是v=£。

t

(3)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過某點的時間會越短,計時會越困難,

第4頁共17頁

所以為使計時方便,斜面坡度應小些。

(4)讓小車過了起點后才開始計時,會使所測時間偏小,則所測平均速度偏大。

9.小10.33大

【分析】(1)斜面斜度過大、小車下滑快,不好測量時間;過小,小車滑不動。

(2)讀圖并利用速度公式計算即可。

(3)相同的路程,測量時間小,則計算的速度偏大。

【詳解】(1)口]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過某點的時間會越短,計時

會越困難,所以為使計時方便,減小誤差,斜面坡度應小些。

(2)[2]由圖像可知之間的時間為

9:50:14-9:50:13=ls

[3]AC間的路程為100cm,即1m,時間為

9:50:14-9:50:ll=3s

速度為

s1m八”,

v=—=——?0.33m/s

ACt3s

c

(3)[4]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計時偏短,由v=)可知平均速度偏大。

t

10.v=-時間0.25小大信息變大

t

【詳解】⑴[1]⑵在用斜面小車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要測量小車運動的路程和時間,然

后利用公式丫=上計算小車平均速度,因此本實驗依據的原理是尸上;斜面傾角越大,小車

tt

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所用時間會越短,計時會越困難,所以為使計時方便,減小測量

時間的誤差,斜面傾角應小些。

⑵[3]圖中刻度尺的一個大格為10cm,一個小格為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貝U43

段的距離

S4B=80.0cm-40.0cm=40.0cm=0.4m

時間以5=1.6S,則A5段的平均速度

s一°.4m

VAB==-------=0.25m/s

,AB1.6s

(3)[4]如果小車過了8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時間偏大,根據可知,測得段的平均

速度VA5會偏小。

(4)[5]小車在斜面上加速運動,斜面傾角不變時,小車由靜止釋放,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第5頁共17頁

越長,其平均速度越大。

(5)[6]⑺位置傳感器B可利用超聲波測出不同時刻小車A與它的距離,這是利用超聲波可以

傳遞信息;由丙圖可知,整個過程中小車的速度是先變大,做加速運動(斜面上),然后減速

運動直到速度為0(平面上),故由靜止自由滑下時這一運動過程中速度是逐漸變大的。

11.v=-刻度尺停表1

t

【詳解】(1)[1]“測平均速度”實驗原理是速度公式

S

v=—

t

(2)[2][3]實驗中需要測量路程與時間,則測量工具需要用到刻度尺、停表。

(3)[4]水滴通過和所用時間均為0.1s,則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用時0.2s,通

過的路程為20.0cm,則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12.v=-小10.0030.05大偏小

t

【詳解】(1)口]本實驗測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種間接測量法,通過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

和所用的時間,然后根據速度公式計算平均速度,所以這個實驗的原理是丫=上。

t

(2)⑵小車所放的斜面應保持較小的坡度,小車速度變化越慢,這樣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時

間會長些,便于測量時間。

(3)⑶⑷⑶由圖可知,AC段的距離

SAC=10.00cm-0=10.00cm

通過AC段所用的時間為

tAc=15:35:23-15:35:20=3sBC段的距離

SBC=5.00cm-0=5.00cm

通過8c段所用的時間為

tBc=15:35:23-15:35:22=1s

則通過段的平均速度為

s?r0.05m八”,

vBC=—=--------=0.05m/s

,BCIs

(4)[6]如果讓小車過了起點A才開始計時,則計時的時間會比實際的時間短,根據速度公

式可知,在路程一定的情況下,平均速度的結果會偏大。

(5)[7]所測時間不是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時間;小車從A到C的過程中通過B點時的速度

第6頁共17頁

不為0;小車通過AC段的時間與A8段的時間之差才是下半程8c段的時間,所測時間比實

際的時間大,在路程一定的情況下,平均速度的結果會偏小。

13.(1)v=-小便于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

t

(2)大

(3)90.00.3

(4)C<

fl

(5)從家正常步行到學校的時間/y

【詳解】(1)[1]若能測量出小車通過的距離及所用的時間,根據V=)就可求出小車的平均

t

速度,故測量小車平均速度的原理為丫=£。

t

⑵[3]斜面設置較小的坡度是為了減緩小車下滑的速度,在實驗中便于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

(2)在測量小車段的時間時,從A點出發時,某同學沒控制好把小車向前推了一下,

則小車的初速度不為0,測得AB段的時間偏小,根據實驗原理,平均速度以8會偏大。

(3)口][2]由圖1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5cm,小車從A點運動到C點的路程為

100.0cm-10.0cm=90.0cm

從A點到C點所用的時間為3s,則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為

S0.900m

v=—=0.30m/s

3s

(4)[1]由題意知,小車在斜面上做加速直線運動。

A.由圖可知,圖象是傾斜直線,說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隨時間增加,路程增加的速度在減慢,說明小車速度在減慢,故B不符合題

思;

C.由圖可知,隨時間增加,路程增加的速度在加快,小車的速度在增大,故C符合題意;

D.由圖可知,隨時間增加,路程保持不變,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⑵小車在下滑過程中做加速運動,通過上半段路程所用時間大于通過下半段路程所用時間,

即路程中點的位置比時間中點的位置偏下,因此路程中點的速度應大于時間中點的速度,即

Vl<V2o

(5)[1]⑵先求出步行的速度,根據S=vr計算家到學校的路程。已測出學校操場一圈的跑道

長度I,利用手表測出正常步行一圈所用時間六再測出從家到學校正常步行時所用的時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