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講義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講義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講義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講義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講義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其次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時空觀念]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課程標準課標解讀課標導航1.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的歷史脈絡。2.相識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制度變革與創新、民族交融和區域開發的新成就。1.結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狀況,從“時空觀念”角度了解政權更迭和北方少數民族的內遷。2.結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的開發,從“史料實證”角度相識江南區域經濟的發展成就。3結合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和影響,從“歷史說明”角度相識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中的意義。三國與西晉1.三國鼎立的形成從全局來看,分裂孕育著統一;從主流來說,生產力在不斷發展。(1)220年,曹丕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留意:曹操并非三國時期人物。(2)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3)孫權稱帝,定都建業,國號吳。2.西晉(1)建立:266年,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2)統一:280年,西晉滅吳,完成統一。統一的封建王朝:秦、西漢、東漢、西晉(3)滅亡:316年,西晉被內遷的匈奴貴族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一個比較長的分裂時期。東晉與南朝1.東晉今江蘇南京(1)東晉建立:317年,司馬睿在建康重建晉朝,史稱東晉。(2)士族崛起eq\b\lc\{(\a\vs4\al\co1(①自三國、西晉以來,一些聲名顯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經濟等方面特權,士族階層形成。,②逃到南方的北方高門士族先后執掌朝政,成為東晉政權,的主要支柱。指地位高,有錢有勢的人家))2.南朝420年,出身低級士族的武將劉裕奪取皇位,改國號宋。此后,南方先后經驗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合稱南朝。3.江南開發東晉時江南出現“荊揚晏安,戶口殷實”的景象。(1)緣由: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大批流亡南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也充溢了勞動力資源。(2)表現eq\b\lc\{(\a\vs4\al\co1(①農業:南方土地大量開墾,農作物品種增加,產量提高。,②手工業:紡織、礦冶、陶瓷、造船、造紙等行業都有明顯進步。))(3)影響:促進了山區的少數民族與漢族相交融。4.南北對峙(1)東晉南朝之交,一度將勢力范圍擴展到黃河南岸旁邊。(2)到陳朝,只能保有長江以南,上游又丟掉了四川和荊襄,在南北對峙中處于明顯劣勢。十六國與北朝1.十六國(1)十六國出現:東晉統治南方的時候,北方先后出現了一批割據政權。最主要的有15個,加上西南地區的成漢,合稱“十六國”。(2)民族融合: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在長期混戰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亂,各族之間彼此頻繁接觸,差異漸漸縮小。(3)民族隔閡:4世紀下半葉,氐族建立的前秦統一北方,后來大舉進攻東晉,被擊敗于淝水。強大的前秦政權快速崩潰。相關成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2.北朝(1)統一北方:4世紀末,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強大起來,于439年統一北方。結束了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2)孝文帝改革①時間:5世紀后期②內容: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以漢族服飾取代鮮卑服飾,朝中禁鮮今山西大同卑語,統一說漢語;改鮮卑姓為漢姓;激勵與漢族高門士族通婚。血統的交融,加速了鮮卑族的漢化。③影響:順應了北方民族溝通、交融的歷史趨勢,大大緩解了民族沖突;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旺盛,為以后北方統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為以后的南北統一創建了條件,但北魏并沒有完成全國統一。(3)政權更替eq\b\lc\{(\a\vs4\al\co1(①6世紀前期,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上述五個王朝合稱北朝。,②北周滅掉北齊,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統一全國。)),閱讀教材·想一想1.閱讀教材P28“思索點”: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得到開發的緣由有哪些?提示: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大批流亡南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也充溢了勞動力資源。2.閱讀教材P28“歷史縱橫”:材料反映了怎樣的歷史現象?影響是什么?提示:現象:反映了東晉時期的士族專權。影響: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經濟等方面特權,形成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發掘教材·讀一讀1.閱讀“三國蜀墓彩繪陶屋”信息解讀:圖片反映了三國時期蜀地彩繪藝術和建筑藝術的發展。2.閱讀“‘晉歸義羌侯’印”(見教材P27)信息解讀:圖片是西晉頒發給內遷少數民族酋長的印文,是探討當時民族關系的實物見證,有重要的史料價值。3.閱讀“西晉末年內遷少數民族分布與北方流民南遷示意圖”(見教材P27)信息解讀:上圖表明西晉末年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南遷并同漢族人交織雜居在一起。這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溝通。4.閱讀“鮮卑舊墟石室嘎仙洞及祝文”(見教材P29)信息解讀:從“史料實證”角度證明:嘎仙洞就是《魏書》中提到的鮮卑拓跋部“石室”祖廟。探究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史論要點多元視角相識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角度內容內涵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間共同生活、彼此學習、共同發展、漸漸交融的過程,包括經濟生活、文化語言、風俗習慣、民族心理等趨向一樣。緣由(1)根本緣由:在共同生活的地域內,民族之間親密交往,相互影響。(2)詳細緣由:先進文化的吸引力,斗爭因素的影響,統治政策的強力推動。表現(1)北方農夫為躲避戰亂,遷居南方。(2)東漢魏晉時,“五胡”不斷內遷,內遷的民族和漢族長期定居,相互影響。(3)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促進了鮮卑族與漢族的融合,推動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對點訓練1.下列各項中,概括表述中國古代“民族融合”含義最佳的一項是()A.揚長補短,共同發展B.共同抗拒階級和民族壓迫C.物質、文化溝通不斷D.遷移、雜居、共處、通婚答案A2.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種豐富,饅頭、炸油餅、胡餅深受內地人的寵愛。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緣由是()A.南稻北粟格局的形成B.民族融合加深的產物C.政府政策引導的結果D.社會生活的逼迫答案B探究二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的發展史論要點1.從“唯物史觀”角度相識江南經濟發展的緣由(1)江南地區雨量充足,氣候較熱,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越。(2)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3)江南地區斗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安定。(4)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勞動。2.從“家國情懷”角度相識江南經濟發展的啟示(1)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經濟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經濟的發展都是在北方戰亂而南方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完成的。(2)生產力的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剛好引進、運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于經濟建設中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3)統治者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經濟的發展必需得到統治者的重視。(4)自然環境對經濟的發展影響巨大,經濟重心南移是自然環境與整個社會生產力之間辯證發展的必定結果。我們應留意經濟開發與愛護生態平衡的辯證統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對點訓練1.某中學春秋史社的同學們正在進行“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緣由”的探討性學習活動。下列各項能入選該主題的是()①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遷③國家統一④江南地區社會秩序比較安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題可用解除法解答,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國家分裂時期,故解除③。正確選項為D。答案D2.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擺脫了原先落后停滯的狀態,出現“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的景象,其主要緣由在于()A.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 B.社會動蕩擔心C.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D.絲綢之路開拓解析本題是對江南地區開發緣由的考查,結合材料反映的內容和所學學問可知是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故答案應為C。答案C探究三(核心素養)北魏孝文帝改革素養解讀1.從“史料實證”角度相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史料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北魏孝文帝詔書(選自《魏書》)解讀:孝文帝改革中提倡說漢話,有利于民族交融日常化。2.從“唯物史觀”角度評價北魏孝文帝改革(1)進步性: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北魏社會經濟的旺盛和文化發展;接受了漢族的先進制度與文化,加速北魏政權的封建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民族大融合。(2)局限性:全面推行漢化,使鮮卑族丟失作為一個民族的獨立性、主體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減弱了軍事力氣。對點訓練1.北魏孝文帝不僅娶漢族士族地主的女兒為妻,還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漢族大地主范陽盧氏家族。他這樣做的基本動身點在于()A.緩和民族沖突B.親密鮮卑貴族和漢族地主的聯系C.平靜階級沖突D.加快鮮卑等北方少數民族漢化步伐解析題干體現了孝文帝通過這種政治聯姻的方式把兩族統治者的利益和命運緊密連在一起,以鞏固統治,因而只有B符合題意,故選B。答案B2.小美想寫北魏題材的小論文,擬了以下幾個題目,其中有錯誤的是()A.《北魏統一全國》 B.《胡人漢服與漢人胡食》C.《從平城到洛陽》 D.《人口遷徙與民族融合》答案A【典例1】戰國至秦漢時期,北方始終是全國經濟重心,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使長期以來南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縮小了。說明江南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與發展這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A.江南經濟發展水平快速超過了北方與史實不符B.江南經濟開發新局面已初步形成與題干信息一樣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江南的開發北魏是北方政權D.全國經濟重心已轉移至南方南宋時期才完成明立意以經濟重心的轉移為切入點,從“歷史說明”角度考查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的發展。抓關鍵材料信息“原本落后的江南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使長期以來南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縮小了”體現了江南經濟的發展。排干擾精確獲得材料關鍵信息是解題的關鍵。經濟重心的轉移是一個過程,到南宋時期,江南經濟的發展水平才超過北方。B【典例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以詔令形式推行從歷史中尋求姓氏改革的依據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為長孫氏,達奚氏為奚氏,乙旃氏為叔孫氏,丘穆陵氏為穆氏,步六孤氏為陸氏,賀賴氏為賀氏,獨孤氏為劉氏,賀樓氏為樓氏,勿忸于氏為于氏,尉遲氏為尉氏。其余所改,不行勝紀。——《資治通鑒》卷140宋末元初人胡三省在注釋《資治通鑒》時感慨說:嗚呼,自隋以后,名稱揚于時者,代北之子孫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漢族在形成、發展過程中融匯了大量少數民族成分(1)依據材料說明孝文帝姓氏改革的特點。(2)依據材料,歸納當代漢族姓氏與古代少數民族的關系。第一步審設問·定方向審讀關鍵審讀通則引導詞第(1)問和第(2)問都是“依據材料”,說明答案完全來自材料。提示詞第(1)問,說明——說明清晰;第(2)問,歸納——全面概括。限制詞第(1)問,時空限定——(北魏)孝文帝時期;內容限定——姓氏改革。第(2)問,時空限定——當代;內容限定——漢族姓氏與古代少數民族。核心詞第(1)問,特點;第(2)問,關系。其次步讀材料·提信息第(1)問,依據材料“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回答。第(2)問,依據材料“自隋以后,名稱揚于時者,代北之子孫十居六七矣”歸納。第三步列要點·組答案(1)特點:從歷史中尋求姓氏改革的依據;以詔文形式推行。(2)關系:漢族在形成、發展過程中融匯了大量少數民族成分。『基礎過關』1.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與下圖中①②③對應的朝代是()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局部)A.商朝、秦朝、三國 B.隋朝、唐朝、元朝C.商朝、唐朝、明朝 D.秦朝、唐朝、十六國解析本題考查朝代的更替,商湯滅夏建立了商朝;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分裂,完成了統一;漢朝之后進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因此,答案為A。答案A2.從東漢桓帝(永壽二年)到西晉統一前的125年間,全國人口削減了3390多萬,平均每年削減近28萬。這時期人口大量削減的主要緣由是()A.政局動蕩,戰亂頻繁 B.人口南遷,土地荒蕪C.北方自然條件惡劣 D.經濟重心完成南移解析東漢末年的農夫起義和軍閥割據,結束了兩漢大一統的局面。魏、蜀、吳三國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國走向局部的統一。在此期間,斗爭頻繁,政局動蕩擔心,造成這一時期人口大量削減。因此,答案為A。答案A3.“自東漢末年以來,狀況漸漸發生了改變。苦于長期戰亂的中原人大量遷移到他們視為畏途的南方……而這里的局勢又相對安定,往往能在較長時期內‘無風塵之警’,水利興修和農田墾辟在持續進行,位處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尤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區“狀況漸漸發生了改變”的緣由有()①中原人大量南遷②社會比較安定③統治者的重視④自然條件優越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從材料中“自東漢末年以來,狀況漸漸發生了改變。……中原人大量遷移到……南方……而這里的局勢又相對安定,……水利興修和農田墾辟在持續進行,……”可以看出,導致江南地區“狀況漸漸發生了改變”的緣由有,中原人大量南遷,社會比較安定和統治者的重視。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答案C4.“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表現包括()①土地大量開墾②農作物品種增加③紡織、造船等有了明顯進步④番禺成為主要外貿港口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5.《晉書·食貨志》記載:“(中原)大疾疫,兼以饑饉,百姓又為寇賊所殺,流尸滿河,白骨蔽野。……漢人遭受亙古未有的劫難,中原成為胡人牧馬之所……”據此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形成中國歷史上中原人口南遷第一次高潮的緣由有()①中原地區社會動亂②中原地區出現饑荒和瘟疫③少數民族內遷④漢族統治階級內亂A.①②③④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由材料“(中原)大疾疫,兼以饑饉,百姓又為寇賊所殺,流尸滿河,白骨蔽野”“中原成為胡人牧馬之所”可知,中原地區出現饑荒和瘟疫、社會動亂、少數民族內遷,導致中原人口南遷。由所學學問可知,西晉出現了“八王之亂”,漢族統治階級內亂,也是中原人南遷的緣由。答案A6.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公元383年,這流亡政府的弱勢軍隊出人意外地戰勝了前秦領袖苻堅所統率的確定優勢的北方聯軍。”這個“流亡政府”是()A.東漢 B.西晉C.東晉 D.北魏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和材料中的“公元383年”“前秦領袖苻堅”可知,材料描述的戰役是淝水之戰,該戰役中的雙方是前秦和東晉,故C項正確。答案C7.日本史學家宮崎市定認為,由于“他”的漢化政策,“以新都洛陽為中心出現了漢文化的復興”,“他”也“由鮮卑國主化為中華皇帝”。“他”是()A.拓跋宏 B.司馬睿C.司馬昭 D.曹操解析依據“漢化政策”“鮮卑國主”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間,遷都洛陽,改漢姓,與漢族通婚,采納漢族官制、律令,學漢禮,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故選A。答案A8.近幾年,網上熱議“中國會不會因北京持續霧霾而遷都”問題。網友吳銘說,“有遷都的可能性”,我國歷史上就曾因種種緣由而發生多次遷都,如商王盤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統治時期都遷過都。其中,北魏孝文帝遷都()A.長安 B.洛陽C.應天 D.燕京解析北魏孝文帝為了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鞏固對黃河流域的統治,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故選B。答案B9.我們現在坐的方凳、圓凳,吃的燒餅、蒸饃等,都是我國古代民族交融的產物。極大地促進了北魏時期我國北方民族交融的是()A.張騫通西域 B.人口大量南遷C.江南的開發 D.孝文帝改革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北魏時期促進我國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選D。答案D10.關于南北朝形勢圖的表述,正確的是()答案D『實力提升』11.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它能將困難的歷史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面能直觀反映三國鼎立形勢的是()解析赤壁之戰后,曹操退守黃河流域,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222年孫權稱王,定都建業,國號吳。所以D精確、直觀地反映了三國鼎立的形勢。答案D12.從下面的“人口遷徙示意圖”可以看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得到發展的主要緣由是()A.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B.南方統治者重視經濟發展C.中原人民大量遷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遷往中原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圖中所示表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大量北方人口南遷,從而為南方經濟的發展供應了大批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故C項符合題意。答案C13.北魏孝文帝喜好讀書,遍覽經史,深受儒學影響,并通過改革,有力地促進了鮮卑與漢族的交融。下列措施與孝文帝改革無關的是()A.遷都洛陽,采納漢族官制 B.重農抑商,推行縣制C.說漢話,穿漢服,改漢姓 D.激勵鮮卑族與漢族通婚解析孝文帝改革內容包括:在朝廷中必需運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及家屬必需穿戴漢族貴族服飾;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激勵鮮卑貴族與漢貴族聯姻;采納漢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A、C、D三個選項都包括在其中。B選項是商鞅變法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B。答案B14.下列磚畫出土于甘肅嘉峪關魏晉古墓,生動反映了當時漢人胡食的生活習俗。這組磚畫可以用來干脆探討()A.江南開發 B.民族交融C.政權并立 D.經濟重心南移解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數民族大量進入中原。經過數百年的沖突與交往,他們與漢族漸漸匯聚。因此,本題中這組生動反映當時漢人胡食生活習俗的磚畫可以用來干脆探討民族交融。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答案B15.學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階段特征的歸納,正確的是()A.中華文明的起源B.旺盛與開放的社會C.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D.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社會危機解析依據課本所學,A項是遠古時期;B項是隋唐時期;C項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D項是明清時期。答案C16.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