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追溯人類早期秩序建立的過程,“命名”無疑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釋名》云:“名,明也,名實事,使分明也。”凡事凡物皆須有名,有了名稱方可識別歸類,此為秩序的開端。因此,給事物命名在古人看來絕非小事。《尚書·呂刑》談及遠古時期堯初建社會秩序,派諸官分掌各項事務,大禹命名山川即其中重要舉措之一。反映早期先民觀念意識的《山海經》對事物命名也很有興趣。《山海經》敘述山林川澤、飛禽走獸以及異域地產,皆用“名曰xx”或“其名曰xx”句式。如《南山經》的招搖山,“有草焉……其名曰祝余”“有木焉,其名曰迷榖”。在這種“命名識物”的敘述技法下,花木鳥獸、人種國度——被賦予名號,書中荒誕駁雜的內容因此顯得秩序井然。不僅如此,《山海經》在為事物命名時也表現出早期文化的一些特點。人類早期對自然聲音的辨識力和敏感度極高。《山海經》一書記載蟲魚鳥獸時經常描摹聲音,諸如“其音如狗吠”“音如嬰兒”等。鳥獸跳躍奔伏,物狀難辨,故以音別之,專門通過鳥獸本身的叫聲給其命名。在此意義上,命名即為識物。除了以聲音名物之外,還有些物怪依據活動場所來命名,如《莊子·達生》曰:“水有罔象,丘有峷,野有彷徨,山有夔,澤有委蛇。”這種命名物怪的方式通常沒有特指某個固定對象,而是類的稱呼,條件限定也欠嚴密。這些名稱顯示出早期先民“命名識物”思維中較為樸素而直接的狀態。即認為“名”與其所指事物差不多對等。名字確定,“物”的性質、界限方才清晰,此即為重視命名、以辨名來識物的認知模式。《周禮》論及周王朝設官分職狀況,其中職官大都有辨析“名物”的職責。從內涵來看,周禮之“名物”既有物類自然屬性的區分,亦包含抽象倫理象征意義之建構。如“司服”職掌九種吉服,不同吉服各有相應的使用場合,承載著諸多象征意義。“鷲冕”是天子祭祀先公、燕饗射禮時穿戴的,而“毳冕”則為群祭山川湖泊時所用。周禮之所以如此關注“名物”,正因為“名物”有“用事”之目的,此小者關乎地位、財富,大者事關尊卑、等差以及社會秩序,此即周禮之核心目的。周代乃禮儀大邦,其禮儀制度和文明建設的高度發展與名物學息息相關。僅《周禮》所涉名物類型就有二十余種,這些名物根據名稱范疇、功能屬性、職官歸屬等作了更細致的區分。名不同則其形制、功能也隨之各異,體現出時人清晰的思想邏輯,遠遠走出了早期先民渾樸的命名狀態。后人常以周禮皆為“繁文縟節”,對此多有譏刺,認為其繁縟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諸多“名物”的區分和配用上。其實,正是借助于“辨析名物”使得相關名物各有所用、各有象征,周代才建立了穩定的社會秩序,從而進入一個相對較高的文明。中國傳統文化對名實、名號、名分、名序、名目等格外敏感重視,也正是由此而來。(摘編自王靜、郗文倩《從“命名識物”到“辨物刻物”中國古代博物學的知識技術和思想觀念》)材料二:張定浩《文學與名物》一文討論了名與物在文學當中的重要意義。他認為,文學的基本相對性,在于使人“從觀念的重重羅網中掙脫出來,重新透過堅實的萬物去觀看事件,并被萬物和事件所觀看”。如何做到這一點呢?①“單是知道這些事物抽象和普遍的名字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知道它們在彼時彼刻具體的、被喚出來的名,將那些被湮沒的具體的名和同樣被湮沒的具體的物相連接,如此它們才可能復活,像密碼鎖的開啟,咯噠一聲,一個真實存在過的生活世界,而非我們帶著今日眼光所以為的那個現實世界,才得以呈現。”什么是“抽象和普遍的名字”,什么又是“具體的、被喚出來的名”呢?唐宋之際,某種蕪雜瑣碎的名物記錄開始悄然漸增,人們熱衷于為尋常事物巧制“文呼”,為已有常名之物另取新名;至于在北宋興起,在南宋自成一類的譜錄,乃至熱衷于名物記錄的小說,則更是風氣已開之后的產物了。此類作品對名物的記錄,并不以訓詁與考證為目的,它們與巧制“文呼”的風氣一樣,與其說是為了準確指稱某物,不如說是出于審美與娛樂之動機。牡丹,有鶴翎紅、倒暈檀心、九蕊真珠;硯之形制,有仙桃、玉臺、月池;酒,有瑤池、蘭芷、千日春……在牡丹、硯、酒等“類名”底下,它們提示的差異微乎其微,難道沒有它們,或者說沒有這些差異,人們最基本的生存與交流會受到影響嗎?②然而,正是它們,能夠打破“簡單固有的符號化認識”。“抽象和普遍的名字”,是牡丹、硯、酒,而有心人在千百年間孜孜不倦地記錄下的九蕊真珠、月池、千日春等繁冗瑣碎的“無用之名”,才在當時的生活(而非生存)當中具體地被喚起。此外,張定浩還借金宇澄的小說《繁花》來說明,“人的真實的活動與感情,需要一個具體的物的世界來安放,并通過那些物的名字來保存”,而“一切的人類,最終都是生活在沉默卻有名字的物的懷抱,而非意見和觀念的喧囂中”。(摘編自鄢虹《注目于“名”:“名物學”的另一條路》)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先秦典籍為物怪命名會描摹其聲音或記載其活動場所,以準確識別歸類,建立秩序。B.借助“辨析名物”構建起的穩定的社會秩序,周朝才成為禮儀大邦,進入較高的文明。C.“具體的、被喚出來的名”既能保存真實存在的歷史,還能安放人真實的活動與感情。D.從“命名識物”到“文呼”,中國古代的名物觀呈現出從實用性到審美性的發展趨勢。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名正言順”“名副其實”“名不虛傳”等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對辨析名物的重視。B.《周禮》中“名物”承載著抽象倫理象征意義,可見周人的認知模式遠優于早期先民。C.《周禮》中對名物區分細致、配用明確,近于繁縟,是因為“名物”有“用事”目的。D.張定浩《文學與名物》借金宇澄的小說《繁花》來說明當代名物研究與文學密切相關。3.下列《紅樓夢》情節,最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A.劉姥姥在宴會上以莊稼人的本色語言巧妙應對牙牌令,連比帶劃,逗樂賈府眾人。B.寶釵設宴,提議詠菊作詩,黛玉連作《詠菊》《問菊》《菊夢》三首,最終奪冠。C.在斗草報花草名的游戲中,豆官以“姐妹花”難住眾人,香菱則以“夫妻蕙”應對。D.寶玉生日宴上,眾人以抽簽的方式行酒令,每支簽上都畫有一種花,并附有詩句。4.簡要分析材料二中兩個畫線問句的論證效果。(4分)5.孔子重視《詩經》,除了其社會作用與教化作用外,還特別提到“多識于草木鳥獸之名”,請根據材料概括孔子提出“多識于草木鳥獸之名”這一主張的意義。(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絲煙攤兒

胡家勝①庸城的南門街有“兩把刀”,一把叫劉一刀,一把叫朱一刀。兩把刀干嘛?兩把刀切煙絲兒。兩把刀的攤兒擺在汪記南雜鋪的街沿兒上,中間隔著六七尺寬的過道,所賣的煙絲庸城人叫絲煙兒,攤兒也就叫絲煙攤兒。②南門街是庸城里最繁華熱鬧的商業街道,因靠近南門碼頭,每天裝船卸貨和過渡的人不少。那些下苦力的人對絲煙兒情有獨鐘,一只煙荷包吊在褲腰上,歇息的時候就抽上一鍋,或是卷一根“喇叭筒”,吧嗒吧嗒抽幾口。抽完煙,將煙荷包往肩背上一搭,背著兩手走在南門街上,有點兒像庸城花燈戲中唱的“呀呀呀嘚兒喂”那樣嘚瑟著。南門碼頭過渡的人大都來自澧水河對岸的鄉下,趕街后,自然不忘在絲煙攤兒稱上半斤八兩的絲煙兒帶回家。③劉一刀和朱一刀用的都是一樣的大切刀,六七寸寬,一尺二長。刀頭固定在蹩腳的長條桌案上,一頭安有烙了魚鱗紋的木頭刀把。兩人每天要切二十幾扎旱煙葉兒。扎,相當于捆,一扎大約有一斤二兩。夜里將煙葉捋抻開,用桐木板壓制固定,第二天便用篾筐搬至攤前。劉一刀和朱一刀這一天的活計就在晨光中開始了。④絲煙攤兒是汪記南雜鋪掌柜汪立人的。每天一早,汪老板洗漱完畢后必來絲煙攤兒上過早(吃早飯);每晚收攤前,汪老板同樣會來絲煙攤兒上消夜。南門街的人記得,自從有了絲煙攤兒,汪老板每天過早和消夜雷打不動。⑤汪老板從劉一刀剛切出的煙絲中抓了一撮,填進黃銅煙袋鍋里,點燃,吧嗒吧嗒幾口,那煙霧吐出來后,他的整個大圓臉都有點兒模糊。之后,他用力一吹,煙鍋里的灰燼噗一下飛出來。接著,又從朱一刀的絲煙攤兒上抓了一撮煙絲兒填進煙鍋里,點燃,吧嗒吧嗒幾口,之后,又用力吹出了煙鍋里的灰燼。汪老板并不說話,起身,握著煙袋的手背在身后,一步一步走進鋪面后青石板鋪就的院子里,一天再難照面。汪老板的家眷和下人從不打鋪面過。鋪面后的院子連著后面的巷子,所有人都從巷子里進出。汪老板的院子有多深,家業有多大,庸城街上沒人知道他的根底,只知道汪老板是開南雜鋪的,兼帶著經營絲煙攤兒。汪老板還有一條貨船,往來于上下河之間,販些土貨和緊俏物資,據說有一次還買過十來條“漢陽造”長槍,之后不見下落。⑥絲煙攤兒是劉一刀和朱一刀來后擺上的。⑦劉一刀和朱一刀是一起來的。怎么來的?并沒有人知道,就像是突然從土里冒出來的。兩人來后,汪記南雜鋪前擺起了絲煙攤兒,庸城里的人才知道汪記南雜鋪新來了兩個伙計。兩人一起在汪記南雜鋪過起了切煙絲兒賣絲煙兒的日子。兩人賣絲煙兒卻從不抽煙,這讓買絲煙兒的人疑惑:這么好的絲煙兒,咋就不抽呢?這哪里像兩個男人?⑧劉一刀看上去大幾歲,說話行事有些謹慎。朱一刀則顯得很機靈,大凡跑腿的事大都他去。兩人每天都會把刀頭的鐵軸一抽,去街沿兒上的一扇麻石磨子上磨刀,嚓嚓嚓,嚓嚓嚓,刀磨得白亮亮的。劉一刀磨好刀就會剃絡腮胡,過路的人總擔心他會剃下半拉臉來。朱一刀臉白凈,沒有胡須,也就用不著拿刀凈臉。有人給朱一刀說媒,朱一刀說:“兩片嘴巴皮都糊不上,哪還顧得上娶老婆?”⑨庸城里鬧過幾次縣長被刺事件,上峰懷疑是縣警察局局長唆使人干的,因為兩人素來不和,可又沒抓住把柄。于是,上峰命令縣警察局局長限期破案。有一天,正在切煙絲兒的劉一刀和朱一刀忽然被警察抓了去,被打得皮開肉綻,可兩人一口咬定就是從外地逃難來的難民。又過了幾天,劉一刀和朱一刀被汪老板保釋出來。兩人腿腳被打斷,已經奄奄一息。汪老板趕緊請來庸城名醫救治。一個月后,兩人下地走路。又過月余,汪記南雜鋪前的絲煙攤兒又擺起來了,依然還是劉一刀和朱一刀。只是兩人情形大變,不再多言。⑩有一天夜晚,澧水河兩岸突然槍聲大作,有人高喊:“紅軍要過河了,紅軍要過河了!”后來,只聽見南門街上過兵的跑步聲和乒乒乓乓的槍聲。劉一刀和朱一刀的尸首是在澧水河邊被發現的。那是紅軍強渡澧水北上的第二天早上,汪老板帶著人在澧水河邊找到了他倆。他倆手里還緊握著切煙刀,刀上滿是血污,刀口豁豁牙牙,地上十幾具國民黨兵尸體。汪老板趕緊叫伙計們把劉一刀和朱一刀抬到山中埋了。之后,又喊了更多的人把那些兵的尸體也找個地方埋了。很長一段時間,庸城人只當劉一刀和朱一刀失蹤了或是背著老板逃跑了。后來庸城解放,庸城的地下黨證實,南門街的汪記南雜鋪曾是我軍的一個地下交通站,站長就是汪老板汪立人。(選自《張家界日報》,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第②段描寫南門街的繁華熱鬧以及“下苦力的人”對絲煙兒情有獨鐘,表現了當地的民俗風情,為人物的活動創設了典型環境。B.“絲煙攤兒是劉一刀和朱一刀來后擺上的”,這句話引出下文,講述了劉一刀、朱一刀的神秘來歷,為交代兩人的真實身份作鋪墊。C.小說多次圍繞“刀”進行描寫,如寫兩人用刀切煙絲兒、劉一刀用刀剃絡腮胡等情節,塑造了較鮮明的人物形象,表現了人物刀藝的高超。D.小說語言富有特色。“趕街”“過早”等方言詞語,呈現出較為鮮明的地域特色;“街沿兒”“吧嗒”等詞口語化,生活氣息濃郁,親切自然。7.關于文中第④⑤段對汪老板的敘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汪老板家業很大,但他每天過早和消夜都雷打不動地來絲煙攤兒,說明了絲煙攤兒對他的重要性。B.作者運用“抓”“填”“吹”等一系列動詞來寫汪老板抽煙,主要為了刻畫他沉穩睿智的性格特點。C.汪老板買過的“漢陽造”長槍不見下落,暗示他身份特殊,為后文交代其地下黨身份埋下了伏筆。D.作者以旁觀者的視角敘述,置身于故事之外,多處設疑,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小說情節更具張力。8.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小說結尾的文學效果。(4分)9.茅盾在談到小說創作時說:“人物的形象由淡而濃,好比一個人迎面而來,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讓人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內心。”請結合劉一刀、朱一刀這兩個人物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材料一: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①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節選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材料二: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予未敢以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詐趙而脅其璧。是時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窺趙也。趙得其情則弗予,不得其情則予;得其情而畏之則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則弗予。此兩言決耳,奈之何既畏而復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趙弗予璧,兩無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歸,曲在趙。欲使曲在秦,則莫如棄璧;畏棄璧,則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圖以予城,又設九賓,齋而受壁,其勢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則前請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壁非趙壁乎?而十五城秦寶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棄我如草芥也。大王弗與城而紿趙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請就死于國,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懷而逃之,而歸直于秦?是時秦意未欲與趙絕耳。令秦王怒而僇②相如于市,武安君十萬眾壓邯鄲,而責璧與信,一勝而相如族,再勝而璧終入秦矣。吾故曰:藺相如之獲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勁澠池,柔廉頗,則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趙者,天固曲全之哉!(節選自王世貞《藺相如完璧歸趙論》)[注]①九賓: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禮節。②僇:通“戮”,殺。1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需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臣觀大王A無意償B趙王C城邑D故臣復取璧E大王必欲急臣F臣頭今與璧俱碎G于柱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固,文中指堅決,與《過秦論》中“據崤函之固”中的“固”含義不同。B.懷,文中指放入懷中,與《蘭亭集序》中“游目騁懷”的“懷”含義不同。C.責,文中指求、索取,與《促織》中“責之里正”中的“責”含義不同。D.族,文中指滅族,與《阿房宮賦》中“族秦者秦也”中的“族”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秦王帶著美人和侍從們在章臺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認為秦王的禮節十分傲慢。B.因和氏璧有瑕疵,藺相如拿回和氏璧指給秦王看,捧璧后退倚靠柱子要挾秦王。C.王世貞認為,要想使秦國理屈,則不如放棄和氏璧;害怕失去璧,則不如不給。D.王世貞認為,藺相如的做法使得秦國占理,之所以能保全和氏璧,的確是天意。13.請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4分)(2)臣請就死于國,以明大王之失信!(4分)14.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歷來被人們稱道,而王世貞卻不贊同,請結合文本二概括王世貞不贊同的原因。(3分)三、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詠雪①辛棄疾書窗夜生白,城角曉增悲。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詩。②餐氈懷雁使,無酒羨羔兒。③農事勤憂國,明年喜可知。[注]①本詩寫于詩人罷官閑居帶湖(今江西上饒)時。②蔡州捷:用唐將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叛事。梁苑詩:指文人宴集賞雪賦詩。③“餐氈”句:用蘇武牧羊事。羔兒:美酒名。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二句的“角”聲,與姜夔《揚州慢》“清角吹寒”類似,都有以聲襯情的作用。B.第二聯“未奏”“且歌”對舉,表達了詩人既然不受重用,不妨暫且逍遙的豁達。C.尾聯由下雪聯想到來年農業的豐收,既拓寬了詩歌的意境,也豐富了詩人的形象。D.這首詩雖以“詠雪”為題,但不以詠物寫景取勝,而是重在山雪生發,言志抒懷。16.“餐氈懷雁使”一句借蘇武故事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蘇武傳》的相關內容對此作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歸去來兮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與物質生活的清貧之間的對比。(2)《種樹郭橐駝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栽種和養護等兩方面總結了保全樹木天性的實踐經驗,看似矛盾,實則辯證統一。(3)古詩詞中常出現“夢”,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一句,寫游子思歸;而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則以一句“____________”,寫詞人夢回故鄉。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20世紀80年代的中學地理課本里,曾有“桑基魚塘”的詞條解釋,認為這種高效人工生態系統,不僅收益比種糧食高很多,且能保護生態環境,堪稱中國農耕社會最為高級的農業形態,也是世界傳統循環生態農業的典范。桑基魚塘的歷史可上溯到距今約2500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其時,古太湖流域洪澇災害頻仍,當地民眾因地制宜,將地勢低洼處深挖為魚塘,塘泥堆在魚塘四周形成塘基,塘基既可防洪,(1)______。五代時期,當地勸課農桑,大大推動了蠶桑業的發展。人們發現淤泥上生長的桑樹格外茂盛,便開始在塘基上種植桑樹。由此,“塘基種桑、桑葉喂蠶、蠶沙養魚、魚糞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魚塘模式初步形成。明清時期,桑基魚塘得到快速發展,在湖州地區廣為推行,一時間,“處處倚蠶箔,家家下魚筌”。桑基魚塘造就了這片土地的繁盛,它使其成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它也同時留下了“兩利俱全,十倍禾稼”和“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但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的長三角地區進入城市化和工業化新階段,土地資源日益緊張,不少地區填塘造地,加上大量農民進城務工,(2)______。與此同時,在國際絲綢業衰退的大背景下,當地居民重魚輕桑,(3)______,砍掉桑樹,基塘比例逐漸失衡,水體富營養化嚴重,自然環境不斷惡化。一方方魚塘、一片片桑林穿越千年而來,造福當下,也構成了天地之間一幅流光溢彩的畫卷。18.請為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19.請根據材料,完成對“桑基魚塘”的詞條解釋,不超過50個字。(3分)20.如今,在當地政府的治理下,一方方魚塘、一片片桑林造福當下,構成了天地之間一幅流光溢彩的畫卷。請擬寫一副對聯,表達對桑基魚塘這一農業文化遺產得以傳承的喜悅。(4分)21.請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成整句。可以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22.為了讓桑基魚塘這顆“明珠”重放光彩,請結合材料給當地政府提三條建議。(3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材料一:在校園中,大大小小的考試往往都會有標準答案;而現實世界我們面對的事情充滿不確定性,絕大多數沒有標準答案。材料二:俞敏洪在新東方轉型時說:“要在不確定性中做確定的事情。”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題答案高三語文一、現代文閱讀1.A【解析】“以準確識別歸類”錯誤。曲解文意。根據材料一“這種命名物怪的方式通常沒有特指某個固定對象,而是類的稱呼,條件限定也欠嚴密”可知,先秦典籍中對物怪的命名只能大致分類,尚未做到完全對等。2.B【解析】“可見周人的認知模式遠優于早期先民”錯誤。根據材料一“名不同則其形制、功能也隨之各異,體現出時人清晰的思想邏輯,遠遠走出了早期先民渾樸的命名狀態”可知,只能推斷出二者命名模式的不同,不能推斷出周人和早期先民認知模式孰優孰劣。3.C【解析】根據材料二,“抽象和普遍的名字”是事物的類名,“具體的、被喚出來的名”是人們出于審美與娛樂需求給事物另外取的名字。A.劉姥姥的牙牌令雖然有趣,但與名物學的觀點關系不大。B.詠菊作詩雖然體現了才情,但更多是關于詩歌創作,而非名物學的探討。C.“姐妹花”和“夫妻蕙”是具體的花名,這些名字不僅僅是植物的稱呼,還蘊含了人物之間的關系和情感,體現了人物之間的親密和情感紐帶。可見斗草活動體現了唐宋之際人們為日常事物取具體的、有審美意義的名字的名物學特點。D.抽簽行酒令雖然涉及花的元素,但主要是娛樂性質,并未深入探討名與物的關系。4.【參考答案】①句為設問,能引起讀者注意,啟發讀者思考,強調尋常事物具體名稱的重要性。②句為反問,能增強語氣,更加鮮明地表明不明辨事物具體的名字并不會影響生存和交流,但“無用之名”具有審美意義。5.【參考答案】①“多識于草木鳥獸之名”反映了《詩經》認知名物的作用。②這一主張有利于區分物類自然屬性,建構抽象倫理象征意義,建立社會秩序。③有利于連接具體的物,重現真實的存在過的生活世界。有利于安放人的活動與感情。(或彰顯審美、娛樂價值。)6.B【解析】“為交代兩人的真實身份作鋪墊”無中生有。7.B【解析】表面是寫抽煙,實際上在掩飾真實行為,為后文揭示人物真實身份埋下了伏筆。其中可以體現出人物的“沉穩睿智”,但不是主要目的,不合選項中“主要為了”。8.【參考答案】①情節上,小說結尾交代庸城解放,與前面縣長被刺、紅軍過河等情節照應,使故事情節合理完整。②人物形象上,結尾交代汪老板的地下黨身份,同時也是對劉一刀、朱一刀身份的交代,塑造了為革命事業默默奉獻、英勇獻身的革命者的形象。③主題上,結尾交代汪老板的雜貨鋪是地下交通站,交代汪老板的地下黨身份,表達了對為革命事業默默奉獻、英勇獻身的革命者的贊美。④藝術效果上(讀者層面),小說前面對汪老板的身份多處設疑,結尾才交代汪老板的身份,撞擊讀者心靈,震撼人心。⑤結構上,小說前面多處設疑,結尾才交代汪老板的身份,解釋懸念,前后呼應。(每點2分,其中結尾具體內容1分,效果1分。答出任意三點可得滿分)9.【參考答案】①劉一刀、朱一刀出場時,小說先從他們使用的“刀”寫起,表明人物身份:他們是汪記雜貨鋪的伙計,切煙絲兒、賣煙絲兒謀生。②交待劉一刀、朱一刀來歷,敘述他們的日常生活,人物形象逐漸清晰:不善言談、刀藝高超。③縣長被刺事件中兩人被抓、澧水河激戰中兩人幫助紅軍渡河,以及汪老板地下黨身份的揭開,人物形象變得鮮明:寧死不屈、英勇戰斗的無名英雄。(每點2分,其中對應人物的情節內容1分,人物身份或形象特點1分。)二、古代詩文閱讀10.DEF【解析】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