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選題1、下表是對唐玄宗和唐憲宗時期宰相出身的統計:時期宗室士族庶族待考證唐玄宗3244唐憲宗11923由表可知A.科舉制逐漸發展完善B.社會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打破桎梏C.士族控制了國家政權D.君主專制權力受到世家極大制約答案:B解析:從材料中的數據可知,唐朝時期的士族地主仍然占據絕大部分比重,這說明當時的社會階層有待進一步流動,B項正確;宋朝時期的科舉制逐步走向完善,排除A項;士族控制國家政權是在魏晉時期,排除C項;唐朝時期通過三省六部制強化了君主專制,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B項。小提示:2、據統計,唐代有關吐蕃的詩歌作品,總量超過1300首,下表所列詩歌是其中的部分。這發些詩歌題目內容《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同李員外賀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遙傳副丞相,昨日破西蕃。《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吐蕃憑陵氣頗粗,竇式檢察應時須A.反映了中原的風土人情B.推動了唐蕃間的文學交流C.兼具文學和史料的價值D.客觀展現了唐蕃之間矛盾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反映的是三首與吐蕃有關的邊塞詩,可用于研究唐代文學和唐蕃關系,所以這些詩歌兼具文學和史料的價值,C項正確;材料中的三首詩未體現中原的風土人情,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唐蕃間的文學交流,排除B項;三首詩反映的是唐朝文人對吐蕃的看法,并未展現唐蕃之間矛盾,排除D項。故選C項。小提示:3、洛陽白馬寺是東漢明帝為兩位西域高僧傳教而修建的佛寺。佛教在中國的盛行A.改變了儒學正統地位B.始終得到統治者支持C.使思想呈現多元特征D.因滅佛運動受到遏制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佛教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推動當時思想領域呈現多元化發展,C項正確;佛教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儒學的地位,但是并未改變儒學的正統地位,排除A項;中國歷史上曾發生多次統治者的滅佛運動,排除B項;滅佛運動并未遏制佛教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小提示:4、目前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
),已經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答案:目前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已經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北京人。解析:元謀人
北京人5、思想主張①核心觀念是“________”,主張統治者順應民心,愛惜民力,“________”,通過道德感化來治理國家。②主張恢復西周等級森嚴的________,同時也承認制度隨著時代變化應當有所________。答案:
仁
為政以德
禮樂制度
改良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張。①核心觀念是“仁”,主張統治者順應民心,愛惜民力,“為政以德”,通過道德感化來治理國家。②主張恢復西周等級森嚴的禮樂制度,同時也承認制度隨著時代變化應當有所改良。6、原始社會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階段,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會氏族成員成果共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貧富分化與不平等開始出現。________已經產生,________日益明顯。龍山文化時代史稱“萬邦”時代。有專家認為此時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答案: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會
父系氏族社會
私有制
階級分化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原始社會分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這三個階段。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私有制已經產生,同時也產生了等級分化的現象。7、主觀條件①秦________優越,________雄厚。②數代秦王勵精圖治,________,________較為________。③________后,秦尊奉法家,獎勵耕戰,國家日益強盛。答案:
地理位置
物質基礎
廣納賢才
吏治
清明
商鞅變法解析:本題考查秦朝統一的主觀條件。(1)從位置上看,秦國有位居高原,控扼黃河上游,對整個東方有以高凌下之勢,地理位置優越,加之幾代諸侯王的經營和積累,秦物質基礎雄厚。(2)秦歷代君主勵精圖治,嚴明法令,廣納賢才,國家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3)秦自商鞅變法后,國家尊崇法家思想,獎勵耕戰,軍事實力強,國家日益強盛。8、《漢書》中說:“《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后世稱封建王朝統治全國為“大一統”。下列文學成就最晚體現出“大一統”氣度的是A.漢賦B.楚辭C.樂府詩D.唐詩答案:D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最晚”、“大一統”,結合所學可知,唐朝是封建大一統社會的鼎盛時期,唐詩是唐朝的文學作品,在選項中屬于最晚的時期,符合題意,D項正確;漢賦描寫的是西漢大一統的氣魄和聲威,但不符合“最晚”,排除A項;楚辭產生于戰國時期,這一時期國家處于分裂狀態,排除B項;樂府詩興起于秦朝,秦朝是大一統時代,但不符合“最晚”,排除C項。故選D項。9、文學:兩漢文學成就集中體現在________、________上答案:
漢賦
樂府詩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漢文學成就集中體現在漢賦、樂府詩上;漢賦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講究鋪陳排比、辭藻華麗;樂府詩是國家專管音樂的機構樂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詩,很多反映了當時社會真實情況。所以空白處應填漢賦、樂府詩。10、《宋書·州郡志》載,自(西晉)永嘉初至(南朝)劉宋末,南渡(遷)人口約90萬,約占北方總人數的1/8還要多。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影響是A.西晉滅亡B.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C.政權分立D.江南得到進一步開發答案:D解析:由材料“自(西晉)永嘉初至(南朝)劉宋末,南渡(遷)人口約90萬,約占北方總人數的1/8還要多”可知,材料體現了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和民族壓迫大批流亡南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也充實了勞動力資源,大大推動了江南地區的開發,D項正確;西晉滅亡、政權分立是北方人口南遷的原因,不是它的影響,排除A項、C項;魏晉南北朝時經濟重心依然在北方,排除B項。故選D項。小提示:11、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門第觀念的強化,士族子弟“造次必以禮”“動依禮典”“動循禮度”“恒以禮法自處”,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這反映出A.門閥士族的崛起B.儒學受到了釋老思想的沖擊C.士族客觀挽救了儒學的衰落D.士族注重品德修養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保持門第觀念,士族子弟注重遵守禮制,在日常生活中以禮作為生活的重要內容,這在客觀上有利于傳承儒學,挽救了當時正在受到佛、道教沖擊的儒學,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士族子弟注重遵守禮制,未涉及“門閥士族的崛起”,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儒學受到了釋老思想的沖擊”,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士族注重禮制,而非品德修養,排除D項。故選C項。小提示:12、“中國的絲綢,改變了西方人的穿著;而西域的物產音樂,也改變著中國人的日用習慣和音樂風格。中國的儒學,影響了日本、朝鮮的學術發展;而南亞的佛教,也沖擊滲透著中國的儒學。”這說明A.中國古代較長時間對外開放B.中外文化的相互影響完全對等C.文化傳播是一個雙向的歷史過程D.文化的雙向傳播促進了世界整體化發展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中“中國的絲綢,改變了西方人的穿著;而西域的物產音樂,也改變著中國人的日用習慣和音樂風格。中國的儒學,影響了日本、朝鮮的學術發展;而南亞的佛教,也沖擊滲透著中國的儒學”可知,中國的絲綢、儒學在影響著西方穿著與學術的同時,西域的物產音樂、南亞的佛教也對中國的日用習慣、音樂風格和儒學產生了影響,說明文化傳播是一個雙向的歷史過程,C項正確;材料主要論述中外文化傳播的雙向影響,“中國古代較長時間對外開放”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完全對等”表述錯誤,排除B項;從材料中“西域”、“日本”、“朝鮮”、“南亞”等信息可知,古代文化傳播的影響是區域性的,并非世界性,所以不能推動世界整體化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13、五帝時代(1)黃河中上游一帶的部落首領黃帝聯合另一部落首領炎帝,結成________部落聯盟,被后世尊為________。(2)________:根據推舉和考察,由________繼承堯的地位。這種做法稱為“禪讓”。(3)夏部族的________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禪讓,成為聯盟首領。答案:
炎黃
華夏始祖
禪讓制
舜
禹解析:(1)結合所學可知,黃河中上游一帶的部落首領黃帝聯合另一部落首領炎帝,結成炎黃部落聯盟,被后世尊為“華夏始祖”
。所以①處應填“炎黃”;②處應填“華夏始祖”
。
(2)結合所學可知,根據推舉和考察,由舜繼承堯的地位,這種做法稱為“禪讓”。所以③處應填“禪讓制”;④處應填“舜”。(3)結合所學可知,夏部族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禪讓,成為聯盟首領。所以⑤處應填“禹”。
14、南朝時,君主多以宗室子弟為州鎮軍政長官(刺史),以寒人為典簽進行控制。州鎮要事,須典簽簽署方能實行。典簽每年數次回京向皇帝報告情況,“刺史行事之美惡,系于典簽之口”。這反映了當時(
)A.庶族地主力量上升B.中央集權制度遭受破壞C.門閥士族影響巨大D.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南朝君主面對強大的地方豪強勢力,派皇家子弟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以抑制地方豪強勢力,但宗室往往興兵犯上,為了監視他們,皇帝另派寒人出身的典簽佐之,實際是代表皇帝監視諸王,牽制地方軍事大政,題干材料“刺史行事之美惡,系于典簽之口”反映了南朝時寒人出身的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上升,A項正確;根據以上分析,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加強,排除B項;由題干可知,士族勢力遭到限制和打擊,排除C項;分化事權,加強了中央集權,但不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排除D項。故選A項。小提示:15、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唐太宗李世民特別規定,自己口述或草擬的詔書,也必須由門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這說明A.門下省掌握中央決策權B.三省之間權力混亂C.國家管理系統逐漸成熟D.中央決策效率低下答案:C解析:材料體現的是在三省六部制下,政策的執行有著嚴格的程序,就連皇帝的詔書也必須經過門下省審核才能通過,說明國家管理系統逐漸成熟,C項正確;門下省是審核機構,排除A項;三省之間分工明確,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項、D項。故選C項。填空題16、4世紀下半葉,________統一北方,隨后大舉進攻東晉,________后前秦政權崩潰答案:
前秦
淝水之戰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4世紀下半葉,氐族建立的前秦統一北方,隨后大舉進攻東晉,被擊敗于淝水。由于內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統治基礎脆弱,強大的前秦政權在淝水之戰后迅速崩潰。所以,①處為前秦,②處為淝水之戰。17、與突厥(戰爭→設置機構)(1)東突厥:隋末中原動亂,東突厥南侵,________初年唐朝大敗東突厥,俘獲東突厥可汗,東突厥汗國滅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為“________”。(2)西突厥:高宗時滅亡西突厥。(3)設機構:唐朝中央政權加強對西域的管理,先后設置________和________,統轄天山南北。(4)結局:8世紀中葉,安置在北方的突厥反叛唐朝被________所滅。從此,突厥在中國北方退出了歷史舞臺。答案:
貞觀
天可汗
安西都護府
北庭都護府
回紇解析:略18、魏晉南北朝時期:從東漢末年開始,出現了以________為代表的________、東晉________詩、南朝駢文、南北朝民歌等風格各異的文學形式。答案:
曹操父子
建安文學
陶淵明的田園解析:略19、標準:初創時重視家世、________和________,演變為西晉時主要看重家世。答案:
道德
才能解析:略20、數學:南朝________精確地算出圓周率。答案:祖沖之解析:略21、唐代文成公主遠嫁他鄉,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誼的佳話。從下圖選項中,我們可知文成公主遠嫁之地是是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建立的一個王朝,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邏些,由此可以分析出吐蕃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西藏地區,對應圖上為B點。A是今天新疆地區,C是蒙古,D是東北,均不符合題意,排除。22、西晉(1)266年,
________
代魏稱帝,國號________
,史稱西晉;
280
年,完成統一。(2)五胡內遷:自東漢以來,西、北邊陲的一些少數民族不斷內遷。主要有________、鮮卑、羯、________
、氐;在西晉發生內戰時,這些少數民族卷入其中并逐漸主導局勢;316年,內遷________
貴族滅西晉。答案:
司馬炎
晉
匈奴
羌
匈奴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司馬炎建立西晉,國號晉。五胡內遷中,包括匈奴、鮮卑、羌、羯、氐。西晉被匈奴所滅。23、在東西方不同制度下,各國的決策機構不盡相同,反映了東西方政治決策系統的差異性。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決定對外戰爭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①中國隋朝時對高麗用兵,決策者(或決策機構)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元前420年的雅典:決策者(或決策機構)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1840年英國發動對清朝的鴉片戰爭,決策者(或決策機構)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1879年德國對法國宣戰,決策者(或決策機構)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對美國總統羅斯福說:“總統先生,人們關心的是你要如何通過國會批準而采取行動,而你不必為內閣所困擾。而另一方面,我從不為議會所困擾,但我事事都要與我的內閣商量并獲得內閣的支持。”丘吉爾的話反映了美國政體的哪些特征?并指出英國政體有別于美國政體的主要表現。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皇帝
皇權至高無上,掌握國家一切軍政大權。
公民大會
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
議會
議會是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力中樞,掌握實權。
皇帝
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國家元首擁有宣戰權。
特征:總統掌握行政權,但受到國會的制約內閣只對總統負責。表現:英國首相是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掌握國家行政大權,又通過議會掌握立法權,有權解散議會。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解析:試題分析:(1)此題考查的是古今中外的政治體制的特點。中國古代的體制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皇權至上;雅典實行的是民主制,公民大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近代英國的權力中心是議會,也是決策機構;德國雖然建立了近代的政體,但是其權力中心還是在皇帝身上。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答案。(2)此題考查的是英國與美國的政體特點。英國確立的是君主立憲制政體,實行的是責任內閣制,內閣就政府事務集體負責,因此丘吉爾需要取得內閣成員的一致;美國是三權分立的體制,需要考慮國會的制衡作用。考點:古今中外的政體點評:此題涵蓋了古今中外主要的政體類型,跨度比較的大,需要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整體的把握。中國古代的政治體制和雅典的政治體制的比較、英國同德國政治體制的比較和美國與英國的政治體制的比較等。24、城市:唐都__________成為當時的國際性大都會。答案:長安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唐都長安城內人口上百萬,還云集著邊疆各族和世界各國的人,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25、觀察中國古代各朝疆域版圖,回答問題(1)請按照示例將表格空缺處填寫完整。朝代①:②:③:唐朝判斷依據④:⑤:∕加強對地方統治的措施⑥:⑦:⑧:(2)概括這三幅圖所反映的我國歷史發展特點。答案:(1)朝代①:秦朝②:西漢③:唐朝判斷依據④:兼并六國完成統一⑤:將西域納入版圖∕加強對地方統治的措施⑥:實行郡縣制;郡縣首領由朝廷直接任命;建造馳道與直道;建筑長城等。⑦:創設刺史制度;頒布“推恩令”;設置河西四郡等。⑧:設安西都護符和北庭都護府等。(2)統一、多民族融合等特點。解析:(1)根據所學可知,第一幅圖示秦朝的疆域圖,判斷的依據可知是西起臨洮,東到遼東,是秦國完成兼并六國,完成統一;對地方的措施,主要從郡縣制,建筑長城和修建直道和馳道來回答。第二幅圖反映的是西漢疆域圖,從圖上可以看出西域已經屬于漢朝的疆土;對地方主要通過“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在全國設立13個州刺史,進行對地方管理。第三幅是唐朝,對地方主要答出設安西都護符和北庭都護府即可。(2)秦朝、漢朝和唐朝都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特點可以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以及民族融合的加快。材料分析題26、經濟關系的變動和經濟政策的調整與當時的社會狀況息息相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圖一春秋戰國時期的生產工具圖二廢井田開阡陌(1)分別提取材料一兩幅圖的信息,并從唯物史觀角度指出二者之間的關系。(2)模仿下面的示例,簡介兩稅法。示例:租庸調制唐初實行的賦稅制度。規定凡是均田人戶,均按丁承擔定額的租調,并負擔一定的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稱為庸。租庸調制有利于農業的恢復和發展。兩稅法答案:(1)圖一:鐵農具的使用圖二:井田制廢除,土地私有制確立。關系: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生產關系的變革。(2)唐中期的稅制改革。每戶按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分夏、秋兩次征收。兩稅法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解析:(1)第一小問信息,根據圖一可知是一堆農具,明顯有鐵器的痕跡,是鐵農具使用的見證,根據圖二商鞅變法中的“廢井田,開阡陌”可知是廢除的井田制,從而確立了土地私有制。第二小問關系,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圖一代表的是生產工具,當時是最先進的,圖二廢除井田制,代表的是生產關系的變革,即生產力的變化促使了生產關系的變革。(2)根據示例“唐初實行的賦稅制度。規定凡是均田人戶,均按丁承擔定額的租調,并負擔一定的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稱為庸。租庸調制有利于農業的恢復和發展”可知對“兩稅法”的說明可以從征收標準;征收時間;稅制改變帶來的影響等方面歸納即可。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一個青年跑進太學求學,畢業后,派到地方服務。待服務地方行政有了成績,再經長官察選到中央,又須經過中央一番規定的考試。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當時入仕從政的唯一正途。政府一切官吏,幾乎全由此項途徑出身。這樣的政府,我們再也不能叫它作貴族政府……我們只能叫它作“讀書人的政府”,或稱“士人政府”。——摘編自錢移《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隋朝)明確規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書省所屬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進行考核。……與此同時,選舉權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舉制……科舉制的特點是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首先設立秀才、明經等科……一律按才學標準錄取蜻煬帝時增設進士科,放寬錄取標準。——樊樹志《國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當時怎樣的選官制度?為什么“這樣的政府,我們再也不能叫它作貴族政府”?(2)概括材料二中隋朝選官制度的特點。答案:(1)制度:察舉制。原因:通過太學求學、政府考核選拔官吏.取代了貴族世襲為官。(2)特點:官員任免權和考核權收歸中央;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科舉制創立;以才學為錄取標準。解析:(1)制度:根據“待服務地方行政有了成績,再經長官察選到中央,又須經過中央一番規定的考試。然后才始正式入仕”得出是察舉制。根據“政府一切官吏,幾乎全由此項途徑出身。這樣的政府,我們再也不能叫它作貴族政府”可知原因是通過太學求學、政府考核選拔官吏.取代了貴族世襲為官。(2)特點:根據“明確規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書省所屬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進行考核”得出官員任免權和考核權收歸中央;根據“科舉制的特點是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首先設立秀才、明經等科……一律按才學標準錄取蜻煬帝時增設進士科”得出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科舉制創立;以才學為錄取標準。28、【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
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進攻大唐邊城松州,很快便大敗。之后,松贊干布俯首稱臣,并向大唐提出了和親的請求。為了保證大唐西南邊陲的穩定,唐太宗很快便答應了將文成公主許配給松贊干布。在文成公主進藏之前,中原與吐蕃間鮮有往來。641年隆冬,二十四歲的文成公主起程前往吐蕃。送親隊伍從長安出發,一路西行,除了攜帶著豐盛的嫁妝外,還帶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組成成員中包括了大批文士、樂師和農技人員。文成公主進藏所走的道路,便是后來人們所說的青海古道,它經隴南、青海到達了黃河的發源地。松贊干布親自率隊到柏海迎親,同公主一道返回邏些城。為了將這次和親永載史冊,留示后人,松贊干布還特別為文成公主修建了一座華麗的宮殿,它也就是今天西藏的標志之布達拉宮。——摘編徐志平《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的歷史貢獻》(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歷史功績。(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文成公主名垂青史的原因。答案:(1)歷史功績:穩定大唐西南邊陲;促進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關系;推動了漢藏之間的民族交融;為藏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2)原因:遠嫁西藏做出巨大的歷史貢獻;展現舍小我成就大我的品質、不畏艱險的的勇氣;是漢藏一家親,民族大團結的典范;后世統治者的宣傳;漢藏兩族人民的紀念;治史觀念的影響。解析:(1)根據材料“為了保證大唐西南邊陲的穩定,唐太宗很快便答應了將文成公主許配給松贊干布”可知,文成公主入藏有利于穩定大唐西南邊陲;根據材料“在文成公主進藏之前,中原與吐蕃間鮮有往來”可知,文臣公主入藏有利于促進中原與西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關系;根據材料“送親隊伍從長安出發,一路西行,除了攜帶著豐盛的嫁妝外,還帶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等信息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帶去大量中原地區的書籍、樂器等,這有利于促進民族交融,同時促進中原文化向西藏地區傳播,為藏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2)根據材料“除了攜帶著豐盛的嫁妝外,還帶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西藏地區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民族交融,同時為西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成公主遠嫁西藏,體現了其舍小我成就大我的品質和不畏艱險的的勇氣,有利于中央對西藏地區的管轄,促進了民族團結,并為后世統治者宣傳等從西藏和中原地區的統治、經濟文化發展、民族交融等角度分析回答。29、唐太宗作為中國古代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在他統治期間,出現了“貞觀之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仇亂。……突厥貧弱,吾收而養之,計其感恩,入于骨髓,豈肯為患!且彼與薛延陀嗜欲略同,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歸我,其情可見矣。”——《貞觀政要》材料二
關于貞觀之治,不同時代的人們從不同角度出發,主要有如下一些評價:①貞觀之治之所以為人稱道,在于政治風氣開明,成為后世政治楷模。②貞觀一朝雖僅為經濟恢復時期,但在邊疆問題上不全取守勢,而能主動出擊并獲得顯著戰果。——據張帆《中國古代簡史》整理(1)材料一中唐太宗提出了哪些處理民族關系的主張?結合所學,指出這些主張反映了唐太宗怎樣的治國理念。(2)閱讀上述材料,結合所學,請您選擇對“貞觀之治”的其中一種評價,扼要予以展開。答案:(1)主張:民族平等;民族間相互信任;感化少數民族。(任意兩點)理念:以民為本;“存百姓”;文德治國。(任意兩點)(2)選擇①:選官不拘一格,用人揚長避短;完善科舉制,提高進士科地位;在決策上,虛懷納諫;注完善三省六部制,保證決策政令的正確制定;從民本思想出發,慎用刑法;文德治國,崇儒尊孔。(寫到其中3點)選擇②:派兵討伐,隨后采取“戰而后和”的政策;在東突厥設置羈縻府州;在西突厥設置安西都護府;冊封西北各族的后嗣。(寫到其中3點)解析:(1)主張:根據“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仇亂”得出民族平等;民族間相互信任;根據“吾收而養之,計其感恩,入于骨髓,豈肯為患”得出感化少數民族。理念綜合材料內容可知是以民為本;“存百姓”;文德治國等。(2)本題任選其一進行闡述即可。如選擇①,根據“貞觀之治之所以為人稱道,在于政治風氣開明”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貞觀時期選官不拘一格,用人揚長避短;完善科舉制,提高進士科地位;在決策上,虛懷納諫;注完善三省六部制,保證決策政令的正確制定;從民本思想出發,慎用刑法;文德治國,崇儒尊孔。如選擇②,根據“在邊疆問題上不全取守勢,而能主動出擊并獲得顯著戰果”可知貞觀時期派兵討伐,隨后采取“戰而后和”的政策;在東突厥設置羈縻府州;在西突厥設置安西都護府;冊封西北各族的后嗣。30、[歷史一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一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成禮讓,民無所爭訟。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斑白不負載。雨澤如此,百谷用成。卻走馬,以糞其土田。爵公使伯于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黜退昏官晉升清官)。子養有若父與兄。犯禮法,輕重隨其刑。路無拾遺之私。囹圄(監獄)空虛,冬節不斷。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德廣及草木昆蟲。——[魏香]曹操《對酒》材料二
《曹瞞傳》云:太祖少好飛鷹走狗,游蕩無度…《魏書》曰:太祖自統御海內,芟夷(shuny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遼寧中醫藥大學杏林學院《計算復雜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湘南學院《大學體育V》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沙洲職業工學院《版面設計與軟件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實驗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期4月月考復習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江門市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沖刺中考最后1卷化學試題含解析
-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市場營銷學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麗江職業技術學院《英語基礎寫作(二)》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車橋耦合振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羊只買賣合同范本
- 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英語精讀(3)》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2025年1月首考高考英語試卷試題真題(含答案)
- 川教版(2024)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跨學科主題活動-在線健康小達人》教學實錄
- 2025中考物理總復習填空題練習100題(附答案及解析)
- 機械專業英語
- 高空作業車(剪叉式、曲臂式)驗收表
- 廣東省廣州市2024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 政治 含解析
- 血透患者敘事護理故事
-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22版
-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英語試題(含聽力)【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 新教師三筆字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