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駐馬店市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量監測高二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涂)在答題卡上。考生要認真核對答題卡上粘貼的條形碼上“準考證號、姓名”與考生本人準考證號、姓名是否一致。2.單項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非選擇題請用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書寫作答,若在試題上作答,則答案無效。3.考試結束,監考教師將答題卡收回。4.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在服飾境界的審美上,墨子、韓非子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命題:取情以去貌,好質而惡飾。墨子、韓非子對此曾展開多層面的論述。《墨子·尚賢》一再列出堯舉舜、湯用伊尹、武丁識傅說的史例,還特別強調英明的君主根本不在乎他們穿粗布衣、圍系繩索以及容貌美丑而直接予以擢拔重用。韓非子也在《韓非子》中斷言:“衣食美,則驕心生。”同時,在墨子的不少篇章中,都可讀出他從服飾角度對當今之主的抨擊。如《墨子·辭過》中認為當今之主過著“必厚作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的奢靡生活,“為錦繡文采靡曼之衣,鑄金以為鉤,珠玉以為佩”。墨子認為,正是統治者的華衣美飾,造成了民眾的“三巨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或許是對墨子的認同與聲援,韓非子也說“處其實不處華”。事實上,他們不僅批判統治者,也批判儒家所倡導的美飾的繁文縟節和禮樂儀式,在《墨子·非儒》中,墨子批評儒家“繁飾禮樂以淫人”,并直接指責“孔某”(即孔子)“盛容修飾以蠱世”,貶損的字里行間也似乎積郁著憤怒的情緒。(摘編自張志春、張影舒《中國服飾文化史》)材料二:看到浩浩蕩蕩的秦兵馬俑,相信不少人會想起《詩經·秦風》那首激昂慷慨的《無衣》,它是秦國將士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的戰歌。行軍士氣高漲,作戰舍生忘死,正是以戰揚名、奮勇尚武的秦國軍人寫照。不過秦陵兵馬俑里的秦軍形象,當真與《無衣》里春秋時期秦國士兵相同?答案是否定的。春秋時期到秦滅六國,時間相差數百年,其間政治制度、軍事制度、戰爭模式乃至作戰戎服都在變化。且看《無衣》第三章首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結合時代,這里的“裳”指的就是衣裳制服裝的下裳,彼時打仗也要講禮儀,軍士也是貴族,他們穿著復雜的服飾登車作戰。戰國至秦代,車兵衰落,步兵崛起,傳統貴族的復雜服飾已無法適應步戰,新的戰爭模式讓各國不得不在戰服上進行改革。兵馬俑一號坑的陣表三排陶俑皆為只穿戎服、未著鎧甲的袍俑,可以全方位看到秦軍戎衣的幾大特征:第一,戎衣為交領右衽的長襦(一部分為雙層長襦,外層下擺位于膝蓋之上),腰間皆以帶鉤固定,相對貼身,袖口較窄;第二,衣服下擺比一般曲裾袍短得多,只及膝蓋,便于奔跑;第三,從視覺上看,戎衣比較厚實;第四,袍俑下身著褲,登方口履,而脛部或纏行縢,或套護腿,相當于后來步兵常用的綁腿,能提高步兵機動力。秦俑所穿這種輕便、干練的戎服從何而來?大概是因為趙武靈王的改革太有名,長期以來,這種戎服都與胡服騎射產生聯系,認為是趙國先改戎服為胡服,秦人見到又模仿,進而定義為“胡服”。事實上,這種嫁接無異于盲人摸象,脫離當時的大背景,結論恐怕也與事實南轅北轍。洛陽金村東周墓出土過一件戰國著衣銀人,服飾為交領、右衽、窄袖,下擺長度也和秦袍俑差不多,這件文物年代早于趙武靈王改革。這個問題20世紀就被學者發現,沈從文認為這種服飾是我國古代階級服飾形成初期,統治階層人物尚未完全脫離勞動,為便于行動的衣式,從商周到春秋戰國,沿用一千多年,而且社會下層始終穿著。值得一提的是,該著衣銀人最初也因其服飾窄短而被冠以“胡人”之名。前有沈從文在服飾上提出異議,后有學者孫機就銀人發型進行考證,認為此為中原發型,非胡人形象。因此,就衣式而言,這種小短袖衣應是中原所固有,影響及羌戎,不應武斷定義為“胡服”。再者,趙武靈王大力倡導“胡服騎射”,既不是換件衣服這么簡單,也非純粹軍事改革,而有更深層政治考量——釋放信號,打消隔閡,以期更好地整合周邊胡人為趙國所用。明白了這個前提,再來看當時各國軍事皆在變革,其一是車兵沒落,步兵重新成為戰場主力;其二是平民參與戰爭的比例暴增。兵種性質決定他們需要穿著便于運動的衣式,而作為兵源組成部分的農民本身對這種便于勞作的衣式并不陌生。同時,包括秦國在內的列國,都沒有趙武靈王的政治需求,所以戎裝衣式的改變,就是換件衣服這么簡單,不需要再從趙國取經。從衣制看,秦袍俑穿的更像是一種直裾袍,但在軍戎服飾體系里,直裾袍下擺往往會縮短。有研究者將這種袍服定義為長襦,又稱短褐。楊家灣等處出土的漢俑大多穿有兩層袍服,也與秦袍俑的戎服相似。值得注意的是,無論秦俑還是西漢初期的武士袍俑,他們身上的戎服都有種厚實感,可能就是文獻里的“絮衣”。字面意思來看,精者為綿,粗者為絮,絮衣是一種內夾綿絮等絲織品的武袍。此處要注意“綿”與“棉”之別,當時棉花尚未傳入中國,絮衣自然不會是棉衣。此外,《漢書·晁錯傳》記載“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將“絮衣”與“堅甲”并列,存在兩種可能:其一,絮衣也具有一定防御力,也是甲的一種;其二,絮衣是一種專用戎服,穿于鎧甲之內,這個傳統一直從秦沿革到漢。(摘自周渝《解碼大秦悍將的戎服與甲胄》)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舜、伊尹等人被重用,說明圣人選拔人才,依據的是智慧與才情,而不是容貌和華衣美飾。B.秦朝時,政治制度、軍事制度、戰爭模式等相比春秋時期發生了變化,軍隊戎服也有改變C.先秦時期,趙國周邊生活的有胡人,出于政治和軍事兩方面考量,趙武靈王將戎服改為胡服。D.秦袍俑穿的直裾袍流傳到漢代,變成了兩層袍服,楊家灣出土的很多漢俑就身穿這種服飾。2.根據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韓非子認為,人們追求精致的服飾和鮮美的食物,就會產生喜愛驕奢生活的不良心態。B.春秋時期的秦國士兵能穿著下裳作戰,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下裳對當時車戰的影響不大。C.材料二按照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的邏輯順序說明了秦軍戎衣的四個特征,展示了改革后秦軍戰服的特點。D.兩則材料都談及衣飾應去繁從簡,但材料一是從節儉和愛民的角度提出的,與材料二的側重點不同。3.下列選項符合材料一中“取情以去貌,好質而惡飾”這一服飾審美觀的一項是()A.見人不可以不飾。不飾無貌,無貌不敬,不敬無禮。——《大戴禮》B.故圣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虛,則不憂矣。——《解老》C.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離騷》D.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將進酒》4.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證明秦俑所穿的戎服與趙武靈王的改革無關?請根據材料二概括。5.請根據原文內容,在下面文段的橫線處補寫出恰當的語句。“上衣下裳”的復雜服飾,和輕便、干練的戎服,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服飾審美思想。前者認為服飾①,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后者認為服飾②,其代表人物是墨子、韓非子。結合個人生活體驗,我認為應該辯證看待墨子、韓非子“取情以去貌,好質而惡飾”的思想主張:③。(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稻田敘事(節選)周華誠①中國南方省份進入梅雨季節。雨是這個春天第一位不約而至的客人,大雨、小雨、陣雨、陰轉小雨、中到大雨、暴雨如注,雨以各種不同的姿態輪番出場,撲向大地。遠山與田野,一律籠罩在煙雨之中,朦朦朧朧,如煙如云。人們躲在屋檐下,望著這雨幕出神。谷小蛙穿了一件透明雨衣,剛從雨中鉆進檐下,眉眼下掛著一層水珠,臉上的焦慮遮掩不住:“你說,這雨什么時候能停呀?”②我望著她,搖搖頭。③雨落在稻田,已經整理好的稻田像是一塊新鮮的豆腐,水汽在泥土上凝集。今天要在這片稻田里插秧,盡管已經有了插秧機,但作為春天里的一場農事活動,許多客人遠道而來,就是為了來田里體驗一下插秧的感受。要是大雨一直不停歇,他們一定不免會有些失落。④其實每年春天,田里要組織插秧活動,最大的變數都是無法準確預測的天氣。有一年,六七十位朋友從杭州、上海駕車而來,其中就有谷小蛙,那是她第一次來到這個小小的五聯村。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踩進這一方水稻田里,與泥巴來一場美妙的互動。只是,雨神仿佛有意捉弄大家,愣是從午后一直下到了黃昏。直到近晚飯的時候,雨才止住,天地之間一片澄明,這一群在城市里憋悶了許久的大人和小孩,無一例外,歡呼雀躍著奔向了田間。那滑膩膩的泥巴世界,已然成為最可親近的游樂園,雙腳踩進稻田里,被泥水緊緊包裹,每一步前行,都能感受到大地與人體的互動。日常至為簡單的走路,此刻變得如此艱難,一條腿剛剛從泥中拔起,身體立刻搖搖晃晃站立不穩。這泥濘之中的阻礙與黏滯,帶來了全新的感受。⑤在稻田里,人們還要完成一項勞作,就是插秧。在中國的南方地區,插秧這種行為已經持續了幾千年,人們在春天把幼小的秧苗栽植進泥土,它們在秋天會結出粒粒谷物,水稻就以這種方式養活了我們的祖先。熱愛土地的農民決不會讓自己的土地陷入無人耕種的尷尬境地,依然固執地遵循著祖輩傳下來的習慣,在每一個清明時節種瓜點豆,育秧培土,在每一個谷雨節氣穿起蓑衣,卷起褲腿下田,把一株株幼小的秧苗和一個個綠色的希望一起安放進大地。⑥“這樣的勞動,太有療愈效果了!”直到天色漸暗,那些城市里來的客人才依依不舍地從泥濘之中拔腿上岸,駐足在田埂之上。原來一片空無的稻田,現在已經被青秧插滿。谷小蛙這個時候感嘆了一句:“這樣的勞動太愉快了,以后每年都想來種田。”谷小蛙在杭州的一家公司當產品經理,也是一位插畫師。聽到她這樣說,好多人都笑了,打趣說大家都要來,誰都不準食言。⑦此時遠山如黛,小村莊里炊煙正在升起。這些遠離村莊的人,此刻在完成稻田的勞作之后,在微雨、和風、炊煙中晚歸,一種久違的感受溢滿心間。勞作的小小成就感回蕩著,使人覺得滿足,一個美好的夜晚同樣也令稍顯疲累的身體充滿期待。記得有一年,我們一群人在插秧之后,在夜晚點亮蠟燭,舉行了一次燭光里的讀詩會。春天的夜晚,什么美好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讀詩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件。春天總是會按部就班地到來,春天的土地上也總是會生長一些不常見的事物,田野于是在每一年的春天,都有些不一樣。⑧想想看,這樣的一片土地,我們有多少祖先在這里勞動過,并且為之付出一生的汗水?而今天在土地上勞作的人,已經不再是從前的那些面孔,這些來自城市的年輕朋友,他們跟這片土地的關系不再是一種綁定的關系,而只是一種純粹的邀約——如同村莊對于城市的邀約,如同鄉野對于親人的邀約,如同土地對于創作的邀約——這是一種欣然而至、興盡而歸的關系,一種彼此激發、相互成就的關系。⑨如果我們在今天依然無法認識到這一點,那么,這說明我們對于村莊、農民、土地依然還有許多誤解。⑩如果我們在今天依然無法給予村莊、農民、土地應有的價值回報,那么,我們也將繼續失去更多的可能。?這片水稻田被稱作“父親的水稻田”——叫什么名稱其實并不重要,我們在這片田野上玩耍,并且希望借此傳遞一些什么,這才是真正重要的。可以說,這是一次實踐,我們借此去完成一種對于自我可能性的探索:村莊可能比我們所知的更有意思;土地能夠給予人們的回報,一定比糧食的收獲更多。?谷小蛙在說出“每年都想來種田”這句話之后,果然,在每一個春天和秋天,她都如約來到這片水稻田里,勞動,或者玩耍。春天插秧,秋天收割,她都沒有落下。有時候,她還帶著畫板坐在田埂之上,把人們在田間勞動的場景也畫下來。當人們離去之后,她依然坐在那里,畫下細雨或晚霞。?在這一個春天,雨勢終于眾望所歸地轉小了。這真令人開心。待我們走到田埂上時,只剩下飄飄忽忽的雨絲,這就沒有關系了。微風變得涼爽,天地一片澄明,我們脫下雨衣卷起褲腿,走進田間。一束一束秧把安靜地落在泥水之間,一株一株青秧將被有條不紊地安放進大地。人們在勞作之時,世界變得如此寂靜。?這個時候,高掛的風雨旗已經無聲地飄起來了。(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把雨比作“不約而至的客人”、用搖頭而不用語言回答關于雨的問題,表明了“我”對雨的厭煩心理。B.文本抓住泥巴滑膩黏滯的特點,采用細節描寫的手法描摹人們在雨后稻田里行走的情形,真實可感。C.“固執”本來指古板執著、不肯變通,在文中是貶詞褒用,表現出農民對土地一脈相承熱愛之情。D.結尾有關“風雨旗”的描寫,以景結情,與蘇軾《江城子》中“明月夜,短松岡”有異曲同工之妙。7.關于文中谷小蛙第一次來種田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回想起谷小蛙第一次來村里插秧的情景,與那時也正逢雨天,和眼前的情形相似不無關系。B.第一次插秧后,谷小蛙就年年到來,她的行為可以作為例證說明鄉村生活強烈吸引著城市人群。C.這一部分描寫了群體勞作的場面,和劉禹錫的《插秧歌》一樣側重表現了勞動生活的辛苦與繁忙。D.對現實中要進行的插秧活動的期待,與對第一次插秧場面的回憶相交織,使文章的情感更豐富。8.第⑧~?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9.村莊對于來自城市的人們意味著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叔孫通者,薛人也。秦時以文學征,待詔博士。漢二年,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叔孫通降漢王。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漢五年,已并天下,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說上曰:“臣愿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高帝曰:“得無難乎?”叔孫通曰:“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文者也。臣愿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上曰:“可試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于是叔孫通使征魯諸生三十余人。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后可興也。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遂與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余人為綿蕞野外【注】。習之月余,叔孫通曰:“上可試觀。”上既觀,使行禮,曰:“吾能為此。”乃令群臣習肄,會十月。漢七年諸侯群臣皆朝十月竟朝置酒無敢喧嘩失禮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乃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節選自《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材料二:魯兩生責叔孫通興禮樂于死者未葬、傷者未起之時,非也。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信者,禮之干也;禮者,信之資也。有一日之生,立一日之國,唯此大禮之序、大樂之和不容息而已。死者何以必葬?傷者何以必恤?此敬愛之心不容昧焉耳。敬焉而序有必順,愛焉而和有必浹,則民知非茍于得生者之可以生,茍于得利者之可以利,相恤相親,不相背棄,而后生養以遂。故晏子曰:“唯禮可以已亂。”然則立國之始,所以順民之氣而勸之休養者,非禮樂何以哉?譬之樹然,生養休息者,枝葉之榮也;有序而和者,根本之潤也。今使種樹者曰待枝葉之榮而后培其本根,豈有能榮枝葉之一日哉?故武王克殷,駕甫脫而息貫革之射,修禋祀之典,成《象武》之樂。受命已末,制作未備,而周公成其德,不曰我姑且休息之而以待百年也。(節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注】為綿蕞野外:在野外僻靜處,拉繩索以圈地界,束茅草以象人形,演習朝儀。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漢七年A諸侯群臣皆朝B十月C竟D朝E置酒F無敢G喧嘩H失禮者。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指跟隨,與《蘇武傳》“孺卿從祠河東后土”的“從”字含義相同。B.患,指厭煩,與《屈原列傳》“惠王患之”中的“患”字含義不同。C.事,指侍奉,與《〈論語〉十二章》“請事斯語矣”中的“事”含義不同。D.相,指互相,與《狼》“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的“相”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漢高祖廢除了秦朝繁瑣的禮法,實行簡便易行的禮法;后來群臣酒后在他面前失態,他又有了制定新法的念頭。B.叔孫通認為應按照社會發展與人們思想認識的變化來制定禮法,他想參考以前的禮法,來改進制定出新禮法。C.在追隨漢高祖前,叔孫通多次在他處為官,有阿諛逢迎主君的行為,魯地的兩位儒生不滿他的為人,不肯隨行。D.周武王滅商之后,剛解下車馬就下令停止了軍中貫穿革甲的射禮,開始施行祭天的禮儀,制定音樂,實施教化。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上曰:“可試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2)然則立國之始,所以順民之氣而勸之休養者,非禮樂何以哉?14.這兩則材料都提及魯地兩位儒生的事跡,但對此事記述的詳略不同,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哀郢①二首(其一)陸游遠接商周祚最長,北盟齊晉勢爭強。章華歌舞終蕭瑟,云夢②風煙舊莽蒼。草合故宮惟雁起,盜穿荒冢有狐藏。離騷未盡靈均恨,志士千秋淚滿裳。【注】①郢,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②云夢,指楚地有名的云夢澤。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長”字點明楚國歷史悠久,“勢爭強”刻畫了楚國鼎盛時期爭奪天下霸權的強硬態勢。B.章華臺上的歌舞早已蕭索寂寥,云夢澤仍是氣象依舊,世事與自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C.第三聯由回顧歷史轉為描寫現實,飛起的雁群、躲藏的狐獸為此地的凄涼增添了生機。D.此詩以議論起筆,先寫楚國的興盛,接著借景物寫楚國的衰亡,最后以抒情結束全篇。16.尾聯中的“志士”指的是誰?請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中國航天事業的巨大成功,是一代代航天人從始至終嚴格要求自己才取得的。他們的事跡生動詮釋了《〈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說的道理。(2)思婦是古代文學中常見的意象。有的女子像《燕歌行》中“____________”描寫的那樣,在征人遠戍后因離別而流淚;有的女子如《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那般,將滿懷的思念轉為對拂不去的月光的埋怨。(3)“風”在古詩詞中成了人們抒發思想情感的載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唐代詩人孟浩然以詩句“處處聞啼鳥”勾勒出一幅___A___的畫卷,而“燕語鶯啼”“百囀千聲”這些詞匯,更是激發了無數自然愛好者的遐想。鳥兒們總是樂此不疲地鳴唱,這些鳴唱對鳥類而言不僅是抒發情感,(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印刷輔助材料批發考核試卷
- 碩士視角的職業之路
- 郎溪縣2025屆數學四下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民辦合肥財經職業學院《建筑與安裝工程計量計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銅仁學院《消化與營養》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資源分析與環境修復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蓉城名校2025屆高三5月定時練習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攀枝花市七中2024-2025學年高考歷史試題3月月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井陘礦區2024-2025學年數學四下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故宮博物院筆試試題
- 思政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研究
- 供方準入申請表
- DDI領導力-高績效輔導課件
- 《煙酒有危害》公開課教案
-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課件:生物變異類型的判斷與實驗探究
- 先簡支后連續T梁橋設計計算書
-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1)解讀
- a10c疣豬飛行控制器中文說明書
- (完整word版)樁位偏差驗收記錄表
- 電流滯環跟蹤PWM(CHBPWM)控制技術的仿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