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貴州省貴陽市高三下學期適應性考試(一摸)歷史試題 (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2025屆貴州省貴陽市高三下學期適應性考試(一摸)歷史試題 (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2025屆貴州省貴陽市高三下學期適應性考試(一摸)歷史試題 (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2025屆貴州省貴陽市高三下學期適應性考試(一摸)歷史試題 (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2025屆貴州省貴陽市高三下學期適應性考試(一摸)歷史試題 (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貴陽市2025年高三年級適應性考試(一)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2.用2B鉛筆將客觀題答案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用黑色水性筆將主觀題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在本試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新石器時代晚期,玉石飾品大量用于高規格墓葬。有較大的瑪瑙珠、玉璜組成的配飾等非實用物品;以超出裝飾需要數量的飾品佩戴或擺放在死者身體的肩、頭、腳等部位。這說明()A.國家特征已具備 B.先民信奉“以玉為美”C.階級差異的擴大 D.神權與王權逐漸結合2.西周時,民、徒、萌等都是對奴隸的稱呼。春秋早期,中下層貴族“分地薄斂,農民歸之”,將土地租給逃亡的奴隸、平民耕種,“民”“徒”有了新的含義;原屬賤職的官府工匠頭人匠麗氏、匠慶氏分別在晉、魯參與了國家大事。這些變化()A.是生產技術發展推動的結果 B.促進區域集權國家形成C.強化了井田制下的依附關系 D.加速了商業活動的衰退3.下表是史書中西晉、南朝宋、隋江南地區戶口數情況。據此可推知,隋初()出處統計范圍戶數《晉書·地理志》吳郡吳興宣城新安東陽會稽臨海鄱陽143600戶《宋書·州郡志》吳郡吳興宣城新安東陽會稽臨海鄱陽永嘉207578戶《隋書·地理志》吳郡吳興宣城新安東陽會稽臨海鄱陽永嘉127963戶A.人口大量向外遷徙 B.人口增長速度較為緩慢C.社會經濟極凋敝 D.戶口登記可能存在隱漏4.10世紀初,契丹人建立遼國,以蕃人自居,懷自卑之心學習“中國文化”。隨著中原混亂,遼主頻年出征企圖入主“中國”。946年,遼主身著中國法服,起居均用中國禮儀,接受蕃漢大臣的朝賀,宣布大赦天下,建國號大遼,改元大同。遼的這些舉措()A.加速其封建化進程 B.有效地維護了國家統一C.消除民族間的隔閡 D.豐富了儒家禮治的內涵5.明初,明太祖認為農桑為衣食之本。商人外出經商須經官府審核并發通行證,無通行證經商重則殺頭,輕則發配邊疆;政府還恢復了實物征收制和勞役制,抑制鑄幣業,有時甚至禁止金銀及銅幣交易。這些措施()A.意在鞏固士人政治地位 B.有利于社會經濟的恢復C.旨在變革經濟管理制度 D.快速提高政府財政收入6.《康有為自編年譜》記載:“(1898年)進《波蘭分滅記》,言波蘭被俄奧分滅之慘,士民受俄人荼毒之酷,國王被俄人控制之害,守舊黨遏抑之深,后國王憤悔變法,俄使列兵禁制,不許變法,卒以割亡,哀痛言之。”康有為意在()A.學習波蘭變法措施 B.尋找變法的理論依據C.廣泛宣傳維新思想 D.推動維新變法的實施7.五四運動期間,天津總商會第一個響應和聲援北京學生愛國運動,進行了兩次罷市斗爭。隨著抵制日貨運動的進一步深入,商人利益受到損害,天津總商會為應對“保商與愛國之矛盾”,采取提倡國貨、發展民族工業等一系列措施。天津總商會()A.在社會變革中慣于權衡利弊 B.在抵制日貨運動中態度軟弱C.對救亡圖存的認識逐步深化 D.領導罷市斗爭建立統一戰線8.長征期間,紅軍總政治部明確了黨在民族問題方面的政策和主張:“民族不分大小、先進或落后,享有平等權利,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和壓迫。”紅九軍團在到達貴州瓢兒井地區時,召開群眾大會闡述紅軍政策紀律,當即就有少數民族群眾報名參加紅軍。該時期,黨處理民族問題的政策和主張()A.得到少數民族上層認同 B.團結了全國人民的抗戰C.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 D.利于推進民主革命進程9.20世紀60年代,30萬林州人民自籌資金5839.66萬元(占總投資的85.06%),苦戰10個春秋,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這不僅解決了長久以來困擾人們的用水問題,也為林州建筑業積累了經驗、技術和人才,為林州建筑大軍走出太行提供了強大動力。這反映了()A.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即將開始 B.時代精神促進社會經濟發展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D.大躍進在水利建設中的表現10.1979年,國家再度設立主管全國糧食流通采買的糧食部。隨著包產到戶的發展,糧食產量逐年增加,原本糧食收購困難變成賣糧難。到1982年,糧食部不再作為獨立部委,大部分人員并入商業部。這說明,糧食部的調整()A.推動土地所有制度變革 B.利于我國糧食實現完全自給C.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需求 D.促成了產業結構的平衡發展11.羅馬共和國早期,貴族在葬禮上安排家奴進行并不致命的搏擊表演,以紀念死者生前的勇敢、堅毅,并激勵觀禮者。到公元前3世紀,羅馬將來自不同民族的戰俘押至本土,搏擊表演變得殘酷致命,角斗的形式和規模不斷擴大。角斗的發展()A.折射了羅馬擴張的需求 B.導致了羅馬的迅速滅亡C.推動了商業經濟的繁榮 D.促進羅馬文化對外傳播12.在基督教神學思想統治下的歐洲,封建王朝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精神力量。1414年,英王頒布法令,要求在訴訟中需陳述被告的財產和地位(這一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貴族特權),為了在法令中表示騎士、男爵家族中年輕的、還沒有貴族頭銜的成員,“紳士”一詞得以誕生。“紳士”的出現()A.適應了新興資產階級的需要 B.體現了封建王權的發展C.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張 D.擺脫了基督教神學束縛13.18世紀時,亞當·斯密認為:自由不僅限于政治,還指參與市場交換的獨立自主個體,且個體所有權是自由的。在市場交換中,個體能自由支配本人的財產和勞動,相比農業社會,商業社會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實現人的自由。亞當·斯密的觀點()A.是對啟蒙思想內涵發展 B.旨在去實現人真正的自由C.推動工業革命向世界普及 D.利于平等經濟秩序的建立14.20世紀20年代,印度國大黨內部出現了影響力較大的青年獨立派。對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他們認為:非暴力使人民的心智受到熏陶,使他們越來越想采取和平行動;但正是非暴力方式的教義使人們產生了疑慮和踟躕,成為暴力行動的障礙,與英當局的斗爭陷入瓶頸。青年獨立派的主張()A.強調暴力是其獨立的唯一選擇 B.堅持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斗爭C.推動民族民主運動的不斷發展 D.助力印度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15.1923年,蘇聯允許德國秘密在蘇建立受《凡爾賽和約》禁止的軍事產業,換取德國的軍事產業協助。1927-1929年,美國公司先后與蘇簽署為期12年的通信設備、專利轉讓合同,還興建了年產5萬輛拖拉機的大工廠。這一時期,蘇聯工業的發展()A.終結美蘇意識形態矛盾 B.為蘇德戰爭埋下了禍根C.協助美國渡過經濟大危機 D.得益于政府政策的靈活16.1949年,美國頒布《1949年住房法》,聯邦政府成立城市更新管理局,撥15億美元專款用于工業城市的更新,主要負責清除工業城市的貧民窟和衰敗地區,在必要時以市場價格購買貧民窟土地出售給開發商進行再開發。城市更新于1949-1974年在美國各大城市逐漸展開。美國的城市更新()A.造成嚴重的階級對立 B.是推動城市轉型和復興的嘗試C.導致社會經濟的滯脹 D.旨在建立健全的社會福利體系二、材料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親緣是上天賜予人類的天然紐帶,是早期的國家治理中,先民在艱難的自然條件與復雜的社會條件中的生存依靠。夏商周三代的國家治理中,一方面是利用血緣來“收族”,使族不離散,即《禮記·大傳》所謂“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同時,在血緣鏈條基礎上形成氏族部落成員共同遵守的“禮”,靠著“禮”來教化族眾,如《禮記·樂記》所謂“禮節民心”;而“刑”處于邊緣化的位置,《左傳》昭公六年曰:“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此外,“刑”的手段主要針對異族,將華夏與蠻夷戎狄鮮明地區分開來,即《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所謂“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摘編自李凱《<尚書·甘誓>與“失禮則入刑”—以早期文明中的社會治理為視角》(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夏商周三代國家治理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夏商周三代國家治理模式的影響。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紀后半期,美國開始在各州興建農業試驗站,到19世紀末,美國從聯邦政府到縣一級政府都成立了農業科研機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美國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的腳步進一步加快,如打谷機、播種機等各類新型農具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美國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法律保障。材料二學習研究美國農業產業化最深刻的體會就是高度成熟的市場化和強大的農場主組織。在美國農業產業體系中,大多數農戶主人就是農場主或叫農業企業家。作為獨立運作的農業企業,與其他行業的企業一樣,都是根據市場信息來經營。他們與加工、銷售企業之間的關系,有的是較緊密的股份制關系,有的是契約關系,有的是合作關系,有的是市場買斷關系,但本質都是市場等價交換關系。——均摘編自劉鵬《淺析19世紀美國農業科技研發體系的構建與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19世紀后半期美國農業主要生產方式并說明其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說明美國農業產業化的主要推動因素,并談談啟示。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圖1是《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手稿。1934年4月,中國共產黨為了動員大家起來開展民族自衛戰爭,以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籌委會的名義,提出了《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該綱領號召中國人民一致奮起,自動對日作戰,武裝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并提出了抗日救國的六大綱領。該綱領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正義要求,獲得了各界人士的廣泛贊同和支持。在綱領上簽字的群眾達數十萬人,有力推動了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圖2是“百團大戰中關家垴戰斗親臨前線指揮的彭副總司令”木刻畫。1940年10月,在百團大戰中,敵我雙方形成對峙、久攻不下。當時,彭德懷所在的位置距離日軍陣地不到500米,在戰爭最前線、最危險的地方指揮作戰。在太行山駐扎的木刻版畫家彥涵將這一瞬間呈現于刻板之上,以直觀、形象的形式宣傳和動員當地老百姓積極參與抗戰,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戰勝侵略者的決心和信心,為八路軍在太行山根據地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群眾基礎。(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這兩份展品歷史價值。(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并說明抗戰勝利的原因。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經濟、文化象征意義等方面的價值的遺物或遺跡。材料蘇巴什佛寺遺址是古龜茲國著名的佛寺遺址之一。始建于魏晉、鼎盛于隋唐,分為東、西兩部分,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東寺有佛殿、佛塔、佛像,西寺的佛殿規模宏大,方形土塔保存完好,北部有17個禪窟,造型奇特,禪窟內殘存部分壁畫和石刻古龜茲文字。考古學家曾在遺址周圍發掘出土了大量從北周到唐代的多種錢幣、波斯銀幣、龜茲地方錢幣;還有銅、鐵、陶、絲綢殘片、中原銅器、琉璃器物等物品;此外,還出土了表現古代西域流行的歌舞戲片斷的樂舞形象舍利盒,并有回鶻文、婆羅謎文等多種文字的題記和文書。該遺址201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摘編自冉萬里《新疆庫車蘇巴什佛遺址考古發掘與研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自選兩個或多個角度,就蘇巴什佛寺遺址價值寫一篇考察報告。(要求:明確基本概況,體現遺址價值,提出結論和建議)

貴陽市2025年高三年級適應性考試(一)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2.用2B鉛筆將客觀題答案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用黑色水性筆將主觀題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在本試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新石器時代晚期,玉石飾品大量用于高規格墓葬。有較大的瑪瑙珠、玉璜組成的配飾等非實用物品;以超出裝飾需要數量的飾品佩戴或擺放在死者身體的肩、頭、腳等部位。這說明()A.國家特征已具備 B.先民信奉“以玉為美”C.階級差異的擴大 D.神權與王權逐漸結合【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新石器時代晚期,玉石飾品大量用于高規格墓葬,且有非實用且超出裝飾需要的飾品佩戴或擺放在死者身體多部位,這說明當時社會對于墓葬的規格和陪葬品有明確的區分和等級劃分,反映了階級差異的擴大,C項正確;一般認為軍隊、法庭、監獄、政府等的出現標志著國家的誕生。新石器時代晚期還未形成國家,排除A項;先民信奉“以玉為美”只是表面現象,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神權與王權之間的關系,無法得出兩者“逐漸結合”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2.西周時,民、徒、萌等都是對奴隸的稱呼。春秋早期,中下層貴族“分地薄斂,農民歸之”,將土地租給逃亡的奴隸、平民耕種,“民”“徒”有了新的含義;原屬賤職的官府工匠頭人匠麗氏、匠慶氏分別在晉、魯參與了國家大事。這些變化()A.是生產技術發展推動的結果 B.促進區域集權國家形成C.強化了井田制下的依附關系 D.加速了商業活動的衰退【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中國)。春秋時期出現鐵器牛耕,顯著提升農業效率?,推動土地開發需求增加,中下層貴族通過“分地薄斂”吸引勞動力,將逃亡奴隸改造為依附農民,本質上是?生產力進步引發生產關系調整?的直接體現?,A項正確;材料僅體現貴族階層內部調整,未涉及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管理,無法體現“集權”,排除B項;井田制以土地公有制為基礎,而“分地薄斂”實為貴族將公田轉化為私田出租,標志著?井田制瓦解和土地私有化萌芽??,依附關系雖存續,但性質已轉向封建租佃制,排除C項;春秋時期,商業因經濟發展、城市興起和貨幣使用而繁榮,且材料未提及商業衰退跡象?,排除D項。故選A項。3.下表是史書中西晉、南朝宋、隋江南地區戶口數情況。據此可推知,隋初()出處統計范圍戶數《晉書·地理志》吳郡吳興宣城新安東陽會稽臨海鄱陽143600戶《宋書·州郡志》吳郡吳興宣城新安東陽會稽臨海鄱陽永嘉207578戶《隋書·地理志》吳郡吳興宣城新安東陽會稽臨海鄱陽永嘉127963戶A.人口大量向外遷徙 B.人口增長速度較為緩慢C.社會經濟極為凋敝 D.戶口登記可能存在隱漏【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隋初(中國)。據材料中西晉、南朝宋和隋初江南地區的戶數數據,南朝宋相較西晉戶數增多,而隋初戶數卻大幅減少,結合所學,隋初國家趨于統一,經濟也在恢復發展,人口不應大幅下降,可知戶口登記可能存在隱漏,D項正確;據材料無法得出人口大量向外遷徙,且隋初統一后局勢漸穩,無大規模外遷動力,排除A項;材料數據變化顯示隋初戶數大幅減少,不能體現人口增長緩慢,排除B項;隋初推行系列改革,經濟在恢復發展,并非極為凋敝,排除C項。故選D項。4.10世紀初,契丹人建立遼國,以蕃人自居,懷自卑之心學習“中國文化”。隨著中原混亂,遼主頻年出征企圖入主“中國”。946年,遼主身著中國法服,起居均用中國禮儀,接受蕃漢大臣的朝賀,宣布大赦天下,建國號大遼,改元大同。遼的這些舉措()A.加速其封建化進程 B.有效地維護了國家統一C.消除民族間的隔閡 D.豐富了儒家禮治的內涵【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遼)。據材料可知,遼學習漢族先進的“中國文化”,采用中國禮儀制度,這有利于契丹族社會發展和封建化,A項正確;10世紀是遼宋西夏并立時期,國家不統一,排除B項;C項表述太絕對,排除C項;遼學習而非發展漢族的禮儀文化,并沒有豐富儒家禮治的內涵,排除D項。故選A項。5.明初,明太祖認為農桑為衣食之本。商人外出經商須經官府審核并發通行證,無通行證經商重則殺頭,輕則發配邊疆;政府還恢復了實物征收制和勞役制,抑制鑄幣業,有時甚至禁止金銀及銅幣交易。這些措施()A.意在鞏固士人政治地位 B.有利于社會經濟的恢復C.旨在變革經濟管理制度 D.快速提高政府財政收入【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影響題,準確時空是明初(中國)。據材料“明太祖認為農桑為衣食之本。商人外出經商須經官府審核并發通行證……抑制鑄幣業,有時甚至禁止金銀及銅幣交易”和所學,明初重農抑商,利于勞動力投入農業,促進農業恢復,進而有利于社會經濟恢復,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鞏固士人政治地位意圖,排除A項;這些是傳統經濟管理方式,并非變革制度,排除C項;抑制商業和貨幣交易不利于快速提高財政收入,排除D項。故選B項。6.《康有為自編年譜》記載:“(1898年)進《波蘭分滅記》,言波蘭被俄奧分滅之慘,士民受俄人荼毒之酷,國王被俄人控制之害,守舊黨遏抑之深,后國王憤悔變法,俄使列兵禁制,不許變法,卒以割亡,哀痛言之。”康有為意在()A.學習波蘭變法措施 B.尋找變法的理論依據C.廣泛宣傳維新思想 D.推動維新變法的實施【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8年(中國)。據材料“(1898年)進《波蘭分滅記》,言波蘭被俄奧分滅之慘……卒以割亡,哀痛言之”和所學知識,1898年中國面臨民族危機,康有為通過講述波蘭因守舊勢力阻撓變法致滅亡的事例,是想以史為鑒,促使光緒帝及相關人士認識變法緊迫性,從而推動維新變法實施,D項正確;據材料,康有為意在借波蘭滅亡教訓推動變法,不是學習波蘭變法措施,排除A項;從所學知識看,康有為維新變法理論依據主要是將儒家思想與西方政治學說結合,并非波蘭事例,排除B項;材料中康有為進呈書籍重點是希望光緒帝能推進變法,宣傳只是附帶作用,排除C項。故選D項。7.五四運動期間,天津總商會第一個響應和聲援北京學生愛國運動,進行了兩次罷市斗爭。隨著抵制日貨運動的進一步深入,商人利益受到損害,天津總商會為應對“保商與愛國之矛盾”,采取提倡國貨、發展民族工業等一系列措施。天津總商會()A.在社會變革中慣于權衡利弊 B.在抵制日貨運動中態度軟弱C.對救亡圖存的認識逐步深化 D.領導罷市斗爭建立統一戰線【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9年的中國。根據材料“五四運動期間,天津總商會第一個響應和聲援北京學生愛國運動,進行了兩次罷市斗爭。”“采取提倡國貨、發展民族工業等一系列措施”可知,五四運動期間,天津總商會積極支持學生愛國運動,但主要以聲援為主,且進行罷工活動,而隨著抵制日貨運動的進行,其積極采取提倡國貨、發展民族工業的措施,這體現了商會投身抵制日貨等的愛國行動中,不再僅局限于聲援和響應等,這體現了商會具有愛國情懷,且對救亡圖存的認識逐步深化,C項正確;商會在“保商與愛國之矛盾”中選擇了提倡國貨,體現了其愛國情懷,并非權衡利弊,排除A項;“采取提倡國貨、發展民族工業等一系列措施”體現了其態度強硬,并非軟弱,排除B項;商會在五四運動期間參與罷市活動,但并未建立統一戰線,材料也并未體現商會聯合其他階層共同救亡圖存,排除D項。故選C項。8.長征期間,紅軍總政治部明確了黨在民族問題方面的政策和主張:“民族不分大小、先進或落后,享有平等權利,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和壓迫。”紅九軍團在到達貴州瓢兒井地區時,召開群眾大會闡述紅軍政策紀律,當即就有少數民族群眾報名參加紅軍。該時期,黨處理民族問題的政策和主張()A.得到少數民族上層認同 B.團結了全國人民的抗戰C.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 D.利于推進民主革命進程【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影響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和壓迫”“當即就有少數民族群眾報名參加紅軍”可知,中國共產黨在長征期間,堅持民族平等政策,得到少數民族群眾的認同,推動他們踴躍參加紅軍,這有助于革命取得成功,說明黨處理民族問題的政策和主張利于推進民主革命的進程,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少數民族群眾的認同,并未說明其為少數民族上層,排除A項;材料強調少數民族群眾參加紅軍,并未涉及全國人民,無從得出“團結全國人民抗戰”的結論,排除B項;遵義會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材料體現的是少數民族群眾的態度,并未涉及遵義會議的意義,排除C項。故選D項。9.20世紀60年代,30萬林州人民自籌資金5839.66萬元(占總投資的85.06%),苦戰10個春秋,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這不僅解決了長久以來困擾人們的用水問題,也為林州建筑業積累了經驗、技術和人才,為林州建筑大軍走出太行提供了強大動力。這反映了()A.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即將開始 B.時代精神促進社會經濟發展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D.大躍進在水利建設中的表現【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據材料“30萬林州人民自籌資金,苦戰10個春秋,靠著簡單工具修成紅旗渠,解決用水問題,為建筑業積累資源”和所學知識可知,林州人民通過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成功修建了紅旗渠,解決了用水問題,并為建筑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體現了時代精神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B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大規模經濟建設在一五計劃時已開始,并非此時,排除A項;據材料,僅提及解決用水和為建筑業積累,未直接表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排除C項;據所學,大躍進主要是工農業的冒進,與紅旗渠建設體現的艱苦奮斗精神本質不同,排除D項。故選B項。10.1979年,國家再度設立主管全國糧食流通采買的糧食部。隨著包產到戶的發展,糧食產量逐年增加,原本糧食收購困難變成賣糧難。到1982年,糧食部不再作為獨立部委,大部分人員并入商業部。這說明,糧食部的調整()A.推動土地所有制度的變革 B.利于我國糧食實現完全自給C.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需求 D.促成了產業結構的平衡發展【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本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中國。根據材料“隨著包產到戶的發展,糧食產量逐年增加,原本糧食收購困難變成賣糧難。到1982年,糧食部不再作為獨立部委,大部分人員并入商業部”可知,當時農村實行包產到戶等改革措施后,糧食產量提高,糧食流通領域的情況發生了變化,糧食部的調整是為了適應這種經濟形勢的變化,也就是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需求,C項正確;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所有制一直是公有制(農村是集體所有制),包產到戶等改革并沒有改變土地所有制,排除A項;我國糧食自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糧食部的調整主要是為了應對糧食流通等方面出現的新情況,不是決定我國糧食能否完全自給的關鍵因素,當時我國也還未完全實現糧食自給,排除B項;糧食部的調整主要是針對糧食流通領域,與產業結構的平衡發展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聯系,產業結構平衡發展涉及到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多個產業的協調發展等多方面因素,排除D項。故選C項。11.羅馬共和國早期,貴族在葬禮上安排家奴進行并不致命的搏擊表演,以紀念死者生前的勇敢、堅毅,并激勵觀禮者。到公元前3世紀,羅馬將來自不同民族的戰俘押至本土,搏擊表演變得殘酷致命,角斗的形式和規模不斷擴大。角斗的發展()A.折射了羅馬擴張的需求 B.導致了羅馬的迅速滅亡C.推動了商業經濟的繁榮 D.促進羅馬文化對外傳播【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3世紀(古羅馬)。據材料“到公元前3世紀,羅馬將來自不同民族的戰俘押至本土,搏擊表演變得殘酷致命,角斗的形式和規模不斷擴大”和所學知識,公元前3世紀羅馬處于對外擴張階段,角斗規模擴大且使用不同民族戰俘,反映了羅馬對外擴張獲取大量戰俘的情況,折射出羅馬擴張的需求,A項正確;據所學知識,羅馬滅亡是多種復雜因素長期積累的結果,角斗并非導致其迅速滅亡的原因,排除B項;材料中角斗主要是一種娛樂和展示武力的形式,未提及與商業經濟繁榮的關聯,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角斗在羅馬本土的發展,沒有體現羅馬文化對外傳播,排除D項。故選A項。12.在基督教神學思想統治下的歐洲,封建王朝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精神力量。1414年,英王頒布法令,要求在訴訟中需陳述被告的財產和地位(這一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貴族特權),為了在法令中表示騎士、男爵家族中年輕的、還沒有貴族頭銜的成員,“紳士”一詞得以誕生。“紳士”的出現()A.適應了新興資產階級的需要 B.體現了封建王權的發展C.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張 D.擺脫了基督教神學束縛【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準確時空是1414年(英國)。據材料“封建王朝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精神力量,英王頒布法令……‘紳士’一詞得以誕生”和所學知識,英王借此彰顯對社會事務的掌控力,體現封建王權發展,B項正確;“紳士”為保護貴族特權,并非適應新興資產階級,排除A項;宗教改革始于16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當時歐洲受基督教神學統治,材料未提“紳士”擺脫其束縛,排除D項。故選B項。13.18世紀時,亞當·斯密認為:自由不僅限于政治,還指參與市場交換的獨立自主個體,且個體所有權是自由的。在市場交換中,個體能自由支配本人的財產和勞動,相比農業社會,商業社會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實現人的自由。亞當·斯密的觀點()A.是對啟蒙思想內涵的發展 B.旨在去實現人真正的自由C.推動工業革命向世界普及 D.利于平等經濟秩序的建立【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英國)。據材料“自由不僅限于政治,還指參與市場交換的獨立自主個體,且個體所有權是自由的……商業社會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實現人的自由”和所學知識,啟蒙運動強調政治自由,亞當?斯密將自由延伸到經濟領域,是對啟蒙思想內涵的發展,A項正確;據所學知識,亞當?斯密作為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其觀點主要是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服務,并非旨在實現所有人真正的自由,排除B項;據所學知識,工業革命在18世紀中后期首先從英國開始,此時尚未向世界普及,且材料觀點主要聚焦自由的內涵,與推動工業革命向世界普及無直接關聯,排除C項;據所學知識,亞當?斯密強調個體在市場交換中的自由,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這種自由可能加劇貧富差距,并不利于平等經濟秩序的建立,排除D項。故選A項。14.20世紀20年代,印度國大黨內部出現了影響力較大的青年獨立派。對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他們認為:非暴力使人民的心智受到熏陶,使他們越來越想采取和平行動;但正是非暴力方式的教義使人們產生了疑慮和踟躕,成為暴力行動的障礙,與英當局的斗爭陷入瓶頸。青年獨立派的主張()A.強調暴力是其獨立的唯一選擇 B.堅持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斗爭C.推動民族民主運動的不斷發展 D.助力印度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本質題、影響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20年代的印度。根據材料可知,青年獨立派對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方式的反思和質疑,會促使印度民族解放運動思考新的斗爭方式和策略,這有利于推動民族民主運動的不斷發展,C項正確;青年獨立派只是認為非暴力方式存在問題,成為暴力行動的障礙,但并沒有強調暴力是獨立的“唯一選擇”,排除A項;青年獨立派對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方式提出了質疑,認為其存在使斗爭陷入瓶頸等問題,并不是堅持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斗爭,排除B項;20世紀20年代印度處于英國殖民統治下,遭受經濟剝削掠奪,民族工業受抑制,經濟結構畸形,并沒有出現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排除D項。故選C項。15.1923年,蘇聯允許德國秘密在蘇建立受《凡爾賽和約》禁止的軍事產業,換取德國的軍事產業協助。1927-1929年,美國公司先后與蘇簽署為期12年的通信設備、專利轉讓合同,還興建了年產5萬輛拖拉機的大工廠。這一時期,蘇聯工業的發展()A.終結美蘇的意識形態矛盾 B.為蘇德戰爭埋下了禍根C.協助美國渡過經濟大危機 D.得益于政府政策的靈活【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3-1929年(蘇聯)。據材料“1923年,蘇聯允許德國秘密在蘇建立《凡爾賽和約》禁止的軍事產業,換取德國的軍事產業協助。1927-1929年,美國公司先后與蘇簽署為期12年的通信設備、專利轉讓合同,還興建了年產5萬輛拖拉機的大工廠”和所學知識,當時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經濟,允許外國資本進入蘇聯,體現了政府政策的靈活性,促進了蘇聯工業的發展,D項正確;據所學知識,美蘇意識形態矛盾貫穿冷戰時期,這一時期并未終結,排除A項;材料中蘇聯與德國、美國的合作主要是經濟層面,與蘇德戰爭爆發沒有直接因果關系,排除B項;經濟大危機始于1929年,材料中的時間還未進入大危機階段,且這些合作主要是有利于蘇聯工業發展,并非協助美國渡過經濟大危機,排除C項。故選D項。16.1949年,美國頒布《1949年住房法》,聯邦政府成立城市更新管理局,撥15億美元專款用于工業城市的更新,主要負責清除工業城市的貧民窟和衰敗地區,在必要時以市場價格購買貧民窟土地出售給開發商進行再開發。城市更新于1949-1974年在美國各大城市逐漸展開。美國的城市更新()A.造成嚴重的階級對立 B.是推動城市轉型和復興的嘗試C.導致社會經濟的滯脹 D.旨在建立健全的社會福利體系【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推斷題、目的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9-1974年的美國。根據材料“主要負責清除工業城市的貧民窟和衰敗地區,在必要時以市場價格購買貧民窟土地出售給開發商進行再開發”可知,美國通過城市更新,對工業城市的衰敗區域進行改造,這是推動城市轉型和復興的一種嘗試,B項正確;美國的城市更新主要目的是清除貧民窟和衰敗地區,進行再開發,這一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環境和部分居民的生活條件,并不是造成嚴重的階級對立,排除A項;美國社會經濟出現“滯脹”是在20世紀70年代,而城市更新開始于1949年,排除C項;城市更新主要是針對城市的衰敗區域進行改造開發,重點在于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而不是建立健全社會福利體系,排除D項。故選B項。二、材料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親緣是上天賜予人類的天然紐帶,是早期的國家治理中,先民在艱難的自然條件與復雜的社會條件中的生存依靠。夏商周三代的國家治理中,一方面是利用血緣來“收族”,使族不離散,即《禮記·大傳》所謂“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同時,在血緣鏈條基礎上形成氏族部落成員共同遵守的“禮”,靠著“禮”來教化族眾,如《禮記·樂記》所謂“禮節民心”;而“刑”處于邊緣化的位置,《左傳》昭公六年曰:“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此外,“刑”的手段主要針對異族,將華夏與蠻夷戎狄鮮明地區分開來,即《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所謂“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摘編自李凱《<尚書·甘誓>與“失禮則入刑”—以早期文明中的社會治理為視角》(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夏商周三代國家治理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夏商周三代國家治理模式的影響。【答案】(1)特點:利用親緣為紐帶聚攏族群;以禮教化民眾;用刑的手段將華夏與異族區別開來等。(2)影響:①積極:有利于緩解族群內部矛盾;有利于形成穩固的文化共同體;有利于促進早期華夏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的形成;對后世的國家治理影響深遠等。②局限:出現貴族特權,家族內部權力斗爭帶來社會動蕩;等級觀念固化,阻礙社會進步和發展;刑法的殘酷性和等級性加劇了華夏與異族之間的文化隔閡等。【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題。時空:夏商周時期(中國)。特點:據材料“親緣是上天賜予人類的天然紐帶”“ 利用血緣來‘收族’,使族不離散”可知,利用親緣為紐帶聚攏族群;據材料“在血緣鏈條基礎上形成氏族部落成員共同遵守的‘禮’,靠著‘禮’來教化族眾”可知,以禮教化民眾;據材料“‘刑’的手段主要針對異族,將華夏與蠻夷戎狄鮮明地區分開來”可知,用刑的手段將華夏與異族區別開來等。【小問2詳解】本題是影響題。時空:夏商周時期(中國)。第一小問是影響:從積極和局限性的角度分析。①積極:據材料“親緣是上天賜予人類的天然紐帶”“利用血緣來‘收族’,使族不離散”可知,有利于緩解族群內部矛盾;據材料“在血緣鏈條基礎上形成氏族部落成員共同遵守的‘禮’,靠著‘禮’來教化族眾”可知,有利于形成穩固的文化共同體;據材料“‘刑’的手段主要針對異族,將華夏與蠻夷戎狄鮮明地區分開來”及結合所學可知,有利于促進早期華夏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的形成;結合所學從后世國家治理的角度分析。②局限:據材料“利用血緣來‘收族’”及結合所學可知,出現貴族特權,家族內部權力斗爭帶來社會動蕩;據材料“在血緣鏈條基礎上形成氏族部落成員共同遵守的‘禮’”及結合所學可知,等級觀念固化,阻礙社會進步和發展;據材料“‘刑’的手段主要針對異族,將華夏與蠻夷戎狄鮮明地區分開來”及結合所學可知,刑法的殘酷性和等級性加劇了華夏與異族之間的文化隔閡等。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紀后半期,美國開始在各州興建農業試驗站,到19世紀末,美國從聯邦政府到縣一級政府都成立了農業科研機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美國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的腳步進一步加快,如打谷機、播種機等各類新型農具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美國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法律保障。材料二學習研究美國農業產業化最深刻的體會就是高度成熟的市場化和強大的農場主組織。在美國農業產業體系中,大多數農戶主人就是農場主或叫農業企業家。作為獨立運作的農業企業,與其他行業的企業一樣,都是根據市場信息來經營。他們與加工、銷售企業之間的關系,有的是較緊密的股份制關系,有的是契約關系,有的是合作關系,有的是市場買斷關系,但本質都是市場等價交換關系。——均摘編自劉鵬《淺析19世紀美國農業科技研發體系的構建與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19世紀后半期美國農業主要生產方式并說明其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說明美國農業產業化的主要推動因素,并談談啟示。【答案】(1)生產方式:機械化生產原因:工業革命推動了機器的發明和使用;農業科技研發;政府的支持和推廣;法律的保障等。(2)因素:市場化運作;農場主組織的推動;生產力的提高等。啟示:發揮市場化和農場主組織的作用,使農業產業發展更加靈活、高效;堅持科技創新,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技術支持和科學指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等。【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題、原因題,時空是:19世紀后半期(美國)。生產方式:根據材料“打谷機、播種機等各類新型農具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可知,19世紀后半期美國農業主要生產方式是機械化生產。原因:根據材料“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美國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的腳步進一步加快”可知,科技革命推動了農業科技研發;從“美國從聯邦政府到縣一級政府都成立了農業科研機構”“美國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法律保障”可知,政府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促進了農業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工業發展角度分析,工業革命推動了機器的發明和使用,為農業機械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具體分析可得機器生產效率高,能夠大規模應用于農業領域,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小問2詳解】本題是原因題、啟示題,時空是:19世紀(美國)。推動因素:根據材料“高度成熟的市場化和強大的農場主組織”可知,市場化運作和農場主組織的推動是重要因素;結合所學知識可從生產力發展角度分析,隨著科技進步等,生產力的提高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了基礎,具體分析可得生產力的提高使得農業生產規模擴大、效率提升,為產業化發展創造了條件。啟示:根據材料中美國農業產業化的推動因素可知,發揮市場化和農場主組織的作用,能使農業產業發展更加靈活、高效;同時結合科技對農業的推動可知,要堅持科技創新,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技術支持和科學指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等,從而推動農業產業化持續發展。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圖1是《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手稿。1934年4月,中國共產黨為了動員大家起來開展民族自衛戰爭,以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籌委會的名義,提出了《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該綱領號召中國人民一致奮起,自動對日作戰,武裝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并提出了抗日救國的六大綱領。該綱領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正義要求,獲得了各界人士的廣泛贊同和支持。在綱領上簽字的群眾達數十萬人,有力推動了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圖2是“百團大戰中關家垴戰斗親臨前線指揮的彭副總司令”木刻畫。1940年10月,在百團大戰中,敵我雙方形成對峙、久攻不下。當時,彭德懷所在的位置距離日軍陣地不到500米,在戰爭最前線、最危險的地方指揮作戰。在太行山駐扎的木刻版畫家彥涵將這一瞬間呈現于刻板之上,以直觀、形象的形式宣傳和動員當地老百姓積極參與抗戰,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戰勝侵略者的決心和信心,為八路軍在太行山根據地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群眾基礎。(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這兩份展品的歷史價值。(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并說明抗戰勝利的原因。【答案】(1)這兩份展品歷史文物,一份是文獻史料,一份是實物史料。第一份文獻史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全民族團結抗日的主張,有力推動了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第二份實物史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不畏艱險、堅持抗戰的決心,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抗戰斗志。(2)主張:全民族團結一致抗日、堅持抗戰。原因: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民族的團結英勇抗戰;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聯合抗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的援助等。【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認識題。時空是抗戰時期的中國。歷史價值:據材料“圖1是《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手稿。”可知,圖1是《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手稿,是文獻史料;據材料“圖2是‘百團大戰中關家垴戰斗親臨前線指揮的彭副總司令’木刻畫。”可知,圖2“百團大戰中關家垴戰斗親臨前線指揮的彭副總司令”木刻畫,是實物史料。這兩份展品為我們了解抗日戰爭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據材料“該綱領號召中國人民一致奮起”“在綱領上簽字的群眾達數十萬人,有力推動了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可知,第一份文獻史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全民族團結抗日的主張,有力推動了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據材料“彭德懷在戰爭最前線、最危險的地方指揮作戰”“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戰勝侵略者的決心和信心”可知,第二份實物史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不畏艱險、堅持抗戰的決心,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抗戰斗志。【小問2詳解】本題是原因題。時空是抗戰時期中國。主張:據材料“該綱領號召中國人民一致奮起,自動對日作戰”可知,全民族團結一致抗日、堅持抗戰。原因: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