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匆匆教學教案多篇_第1頁
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匆匆教學教案多篇_第2頁
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匆匆教學教案多篇_第3頁
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匆匆教學教案多篇_第4頁
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匆匆教學教案多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創(chuàng)新教案《匆匆》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6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確乎、空虛”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讀課文中的一連串問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以及這樣表達的好處。4.學習作者運用多種方法描寫時間流逝,能說出自己對時間的流逝的感觸,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話把感觸寫下來。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積累語言。2.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以及這樣表達的好處。教學難點學習作者運用多種方法描寫時間流逝,能說出自己對時間的流逝的感觸,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話把感觸寫下來。教學\o"方法"方法1.“讀、思、議、導”結(jié)合法。2.“讀、寫”結(jié)合法。學生學習方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課前準備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問題導入,引發(fā)思考。出示問題:憑直覺,你認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讓學生大膽猜想。估算一下,按80歲計算,能有多少天?你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多少天?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過計算,你有什么感受?

(設(shè)計意圖:用這些問題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感受和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時間匆匆,為下面學習文章打下基礎(chǔ)。)

二、檢查預習,過關(guān)字詞。(一)詞語檢查1.小組合作讀詞,抽寫,小組長將本組出錯最多的字寫到黑板上。2.集體交流,學寫“蒸”字。(1)師板書演示“蒸”字筆畫、筆順,(2)生在練習本上寫三個。同桌交換評價:正確加一顆星,美觀加一顆星3.檢查讀詞正確認讀下列詞語匆匆

一去不復返

頭涔涔

淚潸潸

挪移

跨過

溜走

蒸融

遮挽

徘徊(1)指名讀,隨機正音:徊(huái)旋轉(zhuǎn)(zhuàn)(2)齊讀。(二)借助詞語感知課文大意1.將詞語重新分組,自讀思考: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想一想,每組分別是描寫什么的詞語匆匆

一去不復返

(時間特點)挪移

跨過

溜走

蒸融

(時間是怎樣逝去的)頭涔涔

淚潸潸

遮挽

徘徊

(作者感嘆)2.把括號里的詞語連起來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3.小結(jié):借助關(guān)鍵詞語概括文章的大意,這是理清文章脈絡(luò)的好方法。(設(shè)計意圖: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更是學習的主人,主體地位回歸,內(nèi)在潛能被激發(fā),學生會無拘無束的交流,自主學習效果明顯增強。)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1.讀課文,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它到哪里去了呢?)作者通過文章要告訴我們什么?(告訴讀者時間飛逝,我們要珍惜時間,有所作為。)2.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行文的,請用簡單的語句試著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1)作者先提出問題;(2)回顧自己已走過的八千多日子,無限感慨;(3)然后重點寫日子是怎樣稍縱即逝的,具體回答了開頭的提問;(4)引發(fā)對人生的思索和感慨;(5)最后一句照應(yīng)開頭。四、認識作者,加深體會。

1.出示作者簡介,加深學生的感受。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他一生勤奮寫作,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shù)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主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等。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2.師總結(jié)。他自己就是珍惜時間的典范。我們也應(yīng)該做珍惜時間的人,從而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和感受。五、回顧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回顧本課學習收獲,鼓勵課后繼續(xù)背誦并抄寫1、2自然段。(設(shè)計意圖:本文的課后習題中有背誦課文的要求。教師要從關(guān)注過程、教給方法、培養(yǎng)語感入手,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背誦的方法,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第二課時

一、讀書體會,感悟?qū)懛ā?/p>

作者為什么能把情感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么特別之處。(《匆匆》這篇散文以敘事、抒情為主,運用了排比、設(shè)問、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讓抽象的時間具體化、形象化,讓讀者也真切感受到對時間流逝的無奈、惋惜。)

(設(shè)計意圖:通過默讀,讓學生找到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初步感受作者語言表達的特點。)

二、匯報交流,感受語言。

1.你認為作者這篇文章的特別之處在哪里?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感受深刻的地方及時做好批注。

預設(shè):(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用對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還青,桃花謝了還開”與時間流逝進行比較,寫出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

(2)“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把過去的日子比作“輕煙”“薄霧”,寫出了時間的流逝不可挽回,表達了作者的惋惜與無奈之情。)3.教師隨機出示一些名家對朱自清文章的評價。出示評論朱自清的資料摘錄:

(1)“現(xiàn)在大學里如果開現(xiàn)代本國文學的課程,或者有人編本國的文學史,談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會寫口語,朱先生應(yīng)該是首先被提及的。”

——葉圣陶《朱佩弦先生》

(2)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于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的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nèi)心感受。

——林非《現(xiàn)代六十家散文札記》(3)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講究語言的,哪怕是一個字兩個字的問題也決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語言,絕不是堆砌詞藻。

——朱德熙《漫談朱自清的散文》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的評價和名家的評價互相對照,一是給學生成功感;二是讓學生的個性化解讀規(guī)范起來,不能漫無目的;三是從不同的側(cè)面為學生提供思想的借鑒。)

4.隨機出示朱自清本人對寫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卻在情感的濃厚。”

——談描寫“于每事每物,必要剝開來看,拆穿來看”,“這樣可以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乃是他們的秘密”,只有這樣“于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寫,使你于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

(設(shè)計意圖:出示作者本人對文章的認識,讓學生感受寫作的本質(zhì)是濃厚的情感和細致的觀察,而不光是詞句的運用,使學生對寫文章用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

三、課堂練筆,學習寫法。1.作者感受到了時間的去來匆匆和稍縱即逝。他甘心碌碌無為、渾渾噩噩地度過每一天嗎?自由讀課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對時間的流逝發(fā)出了哪些感慨?2.師引導學生概括第4自然段作者對時間的流逝發(fā)出的感慨:(1)對時光流逝的感慨;(2)對沒有作為的自責;(3)對要有所為的渴求。3.時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責之余,表達的是不甘虛擲光陰,力求上進的決心。同學們,讀了課文,你對時間的流逝有什么感觸,趕緊拿起筆,仿照課文第4自然段,用一段話把你的感觸寫下來吧!4.自由練寫。例: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回憶罷了,只有向往罷了。在這充滿童真與歡樂的童年里,我又能做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落花,被流水沖走了,如露珠,被陽光蒸發(fā)了;六年時光仿佛彈指一揮間,在這美麗的校園里,我留著些什么記憶呢?我何曾留著像霧般朦朧的記憶呢?我匆匆地來到這世界,轉(zhuǎn)眼間也將匆匆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要這般匆匆的度過這一生啊?四、拓寬學習,加深感受。1.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嘆時間的流逝。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關(guān)于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故事拿出來,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說出自己的感受。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一是對時間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加深對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讓學生積累語言,以時間為線索,背誦和理解一些詩詞、名句、格言……拓寬語文的學習領(lǐng)域,培養(yǎng)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大家的交流、討論,對時間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寫出自己現(xiàn)在最想說的話。可以引用剛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3.學生練習。全班交流。(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運用語言,用情感支配語言,從而更深刻的體會到寫文章的本質(zhì)。)

五、分層作業(yè),課外延伸。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推薦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繼續(xù)搜集有關(guān)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搜集資料,寫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設(shè)計意圖:作業(yè)的布置是有層次性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條件選擇其中的一項或者兩項。)8匆匆【核心素養(yǎng)目標】文化自信: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感受漢語文字的美。語言運用:仿照第3自然段,表達自己對時光流逝的感觸。思維能力:能抓住關(guān)鍵內(nèi)容,感悟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審美創(chuàng)造:注重情感朗讀,感受散文之美。【課前解析】《匆匆》篇幅短小、構(gòu)思新巧,作者匠心獨運地以發(fā)問句式為紐帶聯(lián)結(jié)全篇,一步緊似一步地展露內(nèi)心的思緒,以細膩的文筆表達對時光流逝的感慨,雖感傷卻并不頹廢,雖苦悶卻并不消沉。關(guān)注課文表達情感的方法:作為習作單元的首篇精讀課文,閱讀重點要放在學習直接抒情的寫作方法上。本文的1、4自然段,在表達情感的方法上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都是通過一連串的問句,流露出作者對時間一去不復返的感慨。2、3段,從不同的角度寫時光是如何匆匆而過的,表達作者深深的惋惜、無奈、遺憾之情。學生可以通過閱讀體會來學習并掌握直接抒發(fā)情感的寫作方法關(guān)注詞語:本文的詞語運用也非常有特點,課文中出現(xiàn)的疊詞,如:頭涔涔、淚潸潸、赤裸裸、茫茫然;白白、默默、斜斜、匆匆、漸漸、輕輕悄悄、伶伶俐俐,這些詞語準確生動的呈現(xiàn)出時間過去的迅速,學習詞語的運用也是本單元習作能力形成的重要方面。關(guān)注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朱自清是在“五四”運動浪潮的推動下,開始文學生涯的。代表作有《匆匆》《背影》《春》《荷塘月色》等。關(guān)注背景:《匆匆》寫于1922年3月28日,當時正是五四運動處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悶時期。這時他由于“看不清現(xiàn)在,摸不著將來”,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感到無限空虛與惆悵。了解這段時間背景,對把握朱自清“不愿蹉跎青春,浪費時日,雖彷徨而仍思有所作為”的情感會有很大幫助。【教學目標】1.會寫“藏、挪”等6個字,會寫“確乎、空虛”等11個詞語。2.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受。4.能抓住關(guān)鍵內(nèi)容,感悟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達自己對時光流逝的感觸。【教學重點】能抓住關(guān)鍵內(nèi)容,感悟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達自己對時光流逝的感觸。【教學難點】能抓住關(guān)鍵內(nèi)容,感悟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達自己對時光流逝的感觸。【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會認寫6個生字,正確書寫“空虛、嘆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詞語。2.學習1、2段,感受作者抒發(fā)的情感,體會表達的好處。3.讀好課文中的一連串問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以及這樣表達的好處。【教學過程】一、猜謎導入(出示課件3)教師出示謎語導入新課:同學們,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短而又最長,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忽視是什么?預設(shè)1:時間師:是啊,時間匆匆,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卻把時間定格在了文字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朱自清的《匆匆》。教師出示課題并板書:8.匆匆,學生齊讀課題。(設(shè)計意圖:通過謎語導入,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自然地引入課文的學習。在交流中,引導學生了解時間的特點,同時自然地引出課題。)二、了解作者(出示課件4、5)(出示課件4)走進作者:老舍(1899—1966)現(xiàn)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他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范,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的作家。著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等。(出示課件5)師介紹寫作背景:《匆匆》作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運動處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悶的時期。這時他由于“看不清現(xiàn)在,摸不著將來”,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感到無限空虛與惆悵。但朱自清正如葉圣陶所說的,他“并非玩世,是認真處世”的人。他不愿虛度年華,在風塵中老去,在給俞平伯的信中說,“日來時時念舊,殊低回不能自已。明知無聊,但難排遣。‘回想上的惋惜’,正是不能自克的事。因了這惋惜的情懷,引起時日不可留之感。我想將這宗心緒寫成一詩,名曰《匆匆》”。不愿蹉跎青春,浪費時日,雖彷徨而仍思有所作為,《匆匆》抒寫的就是這種心境。(設(shè)計意圖:通過介紹寫作背景為后面體會作者的情感作鋪墊)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1.初讀課文(出示課件6)(1)教師提出要求: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你不理解的詞語。(2)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畫不理解的字詞。2.學習字詞(1)(出示課件7)出示詞語:確乎空虛不禁挪移覺察嘆息徘徊游絲赤裸裸頭涔涔淚潸潸教師指名讀詞語,同學間注意糾正字音。(2)(出示課件7)教師強調(diào)要讀準“不禁”“挪移”“徘徊”等詞語(3)(出示課件8)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詞語“確乎”的意思是確實,的確。詞語“徘徊”本意指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本文中指猶疑不決。此外,它還比喻事物在某個范圍內(nèi)來回浮動、起伏。“頭涔涔”的意思是形容不停流汗的樣子。詞語“淚潸潸”的意思是形容流淚不止。(設(shè)計意圖:讀準字音,理解詞義,可以幫助掃清學習上的障礙,為理解文章內(nèi)容作好鋪墊。)(4)(出示課件9)學生明確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讀準字音,知道“徘、徊”的字義均與行走有關(guān),因此是雙人旁。“裸”字義與衣服有關(guān),因此是衣字旁。重點指導“藏”和“蒸”等容易寫錯的字。(出示課件10—11)(出示課件10)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藏”字第六筆是豎折,第八筆撇的起筆要在第七筆橫的中間,下半部分“臧”中的“臣”不要多加一豎。(出示課件11)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蒸”字書寫時不要忘記“丞”下面的橫,這一筆不要寫得過短。四、再讀課文,體會情感1.(出示課件12)教師引出示要求:認真朗讀課文,思考:你從本文中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預設(shè):對時光匆匆的嘆惋、對自己無所作為的不安和對流逝時間的珍惜。2.(出示課件13)教師提出問題:認真閱讀第1自然段,思考:我們可以從哪里感受到作者的感情?預設(shè)1:我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相關(guān)句子“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在開的時候”這里作者運用了排比,說明了自然萬物循環(huán)往復。與后面“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形成對比,緊接著一連串的問題,感受到作者悵然若失的情感。3.(出示課件14)教師提出問題:再次閱讀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的發(fā)問有何不同?預設(shè)1:我知道“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句是直接問。預設(shè)2:我知道“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有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xiàn)在又逃到了哪里呢?”這句是連續(xù)的問。師小結(jié):是的,作者通過運用排比來說明自然萬物循環(huán)往復,接著提出疑問,把我們的時間與自然萬物形成對比,又用連續(xù)的的發(fā)問來表達自己對時間悵然若失的情感。4.(出示課件15)教師引導朗讀,出示要求: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感受作者眼看時光流逝悵然若失的心情。學生有感情的朗讀。5.(出示課件16)教師提出問題:自由朗讀第4自然段,思考:我們可以從這些問句里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感情?學生匯報。預設(shè)1:我從第1個問句“我能做什么呢?”及作者的回答里“徘徊”和“匆匆”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惆悵。預設(shè)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這幾句話中,作者運用比喻,將時間比喻成“輕煙”“薄霧”“游絲”幾種事物,形象的突出了時間在無聲無息地消失,連用幾個問句,使我感受到了作者心中的焦慮和苦悶。預設(shè)3:我從“我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轉(zhuǎn)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吧?”這句當中的兩個赤裸裸知道了——第一個“赤裸裸”是指出生時,第二個“赤裸裸”是指人死時,由生到死,作者用詞語“轉(zhuǎn)眼間”來形容,從中我感受到作者的惆悵與不安。預設(shè)4:我從最后一個問句“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走這一遭啊?”中“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這幾個詞中感受到作者的眷戀之情。師小結(jié):看來同學們是真正的通過文字感受到了作者的內(nèi)心。6.(出示課件17)教師引導朗讀,出示要求: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惆悵、不安等心情。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設(shè)計意圖:以讀為本,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既加強了學生對讀書的指導,又讓學生走進了文本,通過讀、找、圈、議、悟,讓學生深入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同時又讓學生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五、合作探究。(出示課件18)教師出示問題: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預設(shè)1:這兩個自然段都用了一連串的問句進行表達。這樣表達暢快、直接,能吸引讀者的目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師小結(jié):是呀,通過這樣一連串的“問”,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和作者內(nèi)心,同學們以后也可以學習這種方法進行表達,通過“問”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六、課堂演練。(出示課件19)教師出示要求:仿寫: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去了,有再的時候;了,有再的時候;了,有再的時候。(設(shè)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授方法,水到渠成,這既能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語文課本的理解。)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體會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受。3.能抓住關(guān)鍵句段,感悟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達自己對時光流逝的感觸。【教學過程】一、復習回顧,談話導入(出示課件21)教師導入:我們上節(jié)課了解課文主要表達了作者對時光匆匆流逝、一去不復返的感慨與嘆惋。作者是如何描寫時間流逝的呢?我們繼續(xù)本節(jié)課的學習吧。二、精讀細研,感悟表達1.(出示課件22)教師提出問題:朗讀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將這抽象的時光寫得具體可感的呢?圈畫相關(guān)內(nèi)容,并作簡單批注。學生朗讀課文并思考相關(guān)問題,進行圈畫及批注。教師巡視,并相機指導。學生匯報。(出示課件23)預設(shè)1:我從第二自然段當中找到的相關(guān)句子“我默默的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心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八千多日子”大概就是二十幾年,從這個詞中我感受到時間很漫長。時間是看不見的,但是作者運用比喻,將這二十幾年的時間比作“針尖上的一滴水”,將”時間的流“比作”大海“使時間變得具體可見,水滴與大海形成對比,讓人深刻的感受到時光流逝的無聲無息。(出示課件24)教師提出問題:面對時光流逝的無聲無息,“我”有怎樣的表現(xiàn)?預設(shè)2:我從第二自然段當中找到的相關(guān)句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從“頭涔涔”和“淚潸潸”這兩個詞語中,我感受到了作者面對時光悄無聲息地流逝的慌亂。教師提出問題:還有哪些地方作者將這抽象的時光寫得具體可感的呢?(出示課件25)預設(shè)3:我從第三自然段當中找到的相關(guān)句子“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子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作者運用排比,將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洗手、吃飯、默默、躺在床上、睜開眼、嘆息)寫下來,形成了時間的流,同樣讓抽象的時間形象化了。預設(shè)4:我從第三自然段當中找到的相關(guān)句子“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的挪移了。”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預設(shè)5:我從第三自然段當中找到的相關(guān)詞語“跨過、飛去、溜走、閃過”,這些詞語同樣是將時間擬人化了,將抽象的時間形象化。2.(出示課件26)教師提出問題:通過第3自然段這一系列的描寫,作者抒發(fā)了面對時光匆匆流逝怎樣的感情?預設(shè)1: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無奈”與“傷感”。預設(shè)2:抒發(fā)了作者的“彷徨”。(出示課件27)教師提出問題:作者描寫時間的流逝,可寫的事情很多,為什么偏偏寫洗手、吃飯、睡覺這么平常的事呢?預設(shè)1:這些事如此尋常,人們不會察覺,甚至會淡忘,選取這樣的事例才更令人恍悟時光流逝的匆匆。小練筆。(出示課件28)教師提出問題:你對“時間的流逝”有什么感觸?仿照第3自然段把你的感觸寫出來。()時,日子從();()時,日子從();()時,日子從()。預設(shè):(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結(jié)合之前的語言訓練,仿照課文的語式進行練筆,彼此加深體驗學習,作者,如何捕捉細節(jié),感悟生活。)(出示課件29)教師提出問題:齊讀第5自然段,說說這段話在文中的作用。生齊讀。學生匯報。預設(shè)1:從結(jié)構(gòu)上看,這段話照應(yīng)開頭、首尾呼應(yīng)。預設(shè)2:從內(nèi)容上看,這段話突出作者的感慨,引人深思。(出示課件30)教師提出問題:你曾有過對時光匆匆的感慨嗎?在什么情況下會產(chǎn)生這種感慨呢?對此,你認為應(yīng)該做些什么呢?預設(shè)1:有過。當我看到兒時的玩具、用品時,當我翻看以前的照片時,當我沒有及時完成應(yīng)該做的事情時……往日不可追,要好好把握眼前的時光,用心做好需要完成的事情,珍惜寶貴的時間。讀一讀,背一背(出示課件31)教師提出問題:自由讀全文,并嘗試背一背。主題概括,拓展延伸1.主題概括(出示課件33)這篇課文圍繞“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