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15單元兩極格局下的世界階段特征二戰后至20世紀90年頭初是兩種社會制度共同發展與相互競爭的時期,也是世界聯系進一步加強的時期,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變更,整體世界不斷發展。政治上:從兩極格局向多極化發展。二戰后初期,美蘇“冷戰”,兩極格局形成;20世紀六七十年頭,歐共體、日本、不結盟運動等新興力氣崛起,多極化趨勢出現;伴隨著蘇聯解體和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加強。經濟上:兩種模式借鑒發展。一方面,資本主義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在探究中曲折前進,市場的作用不斷加強;同時,世界市場向縱深方向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科技上: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發展,變更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20世紀末,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第37講兩極格局的形成與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一、美蘇爭鋒(一)歷史背景1.雅爾塔體制形成其次次世界大戰后期,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立了雅爾塔體制,它勾畫出戰后世界兩極格局的基本輪廓。2.美蘇同盟關系裂開二戰后美蘇兩國在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上的沖突沖突日益加劇。3.美蘇實力均衡二戰后初期美國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而蘇聯是唯一能與美國相抗衡的政治軍事大國。
(二)美蘇“冷戰”的表現1.序幕:1946年3月,丘吉爾在美國發表“鐵幕”演說。2.政治上(1)美國:1947年3月,杜魯門提出遏制蘇聯、稱霸世界的“杜魯門主義”,成為美蘇冷戰正式起先的標記。(2)蘇聯:1947年9月,蘇聯、波蘭等九國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3.經濟上(1)美國:1947年6月,美國提出馬歇爾支配,利用經濟手段限制西歐。(2)蘇聯:1949年1月,蘇聯、保加利亞等六國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旨在建立一個社會主義世界市場。4.軍事上(1)美國:1949年,美國、加拿大等12個國家建立了以美國為首的軍事政治集團,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蘇聯:1955年,蘇聯和東歐七國建立了以蘇聯為首的軍事政治集團,即華沙條約組織。(3)影響:北約和華約的建立,標記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圖示構史兩極格局的形成教材補缺美蘇在世界范圍內的全面爭奪(1)其次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蘇“冷戰”對峙,在世界范圍內激烈爭奪,教材重點敘述了美蘇在歐洲的爭奪,也涉及亞洲的部分活動,進入20世紀50年頭中期以后,美蘇爭奪起先具有全球意義,在亞洲、阿拉伯地區、拉丁美洲都有美蘇爭奪的影子。(2)美蘇的爭奪手段包括經濟、政治、思想、科技、文藝、宗教等,其目的是展示自己社會制度的優越性,丑化對方的形象,最終擊敗對手,美蘇爭霸在當時已經滲透到世界的角角落落。(3)美蘇的爭奪帶有劇烈的意識形態色調,蘇聯代表著社會主義陣營,而美國代表著資本主義陣營,兩國關系既有爭霸的一面,也有兩種社會制度競爭的一面。雅爾塔體系下的冷戰與和平(選修3)1.美蘇冷戰局面的形成(1)雅爾塔體系:其次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大國依據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范圍,這就是所謂的雅爾塔體系。(2)冷戰①緣由:兩種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激烈對抗。美蘇爭奪世界霸權的結果。②表現:資本主義陣營:杜魯門主義的提出、馬歇爾支配的實施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社會主義陣營:建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和華沙條約組織。2.20世紀七八十年頭美蘇由驚慌對抗到謀求緩和對話(1)背景:從20世紀60年頭末起先,美國與蘇聯的力氣對比發生了有利于蘇聯的變更。(2)美蘇“緩和外交”的表現①美蘇兩國首腦頻頻互訪和實行會談,簽署了一系列文件,保證盡力避開軍事沖突,防止核斗爭,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②美蘇關系中的經濟色調漸漸增加。③20世紀80年頭中期,美蘇起先了新的緩和局面。美蘇兩國簽署了一系列雙邊協議,同時,美國對蘇聯加強了“和平”與人權攻勢,期望“不戰而勝”。(三)美蘇“冷戰”的影響1.消極影響(1)導致一些國家分裂①德國分裂:1949年,德國西部和東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②朝鮮分裂:1948年,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2)導致國際局勢驚慌①1950~1953年,美國參與朝鮮斗爭,是二戰后以美蘇冷戰為背景的第一次大規模局部斗爭。②1962年,出現了古巴導彈危機事務。③1961~1973年,美國在越南發動斗爭,是二戰后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局部斗爭。2.主動影響(1)在冷戰的大環境下,美蘇雙方勢均力敵,在近半個世紀里避開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2)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相互借鑒閱歷,并用于內部的調整和改革,推動了世界的整體發展。(3)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興起不結盟運動,逐步發展壯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歸納總結“冷戰”下的國際關系烽火連綿的局部斗爭(選修3)1.朝鮮斗爭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7月,美軍侵入朝鮮;10月,彭德懷率軍入朝作戰;1953年7月,簽訂停戰協定。2.越南斗爭肯尼迪推行“特種斗爭”,對越南武裝干涉。1965年,美國實行“南打北炸”戰略,“特種斗爭”變成“局部斗爭”;“新春攻勢”表明越南軍民駕馭了戰場的主動權;尼克松實行“斗爭越南化”,1973年,美越簽訂《關于在越南結束斗爭,復原和平的協定》;1975年春,美國扶植的南越傀儡政權瓦解;1976年,越南實現了統一。3.中東斗爭經過了巴勒斯坦斗爭、蘇伊士運輸河斗爭、六日斗爭、十月斗爭等,交戰雙方相識到這些沖突不行能通過斗爭解決。20世紀70年頭,埃及領先走上了同以色列和解之路,1978年埃以簽訂“戴維營協議”;20世紀80年頭,阿以各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換和平”原則,但困難重重。4.兩伊斗爭1980~1988年,兩伊進行了八年斗爭,不僅造成兩國經濟的全面倒退,也造成了中東國家的分裂。5.海灣斗爭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以聯合國的名義,組織了由英、法等國共同組成的多國部隊,實施“沙漠盾牌”支配,向伊拉克發動進攻,迫使伊拉克無條件接受安理睬決議,斗爭結束。這是一場高科技斗爭,標記著高科技局部斗爭登上了世界軍事舞臺,也是其次次世界大戰后參戰國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斗爭。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一)歐共體的形成與發展1.背景(1)其次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優勢地位。(2)兩極格局下,西歐受到美國的限制和蘇聯的威逼。(3)戰后西歐國家經濟發展,聯系日益緊密。2.進程(1)經濟一體化①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②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③1967年三個機構合并成歐洲共同體。(2)政治一體化①外交:法國總統戴高樂提出“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②立法:1975年歐共體立法機構“歐洲議會”成立。3.影響(1)加強了成員國之間經濟和政治的聯系,促進了成員國經濟的發展。(2)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抗衡美國的政治限制,沖擊了美國的霸權地位。(3)沖擊了兩極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二)快速興起的日本1.緣由(1)經濟政策:把發展經濟作為立國的主要方針,制定合乎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2)外交政策:以日美關系為基軸,依靠美國的愛護。(3)科學教化:政府加強投資發展教化,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2.表現:20世紀60年頭末,國民生產總值上升到資本主義世界其次位,1987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美國。3.影響:試圖擺脫雅爾塔體系的束縛,力圖成為“政治大國”。特殊提示二戰后日本外交政策的四個階段(1)20世紀四五十年頭,全盤接受美國政治經濟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2)20世紀六十年頭,美國庇護下的“經濟外交”。(3)20世紀七十年頭,以美日關系為基軸的“多邊自主外交”。(4)20世紀八十年頭以來,“政治大國”外交。(三)中國的振興1.發展歷程(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變更了國際政治力氣的對比。(2)抗美援朝斗爭的成功,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3)“一五”支配的完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4)實行改革開放,綜合國力快速增長。2.地位作用(1)中國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聯合國安理睬常任理事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2)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與平安。教材補缺美蘇“冷戰”中“中間地帶”崛起的三個重要表現“中間地帶”即在美蘇“冷戰”中獨立于兩大陣營之外的“第三世界”。(1)萬隆會議是不結盟運動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中間地帶”崛起的第一個重要表現。(2)1961年不結盟運動正式誕生,是“中間地帶”崛起的其次個重要表現。(3)中國重返聯合國,體現了不結盟運動的巨大能量,是第三個重要表現。(四)不結盟運動的興起1.背景(1)兩極格局下,美蘇冷戰對抗。(2)其次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的新興民族獨立國家希望和平中立。2.標記:1961年召開的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3.主見(1)始終奉行獨立自主和非集團的宗旨和原則,支持各國人民的正義斗爭。(2)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3)主見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4.影響:標記著第三世界興起,沖擊兩極格局。圖示構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考點一兩極格局的形成1.冷戰與“熱戰”(1)“冷戰”是指其次次世界大戰后東西方陣營之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除干脆軍事交戰以外,一切敵對行動的總稱。美蘇“冷戰”的重點是爭奪歐洲限制權。(2)“熱戰”是指在“冷戰”的大環境中實行的軍事行動,不是“冷戰”的結束,而是“冷戰”的擴大。例如:朝鮮斗爭和越南斗爭是“熱戰”,但又均屬于“冷戰”的范疇。這是因為朝鮮斗爭和越南斗爭中都有美蘇的身影,是兩國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領域爭奪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美蘇沒有干脆交戰,對于美蘇而言是“冷戰”。在朝鮮戰場和越南戰場上,美國與中國、朝鮮、越南均干脆交戰,對于中美、美朝、美越是“熱戰”。針對練1(2024·贛州高三期末考試題,25)這場全面的東方與西方的“斗爭”并未真正爆發,雙方事實上只是在經濟、哲學、文化、社會和政治立場方面產生嚴峻對立:西方指責東方不民主、極權主義和共產專制,而東方則指責西方是中產階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這場“斗爭”()A.雙方是北約國家和華約國家B.雙方斗爭的實質和方式基本不變C.雙方都在目的上具有一樣性D.根本緣由都是西方推行霸權主義答案B解析北約和華約,僅是兩大陣營在軍事領域對峙的體現,故A項錯誤;斗爭是意識形態根本對立的反映,基本手段就是除“熱戰”以外的一切敵對行為,故B項正確;從目的上講,美國是為了實現其稱霸世界的目標,故C項錯誤;這場斗爭根本緣由是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對立,故D項錯誤。2.雅爾塔體系雅爾塔體系指的是其次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大國依據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的精神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范圍,建立新的國際關系格局,即雅爾塔體系。起止時間是1945~1991年,這一體系的核心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它以蘇聯的解體為結束的標記。1.“杜魯門主義”與馬歇爾支配的異同(1)相同點①背景:都出現在其次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美蘇由戰時同盟關系走向對抗。②實質:兩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穩定資本主義統治秩序,確立和鞏固美國的霸權地位。(2)不同點杜魯門主義馬歇爾支配提出針對“希臘、土耳其危機”針對其次次世界大戰后西歐經濟凋敝、政局動蕩,資本主義統治秩序面臨威逼內容既包括經濟上的救濟,也包括軍事上的救濟經濟救濟支配表現形式公開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蘇實行隱藏的經濟手段達到聯合西歐各國共同反共反蘇的目的影響是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宣言書,標記著冷戰全面起先一方面有利于西歐經濟的復原和政局的穩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國限制西歐2.兩極對峙格局的特點(1)陣線分明:美蘇及其盟國相互爭奪和對抗,陣線比較分明和穩定。(2)主導力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作為對立雙方的盟主,在國際事務中起著主導作用。(3)斗爭方式:冷戰是斗爭的主要方式,表現為政治上的對抗、軍事上的對峙、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經濟上的割據。(4)體現沖突:體現著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的沖突,其內部也有分歧和沖突,但最終仍要聽從美、蘇戰略利益的大局。(5)對峙地區:歐洲是美蘇雙方最重要的爭奪地區;亞洲是各自勢力范圍的交界地區。家國情懷——珍惜和平,敬重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和制度美蘇冷戰對峙,威逼著人類和平。美蘇爭霸,加緊在世界范圍內的全面爭奪。它們肆意干涉別國內政,對相關國家進行政治、經濟限制和思想文化滲透。我們劇烈呼吁: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敬重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和制度。考點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1.第三世界冷戰時期,一些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國家為表示并不靠攏北約或華約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詞界定自己。1973年9月不結盟國家在阿爾及爾通過的《政治宣言》中正式運用了“第三世界”這個概念。毛澤東在1974年2月22日同贊比亞共和國總統卡翁達談話中曾提出:“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其次世界。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不結盟運動不結盟運動并非真的不結盟,而是不與以美蘇為首的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的國家結成聯盟。不結盟不是消極的中立,而是主動地反對霸權主義,主見用和平共處代替“冷戰”,實現全面徹底的裁軍。針對練2(2024·湖北高三聯考,25)某國際組織在國際事務中聲明:堅決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一切形式的外來統治與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主見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該國際組織是()A.上海合作組織 B.不結盟運動C.阿拉伯聯盟 D.亞太經合組織答案B解析依據“堅決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一切形式的外來統治與霸權主義”“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等信息可知該國際組織是不結盟運動,故B項正確。1.歐洲走向聯合的特點和影響(1)特點①合作由單一經濟領域向多個經濟領域擴展。②合作從經濟領域擴大到政治領域。③成員國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④合作的方式由單純的政府間合作到公眾自下而上的參與。⑤開創了出讓部分國家主權建立共同管理和協調機制的區域和平發展模式。(2)影響①經濟上: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加。②政治上:西歐力圖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國際關系上:減弱了美國的霸權地位,迫使美國調整對歐政策,沖擊了兩極格局。2.20世紀六七十年頭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的緣由(1)根本緣由:經濟確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根源在于世界經濟力氣結構的多極化發展趨勢。(2)詳細緣由:美蘇的相對衰落和多個力氣中心的崛起。表現為:①美蘇兩國爭奪世界霸權,在給世界和平造成嚴峻威逼的同時,也使自身實力受到嚴峻減弱。②20世紀70年頭以來,歐共體和日本快速崛起,嚴峻減弱了美國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地位。③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成為世界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的維護和平的力氣。④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第三世界進入國際政治舞臺,有力地沖擊著兩極格局。材料1950年5月9日,法國外長舒曼在他宣讀的一項聲明中指出:“要使歐洲國家統一起來,就必需結束長達百年之久的德、法之間的沖突?!彼诼暶髦谐h:“當務之急,是在最短期間內,把法、德兩國的全部煤鋼生產置于一個其他歐洲國家都可以參與的高級聯營機構的管制之下?!贝思础笆媛洹薄J媛洳粌H標記著法國對德政策的一大轉折,也為日后歐洲走向聯合奠定了基礎?!Υ积g、楊宇光《舒曼支配及其產生的國際背景》要求:依據材料,概括“舒曼支配”的核心內容和影響。信息: 答案(1)內容:把法、德兩國的煤鋼生產置于高級聯營機構的管制之下。(2)影響:有利于法、德結束沖突,實現和解;為歐洲聯合奠定基礎。材料其次次世界大戰后,法西斯的崩潰和歐洲的衰落并沒有帶來世界的高度一體化,反而使人類進入了以兩個超級大國為核心的兩極對抗的時代。關于冷戰的起源,美國學者認為,斯大林的“侵略”和“擴張”政策是戰后國際關系驚慌化的主要緣由,美國對蘇聯的“共產主義擴張”做出反應,冷戰因此而生。對此,蘇聯學者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美國壟斷資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團利用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來確立世界霸權,為此而主動推行反蘇反共的政策,從而一手導演了冷戰。針對爭辯,聞名冷戰史專家約翰·加迪斯(美)認為冷戰既非美國也非蘇聯的過失,它是大國之間利益上的碰撞,是蘇聯的獨裁共產主義與美國的民主志向之間的沖突??梢哉f,關于冷戰誰該負主要責任的問題,中外學者的爭辯始終未停息?!幾酝醅|、戴超武《美國外交思想史》觀點思索方向歷史結論角度1美國與冷戰爆發的關系美國應對冷戰的爆發負主要責任角度2蘇聯與冷戰爆發的關系角度3全面相識冷戰的爆發答案角度2:蘇聯應對冷戰的爆發負主要責任。角度3:冷戰的爆發有歷史必定性,美蘇都有責任。材料冷戰指的是從1945年至1991年間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所進行的激烈對抗。這兩大洲的巨人間沒有發生干脆的武裝沖突,因而“冷戰”這一描述是很精確的?,F在,一切都已過去,其結果已眾所周知,假如把這一時期重新定義為“長時期的和平”倒是頗為令人耳目一新的。——[英]約翰·W·梅森《冷戰》發覺問題:作者對冷戰重新定義,其表述側重于冷戰的主動后果。思索:作者對冷戰重新定義的動身點是什么?試答: 答案冷戰不訴諸武力避開了新的世界大戰。全國卷考題統計年份考題2024年卷Ⅰ,351945~1975年間聯合國成員的變更2024年卷Ⅰ,35從七國集團到二十國集團2024年卷Ⅰ,34蘇聯工業化建設的漫畫2024年卷Ⅰ,35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卷Ⅱ,35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2015年卷Ⅱ,35兩極格局1.(2024·課標全國Ⅰ,35)下圖反映了1945~1975年間聯合國成員國的變更狀況,這表明()A.第三世界發展壯大B.歐共體的成員增加C.世界貿易范圍明顯擴大D.經濟區域化的趨勢加強答案A解析A對:從圖片中可以看出,聯合國成員國中亞非成員國的數量呈漸漸增加的趨勢,說明白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壯大。B錯:圖片未涉及歐共體成員的變更趨勢。C錯: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驚慌局勢,不是經濟組織。D錯:圖片沒有體現區域經濟集團的發展狀況。[技巧點撥]既然圖示反映的是聯合國成員國的變更,那就要找出這種變更是什么,這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2.(2024·課標全國Ⅰ,34)下圖是蘇聯時期的一幅漫畫《又是斯大林格勒》。該漫畫表明()A.外國對蘇俄的武裝干涉徹底失敗B.蘇聯在帝國主義包圍中仍實現工業化C.二戰期間蘇聯經濟建設并未停滯D.遏制政策未能阻擋蘇聯經濟的發展答案D解析漫畫《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經是其次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戰役發生地,其次次世界大戰后這座被毀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國家的恐慌,說明白西方國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擋蘇聯經濟的發展,故D項正確。A項錯在“蘇俄”;20世紀30年頭蘇聯通過兩個五年支配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故解除B項;C項與漫畫反映的時間信息不符。[技巧點撥]解答漫畫題時,讀圖是關鍵環節。有的考生把這幅漫畫讀成了蘇聯人在慶祝自己經濟建設的成就,在載歌載舞,這樣就大錯特錯了,從裝束來看,這些人是西方人。3.(2024·課標全國Ⅰ,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組成七國集團,協調經濟政策以解決世界經濟難題,俄羅斯加入后成為八國集團。1999年,八國集團國家和中國、巴西、印度等組成二十國集團,尋求合作以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持續增長。從這一歷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變更沖擊舊的世界經濟秩序B.經濟全球化深化到貿易金融領域C.越來越多的亞非拉國家進入世界體系D.區域經濟集團從封閉走向開放答案A解析題干材料反映的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成員國的變更,說明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在世界經濟秩序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這就沖擊了由西方大國主導的世界經濟舊秩序,故A項正確。B項不是題干材料表述的中心愿思,故解除;二戰后亞非拉國家已經加入了世界體系,故C項錯誤;七國集團、八國集團、二十國集團不是區域經濟集團,故D項錯誤。[技巧點撥]整個題干反映的是世界經濟領域的變更,但是從時間可以看出造成這種變更的政治緣由。從時間推斷時期和階段特征是解題的重要思路。4.(2024·課標全國Ⅰ,35)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救濟歐洲復興支配,并敦促歐洲方面首先擬定一項聯合性質的支配,要求該支配即使不能得到全部歐洲國家的同意,也應征得一部分國家的同意。馬歇爾支配體現出來的美國對歐政策()A.有利于煤鋼聯營的建立 B.促成了歐美同等伙伴關系C.導致歐洲出現對峙 D.成為德國分裂的根源答案A解析煤鋼聯營建立于1951年,西歐六國把煤、鋼等戰略物資捆綁在一起,這符合馬歇爾支配“歐洲一部分國家聯合”的意圖,A項正確。馬歇爾支配實施時,西歐是受制于美國的,解除B;其次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歐洲就出現了兩大陣營的對峙,解除C;美蘇冷戰是德國分裂的根源,解除D。5.(2024·課標全國Ⅱ,35)20世紀50年頭中期,美國一位聞名黑人爵士樂演唱家,在美國新聞署的資助和支配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贏得了大量歌迷,許多人通過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國。美國政府機構支持該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爭取國內黑人選民支持B.展示美國的經濟實力C.抵制不結盟運動的發展D.與蘇聯爭奪中間地帶答案D解析材料時間是“20世紀50年頭中期”,當時美蘇處于冷戰對峙狀態下,美國的宣揚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美國,實際是借助文化手段與蘇聯在世界范圍內爭奪所謂的“中間地帶”,故D項正確。1.(2024·衡水金卷模擬壓軸卷,34)美國國際關系理論大師肯尼思·華爾茲指出,冷戰期間,“從利害關系的大小和斗爭的力氣來看,意識形態在美國和蘇聯的外交政策中都從屬于利益,這兩國的行為與其說是像救世主領導人的行為,不如說是傳統大國的行為”。這段材料反映出美蘇冷戰()A.充溢了意識形態色調B.實質是爭奪國家利益C.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D.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現答案B解析通過題干“意識形態……從屬于利益”可知美蘇冷戰是利益的爭奪,故A項錯誤;通過在美蘇爭霸中,“意識形態……從屬于利益”及“是傳統大國的行為”可知美蘇冷戰的實質是爭奪國家利益,故B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美蘇冷戰過程中存在“利害關系的大小”,與冷戰的不均衡性無關,故C項錯誤;通過題干可知美蘇冷戰的實質是爭奪國家利益,與材料主旨無關,故D項錯誤。2.曾任美國陸軍部部長的亨利·史汀生在1947年發表的《對美國人的挑戰》一文中認為,“美國目前正面臨著一個挑戰性時機,擔當著領導世界走出經濟蕭條的責任,而這種責任和機遇將最大限度地激發美國的領導實力,衰敗動蕩的西歐是美國實現國家使命和樹立國家威望的巨大場所”。這說明亨利·史汀生主見美國()A.遏制蘇聯,擔當領導世界責任B.復興西歐,提升美國領導地位C.開展救濟,阻擋經濟蕭條擴散D.輸出民主,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答案B解析材料沒有體現遏制蘇聯,故A項錯誤;從材料“衰敗動蕩的西歐是美國實現國家使命和樹立國家威望的巨大場所”可以看出美國想利用復興西歐的機會提升美國的領導地位;材料強調救濟西歐,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強調輸出民主,故D項錯誤。3.1963年,為避開誤會或相互沖突的信息造成“戰略迷霧”,一條連通白宮和克里姆林宮的“危機限制直撥通訊線路”投入運用。這條熱線()A.導致中蘇關系的進一步惡化B.有利于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C.變更了美蘇兩極對峙的格局D.體現出核危機覆蓋下的一種相對平衡答案D解析蘇聯的霸權政策導致中蘇關系的進一步惡化,與材料中“白宮和克里姆林宮”“為避開誤會或相互沖突”不符,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聯合國,故B項錯誤;20世紀90年頭初,隨著蘇聯的解體,兩極格局瓦解,與材料中“1963年”不符,故C項錯誤;在長期的冷戰過程中,美蘇兩國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干脆武裝沖突,與材料中“1963年,為避開誤會或相互沖突”相符,故D項正確。4.(2024·衡水四月大聯考,35)美國政府將1973年定義為“歐洲年”,并試圖以此對大西洋關系進行再定義,對此法國駐歐共體外交官評價:“我國政府根本不準備考慮讓歐共體對美國的支配做出回應……美國的支配就猶如將一只手指置于正在運轉的齒輪裝置中。”這反映了()A.世界格局已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B.美國遏制歐共體獨立自主的傾向C.同等互利基礎上的新型美歐關系D.美國霸權地位受到挑戰走向衰落答案B解析據材料“我國政府根本不準備考慮讓歐共體對美國的支配做出回應……美國的支配就猶如將一只手指置于正在運轉的齒輪裝置中”可知美國干預歐共體的運行,反映出進一步遏制歐共體獨立自主的傾向,故B項正確。5.(2024·北大教化沖刺演練精品卷,35)1974年至1975年間,一些國際組織先后發動“香蕉戰”“鋁土戰”“銅礦戰”等。隨之,歐共體同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區46個國家簽署《洛美協定》,規定:46個簽字國的全部工業品和94.2%的農產品可免稅不限量地進入歐共體成員國,歐共體成員國向46國出口時只享受最惠國待遇。這表明()A.歐共體國家擺脫經濟逆境B.發展中國家崛起沖擊國際經濟舊秩序C.南南合作的程度漸漸加深D.國際貿易起先朝著體系化制度化發展答案B解析題干沒有體現歐共體的經濟逆境,故A項錯誤;歐共體與46個發展中國家簽訂《洛美協定》這本身就反映了發展中國家作為整體在世界經濟中的力氣,這種力氣已經起先對舊的經濟秩序產生了沖擊,故B項正確;歐共體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并不是南南合作,故C項錯誤;國際貿易起先朝著體系化制度化發展是在關貿總協定起先后,故D項錯誤。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2024·南寧模擬,35)關于冷戰起源,20世紀40、50年頭主流學者認為是蘇聯尋求世界霸權導致冷戰;60年頭后,隨著美國霸權主義不斷上升,主流學者認為美國應負主要責任;進入70年頭后,美蘇爭霸越演越烈,主流學者認為雙方好用主義政策下的誤判與誤會,是冷戰發生的緣由,雙方都有責任;而到了90年頭,隨著蘇聯檔案公開,學者又起先關注斯大林等個人因素。這表明()A.冷戰發生真正的責任者無法探求B.蘇聯才是冷戰發動的主要責任方C.冷戰導致美國霸權主義思想出現D.冷戰學術探討體現時代不斷變革答案D解析冷戰發生真正的責任者在材料中存在爭議,而不是無法探求,故A項錯誤;材料中蘇聯是否是冷戰發動的主要責任方存在爭議,故B項錯誤;美國霸權主義思想出現在冷戰之前,故C項錯誤;材料不同時期關于冷戰的主要責任方存在爭議,反映出冷戰學術探討體現時代不斷變革,故D項正確。2.(2024·昆明一中模擬,35)1941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了“四大自由”: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匱乏及免于恐驚的自由;1947年繼任的杜魯門以“企業的自由”取代了“免于匱乏和恐驚的自由”,并宣稱這“三大自由”是美國生活方式的基本內容。杜魯門的“三大自由”()A.標記著冷戰的起先B.體現了自由主義的回來C.具有意識形態色調D.表明美國建成福利國家答案C解析標記著冷戰的起先的是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故A項錯誤;杜魯門的“三大自由”不是自由主義的回來,這“三大自由”是美國生活方式的基本內容,故B項錯誤;“三大自由”是美國生活方式的基本內容,和當時共產主義的生活方式形成對比,具有意識形態色調,故C項正確;表明美國建成福利國家不合題意,故D項錯誤。3.(2024·上饒模擬)岳建勇在《全球化時代的美國與中國》一文中認為:“二戰后美國外交政策的重點并不是對蘇聯的全面遏制,而是細心構建資本主義的全球體系?!毕铝心芊从扯鸷蟪跗诿绹鵀椤皹嫿ㄙY本主義全球體系”實行的措施是()A.實施“馬歇爾支配” B.發動朝鮮斗爭C.建立世界貿易組織 D.加強與加拿大合作答案A解析依據史實不難得知,馬歇爾支配是美國細心構建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故A項正確;發動朝鮮斗爭屬于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全面遏制而非構建資本主義全球體系,故B項錯誤;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于1995年,并沒有反對和排斥社會主義的意味,故C項錯誤;美國與加拿大的合作屬于20世紀90年頭的史實,并非是戰后初期,故D項錯誤。4.(2024·大慶模擬,35)美國政府在1961年向尼日利亞政府提出了農業技術救濟支配,批準運用23萬美元的資金,用于與尼日利亞在農業擴展和培訓領域內的技術合作項目。它對剛果也有類似的技術救濟項目,簽署了一份關于在剛果共和國發展農業的合同,通過剛果多種工藝學會在剛果發展農業教化和擴展項目。美國政府這些措施的主要意圖是()A.緩和東西方對峙狀態B.促進非洲國家的經濟旺盛C.同蘇聯進行冷戰對抗D.消退全球發展中貧富差距答案C解析二戰后美蘇爭奪世界霸權,美國救濟非洲,是為了遏制社會主義發展,與蘇聯冷戰對抗,故C項正確。5.(2024·宜賓模擬)從1960年到1978年,蘇聯政府嚴格限制的核工業、航空航天工業和天體物理學、量子力學、應用數學等探討領域大大領先同時期的歐洲甚至美國,專利獨創轉化速度也世界領先。這一局面形成的干脆緣由是()A.軍事工業發展的促進作用B.蘇聯政治制度的優越性C.適應了現代科技進步的要求D.歐美各國更加注意民生答案A解析據材料“核工業、航空航天工業和天體物理學、量子力學、應用數學等探討領域大大領先”可知涉及軍事相關的工業都發展很快,結合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的史實得出軍事工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故A項正確。6.(2024·北京昌平區模擬,35)下圖是20世紀70年頭初的蘇聯宣揚畫,圖中“蘇聯”對“美國”說:“最好別惹我!”它反映了()A.西歐和日本沖擊美國霸權地位B.蘇聯的綜合國力已經超過美國C.赫魯曉夫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D.美蘇爭霸形成蘇攻美守的態勢答案D解析漫畫反映的是20世紀70年頭在美蘇爭霸中蘇聯起先處于攻勢而美國處于守勢,這是因為此時蘇聯通過勃列日涅夫改革軍事工業發展快速,而美國由于經濟危機、越南斗爭和歐洲的崛起和日本的發展的沖擊,實力受到減弱,故D項正確。7.(2024·合肥模擬,35)有學者認為:這種“兩個世界”對抗的格局雖然在歷史的長時段中仍屬于過渡形態,但終歸變更了世界體系發展的自發性走向,并由此在戰后40余年間影響了部分國家和部分地區的發展道路。以下可以佐證上述觀點的史實是()A.聯合國的成立B.朝鮮半島的分裂C.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D.世貿組織的建立答案B解析二戰之后,美蘇兩個大國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冷戰,變更了世界發展的走向,同時也影響了一部分國家的發展道路,這可以充分在朝鮮半島的分裂上表現出來,故B項正確。8.(2024·淄博一模,35)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是由英國提倡建立的組織。1960年,奧地利、丹麥、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國在斯德哥爾摩簽訂《建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公約》。公約規定,在成員國間逐步取消工業品的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實現自由貿易,并擴大農產品貿易。這一組織成立的初衷()A.對抗歐洲經濟共同體 B.提升歐洲的國際地位C.沖擊美蘇的兩極格局 D.推動歐洲經濟一體化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歐洲一些國家在英國的提倡下結成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它實行的一些政策對法德等國家的合作極為不利,說明其成立之初就是針對歐洲經濟共同體,故A項正確。9.(2024·淄博期末,35)198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157個決議,美國只有24次是居于得勝的一方。有19個決議案,惟有美國投了反對票。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緣由是()A.歐盟與日本挑戰美國霸主地位B.蘇聯在綜合國力上趕上美國C.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作用增加D.世界政治多極化格局的形成答案C解析歐盟成立于1993年,故A項錯誤;蘇聯綜合國力沒有趕上美國,故B項錯誤;聯合國大會通過的157個決議,美國只有24次得勝,反映了發展中國家力氣日益增加,沖擊了兩極格局,故C項正確;1982年還是兩極格局,故D項錯誤。10.(2024·合肥模擬,35)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1947年,美、中等23個國家在日內瓦簽署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規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建立起來B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實行,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廣闊發展中國家所構成的政治力氣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C1990年10月,民主德國并入聯邦德國,實現了兩德的統一“冷戰”結束,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D2024年6月,英國實行脫歐公投,51.89%的英國公民選擇脫離歐盟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違反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答案B解析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記著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氣登上了國際舞臺,故B項正確。11.(2024·濟南模擬,35)有學者認為,與歐洲的冷戰對抗不同,亞洲的冷戰給諸如印度、印尼、緬甸等新興國家相對寬松的空間,他們被殖民的歷史構成了共同的身份認同,這些本身擁有多樣性文化的國家匯聚在一起,成為20世紀六七十年頭國際舞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氣。上述評論揭示了()A.全面冷戰和局部熱戰影響世界局勢B.冷戰時期國際力氣對比失衡的表現C.不結盟運動興起的歷史與現實緣由D.美蘇兩極對峙阻礙新興國家的獨立答案C解析“亞洲的冷戰給諸如印度、印尼、緬甸等新興國家相對寬松的空間,他們被殖民的歷史構成了共同的身份認同,這些本身擁有多樣性文化的國家匯聚在一起,成為20世紀六七十年頭國際舞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氣”,這股政治力氣指的是不結盟運動,故C項正確。12.20世紀70年頭初,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推行“新東方政策”,承認戰后歐洲領土與邊界現狀,與蘇聯和東歐國家簽訂互不運用武力條約,并與之大力發展經濟貿易關系。這說明()A.聯邦德國意圖實現外交自主B.東西歐國家間經濟相互依靠C.美國衰落難以對德施加影響D.兩種社會制度間的沖突消退答案A解析20世紀70年頭隨著西歐經濟實力的增加,在政治上也力圖實現外交自主,據材料“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推行‘新東方政策’,承認戰后歐洲領土與邊界現狀,與蘇聯和東歐國家簽訂互不運用武力條約,并與之大力發展經濟貿易關系”可知聯邦德國意圖實現外交自主,故A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3.(2024·湖南師大附中高三月考,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20世紀中,1917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就在這一年,兩個歐洲以外的大國——蘇俄和美國——踏進歷史的主流,宣告兩個對立世界的意識形態出現。就意識形態而言,嚴格意義上的“冷戰”從1917年就已經起先。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們才感覺到這兩個事務的全部影響。——摘編自[英]約翰·W·梅森《冷戰》材料二在外交政策的制訂上,蘇聯缺乏平安感,相反,美國很有平安感。1945年后,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都須要平安保障,但是,他們對此的說明各不相同。1945年后,蘇聯仍是一個地區性強國,“平安”對其而言意味著它的邊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鄰國。而美國是一個全球性的經濟大國,“平安”對其而言則意味著一個金錢、貨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換的開放的世界?!幾訹英]約翰·W·梅森《冷戰》材料三美國當代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明確指出:冷戰結束后,主導人類引發沖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經濟因素,而將是文化上的差異,是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文明與文化的差異必定導致分裂和沖突?!拔鞣轿幕蓖胺俏鞣轿幕敝g的沖突將是“將來世界政治軸心”。不過,現實地緣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個有效的單位,國家仍舊是劃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戰”時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識形態的陣營為基本政治單位那樣?!幾苑接绖偂⑻茝腿洞髧鹇埂ば碌鼐壵巍?1)運用所學學問,論述材料一劃線句子的觀點。(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蘇美兩國具有不同平安感的緣由,并舉例說明蘇美兩國是如何維護其自身“平安”的。(3)分析材料三中亨廷頓觀點的實質。舉例說明“冷戰時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識形態的陣營為基本政治單位”。答案(1)觀點: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看,“冷戰”事實上起先于1917年。論述:“冷戰”是二戰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包括意識形態之間的對抗。1917年4月,美國向德國宣戰,正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旨在結束歐洲的國家體系,重建新的以美國為主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校六一兒童節創意活動方案2025年
- 2025年電子膠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瓦機配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環保型水劑復膜貼合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特滅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燃油箱開關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JavaScript與jQuery開發》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九江學院《中醫臨床科研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化工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鹽城工學院《醫用治療儀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輔酶q10》教學講解課件
- 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紅蘿卜牙簽高塔的研究 全國通用
- 重慶農藝師考試(種植業卷)
- 外賣食物中毒起訴書
- GB/T 32120-2022鋼結構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蝕控制技術
- 散文閱讀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公開課一等獎市優質課賽課獲獎課件
- 單層廠房課程設計-金屬結構車間雙跨等高廠房
- 企業信譽自查承諾書范文
- 旅游資源同步練習(區一等獎)
- 大學生創業計劃書word文檔(三篇)
- 平移和旋轉的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