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促進照亮單元間的聯系第七單元
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孕育沖突薄弱環節促進殖民體系的瓦解戰爭秩序戰爭與秩序【課程標準】了解兩次世界大戰引起的國際秩序的重要變化,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歷史意義,理解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民族民主運動對國際秩序的影響。第七單元
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一戰與秩序的重建一
十月革命與秩序的突變二
民族民主運動與秩序的動搖三
二戰與秩序的演變四目Contents錄
十月革命與秩序的突變——第15課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十月革命動搖了資本主義世界,開辟了“一球兩制”的新紀元。一、革命理論的探索
——列寧主義的形成二、革命實踐的探索
——十月革命的勝利
課程標準:
了解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過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歷史意義。三、建設道路的探索——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目錄基礎梳理相關史料一、革命理論的探索——列寧主義的形成(一)背景1、經濟:2、政治:3、階級:5、思想:4、組織: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沙皇專制統治持續強化,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工業的發展造就了俄國第一代產業工人。1900年,列寧創辦《火星報》,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建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作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展開有組織的工人運動相關史料基礎梳理(二)標志:一、革命理論的探索——列寧主義的形成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布爾什維克黨建立,指導思想是“布爾什維主義”,即列寧主義。相關拓展一、革命理論的探索——列寧主義的形成(三)內容:工人階級要以暴力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1、對帝國主義的認識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2、對俄國的認識由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規律,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3、社會主義革命的發生“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基礎梳理4、歷史使命與斗爭方式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發達國家→落后國家多國勝利→一國勝利繼承相關拓展一、革命理論的探索——列寧主義的形成(四)意義:基礎梳理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發達國家→落后國家多國勝利→一國勝利繼承①列寧洞悉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征②把馬克思主義與俄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③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勝利等一系列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④為帝國主義時代的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相關史料基礎梳理二、革命實踐的探索——十月革命的勝利(一)背景1、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形成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2、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接管政權,工兵代表蘇維埃處于次要地位,3、臨時政府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沒有滿足人民群眾對“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鎮壓人民的反抗。4、1917年4月,列寧提出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的戰略和策略(“四月提綱”)和平過渡的幻想破滅,武裝奪權成為唯一的選擇!推翻沙皇統治,形成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掌握實權)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舉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權歸蘇維埃”,退出一戰。臨時政府鎮壓示威群眾,公開反對革命;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結束“立即實現和平、將土地分給農民和全部政權歸蘇維埃”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的戰略和策略;以和平方式奪取政權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占領冬宮,推翻臨時政府,十月革命取得勝利二月革命七月流血四月提綱十月革命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無產階級革命1917年3月(俄歷2月)1917年4月1917年7月1917年11月(俄歷10月)四月提綱指方向七月流血拋幻想十月革命現曙光二月革命倒沙皇十月革命的過程
走的是由城市擴展到農村的革命道路
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緊密相連
勝利過程較為順利“全部政權歸蘇維埃”
——革命的進程相關史料基礎梳理二、革命實踐的探索——十月革命的勝利(二)概況(十月革命現曙光)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裝占領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三)建立政權:(1)標志:(2)意義: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標志著蘇維埃政權在俄國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相關拓展基礎梳理二、革命實踐的探索——十月革命的勝利(四)意義1、對人類歷史2、對世界格局:①是俄國與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劃時代事件。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②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偉大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紀元。①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對世界的統治,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改變了20世紀的世界格局。②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并存與競爭,成為世界歷史的重要內容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革命任務革命性質革命結果革命特點閱讀教材92頁歷史縱橫結合所學比較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推翻封建沙皇政府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工兵代表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政權并存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兩個不同性質的革命緊密相連。相關史料基礎梳理(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三、建設道路的探索——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1、背景(1)十月革命勝利后,國內外的敵對勢力企圖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蘇俄陷入內戰。(2)糧食短缺、經濟困難相關史料基礎梳理三、建設道路的探索——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2、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保證戰爭的勝利。余糧收集制:將農民除口糧、種子糧以外的一切余糧收集到國家手中。3、內容4、評價①積極:保證了前線的糧食供應,緩解了城市饑荒。②消極: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導致戰后經濟和政治危機。目的:在一個生產力并不十分發達的國家,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實質:排斥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用軍事行政手段直接進入社會主義。(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海軍兵變)相關史料基礎梳理(二)新經濟政策(1921~1928):三、建設道路的探索——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1、內容:(2)允許私營企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并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入外國資本。(1)穩定和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2、作用:(1)重心是調整國家與農民的關系,通過糧食稅等市場機制建立工農聯盟。①以公有制為主,部分承認私有制;在一定限度內發展資本主義;根據材料說新經濟政策有哪些特點②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擴大生產,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相關史料基礎梳理(二)新經濟政策(1921~1928):三、建設道路的探索——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1、內容:(2)允許私營企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并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入外國資本。(1)穩定和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2、作用:(1)重心是調整國家與農民的關系,通過糧食稅等市場機制建立工農聯盟。(2)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探索。相關史料基礎梳理(三)斯大林模式(蘇聯模式:1928—1937年確立)三、建設道路的探索——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1、背景:2、措施:3、成果:1924年1月,列寧逝世;蘇聯開始斯大林領導時期(1924—1953年)蘇聯先后實施“社會主義工業化”(優先發展重工業)、“農業集體化”(集體農莊)①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到1937年,蘇聯宣布基本實現了“工業化”目標,主要工業部門的產量躍居歐洲首位,世界第二位。②蘇聯在很短時間內從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小農國家發展為世界工業強國。加強國防以維護民族獨立,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為解決工業化急需的糧食、原料、資金等創造了條件,但沒有促進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實施“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的目的相關史料基礎梳理(三)斯大林模式(蘇聯模式:1928—1937年確立)三、建設道路的探索——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3、成果:①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到1937年,蘇聯宣布基本實現了“工業化”目標,主要工業部門的產量躍居歐洲首位,世界第二位。②蘇聯在很短時間內從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小農國家發展為世界工業強國。1、背景:2、措施:1924年1月,列寧逝世;蘇聯開始斯大林領導時期(1924—1953年)蘇聯先后實施“社會主義工業化”(優先發展重工業)、“農業集體化”(集體農莊)相關史料基礎梳理(三)斯大林模式(蘇聯模式:1928—1937年確立)三、建設道路的探索——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3、成果:①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到1937年,蘇聯宣布基本實現了“工業化”目標,主要工業部門的產量躍居歐洲首位,世界第二位。②蘇聯在很短時間內從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小農國家發展為世界工業強國。這部文學作品反映怎樣的時代風貌?反映蘇聯人民艱苦奮斗、共同創造了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文學藝術作為史料,使用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文學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創造性,可能會包含夸張、想象或虛構的元素。所以在使用時,我們要審慎判斷,區分事實和虛構,以免誤導研究,此外還需要將文學作品與其他類型的史料進行對比和驗證1、背景:2、措施:1924年1月,列寧逝世;蘇聯開始斯大林領導時期(1924—1953年)蘇聯先后實施“社會主義工業化”(優先發展重工業)、“農業集體化”(集體農莊)相關史料基礎梳理(三)斯大林模式(蘇聯模式:1928—1937年確立)三、建設道路的探索——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4、表現:(1)經濟:權力高度集中,個人崇拜。①生產資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排斥市場調節)。②優先發展重工業(軍事工業)(2)政治:相關史料基礎梳理(三)斯大林模式(蘇聯模式:1928—1937年確立)三、建設道路的探索——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5、評價:①蘇聯模式使蘇聯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②為衛國戰爭的勝利創造了物質條件,為蘇聯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1)積極(2)局限①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農業和輕工業落后,②在農業集體化中采取強制手段,壓抑農民生產積極性;
③排斥市場經濟,消費水平相對較低;相關史料基礎梳理(三)斯大林模式(蘇聯模式:1928—1937年確立)三、建設道路的探索——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5、評價:①蘇聯模式使蘇聯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②為衛國戰爭的勝利創造了物質條件,為蘇聯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1)積極(2)局限①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農業和輕工業落后,②在農業集體化中采取強制手段,壓抑農民生產積極性;
③排斥市場經濟,消費水平相對較低;相關史料基礎梳理(三)斯大林模式(蘇聯模式:1928—1937年確立)三、建設道路的探索——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5、評價:①蘇聯模式使蘇聯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②為衛國戰爭的勝利創造了物質條件,為蘇聯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1)積極(2)局限①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農業和輕工業落后,②在農業集體化中采取強制手段,壓抑農民生產積極性;
③排斥市場經濟,消費水平相對較低;思考:閱讀材料,結合所學,思考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生產關系改革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課堂小結】
第15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燈具在醫療場所的特殊要求設計考核試卷
- 汽車維修中的車輛改裝技術考核試卷
- 針對性復習項目管理考試必學的知識點試題及答案
- 畜牧業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考核試卷
- 確立目標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新編特種設備定期檢驗申報制度
- 注冊會計師考試2025年投資法律環境試題及答案
- 2023年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第一期見習人員接收71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電氣機械的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考核試卷
- 筆記本散熱系統維修與優化考核試卷
- 漢譯巴利三藏相應部3-蘊篇
- 湖北地區醫院詳細名單一覽表
- 建筑外窗抗風壓性能計算書
- 年產萬噸酒精發酵車間設計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衛版教材全集
- 照片里的故事
- 土木工程畢業設計框架結構教學樓計算書
- 整理【越南】環境保護法
- 河北工業大學碩士生指導教師(含新申請者)簡況表.
- TAIYE370-DTH-IV液壓鉆機操作維護說明書
- 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進修人員申請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