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貴州勁同礦業有限公司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修編)礦產資源綠色開發利用方案(三合一)》評審意見書方案名稱貴州勁同礦業有限公司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修編)礦產資源綠色開發利用方案(三合一)提交單位貴州勁同礦業有限公司聯系人及聯系電話編制單位貴州康晟巖土工程有限公司聯系人及聯系電話專家評審意見土地資源,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貴州勁同礦業有限公司司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修編)礦產資源綠色開發利用方案(三合一)》(以下簡稱《方案》)的編制,于2023年12月16日提交文字報告1份、圖件19幅、附件18份、附表3套等資料送貴州省煤礦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評審。齊全、完整,符合評審要求,于2023年12月25日組織采礦、地質、環境、土地、經濟等專業的有關專家(名單附后),在貴陽市對《方案》的政策合規性、地質可靠性、技術可行性、安全可保性、環境可控性、經濟合理性2按照貴州省自然資源廳2019年1月30日頒發的采礦許可證,該礦山名稱為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開采礦種為鋁土礦,開采方式為露天/地下開采,礦區面積為3.335平方公里,開采深度為1416米至1198米標高,有效期限自2017年02月至2027年02月。采礦權范圍拐點坐標表如下:拐點號XY01234567礦區面積:3.335km2礦區范圍位于清鎮市麥格鄉,地處《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黔中鋁土礦勘查開發區。礦區周邊分布有三個采礦權,分別位于本礦區西部和南部,其中清鎮市麥格鄉廟山鋁鐵礦位于本礦區的西部,與本礦區最近距離49m;清鎮市麥格鄉梨樹椏鋁鐵礦位于本礦區的南部,與本礦區最近距離39m;清鎮市麥格鄉小山頂鋁鐵礦位于本礦區的南部,與本礦區最近距離370m,無礦權權屬爭議。礦區內(及周邊)無建設項目。礦區及周邊有154戶670人,其中大谷隴距離IV-3露天3采場約182m、距離VI采場約184m;新寨距離VI采場約120m;陳家對門距離Ⅲ-3采場約65m、距離VⅡ號采場約75m;黃新寨距離I號采場約76m。根據《貴州勁同礦業有限公司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改建)開采方案設計》(露天部分)計算的礦山爆破影響范圍為162m,對距上述村寨距離大于162m的區域采用爆破工藝開采,對距上述村寨距離小于162m的區域采用非爆破工藝開采,采用液壓挖掘機配破碎頭破碎后直接開挖,因此對周邊村寨無影響。根據清鎮市人民政府2022年12月5日出具的《清鎮市人民政府關于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與禁采禁建區不重疊評審認為,本采礦權礦區范圍符合《礦產資管理的通知》(自然資規〔2023〕4號)、《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等有關規定和要求。礦區及周邊出露地層由老至新有寒武系第三統石冷水組(E?sh)、第三統婁山關組(E?-41)、石炭系下統九架爐組(C?jj)、石炭系下統擺左組(C?b)、二疊系陽新統梁山組(P?1)、二疊系陽新統棲霞組(P?q)及第四系(Q),礦區構造主要有麥格向斜、F3、F4、F10等走向斷層以及F1、F2、4質條件屬簡單類型,工程地質條件屬中等類型。石炭系下統九架爐組(C?jj)為區內鋁土礦的賦礦地層,共有一層可采礦于2016年12月編制了《貴州省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資2016年12月21日在貴陽市組織專家評審通過,貴州省礦業權評估師協會于2017年10月10日下發了《貴州省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意見書(黔礦評協儲審字[2017]第003號),隨后于2017年10月17日取得貴州省國土資源廳下發的“關于《貴州省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根據《貴州省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意見書(黔礦評協儲審字[2017]第003號):截止2016年8月31日,在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萬噸,其中:開采消耗量200.8萬噸;保有資源儲量568.0萬噸,其中探明資源量127.2萬噸、控制資源量157.6萬噸、推斷資源量283.2萬噸。另估算伴生鎵總金屬量468.97噸,其中:開采消耗量122.49噸,保有資源儲量(推斷資源量)5自2017年取得《貴州省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備案文件以來,經過多年的開采,礦山資源量有一定的消耗。核工業華東二六七工程勘察院于2023年1月編制了《貴州省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2022年儲量年度報告》,組織專家于2023年1月評審通過,并出具了《貴州省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2022年儲量年度報告》評審意截止2022年12月31日,礦山在準采標高范圍內,累計查明鋁土礦總資源量768.8萬噸,查明開采消耗量285.74萬噸;保有資源儲量483.06萬噸,其中探明資源量99.39萬噸、控制資源量118.65萬噸、推斷資源量265.02萬噸。本礦共生礦產含:①硬質耐火粘土分布于部分鋁土礦的直接頂、底板中,呈透鏡狀,扁豆狀產出,產出零星,達不到工業指標,不具工業價②赤鐵礦:本區赤鐵礦在礦區東北部出現,其量少且較本礦伴生礦產含金屬鎵,采礦權范圍內保有推斷鎵金屬量294.67噸。根據礦區各礦體分布及產出特征,將礦區內礦體劃分為7個不同的礦體,分別編號為I號、Ⅱ號、Ⅲ號、IV號、V號、VI號、VⅡ號,其中4個(I號、Ⅱ號、Ⅲ號、IV號)分布于向6斜西翼,3個(V號、VI號、VⅡ號)分布于向斜東翼和軸部,這些礦體都屬單層礦,以似層狀、透鏡狀為主,內部極少有夾石及天窗。該7個礦體以I~IV號為主,位于向斜西翼,規模大、埋藏淺,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工作程度較高;V~VⅡ號則與之相反,工程控制較稀,研究程度亦較低。現將礦區①I號礦體位于礦區南部,由于長期風化剝蝕作用,礦體幾乎全露于地表,礦體平面上形態呈“腎”形,剖面上透鏡狀,連續性較好。礦體傾向NE,平均傾角14°,總體走向長80m,傾向最大寬度300m。底板標高1379.35~1406.70m,最大埋深11.00m。礦體A120?含量58.72~75.74%,平均A1?0?含量70.44%,鋁硅比值為3.0~28.4,平均為7.9。礦體厚度0.85m~8.00m,平均3.84m。②Ⅱ號礦體位于礦區南部楊家山——四棱碑一帶,總體走向長530m,傾向最大寬度1300m。礦體呈似層狀產出,連續性好。礦體傾向NE,平均傾角11°,礦體南部及東部多出露于地表,底板標高1275.67~1416.01m,最大埋深60.11m(ZK24-48)。礦體A1,0?含量58.05~76.66%,平均A1,0?含量67.49%;鋁硅比值為3.0~34.6,平均鋁硅比6.1,礦體厚度0.87m~13.65m,平均3.15m。③Ⅲ號礦體7連續性較好。礦體傾向NE,平均傾角14°,總體走向長350m,傾向最大寬度850m。底板標高1232.40~1392.09m,最大埋深80.94m。礦體A1?0?含量56.82~77.22%,平均A1?0?含量66.96%;鋁硅比值為3.1~27.8,平均鋁硅比5.6,礦體厚度0.75m~9.17m,平均3.17m。④IV號礦體位于礦區北西部,礦體呈似層狀產出,連續性較好。礦體傾向北東偏東向,平均傾角12°,總體走向長450m,傾向最大寬度1000m。底板標高1198.75~1389.56m,最大埋深135.79m。礦體A1?0?含量57.75~76.42%,平均A1?0?含量67.40%,鋁硅比值為2.8~21.0,平均鋁硅比6.5,礦體厚度0.76m~6.80m,平均2.81m。V~VⅡ號因現有工程揭露較少,礦體規模較小,不作詳述。其基本特征見表2:IⅡⅢV傾向SW轉NE30°(轉33°(近軸部5°)水平)厚度面積性巖、浮土、巖、浮土、8巖和鐵質雜色頁巖巖和鐵質粘土巖雜色頁巖巖和鐵質雜色頁巖底鋁土頁巖和資源儲量估算(萬耐鋁土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其地質工作程度達到勘探,提供的資源儲量經過評審備案,所依據的儲量年報已經通過評審,各類型資源量占比符合《礦產地質勘查規范鋁土礦(DZ/T0202-2020)的規定,滿足《方案》編制要根據礦區礦體(層)賦存特征、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復雜程度、開采技術條件等情況,《方案》推薦開采方式為露天/地下開采,各礦體露采區地表境界總面積27.3360hm2,各露采區拐點坐標詳見表3,推薦開采方式可行,與《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改建)安全設施設計》(批復文號:清應急函〔2019〕5號)一致。I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1234567899Ⅱ-1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123456789Ⅱ-2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124568Ⅱ-4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12345689Ⅱ-5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123456789Ⅱ-6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123456789Ⅲ-1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12346789Ⅲ-2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2345689Ⅲ-3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12456789IV-1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2345689IV-2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123456789IV-3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23456789V-1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23456789V-2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123456789VI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12345689VI號礦體露采區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23456789內,保有礦石資源量403.16萬噸。其中探明資源量99.39萬噸,控制資源量101.25萬噸,推斷資源量202.52萬噸。地下開采范圍內,保有礦石資源量79.90萬噸,其中控制資源量17.40萬噸,推斷資源量62.50萬噸。計利用資源儲量時,探明資源資源量地質差異系數取1.0、控制資源量地質差異系數取1.0、推斷資源量可信系數取0.7;計算露天開采設計損失量70.49萬噸,計算設計利用資源儲量271.92萬噸,開采損失量13.60萬噸,設計可采儲量258.32萬噸。計利用資源儲量時,探明資源資源量地質差異系數取1.0、控制資源量地質差異系數取1.0、推斷資源量可信系數取0.7;計算地下開采設計損失量12.09萬噸,計算設計利用資源儲量49.06萬噸,開采損失量6.50萬噸,設計可采儲量42.56萬噸。評審認為,礦山邊坡、工業場地、永久構(建)筑物留設及因法律、社會、環境保護等因素影響不得開采的永久性保護礦柱,以及因技術原因不能開采的邊角礦柱等一般保護礦柱的留設,符合《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范》(2017版)及《有色金屬采礦設計規(GB50771-2012)等文件和規范的有關規定和要求,保護礦柱資源儲量、設計利用資源儲量、設計可采儲量的計算方法、《方案》設計可采儲量300.88萬噸(露天開采258.32萬噸,地下開采42.56萬噸),露天開采礦石貧化率取5%,地下開采礦石貧化率取8%,計算礦山總服務年限21年(其中設計開采時限為3.0年。工業場地位于I號礦體西北部附近,占地3.0052公頃礦山不設永久排土場,利用礦山現已形成的1-1公頃。后期地下開采的主井和風井場地位于IV號礦露天開采結束后的場地內北東,占地0.5845公頃。根據清鎮市自然資源局2024年2月19日出具的《關于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工業場地及露采區基本農田和林地坐標,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工業場地及露采區不占用永久性基本農田,不占用I、Ⅱ級林地,特此說明評審認為,礦山工業場地、露天采場等的選久基本農田,符合《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規〔2019〕1號)的規定要求;不占用I、Ⅱ級林地,符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印發《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規范》的通知(林資規〔2021〕5號)文件規定。本礦山先開采露天,待露天閉坑后再開采地下。開采區露天開采區以礦段儲量核實范圍為界分區,開采礦體包括I號礦體、Ⅱ號礦體、Ⅲ號礦體、IV號礦體、V號礦體、體→Ⅲ號礦體→IV號礦體+1290m標高以上→V號礦體→VI號礦體→VⅡ號礦體。地下開采區礦體賦存標高為+1290m-+1198m標高,以+1230m標高為界劃分為一盤區、二盤區開采。地下開采順序為:先開采一盤區、再開采二盤區,盤區內自上而下。區的方式處置;地下開采采用斜井開拓方式,布置主斜井、方法與2019年5月6日清鎮市應急管理局批復的《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改建)安全設施設計》(批復文號:清應急函〔2019〕5號)一致,采礦工藝滿足《有色金屬采礦設計規范》(GB50771-2012)及《有色金屬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DZ/T0320-2018)的該礦大部分礦石自然類型屬低硫低鐵型鋁土礦礦石,品位56.49~77.52%,平均67.22%,屬較高品位礦石,為生產氧化鋁的原材料。按照礦山企業與貴州陶潮貿易有限公司簽石直接銷售給貴州陶潮貿易有限公司,主要用于生產氧化鋁需選礦,直接用于生產氧化鋁產品,產品方案符合鋁行業深1.開采回采率。礦體可采儲量300.88萬噸,動用資源儲量320.98萬噸。其中,露天開采可采儲量258.32萬噸,動《方案》計算地下開采回采率86.7%。氧化鋁產品。3.綜合利用率礦區范圍內可利用金屬鎵有用組分(平均品位0.0061%)金屬鎵有用組分在氧化鋁生產工序后期進行綜合回收,綜合31號公告)、《有色金屬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DZ/T0320-2018)的要求。1.固體廢棄物處置與利用。礦山主要固體廢棄物3,主要用于回填采空區,利用量25.6萬m3,利用率為100%。12.36萬方,采用污水處理站集中處理的方法處置,年度處置量12.36萬方,處置率100%。處置后,用于礦山采場防塵、工業場地及運輸道路等綠化用水,年度利用12.36萬方,利用率為100%。評審認為,固體廢棄物和礦井水處置與利用計確,計算結果滿足《有色金屬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DZ/T0320-2018)的要求。治理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實施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截至2024年01月01日,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賬戶剩余390.6905萬元。根據清鎮市自然資源局出具的《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的情況說明》,礦山已治理完成并于2022年7月14日通過驗收,因礦山地質環境與恢復治理方案于2022年12月已到期礦山應當編制三合一方案。根據清鎮市自然資源局2024年2月6日出具的《清鎮市麥按照“邊開采、邊治理”原則,對不再開發利用的區域實施了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已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按照“就大不就小”原則,結合歷年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場地、排土場、井筒等)用地范圍、開采可能影響的范圍、引發或加劇或遭受地質災害的分布范圍劃分為評估區范圍,面積405.7413公頃。確定評估區重要程度為重要區,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為中等類型,確定評估級別為一級。評估區內未發現地裂縫、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礦山現狀地質災害不發育。采礦活動對地下水含水層的影響和破環程度為較輕,對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環程度嚴重,對土地植被資源影響和破環程度嚴重。根據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評估結果,將評估區劃分為1個地質環境問題嚴重區I(96.2276公頃)和1個較輕區Ⅲ(309.5137公頃)。其中現狀地質環境問題嚴重區I劃分為5個亞區,即I(1.2833公頃)、I?(3.0134公頃)、I?(50.1924公頃)、I4(34.0271公頃)、Is(7.7114公頃)。劇和遭受滑坡、崩塌、地裂縫、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和危害性,工業場地、露天開采對原生地形地貌景觀、土地和植被資源的影響和破壞程度,礦山開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程度及對含水層結構的影響和破壞程度進行了預測,結合現狀評估,將評估區劃分為1個地質環境問題嚴重區I(156.3148公頃),1個較嚴重區Ⅱ(12.3071公頃)和1個較輕區Ⅲ(237.1194公頃)。其中預測地質環境問題嚴重區I劃分為7個亞區,即I?(3.0042公頃)、I,(3.0134公頃)、I?(59.0820公頃)、I?(10.0563公頃)、Is(70.1856公頃)、I6(9.0870公頃)、I,(1.8863公頃)。境保護與治理修復區域劃分為1個重點防治區A(156.3148公頃)、1個次重點防治區B(12.3071公頃)和1個一般防治區C(237.1194公頃)。其中重點防治區A劃分為7個亞區,即A?(3.0042公頃)、A?(3.0134公頃)、A?(59.0820公頃)、A?(10.0563公頃)、A?(70.1856公頃)、A?(9.0870公頃)、A?(1.8863公頃)。為通過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預防方案的實施,減少因礦山工程建設及開采對區內地質環境的影響及破壞,防止或減少地質環境問題的發生,著眼于未來,建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管理機制,規范礦山礦業活動,將地質環境影響降到最低,促進礦山生態環境與礦業活動協調發展。主要任務為礦山生產場地合理建設與生產,防治引發地質災害,嚴格按照《開采方案設計》進行采礦,嚴禁濫挖濫采,預防含水1、礦山地質災害預防措施②泥石流預防:主要采取清理垮落堆積體及修建擋土墻2、地表水及地下水保護措施盡量實現零排放,實現礦區廢水資源完全綜合利同時,為保證礦生活污水的達標使用,應加強處理設備①設立監測機構,掌握生產排污和污染源并監測各類污染物是否達標;②維護環保設施,保證其正常運行,確保各類污染物的排放達到排放標準的要求。3、含水層破壞防治措施對礦山地下開采形成采空區及時采取灌漿堵漏及防滲墻封堵井巷,使地下水位上升。4、地形地貌景觀(地質遺跡、人文景觀)保護措施①減少固體廢棄物堆放,減少土地資源占用礦山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露天采場開采剝離的廢石、工業場地少量生活垃圾。礦山對產生的廢石主要用于露采采坑的回填,對廢石進行綜合利用,減少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負荷。日常生活垃圾應運往政府指定的垃圾處理廠進行處理。②加強開采邊坡的綠化礦區內露采開采留下的高陡邊坡是破壞地形地貌景觀的應堅持開發和綠化同步發展的原則,結合當地的土壤特點:5、水土環境污染預防措施水土環境污染的預防措施主要是提高礦山廢水根據礦山先期開發部署、保護對象的重要程度、治理對1.第一階段(近期:2024年1月~2029年1月)題及時治理;④開展礦區地質災害與地面變形監測與巡查、排查和巡視工作;量不讓污染物外排;④對臨時占用的已確定不需要的平地、被恢復;實施地質災害和含水層水位、水質監測;⑥開展礦區地質災害與地面變形監測與巡查、排查和巡視工(3)2026年1月~2027年1月,主要開展①對采空區回填邊坡進行植被恢復;②對地裂縫、地面塌陷實施回填及植被恢復;③對6號采空區采坑實施回填和邊坡治理及植被恢復;④設置地質環境監測點,對保護、治理工程進行監測,有必要時需進行補充修改以趨完善;⑤開展礦區地質災害與地面變形監測與巡查、排查和巡視工作。(4)2027年1月~2028年1月,主要開展①對滑坡進行修建擋墻及截排水溝工程治理;②對地裂縫、采空塌陷進行回填和治理;③對7號、8號采空區采坑實施回填和邊坡治理及植被恢復;④堅持邊開采邊治理,有效利用已有的治理措施,做好動態監測,盡量不讓污染物外排;⑤實施地質災害和含水層水位、水質監測;⑥開展礦區地質災害與地面變形監測與巡查、排查和巡視工作。采空區采坑實施回填和邊坡治理及植被恢復;④實施地質災害和含水層水位、水質監測;⑤對趨于穩定的地質災害區域實施植被恢復;⑥開展礦區地質災害與地面變形監測與巡查、2.第二階段(中遠期:2029年1月~2030年2月):主要(1)露天開采區建截排水溝并采取植被重建措施;④對地形(2)預測塌陷區①地面塌陷治理消除安全隱患;達到穩定后采取削高填低、②地裂縫治理結合本礦山地質條件和經濟條件,對地裂縫③崩塌、滑坡治理(3)含水層破壞治理(4)地形地貌景觀破壞治理對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的區域實施復墾、綠化等措施(5)對巷道進行回填,堵截含水層中地下水的溢出,減少疏干水排水量;對采空塌陷引發地段實施生物種植,恢復(6)對礦山實施閉坑和全面實施恢復治理措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修復治理工程主要包括:現狀及預測地質災害防治、含水層破壞防治、地貌景觀恢復、地質環境監測等,按照工程設計及工程量統計,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的靜態總投資為719.48萬元,動態總投資為1012.38萬元。評審認為,評估區范圍和評估級別的確定合理,現狀調查資料記錄完整、齊全、詳實,現狀評估、預測評估分析基本準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分區基本合理,防治工程技術措施具體、可行,年度安排合理,工程費用估算恰礦區及工業場地涉及土地總面積333.4977公頃,其中,礦區范圍占用土地面積333.4977公頃,礦區外工業場地占用土地面積0公頃。主要涉及土地類型包括:水田40.9928公頃0.6905公頃,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0.7203公頃,物流倉儲用地0.0712公頃,工業用地2.8176公頃,采礦用地101.2448公頃,城鎮住宅用地0.0544公頃,農村宅基地7.5632公頃,公共設施用地0.1230公頃,殯葬用地0.3580公頃,公路用地地0.1754公頃,農村道路4.1545公頃,河流水面2.2054公頃;公頃,裸土地0.0769公頃。土地權屬屬清鎮市麥格鄉麥格村、礦山已損毀土地總面積46.8934公頃,主要為工業場地、12處采空區等。其中,工業場地占用損毀面積3.0052公頃;鎮市自然資源局關于清鎮市麥格鄉貴耐鋁土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情況的說明》,2017年2月1日以來,礦山已復墾損毀土地面積6.4933公頃,其中,復墾為喬木林地6.4933公頃。未復墾土地面積37.3949公頃.根據礦山土地損毀現狀和設計的先期開發部署,預測礦山擬損毀土地總面積36.9307公頃,主要為露天采區(I號礦體、Ⅱ號礦體、Ⅲ號礦體、IV號礦體、V號礦體、VI號礦體、VⅡ號礦露采場)、預測塌陷區、擬建礦山公路等。損毀前土地類型為水田3.7371公頃,旱地4.7722公頃,果園0.4952公頃,喬木林地9.2904公頃,灌木林地7.7249公頃;其他林地0.3553公頃,采礦用地8.1339公頃,農村宅基地0.7767公頃,公共設施用地0.0886公頃,公路用地0.1542公頃,農村道路0.5574公頃,河流水面0.2717公頃,坑塘與復墾方向參評因素進行逐項對比,選擇指標和方法指定合適的標準,進行定量的宜耕、宜林、宜園和宜草適宜性等級評定,對礦山擬損毀土地進行分區復墾,共劃分23個土地復墾單元,復墾總面積80.8189公頃,分3階段第一復墾階段(2024年1月至2027年2月)(1)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復墾A、B、C、D、E、F單元(1-6號采空區),土地復墾23.2569公頃。復墾為水田3.6809公頃、旱地2.2333公頃、喬木林地16.8558公頃、保留公路用地0.1044公頃、保留農村道路0.3217公頃、保(2)2025年1月至2026年1月,復墾G、H、I、J單元(7-10號采空區),土地復墾13.0980公頃。復墾為旱地0.5104公頃、喬木林地12.5796公頃、保留農村道路0.0080(3)2026年1月至2027年2月,復墾K、L、P單元(11號采空區、12號采空區、I號礦體露采區),土地復墾8.8592公頃。復墾為水田0.2632公頃、旱地0.3355公頃、喬木林地8.0807公頃、保留河流水面0.0829公頃、保留坑塘水面Ⅱ號礦體露采區、Ⅲ號礦體露采區、IV號礦體露采區、V號元,土地復墾19.4548公頃。復墾為旱地3.7049公頃、喬木林地15.0998公頃、保留公路用地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