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版高中物理易錯知識點匯總
目錄:
易錯點01直線運動
【易錯點提醒一】對質點的理解錯誤
【易錯點提醒二】對參考系的理解錯誤
【易錯點提醒三】速度w速度變化w加速度
【易錯點提醒四】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易錯點提醒五】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易錯點提醒六】不理解直線運動X-t圖像
【易錯點提醒七】不理解直線運動VT圖像
易錯點02相互作用
【易錯點提醒一】對摩擦力的方向理解不透徹
【易錯點提醒二】不會分析摩擦力的突變問題
【易錯點提醒三】混淆“死結”和“活結”
【易錯點提醒四】混淆“輕桿、輕繩”連接體問題
【易錯點提醒五】對于平衡問題受力分析時研究對象選取不當
【易錯點提醒六】不會根據實際情況用不同的方法求解動態平衡問題
易錯點03牛頓運動定律
【易錯點提醒一】對牛頓第二定律瞬時性的理解
【易錯點提醒二】對牛頓第二定律矢量性的理解
【易錯點提醒三】不會用整體法隔離法求解連接體問題
【易錯點提醒四】不會運動程序法分析的多過程
【易錯點提醒五】不會分析傳送帶模型
【易錯點提醒六】不會分析板塊模型
易錯點04曲線運動
【易錯點提醒一】不會分析小船渡河模型
【易錯點提醒二】關聯速度模型分解速度錯誤
【易錯點提醒三】不會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求平拋運動問題
【易錯點提醒四】盲目套用平拋運動的基本規律
【易錯點提醒五】不會分析圓周運動向心力的來源
【易錯點提醒六】豎直平面圓周運動混淆兩種模型
易錯點05萬有引力與航天
【易錯點提醒一】混淆不同天體的重力加速度
【易錯點提醒二】對天體質量和密度的計算公式運用存在錯誤
【易錯點提醒三】混淆衛星不同速度的含義
【易錯點提醒四】混淆近地衛星、同步衛星和赤道上物體的運行問題
【易錯點提醒五】衛星變軌時不知是加速還是減速且衛星變軌時物理量的變
化比較錯誤。
易錯點06機械能
【易錯點提醒一】不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計算時出現錯誤
【易錯點提醒二】混淆機車啟動的兩個過程
【易錯點提醒三】不理解動能定理的含意
【易錯點提醒四】不會用動能定理求解多過程問題
【易錯點提醒五】不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條件。
【易錯點提醒六】運用機械能定律錯誤。
【易錯點提醒七】混淆摩擦力做功和摩擦產生的熱量
易錯點07動量
【易錯點提醒一】運用動量定理解釋現象錯誤
【易錯點提醒二】根據動量定理求沖力不會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
【易錯點提醒三】不理解動量守恒定律的條件
【易錯點提醒四】運用動量動量守恒列式錯誤
【易錯點提醒五】沒有弄清碰撞的特點而出現錯誤
【易錯點提醒六】不會運用碰撞原則求解問題
易錯點08振動和波
【易錯點提醒一】不理解振動圖像和物理之間的關系
【易錯點提醒二】不理解單擺模型和單擺的周期公式
【易錯點提醒三】誤認為波的傳播過程中質點隨波遷移和不理解波的圖像
【易錯點提醒四】分析振動圖像與波的圖像綜合問題出現錯誤
【易錯點提醒五】不會分析波的干涉現象,不理解中加強與減弱的含意
易錯點09靜電場
【易錯點提醒一】不理解電場強度的物理意義和疊加原理
【易錯點提醒二】不會求非點電荷的電場強度
【易錯點提醒三】沒有弄清電勢、電勢能、電場力做功及電勢差與電場強度
之間的關系
【易錯點提醒四】分析電場三類圖像問題出現錯誤
【易錯點提醒五】分析電容器的動態問題錯誤
【易錯點提醒六】不讓解帶電粒子在電場運動出包錯誤
易錯點10恒定電流
【易錯點提醒一】混淆純電阻電路和非純電阻電路
【易錯點提醒二】不會用程序法分析的電路的動態問題
【易錯點提醒三】盲目套用公式R=UI和R=AUAI
【易錯點提醒四】對伏安特性曲線的意義理解不到位
【易錯點提醒五】混淆兩類U-I圖像
易錯點11磁場
【易錯點提醒一】誤認為洛倫茲力不做功,也不能改變電荷的運動狀態,
【易錯點提醒二】誤認為洛倫茲力不做功,其分力也不能做功
【易錯點提醒三】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時間確定錯誤
【易錯點提醒四】混淆磁偏轉和電偏轉
【易錯點提醒五】不能正確分析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臨界問題
易錯點12電磁感應
【易錯點提醒一】根據楞次定律判斷電流方向分不清因果,混淆兩種磁場方
向
【易錯點提醒二】計算感應電動勢分不清的平均值不是瞬時值或有效長度錯
誤
【易錯點提醒三】分析與電路綜合問題沒有弄清電路結構,錯誤把內電路當
外電路
【易錯點提醒四】分析力學綜合問題不會受力分析,錯誤地用功能關系列式。
易錯點13交變電流
【易錯點提醒一】混淆交變電流的“四值”
【易錯點提醒二】不會求非正弦變化交變電流的有效值
【易錯點提醒三】不理解理解變壓器的原理或亂套變壓器的公式
【易錯點提醒四】分析變壓器的動態分析因果關系不明
易錯點14光學
【易錯點提醒一】忽略全反射現象,肓目套用折射定律誤
【易錯點提醒二】不理解薄膜干涉形成原理
【易錯點提醒三】混淆增透膜與增反臘
【易錯點提醒四】混淆干涉、色散和衍射現角
易錯點15近代物理
【易錯點提醒一】錯誤理解光電效應規律
【易錯點提醒二】對玻爾理論的不夠透徹
【易錯點提醒三】不理解半衰期,求半衰期出現錯誤
【易錯點提醒四】混淆結合能與比結合能
易錯點一:對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徹
1.對質點的理解錯誤
(1)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2)物體能否被看做質點是由所研究問題的性質決定的,并非依據物體自身大小來判斷.
(3)物體可被看做質點主要有三種情況:
⑴多數情況下,平動的物體可看做質點.
(2)當問題所涉及的空間位移遠大于物體本身的大小時,可以看做質點.
⑶有轉動但轉動可以忽略時,可把物體看做質點
2.速度/速度變化羊加速度
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和加速度的對比
比較項目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加速度
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描述物體速度的改變描述物體速度的變化快慢
Ax_Av——i'o
公式V=—Av=y-vo
A/a~Lt~z
p、
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由v=vo+由Av=tzAz矢口Av由a由〃=一知,〃由尸、加決定,
決定因素m
◎知v的大小由vo、1決定與所決定
與v、Av>Z無關
3.速度、速度的變化量與加速度的區別和聯系
Q)速度大,速度變化量、加速度不一定大。
(2)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速度不一定大,它們之間無直接關系。
(3)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
(4)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一定相同
易錯點二:忽略運動公式中、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忽略剎車問題實際運
動情況
1.對于勻變帶直線運動公式運用時一定要注意矢量的方向,如果題中沒有給出,則需要考生考慮多方
向的可能性,然后規定正方向(或建立x軸或y軸),將矢量轉化為標量進行運算求解。運動存在往返
情況:一定要先選定一個正方向,在使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進行計算時要注意矢量(如速度、加
速度、位移等)的正負。比較矢量情況:矢量相同必須是大小、方向都相同;若只比較大小,不需要考
慮方向。
2.剎車問題
(1)其特點為勻減速到速度為零后停止運動,加速度。突然消失.
(2)求解時要注意確定實際運動時間.
(3)如果問題涉及最后階段(到停止)的運動,可把該階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易錯點三:對追及相遇問題挖掘隱含條件、臨界條件不夠
(D一個臨界條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體間能否追上或(兩者)距離最大、最小的臨界條件,也是分析
判斷問題的切入點。
(2)兩個關系:時間關系和位移關系,通過畫草圖找出兩物體運動的時間關系和位移關系是解題的突破
口。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追及
圖像描述相關結論
類型
設用為開始時兩物體間的距離,開始追趕時,后面物體與前面物體間的
勻減X
速追距離在減小,當兩物體速度相等時,即之亦時刻:
01:ii—
勻速②若則恰能追上,兩物體只能相遇一次,這也是避免相撞的臨界
勻速條件
追勻②若Axco,則不能追上,此時兩物體間距離最小,為的-△*
加速
③Ax>的,則相遇兩次,設h時刻兩物體第一次相遇,則友=24)咕時刻
勻減兩物體第二次相遇
速追
勻加
速
易錯點四:對運動學圖像理解不準確
1.不理解直線運動x-t圖像
①勻速直線運動的X—/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如圖1中圖線甲;
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X—/圖象是一條拋物線,如圖線乙。
③若X—f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則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如圖線丙。
2不理解直線運動v-t圖像
①勻速直線運動的V—/圖象是與橫軸平行的直線,如圖中圖線甲。
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如圖線乙。
③
若V-t圖象是曲線,不同點切線的斜率不同,表示物體做變加速運動。圖線丙表示物體的加速度逐
漸變大,圖線丁表示物體的加速度逐漸減小。
易錯點一:.對摩擦力的方向及突變性認識不足
1.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時,一定要注意摩擦力方向的可變性,尤其是在分析靜摩擦力的時候,二者共
速(轉折點)的時刻往往是摩擦力方向發生突變的關鍵時刻。
2.摩擦力的的突變問題
(1)“靜一靜”突變:物體受到靜摩擦力和其他力的共同作用,當其他力的合力發生
變化時,如果仍保持相對靜止,則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或)方向可能發生突變。
(2)“靜一動”突變:物體受到靜摩擦力和其他力的共同作用,當其他力變化時,
如果發生相對滑動,則靜摩擦力可能突變為滑動摩擦力。
(3)“動一靜”突變: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和其他力的共同作用,當相對滑動突然停
止時,滑動摩擦力可能突變為靜摩擦力。
(4)“動一動”突變: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和其他力的共同作用,當兩物體間的正壓力發生變化時,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之而變;或兩物體達到共同速度時相對滑動方向發生變化,滑動摩擦力的方向也
會隨之而變對摩擦力的方向及突變性認識不足
易錯點二:混淆,死結”和“活結”和“輕桿、輕繩”連接體
1,死結”模型與“活結”模型
愎整模型小例模型弊讀
一死結”可理解為把繩子分成兩段.
<Z
不可以沿繩移動的結點?“死
A11f
“死結”-Yv----------4
結”兩側的繩因結而變成了兩根獨
模型■*Q
rt.內12帷0的繩.因此由?、死結”分開的兩段
jfrmwb
牟*制等|
繩子上的彈力不一定相等
?活結”可理解為把繩干分成兩段.
且可以沿繩子移動的結點?一活結”
-lEfltI一般是由繩跨過滑輪或者繩上掛
tW0
價?蜜%1小
品?IMRf-.一光潸掛恂而形成的.繩F雖然因
,于上的ft力
M維M等_〃活結B而考曲.但實際上是同一根
模型?s.
繩.所以由.括納r分開的兩段繩廣
if#一上彈刀的大小一定相等,兩段繩子
合力的方向一定沿這西段純f夾
M的平分線
2.“動桿”模型與“定桿”模型
模型模型示例模型解讀
對于一端仃轉軸或有校鏈的輕
“動桿”
桿,其提供的彈力方向一定是
模型X桿的〃一場
向J"沿著輕桿的方向
端固定的輕桿(如一端海入”
墻壁或固定于地面).其提供的
[意姓帆定,]卜[
神力不?定彈力不?定沿著輕桿的方向.
“定桿”價/樸樸侑-H
方向>
iC力的方向只能根據具體情況進
模型
Je行分析,如根據平衡條件或牛
頓第二定律確定桿中彈力的大
小和方向
易錯點三:不會分析求解共點力的平衡
1.
Q)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
(2)對“平衡狀態"的理解
Av
不管是靜止還是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保持不變,所以Av=0,a—,對應加速度為零,速度為零不
△t
代表a=0.
例如,豎直上拋的物體運動到最高點時,這一瞬間速度為零,但這一狀態不可能保持,因而上拋物體
在最高點不能稱為靜止,即速度為零不等同于靜止.
2.共點力平衡的條件
Q)共點力平衡的條件是合力為0.
⑵表示為:F合=0;或將各力分解到x軸和y軸上,滿足Fx合=0,且Fy合=0.
①二力平衡:若物體在兩個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則這兩個力一定等大、反向、共線.
②三力平衡:若物體在三個共點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則其中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等大、
反向、共線.
③多力平衡:若物體在多個共點力作用下處于陰箕狀態,則其中任意T力與其余所有力的合力等大、
反向、共線.
⑶當物體受三個力平衡,將表示這三個力的有向線段依次首尾相連,則會構成一個矢量三角形,表示
合力為0.
2.動態力的平衡
(1)解決動態平衡問題的一般思路:化“動”為“靜”,“靜”中求“動”。
(2)動態平衡問題分析方法
物體受刎三個力的力;刖.H中個力的人:小、力向均
1不受.另個力的方向不變.瞰一兩個力力M黑一變化
■Utt
?受力分析圖.作出力的平行四邊博或矢量
*你?三角形.??的交化,分析8邊殳
使用1|化,從如?定力的天不入力內的變化情況
M央角友堡受化.“物體受*三個以上的力
利力道行正交分一?四個方向上列▼■力科.
一0體L)歷用一-角/數表示“個作用力。叟化州之間的
.從前判■*作用力的安化
物體受力的良*二角形*
中的幾何一.先懵相似
妣出飾體受力的矢?他唇和■口做堆
中的幾XJh信.運陽和似角影中
的比M大條川式求“
易錯點一:對牛頓運動第二定律性質認識不足
1.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2.求解瞬時加速度的步驟
(給定一布
分析原*態卜物體的受力情況,求出各力大小.
.___________,-A____________、
燒斷細貨、剪斷物體若處于平衡狀態,則利用
彈簧、抽出木板、平衡條件:若處于加速狀態,
撤去某個力等.則利用牛頓運動定律.
分析當狀態變化時.哪"力變化,哪些力不變,■些力
消失.
,■,
被剪斷的繩、產生在被撤去物接觸面上的彈力會立
即流失.
求物體在狀毒變化后所受的合力,利用牛頓第二定律,
、,求出瞬時加速度.
易錯點二:不會分析的多體、多過程問題
1.求解各部分加速度都相同的連接體問題時,要優先考慮整體法;如果還需要求物體之間的作用力,
再用隔離法.求解連接體問題時,隨著研究對象的轉移,往往兩種方法交叉運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其
中一種方法求加速度,再用另一種方法求物體間的作用力或系統所受合力.無論運用整體法還是隔離
法,解題的關鍵還是在于對研究對象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
2.當物體各部分加速度相同且不涉及求內力的情況,用整體法比較簡單;若涉及物體間相互作用力時
必須用隔離法.整體法與隔離法在較為復雜的問題中常常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這將會更快捷有
效.
3.常見連接體的類型
(1)同速連接體(如圖)
P
77777^77777^777}
特點:兩物體通過彈力、摩擦力作用,具有相同速度和相同加速度.
處理方法:用整體法求出。與R合的關系,用隔離法求出R內力與。的關系.
(2)關聯速度連接體(如圖)
特點:兩連接物體的速度、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但有所關聯.
處理方法:分別對兩物體隔離分析,應用牛頓第二定律進行求解.
4.用程序法解多過程問題
程序法就是按時間的先后順序對題目給出的物體運動過程(或不同的狀態)進行分析(包括列式計算)
的解題方法,運用程序法解題的基本思路是:(1)分析題意劃分出題目中有多少個不同的過程或多少
個不同狀態;(2)對各個過程或各個狀態進行具體分析(包括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3)分別由牛
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分過程列方程;(4)抓住不同過程的聯系,前一個過程的結束是后一個過程
的開始,兩個過程的交接點是問題的關
易錯點三:不會分析的傳送帶和板塊模型模型
2.傳送帶問題的解題思路
若M<tan0.財物體必
定方向下的加速度
結果進一次計算物體在傳送帶上的運動時間人相對
、計第位移Ax等
2.分析“板塊”模型時要抓住一個轉折和兩個關聯
乙后京、「滑塊與木板達到相同速度或者滑塊從木板
J工廠]上清下足受力和運動狀態變化的轉折點
[轉折的.后受力情況之間的英聯和滑塊,,
__木板位移與板長之間的關聯,一般情況卜.
3個關去上,由于摩擦力或其他力的轉變,轉折機后
J——J而塊和木板的加速度都會發生變化,因此
以轉折點為界,對轉折前、后進行受力分
I析是建立模理的關諭
3.處理“滑塊一木板”問題思維模板
客.吃盧”(百滑塊、木板分別進行受力分析〔
命黯I蕊磬I判斷是否存在速度相等斷崎界點1
滑塊與債定相同時間內的位移關
木板分離系,列式求,
離
山
與
隔
滑塊
法
滑
求
水板
由?
沒若艮
塊?
分離
木
體
法
帙
界,假設成立.
板
設速
的
求
累
.?間整體列式
度
速
摩
和等
線加
力
擦
后
桿
加基
度
速
及
最
度若帶尸?
大
也相
熱
厚
等假沒不成立,
擦
力
幾分別列式
易錯點一:不會運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求解兩種模型
1.解決小船渡河問題掌握“三模型、兩方案、兩確定”
(1)小船渡河三種模型
當船頭方向垂直河岸時,渡河時間最短,最短時間向in
渡河時間最短設‘[_d
y船
如果丫船>丫水,當船頭方向與上游河岸夾角。滿足V船
%"<cosO=v水時,合速度垂直河岸,渡河位移最短,等于河
寬d
渡河位移最短
1i次二、如果V船<v水,當船頭方向(即V船方向)與合速度方向垂
直時,渡河位移最短,等于**
、,V船
(2)小船渡河模型的分析思路
2.關聯速度模型
繩(桿)關聯速度問題解題思路
研究x寸象分運動?沿界繩(桿)突破口
繩與物或"I方向分解沿繩或桿
接觸點
與物的」垂出嫩桿)]的分速度
*F的運動
接觸點n方向分斛J大小相等
易錯點二:對拋體運動理解有誤
1.平拋(或類平拋)運動所涉及物理量的特點
物理量公式決定因素
[2h取決于下落高度h和重力加速
飛行時間,~\1g
度g,與初速度w無關
f2h由初速度V0、下落高度力和重
水平射程x=vot=vo\J~
力加速度g共同決定
與初速度W、下落高度力和重
落地速度Vt=Mvx+vy=\/^+2gh
力加速度g有關
由重力加速度g和時間間隔N
速度改變量Av=gAt,方向恒為豎直向下
共同決定
2.平拋運動中物理量的關系圖
7
兩個三角形,速度與位移;
九個物理量,知二能求一;
時間和角度,橋梁和紐帶;
時間為明線,角度為暗線。
3.平拋運動常用三種解法
①正交分解法:分解位移(位移三角形):若已知反x,可求出場=%.
分解速度(速度三角形):若已知以e,可求出v=vo/cosO;
②推論法:若已知h、X,可求出tan0=2tana=2h/x/
③動能定理法:若已知11、V0,動能定理:mghT/zmv^-i/zmvW,可求出V=JY;+2gh0
4.平拋運動中的臨界、極值問題
在平拋運動中,由于時間由高度決定,水平位移由高度和初速度決定,因而在越過障礙物時,有可能
會出現恰好過去或恰好過不去的臨界狀態,還會出現運動位移的極值等情況.
1.若題目中有“剛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顯表明題述的過程中存在著臨界點.
2.若題目中有“取值范圍”“多長時間”“多大距離”等詞語,表明題述的過程中存在著“起止點”,而這些
“起止點”往往就是臨界點.
3.若題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題述的過程中存在著極值點,這些極值點也往
往是臨界點.
易錯點三:對圓周運動理解有誤
易錯題[02]圓周運動理解有誤
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
1.常見模型
輕“繩”模型輕“桿,,模型
S謫fV;
情景圖示?110軌道:
彈力可能向下,可能向上,也可能等
彈力特征彈力可能向下,也可能等于零
于零
受力示意圖,曰?呻
rmg
InloloIf)
v2V2
力學方程mg+Fi—m-mg±F^=丐7
臨界特征Fr=0,即機得u=Vgrv=0,即R向=0,此時
v=Vgr的意義物體能否過最高點的臨界點人表現為拉力還是支持力的臨界點
2.分析思路
易錯點一:應用有引力定律出現錯誤
一、萬有引力和重力的關系
1.物體在地球表面上所受引力與重力的關系:
除兩極以外,地面上其他點的物體,都圍繞地軸做圓周運動,這就需要一個垂直于地軸的向心力.地球
對物體引力的一個分力少提供向心力,另一個分力為重力G,如圖所示.
(1)當物體在兩極時:G=R引,重力達到最大值Gmax=G^.
⑵當物體在赤道上時:
F=ma)2R最大,此時重力最小
Grain=G^^-ma)2R
⑶從赤道到兩極:隨著緯度增加,向心力〃=機02R,減小,尸與F引夾角增大,所以重力G在增大,
重力加速度增大.
因為P、F引、G不在一條直線上,重力G與萬有引力R引方向有偏差,重力大小mg<d攀.
2.重力與高度的關系
Mm
若距離地面的高度為h,則mg'=G^j~^(R為地球半徑,g,為離地面h高度處的重力加速度).在同
一緯度,距地面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小.
3.特別說明
(1)重力是物體由于地球吸引產生的,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對物體的引力.
⑵在忽略地球自轉的情況下,認為mg=G窄.
二、天體質量和密度的計算
.計算中心天體的質量、密度的兩種方法
使用方法已知量利用公式表達式備注
用m4?r
八T廣T2
Mmv2rv2
質量的計r、vM=一
G/=mrG只能得到中心
利用運行天體
Mmv2天體的質量
G戶=
mr_iPr
TM~2KG
J加4/
Gr-rTl
利用天體表面重力GMmgR2
g、Rmg=M二%
加速度Cr
3
R4m4兀23m
Cr-p-=mryv利用近地衛星
P二G/R3
利用運行天體八T、R只需測出其運
M二"當r=R時"二神節
密度的計行周期
GMm
利用天體表面重力吁解
p=^-
g、Rp4nGR
加速度A/=p
易錯點二:混淆衛星聽不同速度和不同模型
三、宇宙速度與衛星的繞行速度
.1。三個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環繞速度)V1=7.9km/s,是人造衛星的最小發射速度,也是人造衛
星的最大[19]環繞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脫離速度)V2=11.2km/s,是物體掙脫[21]地球引力束縛的最小發
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是物體掙脫[23]太陽引力束縛的最小發
射速度.
2.宇宙速度、發射速度與衛星的繞行速度的關系
衛星最大的
繞行速度
宇
宙
速
度
四同步衛星、近地衛星及赤道上物體的比較
如圖所示,a為近地衛星,軌道半徑為口;5為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半徑為?2;。為赤道上隨地球自
轉的物體,軌道半徑為四
近地衛星同步衛星
赤道上隨地球自轉的物體島、3
比較項目5、叫5、
3、匕、&)
隊、a)功、&)
向心力來源萬有引力萬有引力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
軌道半徑r”i=宣
角速度
線速度71>心V3
向心加速度團>為>色
環繞天體表面運動的周期T,就可估算出中心天體的密度。
易錯點三:分析衛星的變軌問題出現錯誤。
五.變軌原理
⑴為了節省能量,在赤道上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先發射衛星到圓軌道I上,衛星在軌道I上做勻速圓周
運動,有6普=用3,如圖所示.
(2)在A點(近地點)點火加速,由于速度變大,所需向心力變大,G等<襦,衛星做離心運動進入橢
圓軌道H.
⑶在橢圓軌道3點(遠地點)將做近心運動,G爭得,再次點火加速,使喑進入圓軌
道in.
六.變軌過程分析
⑴速度:設衛星在圓軌道I和ni上運行時的速率分別為也、V3,在軌道n上過A點和3點時速率分
別為IM、VB.在A點加速,則VA>V1,在3點加速,則V3>VB,又因V1>V3,故有VA>V1>V3>VB.
⑵加速度:因為在A點,衛星只受到萬有引力作用,故不論從軌道I還是軌道n上經過A點,衛星
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衛星在軌道n或軌道ni上經過3點的加速度也相同.
⑶周期:設衛星在I、n、in軌道上的運行周期分別為行、乃、乃,軌道半徑分別為乃、雙半長軸)、
⑶由開普勒第三定律添=左可知Ti<Z<7k
⑷機械能:在一個確定的圓(橢圓)軌道上機械能守恒.若衛星在I、II、III軌道的機械能分別為屈、
Ez、E3,從軌道I到軌道n和從軌道n到軌道ni都需要點火加速,則EKE2<E3.
易錯點一:應用功和功率求解問題時出現錯誤
1.計算功的方法
(1)恒力做的功
直接用W=Ewos。計算或用動能定理計算。
⑵合力做的功
方法一:先求合力方合,再用卬合=/合%cosa求功,尤其適用于已知質量加
和加速度。的情況。
方法二:先求各個力做的功W、也、死…,再應用卬合=跖+也+能+…
求合力做的功。
方法三:利用動能定理,合力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量。
⑶變力做的功
①應用動能定理求解。
②用求解,其中變力的功率尸不變。
③當力的大小不變,而方向始終與運動方向相同或相反時,這類力的功的絕
對值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積。如滑動摩擦力做功、空氣阻力做功等。
④轉換研究對象法。有些變力做功問題可轉換為恒力做功,用W=Fxcosa
求解。此法常用于輕繩通過定滑輪拉物體做功問題。
⑤圖像法。在尸一%圖像中,圖線與x軸所圍“面積”的代數和就表示力方
在這段位移內所做的功,且位于%軸上方的“面積”為正功,位于%軸下方
的“面積”為負功。
2.公式尸w=三和尸=人的區別
尸=:是功率的定義式,尸="是功率的計算式。
3.平均功率的計算方法
_w
⑴利用P
(2)利用尸=八COSQ,其中V為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3.瞬時功率的計算方法
(1)利用公式P='COSQ,其中V為%時刻的瞬時速度。
(2)P=FVF,其中好為物體的速度v在力方方向上的分速度。
(3)P=Rr,其中E為物體受到的外力方在速度u方向上的分力
4.機車的兩種啟動方式
PF-F
P額7
F=F陽=a=°=>Vmax=r~vTnF=-Jna=-----l直至a=0
阻阻vm
速度為Vmax的勻速直線運動加速度減小的加速直線運動
P額_.
F=F陽na=Onvmax=—恒定
阻
易錯點二:不理解動能定理也不會運用動能定理求解多過程問題
1.動能定理的理解
(1)兩個關系
數量關系:合力做的功與物體動能的變化具有等量代換關系,但并不是說動
能的變化就是合力做的功。
因果關系:合力做功是引起物體動能變化的原因。
(2)標量性
動能是標量,功也是標量,所以動能定理是一個標量式,不存在方向的選取
問題,當然動能定理也就不存在分量的表達式。
2.運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有兩種思路
(1)分階段應用動能定理
①若題目需要求某一中間物理量,應分階段應用動能定理.
②物體在多個運動過程中,受到的彈力、摩擦力等力若發生了變化,力在各
個過程中做功情況也不同,不宜全過程應用動能定理,可以研究其中一個或
幾個分過程,結合動能定理,各個擊破.
(2)全過程(多個過程)應用動能定理:當物體運動過程包含幾個不同的物
理過程,又不需要研究過程的中間狀態時,可以把幾個運動過程看作一個整
體,巧妙運用動能定理來研究,從而避開每個運動過程的具體細節,大大簡
化運算.
易錯點三:運用機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問題時出現錯誤。
31判斷機械能守恒的三種方法
.
一
種
方
法
2.表達式
X守恒觀點>[演=后2要選零勢能參考平面
三
種
形轉化觀點-AEk=-AEp不用選零勢能參考平面
式
轉移觀點-*不用選零勢能參考平面
易錯點四:運用功能關系分析問題時出現錯誤。
幾種常見的功能關系及表達式
力做功能的變化二者關系
合力做功動能變化w=Ek2-Eki=AEk
重力做功重力勢能變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