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教師用書)第三篇 二 寫作可以借用的理論14種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教師用書)第三篇 二 寫作可以借用的理論14種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教師用書)第三篇 二 寫作可以借用的理論14種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教師用書)第三篇 二 寫作可以借用的理論14種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教師用書)第三篇 二 寫作可以借用的理論14種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寫作可以借用的理論14種

1.張載《橫渠語錄》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大意:為天地確立起生生之心,為百姓指明一條共同遵行的大道,繼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

傳的學問,為天下后世開辟永久太平的基業。

2.王國維“學問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

路?!贝说谝痪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氨娎飳にО?/p>

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3.馮友蘭“人生四種境界”

(1)自然境界: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就像小孩和原始人

那樣,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無覺解,或不甚覺解。這樣,他所做的事,對于他就沒有意義,

或很少有意義。

(2)功利境界:一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這并不意味著他必然是個不道

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

于他,有功利的意義。

(3)道德境界:還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

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或如儒家所說,他做事是為了“正其義,不謀其利”。他是有道德的人,

他所做的各種事都有道德的意義。

(4)天地境界:最后,一個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

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

民”。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做他所

做的事。這種覺解為他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4.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

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

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五種需求可以分為兩級,其中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和情感上的需求都屬于低一級的

需求,這些需求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而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是高級需求,它

們通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而且一個人對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是無止境的。同一時期,一

個人可能有幾種需求,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求占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

需求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求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求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求

發展后,低層次的需求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馬斯洛和其他的行為心理學家都認為,一個國家多數人的需求層次結構,是同這個國家的經

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關的。在發展中國家,生理需

求和安全需求占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大,而高級需求占主導的人數比例較?。辉诎l達國家,則

剛好相反。

5.王安石“三不足”理論

王安石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足”理論:“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頂住一

切壓力,排除一切阻力,堅定不移地推行新法。

6.“囚徒困境”理論

“囚徒困境”理論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的梅里爾·弗勒德和梅爾文·德雷希爾擬定出的相關

困境的理論,后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闡述,并命名為“囚徒困境”。兩個共謀犯

罪的人被關入監獄,出現不能互相溝通的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于證據不確

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

者因不合作而入獄五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鑿,二者都判刑兩年。由于囚徒無法信任

對方,因此傾向于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

囚徒困境:兩個被捕的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說明為什么甚至在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時,

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了個人的

最佳選擇并非團體的最佳選擇。雖然困境本身只屬于模型性質,但在現實中的價格競爭、環

境保護等方面,也會頻繁出現類似的情況。

7.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和喬治·凱林提出。此理論認為環境

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筑為例,如果那些窗戶不被修理好,可能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

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筑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縱火。一面墻,如

果出現一些涂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

道,如果有些許紙屑,不久后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

在地上。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8.人生六向

陜西三原明都城隍廟大殿所撰對聯(榮毅仁借用此聯為人生信條):

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大意:做人要積極向上但不鉆營,待人寬容且易于相處有人緣,能夠享受平平淡淡的幸福。

看問題要高瞻遠矚,有遠大的志向;做人應低調處世,平等地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做

事應留有余地,向寬闊處行走。

9.曾國藩修身“四曰”

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

大意:做事注意自己單獨在一個地方的時候也不違法違紀,心里就安穩;時刻注意尊重別人,

自身就強大;遇事總是按仁義的方法去處理,別人就喜歡你;堅持勤奮地學習、工作,就是

神靈也欽佩你。

10.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暗示

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

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定義:皮格馬利翁效應指人們基于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

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啟示: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

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了一種積

極向上的動力,并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性。

11.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即“羊群效應”。從眾是指當個體處于群體的輿論、氛圍和壓力之下時,在認識、

判斷和行為上,會采取與群體中大多數人一致的觀點行為,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的觀

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隨大溜”。

12.去個性化心理

(1)“同質化心理”

①不管是正式群體的成員還是非正式群體的成員,他們都有歸屬于群體的共同心理特征,也

即具有依賴群體的要求?!▏鐣睦韺W家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

②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

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潘顾颉だ正嫛稙鹾现姟?/p>

③最強者也害怕旁人的冷眼和輕蔑?!岵?/p>

④當我到達高處,便發覺自己總是孤獨。無人同我說話,孤寂的嚴冬令我發抖。我在高處究

竟意欲何為?——尼采

(2)保守的本能

如果想理解歷史,特別是民眾的革命,就必須研究群體的深刻的保守本能,不錯,他們也許

愿意改朝換代,為了取得這種變革,他們有時也會發動暴力革命,然而舊制度反映出的是種

族對等級制的需要,所以依然能夠得到種族的服從,群體的多變,只能作用于一些很表面的

事情,其實他們就跟原始人一樣,有著牢不可破的保守本能,他們對一切傳統有著絕對意義

上的崇敬和迷戀,所有可能改變自身生活基本狀態的新事物都會誘發他們無意識的卻又發自

內心的恐懼?!潘顾颉だ正嫛稙鹾现姟?/p>

(3)偏執、狂熱

①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的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

不受到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

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潘顾颉だ正嫛稙鹾现姟?/p>

②專橫和偏執是一切類型的群體的共性?!潘顾颉だ正嫛稙鹾现姟?/p>

③孤立的個體具有控制自身反應行為的能力,而群體則不具備。

——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

(4)迷信權威人物

群眾從未渴求過真理,他們對不合口味的證據視而不見。假如謬誤對他們有誘惑力,他們更

愿意崇拜謬誤。誰向他們提供幻覺,誰就可以輕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誰摧毀他們的幻覺,

誰就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

(5)道德綁架

真正的道德是對每一個個體的尊重,道德綁架對人的傷害則絲毫不遜于真正的綁架。

——《人民日報》評論

13.人性的弱點

(1)貪、嗔、癡為三毒,又稱三垢、三火。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于生死輪回,為惡之根

源,故又稱三不善根。①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愿。②

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不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③癡,不明白事理,是

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貪婪、怨恨、不辨是非,欲望膨脹)

(2)貪婪、殘忍

在人類文化的本性中,我們有著貪婪的欲望,即使是靠剝奪其他生物的性命。

——日本知名動畫導演、動畫師及漫畫家宮崎駿

(3)在利益和誘惑面前會妥協投降

人的本性原是脆弱的,遇到有暴利可圖,往往屈服于利欲的引誘,心腸變得狠毒起來。

——美國作家比切·斯托《湯姆叔叔的小屋》

(4)對弱者殘暴

只要有可能,人人都會成為暴君,這是大自然賦予人的本性?!≌f家笛福

(5)人性的不真實、假面

要活在真實中,不欺騙自己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