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32講宋明理學與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課程內容]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一、程朱理學1.背景:儒學危機(1)客觀上:儒學受到沖擊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快速傳播,信徒眾多,儒學的發展漸漸出現危機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見,又稱“三教合一”,主見以儒學為主,調和并汲取佛教、道教的理論唐朝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發展,起先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2)主觀上:儒學的自身缺陷儒學自孔子以來主要探求人間的道德和秩序,留意人間世界,而忽視了對天地萬物本原和宇宙規律的探討。2.內容主見代表宇宙觀倫理觀相識論二程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倫理道德干脆聯系起來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駕馭天下之理朱熹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學之真3.地位及影響(1)程朱理學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須要,備受推崇,成為南宋以后長期居于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2)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3)朱熹的學術思想還傳播到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二、陸王心學1.心學的開創者——陸九淵(1)核心思想:“心即理也”:“理”就是內在的“心”,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認為“心”是萬物的本原,天地萬物都在心中。(2)求“理”的方法(方法論):“獨創本心”。窮理不必向身心以外的事物探究,只需反省內心就可得到天理,反對“格物致知”。2.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心即理”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理存在于心,是頭腦中固有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其次性的,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頭腦中固有的“致良知”認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良知(即天理)是每個人心中所固有的,但簡單被私欲所侵蝕,所以要通過“內心反省”,克服“私欲”,復原良知的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產生于心,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為實踐三、程朱理學的影響1.主動:重視主觀意志力氣,留意氣節、品德等;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凸顯人性的莊重。2.消極:強調三綱五常和名分等級的永恒性,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四、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1.背景(1)經濟:一方面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另一方面統治者極力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商品經濟發展。(2)政治:統治者強化專制主義中心集權統治。(3)階級: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工商階層隊伍擴大,他們要求反對封建束縛,發展商品經濟。(4)思想:文化專制日益嚴峻,三綱五常扼殺人的天性,摧殘人的思想,進步學問分子要求擺脫思想束縛,提倡特性的自由發展。2.主要代表人物(1)“異端”思想家李贄①學術上:鞭撻程朱理學,否認孔孟學說是萬世之至論。②道德上:批判傳統道德,追求特性發展。③哲學上:否定“天理”的存在,提出“萬物皆生于兩”。(2)三大進步思想家人物代表主見共同主見王夫之系統批判宋明理學,建立起較為完整的樸實的唯物主義思想體系(1)政治上:批判君主專制(2)經濟上:工商皆本(3)學術上:經世致用黃宗羲反對專制暴君政治,提出了限制君權、提倡言論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監督機構等設想顧炎武主見為學應求務實,致力于社會變革,提出“經世致用”(3)影響①反映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工商階層的興起,為儒學的發展變革注入了新的活力。②是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沖擊了君主專制統治,給后世民眾以深刻的啟迪。考點一儒學的世俗化——宋明理學1.魏晉玄學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此時期,一些士人面對嚴酷的社會現實,轉而重視對《老子》《莊子》和《周易》“三玄”的探討。玄學是把儒家的政治倫理和道家哲學結合起來,形成的新道家學說,是披著道家思想外衣來宣揚儒家綱常名教的主觀唯心主義。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2.致良知致良知是中國明代王陽明的心學主旨。他認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氣。“致良知”就是將良知推廣擴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過程,因而也就是自覺之知與推致知行合一的過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煉,見諸客觀實際。“致良知”即是在實際行動中實現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陽明心學的本體論與修養論干脆統一的表現。1.宋明理學的特點(1)儒學進一步思辨化。與先秦、漢唐儒學不同,宋明理學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其思辨性。傳統儒學經由理學家們的改造,道德信條式的理論體系最終變成哲學理論體系。(2)更加強調倫理道德為思想核心。理學所強調的義理,實質上也就是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無論是理學哲學的本體論、人性論、“存理去欲”或“故意去欲”的修養論、“格物”或“格心”的相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由修齊而治平的功能論,均是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3)更多汲取了佛、道思想。宋明理學帶有明顯的佛道化的特點。宋明理學的佛道化更多地汲取借鑒佛教與道教的形而上學,把佛道的禁欲主義思想汲取進來,把它作為理學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道德主見。2.宋明理學對孔孟思想的繼承與發展(1)繼承:強調儒家倫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賢、氣節、德操等。(2)發展①高:把儒家倫理提高為天理。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內心。③廣:把追求圣賢推廣到民眾。④世俗化。⑤程朱理學:格物致知(他律);陸王心學:致良知(自律)。3.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不同點對“理”的詳細相識“理”是世界的本原“心即理也”哲學范疇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達到“理”的途徑“格物致知”,體驗“天理”“獨創本心”;克服私欲,回復良知相同點內容都是儒學新的表現形式,繼承孔孟“仁”“禮”思想,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理”實質以儒家綱常倫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滅人欲”)影響有助于維護專制統治,壓制人們的欲求,但對塑造中華民族的品行起到主動作用針對練1(2024·衡陽一模)黃仁宇把中國古代晚期社會結構比作一個浩大的美國“潛水艇夾肉面包”,上面是大而無當的文官集團,下面是缺乏組織的農夫。文官和農夫兩層面包的融合著重于尊卑男女長幼。這種社會構成特征,反映出中國封建社會后期()A.君主專制在特定背景下減弱B.官僚體制失去對社會的限制C.儒家倫理觀念深化民間社會D.社會各階層間流通渠道暢通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中“文官和農夫兩層面包的融合著重于尊卑男女長幼”可知,“尊卑男女長幼”等儒家倫理觀念已經深深融入民間社會,故C項符合題意。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君主專制發展狀況,故A項錯誤;官僚體制運用“尊卑男女長幼”觀念加強對社會的限制,故B項表述錯誤;古代中國社會各階層間流通渠道并不暢通,故D項與史實不符。?素養感悟家國情懷——理學家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志士最推崇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一種典型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治國平天下”的使命,是比“修身齊家”更大程度的價值實現。將個人的才華、學識貢獻給國家、民族和人民,是中國學問分子的價值追求。也是一種使國家民族縱然處于苦難境況而終能矗立不敗的精神凝合力。考點二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特點及其地位“經世致用”經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對學術探討脫離現實,強調要做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實事。經世致用把學術探討和當前現實緊密結合起來,往往以說明古代典籍為手段,發表自己的見解,并用于改革社會現實,開拓了一代重實際、重實證的新學風。1.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特點(1)反傳統、反教條:李贄指出儒家經典并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同等和“萬物皆生于兩”的觀點。(2)反君主專制,帶有肯定的民主色調:黃宗羲提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結論;顧炎武提倡“眾治”,反對“獨治”。(3)提倡“經世致用”:顧炎武主見為學應求務實,致力于社會變革,力圖扭轉明末不切實際的學風。(4)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黃宗羲反對重農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見。2.對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相識(1)進步①明清時期進步思想家的思想肯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對當時的封建專制有肯定的沖擊作用,對近代民主思想產生了肯定的影響。②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批判繼承,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朝氣,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2)局限①從內容上看:沒有提出新的社會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②從地位上看:無法撼動程朱理學的主流地位,未在當時成為主流思想。③從影響上看:影響有限,未能實現中國社會的轉型。④從性質上看:不是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本質上還未跳出傳統儒學的范疇。3.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未能實現社會轉型的緣由客觀緣由缺乏政治基礎君主專制統治空前強化,壓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發展缺乏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封建經濟占據肯定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嚴峻阻礙而發展緩慢,未形成資產階級力氣缺乏思想基礎綱常禮教,文化專制,阻礙早期民主思想的傳播缺乏群眾基礎人們深受封建禮教毒害,迷信愚昧,難以接受新思想主觀緣由自身缺陷明顯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本質上并未脫離地主階級儒學的范疇,在行動上也未解決實際問題針對練2吳晗《歷史的鏡子》中提及:“他晚年游歷北方時,有和過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即檢書查對,力求記載的真實,他這種從實際動身,探討當前現實的學風,一反那個時代空談性命,不務實際的學風。”材料中的“他”()A.認為探究“理”,只需內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B.主見限制君權,學校成為決策是非的最高機構C.關注實地的調查和國計民生,富有時代責任感D.提高敬重物質運動規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答案C解析“他這種從實際動身,探討當前現實的學風,一反那個時代空談性命,不務實際的學風”指的是經世致用的主見,他是指顧炎武。“關注實地的調查和國計民生,富有時代責任感”是顧炎武的主見,故C項正確。材料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齊。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祖宗雖遠,祭祀不行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行不讀。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困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國課早完(完糧納稅),即囊橐(糧倉)無余,自得至樂。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節選自[明]朱柏廬《朱子家訓》要求:閱讀《朱子家訓》節選,找出理學的價值觀在中國古代家庭教化中的體現。信息: 答案理學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理學的價值觀在《朱子家訓》中體現在:強調勤儉教化(“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子孫雖愚,經書不行不讀”);綱常倫理色調顯明(“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強調修身,重視德育(“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留意培育社會責任感(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材料16至17世紀的中國,新的經濟形態還非常微弱、脆嫩,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先天不足,具有一種時代性的缺陷。……黃宗羲、唐甄們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而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方法來修補封建專制制度。孟德斯鳩、盧梭們則拿出了“三權分立”、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這樣的資產階級國家藍圖。這表明,中國明清時期的進步思想與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屬于兩個不同的歷史范疇。前者是中世紀末期的產物,后者是近代社會的宣言書。——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要求:閱讀材料,論證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是一種“時代性的缺陷”。論證: 答案明清時期,由于資本主義萌芽非常脆弱,早期啟蒙思想缺乏堅實的經濟基礎,帶有明顯的不足、缺陷。進步思想家反對君主專制統治,但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見限制君權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層面,沒有提出推翻現行制度,建立新的社會制度的構想。中國早期啟蒙思想沒能突破古代統治模式(修補封建專制制度),仍屬于儒家思想的范疇。材料從順治至康熙初年,黃宗羲對清統治者懷著劇烈的民族仇恨,不僅在行動上進行武裝抗拒,而且在《留書》《明夷待訪錄》等著作中還進行激烈的批判。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議修《明史》,葉方藹向康熙帝舉薦黃宗羲。黃宗羲的弟子陳錫嘏當時在北京任職,代為力辭。康熙十九年,徐元文在康熙帝面前舉薦黃宗羲參與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撫“以禮敦請”,黃宗羲仍舊托病力辭,卻派遣自己的兒子黃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館去修史了。康熙二十六年,黃宗羲在寫給徐乾學的一封信中寫道:今圣主特召,入參密務,古今儒者遭受之隆,蓋未有兩。五百年名世,于今見之……從中國歷史的發展來看,何嘗不行以稱道梨洲的現實主義看法呢!——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發覺問題:黃宗羲曾經參與反清斗爭,隨著時間的消逝,黃宗羲對清廷的看法發生了變更。思索:從順治至康熙年間,黃宗羲對清廷的看法逐步發生了什么變更?變更的主要緣由是什么?“從中國歷史的發展來看”,有什么現實意義?試答: 答案變更:由武裝抗拒、著書批判,到不仕清廷;由托病力辭、派子替之,再到認可、贊譽清廷統治。緣由:清廷統治日益鞏固,民族沖突相對緩和;康熙實行籠絡漢族學問分子的政策;黃宗羲對清朝統治的認可。意義:有利于維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2024·課標全國Ⅲ,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區,雕印出版個人著作之風盛行,有人謔稱:“老童(生)、低秀(才),胸無墨、眼無丁者,無不刻一文稿以為交游酒食之資。”士大夫間也流行將書籍作為禮物。這種現象可以說明當時()A.學術文化水平快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顯著提高C.經世致用思想影響廣泛D.崇尚文化的氛圍深厚答案D解析D對: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期以后,個人印刷自己的作品成為時尚,并且士大夫間流行將書籍作為禮物贈送,說明當時社會具有深厚的崇尚文化的氛圍。2.(2014·課標全國Ⅰ,26)人性是先秦以來始終探討的問題。基于對人性的新相識,宋明理學家主見“存天理,滅人欲”,他們認為人性()A.本質是善 B.本質為惡C.非善非惡 D.本善習遠答案D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留意題干中的關鍵點“對人性的新相識”。宋明理學家繼承并堅持孟子的性善論思想,還將人性高揚為宇宙的本體——天道(天理),認為人性原來與天理一樣,具有仁、義、禮、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強調“存天理,滅人欲”。A項不是新相識;B、C兩項表述不符合理學家的思想主見。3.(2013·課標全國Ⅰ,25)自漢至唐,儒學被奉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學多被稱作“孔孟之道”,促成這一變更的是()A.宗法血緣制度漸漸瓦解B.仁政理念深化人心C.程朱理學成為統治思想D.陸王心學日益興起答案C解析周公強調“禮”“樂”,孔子強調“禮”,兩人的共性是留意“禮”,因此被稱為“周(公)孔之道”。南宋朱熹將《孟子》一書列為“四書”(《高校》《中庸》《論語》《孟子》)之一,孟子被尊為“亞圣”,地位僅次于孔子。由于宋代以后,程朱理學成為統治思想,因此儒學也就被稱為“孔孟之道”,故選C項。4.(2024·海南高考,7)關羽因其忠義勇武,被世人稱頌,至宋徽宗時被封為“忠惠公”,其后不斷加封,到清代被封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這種現象反映了()A.關羽的個人品德確定了民眾崇拜的形成B.歷代皇帝的好惡確定著崇拜關羽的取向C.對關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識形態的要求D.民眾的信仰不斷推高關羽“神”的地位答案C解析從材料可知,關羽“神”的地位的不斷提升是政府適應民眾需求而不斷加封的結果,也就是說民間對關羽信仰符合正式的須要,所以本題答案為C項。5.(2024·海南高考,9)清代有女詩人作詩曰:“人生德與才,兼備方為善。獨至評閨材,持論恒相反。有德才可賅(兼有),有才德反損……我意頗不然,此論殊褊淺。”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同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備成為主要的評價標準C.出現了對傳統倫理思想的反思D.產生了維護自身權益的訴求答案C解析由“我意頗不然,此論殊褊淺”可知作者對傳統的女性卑視的反感,故C項正確。6.(2015·海南高考,5)北宋僧人契嵩說:儒教“大有為”而“治世”,佛教“大無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雖不同,而同歸于治”。這反映了()A.佛教主動適應社會現實B.儒、佛起先出現合流C.佛教成為社會主流思想D.儒學統治地位發生動搖答案A1.(2024·北大教化精品卷,27)程朱學派與陸王學派雖然存在著嚴峻的分歧,但他們在志向方面卻存在著一樣性。其一樣性表現在()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會B.融合釋、道、儒觀念,以達到三教一統C.強調經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D.將理學向下通俗化,以覺醒庶民大眾答案A解析不管是程朱理學還是陸王心學他們都是面對佛道思想對儒學思想的沖擊而綻開的復興儒學的運動,其目的就是重建儒家文化新秩序,使儒學更加哲學化、思辨化、理論化,以更好的起到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故A項正確。2.(2024·桂林、賀州高三期末聯考題,26)宋代理學家留意蒙學教化的教材和讀物的編寫,如《三字經》《百家姓》;一些士大夫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許久的持續,運用儒家三綱五常規范族人、家人的社會和家庭生活習慣。這些做法主要說明()A.封建迷信影響民間生活 B.社會風氣日益開放C.儒學走向世俗化社會化 D.理學成為官方正統答案C解析宋代家學的傳承中蘊含儒家傳統道德不等同于封建迷信,故A項錯誤;宋明理學強調的三綱五常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社會風氣走向僵化,故B項錯誤;儒學影響家庭文化的傳承體現了儒學走向世俗化和社會化,故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理學的地位,故D項錯誤。3.(2024·寧夏育才中學高三月考,10)下圖為王陽明在其著作《傳習錄·全書》卷一中說的話。這表明()“心之體,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親之心,即有孝之理;無孝親之心,即無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無忠君之心,即無忠之理矣。”A.“心即理”構筑起陸王心學的體系B.陸王心學沒有沖破程朱理學藩籬C.“性即理”成為陸王心學的根基D.陸王心學繼承程朱理學核心理念答案B解析“心即理”是陸王心學的思想,但這不能完全概括材料中王陽明說的話,片面,故A項錯誤;由材料中王陽明的話可知陸王心學依舊強調忠君、孝親的倫理綱常,說明陸王心學沒有沖破程朱理學的藩籬,故B項正確;“心即理”是陸王心學的根基,故C項錯誤;程朱理學的核心理念是三綱五常,材料中陸王心學沒有完全繼承,故D項錯誤。4.(2024·大理模擬)黃仁宇認為,李贄攻擊虛偽的倫理道德,也拒絕以傳統的歷史觀作為自己的歷史觀,但在更廣泛的范圍內,他仍舊是儒家的信徒……李贄構成一位特色顯明的中國學者,而不是一位類似條件下的歐洲式人物。這表明李贄()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疇B.具有早期啟蒙思想C.局限于傳統文化樊籬D.思想引起社會變革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不難看出強調的是更廣泛的范圍內,“他仍舊是儒家的信徒”,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不是一位類似條件下的歐洲式人物”不難看出李贄攻擊虛偽的倫理道德與早期啟蒙思想并不相關,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他仍舊是儒家的信徒”“不是一位類似條件下的歐洲式人物”,黃仁宇更強調的是李贄思想的局限性,故C項正確;思想引起社會變革與歷史史實不符,故D項錯誤。5.(2024·安徽“江淮十校”聯考,27)關于“封建制”與“郡縣制”的爭辯,秦漢和唐朝是兩個高潮,主要是圍繞王朝行政體制的優劣主題進行爭辯。明末清初,這一爭辯又出現一次高潮,黃宗羲、顧炎武、顏元等人,力主“復封建”,對有關“封建”問題的探討,寓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A.提倡經世致用 B.反對君主專制C.挑戰宋明理學 D.弘揚唯物思想答案B解析經世致用并沒有涉及郡縣與分封之爭,故A項錯誤;依據史實我們不難得知,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一個主要思想就是反對君主專制,故B項正確;封建制度并不涉及對宋明理學的挑戰,故C項錯誤;材料中并沒有涉及對唯物思想的相關提及,故D項錯誤。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2024·宜賓模擬)佛教宣揚“眾生同等”,佛教徒出家要剃除須發,不得婚配。然而自東晉以來,佛教學者卻對佛經中有關人際關系的說教不斷加以調整,他們譯出的若干佛經不是來自南亞佛教基地,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國“孝”的經典。這表明當時()A.佛教與儒學實現了“兩教合流”B.儒學的理論建構比佛教更先進C.佛教受儒學排拒而不斷自我調適D.佛教學者被儒家倫理綱常同化答案C解析據材料“有關人際關系的說教不斷加以調整……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國‘孝’的經典”可知佛教受到儒學排拒從而汲取儒家思想,故C項正確。2.孟子認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認為:“人之初,性本惡。”朱熹認為:“人生氣稟,理有善惡。”由此可推知朱熹()A.信任提高修養可以揚善抑惡B.認為人性的善與惡難以調和C.強調綱常理論以維護社會秩序D.初步完成重建儒學理論任務答案A解析朱熹認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材料中“理有善惡”,因此要揚善抑惡,故A項正確;朱熹強調,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范的三綱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強調“存天理,滅人欲”,而非善與惡難以調和,故B項錯誤;材料中“人生氣稟,理有善惡”未涉及綱常理論,故C項錯誤;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而非初步完成重建理學理論任務,故D項錯誤。3.(2024·欽州模擬)歷史學家錢穆曾說:若從現代觀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謂既是屬于倫理的,亦可謂屬于科學的,其“科學”主要表現在()A.屬于唯物主義的范疇B.通過實踐方式探求理C.用倫理綱常維護統治D.強調人具有正值私欲答案B解析程朱理學是唯心主義,故A項錯誤;程朱理學強調“格物致知”,即通過實踐方式探求理,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維護統治,故C項錯誤;程朱理學主見“存天理、滅人欲”,故D項錯誤。4.(2024·濰坊模擬)朱熹認為:“蓋侈用則傷財,傷財必至于害民。故愛民必先于節用。”黃宗羲認為:“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他們意在()A.提倡節儉思想 B.批判君主專制C.主見依法治國 D.強調民本思想答案D解析材料中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導致天下治亂的根源,與提倡節儉思想無關,故A項錯誤;朱熹認為統治者要節用愛民,與批判君主專制無關,故B項錯誤;他們的主見都與依法治國無關,故C項錯誤;朱熹“愛民必先于節用”、黃宗羲“萬民之憂樂”,都強調民本思想,故D項正確。5.(2024·宿遷檢測)朱熹從《禮記》中選出《高校》《中庸》兩篇,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并作《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這主要是因為()A.“四書”皆為孔子所著B.適應統治階級的政治須要C.“四書”的思想一脈相承D.儒家思想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答案B解析《高校》《中庸》和《孟子》并非孔子所著,《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故A項錯誤;據材料“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可知是選官的重要依據,是為了適應統治階級的政治須要,故B項正確;C項與題意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說明“四書”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并未說明儒家思想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故D項錯誤。6.陸九淵說:“學茍知本,六經皆我注腳。”他認為做學問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對古代經書的追根究底。這說明陸九淵()A.強調自身的修習與領悟B.反對儒家思想對人的束縛C.主見自由闡釋儒家經典D.否定了“六經”的權威地位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六經皆我注腳”,結合所學,意指陸九淵“心即理也”,強調內心的作用,故A項正確;宋明理學,主見“理”在社會的體現是“三綱五常”等級秩序,并不反對儒家的束縛,故B項錯誤;“心即理也”,并不是強調隨意性,而是“本心”,強調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故C項錯誤;題干意在借用儒家經典的內容,與“本心”到處相通,并非否定經典的地位,故D項錯誤。7.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當一個人望見小孩子掉進井里面,必定會動惻隱之心,倘如順著這種惻隱之心自然發展,他必定會奔跑呼救。王陽明意在強調()A.格物致知 B.內心反省C.心外無物 D.天人感應答案B解析“格物致知”強調對事物的推理得出道德之善,故A項錯誤;“一個人望見小孩子掉進井里面,必定會動惻隱之心”是有良知的體現,然后會促使他“惻隱之心自然發展,他必定會奔跑呼救”從而獨創本心,故B項正確;心外無物強調心是世界的本原,沒有指明其道德屬性,故C項錯誤;天人感應強調的是自然與人的關系,與惻隱之心、自我反省無關,故D項錯誤。8.(2024·河間模擬)明末李贄說:“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其意在于()A.維護封建禮教 B.反對思想教條C.重塑孔子權威 D.反對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李贄主見應正確看待孔子,不能迷信孔子,不能以孔子的是非為標準,反對思想教條。9.(2024·保定模擬)顧炎武認為:天子、君主,都是一種職位,并非神圣不行侵擾的稱號。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稱,天子稱“君”,人臣、諸侯、卿大夫亦稱君,甚至奴婢稱其主子,女稱其父,婦稱其舅,皆為“君”。天子只是“君”的一種。材料中顧炎武()A.提倡君臣之間的同等關系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為否定專制找尋歷史依據D.痛斥了君主專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稱,天子稱‘君’,人臣、諸侯、卿大夫亦稱君,甚至奴婢稱其主子,女稱其父,婦稱其舅,皆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種”可見為否定專制找尋歷史依據,故C項正確。10.(2024·衡陽模擬)黃宗羲素有“中國伏爾泰”的稱譽。他痛斥君主專制是天下最大的禍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本思想,進而主見限制君權,保證人民的基本權利。同時他又指出,“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罷丞相始也”。這反映黃宗羲()A.主見實行君主立憲制B.接受西方主權在民思想C.主見復原宰相制度D.未跳出明君賢吏的窠臼答案D解析君主立憲是資本主義的政治體制,故A項錯誤;黃宗羲的思想仍屬于儒家思想,并未接受西方的啟蒙思想,故B項錯誤;黃宗羲主見對君權進行限制,但并未提出復原宰相制度,故C項錯誤;黃宗羲反對君主專制但并不反對君主制度,只是要求開明君主統治,并有賢吏協助,故D項正確。11.(2024·“千校聯盟”5月高考沖刺預料,27)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黃宗羲認為:“天下為主,君為客。……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見()A.主權在民 B.君民同等C.反對君主專制 D.實行君主立憲答案C解析題干中“天下為主,君為客。……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是早期的民主思想,抨擊了君主專制制度,故C項正確。12.(2024·河北5月沖刺模擬,28)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當長時間內未曾整理出版。1840年湖南人鄧顯鶴主持校刻《船山遺書》,形成著作18種150卷。1865年由曾國荃主持重刻、曾國藩校閱的《船山遺書》正式出版,共56種280卷。這主要體現了()A.傳統思想文化具有長久生命力B.洋務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C.近代士人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感D.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進性答案C解析明清之際的王夫之距離晚清不過一百多年時間,刊印王夫之的著作不能說明傳統文化具有長久生命力,故A項錯誤;洋務思想是受到列強入侵沖擊的產物,故B項錯誤;曾國藩等刊印王夫之的著作,是在西方沖擊下傳承傳統文化,體現了近代士人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感,故C項正確;材料未突出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13.(2024·開封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明理學的興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