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外國文學專題》期末紙質考試第四大題論述題庫2025春期版_第1頁
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外國文學專題》期末紙質考試第四大題論述題庫2025春期版_第2頁
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外國文學專題》期末紙質考試第四大題論述題庫2025春期版_第3頁
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外國文學專題》期末紙質考試第四大題論述題庫2025春期版_第4頁
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外國文學專題》期末紙質考試第四大題論述題庫2025春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本科《外國文學專題》期末紙質考試題庫第四大題、論述題題庫說明:資料整理于2025年3月,更新至2025年1月試題;資料涵蓋2011年7月至2025年1月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外國文學專題》課程期末紙質考試的全部試題及答案,適用于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學員期末紙質考試。首字音序F分析《靜靜的頓河》中葛利高里?麥列霍夫的形象。[2015年1月試題]答:葛利高里這一形象的基本特點:葛利高里在作品中首次出現時是一個生龍活虎的19歲的小伙子,他尊敬父母,熱愛鄉土、勞動和大自然,有敏銳的感受力、深厚的同情心、豐富的內心世界,性格倔強,并且富于反抗精神。特別是在愛情問題上,他表現了追求自由和維護個性獨立的精神。和所有的哥薩克一樣,他自幼受到哥薩克習俗和落后意識的深刻影響,從少年時代起,美好的天性就與舊意識的影響深深交織在他身上,并極大地影響了他的一生。葛利高里的搖擺性:在國內戰爭中,他兩次參加紅軍,三次參加白軍叛亂。他搖擺不定的原因是他想走既不是白軍又不是紅軍的第三條道路——符合“哥薩克真理”的道路,這是由以下三方面決定的:①哥薩克舊思想的影響;②中農出身;③獨特的個性特征。葛利高里悲劇的根源:他追求個人幸福的社會理想與當時俄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發生了矛盾,這種追求變成了對歷史總趨勢的對抗,因此失敗是必然的。肖洛霍夫對葛利高里抱同情態度。首字音序J簡要介紹“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2024年1月試題]答:(1)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是福克納以美國南方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為基本素材,用若干部相互關聯的長篇、中短篇小說構成的一個規模宏大的系列小說群。(2)福克納以家鄉拉法耶特縣為原型虛構了他小說中的“約克納帕塔法縣”;以牛津鎮為原型虛構了約克納帕塔法縣的中心杰弗遜鎮。在約克納帕塔法這塊2400平方英里的土地上生活著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階層的人群,他們的日常生活、愛恨情仇、升沉變故都濃縮在沙多里斯、康普生、賽德潘、本德倫、斯諾普斯等幾個家族的盛衰歷史中,作品從本質上深入揭示了美國南方社會的歷史文化變遷。(3)《沙多里斯》是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第一部小說,它幾乎包含并隱伏了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的所有線索,其他主要作品還有《喧嘩與騷動》《八月之光》《押沙龍,押沙龍》《我彌留之際》等。(4)福克納的創作靈感和內容都植根于美國南方古老的歷史與現實生活,作品洋溢著濃郁的南方鄉土氣息。但他的創作在本質上又大大超越了鄉土氣息與地方觀念,通過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形象,表現了整個西方的現代觀念,揭示了現代人普遍而深刻的精神危機和人性中本質的特征。在創作觀念和技巧方面,福克納不僅繼承了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而且大量采用了現代主義的文學觀念和手法,尤其是意識流手法,他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和國際地位的世界作家。首字音序K卡夫卡的小說有哪些主要的藝術特征?[2017年6月試題]答:卡夫卡小說主要的藝術特征有:①象征。象征手法并非始自卡夫卡,但卡夫卡的象征有它自己的特性,即他的“象征”的意義,既不是一目了然,也不像某些象征主義者的“象征”那樣隱晦艱澀、神秘莫測。卡夫卡的“象征”,既寓意深奧,又可以理喻,既有鮮明的輪廓,輪廓里又包含多層的涵義。②荒誕。卡夫卡的小說,情節撲朔迷離,宛若一個凄惶迷茫的夢魘世界。③佯謬。佯謬原是哲學上的一個邏輯術語,又稱悖論、反論。佯謬是卡夫卡小說的基本特征之一。卡夫卡把佯謬從哲學領域引進到文學,以求達到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④意識流。卡夫卡的小說極少采用傳統的小說技巧——如景物、人物形象的客觀描寫,情節的戲劇性安排,作者的旁白、插敘或評論,等等;而是廣泛采用意識流的寫法——通過人物的各種形式的內心語言(內心獨白、回憶、幻想、聯想等)所表現的流動狀態的意識——來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⑤冷漠的筆調和痛苦的幽默。在卡夫卡看來,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可憐可悲可笑,人性如此,無可奈何,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似乎沒有恨沒有怒沒有怨,全然用一種冷漠的筆調和痛苦的幽默來描寫人世間的悲劇。他借助“含淚的笑”和冷漠的筆調,使作者和讀者與痛苦保持一定的距離,尤其是遇到恐怖的場面,這種苦澀的幽默和冷漠好象一副鎮靜劑,使讀者既能把作品讀下去,又能引起他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深思。首字音序L論述《城堡》的多解性。[2024年7月試題]答:(1)城堡看似近在咫尺,但K始終未能進入,這就是《城堡》的主題。《城堡》的主題的象征性使《城堡》具有多解性:(2)城堡是神的恩典的象征,是神駕馭人的命運的象征。小說所要表現的是:人(以村莊為象征)和神(以城堡為象征)之間不可能通過合理的途徑溝通;人不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神的恩典。(3)城堡是權力的象征、國家統治機器的縮影。這個高高在上的衙門“城堡”近在咫尺,但對廣大人民來說可望而不可及。《城堡》是對崩潰前夕奧匈帝國的寫照。(4)《城堡》是猶太人無家可歸的寫照,因為卡夫卡生活的時代歐洲正盛行排猶主義。(5)城堡是荒誕世界的象征。K被任意擺布而不能自主,這正是現代人的危機。K努力掙扎,意欲追求自我和存在的自由,但往往以失敗而告終。《城堡》揭示了人類的生存狀態。這是從存在主義出發的解讀。(6)城堡是卡夫卡的父親形象的象征。K想進入城堡,而城堡將其拒之門外,反映了卡夫卡和其父親之間的對立和沖突。(7)也有研究者詳細考證卡夫卡的生平,指出《城堡》中的人物、事件和卡夫卡所處的時代、社會家庭、以及從事的職業、人際交往、乃至旅游、疾病、婚事、個性等等有密切的聯系,認為K所尋求的是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穩定。首字音序S試分析《靜靜的頓河》中葛利高里?麥列霍夫的形象。[2016年1月試題]試分析《靜靜的頓河》中葛利高里?麥列霍夫的形象。[2012年1月試題]試分析《靜靜的頓河》中葛利高里?麥列霍夫的形象。[2018年1月試題]試分析《靜靜的頓河》中葛利高里?麥列霍夫的形象。[2020年7月試題]試分析《靜靜的頓河》中葛利高里?麥列霍夫的形象。[2023年1月試題]答:葛利高里這一形象的基本特點:葛利高里在作品中首次出現時是一個生龍活虎的19歲的小伙子,他尊敬父母,熱愛鄉土、勞動和大自然,有敏銳的感受力、深厚的同情心、豐富的內心世界,性格倔強,并且富于反抗精神。特別是在愛情問題上,他表現了追求自由和維護個性獨立的精神。和所有的哥薩克一樣,他自幼受到哥薩克習俗和落后意識的深刻影響,從少年時代起,美好的天性就與舊意識的影響深深交織在他身上,并極大地影響了他的一生。葛利高里的搖擺性:在國內戰爭中,他兩次參加紅軍,三次參加白軍叛亂。他搖擺不定的原因是他想走既不是白軍又不是紅軍的第三條道路——符合“哥薩克真理”的道路,這是由以下三方面決定的:①哥薩克舊思想的影響;②中農出身;③獨特的個性特征。葛利高里悲劇的根源:他追求個人幸福的社會理想與當時俄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發生了矛盾,這種追求變成了對歷史總趨勢的對抗,因此失敗是必然的。肖洛霍夫對葛利高里抱同情態度。試簡要介紹“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2023年7月試題]答:(1)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是福克納以美國南方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為基本素材,用若干部相互關聯的長篇、中短篇小說構成的一個規模宏大的系列小說群。(2)福克納根據家鄉拉法耶特縣為原型,虛構了他的小說中的“約克納帕塔法縣”;以牛津鎮為原型虛構了約克納帕塔法縣的中心杰弗遜鎮。在約克納帕塔法這塊2400平方英里的土地上生活著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階層的人群,他們的日常生活、愛恨情仇、升沉變故都濃縮在沙多里斯、康普生、賽德潘、本德倫、斯諾普斯等幾個家族的盛衰歷史中,作品從本質上深入揭示了美國南方社會的歷史文化變遷。(3)《沙多里斯》是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第一部小說,它幾乎包含并隱伏了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的所有線索,其他主要作品還有《喧嘩與騷動》《八月之光》《押沙龍,押沙龍》《我彌留之際》等。(4)福克納的創作靈感和內容都植根于美國南方古老的歷史與現實生活,作品洋溢著濃郁的南方鄉土氣息。但他的創作在本質上大大超越了鄉土氣息與地方觀念,通過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形象,表現了整個西方的現代觀念,揭示了現代人普遍而深刻的精神危機和人性中本質的特征。在創作觀念和技巧方面,福克納不僅繼承了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而且大量采用了現代主義的文學觀念和手法,尤其是意識流手法,他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和國際地位的世界作家。試論述《城堡》的多解性。[2022年7月試題]答:(1)城堡看似近在咫尺,但K始終未能進入,這就是《城堡》的主題。《城堡》的主題的象征性使《城堡》具有多解性。(2)城堡是神的恩典的象征,是神駕馭人的命運的象征。小說所要表現的是:人(以村莊為象征)和神(以城堡為象征)之間不可能通過合理的途徑溝通;人不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神的恩典。(3)城堡是權力的象征、國家統治機器的縮影。這個高高在上的衙門“城堡”近在咫尺,但對廣大人民來說可望而不可及。《城堡》是對崩潰前夕奧匈帝國的寫照。(4)《城堡》是猶太人無家可歸的寫照,因為卡夫卡生活的時代歐洲正盛行排猶主義。(5)城堡是荒誕世界的象征。K被任意擺布而不能自主,這正是現代人的危機。K努力掙扎,意欲追求自我和存在的自由,但往往以失敗而告終。《城堡》揭示了人類的生存狀態。這是從存在主義出發的解讀。(6)城堡是卡夫卡的父親形象的象征。K想進入城堡,而城堡將其拒之門外,反映了卡夫卡和其父親之間的對立和沖突。(7)也有研究者詳細考證卡夫卡的生平,指出《城堡》中的人物、事件和卡夫卡所處的時代、社會家庭,以及從事的職業、人際交往,乃至旅游、疾病、婚事、個性等等有密切的聯系,認為K所尋求的是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穩定。試論述《毛猿》的藝術特點。[2019年1月試題]答:《毛猿》在藝術上具有鮮明的表現主義特色,同時又結合了象征主義。表現主義戲劇強調揭示人物深刻而隱秘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強烈的情緒。作家們不滿足于客觀敘述事件,不滿足于描寫入的行為以及行為的過程,而是對事件過程中人的困境,人的內心騷亂與困惑,以及促成人的行為的心理動機和心理過程感興趣。(1)巧妙利用音響效果和視覺效果以達到思想感知化的效果。(2)劇情所追求的不是如現實主義戲劇那樣的客觀合理性,而是內在的主觀合理性,因而在表面上劇情有時顯得荒誕和怪異,如楊克與猩猩的擁抱。“毛猿”意象具有象征性。(3)主要人物形象楊克的特點是個性化和類型化兼而有之,是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的融合。其他人物形象基本是類型化的。(4)戲劇沖突主要不是表現人物之間的外在沖突,而是主人公的內心沖突和人類的精神危機。《毛猿》一方面揭露了資產階級對工人的剝削壓迫,另一方面也對底層工人的盲目自大、無政府主義進行了批評嘲諷。可以看出,作品的題材雖然涉及工人和資本家,但主題已發生了轉移,它所表現的不是勞資矛盾,而是人類共同的困境。試論述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多元化創作趨勢。[2011年1月試題]答: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多樣化創作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大方面:一、俄羅斯和前蘇聯:①“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蘇聯文學創作和批評的基本方法a代表作品有高爾基的《母親》、肖洛霍夫的長篇巨著《靜靜的頓河》等。②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既體現了現實主義在社會主義蘇聯時期的自我更新的機制,誕生了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獨屬于蘇聯自己的方式,同時也由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惟我獨尊的地位而束縛了現實主義小說的空間。③五、六十年代之后這種狀況有所改觀,誕生了如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索爾仁尼琴的《癌癥樓》、《古拉格群島》、艾特瑪托夫的《白輪船》、《斷頭臺》等史詩般的作品。④其中《日瓦戈醫生》的主人公日瓦戈是個既認同革命又與革命有一種疏離感的邊緣人物,他反映了作者對革命和歷史的復雜而獨特的理解,也在蘇聯至少從高爾基的《母親》就開始了的主流革命文學圖景之外,提供了我們透視俄羅斯和蘇維埃歷史的另一種更復雜的歷史視野和觀念視野。《日瓦戈醫生》在小說藝術史上的獨特貢獻是把俄羅斯現實主義小說的寫實性的敘事傳統與帕斯捷爾納克式的詩意品質完美地結合起來,被稱為“詩化小說”。二、西歐和美國:代表作品有德國的亨利希?曼的《帝國》三部曲、托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亨利希?伯爾的《女士與眾生相》,法國的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莫里亞克的《蝮蛇結》,英國的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高爾斯華綏的《福爾賽世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問題的核心》、毛姆的<人性的枷鎖》、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虹》,美國的德萊塞的《美國的悲劇》、斯坦貝克的《憤怒的葡萄》、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索爾?貝婁的《赫索格》等。對現代主義的借鑒和融合是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重要特征。其中象征性技巧的運用越來越趨于多樣化和朦朧化。如《魔山》中的“魔山”,《老人與海》中的“海”、“獅子”等。美國作家索爾?貝婁的小說觀念也突出地反映了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的互相滲透和影響的圖景。知識分子的思想與生活是他始終關注的重要領域,他的主要作品被認為是探索知識分子心理和精神危機的“心理現實主義”作品。在小說的語言和藝術風格形成了具有自我嘲諷的喜劇風格——“貝婁式風格”。試論述黑色幽默的特征之一:消解傳統,進行寓言化、“反英雄”、反小說等創新性的藝術實驗。[2012年7月試題]試論述黑色幽默的特征之一:消解傳統,進行寓言化、“反英雄”、反小說等創新性的藝術實驗。[2020年9月試題]答:消解傳統,進行寓言化、“反英雄”、反小說等創新性的藝術實驗是黑色幽默文學的特征之一。(1)黑色幽默作家十分關注那些關系到人類命運和社會前途的大問題,他們大都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對于現實社會的矛盾和危機不僅認識深刻,而且進行無情的揭露和抨擊,只不過他們用的是一種特殊的手法。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用荒誕的手法才能寫出這個荒誕的世界。(2)黑色幽默作品所要表現的思想和主題往往具有哲理性,具有形而上的特征。他們往往描寫在非現實的、虛構的時空場景里發生的事情,所要表現的卻是關乎社會和人類命運的具有宿命色彩的主題。為了適應這樣的創作意圖,作品往往采用寓言化的情節。(3)黑色幽默作家在小說中塑造一些乖張、無能、笨拙、愚蠢、滑稽的人物。在戰場,他們貪生怕死、疑慮重重。在生活中,他們思想古怪,行為乖僻。批評家把這種人物叫做“反英雄”人物。作品借他們可笑的言行影射社會現實,表達作家對社會問題的看法。(4)黑色幽默文學在敘事結構上也完全背離傳統的小說。作家有意打破傳統小說那種線形結構,作品中往往沒有首尾連貫的合乎邏輯的情節結構,時空上可以是隨意的、顛倒的、跳躍性的。有的是各種片斷的拼合,有的把各種文學體裁混合在一起,甚至把非文學的哲學文本、統計資料一類的東西,也混雜其間。黑色幽默作家還經常采用“戲仿”的技巧,對各種文學,包括經典作品、通俗小說、歷史傳奇,進行諷刺性的模仿。總之,黑色幽默作家把現實社會看成是非理性、無邏輯的一團糟,是一片喧鬧、瘋狂、雜亂的大湊合,荒誕是其最根本的屬性,所以他們也只有這樣來編排作品的情節結構。試論述后期象征主義的基本特征。[2013年1月試題]試論述后期象征主義的基本特征。[2015年7月試題]試論述后期象征主義的基本特征。[2020年1月試題]答:(1)象征主義是產生于19世紀中后期法國、以詩歌創作觀念與實踐的革新為核心的一種思潮、一場運動。象征主義可以分作前后兩期。前期以法國詩人波德萊爾、馬拉美、魏爾蘭、蘭波為代表;后期象征主義以法國詩人瓦雷里、奧地利詩人里爾克與愛爾蘭詩人葉芝、英國詩人艾略特為代表。后期象征主義雖然與前期象征主義一脈相承,在基調上保持連續性,但卻更多地匯人了唯美主義、神秘主義、意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等多種現代主義風格。(2)象征主義藝術的宗旨是“賦予思想一種敏感的形式”,它既反對浪漫主義,也反對自然主義。象征主義認為,真正的詩歌應該剔除那些說教的、客觀摹寫的成份,也要排除那些濫用情感的、虛假的成份;它應該通過原始的、新奇的、神秘的象征來表達某種觀念的東西。它要求大膽的、打破常規的創造,而不是因襲陳舊的傳統,強調詩歌創作中的直覺、幻覺、通感、象征、暗示性、音樂性等。(3)后期象征主義較多地接受了馬拉美的影響,其創作呈現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更加強調詩歌的復雜性、暗示性、神秘性和音樂性,強調通過象征實現靈魂與靈魂的對話,實現已知世界與未知世界的對話;二是創作變得愈來愈隱秘與個人化,詩人仿佛神廟中祈禱的神甫,試圖在喃喃自語中創造某種奧秘的謎;三是更加強調形式的“純粹”,試圖創造一種“純詩”。在后期象征主義詩人看來,詩作為一種最高的藝術創造形式,完全超越了自然,是使人類超脫自然死亡唯一的精神途徑。試論述后現代主義的內涵。[2021年7月試題]答:后現代主義文學脫胎自現代主義,對之既有繼承,又有逆反。一般來講,現代主義指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并延續至20世紀中葉的一種文學思潮和流派,它是西方社會進入壟斷資本主義和現代工業社會時期的產物,是動蕩不安的20世紀歐美社會的時代精神的反映和表現。后現代主義文學通常則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出現在西方的一種文學流派、文學思潮和文學現象。它是西方社會進入后工業化時代的產物。它的正式出現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其鼎盛時期是70年代至80年代,到90年代其聲勢大減,并漸漸分化、沉寂。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市場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后工業化資本主義,相應的,在文化思想上便有了前現代主義、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從文學上講,前現代主義指的是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自然主義文學,那時的觀念是:世界萬物背后有一個決定一切的最高最后的東西,現象背后有本質,偶然之中有必然,形式之中有內容。因此,它們崇尚中心、提倡權威,一起構筑了一種深度模式。現代主義全面摧毀了前現代主義的那個深度模式,以建立一種新的深度模式。后現代主義則與現代主義這種再造模式的態度不同,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深度模式的消解,即中心的消解,并且在消解之后不再試圖予以重建。后現代主義否定復雜紛繁的具體事物后面有一個最高最后的東西。他們認為:現象背后沒有本質,偶然之中沒有必然,意識之中沒有無意識,言語背后沒有語言。事物的本質不是被決定的,而是開放的;事物的性質不是由最高最后的東西決定的,是由事物與它的關系決定的。于是,中心泯滅,一切都是邊緣。后現代主義就這樣表現出它的“無中心、不確定、零散化”的特征。試論述后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2016年7月試題]答:①不確定性的創作原則。體現在四方面:主題的不確定、形象的不確定、情節的不確定和語言的不確定;②創作方法的多元性。后現代主義文學創作的多元性同后現代文化的多元性相關。后現代主義文學的這種多元性特征,主要體現在后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的融合貫通之中。后現代主義精神雖然與現實主義相去甚遠,但在表現手法上卻有著許多相通之處;③語言實驗和話語游戲。人們通常認為,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現代主義是以“自我”為中心,而后現代主義是以“語言”為中心。④后現代主義文學并不是一個內涵確定、清晰的概念,它包括許多不同的文學流派,主要有荒誕派戲劇、新小說和黑色幽默小說等。試論述卡夫卡小說的藝術特點。[2019年7月試題]試析卡夫卡小說的藝術特色。[2025年1月試題]答:(1)象征。象征手法并非始自卡夫卡,但卡夫卡的象征有它自己的特性,即他的“象征”的意義,既不是一目了然,也不像某些象征主義者的“象征”那樣隱晦艱澀、神秘莫測。卡夫卡的“象征”,既寓意深奧,又可以理喻,既有鮮明的輪廓,輪廓里又包含多層的涵義。(2)荒誕。卡夫卡的小說,情節撲朔迷離,宛若一個凄惶迷茫的夢魘世界。(3)佯謬。佯謬原是哲學上的一個邏輯術語,又稱悖論、反論。佯謬是卡夫卡小說的基本特征之一。卡夫卡把佯謬從哲學領域引進到文學,以求達到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4)意識流。卡夫卡的小說極少采用傳統的小說技巧——如景物、人物形象的客觀描寫,情節的戲劇性安排,作者的旁白、插敘或評論,等等;而是廣泛采用意識流的寫法——通過人物的各種形式的內心語言(內心獨白、回憶、幻想、聯想等)所表現的流動狀態的意識——來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5)冷漠的筆調和痛苦的幽默。在卡夫卡看來,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可憐可悲可笑,人性如此,無可奈何,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似乎沒有恨沒有怒沒有怨,全然用一種冷漠的筆調和痛苦的幽默來描寫人世間的悲劇。他借助“含淚的笑”和冷漠的筆調,使作者和讀者與痛苦保持一定的距離,尤其是遇到恐怖的場面。這種苦澀的幽默和冷漠好象一副鎮靜劑,使讀者既能把作品讀下去,又能引起他們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深思。試論述歐美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2013年7月試題]試論述歐美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2014年7月試題]試論述歐美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2021年1月試題]答:“現代性”的核心內涵是徹底反叛傳統、十足的標新立異的精神。在20世紀的西方文學史中,學者們把那種具有鮮明的現代性的文學藝術稱作“現代主義”。歐美現代主義文學是20世紀歐美社會與特定時代的產物,它反映那個特定社會與時代的現實并有自己獨特的角度和形式。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歐美現代主義文學把人與社會完全對立起來,表現出反社會的傾向。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歐美現代主義文學同樣表現出對自然全盤否定的態度,對物質文明的仇視成為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個普遍特征。在人與人的關系上,歐美現代主義文學揭示出一幅全面異化的圖景。人與人之間正常和諧的關系喪失了,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互不信任成為歐美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個重要主題。在人與自我的關系上,歐美現代主義文學極力表現人對自我本質特征的探索與思考。人自身的異化也成為歐美現代主義文學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主題。在表現上述四種關系的扭曲與畸變時,歐美現代主義文學找到了自己獨特的形式。其一是注重表現瞬間的、復雜多變的內心情緒與印象,挖掘深層的、潛在的意識與無意識世界。其二是采用表現來代替描寫,具體地說,就是大量使用隱喻與象征,使用打破時空正常秩序的跳躍式自由聯想。其三是采用怪誕、荒唐、夢幻、反理性與反邏輯的手法。歐美現代主義文學大體包括象征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后期象征主義、意識流等多種流派的文學。試論述現代主義文學的總體特征。[2017年1月試題]答:“現代性”的核心內涵是徹底反叛傳統、十足的標新立異的精神。在20世紀的西方文學史上,學者們把那種具有鮮明的現代性的文學藝術稱作“現代主義”。歐美現代主義文學是20世紀歐美社會與特定時代的產物,它反映那個特定社會與時代的現實并有自己獨特的角度和形式。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歐美現代主義文學把人與社會完全對立起來,表現出反社會的傾向。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歐美現代主義文學同樣表現出對自然全盤否定的態度,對物質文明的仇視成為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個普遍特征。在人與人的關系上,歐美現代主義文學揭示出一幅全面異化的圖景。人與人之間正常和諧的關系喪失了,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互不信任成為歐美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個重要主題。在人與自我的關系上,歐美現代主義文學極力表現人對自我本質特征的探索與思考。人自身的異化也成為歐美現代主義文學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主題。在表現上述四種關系的扭曲與畸變時,歐美現代主義文學找到了自己獨特的形式。其一是注重表現瞬間的、復雜多變的內心情緒與印象,挖掘深層的、潛在的意識與無意識世界。其二是采用表現來代替描寫,具體地說,就是大量使用隱喻與象征,使用打破時空正常秩序的跳蕩式自由聯想。其三是采用怪誕、荒唐、夢幻、反理性與反邏輯的手法。歐美現代主義文學大體包括象征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后期象征主義、意識流等多種流派的文學。試論述意識流小說的主要表現技巧——內心獨白、自由聯想。[2014年1月試題]答:內心獨白和自由聯想是意識流小說最主要的表現技巧。內心獨白是“默然無聲,一人獨操的心理語言,或者說是無聲無息的語言意識”。內心獨白又可分為間接內心獨白和直接內心獨白。間接內心獨白是在小說敘述者的敘述中插人人物的內心活動,通常有“他想”、“他感到”等類似的提示語引導這種內心獨白的開始。直接內心獨白是沒有任何提示語的小說人物意識的直接呈現,是敘述語言和人物意識的直接轉換。直接內心獨白在意識流小說中最為常用,它能夠造成人物內心無保留地直接袒露給讀者的真切效果,又由于沒有作者的介入而最接近人物意識的原生狀態。自由聯想是意識流小說另一常用技巧,它是小說人物意識的不具有任何規律和秩序的自由跳躍。自由聯想雖然“自由”,但并不是毫無理由的胡思亂想,引起這種意識跳躍的通常是出現在人物眼前的一些因素,如聲音、氣味、圖像、事情等,一切能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斷人物的思路,引發出新的思緒與浮想。自由聯想打破了傳統小說基本上按故事情節發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節之間的邏輯聯系而形成的單一的、直線發展的結構,故事的敘述不是按時間進展依次循序直線前進,而是隨著人的意識活動,通過自由聯想來組織故事,不受時間、空間或邏輯、因果關系的制約。自由聯想和內心獨白并不是截然分開的,有時它們會交織在一起,即在內心獨白中體現出自由聯想。試論述意識流小說最常用的表現技巧。[2018年7月試題]答:內心獨白是“默然無聲,一人獨操的心理語言,或者說是無聲無息的語言意識”。內心獨白又可分為間接內心獨白和直接內心獨白。間接內心獨白是在小說敘述者的敘述中插入人物的內心活動,通常有“他想”、“他感到”等類似的提示語引導這種內心獨白的開始。直接內心獨白是沒有任何提示語的小說人物意識的直接呈現,是敘述語言和人物意識的直接轉換。直接內心獨白在意識流小說中最為常用,它能夠造成人物內心無保留地直接袒露給讀者的真切效果,又由于沒有作者的介入而最接近人物意識的原生狀態。自由聯想是意識流小說另一常用技巧,它是小說人物意識的不具有任何規律和秩序的自由跳躍。自由聯想雖然“自由”,但并不是毫無理由的胡思亂想,引起這種意識跳躍的通常是出現在人物眼前的一些因素,如聲音、氣味、圖像、事情等,一切能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斷人物的思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