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貴州省畢節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5屆貴州省畢節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5屆貴州省畢節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5屆貴州省畢節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5屆貴州省畢節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2025屆貴州省畢節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4年某考古研究院在距今約5000年的某遺址中發掘一件同時期罕見的陶器(見下圖),該陶器()A.說明中國古代的制陶技術處于領先地位B.是研究新石器時代早期歷史的重要史料C.可以佐證當時出現了階級分化D.很可能出土于今天的山西境內【答案】D【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距今約5000年前(中國)。據圖中陶器的樣式和花紋,結合所學可知,202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山西省夏縣崔家河遺址,發現了一件同時期罕見的彩陶魚紋盆,即圖示陶器,D項正確;材料沒有中外制陶技術的對比,無法得出中國領先的結論,排除A項;距今5000年處于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而不是早期,排除B項;文化遺址中階級分化的證據主要體現在墓葬大小、隨葬品多少等方面,一件陶器無法說明階級分化,排除C項。故選D項。2.漢武帝時期,諸侯國漸趨式微,“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數十里”,又加以“左官律”、“附益之法”的推行,使諸侯王徒有國王之名而無治理之權。由此可知()A.諸侯王對中央政權的威脅徹底解決B.儒家的治國理念得到有效落實C.西漢王朝穩固邊疆的條件更加成熟D.中央行政體制的調整初顯成效【答案】C【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武帝時期(中國)。據材料和所學可知,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弱諸侯國勢力,使諸侯王徒有國王之名而無治理之權,也使穩固邊疆的條件更加成熟,C項正確;“諸侯王對中央政權的威脅徹底解決”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漢武帝儒家治國理念表現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在材料中沒有提及,排除B項;漢武帝調整中央行政制度的表現為內外朝制度等,而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諸侯國,排除D項。故選C項。3.魏晉時期,士人通過文學作品宣揚“人生天地之中,體自然之形”,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唐代士人則借助詩詞發出“丈夫當為國,破敵如摧山”、“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壯志豪言。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A.社會環境的變遷 B.文學風格的迥異C.主流思想的演變 D.國家政策的調整【答案】A【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至唐代(中國)。材料中魏晉時期的士人重視個體內心,追求自由,崇尚自然;而唐代士人關注國家和社會責任,追求實現個人政治抱負。結合所學可知,魏晉時期社會動蕩黑暗,士人消極避世;而唐代國家統一、社會繁榮穩定,士人積極進取,據此可知,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社會環境的變遷,A項正確;文學風格的迥異是材料所述現象,而不是原因,排除B項;魏晉至唐代,主流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排除C項;國家政策是宏觀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方針,是士人文學創作風格的大環境,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4.《涑水紀聞》記載:“太祖幸西京,將徙都,群臣不欲留,時節度使李懷忠乘間諫曰:‘東京有汴渠之漕,坐致江南之粟四、五十萬石,以贍百萬之軍。陛下居此,將安取之?且府庫、重兵皆在東京,陛下誰與此處乎?’上乃還。”由此可知,該時期()A.節度使掌握諫議之權B.漕運成為王朝經濟命脈C.皇權受到宰相的制約D.國家對南方經濟依賴較大【答案】D【解析】據本題提示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北宋(中國)。據材料“東京有汴渠之漕,致江南之粟四、五十萬石,以贍百萬之軍。陛下居此,將安取之?且府庫、重兵皆在東京”和所學知識可知,東京依靠漕運獲取江南大量糧食以供養軍隊,且府庫、重兵都在東京,體現出國家對南方經濟依賴較大,D項正確;材料僅體現節度使李懷忠進言,不能得出節度使掌握諫議之權,排除A項;雖然漕運重要,但僅從此處不能絕對地說漕運成為王朝的經濟命脈,排除B項;材料中是節度使進言,未提及宰相制約皇權,排除C項。故選D項。5.清朝入關后,統治者在滿族內部大力提倡漢文化,在漢人面前以“家圣賢君主”形象展示自己;對蒙古族和藏族,充分尊重其宗教文化,不過多介入其日常管理;對其他游牧民族,則借鑒各部落先前的“可汗制度”來進行管理。這些舉措旨在()A.擴大統治基礎 B.促進民族交融C.強化邊疆治理 D.增強文化認同【答案】A【解析】據本題提示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時空是:清朝(中國)。據材料“在滿族內部大力提倡漢文化,在漢人面前以‘家圣賢君主’形象展示自己;對蒙古族和藏族,充分尊重其宗教文化,不過多介入其日常管理;對其他游牧民族,則借鑒各部落先前的‘可汗制度’來進行管理”和所學知識可知,清朝統治者針對不同民族采取不同策略,目的是贏得各民族對其統治的認可與支持,擴大統治基礎,A項正確;促進民族交融是這些舉措可能帶來的客觀效果而非主要目的,排除B項;材料中措施不僅涉及邊疆民族,也有對漢族等的策略,并非單純強化邊疆治理,排除C項;增強文化認同只是針對部分民族措施的一方面,不能全面概括這些舉措的目的,排除D項。故選A項。6.作為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王朝,清廷對財政的掌控比歷代王朝都更為嚴密。但咸豐、同治時期(1850-1875),中央逐漸將財權下放給地方,由地方自行解決財政收入來源問題。這一轉變()A.說明國家權力結構發生根本變化B.使清政府財政困境得以解決C.反映出清廷面臨嚴峻的統治危機D.表明專制集權體制面臨崩潰【答案】C【解析】據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50-1875年(中國)。據材料和所學可知,咸豐、同治時期,由于太平天國運動影響,清廷財政困難,逐漸將財權下放給地方,由地方自行解決財政收入,這反映了清廷面臨嚴峻的統治危機,C項正確;雖然國家權力有所下移,但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權力結構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排除A項;鴉片戰爭以來,清廷面臨內憂外患,各支出、戰爭賠款巨大,財政困境并未解決,排除B項;財權下放地方是為了適應鎮壓太平天國的需要,同治以后,清朝專制集權統治仍然延續了幾十年,排除D項。故選C項。7.如表是晚清和民國初期的國歌。這折射出當時()時間國歌名稱歌詞1911年《鞏金甌》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1912年《五旗共和歌》亞東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1915年《中華雄立宇宙間》中華雄立宇宙間,廓八埏,華胄來從昆侖巔,江湖浩蕩山綿連,勛華揖讓開堯天,億萬年。A.民族意識開始形成 B.政局動蕩頻繁C.民主國家初步構建 D.共和理念盛行【答案】B【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和民國初期(中國)?!鹅柦甬T》反映了清政府對長治久安的祈求,《五旗共和歌》彰顯了中華民國實行民主共和制度的自豪感,《中華雄立宇宙間》體現了袁世凱復辟帝制的企圖,清末民初國歌的快速演變,展現了民主與專制的激烈斗爭,也折射出當時政局動蕩頻繁,B項正確;鴉片戰爭后,國人的民族意識就開始萌發,排除A項;民主國家初步建構、共和理念盛行,只是對《五旗共和歌》的片面解讀,《鞏金甌》和《中華雄立宇宙間》中沒有體現,排除CD兩項。故選B項。8.上海解放前夕,外國資本控制了全市90%以上的電力供應,73%的自來水供應,97%的煤氣供應,100%的電話和電車經營;官僚資本企業擁有的煉鋼爐占全市總數的85.7%,擁有的紗錠和布機分別占全市總數的38.5%和59.2%。這從側面說明()A.上海經濟半封建色彩濃厚B.近代中國經濟命脈受列強控制C.上海的民族工業發展艱難D.近代中國官僚資本占主導地位【答案】C【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解放前(上海)。據材料可知,上海解放前,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占據并控制了全市主要行業,民族工業在夾縫中生存,從側面說明了上海的民族工業發展艱難,C項正確;外國資本控制很多重要行業,體現了上海經濟半殖民地色彩濃厚,排除A項;材料只提及上海一個城市,不能代表全中國,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外國資本占據上海經濟的主導地位,官僚資本位列其次,排除D項。故選C項。9.1962年,貴州省農業總產值達14.79億元,比1961年增長13.7%;糧食總產量達365.5萬噸,比1961年增長12.5%;此外,油料、烤煙、生豬存欄量等相較于1961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與上述變化直接相關的是()A.經濟體制的改革 B.生產關系的調整C.農業技術的進步 D.土地制度的變革【答案】B【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2年(中國)。據材料可知,對比1961年,1962年貴州農業總產值、糧食總產量及油料、烤煙、生豬存欄量等都有較大幅度增長,結合所學可知,此時國民經濟調整開始,“八字”方針得到貫徹,生產關系的調整促進了農業的恢復與發展,B項正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開始了經濟體制改革,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剛剛經歷三年困難時期,1962年我國在農業技術上并沒有重大進步及推廣應用,排除C項;三大改造后,我國土地制度始終是公有制,沒發生變革,排除D項。故選B項。10.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在不同時期向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援助(如表為2020年以來的部分援助情況),這表明中國()2020年向包括俄羅斯、塞爾維亞、意大利等在內的多國提供抗疫物資援助2021年向阿富汗民眾提供緊急糧食援助2022年向索馬里、厄立特里亞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2023年向土耳其的地震救援工作提供幫助2024年向中東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援助A.努力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B.始終秉承“真實親誠”的理念C.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作用更加凸顯D.積極承擔起世界大國的責任【答案】D【解析】據本題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2020-2024年的中國。據材料“2020年向包括俄羅斯、塞爾維亞、意大利等在內的多國提供抗疫物資援助;2021年向阿富汗民眾提供緊急糧食援助;2022年向索馬里、厄立特里亞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2023年向土耳其的地震救援工作提供幫助;2024年向中東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和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不同困難提供援助,展現了作為世界大國積極承擔責任,D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援助,未突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排除A項;“真實親誠”主要是對非政策理念,材料涉及多國并非僅非洲,排除B項;材料重點在于中國的援助行為體現大國擔當,而非在全球治理體系中作用的凸顯,排除C項。故選D項。11.古希臘以城邦制度聞名于世,城邦的人口數量是政治家較為關心的問題。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講,那些治理有方的著名城邦無一不對其人口進行控制,過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據此可知,古希臘人對城邦人口數量的控制()A.與大河文明的地理環境相適應B.成為保障公民利益的重要手段C.意在追求小國寡民的政治理想D.基于商品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答案】B【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希臘)。據材料“那些治理有方的著名城邦無一不對其人口進行控制,過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及所學可知,古希臘對城邦人口數量進行控制,保持適量的公民規模,這是城邦發展和直接民主的重要條件,也是保障公民利益的重要手段,B項正確;古希臘文明屬于海洋文明,排除A項;小國寡民是后人對希臘城邦特點的評價,實際上古希臘對城邦人數控制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少,而是適量,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人口數量控制是城邦秩序和民主制度的需要,而不是商品經濟的需要,排除D項。故選B項。12.1254年,德意志西部萊茵河流域的美因茲、科倫等50多個城市組成了萊茵同盟。同盟擁有自己的武裝,還建立起統一的組織,對內加強各城市間的聯系,對外則與法國、尼德蘭等地保持著頻繁的貿易往來。萊茵同盟的出現()A.對城市自治運動發展產生影響B.加速德意志民族國家的形成C.直接導致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D.根源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答案】A【解析】據本題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原因題,時空是:1254年(德意志)。據材料“德意志西部萊茵河流域的美因茲、科倫等50多個城市組成了萊茵同盟。同盟擁有自己的武裝,還建立起統一的組織,對內加強各城市間的聯系,對外則與法國、尼德蘭等地保持著頻繁的貿易往來”和所學知識可知,萊茵同盟這種城市聯合形式,增強了城市的力量,有利于推動城市自治運動的發展,A項正確;此時德意志尚未形成民族國家意識,且該同盟只是部分城市聯合,未加速德意志民族國家的形成,排除B項;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是多種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并非萊茵同盟直接導致,排除C項;13世紀資本主義經濟尚未發展起來,其根源不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A項。13.14世紀前,歐洲的體育活動多與宗教儀式、軍事訓練緊密相連,強調其服務神性和備戰的功能。14世紀后,歐洲的體育活動逐漸告別軍事性、宗教性和野蠻性,更加突出其娛樂性和競技性。這一變化表明()A.教會的神權統治被推翻 B.理性精神得到傳承C.人自身的價值得到重視 D.人文主義思想萌發【答案】C【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4世紀前后(歐洲)。據材料“強調其服務神性和備戰的功能”“更加突出其娛樂性和競技性”等信息可知,14世紀前,歐洲體育活動宗教色彩濃重,缺少對個體的尊重,而14世紀后,歐洲體育活動更加突出娛樂性和競技性,體現了重視人的價值,C項正確;16世紀宗教改革后,歐洲教會的神權統治地位被推翻,排除A項;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排除B項;人文主義思想萌發于古代希臘,排除D項。故選C項。14.17世紀末18世紀初,倫敦的早期報人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接受黨派的補貼,并為其效力。18世紀末19世紀初,報刊所接受的廣告和發行量不斷增多,報人生活狀況也隨之改觀,對黨派補貼的依賴減少。材料表明,工業革命()A.豐富了民眾的娛樂生活B.增強了新聞出版業的獨立性C.使報刊發行量逐年增長D.普遍提高了國民的文化素養【答案】B【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據材料“報刊所接受的廣告和發行量不斷增多,報人生活狀況也隨之改觀,對黨派補貼的依賴減少”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報刊自身收入不斷增多,對黨派補貼依賴不斷減少,這說明新聞出版業的獨立性增強,B項正確;娛樂生活豐富主要表現為人們吃喝玩樂,而材料反映的是報刊業發展情況,排除A項;材料所述時期報刊發行量總體不斷增長,但是沒有逐年的數據,排除C項;教育發展是普遍提高國民文化素養的主要途徑,而不是報刊業發展,排除D項。故選B項。15.有學者認為,歐洲曾是近代基本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發源地;但一戰后,歐洲現存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的秩序都受到廣大民眾的懷疑。該學者意在強調,一戰()A.使歐洲喪失世界中心地位B.使歐洲兩大階級對立更加明顯C.給歐洲經濟造成嚴重破壞D.對歐洲資本主義文明形成沖擊【答案】D【解析】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一戰后(歐洲)。據材料“歐洲曾是近代基本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發源地;但一戰后,歐洲現存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的秩序都受到廣大民眾的懷疑”可知,一戰后,歐洲民眾對曾經讓他們引以為傲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秩序產生了質疑,這說明學者認為一戰對歐洲資本主義文明形成沖擊,D項正確;二戰后,歐洲喪失世界中心地位,排除A項;工業革命使歐洲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對立更加明顯,而不是一戰,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民眾對歐洲文明的懷疑,而不單指經濟,排除C項。故選D項。16.1950年,杜魯門總統批準了《NSC56/2號文件》,肯定了蘇聯試圖在拉美擴大影響的假設,認為西半球國家有必要共同制訂一份防務計劃、互相援助。該文件的出臺()A.服務于美國的全球戰略 B.加速冷戰時代的到來C.使美蘇從合作轉向對抗 D.推動北約組織的建立【答案】A【解析】據本題提示詞可知,這是目的題、影響題,時空是:1950年(美國)。據材料“肯定了蘇聯試圖在拉美擴大影響的假設,認為西半球國家有必要共同制訂一份防務計劃、互相援助”和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美國推行遏制蘇聯的全球戰略,該文件以蘇聯在拉美擴大影響為由,推動西半球國家制訂防務計劃,是為美國遏制蘇聯、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服務的,A項正確;冷戰在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時就已開始,排除B項;美蘇在二戰結束后不久就已從合作轉向對抗,排除C項;北約組織在1949年已經建立,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元朝統一全國后,江南的糧食和物資從河、海兩路運抵通州,單靠一條金口運河已來不及將這些糧食、物資轉運至大都。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政府在大都北郊開通一條壩河。壩河與金口河大致平行,兩條運河共同承擔著通州至大都的糧食轉運任務。隨著歲月的轉移,金口運河逐漸為泥沙淤塞;壩河則因水源不足,常處于半干涸狀態。至元后期,江南的糧食、物資運抵通州后,無法再利用水運方式運往大都,只能利用車載驢馱的陸運方式進行轉運。時任太史令的郭守敬,在對大都周圍的地形和水文環境進行多次勘查的基礎上,向元世祖提出開鑿通州至大都運河的建議。該建議內容具體,科學合理。元世祖聽了十分滿意,要求趕快付諸實踐。為此,特地復置都水監,并以太史令郭守敬兼領其職。該運河開工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在官、民的共同努力下,工程進展十分順利,于翌年秋竣工。運河開通后,從通州駛往大都的運糧船只首尾相接。這些運糧船都以積水潭為目的地,積水潭頓時變成個繁忙、喧囂的水運碼頭。某天,元世祖從上都返京師,車駕路過積水潭時,看到“舶艫蔽水”的情景,十分高興,遂為該運河取名通惠河?!幾燥汀吨袊\河三千年》(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元朝通惠河開通的有利條件。(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元朝通惠河開通的意義?!敬鸢浮浚?)有利條件:元朝統一全國,國力強盛;中央集權體制具有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統治者的支持和民眾的參與;元朝政府在運河開鑿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郭守敬作為工程負責人,具有高度責任感和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任3點)(2)意義:提升了通州至大都的物資運輸能力;加速南糧北運,保障元大都的糧食供應;有利于促進運河沿線地區城市和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加強南北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通惠河成為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化遺產;為后世運河治理提供借鑒。(任答4點)【解析】【小問1】本題是原因題,時空是:元朝(中國)。條件:根據材料“元朝統一全國后”可知元朝統一全國,國力強盛,具備開通運河的基礎;根據材料“元世祖聽了十分滿意,要求趕快付諸實踐。在官、民的共同努力下,工程進展十分順利”可知統治者的支持和民眾的參與;根據材料“時任太史令的郭守敬,在對大都周圍的地形和水文環境進行多次勘查的基礎上,向元世祖提出開鑿通州至大都運河的建議。該建議內容具體,科學合理”可知郭守敬作為工程負責人,具有高度責任感和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結合所學知識可從經驗角度分析,具體分析可得元朝政府在運河開鑿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小問2】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元朝(中國)。作用:根據材料“從通州駛往大都的運糧船只首尾相接”可知提升了通州至大都的物資運輸能力;根據材料“江南的糧食、物資運抵通州后,無法再利用水運方式運往大都,只能利用車載驢馱的陸運方式進行轉運。運河開通后……”可知加速南糧北運,保障元大都的糧食供應;結合所學知識可從經濟文化交流、城市發展、國家鞏固等角度分析,具體分析可得有利于促進運河沿線地區城市和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加強南北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通惠河成為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化遺產。18.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1883年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停止思想了。他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不僅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一生中能有這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馬克思畢生的使命,就是以各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和實現無產階級解放的事業。斗爭是他生命的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F在他逝世了,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幾远鞲袼埂对隈R克思墓前的講話》(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馬克思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所做的杰出貢獻。(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馬克思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秀品質?!敬鸢浮浚?)杰出貢獻:進行理論探索,創立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創立剩余價值學說、創立唯物史觀);成立工人組織,投身工人運動;組織工人參加武裝起義;創辦報紙宣傳革命;創立了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運動的發展;起草了《宣言》。(任4點)(2)優秀品質:關注人類命運,為人類進步事業無私的奉獻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嚴謹的治學精神;不屈不撓的精神:理論聯系實際: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任3點)【解析】【小問1】本題是貢獻特點題,時空是:19世紀(世界)。貢獻:根據材料“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可知進行理論探索,創立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發現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創立剩余價值學說、創立唯物史觀);結合所學知識,從實踐活動角度分析,馬克思成立工人組織,投身工人運動;組織工人參加武裝起義;創辦報紙宣傳革命;創立了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推動國際無產階級運動發展;起草了《宣言》。小問2】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19世紀(世界)。品質:根據材料“馬克思畢生的使命,就是以各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和實現無產階級解放的事業。斗爭是他生命的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可知關注人類命運,為人類進步事業無私的奉獻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撓的精神;結合所學知識從治學和實踐角度分析,可得嚴謹的治學精神,理論聯系實際,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19.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1860年底,作為福州船政局組成部分的求是堂藝局在馬尾創立。求是堂藝局分前、后兩學堂。前學堂為造船學校,培養造船人才,由法國教師講課,課程包括法文、數學、物理、化學和有關輪船制造的機械學等。除此之外,還進行船體建造和機器制造與操縱的實踐教育。后學堂稱為航海學校,由英國教師授課,設有駕駛專業和管輪專業。駕駛專業的課程包括英文、數學、航海天文學、航行理論等。管輪專業為訓練高級輪機人員而設,課程有英文、數學、制圖、發動機繪制、海上操縱輪船規則等。求是堂藝局對學生的要求較為嚴格,制定了一些具體措施:(一)招收福建、廣東15歲以上18歲以下“聰穎子弟”入學。學生學習期間,不請長假,除端午、仲秋給假三天和年假外,星期天不休息;(二)在待遇上,一切膳宿、醫藥費用都由學堂供給;(三)每三個月考試一次,考列一等者,賞洋銀十元,二等者無賞無罰,三等者記一次。兩次連考三等者戒責,三次連考三等者斥出。因考試嚴格,淘汰率極高。1872年初入學的105名學生,到1873年底只剩下39人;(四)學習年限為五年,學成后,準以水師員弁擢用。實踐證明,求是堂藝局的這些舉措是卓有成效的,它強烈地吸引著許多有才智之士爭赴應考入學?!幾园察o波《晚清巨人傳:左宗棠》(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求是堂藝局的辦學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創辦求是堂藝局的積極影響?!敬鸢浮浚?)辦學特點:由政府創辦:以培養近代軍事人才為目的:課程設置全面,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員的選拔與管理較為嚴格;借鑒西方的辦學體制;辦學成效顯著。(任答3點)(2)積極影響: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推動教育的近代化;促進近代海防事業的發展;傳播了西方文明,拓展了國人的視野,促進思想解放;為后世的辦學提供經驗借鑒。(任3點)【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19世紀60-70年代(中國)。特點:根據材料“1860年底,作為福州船政局組成部分的求是堂藝局在馬尾創立”可知由政府創辦;根據“前學堂為造船學校,培養造船人才;后學堂稱為航海學?!笨芍耘囵B近代軍事人才為目的;根據“課程包括法文、數學、物理、化學和有關輪船制造的機械學等。除此之外,還進行船體建造和機器制造與操縱的實踐教育”可知課程設置全面,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根據“求是堂藝局對學生的要求較為嚴格,制定了一些具體措施……”可知學員的選拔與管理較為嚴格;根據“由法國教師講課……由英國教師授課”可知借鑒西方的辦學體制;根據“實踐證明,求是堂藝局的這些舉措是卓有成效的,它強烈地吸引著許多有才智之士爭赴應考入學”可知辦學成效顯著。小問2】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19世紀60-70年代(中國)。影響:根據材料“1872年初入學的105名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