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湖北省十堰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湖北省十堰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湖北省十堰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湖北省十堰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十堰市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調研考試高二語文本試題卷共8頁,共23道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祝考試順利★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并將考號條形碼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3.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答案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美感與快感之外,還有一個更易惹誤解的糾紛問題,就是美感與聯想。聯想就是見到甲而想到乙。甲喚起乙的聯想通常不外乎于兩種原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質上相類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節士;或是甲和乙在經驗上曾經接近,例如看到扇子想到螢火蟲,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蘇東坡。類似聯想和接近聯想有時混在一起,牛希濟的“記得綠羅裙[注],處處憐芳草”兩句詞就是好例。意識在活動時就是聯想在進行,所以我們差不多時時刻刻都在聯想。聽到聲音知道說話的是誰,見到一個字知道它的意義,都是起于聯想作用。聯想是以舊經驗詮釋新經驗,如果沒有它,知覺、記憶和想象都不能發生,因為它們都根據過去經驗。從此可知聯想為用之廣。聯想有時可以意志控制,作文構思時或追憶一時記不起的過去經驗時,都是勉強把聯想擠到一條路上去走。但是在大多數情境之中,聯想是自由的、無意的、飄忽不定的。聽課讀書時本想專心,而打球、散步、吃飯、鄰家的貓兒種種意象總是不由自主地闖進你腦里來,失眠時越怕胡思亂想,越禁不住胡思亂想。這種自由聯想好比水流濕,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牽絆,未登九天,已入黃泉。比如我現在從“火”字出發,就想到紅、石榴、家里的天井、浮山、雷鯉的詩、孔夫子的兒子等,這個聯想線索前后相承,雖有關系可尋,但是這些關系都是偶然的。我的“火”字的聯想線索如此,換一個人或是我自己在另一時境,“火”字的聯想線索卻另是一樣。從此可知聯想的散漫飄忽。聯想的性質如此。多數人覺得一件事物美時,都是因為它能喚起甜美的聯想。在“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的人看,芳草是很美的。顏色心理學中有許多同類的事實。許多人對于顏色都有所偏好,有人偏好紅色,有人偏好青色,有人偏好白色。據一派心理學家說,這都是由于聯想作用。例如紅是火的顏色,所以看到紅色可以使人覺得溫暖;青是田園草木的顏色,所以看到青色可以使人想到鄉村生活的安閑。許多小孩子和鄉下人看畫,都只是喜歡它的花紅柳綠的顏色。有些人看畫,喜歡它里面的故事,鄉下人喜歡把孟姜女、薛仁貴、“桃園三結義”的圖糊在壁上做裝飾,并不是因為那些木板雕刻的圖好看,是因為它們可以提起許多有趣故事的聯想。在音樂方面,聯想的實力更大。多數人在聽音樂時,除了聯想到許多美麗的意象,便別無所得。他們喜歡這個調子,因為它使他們想起清風明月;不喜歡那個調子,因為它喚醒他們以往的悲痛的記憶。證明多數人欣賞音樂,都是欣賞它所喚起的聯想。(摘編自朱光潛《談美》)材料二:我們知道,無論是藝術還是自然,如果一件事物讓你覺得美,那么它一定能在你心中呈現出一種具體境界,或一幅新鮮的圖畫,而這種境界和圖畫在霎時就霸占你的全部意識,使你聚精會神地觀賞它,領略它,忘記了被欣賞者以外的一切事物,這種現象就是柏拉圖所說的審美活動中的凝神觀照。他認為凝神觀照是審美活動所達到的最高境界。觀照是一種審美活動,它是以一種視覺直觀的方式,對具有表象形式的客體進行意向性的投射,從而生成具有審美價值的意象。柏拉圖對于“觀照”問題的闡述主要在《斐德羅篇》《會飲篇》《理想國》《斐多篇》里體現。雖然在這四個對話篇里所提及的“觀照”問題,各有其不同的場景和著眼點,但其基本特征是相同的:“觀照”都是被界定為人(哲人)的理性活動所能達到的最高的、最純粹的境地,并且人在這種境地中捕捉到的對象都是“本真存在”。他認為審美活動的極境是凝神觀照,最高的美感是對絕對美的觀照。這種觀照是指人以那種非功利、非道德、非概念、無所為而為的淡然態度去欣賞審美對象所進入的物我兩忘、怡然自得的境界。人們在進入審美觀照的時候,暫時隔斷了與其他事物的所有聯系,而有意或無意地“自失”于對象的凝神觀照之中,從而產生審美愉悅。如劉勰所說的“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文心雕龍·神思》),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其五》)等都是在審美觀照中物我兩忘獲得了愉悅感。柏拉圖的美學思想核心是理念說。他認為理念這東西不含有任何矛盾,是非物質的、超現實的,理念是一切真善美的本質。他提出美即理念。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實的、美的,理念世界是永恒的,現實事物之美,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有了理念。他把理念世界分成許多層次,也把美分成許多等級,而最高的是絕對美,這種絕對美就是自善自美本身,它超越物質世界又獨立于人心之外。這種絕對美只有那些學識淵博、道德高尚的人,即柏拉圖所說的第一愛智者、愛美者才能觀照美本身,并且產生無限喜悅,這才是真正的最高美感。其余的人只能約略窺見絕對美的影像,有的則永遠無緣感受到絕對美給人們的至高無上的愉悅。柏拉圖在《會飲篇》中描繪第一流人達到的境界時說:“這時他憑臨美的汪洋大海,凝神觀照,心中起無限欣喜,于是孕育無量數的優美崇高的道理,得到豐富的哲學收獲。”柏拉圖認為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對絕對美的永恒的“理式”或“真理”的“凝神觀照”,這種真理才是最高的美,是一種不帶感性形象的美,凝神觀照時產生的無限欣喜,便是最高的美感。柏拉圖把它叫作“神仙福分”。(摘編自鄒積艷、丹東《談柏拉圖審美活動中的凝神觀照》)[注]代指詞人所念之人。1.下列關于材料一中“聯想”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聯想比美感與快感更容易引起誤解和糾紛,其特征是散漫飄忽。B.聯想就是見到甲而想到乙的心理活動,差不多時時刻刻在發生。C.聯想有時可以受意志控制,有時不受意志控制,顯得飄忽不定。D.雖然聯想的事物之間有相關線索但其所表現的關系多為偶然的。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紅是火的顏色,而火讓人溫暖,所以看到紅色也可以讓人感到溫暖;青是田園草木的顏色,而田園草木讓人安閑,所以看到青色可以使人想到鄉村生活的安閑。B.聯想是以舊經驗詮釋新經驗,如果沒有舊經驗,聯想就不能發生。我們聽到一個人的聲音,就能判斷說話人是誰,一般是因為我們先前聽過這個人的聲音。C.多數人在聽音樂時,如果喜歡這個調子,說明這個調子使他聯想到了美麗意象;如果不喜歡這個調子,說明這個調子使他聯想到了丑惡的意象。D.凝神觀照是欣賞藝術或自然時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的特點是被欣賞的事物占據了欣賞者的全部意識,這種狀態被柏拉圖認為是欣賞的最高境界。3.根據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節士,是因為春光和少年都具有生氣蓬勃的特征,菊花和節士都具有堅強不屈的特點。B.作文構思時,追憶過去經驗時,要善于展開聯想,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展開聯想;而學生聽課或讀書時要專心不要展開聯想。C.失眠時越怕胡思亂想,越禁不住胡思亂想,這是因為失眠時人的聯想很活躍,而且聯想到的事物很散亂,會使人更加興奮而更難入睡。D.當我們攀登泰山,仿佛與山的靈魂相互交融,感受到它的厚重與滄桑,情感也隨之愈發濃烈,對其雄偉壯麗的喜愛之情溢滿心間。4.“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的人為什么看芳草是很美的?請根據材料一簡要分析。5.材料二第二段和第三段畫波浪線處運用了引用論證的方法,請分別分析其論證效果。(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十字勛章(節選)[注][法]亨利·巴比塞由于一次非常成功的偷襲,我們進入了加拉各村。村子里只剩下一些婦孺老弱。真湊巧,這天晚上,所有羅洛貝族的武士都出去打獵了。大家隱蔽在矮茅屋后面,子彈上膛,步槍平托,一切就緒,只待我們開火消滅所有這些人影兒。他們仍然一無所知,三三兩兩地坐在石頭和地上。一聲號令!我們的步槍從四面八方同時發射,猶如晴天霹靂。時間并不長,兩分鐘而已。這些漆黑的人影兒,全都嗚呼哀哉,被打發回老家去了。他們好像鉆進了地底下,又好像煙霧似的,風吹云散了。為了勝利的歡樂,這一場殺戮是可以諒解的,而且在戰場上這也是極其自然、極為人道的,何況我們又喝醉了——我們在一所較大的茅屋里找到了一桶甜酒。后來,我的腦子完全糊涂了:我跌倒了……不省人事。六個星期以后,在圣路易醫院我才恢復了神智:一天早晨,我睜開了兩眼,四周呈現出一片白色,散發著一股碘酒氣味。此后旁人陸陸續續地告訴我所發生的慘劇:我們的連隊過于疏忽,滯留在那被征服的村子里,而且倒地酣睡。因而,回家來的羅洛貝族的武士殺盡了我們全部的人,全部,一個也沒剩。“那么我呢?”我問。他們告訴我,說運氣救了我,一所茅屋倒塌了,斷墻土塊把我壓倒在下面,但是卻把我遮蓋住了。第二天,遠征軍的主力重新占領了村子,洗劫了全村,終于把羅洛貝族人殺得一干二凈,還從掩蓋著我的坍塌的碎塊堆里,把我拖了出來……不過更妙的事還在后頭:總督來到我的床前,親手頒發給我五等榮譽勛章。我所有的同伴全都送了命,而我卻得到了勛章!這一天我是在一種無法描述的激情和一種至上的幸福中入睡的。七月的一個清晨,我抵達維勒福城。人們把我擁到市政廳去進午餐。席前,席后,沒完沒了的演說,所談全是關于我一個人的事。大家稱我:“加拉各光榮的幸存者,塞內加爾的英雄。”將近黃昏,午餐才告結束。人們平靜下來,一位新聞記者走到我的座位旁,請我親自跟他談談我的光榮事跡。“嗯,好,”我說,“就是這樣……我……我……做了……”然而我找不到任何詞句來繼續這個開場白,只好啞口無言,呆望著他。我的手臂莫名其妙地亂揮了一陣,落了下來。“我記不清楚了!”我無可奈何地這樣說。“回答得真妙!”這個自作多情的花花公子尖著嗓門喊叫著,“這位英雄連他自己立下的豐功偉績都不屑回顧!”我微微笑了笑,大家散了席。外面還有陪送的人群,他們一直排到村鎮的盡頭,言之無物的演說,巴爾貝大爺的敬酒,最后是一場令人受不了的擁抱,這樣,大家才散了……我終于在朦朧的夜色中,獨自來到了工廠區附近。我沿著教堂旁邊的小石子路走回家。夜色已降臨,我不時地眨著眼睛,兩眼還在冒金星,兩腳異常沉重,腦海里昏昏沉沉,一片空虛,然而,我總覺得有件心事放不下。不錯,那位報販子提的那個荒謬的問題,像一根釘子插進了我這可憐的腦袋。“你做了些什么了不起的事?”對呀!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呢?很明顯,我做了一些絕非尋常的事,十字勛章就是證明,但是,究竟是什么呢?……我突然站定在昏暗的小路當中,我站在那兒,猶如埋進地里的一塊界石。我尋思著,很遺憾,百思不得其解。難道是他們的香檳酒和他們錯綜復雜的大道理把我的神智搞糊涂了嗎?我多少有點像某些小說中的人物,忘卻了自身的一段經歷:我忽然忘記了自己的功勛,就像我全然不曾有過什么功勛似的。我心中異常不安,繼續向前邁著步子,和從前一樣往家里走去。……這時,在一個拐角處,我透過昏暗的月色,發現有兩個人,互相緊偎著坐在莊園里的一條長凳上,他們像是手拉著手,誰也不說話;不過,他們似乎沉湎在一種共同的寂靜之中,仿佛全神貫注于一件重要的事情。朦朧的夜霧中,一點也看不清他們的模樣,只能分辨出他們的形體和察覺出他們勝似語言的那種內心的交往。“哎呀!”我叫了一聲,又站住了。兩眼直望著村鎮深處的這個拐角,驟然間我恍如看見了另外一個村莊,現在它已被消滅殆盡,這個村子和全體居民,最要緊的是那兩個小黑人,都已從這地球上消逝了。他倆曾經活生生地出現在我眼前,雖然只看到他們的形體,只察覺到他們那種心靈相通的默契……這對小黑人,由于夜色的簡化作用,就和這里的兩個人影一模一樣。這兩個影子,那兩個黑人……我會發現他們之間有一種聯系,這實在是太傻了,但我確是發現了。人們酒喝得過量的時候,就會變得十分天真,頭腦也簡單起來,我一定是相當醉了,因為這種可笑的聯想,本來應該使我發笑的,卻使我哭了。我的手伸向十字勛章,把它從胸前摘了下來,很快地塞進口袋深處,好似一件偷來的東西。[注]《十字勛章》以19世紀法國發動的一場侵略非洲的戰爭為背景,通過參加這場戰爭的“我”的經歷見聞及心理變化,揭露了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給非洲人民所帶來的災難。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法國士兵進入加拉各村進行屠殺,而加拉各村村民卻一無所知,這令“我”感到異常興奮。B.小說寫記者詢問“我”的事跡,“我”卻啞口無言,支支吾吾,這表現出“我”不諳世事。C.屠殺結束后,士兵們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都喝醉了,“我”事后卻意外地獲得了獎賞。D.“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的“百思不得其解”“心中異常不安”,表現了“我”對戰爭的反思。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畫波浪線的部分,在語言風格上,語氣平淡帶著調笑的口吻,寫出了“我們”對戰爭沒有罪惡感,視生命為兒戲。B.小說雖然對激烈的戰爭場面著墨不多,但是仍可以反映出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給人民所帶來的災難。C.小說擇取了一個普通的戰爭場面,卻反映了極為深刻的歷史問題,以小見大,給人們以心靈上極大的震撼。D.“我的手伸向十字勛章,把它從胸前摘了下來”通過細節描寫,說明“我”意識到了勛章代表著崇高和榮耀,要好好珍藏。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說“我總覺得有件心事放不下”,“我”有什么“放不下”的事情?這一句話在文章中有何作用?9.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作為敘述角度有什么好處?請結合全文,從情節、形象、主題三個角度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莊子曰:“諾,周善為劍。”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莊子曰:“請治劍服。”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太子乃與見王。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①。”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先之以至。愿得試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 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劍于殿下,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莊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②杖,長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后試。”王曰:“愿聞三劍。”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③,齊岱為鍔④;包以四夷,襄以四時;制以五行,論以刑德;上決浮云,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上法圓天以順三光⑤,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劍何如?”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瞋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王乃牽而上殿。宰人⑥上食,王三環之。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自處也。(節選自《莊子·說劍》,有刪節)[注]①留,止。“千里不留行”意思是行走千里也不會受阻。②御:用。③燕谿:燕國中的地名。石城:北方的山名。鋒:刀劍等兵器的尖端。④鍔:刀劍的刃。⑤三光:日、月、星。⑥宰人:掌膳食的人。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王乃校A劍士B七日C死傷者D六十余人E得五六F人G使奉劍H于殿下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厭,滿足,與《燭之武退秦師》“夫晉,何厭之有”中的“厭”意思相同。B.趨,快步向前,與《六國論》“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中的“趨”意思不同。C.安,使安定,與《大學之道》“靜而后能安”中的“安”意思不同。D.封,疆界,邊界,與《五石之瓠》“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中的“封”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趙文王沉迷劍術,荒廢朝政,導致國力漸衰。各諸侯國一起商量如何勸說趙文王停止比試劍術。B.莊子運用比喻、夸張和對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讓趙文王領悟到他的意圖,從而達到了勸諫的目的。C.莊子說劍有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庶人之劍三種,委婉地指出趙文王所好是天子之劍,不是庶人之劍。D.文章的主旨在于勸誡趙文王放棄無謂的爭斗,“安坐定氣”反映了莊子所倡導的清靜無為的哲學思想。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2)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14.從莊子對“三劍”的闡述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冶城①劉克莊②斷鏃遺槍不可求,西風古意滿原頭。孫劉數子如春夢,王謝千年有舊游。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說昔人愁。神州只在闌干北,度度來時怕上樓。【注】①冶城:在今天江蘇南京市內朝天宮一帶,這里是春秋時代冶鑄刀槍劍戟的中心。②劉克莊:南宋末年豪放派詩人。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A.曾是鑄造兵器之地,而今尋斷鏃遺槍都不可得,首句把人帶入沉重孤絕的歷史感中。B.西風蕭瑟,古意悲涼,“滿原頭”凸顯出一片蒼茫之境,使抽象的思想活動變得形象化了。C.作者追慕和冶城有關的孫劉、王謝等歷史人物的英雄業績,表達為國效力的愿望。D.第三聯回到現實,詩人借所見“高塔”、所聞“暮笳”,來抒發自己的感慨愁情。E.作者登臨冶城,思接千載,懷古傷今,總結興亡教訓,意在南宋統治者提供借鑒。16.詩人為什么“度度來時怕上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馬遷《屈原列傳》中,表明屈原能以小見大、深入淺出的兩句是“______,______”。(2)賈誼《過秦論》中介紹陳涉,說他不僅是“______,______”,還是個被遷謫戍邊的卒子,可見其出身低微。(3)“魚雁傳書”的典故寄予了人們美好的理想,《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兩句就含蓄地表達了不能往來書信的相思之苦。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蘇軾被貶來黃州已有兩年,只有一份微薄的實物配給,他向太守徐君猷申請了五十畝荒地貼補生活。這片原是荒廢了的兵營地位于黃州城東邊的荒坡上。看著這么一大片土地,雖說滿目瓦礫、頹垣草棘,但他還是開心極了,他相信①,一切事在人為。隨著時光流逝,他的心境漸趨從容淡定,坦然接受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布衣人生。在黃州期間,他攜友人泛舟江湖、飲酒賦詩、行文作畫,品心儀佳肴,交村夫雅士。他遍訪名勝地,縱情山水間,將胸中的豪邁奔放詮釋得②。謫居黃州四年,對于這個讓他化繭成蝶、反躬自省的蛻變之地,在他人生中總是懷有深厚的感情。蘇軾已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儼然是把它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正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他既沒有③,也沒有自甘墮落,而是敢于積極應對、學會了豁達超脫,真正做到讓自己和命運達成和解,變逆境為歷練,視困苦為磨礪,活出了④的人生。18.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請將修改后的句子寫下來。20.有人曾為蘇東坡撰寫了一副上聯:“淪落黃州,交村夫雅士,一碗紅燒香千古”,請根據文段內容和自己所認識蘇軾,并整合對聯的有關知識和特點,為其續寫下聯。(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摸摸頭,長不高”,是說如果小孩子的頭被摸,以后就長不了大個子。這句俗語其實沒有科學依據。但是,在植物界,“摸摸頭,長不高”①,而且十分靈驗。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發現,觸摸、彎折和搖晃植物,植物會長得不如之前。但那時候,人們不明白究竟是意外還是植物真有特別的生長機制。植物生理學家馬克·賈菲一次次給植物施展“摸摸頭”魔法。“摸摸”花苞,花苞不幸地萎蔫,沒法開出美麗的花朵;“摸摸”剛長出來的果實,②;“摸摸”挺直的莖稈,莖稈也彎了腰。雖然魔法不是百分百靈驗,但大多數時候,植物都抵不過“摸摸”。馬克確認,被觸碰過的植物更容易出現生長停滯、植株矮小的情況,并提出了“接觸形態建成”的概念。為什么摸幾下,植物就長不好呢?生物化學家珍妮特·布拉姆找到了答案。植物生長離不開鈣調蛋白,③,就會影響鈣調蛋白的合成。這就像是植物在生長時,發現前方有障礙物,就會“避而遠之”,不再往前沖刺。這種被觸碰就長不高的機制其實是植物的自我保護,如果明知道有危險,還要迎難而上,必然會危及生命。有時候,“退縮”也是一種大智慧。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寫成“這就像是植物在生長時,發現前方有障礙物,就不再往前長了”,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①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約翰·多恩②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陳澹然這兩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十堰市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調研考試高二語文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1~5題答案】【答案】1.A2.C3.B4.①“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的人看到芳草產生了類似聯想和接近聯想,由芳草的顏色聯想到綠羅裙的顏色,由此再產生接近聯想,聯想到穿綠羅裙的所念之人。②“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的人對綠顏色會產生偏愛之情。5.①材料二第二段引用劉勰的話和陶淵明的詩,將“觀照”與具體的文學實踐相結合,使論證更加飽滿,更具形象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②材料二第三段引用柏拉圖的話,直接借助柏拉圖的原話來闡述其美學觀點,使論證具有更強的權威性和說服力。(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6~9題答案】【答案】6.D7.D8.(1)“我”放不下的事情是那位報販子提的那個荒謬的問題“你做了些什么了不起的事”,這使“我”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正不正確,“我”產生了懷疑。(2)在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引出下文“我”在回家路上懺悔式的思考。9.①小說以第一人稱“我”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進行敘述,增強了故事情節的真實性和感染力。②小說著重描寫了“我”在參加完慶祝宴請后回家路上心理活動,形象地寫出了“我”對戰爭的前后不同態度,完成了對“我”的形象的塑造。③小說通過“我”的轉變揭示了這樣的主題:反對戰爭,控訴戰爭帶來的危害,比肉眼可見的創傷更可怕的是精神的扭曲與麻木。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10~14題答案】【答案】10.CEG11.D12.B13.(1)假如我對上游說大王卻違逆了大王的心意,對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就一定會遭受刑戮而死去,我哪里還用得著這些贈禮呢?(2)如今大王坐擁天子之位卻喜好百姓之劍,我私下認為大王應當鄙薄這種做法。14.①要拓寬視野。如莊子所言,三種劍象征著三種不同人生境界,而一個人的視野寬窄就影響其成就的大小。②要認清自己的位置。如文中莊子認為趙文王沉迷劍術就是擺錯了自己的位置。(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16題答案】【答案】15.CE16.因為不忍登樓遠望,害怕看到淪陷的神州。表達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山河破碎、恢復無望的痛心,對南宋王朝命運的擔憂,深摯的愛國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題答案】【答案】①.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②.舉類邇而見義遠③.甕牖繩樞之子④.氓隸之人⑤.鴻雁長飛光不度⑥.魚龍潛躍水成文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18~20題答案】【答案】18.①人定勝天

②淋漓盡致

③萎靡不振

④精彩絕倫19.蘇軾謫居黃州四年,對這個讓他化繭成蝶、反躬自省的蛻變之地,總是懷有深厚的感情。20.躬耕東坡,品美酒佳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