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觀測與預報服務作業指導書_第1頁
氣象觀測與預報服務作業指導書_第2頁
氣象觀測與預報服務作業指導書_第3頁
氣象觀測與預報服務作業指導書_第4頁
氣象觀測與預報服務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氣象觀測與預報服務作業指導書TOC\o"1-2"\h\u26792第一章氣象觀測基礎 3302101.1觀測場的選擇與建設 3133291.1.1觀測場選擇原則 355641.1.2觀測場建設標準 4293501.2觀測設備的安裝與維護 455871.2.1觀測設備安裝 4326341.2.2觀測設備維護 415811.3觀測數據的采集與處理 4121731.3.1觀測數據采集 486241.3.2觀測數據處理 519569第二章氣象觀測要素 594422.1溫度與濕度觀測 5155872.2風速與風向觀測 5201182.3降水觀測 549412.4云與天氣現象觀測 6740第三章氣象觀測方法 6146803.1地面氣象觀測 628173.1.1氣溫觀測 6268593.1.2濕度觀測 61753.1.3風向風速觀測 6261903.1.4氣壓觀測 6108473.1.5降水量觀測 7195363.2高空氣象觀測 7300163.2.1探空氣球觀測 76643.2.2激光雷達觀測 7257973.2.3風廓線雷達觀測 7306073.3衛星氣象觀測 7193113.3.1可見光遙感觀測 7170263.3.2紅外遙感觀測 7324813.3.3微波遙感觀測 7143173.4無線電探空觀測 724313.4.1無線電探空氣球觀測 823223.4.2無線電波傳播觀測 811824第四章氣象預報基本原理 844204.1天氣學原理 8304524.2動力學原理 8180624.3數值預報原理 934404.4概率論與統計學原理 912453第五章氣象預報方法 9216685.1短期天氣預報 982545.2中期天氣預報 10136575.3長期天氣預報 10292495.4特殊天氣預報 1023313第六章氣象預報服務 10177796.1公眾氣象服務 10198486.1.1服務對象與內容 10323946.1.2服務方式與渠道 10294306.1.3服務質量與評估 1155776.2專業氣象服務 11106846.2.1服務對象與內容 11170456.2.2服務方式與渠道 11235846.2.3服務質量與評估 11319126.3農業氣象服務 11182446.3.1服務對象與內容 11183716.3.2服務方式與渠道 11139516.3.3服務質量與評估 1197456.4災害性天氣預警 11160566.4.1預警對象與內容 12119366.4.2預警方式與渠道 1285736.4.3預警質量與評估 1228823第七章氣象觀測與預報技術 12322327.1氣象觀測技術 12207477.1.1觀測設備與技術規范 12259987.1.2地面氣象觀測技術 12165557.1.3高空氣象觀測技術 12240827.2氣象預報技術 12203767.2.1數值天氣預報技術 12235617.2.2天氣圖預報技術 1364297.2.3綜合預報技術 13272247.3氣象信息處理技術 1336347.3.1數據采集與傳輸技術 1323587.3.2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 1373927.4氣象服務產品制作技術 13272487.4.1產品設計 13256057.4.2產品制作 1373367.4.3產品發布與反饋 1324078第八章氣象觀測與預報質量管理 1314388.1觀測數據質量控制 136678.1.1數據來源與收集 14194058.1.2數據審核與校驗 1477238.1.3數據清洗與修復 1445758.2預報產品質量控制 14225968.2.1預報產品 14150438.2.2預報產品審核與發布 14255188.2.3預報產品反饋與改進 14254478.3氣象觀測與預報失誤處理 14291168.3.1失誤分類與識別 15264778.3.2失誤處理流程 1522378.4氣象觀測與預報質量評估 15123668.4.1評估指標體系 1579448.4.2評估方法與工具 1519143第九章氣象觀測與預報人才培養 15100419.1氣象觀測人員培訓 15236879.1.1培訓目標 15244819.1.2培訓內容 1693349.1.3培訓方式 1615309.1.4培訓周期 16169139.2氣象預報人員培訓 16229969.2.1培訓目標 1693809.2.2培訓內容 16274849.2.3培訓方式 16188019.2.4培訓周期 16249379.3氣象觀測與預報技能競賽 16266349.3.1競賽目的 16309709.3.2競賽內容 16262079.3.3競賽組織 16208679.3.4競賽周期 17313109.4氣象觀測與預報繼續教育 17298819.4.1繼續教育目標 17196489.4.2繼續教育內容 17158159.4.3繼續教育方式 17211369.4.4繼續教育周期 178969第十章氣象觀測與預報服務發展趨勢 172914010.1新型觀測技術發展 171606410.2智能化預報技術發展 173232010.3氣象服務產品創新 18573510.4氣象觀測與預報服務國際化 18第一章氣象觀測基礎1.1觀測場的選擇與建設氣象觀測場是進行氣象觀測的基礎設施,其選擇與建設需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標準。以下是觀測場選擇與建設的主要內容:1.1.1觀測場選擇原則觀測場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1)避免城市、工廠等污染源對觀測數據的影響;(2)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地點,避免低洼地帶;(3)觀測場周邊應保持開闊,避免高大建筑物、樹木等對觀測設備的遮擋;(4)交通便利,便于觀測數據的傳輸和觀測設備的維護。1.1.2觀測場建設標準觀測場建設應滿足以下標準:(1)觀測場面積一般不小于100平方米;(2)觀測場內設置觀測平臺,平臺高度為1.5米;(3)觀測場內設置觀測亭,觀測亭內配備必要的工作和生活設施;(4)觀測場內設置排水設施,保證觀測場內無積水。1.2觀測設備的安裝與維護觀測設備的安裝與維護是保證氣象觀測數據準確性的關鍵環節。以下是觀測設備的安裝與維護要點:1.2.1觀測設備安裝觀測設備的安裝應遵循以下要求:(1)按照設備說明書進行安裝,保證設備安裝正確;(2)觀測設備安裝位置應符合觀測場建設標準,避免設備受到干擾;(3)觀測設備與觀測場內其他設施的距離應符合相關規范;(4)觀測設備安裝完畢后,進行調試,保證設備正常運行。1.2.2觀測設備維護觀測設備維護應遵循以下原則:(1)定期檢查設備運行狀況,發覺異常及時處理;(2)保持設備清潔,避免灰塵、水分等影響設備功能;(3)定期對設備進行校準,保證觀測數據準確性;(4)觀測設備出現故障時,及時更換或修復。1.3觀測數據的采集與處理觀測數據的采集與處理是氣象觀測工作的重要環節,以下為觀測數據的采集與處理方法:1.3.1觀測數據采集觀測數據采集應遵循以下要求:(1)按照觀測規范,對各類氣象要素進行定時觀測;(2)觀測數據應真實、準確,避免人為干擾;(3)觀測數據采集過程中,應做好記錄,保證數據完整性;(4)觀測數據采集完成后,及時傳輸至數據處理中心。1.3.2觀測數據處理觀測數據處理應遵循以下原則:(1)對觀測數據進行預處理,剔除異常數據;(2)對觀測數據進行質量控制,保證數據準確性;(3)對觀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提取有用信息;(4)觀測數據處理完成后,形成氣象觀測報告,為預報服務提供數據支持。第二章氣象觀測要素2.1溫度與濕度觀測溫度與濕度是反映大氣物理狀態的重要參數,對氣象預報具有重要意義。溫度觀測主要包括地面溫度、氣溫、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等。觀測方法通常采用溫度計、溫度傳感器等設備。濕度觀測則涉及相對濕度和絕對濕度,常用的觀測儀器包括毛發濕度計、電容式濕度計等。在進行溫度與濕度觀測時,需遵循以下原則:(1)觀測時間:每日定時觀測,通常為02時、08時、14時和20時。(2)觀測位置:選擇開闊、通風、無遮擋的地點進行觀測。(3)觀測方法:保證觀測儀器準確歸零,避免陽光直射和人為干擾。2.2風速與風向觀測風速與風向是描述大氣運動的重要參數,對氣象預報和災害預警具有重要作用。風速觀測通常采用風速計、風杯等設備,風向觀測則使用風向標。風速與風向觀測的基本要求如下:(1)觀測時間:與溫度、濕度觀測時間相同。(2)觀測位置:選擇開闊、遠離高大建筑物和障礙物的地點。(3)觀測方法:保證風速計、風向標等設備準確無誤,避免人為干擾。2.3降水觀測降水觀測是氣象觀測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降水量、降水類型和降水強度等。降水觀測設備有雨量計、雨量筒、雷達等。降水觀測的要點如下:(1)觀測時間:降水發生時,及時記錄觀測數據。(2)觀測位置:選擇開闊、排水良好的地點。(3)觀測方法:保證雨量計、雨量筒等設備準確歸零,避免誤差。2.4云與天氣現象觀測云與天氣現象觀測是了解大氣狀況和變化的重要手段。云觀測主要包括云高、云量、云狀等,天氣現象觀測則涉及降水、雷電、霧等。云與天氣現象觀測的注意事項如下:(1)觀測時間:每日定時觀測,通常為02時、08時、14時和20時。(2)觀測位置:選擇開闊、無遮擋的地點。(3)觀測方法:采用目測、望遠鏡、相機等工具,詳細記錄觀測結果。第三章氣象觀測方法3.1地面氣象觀測地面氣象觀測是指對地表附近的大氣狀態進行連續、系統的觀測。其主要內容包括氣溫、濕度、風向、風速、氣壓、降水量等要素。以下是地面氣象觀測的主要方法:3.1.1氣溫觀測氣溫觀測通常采用水銀溫度計或電子溫度計。觀測時,將溫度計置于百葉箱內,避免陽光直射,每間隔一定時間讀取溫度值。3.1.2濕度觀測濕度觀測通常采用毛發濕度計或電容式濕度計。毛發濕度計通過毛發伸縮來反映濕度變化,電容式濕度計則利用電容變化來測量濕度。3.1.3風向風速觀測風向風速觀測使用風向標和風速計。風向標用于指示風向,風速計用于測量風速。觀測時,將儀器放置在開闊場地,避免障礙物影響。3.1.4氣壓觀測氣壓觀測通常使用水銀氣壓計或電子氣壓計。水銀氣壓計通過水銀柱高度反映氣壓變化,電子氣壓計則利用壓阻效應測量氣壓。3.1.5降水量觀測降水量觀測使用雨量計。雨量計分為翻斗式和稱重式兩種。翻斗式雨量計通過翻斗次數計算降水量,稱重式雨量計則通過重量變化來測量降水量。3.2高空氣象觀測高空氣象觀測是指對大氣垂直結構進行觀測。其主要內容包括氣溫、濕度、風向、風速等要素。以下是高空氣象觀測的主要方法:3.2.1探空氣球觀測探空氣球攜帶氣象儀器升空,實時傳輸氣溫、濕度、風向、風速等數據。觀測時,將探空氣球放飛,跟蹤其上升軌跡,獲取數據。3.2.2激光雷達觀測激光雷達通過向大氣發射激光脈沖,測量激光脈沖在大氣中的散射和反射信號,從而獲取大氣的溫度、濕度、風速等信息。3.2.3風廓線雷達觀測風廓線雷達利用電磁波在大氣中的傳播特性,測量大氣垂直結構中的風速和風向。觀測時,將雷達天線對準天空,實時獲取風場數據。3.3衛星氣象觀測衛星氣象觀測是指利用氣象衛星對地球大氣進行遙感觀測。其主要內容包括云圖、氣溫、濕度、風向、風速等要素。以下是衛星氣象觀測的主要方法:3.3.1可見光遙感觀測可見光遙感觀測通過衛星搭載的可見光相機,獲取地表和云層的圖像。根據圖像,可以分析云的形態、分布和演變。3.3.2紅外遙感觀測紅外遙感觀測利用衛星搭載的紅外探測器,測量大氣輻射強度,從而獲取大氣的溫度、濕度等信息。3.3.3微波遙感觀測微波遙感觀測利用衛星搭載的微波探測器,測量大氣中的微波輻射,從而獲取大氣的溫度、濕度等信息。3.4無線電探空觀測無線電探空觀測是指利用無線電波對大氣進行觀測。其主要內容包括氣溫、濕度、風向、風速等要素。以下是無線電探空觀測的主要方法:3.4.1無線電探空氣球觀測無線電探空氣球攜帶氣象儀器升空,通過無線電波實時傳輸氣溫、濕度、風向、風速等數據。觀測時,將探空氣球放飛,跟蹤其上升軌跡,獲取數據。3.4.2無線電波傳播觀測無線電波傳播觀測通過測量無線電波在大氣中的傳播特性,獲取大氣的溫度、濕度、風速等信息。觀測時,利用無線電波發射和接收設備,實時獲取數據。第四章氣象預報基本原理4.1天氣學原理天氣學原理是氣象預報的基礎,其核心在于研究大氣環流和天氣系統的形成、發展、演變及其相互作用。天氣學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大氣環流:大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三圈環流、副熱帶高壓和副極地低壓等。大氣環流對天氣系統的形成和演變具有決定性作用。(2)天氣系統:天氣系統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具有相似特征的氣象要素組合。常見的天氣系統有高壓、低壓、氣旋、反氣旋等。天氣系統的演變直接影響天氣變化。(3)天氣過程:天氣過程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天氣系統的、發展、消散及其相互作用的過程。天氣過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天氣變化的規律。4.2動力學原理動力學原理是氣象預報的理論基礎,主要研究大氣運動的基本方程和大氣環流動力學。動力學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大氣運動方程:大氣運動方程描述了大氣在地球表面上的運動規律,包括連續方程、動量方程、能量方程等。(2)大氣環流動力學:大氣環流動力學研究大氣環流的形成、演變及其穩定性。主要包括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摩擦力等作用。(3)波動動力學:波動動力學研究大氣中的波動現象,如羅斯比波、重力波等。波動動力學在天氣預報中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預測天氣系統的移動和演變。4.3數值預報原理數值預報原理是現代氣象預報的主要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將大氣運動方程離散化,通過數值計算求解得到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氣象要素。數值預報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數值模型:數值模型是數值預報的基礎,包括全球數值模型和區域數值模型。數值模型通過離散化大氣運動方程,實現對大氣運動的模擬。(2)數據同化:數據同化是將觀測數據與數值模型相結合的方法,以提高預報精度。數據同化方法包括變分法、卡爾曼濾波等。(3)預報技巧:預報技巧是評價數值預報功能的重要指標,包括預報準確率、預報時效等。提高預報技巧是數值預報研究的核心目標。4.4概率論與統計學原理概率論與統計學原理在氣象預報中具有重要應用,主要用于處理不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預報。其主要內容包括:(1)概率論:概率論研究隨機現象的規律性,如大氣運動的隨機性、天氣系統的和消散等。概率論在氣象預報中用于描述預報不確定性和風險。(2)統計學:統計學是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和推斷的方法。在氣象預報中,統計學用于分析歷史天氣數據,提取預報因子,建立預報模型。(3)不確定性預報:不確定性預報是考慮預報誤差和觀測誤差的預報方法。主要包括概率預報、集合預報等。不確定性預報有助于提高預報的實用性和準確性。第五章氣象預報方法5.1短期天氣預報短期天氣預報主要是指對未來24小時至72小時的氣象情況進行預測。該方法依賴于氣象觀測數據、數值預報模式和專家經驗。具體步驟如下:(1)收集氣象觀測數據,包括地面氣象站、雷達、衛星等觀測手段獲取的信息;(2)利用數值預報模式,如WRF、ECMWF等,對氣象場進行模擬和預測;(3)結合專家經驗,對數值預報結果進行訂正和優化;(4)根據預報結果,制作和發布短期天氣預報。5.2中期天氣預報中期天氣預報是指對未來3天至10天的氣象情況進行預測。該方法同樣依賴于氣象觀測數據、數值預報模式和專家經驗。具體步驟如下:(1)收集氣象觀測數據,包括地面氣象站、雷達、衛星等觀測手段獲取的信息;(2)利用數值預報模式,如NCEP、GFS等,對氣象場進行模擬和預測;(3)結合專家經驗,對數值預報結果進行訂正和優化;(4)根據預報結果,制作和發布中期天氣預報。5.3長期天氣預報長期天氣預報是指對未來10天至1個月的氣象情況進行預測。該方法主要依賴于氣候學原理、統計方法和數值預報模式。具體步驟如下:(1)收集歷史氣象數據,分析氣候特征和周期性規律;(2)利用統計方法,如EOF、回歸分析等,提取預報因子;(3)結合數值預報模式,對長期氣象情況進行模擬和預測;(4)根據預報結果,制作和發布長期天氣預報。5.4特殊天氣預報特殊天氣預報主要包括災害性天氣預報、旅游氣象預報、城市氣象預報等。這類預報方法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時效性。具體步驟如下:(1)針對特定需求,收集相關氣象觀測數據;(2)分析歷史氣象數據和災害性天氣案例,提取預報指標;(3)結合數值預報模式,對特殊氣象情況進行模擬和預測;(4)根據預報結果,制作和發布特殊天氣預報。第六章氣象預報服務6.1公眾氣象服務6.1.1服務對象與內容公眾氣象服務主要面向社會公眾,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氣象信息。服務內容包括天氣預報、氣象災害預警、氣候變化分析、氣象科普宣傳等。服務對象包括居民、企事業單位、學校、媒體等。6.1.2服務方式與渠道公眾氣象服務通過多種方式與渠道進行,包括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手機短信、微博、等。各類氣象信息應及時更新,保證公眾獲取到最新的氣象信息。6.1.3服務質量與評估公眾氣象服務應注重服務質量,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有效性。氣象部門應定期對服務質量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調整服務策略。6.2專業氣象服務6.2.1服務對象與內容專業氣象服務主要面向決策部門、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等,提供針對性的氣象信息。服務內容包括氣象災害預警、氣象條件分析、氣候變化預測、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等。6.2.2服務方式與渠道專業氣象服務通過定制化報告、數據接口、在線咨詢等方式進行。服務渠道包括氣象部門官方網站、專業氣象服務平臺、郵件等。6.2.3服務質量與評估專業氣象服務應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保證信息的專業性、準確性和及時性。氣象部門應與用戶保持密切溝通,定期對服務質量進行評估,及時改進服務內容。6.3農業氣象服務6.3.1服務對象與內容農業氣象服務主要面向農業生產者,提供針對性的氣象信息。服務內容包括作物生長氣象條件分析、氣象災害預警、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評估等。6.3.2服務方式與渠道農業氣象服務通過農村廣播、農民信箱、手機短信等方式進行。服務渠道包括農業部門官方網站、農業氣象服務平臺、郵件等。6.3.3服務質量與評估農業氣象服務應關注農業生產者的需求,保證信息的實用性、準確性和及時性。氣象部門應與農業部門密切合作,定期對服務質量進行評估,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力支持。6.4災害性天氣預警6.4.1預警對象與內容災害性天氣預警主要針對可能發生的氣象災害,如暴雨、洪水、干旱、臺風等。預警對象包括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公眾等。6.4.2預警方式與渠道災害性天氣預警通過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手機短信等方式進行。預警渠道包括氣象部門官方網站、預警信息發布平臺、社交媒體等。6.4.3預警質量與評估災害性天氣預警應注重預警質量,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有效性。氣象部門應與相關部門密切合作,定期對預警質量進行評估,提高預警服務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第七章氣象觀測與預報技術7.1氣象觀測技術7.1.1觀測設備與技術規范氣象觀測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先進的觀測設備和嚴格的技術規范。當前,我國氣象觀測設備主要包括自動氣象站、氣象衛星、雷達、探空氣球等。觀測設備應按照國家氣象局的相關規范進行安裝、調試和維護,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穩定性。7.1.2地面氣象觀測技術地面氣象觀測主要包括氣溫、濕度、風向、風速、降水量等要素的觀測。觀測技術要求觀測員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嚴格按照觀測規范進行操作,保證觀測數據的準確性。7.1.3高空氣象觀測技術高空氣象觀測主要利用探空氣球、雷達、衛星等手段進行。高空觀測技術要求觀測員熟悉各類高空觀測設備的工作原理,掌握數據采集、傳輸和處理的方法,保證觀測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7.2氣象預報技術7.2.1數值天氣預報技術數值天氣預報是現代氣象預報的核心技術。該技術通過數值模擬方法,利用計算機對大氣運動進行數值計算,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天氣狀況。數值天氣預報技術要求預報員具備扎實的氣象學基礎知識,熟練掌握數值預報模型的使用方法。7.2.2天氣圖預報技術天氣圖預報技術是傳統氣象預報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地面天氣圖、高空天氣圖等。預報員通過分析天氣圖上的氣象要素分布,結合氣象學原理,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天氣狀況。7.2.3綜合預報技術綜合預報技術是將數值天氣預報、天氣圖預報等多種預報方法相結合,以提高預報準確率的技術。綜合預報技術要求預報員具備豐富的氣象知識,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預報方法。7.3氣象信息處理技術7.3.1數據采集與傳輸技術氣象信息處理技術的關鍵在于數據的采集與傳輸。數據采集技術包括自動氣象站、雷達、衛星等設備的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技術則涉及氣象信息傳輸網絡、通信協議等。7.3.2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主要包括數據清洗、數據融合、數據挖掘等。通過對氣象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可以為預報員提供更加精確、全面的氣象信息。7.4氣象服務產品制作技術7.4.1產品設計氣象服務產品制作技術首先關注產品設計。產品設計應結合用戶需求,充分考慮產品的實用性、可讀性等因素。7.4.2產品制作產品制作包括數據獲取、圖形制作、文字編輯等環節。制作過程中應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圖形的清晰度以及文字的簡潔明了。7.4.3產品發布與反饋產品發布后,應密切關注用戶反饋,根據用戶需求不斷優化產品。同時定期對產品進行更新,保證其時效性和準確性。第八章氣象觀測與預報質量管理8.1觀測數據質量控制8.1.1數據來源與收集氣象觀測數據質量控制首先需要對數據的來源和收集過程進行嚴格管理。觀測數據應來源于經過認證的氣象觀測站,并采用統一的觀測方法與設備。收集過程中,應保證數據傳輸的實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8.1.2數據審核與校驗觀測數據在進入數據庫之前,需要進行嚴格的審核與校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檢查數據是否符合觀測規范和標準;(2)對異常數據進行標記,并進行人工審核;(3)利用歷史數據和相鄰站點數據,對觀測數據進行時空一致性分析;(4)利用數據質量評估方法,對觀測數據進行質量評分。8.1.3數據清洗與修復針對觀測數據中的錯誤和缺失值,需要進行數據清洗和修復。具體方法包括:(1)對異常數據進行剔除或替換;(2)利用插值、平滑等方法對缺失數據進行填充;(3)對觀測數據進行時空插值,提高數據的空間分辨率。8.2預報產品質量控制8.2.1預報產品預報產品質量控制需從預報產品的環節入手。預報產品應基于先進的氣象預報模型和算法,結合觀測數據和歷史預報記錄,具有較高準確性的預報結果。8.2.2預報產品審核與發布預報產品在發布前,需要進行嚴格的審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檢查預報產品是否符合預報規范和標準;(2)對預報結果進行人工審核,保證預報內容的準確性;(3)根據用戶需求,對預報產品進行定制化和優化。8.2.3預報產品反饋與改進預報產品發布后,需及時收集用戶反饋,對預報效果進行評估。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預報模型和算法,提高預報產品的質量。8.3氣象觀測與預報失誤處理8.3.1失誤分類與識別氣象觀測與預報失誤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觀測設備故障或數據傳輸異常導致的觀測數據錯誤;(2)預報模型或算法錯誤導致的預報結果不準確;(3)人為因素導致的觀測或預報失誤。對失誤進行分類和識別,有助于及時發覺問題并進行處理。8.3.2失誤處理流程失誤處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1)發覺失誤后,及時啟動失誤處理程序;(2)分析失誤原因,制定整改措施;(3)對涉及到的觀測設備、預報模型等進行檢查和維修;(4)對失誤情況進行通報,提高觀測與預報人員的警惕性。8.4氣象觀測與預報質量評估8.4.1評估指標體系氣象觀測與預報質量評估應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標體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觀測數據質量指標,如數據完整性、準確性、一致性等;(2)預報產品質量指標,如預報準確率、預報時效性、預報穩定性等;(3)失誤處理效果指標,如失誤發覺率、失誤整改率等。8.4.2評估方法與工具氣象觀測與預報質量評估可采取以下方法與工具:(1)統計分析方法,如對比分析、相關分析等;(2)人工審核方法,如對觀測數據和預報結果進行人工檢查;(3)質量評估軟件,如數據質量管理系統、預報質量評估系統等。通過以上評估方法與工具,對氣象觀測與預報質量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第九章氣象觀測與預報人才培養9.1氣象觀測人員培訓9.1.1培訓目標氣象觀測人員培訓旨在培養具備較高業務素質、熟練掌握氣象觀測技能的專業人才,以滿足氣象觀測業務的需要。9.1.2培訓內容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氣象觀測基礎知識、氣象觀測儀器操作與維護、氣象觀測數據采集與處理、氣象觀測規范與要求等。9.1.3培訓方式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培訓過程中注重培養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9.1.4培訓周期根據培訓內容的不同,培訓周期一般為3個月至6個月。9.2氣象預報人員培訓9.2.1培訓目標氣象預報人員培訓旨在培養具備較高業務素質、熟練掌握氣象預報方法和技術的人才,以滿足氣象預報業務的需要。9.2.2培訓內容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氣象學基礎知識、氣象預報方法、氣象預報技術、氣象預報服務規范等。9.2.3培訓方式采用理論教學、案例分析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9.2.4培訓周期根據培訓內容的不同,培訓周期一般為6個月至1年。9.3氣象觀測與預報技能競賽9.3.1競賽目的通過舉辦氣象觀測與預報技能競賽,激發氣象觀測與預報人員的學習興趣,提高業務技能,促進人才成長。9.3.2競賽內容競賽內容涵蓋氣象觀測、氣象預報、氣象服務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