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李白》翻譯_第1頁
文言文《李白》翻譯_第2頁
文言文《李白》翻譯_第3頁
文言文《李白》翻譯_第4頁
文言文《李白》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李白》

1.詩仙李白古文翻譯

李白嗜酒,日與飲徒醉于酒肆。

唐玄宗度曲,欲作新詞,亟召白,白已臥于酒肆矣。召入,以水

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余章,帝頗嘉之。

白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力士怨之,由是斥去,白乃朗

即將戶,竟日沉飲。李白嗜好喝酒,每天和酒徒們在酒館里喝醉。

唐玄宗譜寫了樂曲,想要填上新詞,馬上讓人去召李白,李白已

經在酒館里醉倒了。召來后,用涼水灑到李白的臉上,就讓他立刻拿

起筆,不一會李白寫成了十多篇文章,皇帝非常贊賞。

李白在宮殿上沉醉,伸出腳讓高力士為他脫去靴子,高力士怨恨

他,因此李白被皇帝排斥疏遠,李白于是天一亮就去酒家,每天痛飲

沉醉。

2.《李白》這篇文言文的翻譯誰有

李白,字太白,嵋山以東人氏。

母親夢見長庚星就生下了他,因而就以此給李白起名字。李白十

歲時就通曉五經,他自己夢見筆頭長出花來,此后他天賦過人,才華

橫溢。

李白喜歡縱橫之術,練習劍術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錢財,樂于

施舍。又客居任城。

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住在徂徒山中,天天設酒

痛飲,號稱"竹溪六逸〃。天寶初年,李白從蜀中來到京城長安,當

時他的本領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詩歌獻給賀知章看,賀知章讀

到《蜀道難》一詩時,感嘆地對李白說:〃你啊,是被貶謫到人間的

仙人。"

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龜飾物來換酒,(與李白)整天相互歡

樂,還在玄宗面前推薦了李白。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了李白,與他談論

時局國政,李白獻上頌文一篇,皇上很高興,賜給他飯食,并親手為

他調勻肉湯,降旨命李白為翰林供奉。

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詔書,讓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

以此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調》中引用的趙飛燕的典故,用來激

怒楊貴妃,每當玄宗要授官給李白時,楊貴妃總要阻止。

李白更加高傲放達,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理、崔宗之、

蘇晉、張旭、焦遂并稱為〃飲酒八仙人〃。后來他懇求回鄉,玄宗賞

賜給他黃金,下詔讓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華山,帶著醉意跨在驢身上,路過縣街門,

縣令不認識李白,十分生氣,派人把李白帶到公堂上問道:〃你是什

么人,敢這樣無禮!”李白在供詞中不寫姓名,只寫:“嘔吐后曾讓

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飯時皇上親手為我調勻肉湯,寫字時楊貴妃捧著

硯臺,高力士幫著脫靴。在天子殿門前尚許我縱馬奔馳,華陰縣衙門

口,卻不能騎驢而過?〃縣令看了,又驚又愧,忙行禮道歉說:”不

知道是翰林學士來到此地。〃

李白大笑著揚長而去。李白曾與崔宗之一起坐船從采石磯到金陵,

他身穿宮中特制的綢袍坐在船上,旁若無人。

安祿山叛亂時,玄宗避難蜀中,永王李璘統管東南地區,李白當

時高臥隱居于廬山之上,被李璘招聘為軍中幕僚。后來李璘起兵造反,

李白潛逃回到彭澤。

李璘失敗后,李白受牽連關在溶陽的監獄中。當初,李白漫游到

并州,見到郭子儀,感到此人非同尋常,曾解救過郭子儀的死罪。

到這時,郭子儀向朝廷申請解除自己的官爵來贖免李白的死罪,

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歡黃帝、老子的道

家學說,在牛渚磯泛舟,帶著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

當初,李白喜歡漫家青山,如今他的墓還在那里。李白著有文集

二十卷,流行于世。

有人說,李白,是西涼武昭王李嵩的第九代玄孫。

3.急求古文v>的翻譯

樓主寫的太籠統了,把這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2句給出也好啊,

起碼也讓人有個頭緒,回答的人不一定是學生,并不知道你說的是哪

篇文章,你這樣出題,知道的人不一定回答得出來,回答得出來的人

不知道是什么文章-二。

在網上找了一下,貌似你說的是選自《新唐書》的《李白傳》,

你看看下面這篇是不是,或者你的課文是從哪句到哪句:興圣皇帝九

世孫。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

庚星,因以命之。

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

蘇頒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

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

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銖山,日

沈飲,號〃竹溪六逸"。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

白亦至長安。

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

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

林。

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

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殖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

帝爰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

力士素貴,恥之,擷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

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警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璉、崔

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

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

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

還彭澤,璘敗,當誅。

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

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

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

李陽冰為當涂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4.文言文寫李白

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

自夢筆頭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喜縱橫,擊劍為任俠,輕財

好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徒山中,

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讀至《蜀道

難》,嘆曰:"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遂薦于玄

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為調羹,詔

供奉翰林。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

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沮之。白益傲放,

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璉、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飲酒

八仙人"。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

下日:〃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

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

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長笑而去。嘗

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傍若無人。祿山反,明

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臥廬山,辟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

還彭澤。璘敗,累系沼陽獄。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曾救

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悅謝家

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涼武昭王嵩九世孫也。

5.李白自述古文

李白自述《上安州裴長史書》【原文】白聞天不言而四時行,地

不語而百物生。

白人焉,非天地也,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論舉身之事,

便當談筆,以明其心。而粗陳其大綱,一快憤懣,惟君侯察焉。

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咸秦,因官寓家。

少長江漢,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

常橫經籍書,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

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南窮蒼梧,東涉溟海。

見鄉人相如大夸云之事,云楚有七澤,遂來觀焉。而許相公家見

招,妻以孫女,便憩于此,至移三霜焉。

曩昔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

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

又昔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槽服慟

哭,若喪天倫。炎月伏尸,泣盡而繼之以血。

行路間者,悉皆傷心。猛虎前臨,堅守不動。

遂權殯于湖側,便之金陵。數年來觀,筋骨尚在。

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負之而趨。

寢興攜持,無輟身手。遂丐貸營葬于鄂城之東。

故鄉路遙,魂魄無主,禮以遷宴,式昭明情。此則是白存交重義

也。

又昔與逸人東嚴子隱于岷山之陽,白巢居數年,不跡城市。養奇

禽千計。

呼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廣漢太守聞而異之,詣廬親睹,因舉

二以有道,并不起。

此白養高忘機,不屈之跡也。又前禮部尚書蘇公出為益州長史,

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禮。

因謂群寮曰:〃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

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如比肩也〃。

四海明識,具知此談。前此郡督馬公,朝野豪彥;一見禮,許為

奇才。

因謂長史李京之日:“諸人之文,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李白

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澈,句句動人〃。

此則故交元丹,親接斯議。若蘇、馬二公愚人也,復何足盡陳?

倘賢賢也,白有可尚。

夫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是知才難不可多

得。

白,野人也,頗工于文,惟君侯顧之,無按劍也。伏惟君侯,貴

而且賢,鷹揚虎視,齒若編貝,膚如凝脂,昭昭乎若玉山上行,朗然

映人也。

而高義重諾,名飛天京,四方諸侯,聞風暗許。倚劍慷慨,氣干

虹霓。

月費千金,日宴群客。出躍唆馬,入羅紅顏。

所在之處,賓朋成市。故時節歌曰:"賓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門。

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須驅馬將華軒”。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聲于

壤之間,豈不由重諾好賢,謙以得也?而晚節改操,棲情翰林,天才

超然,度越作者。

屈佐國,時惟清哉。棱威雄雄,下懾群物。

白竊慕高義,已經十年。云山間之,造謁無路。

今也運會,得趨未塵,承顏接辭,八九度矣。常欲一雪心跡,崎

嶇未便。

何圖謗詈忽生,眾口攢毀,將欲投杼下客,震于嚴威。然自明無

辜,何憂悔吝!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過此三者,鬼神不害。若使事得其實,罪當其身,則將浴蘭沐芳,

自屏于烹鮮之地,惟君侯死生。

不然,投山竄海,轉死溝壑。豈能明目張膽,托書自陳耶!昔王

東海問犯夜者曰:"何所從來?〃答曰:"從師受學,不覺日晚"。

王曰:〃吾豈可鞭撻寧越以立威名?"想君侯通人,必不爾也。

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天心顏,終乎前恩,再辱英眄。

白必能使精誠動天,長虹貫日,直度易水,不以為寒。若赫然作

威,加以大怒,不許門下,遂之長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

入秦海,一觀國風,永辭君侯,黃鵠舉矣。

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譯文】李白聽說,天不會

說話,可是四季交替,地不會說話,可是百物生長。李白是人,不是

天或地,怎能不說話而傳達出心聲呢?所以敢于敞開心扉,說一說自

已的身世特長,當作淡資,以此來表明心意。

可篇幅所限,只能選擇主要的,把心中的郁積吐露出來,便覺快

意了,只希望君侯您來明察其中的隱情。李白曾住在金陵一段時間,

事實上我們家世代是高門大姓。

我其實是李嵩的后世孫,李嵩死后,其子李歆即位,被沮渠蒙遜

擊敗。這樣,祖上又奔逃流亡到秦的都城咸陽,由于身份顯貴,也曾

在那里住過。

我從小在江漢長大,五歲開始誦讀六甲,十歲開始閱讀諸子百家

之書。從始祖軒轅一直到現在,都十分了解。

常常廢寢忘食,連睡覺都枕著書,不知疲倦地寫作,到現在已經

有三十年了。私下以為,大丈夫活著就要志在四方,所以挎著寶劍,

離開故國,告別親人,遠游他鄉。

向南走到邊遠的蒼梧之地,向東一直走到大海邊。因為司馬相如

是我的同鄉人,見他著文夸說云夢大澤,所以特意跑來觀看。

天賜良緣,被武后朝宰相許圉師家招為孫女婿,便把家安置在此,

已經有三年了。往日曾東游揚州,不到一年,就揮撒金錢三十余萬,

用來救濟那些貧窮落魄的讀書人。

這是李白輕財好施的表現。曾經與蜀中的友人吳指南一同來游楚

地,吳指南病死在洞庭湖上,李白除去喪服時還在痛哭不止,好像失

去了親人一樣。

炎熱的天氣里,伏在他的尸體上,眼淚都哭干了,最后眼內流出

血來。過往行人見了,沒有不替我傷心落淚的。

有一只老虎被驚動走來,我仍堅守在尸體旁邊一動不動。然后權

且將他葬在洞庭湖邊,便到金陵辦事去了。

幾。

6.有哪些描寫李白的古文

昔年有狂客,號稱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正沒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云滿后塵。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稻粱求未足,慧茂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幾年遭膨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李白-唐朝詩人所屬類別:歷史人物

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

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

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

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

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

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人物

生平早年天才李白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

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

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諱改為昌明)

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髯)九世孫,

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

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

城尉。

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

發蒙讀書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云:〃五歲誦六甲。"

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開元三年(715

年),李白十五歲。

已有詩賦多首,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

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

是年岑參生。[1]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

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于旁郡,先

后出游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

閱歷與見識。

辭親遠游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

上遠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開元十

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會稽(今浙江省紹

興市)。

秋,病臥揚州。冬,離揚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

陸(今湖北省安陸縣)。

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

朝廷自薦〃。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

李白二十七歲。居于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

家陸。

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開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屢次入侵。

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

相會于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

盛大的慶賀活動,并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

休假三日。

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

李白二十九歲。

在安陸。

7.【歷史】李白寫過文言文嗎

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自

夢筆頭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喜縱橫,擊劍為任俠,輕財好施.

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彳來山中,日沉

飲,號〃竹溪六逸〃.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

讀至《蜀道難》,嘆日:“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

遂薦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為

調羹,詔供奉翰林.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

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沮之.白益傲

放,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班、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

"飲酒八仙人〃.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

乘醉跨驢經縣治,宰不知,怒,弓I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

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

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

"不知翰林至此.〃白長笑而去.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

錦袍坐,傍若無人.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臥廬山,

辟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璘敗,累系潺陽獄初,白游并州,見

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白晚

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

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涼武昭王嵩九世孫也

8.新唐書李白傳古文原文及翻譯

原文: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九世孫。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循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

庚星,因以命之。

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頒為益州長史,

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

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

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來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天

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

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

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

林。

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

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酷面,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

帝爰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

恥之,摘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

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瞥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

李璉、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

金放還。

白浮游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

旁若無人。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

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

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

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

獄。

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

李陽冰為當涂令,白依之。

代宗位,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黃老,度牛

渚磯至姑孰,悅謝家青山,欲終焉。

及卒,葬東麓,元和末,宣歙觀察使范傳正祭其冢,禁樵采。訪

后裔,惟二孫女嫁為民妻,進止仍有風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

頃葬東麓,非本意。"

傳正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將改妻士族,辭以孤窮失身,

命也,不愿更嫁。

傳正嘉嘆,復其夫徭役。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

草書為"三絕〃。

譯文:李白,字太白,是興圣皇第九代孫。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

因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

神龍初年,他的祖輩從西域逃回來,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

李白出生的時候,他母親夢見太白星,因此給他取字叫太白。

十歲時就通讀詩書,及至長大成人,隱居于岷山。當時所在州郡

憑有道科舉薦他,可是他沒有應舉。

蘇頒為益州(今四川成都)長史時,看見李白并認為是不同一般

的人,說:〃這個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學習,便可以同相

如相比。"然而李白愛好縱橫術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