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419-2025 三維地籍產權體測繪技術規程_第1頁
DB12-T 1419-2025 三維地籍產權體測繪技術規程_第2頁
DB12-T 1419-2025 三維地籍產權體測繪技術規程_第3頁
DB12-T 1419-2025 三維地籍產權體測繪技術規程_第4頁
DB12-T 1419-2025 三維地籍產權體測繪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維地籍產權體測繪技術規程2025-02-12發布2025-03-15實施I前言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基本要求 25總則 26三維產權體測量 87三維產權體成果表達 8質量檢查 附錄A(規范性)三維產權體屬性信息結構 附錄B(規范性)三維產權體測繪成果圖主要要素繪制規格表 附錄C(資料性)三維產權體測繪成果樣例 參考文獻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天津市測繪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劉玉財、楊玉忠、周奎、王少一、徐洪秀、周麗珠、伍香永、吳洪濤、胡勤軍、王赫、向仕龍、王冬、柳華橋、葛亮、付海龍、孫立志、譚新宇、侯立志、孫曉瑋、賈亞娜、杜鵑、楊建兵、周沖、陳波睿、宋波、李佳穎、丁旭、王曉帆。1三維地籍產權體測繪技術規程本文件規定了三維地籍產權體內容、構建、測量方法、技術要求及成果表達等。本文件適用于天津市行政轄區內城市不動產的三維地籍產權體測繪工作。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5967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測圖規范GB/T17986.1-2000房產測量規范第一單元:房產測量規定GB/T18316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4356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37346-2019不動產單元設定與代碼編制規則GB/T40771-2021城市不動產三維空間要素表達GB/T42547-2023地籍調查規程CJJ/T8城市測量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三維地籍three-dimensionalcadastre三維地籍是在傳統二維地籍基礎上,引入三維產權,以權屬為劃分依據,將立體空間中的產權簇劃分為沒有交叉、沒有重疊的三維權利實體,用此三維權利實體來表達不動產的權屬等信息。城市不動產urbanrealestate城市范圍內的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定著物。固定于土地且功能完整、具有獨立使用價值的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以及森林、林木等物體。權屬界線固定且權利獨立、權屬一致的具有固定的地理空間位置、形體的三維空間域,是城市不動產三維空間要素的基本單元,包含三維宗地和房屋等構筑物,是三維地籍中最小的單元。2[來源:GB/T40771-2021,3.4]空間界址點spatialboundarypoint產權體在空間界線的定位點或轉折點,是標定產權體界線的重要標志。空間界址線spatialboundaryline由兩個空間界址點組成的線段,為三維產權體的權屬界線。由多條空間界址線圍成的權屬界址的封閉面。空間界址基準面spatialboundarydatumsurface由用地界址點的平面坐標構成,該面上各界址點高程值設定為0.00。三維產權體成果圖three-dimensionalpropertyunitresultmap對三維產權體的空間要素進行描述與表達,包括產權體空間界址點、空間界址線、空間界址面、產權體位置、三維空間信息、屬性信息表達等內容。4基本要求4.1坐標和時間系統4.1.1坐標系統應采用2000天津城市坐標系。4.1.2高程系統應采用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高程應注明高程年代。4.1.3時間基準應采用公元紀年,北京時間。4.2計量單位坐標、長度、面積、體積的計量單位、表示方法和小數位按照下列規定執行:a)平面坐標單位采用米(m),小數位保留3位;b)高程單位采用米(m),小數位保留2位;c)成果圖中邊長計算及注記單位采用米(m),小數位保留二位;面積計算及注記采用平方米(m2),小數位保留二位;體積計算及注記采用立方米(m3),小數位保留2位。5.1一般規定5.1.1本文件僅對三維產權體空間涵蓋的宗地及房屋、林木等定著物進行相應規定。5.1.2三維產權體權利空間由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部門行政條例確定和解釋,是三維地籍的登記客體,是三維地籍登記、查詢、分析、計算等操作的基本單元。5.1.3三維產權體所規定的權利空間為GB/T37346-2019中的所有權及使用權,對于產權體中存在的他項權利,依據相應的法律法規執行。5.1.4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土地承包經營權宗地(耕地)、土地承包經營權宗地(草地)、農用地的使用權宗地(承包經營以外的、非林地)等不應劃分定著物單元,不宜采用三維產權體進行表達。35.2三維產權體設定5.2.1對于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林地使用權宗地內沒有定著物的情況,將該宗地權屬界線封閉成的空間范圍,設為一個三維產權體。5.2.2對于林地使用權宗地內有定著物的情況,將該宗地及其上的林木類型定著物設為一個三維產權體,按下列情形設定:a)成片森林、林木(或單株林木)為同一權利人所有的,將其權屬界線封閉成的空間范圍,設為一個三維產權體;b)全部森林、林木為同一權利人所有,該宗地內的權屬界線封閉成的空間范圍,設為一個三維產權體。5.2.3對于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內有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定著物的情況,分為如下幾種:a)一幢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該幢房屋配套的車庫、車位、儲藏室等)為同一權利人,且其空間范圍為連通的設為一個三維產權體,例如工業廠房,獨立別墅等;b)一幢房屋內多層(間)等為同一權利人,應按照權屬界線封閉成空間范圍,設為一個三維產權體,例如商業寫字樓等;c)對于成套的住宅,應以套為單位進行設定,按照同一權利人的權屬界線封閉成空間范圍,設為一個三維產權體;d)全部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歸同一權利人所有,只要確保該權屬界線構成的空間范圍為封閉且內部空間是連通的,應設為一個三維產權體,例如大學、醫院、機關、企事業單位等。5.3三維產權體表達分類5.3.1根據城市不動產的三維空間幾何特征,將三維產權體分為直棱柱產權體和斜棱柱產權體,具體分類依據如下:a)幾何空間中能以豎向側面垂直于基準面的直棱柱的形式表述的產權體,將該空間用直棱柱產權體進行描述和表達,如樓宇、廣場、天臺、停車場、地下室等;b)幾何空間中僅能由多邊形通過路徑跟隨構建的側棱與基準面不垂直的斜棱柱的形式表述的產權體,將該空間用斜棱柱產權體進行描述和表達,如人行天橋、軌道交通隧道等;c)空間范圍既能用直棱柱產權體也能用斜棱柱產權體表達的,則首選直棱柱產權體進行描述表達;d)對于復雜的三維產權體,可由直棱柱和斜棱柱進行組合表達。5.3.2根據城市不動產的空間位置與地表的關系,并以±0.00標高為參照,可將三維產權體分為如下:a)產權體的空間位置直接依附于地表或貫穿地表的為地表產權體;b)產權體的空間位置不直接依附于地表,并在±0.00標高以上的產權體為地上產權體;c)產權體的空間位置不直接依附于地表,并在±0.00標高以下的產權體為地下產權體。5.4三維產權體編碼5.4.1代碼結構5.4.1.1三維產權體是三維地籍中的最小單位,其編碼具有唯一性,每個產權體都有唯一編碼進行對5.4.1.2三維產權體代碼采用七層28位層次碼結構,由宗地代碼與定著物特征碼及產權體順序碼組成,具體如下:a)宗地代碼為五層19位層次碼,按層次分別為縣級行政區劃代碼、地籍區代碼、地籍子區代碼、宗地特征碼、宗地順序號;b)第六層為定著物特征碼,碼長為1位;4c)第七層為產權體順序碼,碼長為8位;d)三維產權體代碼結構如圖1所示。圖1三維產權體代碼結構圖三維產權體代碼采用分層編碼,具體如下:a)縣級行政區劃代碼,應符合GB/T37346-2019中8.2規定;b)地籍區及地籍子區,分別用3位數字表示,采用天津市發布的相應規定執行,并根據天津市相關規定動態修訂執行。國務院確定的重點國有林區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地籍區代碼可用“900”表示,地籍子區代碼可用“000”表示。軌道交通、隧道等跨區的線性地物地籍區代碼可用“999”表示,地籍子區代碼可用“000”表示;c)宗地特征碼,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中地表產權體特征碼為GB、地上產權體特征碼為GS、地下產權體特征碼為GX,林地使用權宗地產權體特征碼為GL;d)宗地順序號,沿用天津市土地調查相關成果的編碼;e)定著物特征碼應符合GB/T37346-2019中8.2規定,用F、L、Q、W表示。“F”表示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L”表示森林或林木,“Q”表示其他類型的定著物,“W”表示無f)產權體順序碼碼長為8位,碼值為00000001至99999999,具體組合如下:1)定著物為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的,順序碼在使用權宗地內統一編號,組合碼值為宗地代碼+F00000001至F99999999;2)定著物為森林、林木的,順序碼在使用權宗地內統一編號,組合碼值為宗地代碼+L00000001至L99999999;對于國務院確定的重點國有林區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在地籍區內統一編號,此時的宗地順序號用00000表示,組合碼值為縣級行政區代碼3)定著物為其他類型的,順序碼在使用權宗地內統一編號,組合碼值為宗地代碼+Q000000014)無定著物的,組合碼值為宗地代碼+WO0000000。5.4.3三維產權體編碼變更與滅失5.4.3.1當三維產權體權利人進行變更時,三維產權體宜進行重新編碼,順序號在原宗地或地籍區內最大順序號后續編,原有三維產權體編碼不再使用。5.4.3.2當城市不動產滅失,原有三維產權體編碼不再使用。5.5界址點編號55.5.1界址點編號分為用地界址點編號和空間界址點編號。5.5.2用地界址點編號應符合GB/T42547-2023中界址點編號規則,解析界址點編號可采用J1、J2、…表示,圖解界址點編號采用T1、T2、…表示。5.5.3在同一三維產權體空間范圍內應對空間界址點統一編號,并保證空間界址點號唯一,用KJ1、5.5.4空間界址點編號按照直棱柱產權體和斜棱柱產權體兩種類型進行編號。5.5.5直棱柱產權體空間界址點編號采用高程平面分層法進行編號,具體如下:a)以三維產權體作為整體,確定其所包含的不同高程平面高程值及空間位置,進行界址點編號;b)自下向上依次在各個高程平面內對該平面所含界址點進行編號;對同一高程平面內的界址點,從左上角按順時針方向,從“1”開始編制界址點號;c)各高程平面內的界址點編號不得重復,不同高程平面間的界址點編號不得重復;示例見下圖2。圖2直棱柱產權體空間界址點編號5.5.6斜棱柱產權體空間界址點編號具體如下:a)以三維產權體作為整體,確定其所包含的不同空間橫截面(垂直于基準面方向)的空間位置,進行界址點編號;b)自左向右依次在各個空間橫截面內對該平面所含界址點進行編號;c)對同一空間橫截面內的界址點,從左上角按順時針方向,從“1”開始編制界址點號;d)各空間橫截面內的界址點編碼不得重復,不同空間橫截面間的界址點編碼不得重復。示例見下圖3。6圖3斜棱柱產權體空間界址點編號5.6空間界址線及空間界址面編號5.6.1在同一三維產權體空間范圍內應對空間界址線統一編號,并保證空間界址線編號唯一,用L1、5.6.2在同一三維產權體空間范圍內應對空間界址面統一編號,并保證空間界址面編號唯一,用A1、A2、…表示。5.6.3空間界址線編號按照構成該空間界址線的各空間界址點號進行依次編號,將空間界址點起始編號KJ1所在的空間界址線的編號用L1表示,并依次按照空間界址點編號由小到大的順序對空間界址線進行編號。5.6.4空間界址面編號按照構成該空間界址面的各空間界址線的編號進行依次編號,將空間界址線起始編號L1所構成的空間界址面的編號用A1表示,并依次按照空間界址線編號由小到大的順序對空間界址面進行編號。5.7三維產權體構建5.7.1一個三維產權體為直棱柱三維產權體或斜棱柱三維產權體,或者由若干個直棱柱體及斜棱柱體組合而成的復雜三維產權體。5.7.2三維產權體構建過程中,對于實際中光滑的曲面、曲線,在滿足6.3.2界址點精度及6.5.2面積精度要求下可使用分段線性進行表達。5.7.3三維產權體的空間范圍應依據建設項目規劃許可部門下達的規劃條件及政府部門組織的城市不動產權屬調查材料進行確定。如沒有相關規劃許可條件,空間范圍的劃定原則在符合相應法定規劃的基礎上,依據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規劃驗收以及竣工驗收等階段的相關內容,以由粗到細,由簡到詳的變化過程進行描述,但其權屬空間范圍的確定應有相關主管部門進行確定。5.7.4三維產權體的基本組成包括產權體各空間界址點、空間界址線、空間界址面。空間界址點為三維產權體構建的基本元素。每條界址線是由兩個界址點組成的線段,而每個界址面是由多條界址線圍成的平面,多個界址面圍成的封閉單元為三維產權體。5.7.5直棱柱三維產權體構建過程,見圖4,具體如下:7a)利用實地測量或圖解量測方式確定該產權體用地界址點的平面坐標,從而確定空間界址基準b)利用實地測量或圖解量測方式,并依據空間界址基準面確定產權體內各個空間界址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c)依界址點編碼順序,依次用直線線段連接各相鄰界址點,構成各空間界址線;d)利用位于同一高程平面內的各空間界址線構建封閉的空間界址平面;e)由各空間界址平面構建而成三維空間內封閉的三維產權體。1J?J空間界址基準面J7u3圖4直棱柱三維產權體構建過程圖5.7.6斜棱柱三維產權體構建過程,見圖5,具體如下:a)利用實地測量或圖解量測方式確定該產權體用地界址點的平面坐標,從而確定空間界址基準b)利用實地測量或圖解量測方式,并依據空間界址基準面確定產權體內各個空間界址點的平面坐標和相對高程以及沿著線性軌道空間路徑線的坐標信息;c)依界址點編碼順序,依次用直線線段連接各相鄰界址點,構成各空間界址線;d)利用位于同一橫截面的各空間界址線構建封閉的空間界址平面;e)由各空間界址平面沿著軌道路徑線方向構建而成三維空間內封閉的三維產權體。8圖5斜棱柱三維產權體構建過程圖5.8三維產權體權屬調查5.8.1三維產權體權屬調查應收集有關規劃、設計、測量、劃撥、評估、標準地名等有關檔案及資料,在相關政府部門領導下以三維產權體為基本單元進行;依調查的城市不動產對象可分為土地權屬調查、房屋權屬調查、構(建)筑物權屬調查和森林、林木權屬調查,主要內容包括土地權屬狀況、土地權屬界址、房屋權屬狀況、房屋權屬界線、構(建)筑物權屬狀況、林木權屬狀況及林木權屬界線。5.8.2采用內業核實和外業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開展權屬調查,查清三維產權體的權利人、權屬性質、來源、位置、用途、使用期限等基本權屬狀況及產權體空間界址和建筑物狀況等,具體調查方法應符合GB/T42547-2023的相應規定,依據相關規劃、設計等資料以及法律文件等進行三維產權體要素調查。5.8.3三維產權體要素調查中不涉及三維產權體要素的,例如權利人、權屬性質、來源、用途等調查要求應符合GB/T42547-2023要求執行。5.8.4三維產權體位置要素調查要核實查清三維產權體的六至范圍,核實查清六至的相鄰權利人名稱、用途等。依據相關規劃、設計等資料及行政法律條例規定,在實地對三維產權體的空間界址點、線、面調查進行判斷識別等調查工作。6三維產權體測量6.1一般規定6.1.1應在統籌考慮傳統地籍進行權屬登記和管理的難點基礎上,結合基礎條件、管理需求、經濟可行性和技術可能性,科學合理地選擇符合三維產權體的測繪方法。6.1.2三維產權體測量主要包括控制測量、界址測量、房屋和構(建)筑物測量、面積計算、體積計算等。6.2控制測量6.2.1一般規定6.2.1.1控制測量可選擇全球定位系統靜態測量、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方法)和導線測量等方法施測平面控制網點,可選擇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和GNSS測量等方法施測高程控制網點。96.2.1.2控制網的布設應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分級布網”的原則,分為首級控制網和圖根控制網。6.2.1.3平面控制網基本精度應符合以下規定:a)四等網中最弱邊相對中誤差不得超過1/45000;b)四等網最弱點點位中誤差不得超過±5cm。6.2.1.4控制網測量方法的選擇應因地制宜,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確保質量,實地點位宜便于長期使用。6.2.1.5控制點的選點、埋石、標石類型、點名和點號等按照CJJ/T8中相應規定執行。6.2.1.6利用已有控制點資料時,應進行校核。6.2.2測量方法6.2.2.1首級平面控制網點的等級分為三、四等或D、E級和一、二級。主要采用衛星定位測量、導線測量等方法,可布設衛星定位網、導線網等。衛星定位測量可采用靜態測量、動態測量方式,動態測量可采用網絡RTK測量方式或單基準站RTK測量方式,有條件的宜優先采用網絡RTK測量方式;衛星定位靜態測量可施測三、四等和一、二級平面控制網;衛星定位動態測量可施測一、二級平面控制網。導線測量可施測三、四等和一、二級平面控制網。6.2.2.2可采用靜態、快速靜態全球定位系統方法加密二級以上的地籍首級平面控制網點。也可采用光電測距導線等方法加密一、二級地籍平面控制網點。加密各等級平面控制網點時,應聯測3個以上高等級平面控制網點。地籍首級平面控制網加密觀測和計算的技術要求按照CJJ/T8中相應規定執行。6.2.2.3首級高程控制測量可采用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等方法施測。衛星定位靜態測量方法可施測平原和丘陵地區的四等高程控制測量;衛星定位高程測量時,應至少聯測一個已知高程控制點進行校核。布設高程導線時,宜與平面控制網相結合。6.2.2.4首級高程控制網加密觀測和計算的技術要求按照CJJ/T8中相應規定執行。6.2.2.5圖根控制網點可采用動態全球定位系統定位方法、快速靜態全球定位系統定位方法或導線測量方法建立。當采用靜態和快速靜態全球定位系統定位方法時,觀測、計算及其技術指標的選擇按照CJJ/T8規定的二級GPS點測量的要求執行。6.3界址測量6.3.1一般規定6.3.1.1應根據權屬調查的結果,包括土地權屬調查及空間權屬界址調查,在實地確認界標或用地界址點的具體位置后開展界址測量工作。6.3.1.2界址點測量方法應根據不動產類型、不動產管理需要等條件進行測量方法選擇,按照下列規定選擇不同的界址測量方法:a)對城鎮、村莊、獨立工礦等區域的建設用地,宜采用解析法測量界址點坐標;b)對于分散、獨立的建設用地,可采用解析法也可采用圖解法測量界址點坐標;如果選擇圖解法,則宜利用實地丈量界址邊長采用幾何要素法計算土地面積;c)對于林木權屬界線,既可選擇解析法也可選擇圖解法測量界址點坐標;d)對于空間權屬界線,按照5.6.3中空間范圍的確定條件可選擇解析法進行實地測量或者圖解法進行測量。6.3.2界址點精度6.3.2.1解析法獲取界址點坐標和界址點間距的精度要求應符合表1的規定。表1解析界址點精度級別界址點相對于鄰近控制點的點位誤差,相鄰界址點間距誤差中誤差允許誤差一二三注1:土地使用權明顯界址點精度不低于一級,隱蔽界址點精度不低于二注2:土地所有權界址點可選擇一、二、三級精度。6.3.2.2圖解法獲取界址點坐標和界址點間距的精度指標應符合表2的規定。表2圖解界址點精度圖上中誤差圖上允許誤差12界址點相對于鄰近控制點36.3.2.3圖解法的來源如果是數字攝影測量數據,則其圖上中誤差可適當放寬,但原則上不可超過±6.3.2.4界址點高程中誤差相對于鄰近圖根點高程中誤差限差不超過±5cm。6.3.3測量方法6.3.3.1解析法是指采用全站儀、GNSS接收機、鋼尺等測量工具,采用全野外測量技術獲取界址點坐標和界址點間距的方法;根據其測量原理的不同,解析法包括極坐標法、距離交會法、角度交會法、截距法、直角坐標法和RTK方法等,其技術要求按照GB/T42547-2023規定執行。6.3.3.2解析界址點測量方法可根據選擇的界址點精度和觀測環境選用不同的解析法。6.3.3.3圖解界址點測量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采用標示界址、宗地草圖、地籍圖、正射影像圖上量取界址點坐標方法,另一種是采用傾斜攝影測量數據、激光點云數據,按照三維產權體空間特征進行圖解空間界址點,獲得界址點的平面坐標及高程值。6.3.3.4對于傳統的圖解界址點方法,按下列規定圖解界址點坐標:a)由數字攝影測量加密或在正射影像圖上量取界址點坐標進行圖解界址點坐標的技術要求應按照GB/T15967執行;b)對于采用標示界址、繪制宗地草圖、說明界址點位和說明權屬界線走向等方式描述實地界址點的位置,及由土地利用現狀圖、掃描矢量化的地籍圖和地形圖上獲取界址點坐標和界址點間距的方法,依據不同的工具和圖件形式,分為紙圖圖解測量及計算機圖解測量兩種方法。6.3.3.5采用傾斜攝影及多源激光雷達掃描等方法進行圖解空間界址點時,其數據應滿足6.3.2的精度要求。6.3.3.6對于5.6.3中有規劃空間范圍條件的情況,一般采用圖解法測量獲得界址點平面坐標及高程值。由規劃部門提供的規劃空間范圍條件作為高程測量依據,根據規劃部門選定的參照點高程值及提供6.4房屋和構(建)筑物測量6.4.1可根據房屋和構建筑的實際情況,選擇滿足精度要求的全野外數字測繪法、數字編繪法、數字攝影測量法、多源激光雷達掃描測量等方法進行施測,其技術要求及精度應符合GB/T17986.1-2000b)可采用極坐標法、直角坐標法、截距法、邊長交會法等方法測量房角點;c)房角點的精度符合6.3.2.1節要求。6.4.3采用數字攝影測量法和數字編繪法等圖解法時,用于產權體建筑占地面積和建筑面積等面積計6.4.4對于異形房屋、地下空間6.4.5建筑物高度及層高測量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筑主出入口及單元入口處的室外地坪坪(含±0.000)、屋頂女兒墻頂、屋面上圍護欄桿頂、屋頂構件、屋面上的樓梯6.4.6房屋豎向空間界址測量(建筑高度、層高)以空間界址基準面為基準,使用三角高程,航空攝影測量等方法獲取建筑頂部標高(相對于正負零,空間界址基準面)。6.5.1.1本文件中面積計算內容分6.5.1.2產權體用地面積以產權體為單位進行測算,對于無定著物及房屋等建(構)筑物定著物的產權體宜采用解析坐標法計算用地面積,對于林地定著物既可選擇解6.5.1.3產權體投影面積為產權體在空間基準面上投影的水平面積。6.5.1.4當產權體用地面積與投影面積范圍不一致時應同時表達出該產權體的用地面積和投影面積。a)根據界址點坐標成果表數據,按下式(1)或(2)計算面積:X?——第i個界址點縱坐標;b)面積中誤差按下式(3)計算:Ms——用地面積中誤差;(Xi,Yi)——第i個界址點的坐標;n——界址點個數。6.5.2.2圖解法根據圖上量算數據,采用幾何要素法進行面積計算。采用圖解法計算面積時,兩次獨立計算的較差應滿足下式(4)的規定:P——計算的面積。6.6體積計算6.6.1采用坐標解析法或利用構建的三維模型計算產權體體積。6.6.2采用坐標解析法計算體積,要獨立計算兩次進行校核,采用公式(5)計算:V——空間體積;Si,S?——空間上、下底面的面積;h——垂直空間范圍。7三維產權體成果表達7.1空間信息表達7.1.1基本要求三維產權體空間信息表達應采用空間形態、空間位置、幾何關系表達,空間模型各項建設應符合GB/T40771-2021中相應規定執行。7.1.2空間形態表達三維產權體空間信息表達,應表達出其城市不動產空間權屬范圍,按照5.2三維產權體設定,空間形態表達分為以下三種:a)對于宗地沒有定著物的,則僅表達用地空間范圍;b)對于林地使用權宗地,按照5.2(b)要求表達用地空間范圍;c)對于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內有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定著物的情況,應同時表達用地空間范圍及定著物空間范圍。7.1.3空間位置表達應根據城市不動產權屬調查核實的結果,按照一定的次序表達出該三維產權體上、下、東、南、西、北的六至關系,其他相鄰產權體應與當前產權體共界址線或共界址面。根據城市不動產的空間位置與地表的關系,按照5.3.2執行。7.1.4幾何關系表達7.1.4.1三維產權體的基本組成包括產權體各空間界址點、空間界址線、空間界址面。空間界址點為三維產權體構建的基本元素。三維產權體是由多個界址面圍成的封閉單元,而每個界址面是由多條界址線圍成的平面,每條界址線又是由兩個界址點組成的線段。7.1.4.2據城市不動產的三維空間幾何特征,將三維產權體分為直棱柱產權體和斜棱柱產權體,具體要求按照5.3.1執行。7.2屬性信息表達三維產權體屬性信息包括產權體權利人、權屬性質、來源、位置、用途、使用期限等基本權屬狀況、產權體編號、測量信息及產權體空間界址和建筑物狀況等。其屬性信息數據結構應符合附錄A的要求。7.3成果分類三維產權體測繪成果數據包括測量數據、文檔數據、圖形數據及三維數據,具體如下:a)測量數據應包括控制測量及平差數據、界址點測量及計算數據等;b)文檔數據應包括已收集和調查的資料、界址點坐標成果表、界址線及界址面描述表、項目質量檢查報告書等;c)圖形數據應包括產權體界址點圖、產權體位置圖、三維產權體成果圖;d)三維數據應包括三維產權體空間模型數據。7.4成果組織與命名三維產權體測繪成果數據采用文件夾進行組織管理,具體組織與命名見下表3,測量數據因采用的測量方法不同產生的測量數據成果不同,只分到二級目錄不再進行細化。表3三維產權體成果組織與命名產權體編號(一級文件夾)測量數據(二級文件夾)界址信息(二級文件夾)界址點坐標成果表.xls(三級文件夾)界址線及界址面描述表.doc(三級文件夾)空間信息(二級文件夾)產權體界址點圖.jpg(三級文件夾)產權體位置圖.jpg(三級文件夾)三維產權體成果圖一主視圖.jpg(三級文件夾)三維產權體成果圖—X軸視圖.jpg(三級文件夾)三維產權體成果圖—Y軸視圖.jpg(三級文件夾)三維產權體成果圖—Z軸視圖.jpg(三級文件夾)空間模型(二級文件夾)空間模型.max(三級文件夾)7.5成果內容7.5.1空間界址點坐標成果表空間界址點坐標成果表內容應包括界址點號、縱坐標、橫坐標、高程(見附錄C)。7.5.2空間界址線及界址面描述表界址線及界址面描述表內容分為兩部分:界址線描述表應包括界址線編號、界址點編號;界址面描述表應包括界址線編號、界址面編號(見附錄C)。7.5.3產權體界址點圖產權體界址點圖應包括以下內容(見附錄C),其要素規格應符合附錄B中的要求:a)界址點、界址線、界址面、界址點號、界址線號、界址面范圍;b)圖廓要素包括圖框、圖名、繪圖者、復核者、審核者、制圖日期、審圖日期。7.5.4產權體位置圖產權體位置圖應包括以下內容(見附錄C),其要素規格應符合附錄B中的要求:a)界線要素包括空間界址線;b)規劃控制線要素包括規劃紅線、綠線、藍線、黃線、紫線、黑線、生態保護紅線及相應中心線、中心樁點和方向樁號、規劃名稱等;c)地形要素包括用地范圍內及周邊現勢地形信息;d)圖廓要素包括圖框、圖名、指北針、繪圖者、復核者、審核者、制圖日期、審圖日期。7.5.5三維產權體成果圖7.5.5.1三維產權體成果圖包含主視圖、沿X軸投影圖(簡稱X軸視圖)、沿Y軸投影圖(簡稱Y軸視圖)、沿Z軸投影圖(簡稱Z軸視圖)(見附錄C),其要素規格應符合附錄B中的要求。7.5.5.2三維產權體成果圖—主視圖應包括以下內容:a)編號、權利人名稱、權屬性質、用途、使用期限、土地坐落、六至;b)界址點、界址線、界址面、界址點號、界址線注記、界址面范圍;c)本產權體內建筑物、構筑物空間模型;d)本產權體面積、體積;e)本產權體相鄰相關地物、地貌等地理要素;f)指北方向、圖名、圖例、測繪單位、制圖人、審核人、測量員及日期。7.5.5.3三維產權體成果圖—X軸視圖應包括以下內容:a)編號、權利人名稱、權屬性質、用途、使用期限、土地坐落、六至;b)沿X軸正向投影后,本產權體界址點、界址線、界址面、界址點號、界址線長、界址面范圍;c)本產權體內建筑物、構筑物空間模型;d)本產權體面積、體積;e)本產權體相鄰相關地物、地貌等地理要素;f)指北方向、圖名、圖例、測繪單位、制圖人、審核人、測量員及日期。7.5.5.4三維產權體成果圖—Y軸視圖應包括以下內容:a)本產權體編號、權利人名稱、權屬性質、用途、使用期限、土地坐落、六至;b)沿Y軸正向投影后,本產權體界址點、界址線、界址面、界址點號、界址線長、界址面范圍;c)本產權體內建筑物、構筑空間模型;d)本產權體面積、體積;e)本產權體相鄰相關地物、地貌等地理要素;f)指北方向、圖名、圖例、測繪單位、制圖人、審核人、測量員及日期。7.5.5.5三維產權體成果圖—Z軸視圖應包括以下內容:a)本產權體編號、權利人名稱、權屬性質、用途、使用期限、土地坐落、六至;b)沿X軸正向投影后,本產權體界址點、界址線、界址面、界址點號、界址線長、界址面范圍;c)本產權體內建筑物、構筑物空間模型;d)本產權體面積、體積;e)本產權體相鄰相關地物、地貌等地理要素;f)指北方向、圖名、圖例、測繪單位、制圖人、審核人、測量員及日期。7.5.6空間模型空間模型應包含以下內容:a)界線要素包括用地界線、空間界線;b)規劃控制線要素包括規劃紅線、綠線、藍線、黃線、紫線、黑線、生態保護紅線及規劃名稱;c)地形要素包括現狀建(構)筑物、道路、水系等。8質量檢查8.1檢查的一般要求8.1.1成果檢查應符合GB/T24356的要求,按三維產權體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8.1.2成果檢查范圍包括產權體成果圖及界址點坐標成果表等。8.1.3三維產權體成果的文檔、圖件成果應幅面適宜、印刷清晰,排版和圖式符合本文件的要求。文檔、圖形的內容應完整、準確。8.2檢查項目及內容8.2.1資料收集整理檢查應包含以下內容:a)空間規劃條件是否經核發建設項目規劃許可部門下達;b)規劃控制線是否為最新成果,是否經核發建設項目規劃許可部門審批;c)要素調查是否齊全、正確、有效。8.2.2外業測量成果檢查應包含以下內容:a)控制測量網的布設和標志埋設是否符合要求;b)各種觀測記錄和計算過程是否正確;c)各類控制點的測定方法、擴展次數及各種限差、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d)起算數據和計算方法是否正確,平差的成果精度是否滿足要求;e)采用的平面坐標系統、高程基準是否符合要求。8.2.3界線、面積、體積計算檢查應包含以下內容:a)界線是否與規劃許可部門下達的用地及空間條件一致;b)界線與周邊既有權屬、發證界線是否矛盾;c)面積計算結果是否正確,精度是否符合要求,面積匯總是否正確;d)體積計算結果是否正確,體積匯總是否正確。8.2.4產權體成果圖質量檢查應包含以下內容:a)產權體成果圖的規格尺寸、技術要求、表達內容、圖廓整飾等是否符合本規程要求;b)空間關系的表述是否正確、齊全、清楚,是否符合本規程要求。8.3.1成果質量評定標準,應符合GB/T24356要求。三維產權體屬性信息結構表A.1規定了三維產權體的屬性信息結構。表A.1屬性信息結構表字段名屬性信息屬性信息說明12字符串按照權屬核實的權利人填寫3權屬性質字符串按照權屬核實的材料填寫4字符串按照權屬核實的材料填寫5字符串按照權屬核實的材料填寫6字符串按照核實的材料,依據GB/T21010-2017的二級類填寫7字符串根據土地權屬來源材料填寫8用地面積浮點型9浮點型浮點型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測量員字符串三維產權體測量人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